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上海中考语文150个文言实词解析和训练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文言文重要实词(150个)和重要虚词(7个)汇总

中考语文文言文重要实词(150个)和重要虚词(7个)汇总

初中文言文150个重要实词(一次多义)汇总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 备: 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7. 薄:1、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

(薄如钱唇《活板》)8.策: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长:cháng 1、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

(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 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 次:1、编次。

1上海中考语文150个实词和6个虚词快速记忆法1-15

1上海中考语文150个实词和6个虚词快速记忆法1-15

③一车四马
③听从 ③面对 ③道义
④挡住 ⑤应当 ⑥判罪 ⑦抵押 ④路
③冒 ③地方
④正在 ⑤将要
“鄙”要掌握两个意思:一个是距离比较远——边远的地方。 住的太边远,人的见识也是比较浅薄的——无知。 速记
边远的人大多是无知的。
“兵”要掌握三个意思:一个是物,武器,兵器; 一个是人,士兵; 一群士兵就是军队。 速记
拿起兵器,士兵们,加入军队战斗吧!
“病”要掌握五个意思:毛病、生病、担心、辱、困苦不堪。 速记
圣火语文教育
主讲老师:王老师
独家精品课程
上海中考语文 150个文言实词和6个虚词
快速记忆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上海中考语文大纲明确要求学生要 记住150个实词和6个虚词的意思,其中 很多词语一词多义,各校推荐使用的 《中考点击》的解释一般有四大缺陷:
一是解释有误。二是分类不当。 三是没有排序。四是记忆量大。
学生从预初就开始记忆,天天默写背诵,苦 不堪言,一直记到初三,四年内被折磨得死去活 来,还是死活背不下来,背了就忘,天哪!
学习虽然没有捷径 但是拒绝跪地爬行
老师带你一起快速记忆 效率提高十倍百倍
每天5分钟,10天全拿下
带你记忆带你飞!!!
第1 讲
比、鄙、兵、病、察 彻、乘、从、当、道 得、定、伐、犯、方
“比”要掌握三个意思:比较、靠近、等到。 速记
比较靠近,才能等到机会。
联想场景记忆:你在演唱会上,只有比较靠近舞台,才能等到和刘德 华合照的机会。
看病住院:毛病大了就会生病; 生病住院,忧患费用太贵; 没钱就会被赶出去,被侮辱; 生活就会困苦不堪。
“察”要掌握两个意思:一个是眼睛看得仔细——观察; 一个是心里看得仔细——明察。 速记

最新上海中考语文150个文言 实词解析和训练

最新上海中考语文150个文言    实词解析和训练

1比150个文言实词解析与训练①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②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 )③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 )④ 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2鄙① 蜀之鄙有二僧( )②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③ 先帝不以臣卑鄙( )3兵① 兵革非不坚利也( )②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③ 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④ 行收兵( )⑤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4病①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②未果,寻病终( )③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④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5察①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6彻①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②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7乘①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②比至陈,车六七百乘( )③ 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 )8从① 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 )②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③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④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⑤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⑥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⑦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⑧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⑨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⑩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9当2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 )②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 )③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 )④ 咨臣以当世之事( )⑤ 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⑥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⑦ 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⑧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⑨ 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⑩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10道①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②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③ 会天大雨,道不通( )④ 伐无道,诛暴秦( )⑤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⑥ 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⑦ 不足为外人道也( )⑧ 道皆砌石为磴( )11得①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 )②争而不得,不可谓强( )③ 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④ 其龌龊亦耐不得( )⑤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⑥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⑦ 或得日,或否( )⑧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⑨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⑩ 既出,得其船( )⑪ 遂迷,不复得路( )⑫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⑬ 虽鸡狗不得宁焉( )12定①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②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13伐①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②十年春,齐师伐我( )③ 伐无道,诛暴秦( )④ 以至仁伐至不仁( )14犯① 并皆暴犯百姓( )②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③ 触风雨,犯寒暑( )④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15方① 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②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③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④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⑤ 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⑥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 )⑦ 今方来,吾欲辱之( )16负①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②师略授小技,此来为不负也( )3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4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17赋①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②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 )③ 更若役,复若赋( )④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18更① 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②更有小说家言,各种传奇恶曲( )③ 更若役,复若赋( )19故①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②既克,公问其故( )③ 彼竭我盈,故克之( )④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⑤ 故有所览辄省记( )⑥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⑦ 故自号曰醉翁也( )⑧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⑨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 )⑩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⑪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⑫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20 顾①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②王顾左右而言他( )③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 )④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21观1 是日,观道中石刻( )②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③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④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⑤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⑥ 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⑦ 反覆诵观,可欣可泣( )⑧ 予观夫巴陵胜状( )⑨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⑩ 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⑪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22归①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②而其归书也必速( )③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 )④ 微斯人,吾谁与归( )⑤ 云归而岩穴暝( )⑥ 朝而往,暮而归( )⑦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23过1 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 )2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3 人恒过,然后能改( )4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 )5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6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7 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 )24好①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②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2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25号①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②故自号曰醉翁也( )③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④ 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5 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 )26还① 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②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③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 )④ 又七年,还自扬州( )⑤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6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27会① 会宾客大宴( )②又以钜鹿之战、……垓下之会为最( )③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④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⑤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28惠① 甚矣,汝之不惠( )3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29及①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②各种传奇恶曲,及打油诗词( )③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④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⑤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 )⑥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7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30极①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②感极而悲者矣( )③ 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④ 初极狭,才通人( )4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31计① 通计一舟,为人五( )②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③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④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5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6 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7 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 )32济1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2 阴谷皆入济( )33加①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3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34假①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②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35间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③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④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⑤ 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⑥ 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⑦ 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⑧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8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9 山间之朝暮也( )36简①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②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37见① 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②平原不在,正见清河( )③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④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⑤ 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⑥ 曹刿请见( )⑦ 下见小谭( )⑧ 于是入朝见威王( )⑨ 吾不得而见之矣( )⑩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 )⑪ 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⑫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⑬ 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 )38竭①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②彼竭我盈,故克之( )③ 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4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人( )39尽①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②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③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④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⑤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 )⑥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⑦ 触草木,尽死( )⑧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10 其远古刻尽漫失( )40进①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②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③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④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⑤ 是进亦忧,退亦忧( )5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 )41居①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③ 居右者椎髻仰面( )④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⑤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⑥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 )⑦ 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 )8 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42举1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②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③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④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43具①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 )②具以情告( )③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④ 具答之( )⑤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44俱① 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 )2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③ 为一说,使与书俱( )3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45聚1 太医以王命聚之( )2 聚室而谋曰( )46遽① 是方啮也,而遽死也( )3 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 )47决① 孔子不能决也( )②舍问,其奚决焉( )48绝1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 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3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4 佛印绝类弥勒( )5 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6 读《易》至韦编三绝( )49类① 佛印绝类弥勒( )②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4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 )50临①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③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④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5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51虑①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②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③ 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4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52论① 曹刿论战( )②孔孟论学( )③ 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④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5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 )⑥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53漫①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②其远古刻尽漫失( )54明①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 )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③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④ 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⑤ 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⑥ 庭下如积水空明( )⑦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⑧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⑨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⑩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⑪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⑬ 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 )55名①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②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 )③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 )④ 对联、题名并篆文( )⑤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⑥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⑦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7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56命①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②夫子何命焉为( )③ 五十而知天命( )④ 徒属皆曰:“敬受命。

中考语文文言文重要实词(150个)和重要虚词(7个)汇总

中考语文文言文重要实词(150个)和重要虚词(7个)汇总

初中文言文150个重要实词(一次多义)汇总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 备: 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7. 薄:1、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

(薄如钱唇《活板》)8.策: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长:cháng 1、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

(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 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 次:1、编次。

初中语文 中考必考的文言文150个实词释义

初中语文  中考必考的文言文150个实词释义

初中语文 | 中考必考的文言文150个实词释义1、比①比,《说文》“密也”。

本义,靠得很近。

古字像两人紧贴之形。

②引申:并列、靠近、勾结、亲密等。

③比较、比拟。

④及,等到。

⑤法律术语,同“例”。

比附照行的各类案例。

2、鄙①“鄙,边邑也。

”“鄙”是“野”中的偏远部分,是和邻国接近的地区。

(边疆,边远的地方。

)②见识浅陋。

(庸俗,浅陋。

)目光短浅(肉食者鄙)③鄙夫;鄙人(自谦);鄙俚;鄙吝④鄙薄;鄙弃;鄙夷(轻视厌弃)⑤卑鄙,身份低下,出身微贱。

⑥比较:鄙;敝3、兵①兵,《说文》“械也”。

军械、武器。

(本义,兵器、武器。

)古字双手举斧斤形。

例:兵器;兵库;兵工厂;兵不血刃;短兵相接。

铸兵。

②士兵,手执武器的人。

战士或军队。

③战争、军事。

兵贵神速(军队);兵连祸结(战争);兵不厌诈(用兵作战)。

兵力(作战能力)4、病①病,《说文》“疾加也”。

一般的病称“疾”,重病称“病”。

②引申:凡疲劳过度、饥饿过度造成的困苦不堪、软弱无力的状态也叫“病”。

③引申:心理状态,忧虑、担心、苦恼、困顿比较:病;疾5、察 C①察,《说文》“复审也”。

“察”是对已知但却知之不深,知之不详的事物进行仔细、详尽、反复的观测、考核,目的是弄清楚事物的方方面面和发展变化过程,是把事情看得一清二楚。

②“察”有各种各样的方式,如观察、省察、体察、考察、访察、核察……,这些“察”都为了了解真相。

③举荐。

④“察”的结果是明;“察察”是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6、彻①“彻”,《说文》“通也”,《小尔雅·广诂》“达也”。

(通达;贯通。

)②“彻”表通时重在一通到底,是由此及彼、由外及里、从头到尾、从上到下的贯通。

(深透;透彻。

)②中古之后,“彻”更广泛地用于声音、颜色、光线、温度、气味等的渗透到底上。

(日光下彻;穿透)7、乘①“乘,升也”。

登车、坐车。

②引申:驾车、驭马。

③“乘”,趁着,引申:冒着。

④欺凌,欺压。

⑤追逐⑥计量,计算。

⑦乘,sheng,量词。

中考文言文复习必记的150个常用实词

中考文言文复习必记的150个常用实词

中考文言文复习必记的150 个常用实词跟着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全国各省市中考语文试卷均开始试试考一点课外的文言文选段。

上海则在 2019 年开始,中考语文卷中出现了课外文语言段阅读试题,这一考试内容此后仍将持续下去,落实《课程标准》对于初三学生“能独立阅读课外简易的文言诗文。

能联合自己的已有累积,借助注释、工具书和相关资料,大概读懂文言诗文的内容”的要求。

剖析近三年上海语文中考结果,课外文言文阅读仿佛已成了“中考杀手”,每年的得分状况在当年试卷各部分中总处在底部地点,得分率一直彷徨在 60%左右。

究其原由,重点在于初三学生缺少足够的文言实词的累积,限制了对文本内容的正确掌握和对文本思想内涵的深入领会。

全国各地中考课外文言文语段多数是一些大家熟知的寓言和成语故事等。

2019 年上海中考语文卷的“郑人逃暑”选自南北朝前秦苻郎的漫笔集《苻子》,是一个流传较广的寓言故事。

故事劝告人们:状况是不停变化的,不可以不过用老目光对待新事物,不可以千篇一律的用老方法去解决新问题,不然会碰钉子受害的。

读懂这篇短文的重点是正确理解文中的一些实词,如“逃、流、徙、从、席、患、濡、去、是、昼、夕” 等。

认真剖析试题,能够发现命题老师也正是环绕着这些实词在做文章:第 7 题(试卷题号,下同)解说加点的词语,命题第1页/共4页语言环境中的含义;第 8 题解说句子“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重点在理解“是、昼、夕”等词在句中的含义;至于第9、10题的答案,则成立在对文本内容的正确掌握和对文本思想内涵的深入领会上,其前提也相同是对文本字词含义的正确掌握。

因而可知累积文言实词的重要性,它是初三学生提升课外文言文阅读能力,提升中考课外文言文得分率的重点所在。

中考之所以特别重申实词的累积,是由于古今语言的最大差异不在虚词,而在文言实词:我们假如不知道文言实词的不一样义项,不知道这些实词的古今异义,在考试中就会难以理解古文的内容,甚至闹出笑话来。

中考语文文言文重要实词(150个)和重要虚词汇总

中考语文文言文重要实词(150个)和重要虚词汇总

初中文言文150个重要实词(一次多义)汇总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 备: 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7. 薄:1、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

(薄如钱唇《活板》)8.策: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长:cháng 1、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

(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 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 次:1、编次。

上海中考150个文言实词

上海中考150个文言实词

《2016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中规定的150个文言实词比鄙兵病察彻乘从当道得定伐犯方负赋更故顾观归过好号还会惠及极计济加假间简见竭尽进居举具俱聚遽决绝类临虑论漫明名命谋难平戚启强窃请穷求取去全任入善少舍涉生胜师施实食使释市恃属说素汤亡为务徙狭鲜向效信行形兴修徐许寻业遗贻夷异易诣益阴引盈余狱御缘远云章知止志致质众专走足卒作坐布衣菲薄间隔交通节目绝境其实阡陌亲戚驱驰问津无论牺牲鸿儒白丁[实词简表]序号例词词义例句出处1 比①并列,靠近②比较,相比③及,等到(……的时候)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核舟记(七上)捕蛇者说(九下)王顾左右而言他(七下)陈涉世家(九下)2 鄙①边疆,边远的地方②浅陋,无知,见识短浅蜀之鄙有二僧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先帝不以臣卑鄙为学(六上)曹刿论战(七下)出师表(九下)3 兵①兵器,武器②军队③兵士兵革非不坚利也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葛婴将兵徇靳以东行收兵天时不如地利(六下)出师表(九下)陈涉世家(九下)陈涉世家(九下)陈涉世家(九下)4 病①疾病,生病②疲劳,困苦不堪③毛病,缺点,弊端④辱,耻辱未果,寻病终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桃花源记(九下)捕蛇者说(九下)问说(八上)(非考试篇目)橘逾淮为枳(六下)5 察①明察,考察,考核②观察,细看,识别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曹刿论战(七下)出师表(九下)6 彻贯通,穿透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小石潭记(七上)愚公移山(七上)7 乘①坐、驾(车)②趁,引申为“冒着”③(shèng)量词。

辆,古代一车四马为一乘。

公与之乘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曹刿论战(七下)登泰山记(九下)陈涉世家(九下)8 从①跟从,跟随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战则请从伤仲永(七上)小石潭记(七上)曹刿论战(七下)②听从,顺从③自,由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小惠未徧,民弗从也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从小丘向西百二十步乃大惊,问所从来狼(八下)醉翁亭记(九上)曹刿论战(七下)孔孟论学(八上)陈涉世家(九下)小石潭记(七上)桃花源记(九下)9 当①在(某时、某处)②占着,挡着③对着,面对④应当,应该⑤将要,就要⑥(dàng)抵充,当作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咨臣以当世之事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当奖率三军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今当远离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卖油翁(七上)出师表(九下)陈涉世家(九下)登泰山记(九下)登泰山记(九下)登泰山记(九下)出师表(九下)陈涉世家(九下)出师表(九下)捕蛇者说(九下)10 道①路,途②道理,规律③道义④说,讲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会天大雨,道不通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伐无道,诛暴秦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重要实词(150个)和重要虚词(7个)汇总+文言文练习题

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重要实词(150个)和重要虚词(7个)汇总+文言文练习题

中考语文文言文重要实词(150个)和重要虚词(7个)汇总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 备: 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7. 薄:1、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

(薄如钱唇《活板》)8.策: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长:cháng 1、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

(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 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 次:1、编次。

中考语文文言文重要实词(150个)和重要虚词(7个)汇总

中考语文文言文重要实词(150个)和重要虚词(7个)汇总

初中文言文150个重要实词(一次多义)汇总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 备: 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7. 薄:1、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

(薄如钱唇《活板》)8.策: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长:cháng 1、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

(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 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 次:1、编次。

中考语文文言文重要实词(150个)和重要虚词(7个)汇总

中考语文文言文重要实词(150个)和重要虚词(7个)汇总

中考语文文言文重要实词(150个)和重要虚词(7个)汇总1、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2、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备: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被:1、影响(被于来世)2、同“披”,穿(皆被绮绣)5、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6、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7、薄:1、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3、厚度小。

(薄如钱唇《活板》)8、策: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

(策勋二传《木兰诗》)4、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长:chng1、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3、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4、永远。

(死者长已矣《石壕吏》)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6、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2、惩罚13、驰:1、骑(愿驰千里足)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4、产生(计将安出)15、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次:1、编次。

(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上海中考语文150个实词和6个虚词快速记忆法

上海中考语文150个实词和6个虚词快速记忆法

“鄙”要掌握两个意思:一个是距离 比较远——边远的地方。
住速记的太边远,的人——的无见知识。也是比较浅薄
边远的人大多是无知的。
“兵”要掌握三个意思:一个是物,武器,兵器;
一个是人,士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群士兵就是军队。


拿起兵器,士兵们,
加入军队战斗吧!
“病”要掌握四个意思:毛病、生病、困苦不堪、 辱。
速 记 有毛病就会生病;
上海中考语文
150个文言实词和6个 虚词
快速记忆法
上海中考语文大纲明确要求学 生要记住150个实词和6个虚词的 意思,其中很多词语一词多义, 市面上所有教辅书(包括各学校 发的资料如“中考点击” 等)的
解释一一般是有解分四释类大有不缺陷误当:。。二是
三是没有排序。四是 记忆量大。
学生从预初就开始记忆,天天默 写背诵,苦不堪言,一直记到初三, 四年内被折磨得死去活来,还是死活 背不下来,背了就忘,天哪!
生病了,医药费太贵,没钱了,就 会困苦不堪;
困苦不堪就容易被赶走,被侮辱。
“察”要掌握两个意思:一个眼睛 看得仔细,观察;

一个是
记 心里看得仔细——明察。
观察不仅要用眼——仔细 看
再复习一遍:
1比:比较、靠近、等到 2鄙:边远的地方、无知 3兵:兵器、士兵、军队 4病:毛病、生病、困苦不 堪、辱 5察:观察/仔细看、明察/考 察
学习虽然没有捷径 但是拒绝
跪地爬行
老师带你一起,开始文言词 义的速记之旅,效率提高十倍百倍!
一分钟记一个 每天带5分你钟记,忆3带0天你全拿
飞!下!!
第1讲 比、鄙、兵、 病、察
“比”要掌握三个意思:比较、靠近、等到。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150个文言实词_课件(共183张PPT)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150个文言实词_课件(共183张PPT)

接接受 受 供供给 给
侍侍奉奉 奉奉行行,,遵遵守守 奉奉承承,,讨讨好好 信信奉奉 遵遵照照
23.【服】 (1)众服.为确论 (2)寤寐思服. (3)朝服.衣冠 成语助记:(4)心悦诚服.
(5)水土不服. (6)以理服.人
信信服 服 思思念 念 穿穿戴戴 信信服服 适适应 应 使使信信服服
24.【复】 (1)复.前行 (2)不敢出一言以复. (3)兴复.汉室 (4)山重水复.疑无路 成语助记:(5)死灰复.燃
11.【诚】 (1)帝感其诚. (2)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3)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4)诚.宜开张圣听
诚诚心心 真真正正,,确确实实 确确实实,,实实在在 确确实实
(5)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确确实实
(6)今诚.以吾众人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如如果果
成语助记:(7)竭诚.相待
诚诚意意
(8)诚.惶诚.恐
(5)浅尝.辄止 (6)艰苦备尝.
曾曾,,曾曾经经 曾经 经 曾曾经 经 辨辨别别滋滋味味,,品品尝尝 尝尝试试,,试试探探 经经历历
10.【称】 (1)先帝称.之曰能 (2)不以千里称.也 (3)四海亦谬称.其氏名 (4)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成语助记:(5)铢两悉称.
称称赞赞 著著称称 称称说说 号号称称、、称称作作 符符合合,,相相当当
再再,,又 又 回回答答,,答答复复。。这这里里是是辩辩解解的的意意思思 恢恢复复,,复复兴兴 重重叠叠、、重重复复 再再,,又又
25.【负】 (1)负.势竞上 (2)负.箧曳履行深山巨谷中 (3)至于负.者歌于途 (4)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成语助记:(5)负.薪救火
(6)忍辱负.重 (7)决一胜负.
成语助记:(6)更.名改姓

【最新版】中考语文-常考150个文言实词(含例句解析)

【最新版】中考语文-常考150个文言实词(含例句解析)

中考语文-常考150个文言实词表1-5、比部兵病乘6-10、持从达当道11-15、得尔伐犯方16、负赋更荀故21、顾观归过好26、号还会惠及31、极计济假间36、简见竭尽进41、居举具俱聚46、速决绝类临51、虑论漫明名56、命难平戚强61、窃请穷求取66、去全任入若71、善少舍涉生76、胜师施实食81、使释市特数86、属说素汤徒91、亡为委务鲜96、向效谢信行101.形兴修徐许106.寻业遗贻夷111.异易诣益阴116.引盈余狱御121.缘远云章知126.止志致质专131.走足卒作坐136.卑鄙布衣138.菲薄其实140.亲戚驱驰142.无论牺牲144.鸿儒白丁146.阡陌交通148.问津绝境150.妻子②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如果有做奸邪的事情触犯科条法令和尽忠行善的人。

15 方①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纵横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

②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现在南方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准备充足。

③方欲行,转视积薪后屠夫正想要走,转身看见堆积草堆的后面有一只狼。

④方鼓琴而志在太山伯牙刚开始弹琴时,表现出巍峨高山的心16 负1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命令大力神的两个儿子背起两座大山。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行走的人在树下休息。

②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两岸的高山上,都长着密而绿的树,让人心生寒意17 赋1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把唐代和当代的诗文刻在岳阳楼上面。

②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我)为陈同甫写下这首壮烈的词寄送给他18 更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②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一个还在吃奶的孙子③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在原地寻找石兽,不是更荒唐吗?④是日更定矣这一天晚上初更以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比①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②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③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④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2鄙①蜀之鄙.有二僧()②肉食者鄙.,未能远谋()③先帝不以臣卑鄙.()3兵①兵.革非不坚利也()②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③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④行收兵.()⑤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4病①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②未果,寻病.终()③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④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5察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②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6彻①日光下彻.,影布石上()②汝心之固,固不可彻.()7乘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②比至陈,车六七百乘.()③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8从①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②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③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④小惠未徧,民弗从.也()⑤可以一战,战则请从.()⑥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⑦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⑧太守归而宾客从.也()⑨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150个文言实词解析与训练⑩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9当②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②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③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④咨臣以当.世之事()⑤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⑦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⑧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⑨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⑩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10道①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②伐竹取道.,下见小潭()③会天大雨,道.不通()④伐无道.,诛暴秦()⑤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⑥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⑦不足为外人道.也()⑧道.皆砌石为磴()11得①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②争而不得.,不可谓强()③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④其龌龊亦耐不得.()⑤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⑥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⑦或得.日,或否()⑧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⑨林尽水源,便得.一山()⑩既出,得.其船()⑪遂迷,不复得.路()⑫然得.而腊之以为饵()⑬虽鸡狗不得.宁焉()12定①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②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13伐①伐.竹取道,下见小潭()②十年春,齐师伐.我()③伐.无道,诛暴秦()④以至仁伐.至不仁()14犯①并皆暴犯.百姓()②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③触风雨,犯.寒暑()④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15方①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②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③方.欲行,转视积薪后()④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⑤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⑥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⑦今方.来,吾欲辱之()16负①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②师略授小技,此来为不负.也()③苍山负.雪,明烛天南()④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17赋①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②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③更若役,复若赋.()④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18更①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②更.有小说家言,各种传奇恶曲()③更.若役,复若赋()19故①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②既克,公问其故.()③彼竭我盈,故.克之()④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⑤故.有所览辄省记()⑥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⑦故.自号曰醉翁也()⑧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⑨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⑩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⑪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⑫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20 顾①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②王顾.左右而言他()③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④三顾.臣于草庐之中()21观①是日,观.道中石刻()②其文理皆有可观.者()③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④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⑤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⑥曰“姑俟异日观.”云尔()⑦反覆诵观.,可欣可泣()⑧予观.夫巴陵胜状()⑨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⑩今以蒋氏观.之,犹信()⑪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22归①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②而其归.书也必速()③一屠晚归.,担中肉尽()④微斯人,吾谁与归.()⑤云归.而岩穴暝()⑥朝而往,暮而归.()⑦太守归.而宾客从也()23过①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②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③人恒过.,然后能改()④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⑤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⑥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⑦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24好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②余幼好.书,家贫难致()②有好.事者船载以入()25号①阴风怒号.,浊浪排空()②故自号.曰醉翁也()③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④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⑤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26还①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②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③明道中,从先人还.家()④又七年,还.自扬州()⑤兴复汉室,还.于旧都()⑥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27会①会.宾客大宴()②又以钜鹿之战、……垓下之会.为最()③迁客骚人,多会.于此()④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⑤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28惠①甚矣,汝之不惠.()③小惠.未徧,民弗从也()29及①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②各种传奇恶曲,及.打油诗词()③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④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⑤今所经中岭及.山巅()⑥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⑦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30极①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②感极.而悲者矣()③渔歌互答,此乐何极.()④初极.狭,才通人()④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31计①通计.一舟,为人五()②而计.其长,曾不盈寸()③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④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⑤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⑥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⑦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32济①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②阴谷皆入济.()33加①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③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34假①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②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35间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③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④傅说举于版筑之间.()⑤以为神,蔽林间.窥之()⑥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⑦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⑧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⑧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⑨山间.之朝暮也()36简①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②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37见①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②平原不在,正见.清河()③斗折蛇行,明灭可见.()④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⑤而至于郢,见.公输盘()⑥曹刿请见.()⑦下见.小谭()⑧于是入朝见.威王()⑨吾不得而见.之矣()⑩虎见.之,庞然大物也()⑪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⑫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⑬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38竭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②彼竭.我盈,故克之()③庶竭.驽钝,攘除奸凶()④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人()39尽①尽.信《书》,则不如无《书》()②断其喉,尽.其肉,乃去()③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④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⑤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⑥林尽.水源,便得一山()⑦触草木,尽.死()⑧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⑩其远古刻尽.漫失()40进①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②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③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④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⑤是进.亦忧,退亦忧()⑤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41居①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③居.右者椎髻仰面()④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⑤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⑥自吾氏三世居.是乡()⑦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⑧而半山居.雾若带然()42举①胶鬲举.于鱼盐之中()②是以众议举.宠为督()③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④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43具①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②具.以情告()③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④具.答之()⑤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44俱①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②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③为一说,使与书俱.()③宫中府中,俱.为一体()45聚①太医以王命聚.之()②聚室而谋曰()46遽①是方啮也,而遽.死也()③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47决①孔子不能决.也()②舍问,其奚决.焉()48绝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②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③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④佛印绝.类弥勒()⑤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⑥读《易》至韦编三绝.()49类①佛印绝类.弥勒()②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④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50临①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③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④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⑤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51虑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②智者千虑.,必有一失()③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④此皆良实,志虑.忠纯()52论①曹刿论.战()②孔孟论.学()③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④宜付有司论.其刑赏()⑤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⑥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53漫①亭东自足下皆云漫.()②其远古刻尽漫.失()54明①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③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④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⑤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⑥庭下如积水空明.()⑦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⑧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⑨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⑩以昭陛下平明.之理()⑪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12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⑬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55名①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②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③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④对联、题名.并篆文()⑤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⑦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⑦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56命①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②夫子何命.焉为()③五十而知天命.()④徒属皆曰:“敬受命.。

”()⑤苟全性命.于乱世()⑥奉命.于危难之间()⑦受命.以来,夙夜忧叹()⑧太医以王命.聚之()57谋①聚室而谋.曰()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③肉食者鄙,未能远谋.()④陈胜、吴广乃谋.曰()⑥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58难①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②余幼好书,家贫难.致()③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④奉命于危难.之间()59平①吾与汝毕力平.险()②皆平.顶()③譬如平.地,虽覆一篑()④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⑤以昭陛下平.明之理()⑥土地平.旷,屋舍俨然()⑦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60戚①寡助之至,亲戚.畔之()②言之,貌若甚戚.者()②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61启①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62强①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②争而不得,不可谓强.()③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③赏赐百千强.()63窃①有蛮隶窃.其橐装以逃,获于新州()②王窃.忻慕,归念遂息()64请①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②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③子墨子曰:“请.献千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