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周刊李嘉诚专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新周刊》专访李嘉诚:着眼未来

标志性的黑色胶框眼镜,眼睛弯成新月的招牌式微笑,2018年3月12日上午,90岁的李嘉诚在香港长江中心70层的主席办公室迎接我们。

长江中心是香港金融重地——中环的地标性建筑,也是游客必访之地,不过鲜有人探究它的来历。它的原址是希尔顿酒店,1977年,李嘉诚在一周之内以闪电速度收购香港希尔顿酒店母公司永高公司控股权。如今的集团总部,就是在酒店旧址之上建成。

这是李嘉诚从商生涯中多次提及的一宗满意之作。彼时的香港风云变幻,地产狂潮造就雄踞至今的“四大家族”。李嘉诚白手发家于塑胶产业,后将事业逐步扩张至地产、港口、能源、公共事业、电信等至少14个行业,如今商业版图横跨全球50多个国家及地区,李氏本人早已是亚洲最长青的企业家和投资家,将一生事业命名为长江集团:不择细流,浩荡万里。

再见李嘉诚之时,退休这件事,李嘉诚商业生涯的最后杰作,正在画上句号。

他于3月16日正式宣布退休。如此大事引来如潮感慨,但并未对市场造成任何负面冲击——一切都在算中。自2012年以来精心布局,巨鲸短短数年即完成转身,又未掀起波涛,交到下一代手上的,是一个现金充沛、业务稳健、全球布局的商业帝国。

“超人”谢幕,自当如此。

收官

上一次专访李嘉诚,是2013年底,所谓李嘉诚从内地撤资的舆论仍在,彼时是雾里看花。四年间,“李氏王国”继续处理中国内地、香港等资产的同时,投资重心转向海外,跨区域并购接踵而来,创造固定收入的稳健资产占比急速过半。“长和系”的业务条线和股权架构更加清晰,公司注册地也迁往开曼。看三步着一子,李嘉诚的棋路日渐清晰地展现在世人眼前。

在公司层面,以长江和记实业(00001.HK)、长江实业集团(01113.HK)为代表的长江集团实现:从区域分布上,涉足中国香港、中国内地、英国、德国、奥地利、加拿大、澳大利亚、东南亚等50多国及地区;从行业分布上,覆盖房地产、航空、港口、零售、基建、能源、电信、物流等至少14个行业。

在家族内部,不像亚洲一些大家族因为开创者退休或分家而兄弟阋墙,“李氏王国”的交接自然平顺。早在2012年,李嘉诚已经部署接班和财产分配事宜,长子李泽钜接手李氏一手打造的长江集团,次子李泽楷则获得父亲多于其个人资产数倍的现金支持发展事业。

李嘉诚向来推崇《周易》中的“不疾而速”。回首看来,这堪称一场精心筹划、有坚固决心而操作耐心的收官之役。

“在这人生阶段,退休安排做得好,就无憾了。”李嘉诚说。

接班人

与父亲李嘉诚相比,53岁的接任者李泽钜低调寡言,外界或归之于早年曾被绑架的特殊经历,或归之于父亲榜样压力之大。他加入长江集团30多年,外界了解他也只是通过每次集团业绩记者会,李泽钜总是目光深邃,若有所思,偶尔爆出一些冷幽默。李泽钜并不是一个讨记者喜欢的上市公司高管,但也许是受股东欢迎的管理者。

李泽钜在接任长江集团主席之前,担任集团旗下长江基建(01038.HK)董事局主席——他曾于1996年主导分拆长江基建上市,也是长和联席董事总经理兼副主席、长实董事总经理兼副主席,此外,还在同属“长和系”的电能实业(00006.HK)担任非执行董事。

李嘉诚此前极少公开评价李泽钜,更加剧李泽钜给外界的神秘感。他的评论也总是那句“做父亲不会给孩子100分,但李泽钜都有90分”。在今年退休前长江集团春茗的讲话时,李嘉诚则是以“我的儿子Victor也在集团服务了33年”一句带过。

在采访中,李嘉诚首度畅谈两个儿子。他称大儿子李泽钜是实干家,做事规矩,亦是负责任的好丈夫和好父亲。然后,谈到小儿子李泽楷,李氏话锋一转,“其实他勤奋聪颖,和外界了解大不一样,他也同样走向成功。”

在“后李嘉诚时代”,李泽钜将会选择何种方向?

3月16日,香港,李嘉诚(右)正式宣布退休,接任者是53 岁的长子李泽钜(左)。“在这人生阶段,退休安排做得好,就无憾了。”李嘉诚说。

与李嘉诚家族私交甚好的兰桂坊集团主席盛智文指出,第二代未必与父辈的行事风格一致,但时代在变化,他们有很好的基础,能力亦不容小觑。“父辈给他们创造了一条路,而他们才是行走在这条路上并不断开辟旁路的人。”

象征

凭借政商头脑与远见,以李嘉诚为代表的香港巨贾一代,助力中国经济改革开放进程,也获利良多。从长实主导投资的东方广场项目在北京长安街拔地而起开始,李氏家族与中国经济腾飞共舞,积累下巨额财富。根据《福布斯》2018年1月最新统计,在香港富豪排行榜上,李嘉诚以360亿美元净资产,连续20年蝉联榜首。

不过,时势在变。今时今日,在内地,香港巨贾们不再拥有曾经事实上拥有的“超国民待遇”;在本地,民粹主义抬头正重塑香港的政经生态;如果在商言商,则是高科技企业崛起令传统大亨的地位备受挑战,新兴巨人们的管理文化、生意模式、估值逻辑都在颠覆传统。

如果按市值计算,截至2018年3月21日,在港股主板上市的股本证券中,市值最高的公司为内地互联网巨头——腾讯(00700.HK),总市值一骑绝尘,近4.39万亿港元。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和记实业总市值3709亿港元,位列第11位,已是排名最靠前的港商上市公司。

未来的香港也许再也不会出现李嘉诚式的商业领袖。这一点李氏看得清楚。身边的人说,他包容豁达,非常乐见年轻人的崛起。他也多次公开强调,新一代企业家将与老一辈完全不同,更多依赖新经济和知识经济。

创造李嘉诚的那个时代正在消逝,但李嘉诚坦然面对,应时而动,商业智慧益发增色。他对时代性机遇的判断公认是又准又狠,知行合一。“愚人见石,智者见泉。”这是他常说的一句话。相较内地富豪的沧海沉浮,李氏在近80年的从商生涯中,多次精准把控机遇,及时转型,所以基业长青至今。

如果从12岁计算,李嘉诚已工作78年,他更笑言如果以工时计,工作已经超过100年。“我的成长阶段没有玩具,常常玩的游戏就是观察别人,并会思考如换了他人角色,会怎样做。”李嘉诚说。

1940年,由于战乱,12岁的李嘉诚辍学,跟随父母逃难至香港。他是钟表行的学徒,是五金厂和塑料厂的推销员,也是亚洲的塑胶花大王。此后李氏观察到香港地少人多,住房需求殷切,毅然决然结束有盈利的塑料业务,全心投入房地产业务并上市,此后再通过收购和记黄埔,将集团业务迈向国际化。

“打工、经营制造业、上市到国际化;由塑料、楼房、基建港口到能源。”李嘉诚如此洗练归纳自己的人生里程。

盛智文说,李氏的退休带给香港的影响更多来自精神层面,“他是香港的楷模,将多元产业带入香港,每个香港人都在仰望他,他已经成为了香港的一个符号象征。”

香港正在经历巨变,符号是用来记录历史。经济学家陶冬说,“香港这百年来的发展,不是由政府发展起来的,而是靠香港人、靠李嘉诚等企业家们、靠狮子山精神做出来的,然而过去这十年最大问题是,大家都想躺在政府的身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