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第二章 血液一般检验 06 血小板部分
《诊断学》 第二节 血小板检测
第二节血小板检测血小板以其数量(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容积和血小板分布宽度)和功能(黏附、聚集、释放、促凝和血块收缩等)参与初期止血过程。
一、筛检试验(一)血小板计数见本篇第二章。
(二)血块收缩试验【原理】血块收缩试验(clot retraction test,CRT)是在富含血小板的血浆中加入Ca2+和凝血酶,使血浆凝固形成凝块。
血小板收缩蛋白使血小板伸出伪足,伪足前端连接到纤维蛋白束上。
当伪足向心性收缩,使纤维蛋白网眼缩小,检测析出血清的容积可反映血小板血块收缩能力。
【参考值】①凝块法:血块收缩率(%)=[血清(ml)/全血(ml)×(100%-Hct%)]×10-0%,参考值:65.8%±11.0%。
②血块收缩时间(h):2h开始收缩,18~24h完全收缩。
【临床意义】1.减低(<40%)见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血小板增多症、血小板无力症、红细胞增多症、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hypo(a)fibrinogenmia)、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primarymacroglobtr1inemia)等。
2.增高见于先天性和获得性因子Ⅷ缺陷症等。
二、诊断试验(一)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测定【原理】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platelet associated immunoglobulin,PAIg)包括PAIgG、PAIgM、PAIgA,现以PAIgG 测定为例叙述。
将人抗IgG抗体包被在酶标反应板孔内,加入受检血小板破碎液,再加入酶标记的抗人IgG抗体,与结合在板上的PAIgG 相结合,最后加入底物显色,颜色深浅与血小板破碎液中的PAIgG的量成正相关。
受检者所测得的吸光度(A值)可从标准曲线中计算出血小板破碎液中的PAIgG含量。
近来用流式细胞术(FCM)和免疫荧光显微术测定日趋增多。
【参考值】ELISA法:PAIgG为0~78.8ng/107血小板;PAIgM为0~7.0ng/107血小板;PAIgA为0~2.0ng/107血小板;FCM:一般<10%(应建立本实验室的参考值)。
血液一般检验课件
血液一般检验
51
血液一般检验
52
2、浓染红细胞:红细
胞染色过深,中央淡染
区消失,见于巨幼细胞
小细胞低色素 <80
N
N
>32 N
<26 N
<23 <300
AA、HA MA 慢性病贫血 IDA、地贫
血液一般检验
18
四)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 RDW:是通过血细胞分析仪测量得 到的能反映外周血中红细胞体积 异质性的参数。
▪ RDW:<14.9%
血液一般检验
19
★RDW临床意义
▪ 用于缺铁贫与轻型地中海贫血的鉴 别诊断
▪ 用于缺铁贫的早期诊断 ▪ 用于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血液一般检验
20
根据MCV、RDW的贫血形态学分类
RDW 正常
增高
MCV 减低
MCV 正常
MCV 增高
轻型地贫 慢性病贫血 AA 慢性病贫血 急性失血
IDA
缺铁早期 巨幼贫
HbH
混合性贫血 溶贫、
MDS
血液一般检验
21
红细胞形态学变化
血液一般检验
▪ 参考值:男性为42-49%
女性为37-48%
血液一般检验
13
2、红细胞比容测定
▪ 协助诊断贫血、判断贫血程度、贫血 形态分类、血浆容量是否丢失、其他 红细胞指标的计算、
▪ 增加:纠正脱水及电解质平衡失调时 的治疗参考指标。
▪ 减低:
血液一般检验
14
3、平均红细胞容积
MCV:指每个红细胞的平均体积,以 飞升为单位。
临床血液学实验诊断
省立医院 陈金花
血液一般检验
血液常规检查
【血沉增快的临床意义】
常用但缺乏特异性 生理性:女性,月经期、妊娠3个月以上,老年人, 高原居民 病理性 各种炎症:急性细菌性感染 风湿性疾病、结核病病变活动与否观察 组织损伤及坏死 恶性肿瘤 高球蛋白血症 贫血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
1
2
是指血液中各种白细胞的总数
白细胞计数(WBC)
成人:4~l0 ×109/L 新生儿:15~20×109/L 6月~2岁:11~12×109/L
骨 髓
外 周 血
造血干细胞 红系祖细胞
EPO
红细胞
白细胞
monocyte neutrophil eosinophil lymphocyte basophil
血细胞分析仪
血液分析仪优势 检测项目多 速度快 精度高 易操作
血液分析仪,临床血液一般检查最常用仪器。50年代,由库尔特()发明电子血细胞计数仪
03
初 生 儿 (6.0~7.0)×1012/L 170~200g/L
04
RBC、HGB的参考范围
1996年北京市血细胞分析仪协作组调查2013例 北京市健康成人静脉血分析结果
分析参数 男性 女性 RBC(×1012/L) 4.30~5.90 3.90~5.20 HGB(g/L) 137 ~179 116 ~155 HCT(L/L) 0.40 ~0.52 0.37 ~0.47 MCV(fl) 80 ~98 MCH(pg) 27.2 ~34.3 MCHC(g/L) 329 ~360 RDW(%) <14.9 WBC(×109/L) 3.48 ~9.5 PLT(×109/L) 98.7 ~302.9 MPV(fl) 7.7 ~13.1 PDW(%) <17.2 PCT(%) 0.18 ~0.20
血液一般检验—血小板检查(临床检验课件)
免疫学及临床检验教研室
三、血小板的功能
1. 黏附功能 血小板可直接黏附于血管内皮下成分
2. 聚集功能 活化的血小板相互黏附在一起
3. 释放反应 在诱导剂作用下,释放多种活性物质
4. 促凝作用 与凝血因子、ADP、胶原等相互作用参与凝血过程
5. 血块收缩功能 释放血块收缩蛋白,使血块收缩
免疫学及临床检验教研室
中性粒细胞结合。血小板卫星
现象是血液分析仪血小板计数
图2-56 血小板卫星现象
假性减少的原因之一(血小板 被误计为白细胞) 。
免疫学及临床检验教研室
(2)血小板片状聚
集:原发性血小板增多
症和血小板增多的慢性
粒细胞白血病,血小板
可呈大片聚集(图2-
57)。
图2-57 血小板聚集
(3)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和ITP因血小板数量
0.012g,
蒸馏水加至100ml过滤后4℃冰箱保存备用。
免疫学及临床检验教研室
【操作过程】
1.取清洁小试管1支加入血小板稀释液0.38 ml。 2.准确吸取毛细血管血20μl,擦去管外余血,置于血小板稀释液 内,吸取上清液洗三次,立即充分混匀。待完全溶血后再次混匀 lmin。
免疫学及临床检验教研室
1.血小板稀释液应防止微粒和细菌污染,配成后应过滤。试管及吸管也应清 洁、干燥。
2.针刺应稍深,使血流通畅。拭去第一滴血后,首先采血作血小板计数。操 作应迅速,防止血小板聚集、破坏血小板。采取标本后应在1 h内计数完毕, 以免影响结果。
3.血液加入稀释液内要充分混匀,充入计数池后一定要静置10~15min。 4.计数时光线要适中,不可太强,应注意有折光性的血小板和杂质、
血小板正常形态 血小板形态异常 血小板聚集异常
血液的一般检验.ppt
[简介]
1、生成:与红细胞类似
骨髓(10d)
血液(10h)
组织(1~2d)
分裂池 成熟池 贮备池 循环池、边缘池 组织
2、1个原粒细胞可分化增殖为8~32个成熟粒细胞
3、粒细胞生存期:10~12d;功能池贮留期:10~12h
4、中性粒细胞功能:趋化作用、变形和粘附作用、
吞噬作用、杀菌作用
二、减少的临床意义
明确几个概念: 白细胞减少、粒细胞减少症、粒细胞缺乏症
1、感染性疾病:病毒、伤寒、结核 2、血液系统疾病 3、理化因素及药物 4、单核吞噬细胞功能亢进 5、其它:SLE、过敏性休克、
三、核象变化
正常比值:杆状核/分叶核为(1%~5%)/(50%~70%),即 1/13
1、核左移 1)、再生性核左移:核左移伴白细胞总数增高 细菌感染、急性中毒、急性溶血或失血、粒细胞白 血病、类白血病反应
嗜酸性粒细胞
一、增多的临床意义 1、变态反应性疾病 2、寄生虫病 3、皮肤病 4、血液病:慢粒、恶性淋巴瘤、真红 5、某些恶性肿瘤的晚期 6、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症
7、某些传染病:猩红热的急性期 8、其它:风湿病、肾上腺皮质功能减 低 症、过敏性间质性肾炎 二、减少的临床意义
(意义不大) 1、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2、伤寒的极期
2)、退行性核左移:核左移而白细胞总数不高 再障、粒细胞减少症、伤寒、败血症
2、核右移
巨幼贫、化疗后
四、形态异常 1、中毒性改变:
细胞大小不均、中毒颗粒 空泡形成、核变性
2、Auer body: 见于急非淋 3、巨多分叶核:巨幼贫、化疗后 4、Dohle body(球形包涵体):严重感染 5、其它异常粒细胞:MDS
血小板的检测PPT课件
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C) 是计数单位容积(L) 外周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可以采用镜下目视法,目 前多用自动化血细胞分析仪检测。
参考值:(100-300)X 109/L
8
临床意义
(一). 血小板减少
PC < 100x109/L 称为血小板减少。
1. 血小板生成减少或障碍:见于再障、巨幼贫、急性白 血病、放射性损伤、骨髓纤维化晚期等.
34
用EDTA抗凝血测定
35
用EDTA抗凝血(双通道)
36
用肝素抗凝的
37
用枸橼酸钠抗凝
38
用Na2-EDTA抗凝血所制的涂片
39
用枸橼酸钠抗凝血所制的血涂片
40
用肝素抗凝血所制血涂片
41
感谢下 载
23
血小板减少伴小血小板病例
Wiskott-Aldrich 综合征
血小板减少伴小血小板(约
1μm)。X性联隐性遗传。T细胞免疫缺陷、感染、湿疹、出血。
24
血片中血小板的观察
通过与红细胞比较判断是否正常,是否增加或 减少 (正常情况下红细胞15-20个有1个 血小板)
大小、形态的变化(是否有畸形小板的存在) 聚集性观察(抗凝剂诱导血小板聚集,导致
15
血小板的体积
1.正常血小板胞体直径2~4 μm 2.小血小板指直径<2μm 3.大血小板指直径5~7μm 4.巨大血小板指直径>8μm 5.超巨大血小板指直径>20μm
16
小血小板、正常血小板、大血小板
17
异常血小板形态
1.畸形血小板胞体形态怪异的血小板,其胞体往往巨大或超巨大。 2.少或无颗粒血小板指颗粒无或减少的血小板 3.血小板卫星现象也被称为“玫瑰花形血小板”。
《血液一般检验》课件
血小板计数的 异常可能与多 种疾病有关, 如白血病、再 生障碍性贫血
等
采血:使用采血针或采血器进行采血 离心:将血液离心,分离出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成分 染色:使用染色剂对血液成分进行染色,以便观察 观察:使用显微镜观察染色后的血液成分,进行血细胞计数和形态学观察
原理:利用自动化仪器进行血 液检测
红细胞计数:反映贫血程 度,判断血液携氧能力
白细胞计数:反映免疫系 统功能,判断感染程度
血小板计数:反映凝血功 能,判断出血风险
血红蛋白:反映贫血程度, 判断血液携氧能力
血型:判断输血安全性, 判断遗传性疾病风险
血沉:反映炎症程度,判 断疾病活动性
避免空腹采血,以免影响检验结果 避免剧烈运动后采血,以免影响检验结果 避免饮酒后采血,以免影响检验结果 避免服用某些药物后采血,以免影响检验结果
血红蛋白测定:评估贫血程度
血液生化检验:包括血糖、血脂、肝功能等 血液免疫学检验:包括抗体、补体等
血型鉴定:ABO血型和Rh血型
血液寄生虫学检验:包括疟疾、丝虫病等
采集血液样本:通过静脉穿刺或指尖采血等方式获取血液样本
血液样本处理:将血液样本进行离心处理,分离出血清和血细胞
血液样本检测:使用血液分析仪对血清和血细胞进行检测,获取各项指标数据
PPT,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PPT
01
02
03
04
05
06
定义:血液一般检验是 对血液中的各种成分进 行检测,包括红细胞、 白细胞、血小板等
目的:了解血液状况, 诊断疾病,评估治疗效 果,监测疾病进展,指 导临床治疗
全血细胞计数: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 板等
第二章 血液一般检验 1
NO.2 质量控制 血涂片染色 2、染色中:
项目
质量控制
时间与浓度 染色过程
pH
染液浓度低,室温低、细胞多、有核细胞多,则染色时间要长;反之,则染色时间要相应短
血涂片应水平放置;染液不能过少,以免蒸发后染料沉淀,不易冲洗掉,使细胞深染或胞中出现大 量碱性颗粒;可用洗耳球轻吹,让染液覆盖全部血膜;加缓冲液后要让缓冲液和染液充分混合,两 者比例为(1-1.5):1
NO.2 血涂片染色
成分 碱性 酸性物质 中性颗粒 细胞核
红细胞
Wright染色血细胞着色的原理
着色原理
与伊红结合染成红色,该物质称为嗜酸性物质,如血红蛋白及嗜酸性颗粒等
与亚甲蓝结合人染成蓝紫色,该物质称为嗜碱性物质,如淋巴细胞胞质及嗜碱性颗粒等
呈等电状态,与伊红、亚甲蓝均结合,染成淡紫红色,该物质称为嗜中性物质
偏酸或偏碱均可导致染色效果不佳
冲洗染液 脱色与复染
①应用流水将染液冲去,而不能先倒掉染液后在用流水冲洗,以免染料沉着于血涂片上,干扰检查 ②流水不宜太快,水压不宜太高,避免水流垂直冲到血膜上,而导致血膜脱落 ③冲洗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脱色 ④冲洗后的血涂片应立即立于玻片架上,防止血涂片被剩余水分浸泡脱色 ⑤若见血膜上有染料颗粒沉积,用甲醇或Wright染液溶解,但应立即用水冲洗
NO.2 血涂片染色
①准备:血膜干透后,用蜡笔在两端划线,以防止染色时染液 外溢。将血涂片放染色架上。 ②加染液:在涂片上滴加瑞氏染液5~10滴,以染液覆盖整个 血膜为度,稍静置0.5 ~ 1min。 ③加缓冲液:滴加缓冲液5~10滴,与上述染液充分混匀。 ④染色:染色5~10min. ⑤冲洗:不要先倒掉染液,平持血涂片用流水缓缓冲洗干净。 ⑥干燥:直立血涂片,使其自然干燥。
2、血液一般检验
第二节 白细胞检查
白 细 胞 分 类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Nsg)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Nst) 嗜酸性粒细胞(E) 嗜碱性粒细胞(B)
N
粒细胞(GRAN) 白 细 胞
(LEU)
淋巴细胞(L)
单核细胞(M)
粒细胞增殖动力学各阶段
分裂池
1
成熟池、 2 贮存池
1/20
组织 5 固有池
3
4
循环池
(50%)
网织红细胞检测的目的: ①鉴别贫血的类型(增生性、非增生性、 增生增高性)。
②检查骨髓的功能。
③检测贫血的治疗效果。
④评估骨髓移植后、再生障碍性贫血细胞 毒药物诱导治疗后或EPO治疗后的红细胞 造血情况。
【检测原理】 1、普通显微镜法: 活体染料(新亚甲蓝或煌焦油蓝)的 碱性着色基团(+)可与Ret中RNA的磷 酸基(-)结合,形成蓝色的点状、线 状或网状结构。 2、仪器法: 流式细胞仪、Ret计数仪、血液分析仪等
还原血红蛋白(Fe2+)--99% 高铁血红蛋白(Hi)--1% 氧合血红蛋白(HbO2) 碳氧血红蛋白(HbCO,COHb) 硫化血红蛋白(SHb)
【检测原理】
HiCN法: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 在溶血标本中,Hb中的Fe2+被高铁氰化钾氧 化为Fe3+,Hb转化为Hi。Hi与KCN中的氰离 子反应生成HiCN,在540nm处的吸光度与溶 液中的浓度呈正比,根据测得吸光度可求 得Hb的浓度。 WHO和ICSH推荐的参考方法。
注意:
正常RBC可自然退化变性,即使
高质量的正常人血涂片,也可见
到变形或破碎的红细胞,但数量 很少,分布局限。
2、异常红细胞形态 在排除人为因素后,若血涂片中出 现异常形态红细胞且数量较多,往 往提示病理性改变。 常见的异常形态可分为红细胞大小、 形态、血红蛋白含量、结构和排列 异常。
血液一般检验
.
14
.
15
.
16
减少
.
17
生理性
❖ 婴幼儿,15岁以前的儿童 ❖ 部分老年人,妊娠中、晚期
.
18
病理性
贫血
.
19
生成减少
❖ (一 )骨髓造血障碍
造血干系胞复制和分化异常 再生障碍性贫血、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பைடு நூலகம்
异常细胞或组织骨髓浸润
骨髓病性贫血
原因不明或多种机制
慢性系统性疾病(慢性感染、
❖ (二)红细胞外来因素(获得性因素), 免 疫性溶血性贫血、机械性损伤所致的溶血性 贫血,化学、生物、物理因素引起的溶血性 贫血等
.
22
❖ 急性失血 ❖ 慢性失血
丢失过多
急性失血后贫血 同缺铁性贫血
.
23
形态
.
24
正常红细胞
❖ 大小一致的双凹面圆形,D=6-9um,边缘 厚2um,中央厚1um,中央淡染(1/3-2/5),
周围浅橘红。
.
25
.
26
异常红细胞
.
27
大小异常
.
28
小红细胞(microcyte)
❖ D<6um ❖ 低色素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
体积小,中央淡染区扩大) ❖ 球形细胞:厚度增加,中央淡染区消失
.
29
.
30
.
31
大红细胞(macrocyte)
❖ D>10um ❖ 溶血性贫血,失血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
❖ D<6um,厚度>2.9um ❖ 体积小,圆球形,着色深,中央淡染区消失 ❖ 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一般血液学检验课件
一般血液学检验
21
(2)核象右移
一般外周血中的中性粒细胞以3叶为主,如果5叶以上超过3%,为核右移。 大多数由于缺乏造血物质,如恶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
一般血液学检验
22
2、中性粒细胞其它异常
空泡变性 棒状小体 中毒颗粒 杜勒小体
一般血液学检验
23
一般血液学检验
24
一般血液学检验
25
一般血液学检验
第二章
一般血液学检验
The General Examination Of Hematology
一般血液学检验
1
KEY POINTS
• 1. The method of determination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red blood cell, white blood cell and hemoglobin.
• 5. Quality control and estimate of red blood cell examination and white blood cell examination.
一般血液学检验
2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外周血液血细胞形态学检验 第二节 红细胞检验 第三节 白细胞检验
一般血液学检验
16
一般血液学检验
17
卡--波环
胞质中出现的紫红色细线圈状结构,环 行或8字形,常与染色质小体同时存在, 可见于白血病、增生性贫血等。
一般血液学检验
18
三、白细胞形态检查
一般血液学检验
19
1、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
成熟
幼稚
一般血液学检验
20
(1)核象左移
外周血中杆状核超过5%和/或出现杆状核以前的细胞,为核左移 。见于 急性感染、急性中毒、急性溶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小板减少是引起出血的常见原因。当血小板计数为
(20~50)×109/L时,可有轻度出血或手术后出血;低于
20×109/L,可有较严重的出血;低于5×109/L时,可导致严 重出血。血小板超过400×109/L为血小板增多。病理性血小 板减少和增多的原因及临床意义见表2-69。
二、血小板形态检查
(一)正常血小板形态
正常血小板呈两面微凸的圆盘状,直径约1.5~ 3μm,新生血小板体积大,成熟者体积小。 在血涂片上血小板往往 散在或成簇分布,多为圆形、 椭圆形或略欠规则形;胞质 呈淡蓝或淡红色,有细小、
血液分析仪法和流式细胞仪法,其原理见表2-66。
【方法学评价】血小板计数的方法学评价见表267。
【质量保证】避免血小板被激活、破坏,避免杂 物污染是血小板计数的关键。血小板计数不同检测阶
段的质量保证见表2-68。
【参考区间】(100~300)×109/L。
【临床意义】血小板数量随着时间和生理状态的
第三节 血小板检查
一、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platelet,PLT)是由骨髓造血组织中的 巨核细胞产生,具有维持血管内皮完整性以及黏附、 聚集、释放、促凝和血块收缩等功能。血小板计数 (PLT)是测定单位容积的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血 小板计数是止血、凝血检查最常用的筛检试验之一。
【检测原理】血小板计数的方法有显微镜计数法、
分布均匀而相聚或分散于胞
质中的紫红色颗粒(图2图2-53 正常血小板
(二)异常血小板形态 1.大小异常 血小板可出现明显的大小不均变化。 (1)大血小板:直径为4~7μm,巨型血小板直径大于
7μm,常为7~20μm,也可大于20μm,胞质中嗜天青颗粒细
小或融合为大颗粒(图2-54)。 主要见于ITP、粒细胞白 血病、血小板无力症、巨大 血小板综合征、MDS和脾切 除后等。
床意义。
图2-55 异常形态血小 板
3.聚集性和分布异常
血小板聚集、分布
状态可间接反映其功能。聚集功能正常的血小板
在非抗凝血的外周血涂片中常可见3~5个聚集成
簇或成团,聚集与散在血小板之比为20∶1。
在EDTA抗凝血的血涂片中,可见血小板不聚
集而呈散在分布状态或出现诱发的血小板聚集现
象。
(1)血小板卫星现象:血小板黏附、围绕于中性粒细
胞周围(或偶尔黏附于单核细胞)的现象,有时可见血小板 吞噬现象。此时,血小板和中性粒细胞形态和功能均正常。 血小板卫星现象偶见于EDTA抗凝血(图2-56)。
因EDTA和免疫球蛋白相
互作用、非特异性结合血小板 之故,被抗体包被的血小板与 中性粒细胞结合。血小板卫星 现象是血液分析仪血小板计数 假性减少的原因之一(血小板
图2-56 血小板卫星现象
被误计为白细胞)小板增多的慢性 粒细胞白血病,血小板 可呈大片聚集(图2-
57)。
图2-57 血小板聚集
(3)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和ITP因血小板数量 少,血小板聚集成团的情况明显减少。
(4)血小板功能异常:血小板无力症时血小板无聚集
图2-54 大血小板
(2)小血小板:直径小于1.5μm,主要见于缺铁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ITP等。
2.形态异常
55)。
血小板可以出现杆状、逗点状、蝌蚪状、
蛇形和丝状突起等异常形态,健康人偶见(少于2%)(图2-
影响血小板形状改变的因
素很多,各种形态异常又无特 异性。因此,不规则和畸形的
血小板比值超过10%时才有临
功能,且散在分布,不出现聚集成团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