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京剧的传承与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京剧的传承与发展

摘要:京剧在两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被尊为“国粹”。它从表演、写意、虚实等不同的方面,以超脱舞台局限,使京剧达到了至善至美的境地。如今,京剧逐渐走向下坡路,所以京剧要不断弘扬创新。追回京剧昔日的光辉,使京剧被更多人接受,需要我们大学生积极探索努力弘扬,这是我们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关键词:京剧;传承发展;大学生

自乾隆五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以来,京剧已有二百余年的历史了。在这二百年里,京剧发展迅速,经历了形成自己的风格,逐渐成熟,到二十世纪发展到了鼎盛的过程,成为了中国的国粹艺术。而如今这门艺术也与其它传统艺术一样,面临着被飞速发展的时代所冷落和忘却的挑战,需要更多的关注和鼎力振兴。

京剧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中国的音乐、文学、历史以及传统的审美无不在京剧上面有所体现。在当今流行文化盛行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和发展京剧,让这门古老的艺术重现昔日的辉煌呢?

梅兰芳先生曾经这样说过:“一句话为总,都得变,变才有进步。”虽然比较起其他的艺术形式,京剧200年的历史不算很长,但是京剧不是像秦砖汉瓦可以保存在博物馆里,而是演员的靠演出传承下来,如果没有新鲜血液的注入使得京剧艺术葆有青春活力,那么这门古老的艺术也不能生存到今天。任何国家的文化艺术都不能一成不变的封存在博物馆里,要生存就要有所发展,有发展就有变革,但要怎样变革,以什么样的尺度变革是很困难的问题。

为了让京剧更好生存在众多现代艺术中间,近些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和戏曲界的专业人士做了很多创新和尝试,比如京剧的“话剧化”、“时尚化”,京剧走进中小学生课堂等等,这些煞费苦心的尝试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让更多的观众看懂了京剧,让看戏的门槛变低,为京剧注入了年轻的血液。中国戏曲学院京剧系主任张尧:“但是如果是青年人,他们想要了解的话是需要一定途径的。作为国家的政府和国家职能部门,一定要通过一些平台给年轻人和学生去介绍,这需要我们各方面的人员,采取一些有效的手段,比如说,京剧进课堂并不是为了培养京剧戏迷,只是让他了解京剧以及其他地方剧种。还有年轻的白领和年轻的大学生,我们中国戏曲学院多次和他们接触,比如“送戏进校园”,你只要讲解京剧,如何看戏,然后再介绍怎么演出,哪些行当流派、演唱,以及他的表演手段,台上台下的互动,他们都会说特别好。如果没有这种介绍,送我票都不仅剧场,别说买票了。大家都知道白先勇,比如说昆曲牡丹亭进北大,可以说青年人不是拒绝传统文化,而是我们需要用合适的方法介绍、引导他们来欣赏。”

“时尚化”,“话剧化”,在京剧乃至各地方戏曲中都不罕见,比如由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主持制作、两岸三地艺术家携手打造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青春版《牡丹亭》在剧本、音乐、唱腔、服装、舞美设计等方面都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例如,青春版《牡丹亭》把歌剧的音乐创作技法用到了戏曲音乐之中,全剧都采用西方歌剧主题得音乐形式。传统昆曲唱腔过于沉长、节奏缓慢,观众难以接受,在青春版《牡丹亭》中,唱腔和旋律上也进行了很大的改变,作者白先勇将西方歌剧和东方戏曲相结合,在《牡丹亭》的唱腔中加入了大量的幕间音乐和舞蹈音乐,很好地渲染了舞台气氛。

2004年4月,青春版昆曲《牡丹亭》开始在世界巡演,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和普遍的好评。有报道说“青春版《牡丹亭》使昆曲的观众人群年龄下降了30岁,打破了年轻人很难接受传统戏剧的习惯,提高了年轻人审美情操及艺术品位。”

传统戏剧的改革虽然产生了引发年轻人观剧热潮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等佳作,但如新编京剧《赤壁》这样被批为“娱乐至上、京剧成点缀”的也不在少数。有专家认为京剧的“时尚化”是一种迎合,即使是为了京剧的传播,所谓创新也应该有所保留,京剧应该有它自己的艺术规格,年轻人欣赏京剧是克服欣赏困难的一个过程,专家们可以做的事情,就是从专业的角度让京剧更加通俗、普及化,而不是把京剧改成随便谁都能看懂的东西。在改革创新的同时要加强保留传统的意识,这也是很多戏曲名家和专家们的共识,关于京剧里面是否可以加入现代元素的问题,记者采访了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维康和叶少兰。李维康说:“作为京剧,你必须要了解它是一门大写意的、写意虚拟的艺术。过去在台上,一无所有,它可以通过表现让你充满想象,又无所不有。比如说上楼,上船,千军万马,它全都通过艺术表现了。现在艺术发展了,你老放一桌二椅呢,有些人就不能够理解。现在呢也有些布景灯光很现代,我看了国外一些古老的艺术,像是歌舞伎,也在借用这些现代的东西迎合更多的观众。我也不反对,但是我觉得这个特性不能够丢掉,就是这个大写意,这个虚拟的特色。”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叶少兰说:“不是说不能吸收其他的一些艺术元素,但是必须是京剧的,必须用京剧的艺术手法。京剧有京剧的创作规律,有些花了很多钱,学习了很多西方的或者是不属于京剧本体的东西,当然就没有市场了。饮食文化也是这样啊,比如说我们最有特色的全聚德烤鸭,我们要创新,把烤鸭变了一种味儿,向涮羊肉靠了,或者向西餐里靠,那你特色失掉了,就没有人到你的全聚德,你往西餐里面靠,那怎么会有人去你的全聚德呢?这个京剧,你就算吸取其他艺术的特色,也要符合京剧的需要。”

不时尚化,年轻人不来看;不拯救传统,京剧自身的魅力又会越来越少,京剧的传承与发展的确有两难之处,但是,就像京剧在发展的早期就是通过不断变革而逐渐形成一个新的剧种一样,继承与创新死一个永恒的主题。有业内人士开玩笑说,“京剧舞台上的表演不可能走‘话剧化’或‘回归法’两个极端,因为历史已经证明,京剧回归了再回归就成昆曲了,超前了再朝前就成话剧了,这都不是京剧。”其实京剧所面临的问题也是多数古典艺术的集体焦虑,只有既继承传统,又顺应时代,才能永葆京剧的艺术生命力和魅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