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马里奥.博塔的美学思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瑞士当代建筑美学观察与思考

——(瑞士)马里奥.博塔的美学思想

重庆大学《建筑美学》课程论文

学生姓名:范兴雷

学号:20105497

班级:建筑学02班

指导教师:刘彦君

专业:建筑学

学科门类:建筑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二○一三年六月

马里奥.博塔的美学思想

作者姓名:范兴雷

单位:重庆大学

邮箱:271684854@

中文摘要:本文主要以博塔的所处的时空背景以及个人经历来讨论博塔的建筑美学思想,还有讨论博塔如何通过在其作品中的建筑语汇来践行自身的美学思想(具体的作品分析在ppt中介绍)。这两个本是相辅相成的概念,这里并不是将它们分裂开来,而是为了更方便的认识博塔。

关键词:马里奥.博塔美学光重心环境

关于博塔:

1943年,出生于瑞士提契诺州,孟德里索;

1945年,长达六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1957年,在卡洛尼和凯米尼什联合事务所担任建筑制图见习生;

1963年,米兰艺术学院学习并完成了自己的第一个建筑设计作品:杰内斯特莱里奥主区教堂;

1964年,威尼斯建筑大学学院学习;

1965年,在威尼斯勒.柯布西耶研究室实践工作;

1969年,建筑专业大学毕业,卡洛.斯卡帕和朱塞佩.马扎里奥是他的论文导师。与此同时,在威尼斯与路易斯.康见面合作;

……之后开始了陆陆续续的建筑创作实践。

博塔的家乡风景秀丽,但却不适合耕种,因此必须发展手工艺。而地理位置处于意大利南方与德国北方的交汇处,事实上意大利语是当地的通用语言。因此,博塔从幼年受到了意大利文化的熏陶,用博塔自己的话说:“我虽是是个瑞士人,但从文化观念的视角来看,我更倾向于意大利,意大利的文化润养了我,是骨子里的文化信仰。”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每个时代都有近似悖论的辩证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对于很多建筑师来说都是个主要的转折点,比如说勒.柯布西耶,阿尔瓦.阿尔托等。一方面由于战后重建以及其他方面的需求,可能需要用当地易得的材料以及适宜的建造方法进行重建,阿尔瓦.阿尔托是代表建筑师。另一方面,战后经济科技的迅速发展,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同质普世现象的蔓延导致了地域文化的磨损与缺失。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批判性的地域主义——一种至少寻求某种形式的文化,经济和政治独立的愿望,作为建筑思想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共鸣与投入,代表建筑师包括卡洛.斯卡帕,也包括马里奥.博塔。马里奥.博塔也是提契诺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提契诺学派尝试着解决本土文化与现代建筑之间的矛盾。其实单用一种主义或者流派来标注一个建筑师是不全面的或者是不公平的,但每个建筑师都会不可避免地带上时代的烙印,或许应该把这种标注与时代

联系起来。

在之后的求学以及实践生涯中,主要受到了卡洛.斯卡帕,勒.柯布西耶,以及路易斯.康的影响并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

如果把建筑师分为知识分子建筑师与手艺人建筑师,那么卡洛.斯卡帕更倾向与后者,他对博塔最重要的影响莫过于对于手艺本身的关注。

博塔参与了柯布西耶的威尼斯市立养老院的设计,晚年的柯布西耶建筑观念发生了变化。柯布西耶关于建筑与景观环境的联系,建筑本身与城市结构关系的考量对博塔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柯布西耶本身是个艺术家,建筑的雕塑感极强。为了将运动引入建筑,并且更好的在平面媒体上展示这种运动,在建筑中插入了楼梯跟坡道,如同雕塑的它们作为独立的造型体存在。这种雕塑感也被博塔运用在建筑之中,在环境中强调自身的存在。

康的建筑理念对博塔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康曾经建筑对话式的问砖。砖你想成为什么?

砖:我想成为拱。博塔也思考建筑究竟要成为什么样?由此他得到了自己的建筑环境观:不要主观想象建筑是什么样子,让你所感受到的事物本身的秩序来告诉你应该怎样去设计建筑。应与环境联系,同时强调自身的存在。用他自己的话说盖房子是建造场地,而不是在场地上建造房子。同时他也建立了自己的建构哲学,他认为,如果一个新的主体或者形式上的想法无法融于结构,那么这个建筑决不会富有诗意。

现在主义横行的时代中,到处都是“面无表情的建筑”。而后现代主义意识到这一点开始进行批判性的思考与设计。而博塔批判后现代主义只是在立面上找文章。他认为,只去解决表面的问题,意味着逃避真正的矛盾,只是装饰艺术。当代建筑文化通过试验后,似乎远离了建筑作品不可或缺的最基本方面(光线与重心)。事实上在人们的印象中,当今建筑师的注意力不在集中在建筑作品本身,而首先是转向外表和虚幻的比较,转向短暂的时间,转向表面的组成部分,都是很表面的东西,似乎这些更能够加快研究对学科辩论的兴趣。他尝试恢复一种新的古典主义,即维特鲁威主义。现代主义运动引发了维特鲁威条约危机,博塔转向了对最基本的建筑三要素的关注,即实用,坚固,美观。另外,他对于形体的追求方面,认为体积代表了一个未经扭转或变形的最初形态,追溯源头应当清晰可辨。

以上这些体现了博塔关于建筑伦理,哲学及美学范畴的观念,他要追求的是一种本质的美:光与重心。相对于东方美学,他吸收了西方美学的观念,建造一种永恒的美。

当然,博塔也有一套建筑语汇来建造自己的形式美学,并以此来践行自己的美学思想。主要包括:对砖石材料的钟爱,对称的布局,中轴线上的垂直交通,简洁的几何形体,封闭而厚实的墙,用于采光与选景的狭缝,三个自由组织的层面,屋顶天窗光线的纵向进入,在建筑角部或斜劈圆柱顶部种树等。

博塔的建筑中,突出墙的深度与厚度。墙壁由此从静态的技术要素变成一个空间实体,开放会获得深度并突出光线。墙壁被赋予砖石的纹理质地,细节构造完美,进一步强调了建筑的坚固性,而淡化了玻璃和半透明效果(卢加诺车站站台棚与多特蒙德图书馆例外)。对于门窗的处理方面,博塔放弃了连续的窗户,将分隔作用从原始的门窗口分离出来,门窗口就像建筑体积中开凿的雕刻一

般,避免处理内部与外部之间的关系问题,追寻的似乎是一种对透明的反转,同时再次将其带入建筑内部。例如马萨尼奥住宅和维格内罗的住宅,呈现的就是被反转的弓形窗户,他们被向内映射而非向外。博塔住宅的外部,没有窗户没有门也没有玻璃墙,每个建筑都被带入最本性的一面,强调满与虚之间的联系。而玻璃天窗的应用,只是一个突出的信号,试图通过它来体现内部空间的一种准确等级,赋予它们一个纵向组织关系,强调一种内向性。比如在坎博瑞剧院大厅,威勒贝图书馆等。另外,博塔重视生命的感觉,在建筑角部种树。他认为这些树用隐喻的方式将生命带入,与自然产生联系。在我看来,博塔想要追求永恒的本质,而树代表着生命,生命是代谢的,他也许是想在永恒与代谢的生命之间建立一种对话,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朗西拉一号角部的那棵树,伫立着,像一句誓言。

其实通过他的这些建筑语汇,我看到了更多东方美学的影子。在墙体的处理上,采用大虚大实的手法,铿锵有力,甚至让我想到了八大山人的画,主体部分用类似书法的遒劲的笔锋勾勒出,而剩下的就是大半的留白。都具有直指人心的力量。厚重的墙体围合出有力而内向的空间。这里墙体被空间化,不仅仅作为一个静止的技术性构件,而是从外部进入内部的一个过渡空间或者说是一个空间到另一个空间的介质。从外部的实墙到内部天光漫射,空间出现了戏剧性的转换。当我们忽略建筑单体与组合的区别,来审视博塔空间的构成与中国传统四合院的空间构成其实是不谋而合的。中国传统四合院外部实墙,墙上偶尔出现取景圆形高窗,而内部的院落则自成一番天地。博塔去过故宫之后也曾坦言那是个令人心动的地方。有些地方值得讨论的,他说道:故宫的建筑是建造在一层层的台阶上的,自己非常欣赏这种通过石材与土地密切联系的方式。可见,在他的思想之中,砖石材料是亲切的材料是与大地密切联系的材料。而对于故宫来说,我认为恰恰相反,建筑建造在台阶之上是为了与大地的割裂,而与天建立联系。

以上即为对博塔建筑美学思想的理解。其实在对于砖纹理和细节的处理,以为形式的完美追求上,博塔是有些偏执甚至强迫的,但哪个艺术家不是偏执狂呢?此外,也认识到了东西方美学的异同。理解方面还多有不足,还请老师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大师系列丛书编辑部马里奥.博塔的作品与思想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5

2、(意)阿莱桑德拉.科帕编著马里奥.博塔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8

3、(美)肯尼斯.弗来姆普敦著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三联书店 2004

4、G.格莱斯莱利著马里奥.博塔,光线与重心博罗尼亚作曲家出版社 2003

5、马里奥.博塔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8

6、路易斯.康:在建筑的王国中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