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与《两弹元勋邓稼先》1+X对比阅读课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1课《邓稼先》课件(共40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课《邓稼先》课件(共40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该书作者是英国伦理学家斯迈尔,被誉为“精神导师”。 “你崇拜卑鄙的人吗?那你也是卑鄙的人;你崇拜诚实、 勇敢、刚毅的人吗?那你也是一个诚实、勇敢、刚毅的人。”
范围:中国的,古今均可,回避免娱乐明星
1.科学家 (如两弹一星,农业,医学,水利科学家) 2.优秀人民干部 (如焦裕禄、黄文秀) 3.知名人民教师 (如张桂梅) 4.文学艺术大家 (如“敦煌女儿”樊锦诗) 5.全国劳模、时代楷模、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感动中国人物等。
邓稼先
杨振宁
了解作者
杨振宁
• 1922年10月1日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著名物 理学家。
• 1938-1944年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读书, 先后获学士、硕士学位,1948年获美国芝加哥 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57年与李政道一起获诺 贝尔物理学奖。
• 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教授、中国 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 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71年,中美 关系松动后回国探访的第一位华裔科学家,在 促进中美建交、交流合作上贡献巨大。
一、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 二、“两弹”元勋 三、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四、民族感情?友情? 五、“我不能走” 六、永恒的骄傲
体会情感
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
“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 “最黑暗最悲惨”“亡国灭种的危险”
悲痛与不甘
“20世纪人类历史上” “最重要的、影响最深远的巨大转变”
喜悦和自豪
1959年9月,中、苏公开决裂,苏联撤走全部援华专家,终止协定, 此时中国原子弹计划外援断绝。
体会情感
民族感情?友情?
• 这泪水既是为了民族而自豪,也是为稼先感到骄傲, 因为邓稼先和中国原子弹工程是密不可分的。
• 从侧面体现了邓稼先对国防事业的巨大贡献和中国原 子弹工程是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开展起来的。

“两弹”元勋邓稼先PPT课件8 语文版 (共15张PPT)

“两弹”元勋邓稼先PPT课件8 语文版 (共15张PPT)


第 二 课时
(1)本文的小标题以什么为序? (2)本文的三个小标题的位 置可以互换吗?为什么?
历史背景 生平贡献
写他的崇高使命感和爱国主义感情。
品格和精神
巨大的贡献 强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责任感
总结评价
突出了他“把自己的一生献给 祖国”的崇高精神。
小组讨论:
“在邓稼先的身上,最让你感动的是什 么?你从何处读到?” 要求:每一个同学只说一点,尽量挖掘 得深一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6.凡事不要说"我不会"或"不可能",因为你根本还没有去做! 47.成功不是靠梦想和希望,而是靠努力和实践. 48.只有在天空最暗的时候,才可以看到天上的星星. 49.上帝说:你要什么便取什么,但是要付出相当的代价. 50.现在站在什么地方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往什么方向移动。 51.宁可辛苦一阵子,不要苦一辈子. 52.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53.不断反思自己的弱点,是让自己获得更好成功的优良习惯。 54.垃圾桶哲学:别人不要做的事,我拣来做! 55.不一定要做最大的,但要做最好的. 56.死的方式由上帝决定,活的方式由自己决定! 57.成功是动词,不是名词! 28、年轻是我们拼搏的筹码,不是供我们挥霍的资本。 59、世界上最不能等待的事情就是孝敬父母。 60、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孝经》 61、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篇》 62、孩子:请高看自己一眼,你是最棒的! 63、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64、活鱼会逆水而上,死鱼才会随波逐流。 65、怕苦的人苦一辈子,不怕苦的人苦一阵子。 66、有价值的人不是看你能摆平多少人,而是看你能帮助多少人。 67、不可能的事是想出来的,可能的事是做出来的。 68、找不到路不是没有路,路在脚下。 69、幸福源自积德,福报来自行善。 70、盲目的恋爱以微笑开始,以泪滴告终。 71、真正值钱的是分文不用的甜甜的微笑。 72、前面是堵墙,用微笑面对,就变成一座桥。 73、自尊,伟大的人格力量;自爱,维护名誉的金盾。 74、今天学习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 75、懂得回报爱,是迈向成熟的第一步。 76、读懂责任,读懂使命,读懂感恩方为懂事。 77、不要只会吃奶,要学会吃干粮,尤其是粗茶淡饭。 78、技艺创造价值,本领改变命运。 79、凭本领潇洒就业,靠技艺稳拿高薪。 80、为寻找出路走进校门,为创造生活奔向社会。 81、我不是来龙飞享福的,但,我是为幸福而来龙飞的! 82、校兴我荣,校衰我耻。 83、今天我以学校为荣,明天学校以我为荣。 84、不想当老板的学生不是好学生。 85、志存高远虽励志,脚踏实地才是金。 86、时刻牢记父母的血汗钱来自不易,永远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需要报答。 87、讲孝道读经典培养好人,传知识授技艺打造能人。 88、知技并重,德行为先。 89、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 张闻天 90、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 —— 吕坤

第1课《邓稼先》课件(共21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课《邓稼先》课件(共21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精读课文,思考探究
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 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 “我不能走。”
充分体现了邓稼先身先士卒、勇担风险的崇高精神。
精读课文,思考探究
中国男儿 中国男儿 要将只手撑天空 长江大河 亚洲之东 峨峨昆仑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 燕然勒功 至今热血犹殷红
【示例】我心中的“明星”是邓稼先。因为他领导团队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 原子弹和氢弹,提高了我国的国防实力,让华夏儿女扬眉吐气,让中华民族 挺起了脊梁。
【参考一】我心中的“明星”是钟南山。在疫情肆虐中国大地时,八十四岁 高龄的钟南山挺身而出,奔赴疫情第一线,为恐慌的人们打了一针镇静剂, 带领人们与疫情做斗争。
三次手术时间间隔短,身患绝症依然牵挂事业,至死不懈。
精读课文,思考探究
通过对比,更能鲜明 地突出邓稼先的坚毅 品质和奉献精神。
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
读研究生时就常打断别人 的报告,即便到了中年, 成为名人,有时还会这样。
“忠厚平实”“真诚坦白, 从不骄人” “最有中国 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精读课文,思考探究
字词识记
( C )承受得起某种评价、称号或荣誉,不用感到惭愧。 ( D )每家每户都知道。 ( G )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 E )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
非常感动。 ( A )很少有人知道。 ( B )指锐气和才干全都表现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 F )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直到死为止。
• 原籍安徽,芝加哥大学博士,历任芝加 哥大学等校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
• 与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 不守恒理论,共同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 学奖。

“两弹”元勋邓稼先PPT课件12 语文版 (共21张PPT)

“两弹”元勋邓稼先PPT课件12 语文版 (共21张PPT)

邓稼先为我国的国防事业做出了巨
大的贡献,他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 生了巨大的影响,像这样的伟大人 物你知道的有哪些,并讲讲他们的 故事。
钱三强
郭 永 怀
赵忠 尧
彭桓武 王淦昌
用一句话谈谈:
带给你的—— 心灵的震撼! 生命的感悟? 人生的启迪……。 同学们,你要做一个 什么样的人? 邓稼先


人,没有小心眼,一生喜欢“纯” 字所代表的性格。他热爱自己的祖 国,热爱所从事的事业,他的一生 始终在执着地追求,无私地奉献。 为了站起来的中华民族的强大,他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回忆性散文——传记体的一种,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A.运用小标题——条理清楚 内容分明 B.对比鲜明——突出伟大的人格 C.取材精练——四个生活片段
“事后我连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
荡…我始终想不楚”作者真的想不清楚吗?
这一句作者运用两个表选择关系的设问句,
充分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引起的感情震荡, 它含蓄地告诉读者,作者既为中华民族感到 自豪,更为稼先领导国内学者和技术人员独 立地设计出中国的原子弹而感到骄傲。
说说在戈壁滩上搞核武器试验有哪些困难? 1.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 2.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 这句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渲染了工作环境的恶劣,衬托以邓 稼先为代表的中国核科学家们坚强的意 志,坚定的信念,表明中国核武器研究 的成功是在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后才 取得的。
朗读《吊古战场文》 的原文并翻译:
原文:浩浩乎!平沙 无垠,敻不见人。河 水萦带,群山纠纷。 黯兮惨悴,风悲日曛。 蓬断草枯,凛若霜晨。 鸟飞不下,兽铤亡群, 亭长告余曰:“此古 战场也!常覆三军。 往往鬼哭,天阴则 闻!”

2024年度《邓稼先》PPT优质课件

2024年度《邓稼先》PPT优质课件
《邓稼先》PPT优质课件
2024/2/2
1
目 录
2024/2/2
• 科学家邓稼先简介 • 邓稼先科研经历与成果 • 邓稼先爱国情怀与民族精神 • 《邓稼先》课文内容解读 • 跨学科知识拓展与应用 • 纪念邓稼先,传承科学精神
2
01
科学家邓稼先简介
2024/2/2
3
生平与主要成就
2024/2/2
2024/2/2
19
关键段落分析和欣赏
2024/2/2
关键段落一
文章开头部分,简述邓稼先的生平及历史背景,为下文的 具体叙述做铺垫。该段落语言简洁明了,概括性强。
关键段落二
描述邓稼先带领团队研制原子弹的艰辛历程。通过具体数 字和事例,展现了邓稼先的坚定意志和卓越领导才能。该 段落情感真挚,令人动容。
创新思维
02
在核武器研制中,需要不断进行创新,探索新的理论和技术途
径。
批判性思维
03
对已有的理论和技术进行批判性分析,发现其不足之处并提出
改进方案,是核武器研制中不可或缺的思维方法。
27
06
纪念邓稼先,传承科学精神
2024/2/2
பைடு நூலகம்28
举办纪念活动,缅怀先辈
举办邓稼先诞辰纪念活动,回 顾其生平事迹和贡献。
VS
表现手法
文章通过具体事例、语言描写、对比手法 等多种方式塑造人物形象。例如,通过描 述邓稼先在工作中的严谨细致、勤奋刻苦 ,展现其科学精神;通过与奥本海默的对 比,凸显邓稼先的谦逊低调和朴实无华。
2024/2/2
21
情感抒发与价值观传递
情感抒发
文章字里行间充满了对邓稼先的敬仰和怀念 之情。作者通过回忆与邓稼先的交往经历, 表达了对这位伟大科学家的崇敬和感激之情 。

《两弹元勋邓稼先》ppt课件

《两弹元勋邓稼先》ppt课件

发展阶段
70年代至80年代,中国继续 推进核武器的发展,提高核武
器的质量和数量。
现代化阶段
90年代至今,中国开始对核 武器进行现代化改造,加强核
武器的安全和可靠性。
邓稼先在核武器发展中的贡献
领导作用
邓稼先作为中国核武器研究的 领军人物,为中国的核武器发
展做出了重要的领导贡献。
关键技术突破
邓稼先在核武器研究中取得了 一系列关键技术突破,为中国 核武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国际声誉
邓稼先的成就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 泛认可,被誉为“两弹元勋”。
02
邓稼先与中国的核武器发 展
中国的核武器发展历程
01
02
03
04
起步阶段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开始 探索核武器的发展,初步建立
了核工业体系。
突破阶段
60年代,中国成功研制出第 一颗原子弹和氢弹,标志着中 国成为拥有核武器能力的国家
艰苦奋斗
邓稼先在科研工作中始终保持着艰苦 奋斗的精神,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 树立了榜样。
邓稼先的国际影响
国际声誉
邓稼先在核物理学领域享有崇高 的国际声誉,他的研究成果得到
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国际交流
邓稼先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 为我国在国际科技舞台上树立了
良好的形象。
国际合作
邓稼先倡导并推动了我国与世界 各国的科技合作,为我国科技事 业的发展开拓了更广阔的空间。
教育经历
邓稼先先后在西南联大、 美国普渡大学学习,获得 物理学博士学位。
回国效力
邓稼先在1950年回到祖国 ,投身新中国的科研事业 。
邓稼先的成就
两弹元勋
作为中国核武器研制的开拓者和 奠基人之一,邓稼先在原子弹、 氢弹的研发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两弹”元勋邓稼先课件

“两弹”元勋邓稼先课件
领导导弹研发
邓稼先领导了我国导弹的研发工作,成功研制出多款导弹,大大 提升了我国的国防实力。
推动导弹技术发展
邓稼先的贡献对于推动我国导弹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使得我国在导弹技术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邓稼先在空间科学方面的贡献
研究空间科学
邓稼先在空间科学方面进行了深 入的研究,为我国空间科学的发 展奠定了基础。
勤奋学习
邓稼先先生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不 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勇于创新
邓稼先先生在科学研究上勇于创新,不断突破自我,我们应该培养 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பைடு நூலகம்
对未来科技发展的展望与期待
科技推动进步
邓稼先先生的科研成果推动了我国科技的发展,使我们更加深 入地认识到科技对国家繁荣和人类进步的重要作用。
“两弹一星”的历史意义
1
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提高了国际地位。
2
打破了西方国家的核垄断,提高了中国的国际 影响力。
3
促进了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培养了一批优秀 的科学家和技术人才。
03
邓稼先在“两弹一星”中的 贡献
邓稼先在核武器研究方面的贡献
突破关键技术
01
邓稼先在核武器研究方面,成功突破了关键技术,为我国核武
科技与人文的融合
未来的科技发展需要与人文精神相结合,实现科技与人文的完美 融合,这是我们期待的未来发展方向。
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未来的科技发展应该关注可持续发展,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 来。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童年与青少年时期
邓稼先在青少年时期就表现出了过人的才智和求知欲。他曾 就读于昆明市文正书院和北京崇德中学,学习成绩一直名列 前茅。

七年级语文上册《“两弹”元勋邓稼先》课件沪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两弹”元勋邓稼先》课件沪教版
甘于奉献
邓稼先在研制“两弹”的过程中,始终站在第一线,亲自参 与各种实验和测试。他不仅在技术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更 是以身作则,带领团队克服重重困难,为祖国的核事业奉献 了自己的全部。
无私无畏不畏艰险在源自制“两弹”的过程中,邓稼先面临着无数的困难和危险。他从不畏惧,始 终坚持实验,甚至亲自参与核试验,为祖国的核事业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两弹”元勋邓稼先》课 件大纲
目录
• 邓稼先简介 • “两弹一星”的背景 • 邓稼先与“两弹一星” • 邓稼先的精神品质 • 结语
01
邓稼先简介
邓稼先的生平
1924年出生于安徽 怀宁县。
1941年考入西南联 大物理系。
1935年考入志成中 学。
邓稼先的生平
1948年赴美留学,从事原子核物理研 究。
国际地位和安全保障能力。
邓稼先的历史地位不仅在于他的科学成 就,更在于他的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 他为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奋斗终身,成为
后人敬仰的楷模。
对后人的启示和影响
邓稼先的成功经验启示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担当责任,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懈奋 斗。
邓稼先的奉献精神激励我们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积极投身于国家和民族的事 业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长期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在原子核理论、中子物理和裂变物理等领域做出了突出 贡献。
在原子能研究所工作期间,参与组织领导了我国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工作,为我国 的国防建设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02
“两弹一星”的背景
国际形势
冷战时期
在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两个超 级大国进行激烈的军备竞赛,核 武器成为重要的战略武器。
03
邓稼先与“两弹一星”

第1课《邓稼先》课件(共33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课《邓稼先》课件(共33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1993年8月21日《人民日报》。杨振宁和邓稼先是 中学和大学同学,有着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在邓稼先逝世七 周年时,杨振宁写了这篇文章作为纪念。本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 传记,而是一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大科学家,以中华民族几千 年文化为背景,以100年来的民族情节,50年的朋友情谊为基调, 对另一位大科学家的介绍。
品味语言
4.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 所代表的品格。
“纯”是无私、纯正、纯朴之意,一个“纯”字精炼地概括了 邓稼先高尚的品格。
品味语言
5.我想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是他所以能成功领导各阶层许许多多 工作者,为中华民族做了历史性贡献的原因,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 人们绝对相信他。
品味语言
7.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30多摄氏度。
环境描写,用风沙呼啸、气温极低正面描写戈壁滩上的恶劣 气候,写出以邓稼先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们工作的艰难。
人物分析
1.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伦理物理物理,获 得博士学位后立即成全回国。
“立即乘船回国”表明邓稼先在学有所成后,没有 丝毫犹豫和停留就回国了,也表明他具有热爱祖国的高 尚品质和立志报效祖国的崇高理想。
这两段独句成段,一方面突出了这两个日子的不平凡, 表明了“两弹”爆炸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也强调了邓稼先 在我国国防自卫武器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
细读感悟
3.第四部分不是直接写邓稼先光辉事迹的,可否删掉?
不可以。 原因:①第四部分重点交代了中国原子弹工程是中国人自 主设计并制造出来的,这就是从侧面表现出邓稼先的贡献之大 ,显得有很有更有力度。②本文的写作目的不仅仅是介绍邓稼 先的光辉事迹,更需要从中华传统文化、科学精神、朋友情谊 等角度介绍邓稼先、怀念邓稼先,所以这一部分并不多余。

第1课《邓稼先》课件(共25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课《邓稼先》课件(共25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3.第18段引用张爱萍的评价有何作用?
引用张爱萍的评价,增强说服力,再次高度赞 颂了邓稼先的功勋,高度评价了他为了祖国的科研 事业奉献毕生精力的崇高精神。
合作探究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五部分,想一想:这部分开头引用《吊古 战场文》,有什么作用?结尾处又引用儿时学到的“‘五四’时 代的一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吊古战场文》描述了古战场荒凉凄惨的景象,借此暗示邓稼先 的工作环境极其艰苦,在如此恶劣艰苦的条件下,能够取得巨大的成 绩,衬托了邓稼先为祖国、为科学不怕困难、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杨振宁(1922—),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共同提出 宇称不守恒理论,推翻了爱因斯坦的宇称 守恒定律,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随堂测试
冬,它没有春的艳丽,没 有夏的张扬,没有秋的丰硕, 但她所独有的就是那圣洁,刚 傲的品质。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1、从文章找出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 圈出其中的关键句。
浏览课文,找语句,圈出词语。
明确:第一部分最后一小节,第二部分最后两小节, 第三部分第九、第十小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第四部分最后一小节, 第五部分引用的“五四”时代的歌,第六部分。
课文写了哪些事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报效祖国
4.开篇写中国一百年以前的历史,有什么作用?
①结构上,引出下文的主要人物,为邓稼先的出场做准备。 ②内容上,在中华民族长久遭受屈辱这个历史背景下引出邓
稼先,表明他的贡献对中国来说具有历史性意义。
课堂练习
请同学们采用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预习 第2课《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邓稼先》ppt课件

《邓稼先》ppt课件
鞠尽瘁躬、1985年重病期间写了一 死而 份关于中国核武器发展 后已 建议书
勇敢 文革初期,说服两派继 公正 续工作/ 说服工宣队军 无私 宣队的队员
强烈
的民 族自
给杨振宁一封短短的信
尊心
无私
奉献 责任
1982年,“我不能走”
心强
人物形象
本文分段较多,一两句话就是一段,简洁精 炼,铿锵有力。反复诵读,体会语段表现力。
两弹一星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 卫星。
“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 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 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两弹一星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 一颗原子弹。中国人从这一天开始 拥有了自己“铁的脊梁骨”,挺直 了腰板。
美国——1945年; 苏联——1949年8月29日; 英国——1952年10月3日; 法国——1960年2月13日。
拓展延伸
字词积累
xūn
元勋
diàn
奠基
pìn
选聘
zhì
挚友
àn xī
黯兮
xūn
日曛
rú xiǎn
妇孺皆知 鲜为人知
xiè
至死不懈
cuì
鞠躬尽瘁

锋芒毕露
字词积累
pō 湖泊

bó 停泊
yīn 殷勤

yān 殷红
xiān 鲜花

xiǎn 鲜为人知
瘁 cuì 心力交瘁 悴 cuì 憔悴 粹 cuì 纯粹
字词积累
整体感知
第四 作者得到消息,中国的原子弹是自力更生搞出 部分 来的,感情受到极大震荡,一时热泪盈眶。
第五 极端困难条件下,邓稼先超凡的创造才能与身 部分 先士卒、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

《“两弹元勋”邓稼先》PPT课件6.pptx

《“两弹元勋”邓稼先》PPT课件6.pptx

1924出生在安徽怀宁县。

1935年考入崇德中学,与杨振宁结为好友。
邓 躬 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 稼 尽 1945年毕业,1947年赴美,1948年进入美国印第安纳州
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不足两年,读满学分,获得博
先 瘁 士学位,人称“娃娃博士”。 的 , 1950年8月,获得博士学位九天以后,毅然回国。
一 死 1958年秋,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原子弹制造的
生 而 理论研究。这以后的28年时间里,他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 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

1986年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
8.“两弹”元勋邓稼先 顾迈南
1964年10月16日 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 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各国发明原子弹到氢弹的间隔时间表
美国七年零四个月(1945年7月—1952年11月); 苏联四年(1949年8月—1953年8月); 英国四年零七个月(1952年10月—1957年5月); 法国八年零六个月(1960年2月—1968年8月); 中国两年零八个月(1964年10月—1967年6月)。
思辨
• 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的今天,从事科学研究是否还需要继承和 发扬邓稼先的种种精神?用简洁的语言谈 谈你的看法。
2019SUCCESS
POWERPOINT
0/3/5
2019SUCCESS
THANK YOU
2020/3/5
思考:
各小标题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学法指导:

“两弹”元勋邓稼先PPT课件6 语文版 (共12张PPT)

“两弹”元勋邓稼先PPT课件6 语文版 (共12张PPT)
时"只是一片庄稼地"、科技人员寥寥无几、零下三十 几度的严寒、大戈壁的风刀霜剑、苏联毁约、国外资料 严密封锁、没有大型计算机等等。从物质条件到技术条 件,从自然环境到政治环境,都是异常艰苦。文章充分 突出环境的艰苦,对表现人物起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46.凡事不要说"我不会"或"不可能",因为你根本还没有去做!
外生活的艰辛
简介作者
顾迈南,女,1931年11月29日生 于山东章丘,1950年参加工作,1953 年进入新华社。1962年起任专职科学记 者,以新闻和通讯的形式,报道了中国科 技界发生的许多重大事件。出版了专著 《中国当代科学家的奋斗之路》《炎黄之 光》《华罗庚传》等。
[问题一]文章的结构形式有何特点?
54.垃圾桶哲学:别人不要做的事,我拣来做!
55.不一定要做最大的,但要做最好的.
56.死的方式由上帝决定,活的方式由自己决定!
57.成功是动词,不是名词!

28、年轻是我们拼搏的筹码,不是供我们挥霍的资本。

59、世界上最不能等待的事情就是孝敬父母。

60、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孝经》
顾 迈
先两





作 者 :
勋 邓
卢 云


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
的变迁。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 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 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 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鲜为人知的杰 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 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 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两弹”元勋邓稼先》。

《邓稼先》ppt课件

《邓稼先》ppt课件

课文分析
➢ 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 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民族的发展产生巨大影 响的历史人物。正因为中国近百年的屈辱历史,激发了邓稼先的爱国热情,他才有 那样的爱国行动,邓稼先是一个爱国者,正是这段历史,激发了邓稼先让中国站起 来的强烈愿望他不仅有这种愿望,而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研制出了原子弹,而使 中国进入核大国的行列,使中国具有对抗某些大国核威胁的力量,使中国具有保护 自己的军事力量。
《邓稼先》
课文分析 阅读第四部分
第一部分: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 第二部分:“两弹”元勋 第三部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第四部分:民族感情?友情? 第五部分:“我不能走” 第六部分:永恒的骄傲
课文分析
合作探究: 写关于寒春是否参与研制中国原子弹的问题,邓稼先开始说“觉得没有,但是确 切的情况他会再去证实一下”,这体现了他什么样的品质?
课文分析
小组交流: 第五部分第1段引用《吊古战场文》的用意是什么?
➢ 引用《吊古战场文》,是用虚笔描述邓稼先工作 环境之恶劣、艰苦,同时也含蓄地将研制“两弹” 比作一场鏖战,而科学家工作的地方就是不见硝烟 的战场。这就更增添了邓稼先精神的悲壮色彩。
课文分析
小组交流: “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问?
➢ 作者揣测邓稼先埋葬同事的心情,虽未作答,却 不难想象他埋葬与自己并肩奋斗的战友,心情该 是何等惨烈悲壮,令人不忍思量。
课文分析
思考: 第4段有一处环境描写:“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 度。”这处环境描写有什么用意?
➢ 以环境描写表明工作环境、条件的艰难,更加突出 邓稼先的工作热情和坚忍执著、吃苦耐劳的精神。

《邓稼先》与《两弹元勋邓稼先》1+X对比阅读课ppt课件

《邓稼先》与《两弹元勋邓稼先》1+X对比阅读课ppt课件
简单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
第三部分,
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凸现邓稼先的人 品,揭示出他能领导大家做出历史性贡献的 原因。
第四部分,
作者为邓稼先成功地领导原子弹工程, 自力更生,获得巨大成就感到骄傲。
第五部分,
高度赞扬了邓稼先在极端困难条件下,对所从事 工作的坚定、执著与勇敢。
第六部分,
对邓稼先的总评价──赞歌、挽歌。
2、应该学习邓稼先先生的什么精神?
走近科学之星 《邓稼先》

《两弹元勋邓稼先》
1+X对比阅读课
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 容,准确把握课文基本信息 1.抓住文中关键性的语句 提 示 2.文中的小标题
3.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4.某些段落的中心语句
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
展示背景──邓稼先是一位对祖国、对民族 的发展有着巨大贡献的科学家。
第二部分,
凡中见高尚。
写作特色
回忆性散文——传记体的一种,属于记叙文的范畴——突出伟大的人格 C.取材精练——四个生活片段 D.句式多变——排比句、长短句
对比阅读(1+X) 主题丛书P13《“两弹”元勋邓稼先》 1、通过对比阅读,两篇文章在写法上有 什么相同之处? A.运用小标题——条理清楚 内容分明 横式结构法 C.取材精练——四个生活片段 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课文写了哪些事例,表现了 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在美国获博士学位 后立即回国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报效祖国 “两弹元勋” 功勋卓著
② 1958 年 受 命 研 究 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并成功设计了两弹
③1985 年重病期间写 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 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 建议书 ④文革初期,说服两 派继续工作
⑤1971 年被“四人帮” 批判围攻,竟能说服 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单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
第三部分,
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凸现邓稼先的人 品,揭示出他能领导大家做出历史性贡献的 原因。
第四部分,
作者为邓稼先成功地领导原子弹工程, 自力更生,获得巨大成就感到骄傲。
第五部分,
高度赞扬了邓稼先在极端困难条件下,对所从事 工作的坚定、执著与勇敢。
第六部分,
对邓稼先的总评价──赞歌、挽歌。
⑤1971 年被“四人帮” 批判围攻,竟能说服 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没有私心
真诚坦白 从不骄人 最高奉献
⑥一封短短的信
强烈的民族 自尊心朴实
执着追求 无私奉献 责任心强
⑦1982 年,“我不能 走”。
奉献 拼搏 无私
“庆幸”
认识邓稼先
精神永存
学习邓稼先
探究写法
邓稼先在我国现代国防和科学发展史 上是一个不平凡的人物,但作者在赞 颂他的伟大精神时,却侧重选择了一 些 平常小事 ,于细微处见深情,于平
走近科学之星 《43;X对比阅读课
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 容,准确把握课文基本信息 1.抓住文中关键性的语句 提 示 2.文中的小标题
3.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4.某些段落的中心语句
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
展示背景──邓稼先是一位对祖国、对民族 的发展有着巨大贡献的科学家。
第二部分,
课文写了哪些事例,表现了 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在美国获博士学位 后立即回国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报效祖国 “两弹元勋” 功勋卓著
② 1958 年 受 命 研 究 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并成功设计了两弹
③1985 年重病期间写 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 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 建议书 ④文革初期,说服两 派继续工作
凡中见高尚。
写作特色
回忆性散文——传记体的一种,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A.运用小标题——条理清楚 内容分明 横式结构法
B.对比鲜明——突出伟大的人格 C.取材精练——四个生活片段 D.句式多变——排比句、长短句
对比阅读(1+X) 主题丛书P13《“两弹”元勋邓稼先》 1、通过对比阅读,两篇文章在写法上有 什么相同之处? A.运用小标题——条理清楚 内容分明 横式结构法 C.取材精练——四个生活片段 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2、应该学习邓稼先先生的什么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