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质体药物的研究进展 答辩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位代码: 007
分类号: R9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脂质体药物的研究进展
专业名称:制药工程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毕业时间:二零一三年六月
脂质体药物的研究进展
摘要:20世纪60年代末Rahman等人首次将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应用,脂质体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载体,可以提高药物的治疗指数,降低药物毒性和减少药物副作用等优点,因此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脂质体作为一种新的药物剂型,在临床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包封率低、不易贮存等问题。本文就脂质体药物的分类,制备方法,临床应用及其发展现状进行综述。
关键词:脂质;制备方法;临床应用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liposome drug
Abstract: Rahman et al, will be apply liposome as a medicine carrie at first in the late 1960s. As a new drug carrier,Liposome can improve the therapeutic index of drugs, reduce drug toxicity and drug side effects, etc. Therefore, more attention paid to the study of liposome as drug carrier. Rcently,liposome as a new drug formulation, which has a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s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But so far,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such as low coating rate, storage inconvenient and so on. This paper is summarized, including drug classification preparation method,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its development status.
Key words: liposome; preparation; clinical application
目录
1 引言 (1)
2 脂质体药物的分类与作用特点 (1)
2.1 脂质体的分类 (1)
2.2 脂质体的作用特点 (2)
2.2.1 良好的制剂性质 (2)
2.2.2 载药靶向运行 (2)
2.2.3 长效作用 (2)
2.2.4 减低药物毒性 (2)
2.2.5 提高药物稳定性 (2)
3 脂质体药物的制备方法 (3)
3.1 注入法 (3)
3.2 薄膜分散法 (3)
3.3 超声波分散法 (3)
3.4 反相蒸发法 (3)
4 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的临床应用 (3)
4.1 抗肿瘤药物载体 (4)
4.1.1 阿霉素脂质体 (4)
4.1.2 顺铂脂质体 (4)
4.2 抗寄生虫药物载体 (4)
4.3 抗菌药物载体 (5)
4.3.1 庆大霉素脂质体 (5)
4.3.2 两性霉素B脂质体 (5)
4.4 激素类药物载体 (6)
4.5 抗病毒药物的载体 (6)
4.6 作为生物活性物质的载体 (6)
5 脂质体药物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6)
6 脂质体研究方向与展望 (7)
参考文献 (9)
谢辞 (10)
1引言
脂质体又称类脂小球,是将药物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层形成的薄膜中间而制成的微型球状载体制剂,是一种类似微型胶囊的新剂型。脂质体作为各类治疗药物的人工膜和赋形剂,可用于转基因或制备药物。也可利用脂质体可以和细胞膜融合的特点,将药物送入细胞内部,进而发挥药效。
近年来,脂质体作为一种新的药物剂型,广泛应用于抗癌抗菌药物、抗病毒药物、抗寄生虫药物、激素类药物等。此外,我国也有将中药的单一成分包装于脂质体内的报道(如黄芪多糖)[1]。脂质体对肝、肾、脾、网状内皮系统具有靶向性和淋巴定向性,可用于肝、脾等疾病的防治。它的缓释作用可使药物缓慢释放,延缓肾排泄和代谢,从而延长作用时间。脂质体还可降低药物毒性和提高药物稳定性,如两性霉素B脂质体可降低心脏毒副作用,胰岛素脂质体、疫苗等可提高主药的稳定性。因此,脂质体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医药人员研究的重点。
2 脂质体药物的分类与作用特点
脂质体的分类方法繁多,下面就叙述几种较常见的分类方法。
2.1 脂质体的分类
脂质体按照所包含脂质双分子层的层数不同,分为单室脂质体和多室脂质体。
单室脂质体含有单层双分子层,其中小单室脂质(SUV)粒径约0.02~0.08um。大单室脂质体(LUV)为单层大泡囊,粒径约0.1~1um;多室脂质体(MIV)为
多层双分子层的泡囊,粒径约1~5um。按照电荷分为:中性脂质体,负电荷脂质体,正电荷脂质体。按照性能分为:一般脂质体,特殊功效脂质体。
2.2 脂质体的作用特点
2.2.1 良好的制剂性质
脂质体制备工艺相对简单,可以同时包裹脂溶性药物和水溶性药物;制备脂质体所用到的脂材毒性小,生物相溶性好,没有免疫反应。
2.2.2 载药靶向运行
脂质体区别于其它普通制剂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具有靶向性。脂质体进入体内后,主要被网状内皮系统吞噬,从而使所携带的药物在肝、脾、肺和骨髓等富含吞噬细胞的组织器官内蓄积。脂质体的靶向性有四种类型:被动(天然)靶向性,主动靶向性,隔室靶向性,物理靶向性。
被动靶向性是脂质体进入人体后的自然分布,即静注体内的脂质体主要定位于肝、脾、骨髓、血液中的巨噬细胞等。脂质体的这种特征被广泛应用于肝肿瘤等的治疗和防止淋巴系统肿瘤等的扩散和转移。
主动靶向性是在脂质体上连接某种识别分子,即所谓的配体。通过配体分子特异性专一地与靶细胞表面的相应分子作用,使得脂质体在靶区域释药。常见的配体有:糖、植物血凝素、肽类激素、小半抗原、抗体和其他蛋白质。
隔室靶向性是指脂质体通过不同的给药方式进入体内后,可以对不同部位具有靶向性,可以通过各种给药方式进入体内不同的隔室位置产生靶向性。
物理靶向性是在脂质体的设计中,应用某种物理因素的改变,例如用药局部的pH、病变部位的温度等的改变而明显改变脂质体膜的通透性,引起脂质体选择性地在该部位释放药物,从而达到靶向给药的目的。
2.2.3 长效作用
药物包裹于脂质体内,可降低在组织中扩散而缓慢向血液中释放药物,从而延长药物作用时间。
2.2.4 减低药物毒性
脂质体能选择性地分布于某些组织和器官,增加药物对淋巴系统的定向性,提高药物在靶部位的治疗浓度。尤其对抗癌药物,能使之选择性地杀伤癌细胞或抑制癌细胞,对正常组织、细胞毒性明显降低或无损害作用。
2.2.5 提高药物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