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模式与英语阅读教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维模式与英语阅读教学

思维以语言为载体和工具: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作者用语言来展示自己思维中的事物或现象,读者通过自己的思维就能理解。要实现语言与思维的相互转化,就必须以思维为核心,以发展学生语言为载体,组织阅读教学,从而让学生既能意会又能感悟。重视这种思维与语言的相互转化的过程,是阅读教学的关键。

英语阅读教学实际就是“读者与作者的对话”。作者把语言材料通过组合聚合,遣词措句,谋篇布局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达到与人交流共享的目标。文章是作者思维的反映,是书面语固化的思维结晶。语言表现为一种社会的约定俗成性,并在思维中将意蕴和情感固定下来,成为其“先见”,“先知”的有机构成。我们就是利用作者思维特点来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那么,如何来挖掘文本作者在思维中书面语固化的“思维结晶”、“思维模式”或“思维脚印”,使之成为其“先见”,“先知”的有机构成,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判断文段主题句的外观形态

詹姆斯顿出版社出版的《阅读理解技巧》一书中,根据

段落主句在段中现和隐位置的不同,提出了段落的四种外观形态:一是倒三角形V,段落主句在段首,其它各句都是对它主句阐释;二是正三角形△,段落主句在段未,先用诸句阐释再得出主句;三是菱形◇,段落主句在中腰,前诸句都是对主句阐释;四是矩形口:这种段落无主句,段内各句意义同等重要,主句需读者自行提炼。

例如: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一年必修1,unit 1,Friendship中的Reading部分,要求学生细读课文,抓住文中的关键信息和段落大意。文章脉络的梳理可以通过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来实现。很明显,这篇文章第一段的最后一句话为本段落的主题句,学生在这句话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就可以得出本段落想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教材的编者们这样的安排,让刚刚进入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者掌握寻找文章段落主题句阅读技巧,其目的就是训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意识地分辨主题句的能力,从而提高对阅读文章的理解速度。

当然,高中课本里的许多文章没有明显的段落主题句,而是隐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这是就需要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关键词上,然后进行加工,进而得出段落的主要意思,这种方式称为归纳主题法。

对学生进行分辨和寻找主题句的阅读训练,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证明了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技巧,对于学生阅读思

维的培育,尤其是归纳推理能力卓有成效。

二、教会学生把握文章整体信息的思维模式

高中课本里文章的题材和体裁丰富多彩。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根据课文题材和体裁的特点,运用作者的“思维模式”去把握文章大意,抓住具体的信息资料,分清文章的内在联系,从而理解整篇文章。一般地,我们把文章段落发展以及整体信息组织模式归纳为下列几种:1、时间型(chronolo 西cal order);2、空间型(spatial order);3、意义型(definition);

4、因果型(cause and effect);

5、比较对比型(comparison);

6、混合型(combined methods);

7、列举型(enumeration):

8、例证型(exemplification)。

例如: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一年必修2,Unit 3,Computer中的课文Who Am I部分。本单元所涉及的要点之一,教会学生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描述一件事。这篇文章的段落发展以及整体信息组织模式属于时间型fchronological order)的。文章以第一人称的拟人手法介绍了计算机发展演变的历史和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果学生抓住文中表示时间的过渡词语,就很容易地、完整地、有条理地理解整个课文,即计算机的演变经历几个历程:in 1642…:two hundred years before…:after…;at that time…;

in 1936…;from then on…;by the 1940s…;as time went by…;since the 1970s…;over time…。文中这些时间过渡词语的运用,使计算机的演变历程非常清晰地、整体地呈现在学生眼前。

三、引导学生分析文章构思的结构形式

类似思维过程的分析,通过分析课文的谋篇布局,起承转合,我们就能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从内容看,文章是由诸多方面形成的内容要素构成。阅读时,要求学生分析作者的写作思路、作者如何思维,并利用作者的“思维脚印”去理解课文。具体地说,思考作者如何有机组织架构整体中的各个部分:对问题如何定?如何提出?如何分析、比较、概括、综合等等,并通过它们进行逻辑性思维?又如何把事物、事

理具体化进行形象思维?分析研究学习这些,以便学生在阅

读中举一反三,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一篇文章的构成一般分为起始段、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正文有时还可以分为几段。正文的内容是根据引述段(起始段)提出的要点,分别详细地加以发挥,通常是围绕一个中心思想展开的。然而,思维反映客观事物也离不开时间和空间要素。当思维活动沿着时间意义的直线展开的时候,形成纵向思维;思维活动在时间意义的直线上展开一段之后,向其它方向折去,出现折向思维:当思维活动以空间意义的背景为

依托呈“横断面”展开的时候,成为横向思维。思维方向在语言运用中表现为言语思路。

因此,如同一个逐词阅读的学生最后不能理解全句的意思一样,逐句阅读也不可能理解全段,因为他没有领悟到句子之间的关系。这就需要教师还得教学生研究句段间逻辑关系,而后指导他们衍生出无限的变化来。文章可以有多种逻辑关系:替换、评述、答案、原因、比较、对比、定义、根据、评价、例句、概括、推论、相同、问题、相关、重述、结果、总结等。应该教会学生使用好,理解好过渡词,如:

1)递进:further more,more over,besides,in addition,then…;

2)转折:however,but,nevertheless,after all…;3)总结:finally,at last,in brief,toconclude…:4)强调:really,indeed,certainty,surely。above all…;5)对比:in the same way,just as,on the other hand…:6)假设:in ease,suppose,so long as…;等等。这些是语篇的衔接方法和连贯手段,也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关键。

四、帮助学生顺应语言使用者思维序列

中国人的思维总体上是归纳型的,而英美人是演绎型思维。因此,英美人说话、写文章喜欢开门见山,直扑主题,而中国人则喜欢先有所铺垫,然后再触及要点。通常,他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