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
最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全套(附小学语文说课模板)
![最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全套(附小学语文说课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7255221279563c1ec4da7102.png)
最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全套苏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是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单元第()个课题,是一篇读课文。
在此之前我们学习了这为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后面我们还要学。
可见本节课在整个教材体系中也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同时本节课也是由理论转变为实际的桥梁,在生活实际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说学情)三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和动态的东西所吸引,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教学时要注意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实践活动,提高教学效益。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大纲要求和本单元训练重点,结合教材本身的特点及学生实际,按新课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拟定以下教学目标:这就是我们的教学目标,下面我们来说说我们教学的重难点。
四、说教学重难点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及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我会设计如下教学重难点:1.重点2.难点五、说教法教师始终都站在引导者和组织者的位置,启发和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得兴趣,应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将情教学法贯穿教学始终,并辅以重点词语突破,图文结合,感情朗读,读中悟情,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完成本课教学。
六:说学法课堂是学生活动的舞台,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综合运用已经学过的读书方法,通过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画一画、写一写等方法学习本课。
说完了教学法,下面来说说我的教学过程。
七:说教学过程1.导入:(创设情境,激情导入)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会)宜采用间接导入的方法导入课题。
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38c61e8b84868762caaed5c7.png)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说课稿1、《走,我们植树去》说课稿《走,我们植树去》是义务教育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一首诗歌,它以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少先队员积极参加植树活动的情景,展现了植树造林给大自然带来的变化和给人类带来的好处,号召人们积极投入到绿化祖国的活动中去。
根据我以往的教学经验,我班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很容易理解。
但要让学生凭借简洁的语言文字来体会植树造林给大自然带来的变化和给人类带来的好处,是有一定困难的。
根据教材特点和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初定以下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自学本课6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植树的重要,体会少先队员们要用实际行动绿化祖国的决心,教育学生从小要增强环保意识。
其中目标3是重点更是难点。
课文中全诗可分三部分。
第1自然段,点题。
先表明在什么季节,以什么样的心情去植树,然后发出“走我们一起去植树”的号召,点明题旨。
第2至5自然段,写植树的意义和价值,指出植树的重要性。
第6自然段,呼应开头。
表明植树造林的决心。
第三、四、五自然段主要写了植树造林给大自然带来的变化和给人类带来的好处,这是课文的重点。
由于学生没有植树的生活经验,对课文中植树造林给给人类带来的好处难理解和体会,这也是课文的难点所在。
为了较好的实践新课标的理念,抓住课文的重点,突破难点。
课前请学生亲近大自然,去郊区体会树木的给大家带来的清新。
在为学生创设平等对话的教学氛围的同时,倡导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探求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我力争在两课时完成教学。
第一课时,我准备采用三个层面的读,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揭示课题,引导学生由课题质疑,然后引领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接着,结合初读检查,引导学生个别再读课文,在这个过程中,我着重对“音符、荒滩、沟渠”进行正音,诗歌的语言很简洁,句子很短,根据我以往的经验,课文中没有特别难读的句子。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2f85919a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21.png)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1《第一朵杏花》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课文描写了他和一个小孩子观察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
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课题定为“第一朵杏花”,实际上是从把握第一朵杏花开放精确时间来说明竺可桢严谨的科学态度。
怎样展开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呢?我借鉴了其他语文老师的经验,没有急于完成教学设计而是仔细分析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在我所讲的第二课时中,我想要落实两个目标,一是理解课文内容,能通过竺可桢爷爷的动作和语言体会他对科学的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二是从竺可桢和小女孩儿身上受到启发,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的观察,才能准确的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在此基础上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于通过学习课文语言的表达,抓住动作和语言的描写体会竺可桢爷爷的科学研究精神。
为了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了解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
在理解感悟课文内容时,通过学生读,讨论,交流等形式去体会学习。
确定了总体的教学思路,于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紧紧来围绕文章中的一些语言、动作描写的重点词句来学习。
如:抓住“爷爷,你又看花来啦?”“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的问……”等几处语言的描写,引导学生感受竺可桢爷爷研究的严谨、认真以及对待他人和蔼可亲的态度。
从朗读指导中,我抓住“时间像飞箭……杏树的花苞。
”和文中的一部分对话描写。
分别从中训练学生有感情的读出自己的感受。
在第15自然段至结尾的学习中,我本着从重点词语,如:顷刻间、兴冲冲、郑重等一些词语中体会文章所表达的人物的情感。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5a806cca910ef12d2af9e732.png)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说课稿1、《走,我们植树去》说课稿《走,我们植树去》是义务教育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一首诗歌,它以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少先队员积极参加植树活动的情景,展现了植树造林给大自然带来的变化和给人类带来的好处,号召人们积极投入到绿化祖国的活动中去。
根据我以往的教学经验,我班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很容易理解。
但要让学生凭借简洁的语言文字来体会植树造林给大自然带来的变化和给人类带来的好处,是有一定困难的。
根据教材特点和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初定以下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自学本课6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植树的重要,体会少先队员们要用实际行动绿化祖国的决心,教育学生从小要增强环保意识。
其中目标3是重点更是难点。
课文中全诗可分三部分。
第1自然段,点题。
先表明在什么季节,以什么样的心情去植树,然后发出“走我们一起去植树”的号召,点明题旨。
第2至5自然段,写植树的意义和价值,指出植树的重要性。
第6自然段,呼应开头。
表明植树造林的决心。
第三、四、五自然段主要写了植树造林给大自然带来的变化和给人类带来的好处,这是课文的重点。
由于学生没有植树的生活经验,对课文中植树造林给给人类带来的好处难理解和体会,这也是课文的难点所在。
为了较好的实践新课标的理念,抓住课文的重点,突破难点。
课前请学生亲近大自然,去郊区体会树木的给大家带来的清新。
在为学生创设平等对话的教学氛围的同时,倡导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探求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我力争在两课时完成教学。
第一课时,我准备采用三个层面的读,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揭示课题,引导学生由课题质疑,然后引领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接着,结合初读检查,引导学生个别再读课文,在这个过程中,我着重对“音符、荒滩、沟渠”进行正音,诗歌的语言很简洁,句子很短,根据我以往的经验,课文中没有特别难读的句子。
2023年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2023年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cfff087c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49.png)
2023年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1一、说教材《第一次抱母亲》是小学语文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围绕“爱心”这一主题,编排了《恒久的白衣战士》、《“番茄太阳”》、《第一次抱母亲》和《我不是最弱小的》四篇文章,分别从不同层面探讨爱的内涵。
其中,本文主要通过“我”与护士、母亲的对话以及回忆,表现了母亲为孩子和家庭的辛苦操劳和无私奉献,表达了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
语文《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加民族创建力和凝合力,发挥主动的作用”,“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特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第一次抱母亲》文章内容简洁,行文明快,于平白如水的字里行间细腻生动地体现了人世间的浓浓亲情,是对学生进行感恩教化、学习语言的好教材。
二、语言特色这篇课文以情动人,往往读了几遍后就能被字里行间的亲情所打动。
细细品尝,“我”、母亲和护士三人的语言中透露的情感朴实而又真挚。
“我”说的话:(1)我抓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
”(2)我说:“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
”(3)我说:“我以为我妈有100多斤。
”(4)我说:“假如你跟我妈生活几十年,你也会看不准的。
”(5)我说:“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
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
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
我始终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6)我突发奇想地说:“妈,你把我从小抱到大,我还没有好好抱过你一回呢。
让我抱你入睡吧。
”护士说的话:(1)护士在后面扶了我一把,指责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2)护士问:“你以为你妈有多重?”(3)护士说:“亏你和你妈生活了几十年,视力这么桊。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5b8c3e0e5022aaea988f0f0b.png)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说课稿篇一: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古诗两首》小学语文说课稿4(行礼)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古诗两首》(板书课题)下面我就围绕着“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等方面谈谈我的教学设想:一、说教材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是颂春篇,教育孩子们要亲近自然,《古诗两首》是其中的一篇。
《江南春》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作者在描绘千里江南明媚可爱的春光的同时,也慨叹南朝的覆灭。
《春日偶成》是宋代诗人程颢的作品,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
教材编排图文并茂,课后练习灵活适当,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二.说学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心中有学生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那么,这个阶段的学生有什么特点呢?下面我来谈谈对学情的分析。
1.小学中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过渡期.2.经过了几年的训练,大多数学生已经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初步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被动的学习主体向主动的学习主体转变。
通过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综合考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以及诗句的意思。
3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根据确定的教学目标,我认为理解课文内容,目12是本课教学的重点;由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刚在发展中,作者抒发的情感和学生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目3是本课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
根据这一教学理念,为了更好地达成以上教学目标,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提问法、朗读法、讨论法和读思结合法等教学方法。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9祁黄羊》说课稿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9祁黄羊》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bbb0dda3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4b.png)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可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汉字基础和阅读能力,对历史人物有一定的了解。然而,以下学习障碍可能存在:
1.对历史背景和人物关系的理解可能不够深入,影响对课文的理解;
2.生字词的学习可能存在困难,尤其是对一些复杂字形的掌握;
3.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的识别和理解可能不够熟练;
(2)如何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学会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3)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课堂互动效果。
二、学情分析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所面向的学生是四年级的学生,他们正处于9-10岁的年龄阶段,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学生的认知水平逐渐提高,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增强,能够通过文字和图片来获取信息,对历史人物有一定的认知基础。其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喜欢探索未知领域。在课堂学习方面,他们已经形成了初步的学习习惯,能够按照教师的要求参与课堂活动,但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有限,需要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吸引和维持他们的注意力。
主要知识点有:
1.祁黄羊的人物形象及品质;
2.课文中的生字词;
3.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4.课文的写作技巧。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理解课文内容,分析祁黄羊的品质;
(4)学会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3)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学会从历史人物身上汲取正能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024年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说课稿
![2024年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82f6d336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7a.png)
2024年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说课稿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说课稿1一、说教材《生命的壮歌》这篇文章是苏教版四年级第八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有二个故事《蚁国英雄》和《生命桥》,《蚁国英雄》讲的是一群蚂蚁团结合作,扭成一团,肝胆俱裂战胜火海的感人故事。
《生命桥》讲的一群羚羊在狩猎队的追击下,老羚羊用死亡架起生命之桥,年轻羚羊秩序井然地飞跃悬崖以求生存的感人故事。
故事场面悲壮,揪人心肺。
是颇具匠心的,内涵极其丰富。
首先这两个小故事都讴歌了区区弱者在生死的关健时刻所表现出的合作与献身精神,对学生体验生命的价值、情操的熏陶无疑是积极奋进的。
其次,两个故事的悲剧的产生都是人为造成的,是人类自己进行反思的好例子。
再次,两个故事语言优美,字字句句感人肺腑,震撼着读者的心灵……。
因此,本文是老师引导下学生与文本对话、交流体验、学好语文、感受生活、熏陶情感、体验生命的极具人文性的佳作。
我预期的教学目标是: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课文,凭借课文语言材料,让学生感受到蚂蚁、羚羊团结合作、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的伟大的献身精神。
3、关注学生体验交流中新生成的资源,引导学生关爱他人,学习动物的合作和献身精神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通过语言文字理解课文。
2、通过学习感受动物的伟大精神。
教学难点:感悟动物的伟大,体验生命的伟大。
二、说教学方法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欲望,导入新授。
在教学前我通过以下几个问题:学生一定想知道题目为什么叫《生命壮歌》?《蚁国英雄》“英雄”做了什么?“生命桥”是怎样搭成的?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为新授学习开创一个良好的.开端。
2、巧抓互动点,教师“穿针引线”。
首先,重视指导通过朗读的理解。
对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是一篇难以理解的文章。
很多地方能意会而不会言传。
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反复地朗读体验,以读促思,才能获得更深刻的理解。
所以,在本文的朗读方式上,我不仅采用了个别朗读、小组齐读、全班齐读等方式,而且还多次采用了师生接读,合作朗读。
【精品】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套说课稿
![【精品】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套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b725adc27375a417876f8f07.png)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说课稿目录1、《走,我们去植树》说课稿 02、《第一朵杏花》说课稿 (2)3、《燕子》说课稿 (6)4。
《苹果里的五角星》说课 (9)5.《最佳路径》说课稿 (13)6.《人类的“老师”》说课稿 (22)7。
《三顾茅庐》说课 (26)8。
《祁黄羊》说课稿 (31)9。
《公仪休拒收礼物》说课 (36)10。
《永远的白衣战士》说课稿 (41)11。
《第一次抱母亲》说课 (47)12。
《我不是最弱小的》说课稿 (53)13。
《鸟语》说课稿 (58)14。
《天鹅的故事》说课稿 (61)15.《生命桥》说课稿 (65)16。
《特殊的葬礼》说课稿 (67)17.《沙漠中的绿洲》说课稿 (72)18.《云雀的心愿》说课稿 (76)19.《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说课稿 (80)20.《黄河的主人》说课稿 (85)1、《走,我们去植树》说课稿教材分析:《走,我们去植树》是义务教育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一首诗歌,本文以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少先队员积极参加植树活动的情景,展现了植树造林给大自然带来的变化和给人类带来的好处,号召人们积极投入到绿化祖国的活动中去。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自学本课6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植树的重要,体会少先队员们要用实际行动绿化祖国的决心,教育学生从小要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方法:为了较好的实践新课标的理念,抓住课文的重点,突破难点。
课前请学生亲近大自然,去郊区体会树木的给大家带来的清新.在为学生创设平等对话的教学氛围的同时,倡导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探求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教学设计:一、以“趣"导路,营造氛围创设课文的情境,使学生产生了学习本文的兴趣,情感也被调动起来。
再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带领学生“穿越时空",走进文本。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99d848a8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93.png)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说教材《第一次抱母亲》是小学语文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围绕“爱心”这一主题,编排了《永远的白衣战士》、《“番茄太阳”》、《第一次抱母亲》和《我不是最弱小的》四篇文章,分别从不同层面探讨爱的内涵。
其中,本文主要通过“我”与护士、母亲的对话以及回忆,表现了母亲为孩子和家庭的辛苦操劳和无私奉献,表达了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
语文《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第一次抱母亲》文章内容简洁,行文明快,于平白如水的字里行间细腻生动地体现了人世间的浓浓亲情,是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学习语言的好教材。
二、语言特色这篇课文以情动人,往往读了几遍后就能被字里行间的亲情所打动。
细细品味,“我”、母亲和护士三人的语言中透露的情感朴实而又真挚。
“我”说的话:(1)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
”(2)我说:“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
”(3)我说:“我以为我妈有100多斤。
”(4)我说:“如果你跟我妈生活几十年,你也会看不准的。
”(5)我说:“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
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
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
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四年级苏教版语文说课稿
![四年级苏教版语文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f17cfaa4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fd.png)
四年级苏教版语文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次说课的内容是四年级苏教版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是一篇记叙文,通过讲述一个小学生在校园内外的所见所闻,展现了孩子们的天真烂漫和对知识的渴望。
文章语言简洁明了,情节生动有趣,非常适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
二、说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情节。
-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并能在适当的情境中运用。
- 能够通过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含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交流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对知识的热爱。
-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鼓励他们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 通过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三、说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的主旨。
- 学习并运用本课的生字新词。
2. 教学难点:- 通过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 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隐含的深层含义,如人物性格的描写和情感的表达。
四、说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主探索课文内容。
2. 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想法,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合作精神。
3.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学习和使用新词汇。
五、说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或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2. 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适时纠正发音,确保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3. 学习生字新词- 教师板书生字新词,解释词义,并让学生尝试造句。
- 通过游戏或小测试的方式,巩固学生对生字新词的记忆。
4. 深入理解- 分析文章结构,讨论文章的主旨和情节发展。
- 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中的人物性格和情感表达。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全套(附小学语文说课模板).docx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全套(附小学语文说课模板).docx](https://img.taocdn.com/s3/m/98153650a0116c175e0e48a9.png)
i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全套苏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是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单元第()个课题,是一篇—读课文。
在此之前我们学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为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后面我们还要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可见木节课在整个教材体系中也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同时本节课也是由理论转变为实际的桥梁,在生活实际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说学情)三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和动态的东西所吸引,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教学时要注意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调动学牛多种感官参与教学实践活动,提高教学效益。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大纲要求和本单元训练重点,结合教材本身的特点及学生实际,按新课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拟定以下教学目标:这就是我们的教学Fl标,下而我们来说说我们教学的重难点。
四、说教学重难点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及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我会设计如下教学重难点:1.重点2.难点五、说教法教师始终都站在引导者和组织者的位置,启发和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得兴趣,应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将情教学法贯穿教学始终,并辅以重点词语突破,图文结合,感情朗读,读中悟情,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完成本课教学。
六:说学法课堂是学生活动的舞台,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综合运用已经学过的读书方法,通过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画一画、写一写等方法学习本课。
说完了教学法,下面来说说我的教学过程。
七:说教学过程1•导入:(创设情境,激情导入)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会)宜采用间接导入的方法导入课题。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e106269d55270722192ef78b.png)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说课稿1、《走,我们植树去》说课稿《走,我们植树去》是义务教育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一首诗歌,它以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少先队员积极参加植树活动的情景,展现了植树造林给大自然带来的变化和给人类带来的好处,号召人们积极投入到绿化祖国的活动中去。
根据我以往的教学经验,我班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很容易理解。
但要让学生凭借简洁的语言文字来体会植树造林给大自然带来的变化和给人类带来的好处,是有一定困难的。
根据教材特点和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初定以下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自学本课6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植树的重要,体会少先队员们要用实际行动绿化祖国的决心,教育学生从小要增强环保意识。
其中目标3是重点更是难点。
课文中全诗可分三部分。
第1自然段,点题。
先表明在什么季节,以什么样的心情去植树,然后发出“走我们一起去植树”的号召,点明题旨。
第2至5自然段,写植树的意义和价值,指出植树的重要性。
第6自然段,呼应开头。
表明植树造林的决心。
第三、四、五自然段主要写了植树造林给大自然带来的变化和给人类带来的好处,这是课文的重点。
由于学生没有植树的生活经验,对课文中植树造林给给人类带来的好处难理解和体会,这也是课文的难点所在。
为了较好的实践新课标的理念,抓住课文的重点,突破难点。
课前请学生亲近大自然,去郊区体会树木的给大家带来的清新。
在为学生创设平等对话的教学氛围的同时,倡导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探求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我力争在两课时完成教学。
第一课时,我准备采用三个层面的读,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揭示课题,引导学生由课题质疑,然后引领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接着,结合初读检查,引导学生个别再读课文,在这个过程中,我着重对“音符、荒滩、沟渠”进行正音,诗歌的语言很简洁,句子很短,根据我以往的经验,课文中没有特别难读的句子。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苹果里的五角星》优秀说课稿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苹果里的五角星》优秀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154db4a6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8d.png)
2.学生访谈,了解他们在课堂中的学习体验,听取改进意见。
3.教学反思,总结本次课程的优点和不足,探讨改进措施。
具体的反思和改进措施包括:
1.针对学生在观察、想象方面的困难,设计更具针对性的练习和指导。
2.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4.作品展示: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观察和想象画出来或写下来,并进行展示,提升他们的成就感。
5.激励评价:对学生的观察、表达和创作给予积极的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我将采用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作为主要的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这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即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意义建构来获取知识。合作学习则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学生可以相互启发,共同进步,这符合社会学习理论,即学习是社会互动的过程。
1.在课前精心设计板书内容,确保知识点全面、逻辑清晰。
2.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更新板书,突出重点,避免信息过载。
3.使用不同颜色和符号区分知识点,增强视觉效果,便于学生识别和记忆。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以下可能的问题或挑战:
1.部分学生对观察、想象的方法掌握不够熟练,可能影响他们对文章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1.观察实践:让学生分组观察实物苹果,运用所学知识,发现苹果中的五角星,并记录下来。
2.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观察过程中的发现和感受,互相启发。
3.写作练习:让学生以“我发现的秘密”为主题,写一篇观察日记,运用所学写作技巧。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说课稿(全面)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说课稿(全面)](https://img.taocdn.com/s3/m/674c1603915f804d2b16c1bf.png)
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一 (2)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二 (4)说课步骤及其几点注意事项 (7)教师资格考试说课要求和主要内容 (8)教师面试说课应注意事项 (9)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八)教学设计 (11)二课文 (13)1 走,我们去植树教学设计 (13)走,我们植树去说课稿 (15)2.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朵杏花》说课稿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燕子教学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燕子》说课稿...................................................................................................................................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c1427a3e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fe.png)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苏教版四班级下册语文说课稿1一、说教材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这句话在今日有很大的意义,由于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剧烈,节奏鲜亮,意境美丽,引导同学学些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育同学对语言文字的爱好和敏感力。
我们的教材支配的古诗内容的学习,数量虽然不多,但全是些名篇佳作,是我们对同学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材料。
本课《江南春》和《春日偶成》两首古诗,分别是唐代诗人杜牧和宋代诗人程颢所作。
每首诗都是七言绝句。
我预备按挨次先教学《江南春》,引导同学自主学习,把握基本学习古诗的方法,接着再学《春日偶成》。
《江南春》的是唐代诗人杜牧。
诗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描写江南的绮丽春色。
同时又慨叹南朝覆灭,流露兴亡之感,寄予了讽喻之意。
全诗一二句写今:千里江南,处处是绿叶红花,处处是水村山郭,处处是酒旗招风,呈现了一幅生气勃勃、春色无边景无限的画面。
三四句吊古: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意图托庇神灵,江山永固,可是时移事易,当年的四百八十寺,还有多少佛台经院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中呢?《春日偶成》是宋代诗人程颢。
这首诗是春日郊游,即景生情,意兴所致写下来的。
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了春日郊游的开心心情。
全诗一二句写景:淡云、轻风、红花、绿柳,加上近午的日光,长流的河水,多么自然有致的大好春景啊!三四句抒情:身处这宜人春色里,使人陶然若醉,可是有谁知道他内心的欢乐,甚至还以为他像少年人一样偷闲贪玩呢?二、说学法教法(1)学法①有利于激发同学学习爱好主动思维。
②有利于充分发挥同学学习主动性,培育同学学习方法,以利于同学终身可持进展。
③有利于挖掘同学潜能培育同学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力量。
详细操作模式: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要突出同学为主体的原则。
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要培育同学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力量,从而最大限度地来提高读书人的素养,以适应将来科学技术的挑战。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套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套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2b6d2c5e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d5.png)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套说课稿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整本书的课堂讲稿目录1.“我们去植树吧”的讲稿12。
《第一朵杏花》的讲稿33。
燕子74的讲稿。
关于苹果105中的五角星的讲座。
最佳路径的讲稿146。
人类“老师”237讲稿。
关于“三个古猫路”的讲座278。
祁黄阳329讲稿。
关于在公共假期拒绝礼物的讲座3710。
《永远的白人士兵》4211讲稿。
关于“第一次抱着母亲”的讲座4812。
《我不是最弱者》的讲稿5413。
《鸟语》的讲稿5914。
天鹅故事的讲稿6215。
《生命桥》6616讲稿。
《特殊葬礼》演讲稿6917。
沙漠绿洲七十三讲稿18.《云雀的心愿》说课稿 (7)719.《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说课稿...............................................................8220.《黄河的主人》说课稿 (8)71.“我们去植树吧”的课堂讲稿教材分析:“让我们去植树”是义务教育国家标准版第4卷第2卷第1单元的一首诗。
本文生动地描绘了少先队员积极参与植树活动的情景,展示了植树给大自然带来的变化和给人类带来的利益,呼吁人们积极参与绿化祖国的活动。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自学本课的六个生词,理解由生词组成的生词,培养学生的能力自学能力。
3.了解诗歌内容,了解植树的重要性,以实际行动实现少先队员绿化祖国的决心,从小教育学生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方法:为了较好的实践新课标的理念,抓住课文的重点,突破难点。
课前请学生亲近大自然,去郊区体会树木的给大家带来的清新。
在为学生创设平等对话的教学氛围的同时,倡导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探求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设计:一、以“兴趣”引导道路,营造氛围创设课文的情境,使学生产生了学习本文的兴趣,情感也被调动起来。
再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带领学生“穿越时空”,走进文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说课稿1、《走,我们植树去》说课稿《走,我们植树去》是义务教育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一首诗歌,它以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少先队员积极参加植树活动的情景,展现了植树造林给大自然带来的变化和给人类带来的好处,号召人们积极投入到绿化祖国的活动中去。
根据我以往的教学经验,我班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很容易理解。
但要让学生凭借简洁的语言文字来体会植树造林给大自然带来的变化和给人类带来的好处,是有一定困难的。
根据教材特点和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初定以下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自学本课6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植树的重要,体会少先队员们要用实际行动绿化祖国的决心,教育学生从小要增强环保意识。
其中目标3是重点更是难点。
课文中全诗可分三部分。
第1自然段,点题。
先表明在什么季节,以什么样的心情去植树,然后发出“走我们一起去植树”的号召,点明题旨。
第2至5自然段,写植树的意义和价值,指出植树的重要性。
第6自然段,呼应开头。
表明植树造林的决心。
第三、四、五自然段主要写了植树造林给大自然带来的变化和给人类带来的好处,这是课文的重点。
由于学生没有植树的生活经验,对课文中植树造林给给人类带来的好处难理解和体会,这也是课文的难点所在。
为了较好的实践新课标的理念,抓住课文的重点,突破难点。
课前请学生亲近大自然,去郊区体会树木的给大家带来的清新。
在为学生创设平等对话的教学氛围的同时,倡导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探求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我力争在两课时完成教学。
第一课时,我准备采用三个层面的读,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揭示课题,引导学生由课题质疑,然后引领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接着,结合初读检查,引导学生个别再读课文,在这个过程中,我着重对“音符、荒滩、沟渠”进行正音,诗歌的语言很简洁,句子很短,根据我以往的经验,课文中没有特别难读的句子。
在初步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选择各自喜欢的内容,美读课文,让学生通过选择性阅读,再次加深对课文了解。
最后,我将预留几分钟的时间,指导学生学习“渠、栽、版、乖”,我引导学生通过老师的范写、学生的描仿,正确、规范地书写。
最后,让学生当堂练字,教师巡视指导。
抄写词语。
下面,就第二课时着重谈谈我的教学设计。
一、以“趣”导路,营造氛围趣味是中年级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为了让学生感兴趣来学习课文,我精心设计了导入语“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少先队员去植树。
”创设课文的情境,产生了学习本文的兴趣。
情感也被调动起来。
再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带领学生“穿越时空”走进文本。
二、以“读“铺路,感悟语言本文共有6个自然段,第一二自然段主要体会我们少先队员决心去植树,心情很高兴。
先请学生自读一、二自然段,自行感悟到少先队员心情很高兴、决心很大。
接着问“从哪儿看出少先队员去植树的决心很大?”(“走”单音词后面的停顿,“我们一起去植树”后面的感叹号)“哪些词句说明少先队员的心情很高兴?”(和煦的春风、轻快的脚步、欢声笑语)再引导想象少先队员在路上行走和植树时欢乐的情景。
指导用欢快的语气读有关句子。
第三、四、五自然段主要写了植树造林给大自然带来的变化和给人类带来的好处,这是课文的重点。
现根据学生的实际经验,让学生说说植树有哪些好处?然后请学生朗读课文三、四、五自然段。
根据回答问题,板书:“绿色工厂增添新绿绿色希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解词句,指导朗读。
讲解光合作用帮助学生理解“绿色工厂”,指导读好“给我们送来清新的空气,让每个人都健康、幸福”。
联系上下文理解“亿万棵树连起来,就染绿了祖国的版图”一句,说说“绿色的希望”指什么。
想象祖国处处是“参天的大树”后的景象除了“盖房,架桥,造船,铺路”外树木还有哪些用处?指导读好第3、4、5节。
课后,我设想给学生预留一些和听、说、读、写有关的选择性作业。
通过这些语文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
《第一朵杏花》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第一朵杏花》,课文讲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这篇课文人物形象鲜明,语言清新流畅,适合训练学生分角色朗读。
四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预习习惯,和阅读朗读能力。
依据四年级教材的特色及新课程理年,我初步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绿线格内的1个生字只认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落大意。
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其中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是文章重点。
目标4是教学难点。
以上目标,我初步设想通过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我重点引导学生读通课文及在读中感知课文内容。
揭示课题后,引导学生由课题质疑,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接着,结合初读检查,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在这一过程中,着重对“株、皱、掌”等翘舌音节进行正音。
并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如借助工具书,理解“顷刻间、推断、规律”的意思。
并能结合上下文及生活体验理解“激动人心、好奇”等词语的意思。
在初步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基本读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理清课文脉络,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
至此,还为学生预留了一项作业:描写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的句子,读一读,也可以抄一抄。
为下一步品读课文打好基础。
这一课时,我想通过“激情导入,走进文本”“精读课文,读中感悟”“重点突破,品味鉴赏”“换位思考,升华情感”四个环节来带领学生品读课文。
一、激情导入,走进文本基于学生对课文的初步理解,上课伊始,我首先引导学生1. 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然后问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并以此为切入点走进文本。
二、重点突破,读中感悟(一)第一次看杏花,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习第1---5 自然段)1. 自由读,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画一画,品一品,让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读一读、议一议,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这里主要引导学生抓住第3小节,体会带点词的作用。
出示投影片:“是啊,杏花开了。
”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在充分的理解基础上,引导学生朗读1-5自然段,采用分配角色朗读。
四人小组练读。
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
(二)第二次看杏花,发挥想象,入情入境这一部分大多数内容都是对话,重点放在对话朗读,请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朗读,体会人物的感情、语气,想象之后,给句子加上提示语。
出示投影片。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小孩子()地说:“刚才。
”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小孩子()地说:“是。
”(2)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说,归纳答案: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读第三遍:根据提示与读出语气,指导朗读。
(4)读第四遍:指名生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
老师及时过渡: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
那老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爷为什么高兴?(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出示投影片,朗读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计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郑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
从“郑重地计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板书:一丝不苟]师述:是的,“一丝不苟”,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
三、抓住关键词语,点明中心投影片出示竺可桢说的那句话:“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
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个别读,读完交流读懂了什么。
结合第一次看花来说说,什么是“精确”。
从而体会出竺可桢取得成就的原因。
老师乘机小结“正如竺爷爷所说的,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
[板书:精确观察]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四、深化主题,总结迁移先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总结: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学了本文,你觉得应向竺爷爷学些什么?自由交流。
以上是我的初步设想,在教学中,我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及调整,以达到最佳效果。
燕子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说课稿燕子一.说教材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二单元共有四篇课文,分别为:《走,我们去植树》、《燕子》、《沙漠中的绿洲》及《江南春》、《春日偶成》两首古诗组成,是一组典型的“春景美文”,其中《燕子》为一篇经久不衰的优美散文,课文描写了燕子的外形和它在烂漫无比的春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在电线上休息的情景。
课文共四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写燕子活泼可爱的样子。
第二自然段写燕子在春光烂漫时从南方赶来了,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
第三自然段写燕子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的情景。
第四自然段写燕子落在电线上休息。
本文语言清新明快,描写准确生动。
燕子活泼可爱的外行特点、追赶春天的候鸟习性、轻快灵活的飞行姿态、文静优雅的休息场面,都一一跃然纸上,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春天及“燕子”这一春天使者的喜爱之情。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三个维度目标和文本特点、学生特征,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活泼”“偶尔”造句。
4。
通过朗读,观察,想象,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