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_《汉族民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族民歌

【授课人】:

【学校】:

【课题】:汉族民歌

【课时】:一课时

【教具】:自制教学课件、多媒体设备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欣赏各地汉族民歌,培养学生对汉族民歌的兴趣,使学生在情感上重视民歌,激发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

2.知识目标:通过聆听、分析音乐作品,能够归纳汉族民歌主要体裁的音乐特点。

3.能力目标:在欣赏、体验音乐作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会用音乐的语言分析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归纳汉族民歌主要体裁的音乐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视频《沂蒙山小调》,直接导出课题。

二.新授

1.山歌

1)聆听《赶牲灵》、《小河淌水》,体会、分析、总结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山歌的不同特点。

2)比较特点,并分析出影响两个地区不同特点的因素。

2.小调

欣赏各地民歌《茉莉花》,总结小调特点,并体验方言对民歌的影响。

3.劳动号子

1)通过观赏视频《锦上添花》片段,分析劳动号子的音乐特点。

提示:请大家从音乐特点的角度去听赏。劳动号子在歌词、节奏、旋律、演唱形式分别有什么样的特点?

2)聆听《澧水船夫号子》。

A完整欣赏。

B分段欣赏。

3)通过表演《过滩号子》,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劳动号子。

4)列举生活中的号子

4.合作探究

回顾本节课学的内容,归纳总结民歌的定义及特点。

5.结束语

《汉族民歌》学情分析

1.学生对民族的概念认识较模糊。

在学生的印象中,通常对民歌的概念是,像《在希望的田野上》、《春天的故事》都是民族,这也不为错,这是现在广义上对民歌的定

义。汉族真正原始的民歌定义是:由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的过程中口头传唱的,表达劳动人民自己思想情感的歌曲才称为民歌。学生对这个概念初步认识比较模糊。这概念包涵三个方面:1.是劳动人民创造;

2.是生产劳动过程中口头传唱的;

3.表达劳动人民思想情感的;

4.歌曲是无版权的。

2.学生对民歌的学习兴趣不浓。

现实生活中,学生们听得更多的是电视、网络中传播的流行歌曲,比如周杰伦的歌、王力宏的歌,像汉族民歌这样的内容,学起来增加了音乐教师的教学难度。但中国汉族民歌是我们汉族劳动人民几千年来留下的艺术结晶。我们必须要学习和发扬,不能遗弃。汉族民歌不仅印证了我们汉族劳动人民几千年繁衍发展的辉煌历史,而且现代很多优秀的歌曲作品都是取材于古老的汉族民歌。

所以在教授这节课的时候我们必须要把汉族民歌系统化、简洁化的加以学习和了解,让学生对中国汉族民歌产生学习兴趣。

汉族民歌《效果分析》

学生通过感受这节课的音乐作品,对汉族民歌的定义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也掌握了汉族民歌的体材分类和每种体裁的旋律、节奏、歌词特点。

《汉族民歌》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中第一章节《五十六朵芬芳的花》的《汉族民歌》,在这一单元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1.《赶牲灵》

这是一首具有浓郁陕北风味的民歌(属高腔山歌),是陕北“信天游”的典型传统曲调,流传于陕北、山西河套等广大地区,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全歌由上、下两个乐句组成,旋律高亢而又细,质朴而又风趣,语言生动,极富生活气息。它把少女盼望赶牲灵的情人归来的心理活动,描述得惟妙惟肖。

2.《小河淌水》

这是一首云南弥渡山歌(当地称“调子”,属平腔山歌)。歌词质朴自然,富于想像。全曲五个乐句。它以从容舒展、比较自由的节奏和回环起伏、清新优美、具有云南地方特色的旋律,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脚远意境:银色的月光下,四周一片宁静,只有山下的小河不时发出潺潺的流水声。聪慧美丽的阿妹,见景生情,望月抒怀,把对阿哥的一片深情,倾注在优美的旋律中。柔婉的歌声,深厚的情意,随着小河的流水,飘向阿哥居住的地方。

3.《茉莉花》(江苏民歌)

这是我国民间小曲流传最广的优秀曲目之一。它借茉莉花抒发对自然风光的热爱,描写江南水乡人细腻的性格。曲调优美抒情、结构规则匀称。

4.《澧水船夫号子》

湖南有湘、资、沅、澧四大江河。澧水位于西北部。《渡水船夫号子》通过复杂多变、富有气势的号子音乐,生动地反映了澧水船夫们紧张激烈的劳动生活和乐观自豪、坚毅勇敢的性格。全曲以澧水船

夫们在下水摇橹时唱的四个号子曲调为基础改编而成,通过节奏平缓,曲调悠扬动听的《三么台》、《平板》和音调简洁有力的《数板》(也

叫《低腔》)以及节奏明快、音调紧张急促的《高腔》等,生动地表现了船夫们从风平浪静的航行到遇风暴、过险滩,最后战胜艰险、继续平水航行的完整的劳动过程,是一曲由船夫们用辛勤的劳动和汗水谱写成的劳动赞歌。

《汉族民歌》测评练习

汉族民歌《课后反思》

新课标中指出:“学习中国传统音乐,感受体验音乐中的民族文化特征,认识、理解民族民间音乐与人民生活、劳动、文化习俗的密切关系。”传统音乐的学习能使学生了解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感受音乐的美,并在美的情境中陶冶他们的情操,从而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力图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先导,展开多种表现手法,采用比较分析、师生探讨以及列表的方法,引导学生利用其直接审美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水平、比较不同地区音乐的不同风格,引导他们探究音乐作品中的风格特点主要是在人民生活、劳动、文化习俗、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使学生对音乐审美的体验和感受得到逐步深入。

在引导学生进行音乐鉴赏时,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通过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掌握。“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让学生感觉老师很有亲和力,在教授过程中走到学生当中,缩短了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感,学生觉得很新鲜,注意力也相对要集中些。

课的不足之处在于: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积极性没能完全被调动,学生学习主体性的体现还不够充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