成本费用管理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本费用管理制度
附则三:
重庆市涪陵区金龙有限公司
成本和费用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公司所属单位的成本和费用管理及核算工作,根据财政部颁布的《财务通则》、《会计准则》及公司财务管理制度,结合深化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及所属责任单位。
第三条成本和费用管理工作是生产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贯穿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
其基本任务是:通过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反映生产经营成果,挖掘降低成本潜力,努力降低产品成本。
成本和费用管理的基本工作:(一)遵守财经纪律,贯彻执行有关政策法规和公司管理制度;(二)加强和完善成本和费用管理的基础工作;(三)掌握成本和费用开支范围和标准,合理划分产品成本界限;(四)进行成本预测,参与生产经营决策,实行主要产品的目标成本管理;(五)编制先进可行的成本计划和增产节约计划,组织制订降低成本的措施;(六)分解成本和费用指标,控制生产耗费,落实成本管理责任,实行分级归口管理;(七)准确、及时核算产品成本,控制和监督成本计划和费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成本和费用分析;(八)运用现代化管理方法,不断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水平。
第四条结合经营责任,贯彻成本管理责任制。
各单位负责人要组织本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生产经营管理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组成成本管理体系。
同时借鉴其
他成本管理经验,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差距,促进经营管理水平在市场竞争中不断提高。
第五条各级成本管理的责任承担者,必须制定适合于本单位的成本和费用管理办法,做到责任内容清楚,职权范围明确,考核奖惩分明,贯彻责、权、利三结合。
成本管理责任承担者对所承担的经济责任,要具备下列三项条件:(一)能了解所分管成本费用指标的要求和资料来源;(二)能了解所分管成本费用指标的实际执行情况和计算依据;(三)能调节、控制所分管成本费用指标的耗费数。
第二章成本和费用管理基础工作
第六条各单位负责人认真作好成本和费用管理的基础工作。
其主要内容是:定额管理、原始记录、计量验收、内部价格体系、内部经济核算制。
第一节定额管理
第七条各单位对各种原材料、工具、燃料动力的消耗,以及劳动工时、设备利用、物资储备、定额流动资金占用、费用开支等,都要制订先进、合理的定额,并定期进行检查、分析、考核和修订。
1
第八条各项定额的制订,在总经理的统一领导下,由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进行。
在定额制订过程中遵循以下原则:
(一)考虑生产发展、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的要求,同时兼顾目前的生产能力和管理现状,使定额既先进又可行。
(二)保持定额相对稳定,以利调动员工积极性,使分析和考核建立在可比基础上。
但随着生产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对已不适应的定额应适时地进行补充和修订。
(三)注意各种定额之间的内在联系,防止相互脱节,彼此矛盾的情况出现。
(四)采取相应的组织措施,定期检查分析,保证定额的贯彻执行。
第二节原始记录
第九条各单位根据生产和管理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下列各项原始记录:
(一)材料物资方面的原始记录,能反映材料的收、发、领、退等物流过程。
包括:材料、物资验收入库单、领料单、限额领料单、委托加工材料单、委托加工入库单、超定额领料单、退料单、材料切割单、材料物资盘点报告单、工具请领单等,并作好工具借交登记簿和材料仓库台帐的记帐工作。
(二)劳动工资方面的原始记录,能反映职工人数、调动、考勤、工资、工时利用、停工情况、有关津贴等项记录。
(三)设计及工艺改动方面的原始记录,能反映产品设计改动、工艺路线变化、工时材料定额变动等项的记录,如产品设计修改通知单、工艺路线变动通知单,定额变动通知单等。
(四)生产方面的原始记录,能反映产品从原料投入至验收入库的过程,如工作命令单、加工路线单、原料投料单、半成品领用单、转工单、废品通知单、零件短缺报告单,以及零部件和产成品交库单等,并作好产品投入产出数量管理和工时统计工作。
(五)设备使用方面的原始记录,能反映设备验收、交付使用、维修、封存、调拨、报废的情况,如固定资产验收单、固定资产调拨单、在建工程转固验收单等,并作好固定资产卡片和固定资产台帐的登记工作。
(六)动力消耗方面的原始记录,能反映根据各计量仪表所显示的水、电、蒸汽、天然气的实际耗用量,并作好能源消耗统计报表。
各单位指定专职(或兼职)管理原始记录人员,按统一规定的各类原始记录格式、内容、填写、审核、签署、传递、存档等要求进行统计,保证原始记录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第三节计量验收
第十条各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各项财产、物资的计量验收制度,保持计量工具的准确性,对材料、工具、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等的收发和转移,必须进行计量、点数和质量验收。
2
(一)对于购入材料的计量验收分下列两种方式:
1(提货验收。
在提货时进行现场验收,发现短缺、不足或破损等情况,要及时查明原因,由运输机构负责的,填写物资破损清单,由运输机构签证,明确交接双方的经济责任。
2(入库验收。
材料运达仓库后,由仓库管理人员根据发票所列的品名、规格和数量,分别采取点数、过磅、检尺、量方等适用的计量折算方法,准确计算数量,经检验部门质量检定后,按实际合格数量入库。
属于材料的定额损耗,可在规定允许的损耗范围内点收入库。
对于数量和质量不符,以及破损等情况,要查明原因,分清责任,要求有关方面赔偿或扣付货款。
(二)对于在制品、半成品在生产单位之间或生产单位内部的转移,根据工艺流程记录的凭证,经质量检验合格后进行点数、交接。
对在制品报废或短缺,要及时查清数量和原因,填制有关的原始凭证,以保证投入、产出数量记录的准确性和连贯性。
(三)对于外发加工的半成品,在拨出和完工入库时,进行合格数量的计量和交接,如发生外部责任的报废或短缺,及时办理索赔。
(四)对于生产单位完工的零部件和产成品,由生产单位填制入库单,经检验合格签证后,送交仓库点收入库或点交使用单位。
第四节价格体系和内部结算
第十一条内部各单位之间,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互相提供产品、材料或劳务等经济事项,如生产部门之间转移半成品,辅助生产部门为基本生产部门提供劳
务,管理部门为生产部门提供服务等。
为了正确评价各单位的工作业绩,分清各自的经济责任,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内部价格体系,实行以货币形式进行等价交换的内部结算。
第十二条内部结算价格的制订
(一)内部转移的材料物资等,由物资供应部门以购进价格为基础,制订内部计划价格,编制价格目录,经财务部门审核后,作为内部结算价格。
(二)公司辅助部门劳务供应,可以市场价为基础,由公司生产部根据实际成本情况审定结算价格。
(三)公司生产的零部件、半成品在内部转移时,采用定额成本作为转移价格。
公司编制全部产品的原材料、机物料、燃料动力、工资等的定额成本。
鉴于产品定额成本的制订是一项较大而浩繁的工作,牵涉到各个方面,根据历史经验,特制订以下规定:
1(此项工作由公司总经理牵头,生产部、财务部、销售部(纺织品部、摩配部)、购买部、法律事务部共同负责制定和监督执行半成品内部转移价格,有关单位和职能部门按要求提供下列资料:
1-1 单位产品材料消耗明细表,包括原材料、主要辅助材料等明细表。
3
1-2 产品加工及工艺路线表,加工工时、工资定额明细表,材料定额明细表,包括原材料、辅助材料、包装材料、其他材料。
1-3 产品外协加工费明细表。
1-4 各种材料、外购件的以市场价为基础的计划价格。
1-5 以实际成本结合预测成本为基础的工缴定额单位成本。
2(有关职能部门,负责将数据及资料输入计算机,并指定专人(或兼职)负责日常信息维护及负责填发信息变动通知单。
(四)其他内部结算价格,本着公平合理、利益兼顾、有利于管理的原则,在总经理领导下由各有关部门协作制订,经董事长批准后施行。
第十三条内部结算的方式和组织。
(一)内部结算的方式,本着既满足往来结算的要求,又简化手续的原则,以公司内部银行支票为依据进行结算。
(二)内部结算的组织:在财务部门设立内部银行结算中心,主要负责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往来结算。
公司内部银行,具备结算、信贷、控制等职能,内部银行设在公司财务部。
第十四条各种内部结算价格,每半年修订一次,但如客观情况发生较大变动,影响成本的准确性,在总经理领导下,由有关部门协作研究修订,经批准后施行。
各单位不得擅自改变价格标准。
第五节内部经济核算制
第十五条建立健全内部经济核算制度,在公司统一计划、统一核算的前提下,建立各单位(成本中心)分级归口管理的经济核算网络,形成纵向为公司、生产单位、班组(个人)核算;横向为产品设计、工艺技术、物资供应、生产计划、经营销售及财务等有关职能部门的全面经济核算制。
各单位的内部经济核算工作由公司财务部统一核算,财务部明确分工职责,结合经济责任制和成本管理责任制考核,开展内部经济核算。
第三章成本预测、计划、控制、分析
第十六条公司通过成本计划管理和控制经济活动,以实现有效的成本管理,包括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分析等管理工作,达到有效降低成本的目的。
结合市场和用户调查,掌握市场信息,包括资源、价格、科技发展、产品品种、质量、销量等各种数据信息,并结合价值工程决定产品结构的优化组合,在此基础上,进行产品成本预测,确定目标成本。
第一节成本预测和目标成本
第十七条成本预测在生产预测和选择最佳经济效益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以目标成本控制产品设计、工艺技术和生产的耗费,实现产品的最低成本。
4
第十八条成本预测包括:制订计划阶段的成本预测和计划实施阶段的成本预测。
(一)制订计划阶段成本预测的基本内容,根据生产经营目标确定成本预测对象,收集整理成本数据和历史资料,分析可能影响成本水平的因素,按照技术经济分析提出降低成本的方案,根据目标利润、生产发展及消耗水平,测算目标成本。
(二)计划实施阶段成本预测的基本内容,分析上一阶段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制订下一阶段生产技术经济措施,调查市场物价等因素,预计计划期内生产发展水平和降低成本计划的实施效果,预测成本计划的完成程度。
预测目标成本的方法第十九条
(一)预测目标成本由财务部门(成本核算管理岗位)负责,销售部门(即纺织品部、摩配部,下同)、购买部门、生产部门根据成本预测的需要提供相应的目标成本预测资料。
成本核算管理岗位根据公司的生产计划,销售部门提供的产品价格信息、公司的目标利润和期间费用水平等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进行测算。
根据市场调查制订销售价格,在预测销售收入、预计销售税费、期间费用和目标利润的基础上,确定目标成本。
计算公式:
1(按全部产品进行目标成本预测
目标成本,预计销售收入,预计产品销售税费,预计期间费用,目标利润
对于目标利润,根据公司生产经营目标、设备生产能力、计划销售利润率或资金利润率,结合期间费用水平计算确定。
2(按单项产品进行目标成本预测
预测单项产品目标成本,综合考虑生产量、期间费用水平。
单位产品目标成本,预计单位产品销售价格,预计单位产品销售费用及税金,预计单位产品负担的期间费用,单位产品目标利润
单位产品目标成本,预计单位产品销售价格×(1,产品销售税费率),(目标利润,预计期间费用)?预计销售量
(二)预测销售价格有困难的,参照类似产品或系列产品的成本,或历史先进成本水平作为目标成本。
或按照平均先进定额制订的定额成本或上年实际成本,按成本降低计划测算目标成本。
(三)运用量本利分析法测算保本点,结合产量计划预测在一定生产量条件下的目标成本和一定销售量条件下的目标利润。
(四)目标成本预测程序:
5
战略目标
目标利润
目标销售收入目击
生产计划
产量计划物料消耗计划燃料动力计划劳动薪酬计划制造费用计划
划
销售收入计划产品成本计划期间费用计划销售税费计划
综合试算平衡
目标成本
第二节成本计划和费用预算
第二十条为了保证产品目标成本和经营目标的落实,根据公司确定的综合目标成本、单位产品目标成本,各单位必须制订降低成本计划和措施。
第二十一条财务部(成本核算岗位)根据公司确定的目标成本、销售部门提供的产品市场信息、购买部门提供的各种原料及材料价格信息、生产单位提供的劳动力耗费信息等资料编制成本计划,成本计划要进行反复试算综合平衡,使其具有可行性、先进性与完整性,避免随意估计,产生保守或冒进偏差。
第二十二条成本计划中成本项目的内容、费用的分摊、产品成本的计算,必须和计划期内实际成本核算的方法口径一致,以便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
计划期成本项目内容如有变动和上年实际成本不一致时,要调整上年实际成本的成本项目,以统一核算口径和内容。
第二十三条成本计划和费用预算由下列内容组成:(一)产品成本计划;(二)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计划;(三)生产费用及期间费用预算;(四)制造加工小时成本费计划;(五)半成品成本计划。
6
上述成本计划和费用预算的格式,由财务、生产部门统一规定外,其余的由各生产单位自行制订。
第二十四条成本计划根据下列依据进行编制:
(一)成本降低指标;(二)计划期内的生产、劳动工资、物资供应、技术组织措施等计划;(三)计划期内原料及主要材料、工艺性辅料、燃料、工具等现行消耗定额和劳动工时定额;(四)计划期内各生产部门的费用预算以及外包、外协加工费计划;(五)内部计划价格目录以及价格差异水平的预计;(六)上期成本水平和成本分析资料。
第二十五条成本计划按下列步骤编制:
(一)准备工作。
包括:收集整理各项基础资料和历史资料,掌握计划期内原材料、工时定额、外包外协、工艺技术改进等方面的变化情况,研究降低成本的具体措施。
(二)试算平衡。
编制成本计划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进行生产、供应、销售、外包外协、资
(产品生产计划,劳动工时计划与成本之间的金、费用等方面计划的综合平衡。
这些平衡关系包括:1
关系;2(物资供应计划与产品材料成本计划之间的关系;3(工资计划或核定工资总额基数与产品工资成本计划之间的关系;4(各项费用预算与成本计划之间的关系;5(外包外协计划与成本计划之间的关系;6(资金计划与成本计划之间的关
系;7(成本计划与利润计划之间的关系。
(三)编制计划。
根据综合平衡后确定的成本指标,如主要产品单位成本、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百元产值生产费、制造加工小时成本费、产品单位成本等,由财务部门报经总经理和董事长审批后,编制成本计划。
第二十六条编制成本计划在公司总经理的领导下,由财务部门牵头,组织各有关职能部门和各方面相关人员共同参加。
第三节成本控制和分级归口管理
第二十七条各单位结合内部经济责任制,将成本计划和目标成本的各项指标细化,层层分解,实行成本分级归口管理,并对实际的生产耗费进行严格审核,保证有效地控制经济活动,实现成本控制,完成目标成本和成本计划。
第二十八条实行成本分级归口管理和成本控制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一)设计成本控制,从掌握市场信息入手,运用价值工程等方法,合理设计,合理选材,设计品质优良、成本具有竞争力的产品。
设计成本控制主要由开发部负责。
(二)材料成本的控制,主要对材料采购、价格、计量、检验、入库、领退、下料、用料、委托外部加工、回收等方面加以控制。
1、采购价格的控制。
7
公司物资采购价格由法律事务部进行监控,财务部门监督法律事务部对比价采购制度的执行情况。
法律事务部作为物价管理和监督的常设机构,其主要职责为: 1-1 制订价格审批管理条例和奖惩办法;
1-2 对外购物资和外协加工进行价格监督;
1-3 搜集市场信息,掌握各种物资及外协加工的最低价格的客户资料;
1-4 审批公司的物资采购和外协加工价格审批单;
1-5 监督检查审批后价格执行情况。
定详细的2、原料及材料耗用的控制:各责任单位根据公司目标成本、成本费用计划、生产计划制原料及材料消耗计划(即消耗明细表),严格执行限额发料制度和维修用材料的计划发料制度,严格超限额领用和补料的审批制度,严格各项材料收发的手续,严格执行余料退库及假退规定,实行原料定额投料管理,提高原料利用率,积极推广修旧利废、代用及综合利用等节约用料的方法,保证降低产品用料单耗。
对原料的控制,要从减少废品,提高成品率、提高等级品率,降低原材料单耗进行重点控制。
各责任单位必须制定原料及材料消耗管理办法,明确责、权、利关系,奖扣分明。
(三)劳动资料的控制:各责任单位必须制定低值易耗品管理办法,控制各种工具、刃具、量具等低值易耗品的消耗,建立限额领用和结合生产量浮动的考核制度。
执行设备的责任保养制度,加强机器设备、厂房的合理利用,从数量、时间、能力和综合利用等几方面提高设备利用率。
(四)劳动力耗费的控制:劳动力控制由办公室负责制定管理制度,各责任单位
根据生产经营目标制定具体的控制办法,控制定编、定员、保持一线生产工人的比
例相对稳定,保证提高出勤率、工时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及时解决停工、窝工问题,控制工资总额的增长幅度低于经济效益的增长幅度。
(五)费用开支的控制:各单位根据公司经济责任考核制度,制定适合于本单位的内部考核办法,层层分解经济指标,落实到班组、个人,实行费用指标限额管理和考核制度,明确各项费用权责归属,严格费用支出审批手续,控制按计划和限额耗费。
(六)生产投入的控制:生产投入由生产部负责,生产部根据生产计划,控制生产量的投入,包括投产周期、投产数量、报废、库存扣除等,保证按计划投产,控制过量生产,确保均衡完成生产计划。
(七)外包外协加工费的控制:外协加工由公司供应部门负责,受法律事务部的监督,要严格执行货比三家,择优定点的原则,加工点及价格的确定,实行审批制度。
(八)运输费用的控制:运输费用由购买部门、销售部门(纺织品部、摩配部)、生产部门负责对购买、销售、生产存货所发生的运输费用分别控制,运输费用按比价采购制度进行控制,由法律事务部进行监控。
8
(九)能源消耗的控制:能源消耗由生产部和机动分厂共同负责,由生产部负责制定能源消耗管理办法。
生产部和机动分厂必须明确各自职责,所有能源消耗实行定额管理和考核,控制能源消耗要从线路、管道方面划清耗能责任归属,安装计量仪表,减少跑、冒、滴、漏和大功率负荷空载现象,保证能源单耗的降低。
(十)各单位结合各种耗费指标与费用支出,制订具有激励作用的奖惩制度,节约或超支与工资奖金挂钩,以提高降低成本的积极性。
第四节成本分析
第二十九条为检查成本计划执行情况,查找影响目标成本升降的因素,揭示节约与浪费的原因,制订进一步降低成本的措施,在正确核算成本的基础上,开展成本分析工作。
第三十条建立各级成本分析制度,按月、季、半年、年度定期进行成本分析。
各单位负责人与财务部门成本费用核算人员共同对一些影响成本较大或对完成成本计划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问题,及时组织专题分析,查明原因,提出整改措施。
成本分析报告,报公司财务经理、总经理、董事长。
第三十一条成本分析纳入经济活动分析的制度。
成本分析工作,在总经理领导下,以财务部门为主,组织全厂职能机构和各生产单位共同进行。
各生产单位的成本分析在其单位负责人的主持下,以财务部核算人员为主,会同有关职能人员共同进行。
第三十二条成本分析针对成本计划和目标成本与实际数的差异进行分析,内容包括:
(一)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总括分析,如生产费用计划完成情况,全部商品产品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和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指标完成情况等。
(二)按成本项目进行分析,原材料项目要分析耗用数量的节约或超支情况和采购价格变动情况;工缴费成本分析,要结合工缴费用总额与生产总量的变动情况;废品损失项目要检查废品率升降和大宗报废的主要原因,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
对亏损产品和利润下降幅度过大的产品单位成本,要深入重点分析,查明原因,进行成本责任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