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控制测量

合集下载

平面控制测量等级

平面控制测量等级

1.公路平面控制测量,包括路线、桥梁、隧道及其它大型建筑物的平面控制测量。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应符合因地制宜、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的原则。

2.路线平面控制网是公路平面控制测量的主控制网,沿线各种工点平面控制网应联系于主控制网上,主控制网宜全线贯通,统一平差。

3.平面控制网的建立,可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三角测量、三边测量和导线测量等方法。

平面控制测量的等级,当采用三角测量、三边测量时依次为二、三、四等和一、二级小三角;当采用导线测量时依次为三、四等和一、二、三级导线。

4.各级公路、桥梁、隧道及其它建筑物的平面控制测量等级的确定,应符合表4.1.1的规定。

平面控制测量等级表4.1.15.平面控制网坐标系的确定,宜满足测区内投影长度变形值不大于2.5cm/km。

根据测区所处地理位置和平均高程,可按下列方法选择坐标系:1)当投影长度变形值不大于2.5cm/km时,采用高斯正形投影3°带平面直角坐标系。

2)特殊情况下,当投影长度变形值大于2.5cm/km时,可采用:①投影于抵偿高程面上的高斯正形投影3°带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②投影于 1954年北京坐标系或1980西安坐标系椭球面上的高斯正形投影任意带平面直角坐标系。

3)投影于抵偿高程面上的高斯正形投影任意带平面直角坐标系。

4)二级和二级以下的公路、独立桥梁、隧道等,可采用假定坐标系。

6.大型构造物控制网与国家或路线控制网进行联系且其等级高于国家或路线控制网时,应保持其本身的精度。

7.采用GPS测量平面控制网时,应符合《公路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JTJ066)的规定。

4.1.2 三角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1.三角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1.2的规定。

三角测量的技术要求表4.1.22.各等级控制网应布设为近似等边三角形的网(锁),三角形内角一般不小于30°,受限制时亦不应小于25°。

3.加密网可采用插点的方法。

平面控制测量

平面控制测量

第六章平面控制测量一、思考题1. 什么叫导线、导线点、导线边、转折角?2. 导线的形式主要有哪几种?各在什么情况下采用?3. 导线测量的目的是什么?其外业工作如何进行?4. 如何计算闭合导线和附合导线的角度闭合差?5. 如何根据导线各边的坐标方位角确定坐标增量的正负号?6. 何谓导线坐标增量闭合差?何谓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坐标增量闭合差是根据什么原则进行分配的?7. 闭合导线与附合导线的内业计算有何异同点?8. 什么是坐标正算?什么是坐标反算?坐标反算时坐标方位角如何确定?9. 导线与国家三角点联测有哪几种方法?各在什么情况下采用?10.何谓小三角测量?在路桥工程中有哪些应用?11.小三角网的布置形式有哪几种?各在什么情况下采用?12.小三角测量的目的是什么?其外业工作如何进行?13.小三角锁内业计算的主要步骤是什么?二、习题1.如表6-1, 已知坐标方位角及边长, 试计算各边的坐标增量(X、(Y。

(AB 边坐标增量(X=49.660m、(Y=342.935m;BC 边坐标增量(X=-41.702m、(Y=522.142m;CD 边坐标增量(X=-24.254m、(Y=-526.466m)表6-1边号坐标方位角(︒'")边长(m)AB81 45 37346.512BC94 33 59523.805CD267 21 44527.0242.表6-2, 已知P1至P4各点坐标, 试计算P1P2和P3P4的坐标方位角和边长。

(P1P2的坐标方位角和边长分别是227-24-16.340.030m、P3P4的坐标方位角和边长分别是66-52-15.313.442m)表6-2点号X (m )Y(m)点号X(m)Y(m )P19 821.071 4 293.387P39 187.419 2 642.792P29 590.933 4 043.074P49 310.541 2 931.0403. 某闭合导线, 其横坐标增量总和为0.35 m, 纵坐标增量总和为0.46m, 如果导线总长度为1216.39m试计算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和边长每100m的坐标增量改正数。

《平面控制测量》课件

《平面控制测量》课件
土地监测
对土地进行定期的平面控制测量,有助于监测土地利用变化 和非法占用情况。
矿产资源勘探与开发
矿产资源勘探
平面控制测量为矿产资源勘探提供了高精度的定位和测量数据,有助于发现潜在 的矿产资源。
矿产开发
在矿产开发过程中,平面控制测量用于指导矿井、采场的精确施工和资源合理开 发。
水利水电工程
水库建设
04
平面控制测量的应用领 域
城市规划与建设
城市规划
平面控制测量为城市规划提供了精确的空间数据,有助于合理规划城市布局和 功能分区。
城市建设
在城市建设中,平面控制测量用于确保各项设施的准确布局和定位,如道路、 桥梁、建筑物等。
土地资源调查与监测
土地资源调查
通过平面控制测量,可以精确测定土地的边界、面积等数据 ,为土地资源管理和利用提供依据。
准。
02
平面控制测量的技术方 法
三角测量法
01 总结词
02 详细描述
03 适用范围
04 优点
05 缺点
通过使用三角函数和已知 点之间的距离来计算未知 点的位置。
三角测量法是一种利用三 角函数和已知点之间的距 离来计算未知点位置的方 法。它通常需要使用全站 仪或经纬仪等测量仪器, 通过测量角度和距离来确 定点的平面坐标。
目的
确保测量成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满 足各种工程建设和地理信息采集的需 求。
平面控制测量的分类
根制测量和工程控制测量 。
可分为常规控制测量和GPS控制测量 。
根据坐标系统
可分为绝对控制测量和相对控制测量 。
平面控制测量的基本原则
精度要求
根据不同工程需求,选择合适 的测量方法和精度等级,确保
适用范围:适用于各种 地形和气候条件,具有 全球覆盖能力。

平面控制测量

平面控制测量

平面控制测量
国家三角网
2.城市平面控制网
平面控制测量
在城市和市政工程建设地区,为了测绘更大比例 尺的1∶2 000~1∶500地形图和城市工程建设的观 测等,需要布设密度更大的平面控制网。在国家控 制网的统一控制下,按《城市测量规范》(CJJ/T 8—2011)的规定,城市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分为: 二、三、四等和一、二级三角网;三、四等和一、 二、三级导线网。
4.图根平面控制网
平面控制测量
在上述基本控制测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密,建 立直接供测绘地形图使用的测站点而进行的控制测 量称为图根控制测量,由此得到的控制点称为图根 控制点(简称图根点)。图根控制测量可用图根三 角测量技术,也可用导线测量技术,图根导线测量 主要技术要求见表6-2。图根点的密度(包括高级 点),取决于测图比例尺和地物、地貌的复杂程度。 平坦开阔地区图根点的密度可参考表6-3的规定; 地形复杂地区、城市建筑密集区和山区,应根据测 图需要并结合具体情况加大密度。
平面控制测量
1.1 平面控制测量概述
平面控制测量分类
平面控制测量
三角形网测量
导线测量
1.国家平面控制网
平面控制测量
国家平面控制网又称基本控制网,是在全国范围 内建立的控制网,采用逐级控制、分级布设的原则, 在全国范围内按统一的方案建立控制网,利用精密 仪器采用精密方法测定,并进行严格的数据处理, 最后求出控制点的平面位置。它是全国各种比例尺 测图和工程建设的基本控制,也为空间科学技术和 军事提供精确的点位坐标、距离、方位资料,并为 研究地球大小和形状、地震预报等提供重要资料。
平面控制测量
1.2 平面坐标计算的公式
如图6-5所示,设A点的已知坐标为(xA, yA),又已知A至B点的边长为DAB,坐标方 位角为αAB。求B点坐标(xB,yB)。 设A至B点的纵坐标增量和横坐标增量分别 为ΔxAB 和ΔyAB,由图中关系可知,计算 ΔxAB 和ΔyAB的公式为

平面控制测量—导线点的设置

平面控制测量—导线点的设置
• 平面控制导线点的埋设
平面控制测量
平面控制测量
平面控制测量
平面控制测量
平面控制测量
平面控制测量
• 导线网类型
平面控制测量
• 导线网类型
平面控制测量
• 导线网类型
项目三 平面控制测量
平面控制测量
内容提要 • 导线点的设置
• 大地平面控制网 • 大地点坐标 • 导线点的设置
平面控制测量
• 大地平面控制网 • 定义 • 控制网分为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 • 国家控制网
平面控制测量
• 国家平面控制网
• 按其精度分为一、二、三、四等。其中以一等网精度最 高,逐级降低,而控制点的密度则是以一等网最小,逐 级增大
平面控制测量
• 大地坐标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坐标系
• 北京54坐标系 • 西安80坐标系 •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平面控制测量
• 导线点的设置
• 平面控制导线点的位置选择
• 调查收集测区已有的地形图和控制点的成果资料。 • 到野外去踏勘、核对、修改和落实点位。 • 平面控制导线点位置的选定应满足基本要求。 • 三角网(锁)的布设的要求: • 三边网的布设的要求:
• 一等三角网沿经纬线布设 • 二等三角网布设于一等三角锁环内,是国家平面控制网
的全面基础 • 三、四等三角网为在二等三角网内的进一步加密,以满
足测图和各项工程建设的需要
平面控制测量
国家一等三角锁略图
平面控制测量
平面控制测量
• 公路工程平面控制网,常规上一般采用导线测量的方法,其 等级依次为三等、四等和一、二、三级导线,并应符合下表 的规定

第6章 平面控制测量

第6章 平面控制测量

(XC,YC)
C
D
2
附合导线图
观测数据:连接角β ∇观测数据:连接角βB 、βC ;
导线转折角β 导线转折角β1, β2, β3 ,β4 ; 导线各边长D 导线各边长DB1,D12,……,D4C。 ,
3.支导线 3.支导线
βB DB1
β1 1
D12
2
αAB
A
B (XB,YB)
∇A、B为已知边,点1、2为新建支导线点。 为已知边, 为新建支导线点。 ∇已知数据:αAB,XB,YB
控制测量 采用精密仪器和严密的方法, 采用精密仪器和严密的方法,对控制网测 确定控制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量,确定控制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作为其它 测量的基准。 测量的基准。
C
D
E
F
A
B
M
G
控制点—具有准确可靠坐标(X,Y,H) —具有准确可靠坐标(X 的基准点。 作用:
1.为测图或工程建设的测区建立统一的平面和高 1.为测图或工程建设的测区建立统一的平面和高 程控制网 2.控制误差的积累 2.控制误差的积累 3.作为进行各种细部测量的基准 3.作为进行各种细部测量的基准
4
2.附合导线 2.附合导线
∇AB、CD为已知边,点1、2、3、4为新建导线点。 AB、CD为已知边, 为已知边 为新建导线点。 ∇已知数据:αAB,XB,YB;αCD,XC,YC。
β3 βB DB1 β1 D12 β2 D23 βC αCD D34 β4 D4C
3
αAB A
B (XB,YB)
1
4
城市导线网
表7 - 3
城市三边网的主要技术要求来自城市导线控制测量的主要技术要 求
3、工程控制网

平面控制测量方法

平面控制测量方法

平面控制测量方法平面控制测量方法是对二维平面上的点、线、面进行测量和控制的方法。

它广泛应用于建筑、制造、土木工程等领域,对于确保产品和建筑物的准确度和质量至关重要。

平面控制测量方法包括以下几种主要方法:1.全站仪全站仪是一种高精度的测量仪器,可以同时测量水平角、垂直角和斜距,并可根据测得的角度和斜距计算出点的坐标。

全站仪通常具有自动测量、数据存储和数据处理功能,能够提高测量效率和数据的准确性。

2.电子经纬仪电子经纬仪是一种测量方位角和斜距的仪器,它可以通过测量目标点与基准点之间的角度和斜距来计算目标点的坐标。

电子经纬仪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精度的特点,在测量平面控制点时非常有效。

3.测距仪测距仪是一种利用光学、电磁波或声波等原理测量距离的仪器。

在平面控制测量中,常用的测距仪有激光测距仪和电磁波测距仪。

测距仪可以快速、准确地测量出点与点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对平面控制点的测量和控制。

4.全息测量法全息测量法是一种基于全息干涉原理的测量方法,它利用激光的相干特性实现对平面控制点的测量。

全息测量法具有非接触、高精度、高效率的特点,可以广泛应用于平面控制测量领域。

5.相位测量法相位测量法是一种通过测量光或电磁波的相位差来计算距离或坐标的方法。

在平面控制测量中,常用的相位测量法有干涉测量法和调制成像测量法。

相位测量法具有高精度和快速的特点,适用于高精度的平面控制测量任务。

6.全息成像法全息成像法是一种通过全息技术实现对平面控制点的测量和控制的方法。

全息成像法可以记录和还原目标点的光场信息,从而实现对其位置和形状的测量和控制。

全息成像法具有非接触、高精度的特点,在一些特殊的平面控制测量任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综上所述,平面控制测量方法包括全站仪、电子经纬仪、测距仪、全息测量法、相位测量法和全息成像法等多种方法。

这些方法在测量平面上的点、线、面时具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可以根据测量任务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测量和控制。

平面控制测量

平面控制测量
按方法分:天文测量、常规测量(三角测量、导线测量、水准测量)、卫星定 位测量
一.控制测量的概念
3.有关名词
控制点:对整个测区起控制作用的测量标志点。 控制网:由按一定规范布设,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
控制点所构成的网状几何图形。 图根控制网:直接为测图而建立的控制网。 图根点: 图根控制网中的控制点。
控制测量: 为建立控制网所进行的测量工作。

食品店

8.75m D5


中西 北 18-1 12.36m

2.导线边长测量
——测定导线各边长(往返丈量)。
精度要求:符合规范规定。
例:图根导线
测距方法: 钢尺量距 电磁波测距
D往 D返 1 D平均 3000
2 导线测量
一.导线测量概述 二.导线测量的外业 三.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
导线测量概述
导线测量是平面控制测量中最常 用的方法。
闭合导线
导线的已知点和新建点组成的若 干条直线(即导线边)联结成一系 列折线或闭合多边形。
附合导线
导线测量时,通常只需要前后两 点相互通视。
闭合导线和附合导线也称为单导 线,结点导线和两个环以上的导 线称为导线网。
导线各边长DB1,D12,……,D51。
2.附合导线
AB、CD为已知边,点1、2、3、4为新建导线点。
已知数据:AB,XB,YB;CD,XC,YC。
C CD
B
1 DB1
D12
2 D23
AB B
1
2
3 D34 4 D4C C
3
4 (XC,YC)
D
(XB,YB)
附合导线图
A
观测数据:连接角B 、C ; 导线转折角1, 2, 3 ,4 ;

平面控制测量的基本形式

平面控制测量的基本形式

平面控制测量的基本形式
平面控制测量的基本形式有两种:平面角度控制和平面线性控制。

1. 平面角度控制:通过测量和控制平面上的角度来实现平面控制。

常用的平面角度控制方法包括:
- 平面角度测量:通过使用角度测量仪器如经纬仪、全站仪等,测量平面上的角度值。

- 平面角度控制点的设置: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平面上的角度
控制点位置,并用地面标志物或测量仪器进行标记。

- 平面角度控制测量:使用测量仪器在角度控制点之间测量角
度值,以检查平面的角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2. 平面线性控制:通过测量和控制平面上的线性距离来实现平面控制。

常用的平面线性控制方法包括:
- 平面线性测量:通过使用距离测量仪器如测距仪、激光测距
仪等,测量平面上的线性距离值。

- 平面线性控制点的设置: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平面上的线性
控制点位置,并用地面标志物或测量仪器进行标记。

- 平面线性控制测量:使用测量仪器在线性控制点之间测量距
离值,以检查平面的线性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这两种基本形式的平面控制测量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进行组合使用,以实现对平面上角度和线性的全面控制。

第九章__平面控制测量

第九章__平面控制测量
(2) 后一条直线的坐标方位角等于相邻的前一 条直线的坐标方位角±180°后再加左折角或 减右折角。
三、导线测量的近似平差计算
支导线的计算
其计算步骤如下: 1.由A、M两点的坐标,使用坐标反算公式计
算出坐标方位角αAM。 2.由αAM起始,并根据观测角β1、β2…推算出
各边的坐标方位角。 3.由各边的坐标方位角及边长,按正算公式
控制测量的任务
在测绘各种大比例尺地形图时,要进 行必要的图根控制测量;在工程建设施工 阶段,要进行一定精度的施工控制测量; 在工程竣工后的营运阶段,为进行各种变 形观测而作的专用控制测量。由此可见, 控制测量是进行其他各项测量工作的基础, 它具有传递点位坐标并高精度控制全局的 作用,具有限制测量误差的传播和积累的 作用。
控制测量作业内容
技术设计、实地选点、标石埋设、观 测和平差计算等主要步骤。在常规的高等 级平面控制测量中,当某些方向受地形条 件限制不能使相邻控制点直接通视时,就 需要在控制点上建造觇标。采用GPS定 位技术建立平面控制网,由于不要求相邻 点之间通视,因此不需要建造觇标。
布设控制网的要求
控制网中控制点坐标是由起算数据和观测 数据经平差计算得到的。控制网中只有必要的 一套起始数据,例如三角网中已知一个点的坐 标、一条边长和一边的坐标方位角,这种控制 网称为独立网。如果控制网中已知数据多于必 要的起算数据,则这种控制网称为非独立网。 控制网中的观测数据按控制网的种类不同而不 同,有水平角或水平方向、边长、高差以及三 角高程测量的竖直角或天顶距,外业观测工作 完成后,应对观测成果进行整理和检核,保证 观测成果满足限差要求,然后进行平差计算。 对于高等级控制网需要进行严密平差计算,而 低级的控制网可以采用近似平差计算。

平面控制测量方法及实施步骤

平面控制测量方法及实施步骤

平面控制测量方法及实施步骤1. 前言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平面控制测量的方法和实施步骤。

这可是个重要的话题,尤其是对于那些在测量行业摸爬滚打的朋友们来说,听起来可能有些专业,但其实没那么复杂。

我们一起来捋一捋,保准让你听得明明白白,心里也能有个数。

2. 平面控制测量的基本概念2.1 什么是平面控制测量?平面控制测量,顾名思义,就是为了确定某个区域内的点位,以确保我们在进行各种工程建设时,不会偏离轨道。

想象一下,咱们要盖房子,如果基础没打好,后面就跟着一大堆问题了,对吧?平面控制测量就是帮助我们找准那个“点”,把一切都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

2.2 为啥要做平面控制测量?可能你会问,为什么要这么麻烦呢?其实,不做这一步,就像无头苍蝇一样,哪里飞哪里。

平面控制测量能让我们在一开始就设定好基准点,确保后面的工作都能顺顺利利。

比如,公路建设、桥梁修建、甚至是小区的绿化,都是离不开这个过程的。

3. 实施步骤3.1 步骤一:准备工作首先,准备工作是必须的,咱们不能盲目上阵。

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设备的检查、人员的培训和现场的勘察。

这就像是出门远行之前,先看看天气,带上伞和防晒霜,免得到时候遭遇暴风雨或者晒得跟红烧肉似的。

设备方面,一定要确保测量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比如,全站仪、GPS设备等,都是咱们的好帮手。

检查完这些,接下来就要对测量区域进行勘察,标记出基准点和控制点,确保后面的工作可以顺利进行。

3.2 步骤二:测量实施接下来,进入到实际的测量环节。

这时候,可得认真了。

我们会使用全站仪进行测量,把选定的控制点进行记录。

这就像是写日记,把每一个重要的点都标记下来,方便后续的查阅。

每测量一个点,心里都得盘算一下,确保没有出错。

毕竟,点错了,就相当于盖房子的时候打歪了地基,后果可不堪设想!此外,还需要对测量数据进行整理和校核。

这里有个小窍门,就是在现场可以和同事们互相确认一下,确保大家的测量结果一致。

这就像是一群朋友一起去旅行,谁都不想在景点前面迷路,对吧?4. 数据处理与分析4.1 数据整理测量完毕后,我们要把所有的数据汇总起来,进行整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正后角值
°′″
121 27 48
108 26 48
84 10 18
135 47 48
90 07 18
(121 27 48)
方位角 α
°′″
96 51 36 25 18 24 289 28 42 245 16 30 155 23 48
水平角观测要求
一般规定观测左角。闭合导线中,导线 点按逆时针编号,左角即是内角。
比例尺
仪器
测回数
测角中 误差
半测回 差
测回差
角度闭 合差
1︰500~ 1︰2000
DJ6
1︰5000~ 1︰10000
DJ6
2
±30″ ±36″ ±24″ 60 n
2
±20″ ±36″ ±24″ 40 n
(3)外业资料的整理
引言
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
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碎部
地形测量的步骤
控制测量
碎部测量
测量工作步骤
地形测绘
控制测量
碎部测量
平面控制测量
高程控制测量
第1节 控制测量概述
❖控制测量:
在测区内首先选定少数的点,使之组成一系列的几 何图形,采用精密仪器和严密的方法,把它们的平面位置 和高差确定下来,然后再根据它们测定其他地面点。
M
(X
A1
,
YA1)
1
第五步: 推算导线坐标
X i1 X i X i,i1
Yi1
Yi
Yi,i1
3(X 3 , Y3)
3A
23
(X A,YA)A
M
A1 SA1
2
(X 2,Y2)
12
(X1,Y1)
1
闭合导线计算略图
E
90°07′30″
D
135°48′00″
96°51′36″(方位角)
84°10′30″
点 名
转折角
A 85 18 00
1 98 39 36
2 88 36 06
3 87 25 30
A f 48
边 往 、返
125.81 125.82
162.91 162.92 136.87 136.83 178.78 178.76
长 平均 125.82
162.92 136.85 178.77
高 往 、返
3A
A
3
23
2
M
A1
12
1
第三步:计算坐标增量
XYAABB
S AB S AB
cos AB sin AB
X
B
S
AB
AB
XB
A
X AB
YA
X A YAB
Y
O
YB
(X
3
A
,
Y3

A
3A
A
3(X 23, Y23)
23
2
M
(X
A1, AY1AS1)A1
(1X2 12 , Y12)
1
第四步: 计算坐标增量闭合差并调整
➢附合导线:由某一已知点开始,经若 干控制点的连续折线到达另一已知点上。
➢支导线:由某一已知点开始,经若干 控制点的连续折线没有回到原已知点或 另一已知点上。
2、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
选点 观测
➢水平角:转折角或连接角 ➢距离:光电测距 ➢高程:水准、三角高程
外业资料整理
➢每一步都检查是否超限
(1) 选点
C
X A 100.00m A YA 100.00m
121°28′00″ 108°27′00″
B
闭合导线计算
点号
A B C D E A

观测角
°′″
(-12) 121 28 00
(-12) 108 27 00
(-12) 84 10 30
(-12) 135 48 00
(-12) 90 07 30

➢要求:视野开阔、土质坚实、相邻点间通视、边长大致相等 ➢目的:考虑通视,便于地形图的施测,尽可能选择较少的点
B
A 1
(3)
(1) 3
(4)
2 (5)
(2) 4
(2)外业观测的技术要求
量边
❖一般采用往返观测 ❖平坦地区:测量精度不低于1/3000 ❖起伏变化大的地区:不低于1/2000
测角
❖水平角一般要求采用测回法测两个测回 ❖限差见相应规范
计算前的准备工作
1、全面检核外业原始观测数据记录、计算是 否齐全、正确、限差是否合格。 2、抄录已知数据(已知高级点坐标,方位 角等)。 3、绘导线略图(注明点、角度、边长)。 4、准备应用的计算表格。
(1)闭合导线
角度闭合差的计算和调整 推算坐标方位角 计算坐标增量 计算坐标增量闭合差并调整 推算导线点坐标
理论值 X 理 0
Y理
0
闭合差
fX fY
X测 Y测
X 理 Y理
全长闭合差
fs
f
2 X
fY2
相对闭合差
K fs
1
[S] [S] / fsv X源自i ,i1[fx S]
Si
,i 1
vYi,i1
fy [S]
Si,i
1
3
(X
3A
,
Y3

A
A
(X
23
,
Y23)
2
(X12, Y12)
❖ 导线测量
将一系列的地面点组成折线 形式,测定边长和转折角来逐步 建立控制点
3、控制测量的等级
控制测量的等级
国家等级平面控制网
分一、二、三、四等
城市与工程控制网
城市控制网以国家三、四等网为基础发展而得。工 程控制网分为:测图控制网、施工控制网和变形监 测网。
图根控制网
直接为测图而建立的控制网,其控制点简称图根点
控制测量施测过程
➢ 控制网的设计 ➢ 编写工作大纲 ➢ 踏勘选点、埋石 ➢ 野外观测 ➢ 数据处理 ➢ 技术总结
第2节 导线测量
特点:布设灵活,数据处理简单,在图根测量中 应用普遍。
连接角
转折角
已知方位 已知点
导线边
1、导线的基本形式
➢闭合导线:由某一已知点开始,经若 干控制点的连续折线又回到原来点。
+0.88 -0.85
差 平均
+0.86

连接角
11001006
+1.43 -1.46
+1.55 -1.52
-3.80 +3.78
3
+1.44
+1.54
A
4
3 2
1
2
-3.79 M
1
h 0.05
3、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
内业计算的任务: 1、根据观测值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 2、检查观测中是否存在错误观测值 3、评价观测质量是否合格
第一步:角度闭合差的计算和调整
f 测 理
f允 60 n
v f / n
M
注意: 1、区别内角和外角 2、闭合差分配时,取整秒 3、检核:改正后的角度闭合差为0
3
3
A 4
2 2
1
1
1v
1
2 v
2
3 v
3
4 v
4
第二步:推算坐标方位角
➢用已知方位角和连接角 求起始边方位角
➢用起始方位角和所测的 左角(右角)推算各边方 位角
C
B
D
A
M
E
F G
1、控制测量目的
目的:提供控制基础和起算基准
实质:测定具有较高精度的平面 坐标和高程的点位控制点
2、控制测量的分类
控制测量分类和方法
控制测量
三角网 导线网 平面控制 组合网 GPS网和GPS导线
水准网 高程控制
三角高程
平面控制测量的基本方法
❖ 三角测量
选择若干控制点而形成互相 连接的三角形,测定其中一边的 水平距离和每个三角形的三个顶 角,然后根据起算数据可算出各 控制点的坐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