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冷器的应用与工艺系统设计_马连强

合集下载

智能化的空冷器系统设计

智能化的空冷器系统设计

智能化的空冷器系统设计作者:陶洪洋,方璇,许新林来源:《科技视界》 2014年第34期陶洪洋1 方璇2 许新林1(1.蚌埠凯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安徽蚌埠 233000;2.深圳市凯盛科技工程有限公司蚌埠分公司 233010)【摘要】空冷器在化工生产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比重,我国对空冷器的研究起步比较晚,争对空冷器自动系统的研究更是史无前例。

本文旨在从电气自控的角度阐述一种全新的空冷器系统。

本系统由过程现场通讯总线Profibus DP、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人机界面及现场温度传感器四部分组成,在实现了智能化的同时节约了人力,提高了安全性、稳定性。

【关键词】智能化;节能;安全;稳定0引言空气冷却器是以环境空气作为冷却介质,横掠翅片管外,使管内高温工艺流体得到冷却或冷凝的设备,简称“空冷器”,也称“空气冷却式换热器”。

空冷器广泛用于各项工业中,如电厂发电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热,也就是低压缸排汽,要用冷却水带走,又如玻璃厂生产过程中,各种热工设备的冷却,如拉边机等也需要用到循环水,此时循环水的冷却处理就要用到空冷器设备。

空冷器设备用处如此的广泛,可见其特有的重要性,本论文就是在研究空冷器使用工艺的同时,探讨一种节约劳动力,同时提高安全性能的用于空冷器设备智能启停的系统。

1传统设备上空冷器配置的电控设备极其简单,只是简单地电机拖动。

本设计使用STEP7软件对已有的s7-300设备进行了实际组态,完成了硬件选型,程序块定义及梯形图程序编辑及真调试、下载,使用WINCC FLEXIBLE软件对人机界面KTP600进行画面组态编辑,采用过程现场通讯总线Profibus DP技术,从而实现系统控制的的智能话、简易化,同时更加的可靠精确。

使原先粗犷型的空冷器控制设备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采用到的新技术有:1)过程现场通讯总线Profibus DP:过程现场通讯总线Profibus DP具有高速低成本,用于设备级控制系统与分散式I/O的通信。

高、低水气比变换工艺应用于壳牌气化的分析比较

高、低水气比变换工艺应用于壳牌气化的分析比较

主要控制参数列 于下页表 2 。高水气 比工艺 的预 变换炉和第一 变换炉水气 比较 高 , 第二变换 炉不需要
21 0 1年 4月
马连 强等 : 、 水气 比变换工艺应 用于壳牌气 化的分析 比较 高 低
表 1 合
3. 7
温度 /c '
的部分 变换 [ ] 4。 - 5 低水气 比变换工艺并不是 全新事物 , 在常压 固定
甲烷化 反应 ( 副反应 ) 0+32 H +2+0 . 1 c H =C H02 6 1
k / o Jml () 2
通过分析化 学反应方程式 ,可知 : 1 ( )在 主反应 中 , 是反应 物 , 副反应 中 , 水 在 水是产 物 , 根据 化学 平
1 61
气 量( 干基 ) /3h m ̄—
1 4 0285
组成 ( 干基) m 1 / o% 小 、
0. 2 21
H 2
2 2 3.
C O
64 .5
C2 O
3. 2
N 2
8 .9
其他
0. 2
表 2 主 要 控 制 参 数
水 气 比
进 口温度 / ℃
1 低 水 气 比变换 工 艺 的 设 计基 础
1 . 变换装置 的化 学反应 1 变换 装置主要发生 的化学反应 为 :
变 换反 应 ( 主反应 )0  ̄ = 0 B 4 .7J m l () C + 2 C 2 2 11k / o 1 0 ++
下 , 少发生 甲烷化副反 应 的前 提下 , 在 实现高浓 度 c 0
床气化 中 , 全低变流程 早就应用 , 不同之处在 于 c 0浓 度要低 一些 , 操作压力低 一些。实 际运 行工业装 置也 证 实 : 较低 的热点 温度和 低水气 比条 件下 , 在 可减 少

新型节水装置_闭式空冷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工业应用

新型节水装置_闭式空冷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工业应用
( 6) 维护费用高。凉水塔填料一般 2~ 3 年需 更换 1 次。另加药费用也较高, 每 m3 / h 冷却水每 年加药费用约 200~ 150 元。
2 闭式空冷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技术创新
闭式空冷循环冷却水系统 以软水代替传 统的 工业循环冷却水, 以节能型水膜式空冷器代替凉水 塔。软水在系统中闭路循环, 起热载体作用而不消 耗, 工艺介质的大部分热量由空气带走。仅使用少 量喷淋水调温, 即可确保工艺介质要求的温度。闭 式空冷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核心设备是节 能型水膜 式空冷器, 循环介质是软水。 2. 1 工艺流程
表 1和表 2所列的冷却水消耗量仅为工艺消 耗, 若计入公用工程的热工、脱盐水站、动力蒸汽、
作者简介: 戴月秀 ( 1942 年 - ) , 女, 浙江温州人, 1964年毕业于浙江 大学化工燃料专业, 教授 级高级 工程师, 原中国 五环工 程公 司副总 工程师, 现任中圣能源环 保工程 公司总 工程师, 从事化 工环 保节水 工程项目的设计和开发工作。
N ew Typ eW ater Saving Device Industr ia l App lication of C losed A ir Coo ling C ircu lation C ooling W ater System
DA I Y ue xiu, TANG Q ing hua, YAN G Xu e long (Wuhan Z hong Sh eng E nergy E nvironm en t P rotection Eng in eering Com pany L td. , W uhan H u bei 430079 Ch ina )
( 1) 水蒸发量大。不论气温高低, 只要空气不 饱和, 水都会蒸发, 造成无为的降温。工艺换热器 一般都按 30~ 32 # 水温 设计, 低温水使工艺产品

新型耐蚀空冷器的研制与应用

新型耐蚀空冷器的研制与应用
中遇水形成非常强的腐蚀环境 , 即形成 : C 一 H 1 HS H 0腐 蚀 体 系 , 得 塔 顶 部 分 以及 塔 顶换 热器 使

腐蚀速率受原油性 质、 操作条件、 防护措施 等的影
响 。一 般来 说 , 原油 含硫 高 , 腐蚀 速率 大 , 蚀较 严 腐 重; 含硫 较低 的 原 油 在 工 艺 防腐 蚀 “ 脱 三 注 ” 一 完 善 的情况 下 , 蚀 基本 可 以得到有 效 的控 制 。塔 顶 腐 出 口温度 较高 时 , 碳钢 空冷器 点蚀严 重部 位 向下移 动 ; 顶 出 口温 度 较低 时可 能导致塔 顶塔 盘及 其他 塔 塔 内件 严重 腐蚀 和开 裂 J 。
的 空 气冷 却 系统 。 关键题词 : 塔顶 耐蚀 空 冷 器
中图分 类 号 :E 8 . T9 5 9
文献 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7— 1X(00 0 — 0 9— 4 10 0 5 2 1 )3 00 0
国内外炼油 厂空气 冷 却器 ( 以下 简 称空 冷 器 )
赵 连 生
( 中国石化集 团洛 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 , 河南 洛 阳 4 10 ) 7 o 3
摘 要 : 绍 了一 种 用 于石 油化 工和 电力 行 业 的新 型 耐 蚀 空 气 冷 却 器 。通 过 使 用 耐 腐 蚀 的 钛 舍 金 介
复合板制造 空冷器管箱和 以普通低碳钢 为基 管、 内为钛合金 的复合管制造 管柬, 管 以提 高空冷 式换热 器的抗腐蚀性能。与碳 钢空冷器相 比 , 大大提 高 了空冷 器的使 用寿命 , 长 了设备检修周期 , 延 可节约 生产检修 费用; 与不锈钢 空冷 器相 比, 大大降低 了设备的投资 。可广泛应 用于石 油、 工、 化 电力等行 业

一种直接空冷系统设计参数的确定方法及装置[发明专利]

一种直接空冷系统设计参数的确定方法及装置[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直接空冷系统设计参数的确定方法及装置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吕松力,贾望奇,荆雷,尹继英,柳杨,于平安
申请号:CN201810022913.1
申请日:20180110
公开号:CN108121879A
公开日:
20180605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接空冷系统设计参数的确定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典型代表年目标月份的气象数据,所述气象数据中包括温度数据;根据所述温度数据确定第一直接辐射值,提取所述气象数据中的第二直接辐射值;根据所述第一直接辐射值和所述第二直接辐射值计算得到满发气温修正系数;获取满发气温,根据所述满发气温和所述满发气温修正系数得到修正后的满发气温。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及装置,解决了直接空冷系统应用于太阳能热发电技术中出现的与现有设计规范矛盾的问题,使得直接空冷系统的冷却能力与太阳能热发电电站的运行方式相适应,保证了直接空冷系统和太阳能热发电电站安全运行,为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健康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申请人:内蒙古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010011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鄂尔多斯东街巨海城八区5号、6号写字楼
国籍:CN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一种用于压缩机组的紧凑式空冷器

一种用于压缩机组的紧凑式空冷器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压缩机组的紧凑式空冷器专利类型:实用新型专利
发明人:邓燕龙,王开蓉,袁小林,邓呈军,黎光健申请号:CN202121658996.7
申请日:20210720
公开号:CN215725277U
公开日:
20220201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压缩机组的紧凑式空冷器,包括:风机组件、管束组件、散热组件和固定框架,风机组件、管束组件和散热组件均通过固定框架固定位置;风机组件竖直设置;风机组件设置在管束组件的第一侧,且风机组件的气流方向朝向管束组件;散热组件设置在管束组件的第二侧,管束组件倾斜设置,管束组件的上端与风机组件的上端固定连接,管束组件下端与风机组件之间的距离大于管束组件的上端与风机组件之间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管束组件设置成为倾斜的结构,使得管束组件使用时,上层管束不会对下层管束散发的热量造成阻挡,从而可以避免下层高温气体上升而导致上层管束散热性能不佳的问题。

申请人:成都长江锅炉热能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地址: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成都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新华大道一段255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成都行之智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李朝虎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强制空气循环制冷技术的研究

强制空气循环制冷技术的研究

强制空气循环制冷技术的研究近年来,随着全球气温的升高和环境保护意识的逐渐加强,空调系统的能效和环保性已成为研究的热点。

其中,强制空气循环制冷技术是一种被广泛关注和研究的新型空调制冷技术。

本文将从技术特点、工作原理、应用前景等方面阐述强制空气循环制冷技术。

一、技术特点传统的空调制冷技术是通过自然对流实现空气循环,虽然可以满足基本的制冷需求,但存在以下问题:系统效率低、降温缓慢、能耗高、噪音大等。

相比之下,强制空气循环制冷技术不仅能够提高系统的制冷效率、加速空间降温,还能够降低能耗、减小噪音等。

二、工作原理强制空气循环制冷技术的核心是利用风机将冷气流聚焦于待降温区,从而形成强制空气循环,加速降温并提高制冷效率。

具体来说,强制空气循环制冷技术将冷气流与热气流分为两个独立的通道,由风机将冷气流导入待降温区,而热气则经过热交换后排出室外。

这种空调系统能够集中降温,提高制冷效率。

同时,采用独立通道设计也能大大降低噪音,提高使用体验。

三、应用前景强制空气循环制冷技术在节能减排和提高制冷效率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据统计,我国家用电器用电中,空调耗电量占比高达30%以上,空调成为一大能耗领域。

通过采用强制空气循环制冷技术,能够大幅提高制冷效率,降低能耗,减轻环境污染。

同时,这种技术还能够提高舒适性,拥有更好的使用体验。

四、发展趋势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强制空气循环制冷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演进,未来其将会越来越普及和成熟。

据预测,2025年我国空调市场规模将达到4590亿,应用强制空气循环制冷技术的空调产品将占据市场的一席之地。

同时,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强制空气循环制冷技术也将成为未来空调制冷的主流技术之一。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对环保意识和能源节约意识的不断提高,强制空气循环制冷技术的应用前景广阔。

其独特的技术特点和工作原理,有望带来更高效、更环保、更舒适的使用体验,成为未来空调制冷的主流技术。

利用夹点技术设计换热网络

利用夹点技术设计换热网络

利用夹点技术设计换热网络马连强Ξ郑开学 贺鑫平 高建红 华陆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西安 710054摘要 介绍夹点技术的基本概念以及利用夹点技术设计换热网络的原则,列举利用夹点技术设计换热网络过程的实例,并简单介绍换热网络优化方面的基本知识。

关键词 夹点技术 换热网络 设计 夹点技术(Pinch P oint T echn ology)是由Linnhoff为首的英国帝国化学公司(I1C1I)的系统综合小组开发的。

这个小组曾在1977~1981年对老厂技术改造及新厂建设的18项工程设计进行了重新设计计算,发现用新的原理设计平均可以节能30%,有的项目不仅可以节能,而且重新安排后节省了投资。

1982年美国联碳公司请Linnhoff指导,在一年时间内试算了9个工程实例,结果证明,用这种方法平均可以节能50%,用于老厂技术改造的设备投资一般可以在2~12个月内回收。

因而这种技术被认为是成熟的并可以在工业中普遍推广使用。

经验证明,采用这种方法在新设计中可节省能源和设备投资,在老厂技术改造中可用较少设备投资回收尽可能多的能量。

1 基本概念111 TH图工艺流股的热特性可以用TH图很好地表示出来。

当向某冷流股加入热量dQ时,如果温度变化为dT,则可以用式(1)描述:dQ=W・Cp・dT(1)式中,W为冷流股的质量流量,kg/h;Cp为冷流股的比热,kJ/(kg・℃)。

对于特定的冷流股,如果在温升范围内C p 变化不大,可将W・Cp当成常数,定义为热容流率CP,即:CP=W・Cp(2)则式(1)变为:Q=CP(T T-T S)=ΔH(3)式中,T T为冷流股的目标温度,℃;T S为冷流股的供给温度,℃。

这样就可以把该冷流股加热的过程用TH图表示出来,如图1所示。

图1 流股的TH图流股TH图的斜率为热容流率CP的倒数1/ CP,CP越大,斜率越小,在同样的热负荷下流股的温度变化越小。

当冷流股在温升范围内比热Cp变化显著时,流股的TH图是非线性的,在这种情况下可将温升范围分为若干个比较小的温度区间,在各个温度区间分别画出TH图。

【CN209745077U】蓄冷式干式空气冷却系统【专利】

【CN209745077U】蓄冷式干式空气冷却系统【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0200673.X(22)申请日 2019.02.14(73)专利权人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地址 100011 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西滨河路22号专利权人 神华国能集团有限公司 陕西德源府谷能源有限公司(72)发明人 刘月正 王鲁荣 朱洪伟 周书宏 苑志军 赵佰千 张兴凯 魏勇 邱敬国 黄永丰 冯振远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代理人 韩建伟(51)Int.Cl.F28D 21/00(2006.01)(54)实用新型名称蓄冷式干式空气冷却系统(57)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蓄冷式干式空气冷却系统,包括:蓄冷水容器;干式空气冷却器,干式空气冷却器的入口和蓄冷水容器的出口之间通过第一管道连接,第一管道上依次设置有第一调节阀和第一水泵,干式空气冷却器的出口和蓄冷水容器之间通过第二管道连接,第二管道上依次设置有第二水泵和第二调节阀;冷却水使用设备,冷却水使用设备的入口和蓄冷水容器的出口之间通过第三管道连接,第三管道上依次设置有第三调节阀和第三水泵;补水组件,补水组件与蓄冷水容器的入口连接以向蓄冷水容器补水。

本实用新型可以在白天高温时段或高峰电价时段利用低温的蓄冷水进行辅助冷却,可以降低白天高温时段的背压,达到机组节能降耗目的。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1页CN 209745077 U 2019.12.06C N 209745077U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209745077 U1.一种蓄冷式干式空气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蓄冷水容器(1);干式空气冷却器(4),所述干式空气冷却器(4)的入口和所述蓄冷水容器(1)的出口之间通过第一管道(18)连接,所述第一管道(18)上依次设置有第一调节阀(2)和第一水泵(3),所述干式空气冷却器(4)的出口和所述蓄冷水容器(1)之间通过第二管道(19)连接,所述第二管道(19)上依次设置有第二水泵(7)和第二调节阀(8);冷却水使用设备(11),所述冷却水使用设备(11)的入口和所述蓄冷水容器(1)的出口之间通过第三管道(20)连接,所述第三管道(20)上依次设置有第三调节阀(9)和第三水泵(10);补水组件,所述补水组件与所述蓄冷水容器(1)的入口连接以向所述蓄冷水容器(1)补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热 系数 低, 故 空 冷器 的 冷却 41 水冷器结垢紧凑, 其冷
面积要大得多。
却面 积 比 空 冷 器 小 得
51 空冷 器周 围存 在 障碍 或设 计不 多。 当, 会 引 起热 风 循环, 降 低换 51 水冷器可设置在其它设
热效率。
备之间。
61 通常 要求 用特 殊 工艺 制造 翅片 61 用一般管式换热器即可
31 空气 腐 蚀性 小, 不 需 要除 垢和清洗, 使用寿命长。
41 空 气 的 压 降 仅 有 98 ~ 196Pa, 故空冷 的操作 费用 低。
51 空冷 系 统的 维 护费 用, 一 般情 况下 仅 为水 冷 系 统的 20% ~ 30% 。
61 一旦 风 机电 源 被切 断, 仍 有 30% ~ 40% 的自 然 冷却 能力。
( 6) 对高凝固点和高粘度介质, 采用年平均 气温。
可根据具体情况取上述方法之一, 考虑到工 艺和经济上的合理性及我国大多数地区的气候条 件, 采用 ( 1) 较多。 21112 管内流体温度
管内流体温度指管内工艺流体的入口温度和 出口温度。
( 1) 理论上热流体入口温度愈高, 采用空冷 器愈经济, 但入口温度超过 200 e 时, 应考虑用 其它设备进行热量回收。目前使用的空冷器, 热 流体入口温度一般在 130 e 以下。入口温度若低 于 70 e , 则可考虑采用水冷。湿式空冷器的热流 体入口温度以 60~ 80 e 为宜, 以免喷淋水结垢。
390 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0~ 390
290~ 340
290~ 340 660 340
3 系统设计
311 配管[ 3]
( 1) 去空冷器的流体是两相流时, 必须满足 两相流对管线设计的要求, 以保证液体和气体均 匀分布到每个管束, 此管线需要对称布置。
( 2) 当空冷器的管口少于 4 个时, 可采用同 程式布置空冷器进出口管线。当集合管的管口为 4~ 6 个时, 从集合管中间进料; 出口管也同样 设计。当管口多于 6 个时, 每 6 个管口一个集合 管, 以保证流量均匀分配; 而且分配管上各支管 深入集合管内 50mm, 以利于液体均匀分配, 见 图 1 所示。
11 排 放 水对 环 境 有 热 污染, 也常有化学污染。
21 冷 却 水往 往 受 水 源 限制, 要设置管线和泵站等设施, 特别对 较大的 厂, 选 厂址 时必须考虑有充足的水源。
31 水腐蚀性强, 也易于结垢, 需要进行处理。
41 循环水 压头 高, 故水 冷的 能耗较高。
51 由于水 冷设 备多, 易 于结 垢, 在 温暖 气候 条件 下易 生成微 生物, 附 于冷 却器 表面, 常需停工清洗。
决于空气的湿球温度) 。
~ 3 e 以下, 循 环 水在
31 大 气温 度波 动 大, 风、 雨、阳 水塔中可被冷却到接近
光、昼 夜 以及 季 节变 化, 均会 环境湿球温度。
影响 空冷 器 的性 能, 在 冬 季还 31 水冷对环境温度变化不
可能引起管内介质冻结。
明显, 调节操作比较容
41 由 于空 气密 度 小, 空气 侧 对流 易。
管排数对空冷器的经济性影响较大, 一般希 望空气温升大于 15~ 20 e 。增加管排数, 空气 温升增加, 但压降也增加。在实际设计中, 管排 数应灵活掌握, 例如, 当换热面积很小时, 可使 用较少的管排数; 而为了降低制造费用和占地面 积, 则可使用较多的管排数。 21114 迎风面空气流速
迎风面空气流速简称迎面风速, 它是空气状 态为 20 e 、10113kPa 时, 在迎 风面 处 的流 速, 用 uNF 表示。
34
CHEMICAL ENGINEERING DESIGN
化工设计 2005, 15( 2)
212 工艺设计步骤
空冷器的工艺设计包括总体方案确定、估算和
详算 3 个步骤, 其间需要反复试差或修改方案。 21211 总体方案
根据工艺要求、场地情况、环境气温变化资
料及环保等要求, 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选择水冷或 空冷, 选定空冷器的型式及其组合方式 ( 干式与 湿式的组合, 水冷与空冷的组合等) 。 21212 估算
空冷器的主体部分由矩形的管束组成, 每个 管束有若干排三角形排列的管子, 该管子一般是 翅片 管, 也可以 是光管。介 质的流向 通常是逆 流, 热流体从管束顶端流入, 底部流出, 空气由 下向 上流动, 冷 却热的工艺 介质。另 外还有风 机、百叶窗、构架和风箱等部件, 风机驱动空气 流过管束, 百叶窗通过调节进入空冷器的空气量 来改善空冷器的调节和适应性能, 构架是支撑管 束、风机, 百叶窗以及其它附属件的钢结构, 风 箱用于导流空气。
管和风扇, 对压降有一定限制。 满足要求。
71 有一定的噪声。
71 无噪声。
X 马连强: 2004 年毕业 于大 连理 工大 学化 学工 程专 业, 获 硕士 学位。 主要 从事 化工 工 艺系 统设 计工 作。联 系电 话: ( 029) 82238189- 3225。E- mail: malianqiang@ 1631 com。
表 3 用于物料冷却的空冷器总传热系数推荐值
冷却物料
低碳氢化合物 轻油 轻石油 燃料油 渣油 焦油 烟道气 氨反应器气体 碳氢化合物气体 空气或燃料气 机器冷却水
总传热系数 ( kcal/ m2#h# e )
375~ 475 300~ 350
350 100~ 150 50~ 100
25~ 50 50~ 150 400~ 450 150~ 450
计算热负荷 Q y 选定设计气温 t c1 ( 对湿式 空冷或联合空冷, 应选定干球温度 t c1与湿球温 度 tw1) y 选取总 传热系 数 Ko y 选取翅 片管型 式、管束布置尺寸 y 按管内流速选取管程数 NP y选取适宜管排数 n2 y 选取迎面风速 uNF y 试差 求出空冷器出口气温 tc2及所需的光管面积 AO , 过程如下:
50 610
21213 详算 根据选定管束的几何参数, 详算管内工艺流
体给热系数 Ai, 管外空气给热系数 A0, 总传热温 差 $T m, 再次计算 A 0。如与估算出的 A0 不符, 则需改变参数重新计算, 一般需要 5% 的裕量,
再次校核允许压降 $P , 确保选定的空冷器型号
满足工艺条件的各项要求。
( 2) 出口温度的选取是直接影响空冷器经济 性的重要指标。热流体出口温度与设计气温之差 称为接近温差 ( 或接近温度) 。一般条件下, 对
干式空冷器接近温度一般应> 15 e 。若热流体出 口温度不能满足要求, 可考虑采用湿式空冷器。 一般认为: 热流体冷却至 75 e , 选用干 式空冷 最经济; 热流体冷至 75~ 65 e , 选用干 式或湿 式空冷均可; 热流体冷至比湿球温度高 5~ 6 e , 选用蒸发式湿空冷有利。 21113 管排数
61 电源一 断, 即 要被迫 全部 停产。
表 2 空冷的缺点
空冷
水冷
11 空气比热小, 仅为水的 1/ 4, 故 11 在相同热负荷和冷却介
空气用量大。
质温升条件下, 水用量
21 冷 却效 果取 决 于干 球温 度, 通 小。
常不能把 工艺 流体 冷却 到 环境 21 水冷通常能使工艺流体 温度 ( 在湿 式 空 冷器 中, 还取 冷却到低 于空气温度 2
¹ 选定 tc2 Ft $T m K 0 A 0
º 工艺流体进出口温度 th1 、th2 y 确定定性温度及物性
若 A0 X Ac0,
重设 tc2
uNF 按空气侧热衡算求 SFy Ac0
表 3 和表 4 列出了各种工艺流体在横式翅片 空冷器中的总传热系数[ 2] , 文献中 [ 1] 也提供 了空冷器的总传热系数推荐值, 可在工程设计中 查阅。
uNF= V NF/ SF
式中, V NF 为 20 e 、10113kPa 时空气流量, m3/ s; SF 为管束迎风面积, m2。
管束迎风面积 SF 是垂直于空气流向的管束 外框内壁以内的面积, 计算方法如下:
SF= 管束的 宽 @ 长- 2@ 梁宽 @ 长
迎面 风速低, 传 热效果 差, 否则 空气 压降 大, 能耗高。一般取 uN F = 114~ 314m/ s, 管排 少时取上限, 管排多时取下限。 21115 翅片型式
管程数主要取决于管程允许压降及热流体温 度变化范围。管程数增 加, 则管 内流体流 速增 加。对冷却过程, 管内液体流速一般控制在 015 ~ 110m/ s, 气 体 质 量 流 速 一 般 控 制 在 510 ~ 10kg/ ( m2#s) ; 对冷凝过程或温差校正系 数 F t < 018 时[ 1] , 应考虑采用双管程或多管程。
( 2) 按当地最热月的日最高气温的月平均值 加 3~ 4 e 。
( 3) 7、8 月的 日最高气温的 月平均值, 并 乘以 1110。
( 4) 不超过一年的最热 3 个月中或最热月期 间日平均气温 5% 时间的温度。
( 5) 假 定一 设计 气温, 一年 中 仅有 2% ~ 5% 时的温度超过该值。
2 工艺设计
211 主要工艺参数[ 1]
空冷器的工艺参数与管壳式换热器相比, 不但 数量多, 而且各个参数之间的关联关系也更复杂。 21111 设计气温
设计气温指设计空冷器时选用的当地空气入 口干球温度。设计气温的选取有以下几种方法:
( 1) 保证每年不超过 5 天的最高气温, 即其 出现时间约占全年时间的 113% 。
2005, 15( 2)
马连强等 空冷器的应用与工艺系统设计
33
( 3) 空气的设计气温< 38 e 。 ( 4) 有效对数平均温度差 \40 e 。 ( 5) 管内热流体的给热系数< 2300 W/ ( m2 #e ) 。 ( 6) 热流体的凝固点< 0 e 。 ( 7) 管侧热流体的允许压降> 10kPa, 设计 压力> 100kP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