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档案事业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我国档案的产生于夏朝档案工作的建立

一、档案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1、我国档案起源于原始记事。我国历史上主要由结绳和刻契等原始记录方法。

2、文字是档案产生的前提条件。

档案起源于原始记事,但原始记事并非档案。

3、国家的产生是档案产生的社会条件

二、夏朝档案的产生

上古文书的种类:典、谟、诰、训、誓,都是下行文

第二章商朝的档案和档案工作

1、甲骨档案:是以龟甲和兽骨为材料形成的古代档案,商代甲骨档案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系统的官府文书,也是现存最古老的历史档案。

2、甲骨档案集中保存于宗庙地区

3、世人将甲骨早期研究成绩最大者号称四堂:罗雪堂(罗振玉)、王观堂(王国维)、董彦堂(董作宾)、郭鼎堂(郭沫若)

4、近代史料五大发现:甲骨卜辞、居延汉简、敦煌经卷、明清大内档案、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

第三章西周王朝

1、我国历史上的史官记注制度奠定于西周

2、西周王朝各级官府政务文书包括:版图、盟约、人事文书、刑律

3、我国古代文书档案库至今文献可考的以周代为最早,天府是现存最早的保管档案的库房

4、天府:是西周王朝保存重要档案正本的处所,具有中央档案馆的性质

5、副本制度是从西周开始建立的

6、金文档案:是继甲骨档案后我国历史上又一珍贵的特有的历史档案。青铜器上铭文铸字不自周始,在商朝就已经出现。西周时发展到专为记事铭文而铸造青铜器,这种具有书史性质的青铜器铭文称为金文档案

第四章春秋战国时期

1、计书:这是战国时期的赋税档案,是封建国家向广大农民征收赋税的依据

2、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局面的出现,与档案的流散与利用有直接的关系,这种局面的出现有两方面原因:

a)一方面由于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动引起的各国养士风气的盛行,士这一阶层对档

案的需求;

b)另一方面春秋战国时期档案的流散为士的需要提供了利用的可能

3、《尚书》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档案文件的汇编

4、自孔子修《春秋》起,才开创的私家利用档案修史的先例

第五章秦朝

1、秦始皇时期在文字统一的前提下建立了一套尊君抑臣的文书档案制度

2、文书抬头制度、文书避讳制度(了解)

3、石刻档案大兴是秦代档案的一大特点,是铭刻在石材上的公务文书或书史记事

第六章两汉时期

1、封建社会初期档案管理与文书工作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

2、封建社会初期档案收藏机构的特点:档案保管机构集保管档案资料与著书立说为一体

3、汉统治者保藏图书档案的处所有:石渠阁、兰台、东观

第七章魏晋南北朝

1、东晋末年,豪族桓玄把持朝政,颁令停止使用简牍,自此,纸最终完全取代简牍,成为国家文书的正式书写材料

2、北齐第一次在中央设置史馆,是为沿袭至清朝的国家垄断修史机构的雏形,但定制于唐朝

第八章隋唐时期

1、唐代确立了”中书出令、门下审议、尚书执行”三省分权运行体制,文书的拟定、审核与执行由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分掌

2、唐朝专门档案的名称(贯穿整个封建社会):记注档案、甲历档案、赋役档案、舆图

3、甲历档案: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期在官员栓选、任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专门档案,可谓官员人事档案

4、贴黄制度:也称贴黄、押黄。是唐代首创的公文改错制度

5、甲库:是唐朝中书门下尚书三省机关中分别设置的专门保管官员甲历档案的机构,这是国家机关中现行档案的专职管理机构

6、我国历史上正式设馆修史制度,当建立于唐太宗李世民时代。

7、为了保证修史的基本材料,唐王朝制定了《诸司应送史馆事例》,这是唐代史馆征集档案史料的法律性文件

第九章宋朝

1、引黄制度:宋代百官上的奏折,要将其内容要点、日月、道里书于文书的封面或文首,这一制度成为引黄

2、架阁库:不仅是档案保管装具的变革,同时还是宋代各级国家机关设置的保管现行档案的专职机构,是近现代机关档案室的雏形

3、金耀门文书库具有王朝中央档案库性质

4、方志具备地方志完整的体例,成为后世志书的定型,是从宋代开始的,也可以说宋代是我国方志进入成熟阶段的时期

5、中国史学上重要的历史著作司马光编纂的《资治通鉴》和正桥编著的《通志》也是在宋代成书的

第十章元朝

1、照刷磨勘文卷制度:是对政府文卷的定期检查审核,看有无稽迟、失错、遗漏、规避、埋没、违枉等情弊,有则限期改正

2、元朝利用档案的特点:

1)对汉人严加防范,重要档案汉籍官员无权参与查看

2)注重对典章格例等政书的编纂

第十一章明朝

1、文书的票拟、批红制度:票拟是指内阁阁臣在臣下上呈的奏章上先用小纸拟出初步处理意见,贴附在奏章上供皇帝参阅;批红是指群臣上奏文书经阁臣票拟后,呈交皇帝用朱笔批之

2、黄册和鱼鳞图册:黄册是记录土地、人丁和赋役的文书;鱼鳞图册又叫田亩册或丈量册,是登记土地所有权的文书

3、后湖黄册库:明洪武初年建立的保管全国赋役档案的专门档案库,是一个保管专门档案,有独立经费、人员、制度的档案库

4、赋役档案的发展:

赋役档案是贯穿于中国封建社会始终的重要政务档案,从战国、秦朝的计书,两汉的计簿,至隋唐的手实、计帐,宋代的版籍、丁籍等籍帐,一直到明清的黄册,这些档案都详细记载了全国各户的人口、地亩、钱粮、徭役等情况。因而是历代王朝赖以生存的重要经济命脉。封建国家对这类档案控制管理十分严密。历代的赋役档案都有一套定期造籍、逐级上报、分级管理的制度,也就形成了一套规模巨大的档案工作制度

5、皇史宬:是皇家档案库的集中代表,也是现存最古老的档案库

第十二章清朝前期

1、《满文老档》:是清入关前遗留下来的最早的档案,它是努尔哈赤、皇太极时期各种档案文件的汇辑。

2、《清太宗皇帝实录》最早出现“档案”二字,《柳编纪略》最早对“档案”二字进行解释

3、内阁大库:是清中央最重要的档案库。它保存着内阁和宫廷重要的档案文献,其馆藏数量之巨、种类之多,均堪称冠首

4、密议奏折制度:密议周折是一种与由内阁、通政使司等正常途径递送上来的题本、奏折并行,但在内容上特别注意保密的文件。康熙谕令全国的重要大臣把职务内外、所知所闻,凡有关政治和社会经济、民间舆论、官员动态等都写成密件报来。

5、清代幕友和书吏的区别:

幕友和书吏是秦代各级官府中的文书档案工作人员。幕友是地方各级官府长官自行延聘的人员;书吏则是国家机关的正式雇员,广置于中央机关和地方各级官府之中

6、上缴朱批奏折制度:奏折是国家机密文书,康熙时,奏折经皇帝亲自批答后,发还给具奏官员,保存在臣僚手中。为了维护皇权,防止泄密,雍正继位后下令缴回朱批奏折,所缴回奏折由内奏事处保存。自此,缴回朱批奏折成为定制

7、清朝修史机构大体可分为三类:一为例开之馆,如实录馆、玉牒馆;二为长开之馆,如国史馆、方略馆;三为特开之馆,如明史馆、会典馆、一统志馆

8、清代著名的档案学者:章学诚

第十三章鸦片战争后清朝的档案和档案工作

1、鸦片战争后清朝的档案和档案工作的变化

1)外交文书档案的大量形成

2)外文文书档案的大量形成

3)近代技术档案的产生

4)专门档案的产生:如近代学校档案、统计档案、财会档案

5)封建外交文书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

6)新技术和新的档案载体的应用,出现了电报、照片、影片等档案

2、英国的斯坦因是盗窃我国历史档案最多的一个

第十四章太平天国时期

1、诏书衙:成立于1851年2月,它是一个保存档案、编纂历史、储存人才的机构。在某种意义上具有太平天国中央档案库的性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