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陶瓷工艺精品欣赏
青瓷莲花尊——六朝博物馆明星展品赏析
![青瓷莲花尊——六朝博物馆明星展品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f7b5501d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80.png)
青瓷莲花尊——六朝博物馆明星展品赏析青瓷莲花尊——六朝博物馆明星展品赏析六朝博物馆作为中国最为重要的博物馆之一,收藏了众多珍贵的文物,展示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
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展品之一是青瓷莲花尊。
青瓷莲花尊是六朝时期的陶瓷艺术杰作,其独特的设计和精湛的工艺赢得了无数观众的赞誉和惊叹。
在本文中,我们将一起欣赏青瓷莲花尊的魅力,深入探讨其历史背景和艺术价值。
青瓷莲花尊是中国古代陶瓷艺术史上的瑰宝之一。
它由瓷胎和釉质组成,高约30厘米,呈现出充满活力的莲花形状,犹如一朵盛开的莲花。
它的釉面呈现出青色,而釉里纹则有曲线优美的莲叶和莲瓣图案,栩栩如生。
整体造型自然流畅,给人以清新高雅的美感。
青瓷莲花尊制作的技艺堪称精湛。
它采用了高温烧制的青瓷工艺,经过多道工序完成。
首先,陶师需要选择适宜的黏土,精心塑造莲花的外观,并且刻画出纹饰。
然后,将作品送入窑中进行烧制,烧制的温度要高达1300摄氏度以上,以确保瓷胎的质地坚硬而薄脆。
最后,对瓷器进行施釉,再次进行高温烧制,使其釉面呈现出青瓷的独特光泽。
整个过程需要经过反复试验和不断改进,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
青瓷莲花尊是六朝时期陶瓷艺术的杰作,它不仅展示了当时陶瓷艺术的高度发展,也反映了社会文化的变迁。
在六朝时期,莲花被视为高尚、纯洁和吉祥的象征,常被用来装饰皇宫和贵族府邸。
青瓷莲花尊的设计灵感正是源于这种文化背景,它通过独特的造型和精致的纹饰,传达了纯净和美好的寓意,成为六朝时期贵族生活品味的象征。
此外,青瓷莲花尊还以其独特的艺术价值而备受瞩目。
它的造型和绘画工艺展示了古代陶瓷艺术家的创造力和审美追求。
其曲线流畅的莲瓣和精细的纹饰体现了艺术家对自然界美的审美感受。
尽管青瓷莲花尊的外形和纹饰都相对简洁,但每一道线条和每一片叶子的绘制都是精心而细致的。
艺术家不仅精确地捕捉到了莲花的真实形态,还通过繁复的纹饰营造出纤细而华美的艺术效果。
青瓷莲花尊不仅是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杰作,也是历史文化的见证和珍贵的艺术遗产。
7中国工艺美术史——两宋
![7中国工艺美术史——两宋](https://img.taocdn.com/s3/m/128a859ebceb19e8b8f6ba70.png)
定窑划花缠枝莲纹葵瓣口碗 宋,高6.8cm 口径19.2cm,足径5.7cm
• 碗口呈葵瓣式,镶铜扣, 深弧壁,圈足。通体施白釉, 外壁釉流形成泪痕。碗内刻划 缠枝莲花纹和茨菇纹。外壁光 素。胎体轻薄,胎面洁净。 刻划花是定窑特有的装饰 风格,所刻线条流畅,飘逸潇 洒。此件器物刻划的缠枝莲花 在白色釉的衬托下若隐若现, 反映出宋代陶瓷手工艺的高超 水平。
第二节 陶瓷工艺
宋代是我国瓷器工艺的高峰时期,名窑遍布,
品类繁多,各领风骚,南北各地都涌现出许多生 产优质瓷器的名窑,有“汝、官、哥、钧、定”
五大名窑之称,事实上远不止这五大名窑。宋瓷
在中国陶瓷工艺史上,以单色釉的高度发展著称。
一、陶瓷发展的原因
1、手工业和商业的发达以及科技的进步 2、品茶文化的发扬。 3、文人士大夫对书画文玩的欣赏和收藏蔚然 成风。
• 釉面开细碎的冰裂纹,形状如同蝉翼纹。汝窑器釉厚,釉
中有少量气泡,古人称为“寥若晨星”,在光照下时隐时 现,似晨星闪烁。釉面滋润柔和,纯净如玉。 • 因而汝瓷具有“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 支钉釉满足”的典型特色。 • 北宋末年,汝窑被毁,技艺失传。
特征:
• (1)“蟹爪纹” • (2)“鱼鳞状开片”,裂纹的角度是斜着的 • (3)香灰胎。胎是浅浅的灰色,如同烧香落下的香灰, 胎非常薄,胎和底同厚;采用“裹足烧”和“芝麻钉” • (4)温度低。为了使釉色漂亮,烧制温度在1200度,因 此,胎为生胎。 • (5)釉色为天青色,明代曹昭《格古要论》中说:“汝 窑器,出北地,宋时烧者。淡青色,有蟹爪纹者真,无纹 者尤好,土脉滋媚,薄甚亦难得。” • (6)素器。因为釉厚,胎上面不好刻划。 • (7)款识。第一种,甲、乙、丙,烧制完后刻上去。第 二种,写明确的文字,如“奉华”(赵构的宠妃刘贵妃居 住的地方)。第三种,只写一个字,如“蔡”(蔡京,奸 臣)。
各大博物馆藏陶瓷极品赏析(一)
![各大博物馆藏陶瓷极品赏析(一)](https://img.taocdn.com/s3/m/a0c22715bb68a98271fefa5b.png)
各大博物馆藏陶瓷极品赏析(一)唐代三彩双龙耳瓶这件“三彩双龙耳瓶”出自于唐(618-907年),是来自故宫博物院的藏品。
“三彩双龙耳瓶”以两个对称的双龙衔住瓶口为柄,造型优美高雅,制作相当精致。
这种器型是在晋朝鸡头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并吸收了西域胡瓶的特点,始见于北朝,盛于隋、唐。
这件“三彩双龙耳瓶”器型端正,保存完整,属唐代三彩瓷器的精美之作。
唐三彩多见于陪葬明器,极少有使用品。
由于它是一种低温釉陶器,经过约800摄氏度的温度烧制,属于低温烧制,其成本和烧造难度远远低于瓷器。
另一方面唐代盛行厚葬。
因此三彩陶器也是适应这种厚葬风气而兴起的。
唐朝作为一个开放度极高的帝国,其物品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唐三彩左右一种特殊的艺术品,成为唐朝重要对外输出品。
越窑秘色瓷八棱瓶唐咸通十五年(公元874)。
出土于法门寺地宫,现收藏于法门寺博物馆。
唐代越窑青釉八棱瓶唐代邢窑白瓷莲瓣座灯台唐代长沙窑狮座诗文瓷枕宋代官窑圆洗宋代官窑圆洗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高6.4cm,口径22.5cm,足径19cm。
洗敞口,器身近直,洗里坦平,圈足矮宽,底部边沿露胎无釉。
造型端庄典雅。
通体施青釉,釉呈粉青色,纯净莹澈。
釉面上,金丝般的开片纵横交织,片纹间又闪现出条条冰裂纹,优美和谐。
这件宋代官窑圆洗是宋时宫廷御用器,在造型、工艺及装饰技巧方面都十分考究,尤以釉色及片纹突出。
在釉层较薄的器口或未被釉层遮盖的器底部分,形成“紫口铁足”,使器物愈显古朴庄重。
清代乾隆皇帝尤为喜爱,曾为此洗拟诗一首,由皇家玉作匠师以楷书镌刻于洗之外底。
诗曰:“修内遗来六百年,喜他脆器尚完全。
况非髻垦不入市,却足清真可设筵。
讵必古时无碗制,由来君道重盂圆。
细纹如拟冰之裂,在玉壶中可并肩。
”下署“乾隆御题”。
官窑是宋徽宗政和年间在京师汴梁建造的,窑址至今没有发现。
官窑主要烧制青瓷,大观年间,官窑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于世。
主要器型有瓶、尊、洗、盘、碗,也有仿周、汉时期青铜器的鼎、炉、觚、彝等式样,器物造型往往带有雍容典雅的宫廷风格。
中国工艺美术鉴赏
![中国工艺美术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c42749af26fff705cc170a86.png)
第一节 陶瓷
图3-3 彩陶漩涡纹瓶
第一节 陶瓷
一、 陶器
4.黑陶
黑陶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滇藏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 文化、屈家岭文化和良渚文化等遗址中。黑陶的烧成温度达1 000 ℃,黑陶有细泥、泥质和夹砂三种,其中以细泥薄壁黑陶制作水 平最高,有“黑如漆、薄如纸”的美称。
黑陶是继仰韶文化彩陶之后的优秀陶种,被誉为“土与火的 艺术,力与美的结晶”。中国黑陶的制作工艺比原始彩陶更纯熟、 精致、细腻和独特,早在瓷器产生的约2000年前中国黑陶已达到 与瓷器相媲美的工艺程度。图3-4所示为龙山文化陶器黑陶罍。此 酒器1974年出土于山东省胶州市三里河遗址,细泥黑陶,外表打 磨光滑,乌黑黝亮,侈口,口径13 3厘米,高22厘米,高直颈, 圆肩,深腹,腹壁较斜直,肩部附有对称的两耳和两盲鼻,颈部 和腹部有弦纹,器盖呈覆碗形,上部有环形把手。
第二节 青铜器
图3-8 司母戊大方鼎
第二节 青铜器
2.四羊方尊
尊,今作樽,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大中型盛酒器。 尊的形制圈足,圆腹或方腹,长颈,敞口,口径较大。 尊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时期,春秋后期已经少见。较著 名的有四羊方尊。商周至战国时期,还有另外一类形 制特殊的盛酒器——牺尊。牺尊通常呈鸟兽状,有羊、 虎、象、豕、牛、马、鸟、雁、凤等形象。牺尊纹饰 华丽,在背部或头部有尊盖。四羊方尊商朝晚期偏早 青铜器。属于礼器,祭祀用品。
第二节 青铜器
图3-9 四羊方尊
第二节 青铜器
3.龙纹觥
觥,古代的盛酒器。流行于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椭圆形或
方形器身,圈足或四足。带盖,盖做成有角的兽头或长鼻上 卷的象头状。有的觥全器做成动物状,头、背为盖,身为腹, 四腿为足。且觥的装饰纹样同牺尊、鸟兽形卣相似,因此有 人将其误以为兽形尊。然觥与兽形尊不同,觥盖做成兽首连 接兽背脊的形状,觥的流部为兽形的颈部,可用作倾酒。 龙纹觥(图3-10),也可称为龙纹兕觥,商代后期青铜器。 1959年出土于山西省石楼县桃花庄。这件商代的龙纹兕觥为 我们认识兕觥提供了实物根据。这件造型奇特的兕觥独具风 采。觥的装饰纹样精美华丽。
三门峡市博物馆藏汉代绿釉陶器赏析
![三门峡市博物馆藏汉代绿釉陶器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39406e6a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6c.png)
图1 汉代绿釉陶碓房三门峡市博物馆藏汉代绿釉陶器赏析河南省三门峡市博物馆 狄欣怡图2 汉代绿釉陶仓房房内有一践碓(脚踏式米臼)和一磨盘。
践碓高5.5厘米,长14厘米,宽5厘米;另一侧磨盘直径13.5厘米,磨高8厘米、直径7.5厘米,上扇磨面上有两孔,均作半月形,向下缩小呈椭圆形,粮食从孔中流入磨齿间,上扇石磨边沿有一推磨用的磨棍;一侧山墙上开有长3.2厘米、宽2.2厘米的小窗,房坡上有仿瓦棱的竖脊,每面房坡两端各有一小脊,脊末端各有一树叶形小兽;施绿釉,胎呈砖红色。
碓房中的践碓和磨盘都是粮食加工工具。
践碓为脱壳工具,最古老的脱壳用具是木为杵地为臼,纵使人们使用了石臼,仍然费力多且效率低。
东汉哲学家桓谭在《新论·离事》中说:“宓牺之制杵臼,万民以济。
及后世加巧,因延力借身重以践碓,而利十倍杵舂。
”碓将用足踏杠杆的方法代替了用手舂,大大提高了脱壳效率。
磨是将粮食磨成粉的工具,石磨这一发明一直流传至今,现在较落后的农村地区还在用这种形制的石磨磨面粉,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2.汉代绿釉陶仓房(图2),通高40厘米,通长22厘米,通宽9.5厘米,三门峡灵宝市出土。
四阿式顶,顶长30.4厘米,顶宽18厘米,房坡上有仿瓦棱的竖脊;正面房檐下有三斗拱撑托,仓的下面靠上部开有两个平行的4厘米左右正方形气窗,窗扇均为一开一合;右中上部和左下角各钻有两个平行的直径1厘米左右的小孔,应为通气孔,仓房下有六腿,为立熊足式;通体施绿釉。
该器物为东汉早期的两层陶仓房,造型优美,构造严谨,工艺精湛。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在经历了战国、秦汉以来持久的兼并战争以后,百姓最关心的就是温饱问题。
汉代明器陶楼、陶院落中不仅有仓楼的布局,还有仓房和众多单独的图3 汉代绿釉陶灶陶仓,可见当时人们对粮食储备的重视。
3.汉代绿釉陶灶(图3),通高23.5厘米,通长37厘米,通宽22厘米;甑口径15.2厘米,釜1口径7厘米,釜2口径6厘米,三门峡灵宝市出土。
《珍爱国宝——古代的陶瓷艺术 》PPT课件2
![《珍爱国宝——古代的陶瓷艺术 》PPT课件2](https://img.taocdn.com/s3/m/8a0a83347cd184254b35355d.png)
一、从外形上欣赏; 二、从纹饰上欣赏; 三、从釉色上欣赏。
(一)陶瓷艺术的美,体现在外形上
பைடு நூலகம்
《白陶鬶》:高29.7厘米、用夹砂白陶做成。 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炊煮器。其造型结 构由口、腹、底三部分组成。整个器皿似一 昂首扬尾的动物,非常富有特色。底部有突
出的三足,便于下面放柴火燃烧。
果。
(三)陶瓷艺术的美,体现在釉色上
各种颜色釉,会使瓷器 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景象。
从我国陶瓷艺术发展的历史来看,陶瓷艺 术包括陶器和瓷器两个部分。瓷器是中国发明
的,中国是瓷器的故乡。
陶器与瓷器的区别(知识窗)
3、后悔是崇高的理想就像生长在高山 上的鲜 花。如 果要搞 下它, 勤奋才 能是攀 登的绳 索。 44、幸运之神的降临,往往只是因为 你多看 了一眼 ,多想 了一下 ,多走 了一步 。 45、对待生活中的每一天若都像生命 中的最 后一天 去对待 ,人生 定会更 精彩。
53、勇士搏出惊涛骇流而不沉沦,懦 夫在风 平浪静 也会溺 水。 54、好好管教自己,不要管别人。
55、人的一生没有一帆风顺的坦途。 当你面 对失败 而优柔 寡断, 当动摇 自信而 怨天尤 人,当 你错失 机遇而 自暴自 弃的时 候你是 否会思 考:我 的自信 心呢? 其实, 自信心 就在我 们的心 中。 56、失去金钱的人损失甚少,失去健 康的人 损失极 多,失 去勇气 的人损 失一切 。 57、暗自伤心,不如立即行动。
藏于故宫博物馆。
《青花釉里红开光镂花罐》 形体丰满,腹部突出的部分 作四个菱形开光,红色的花 朵,蓝色的枝叶,呈色鲜艳, 与罐体白地青花纹饰交相辉 映,肩部绘四组灵芝垂云图 案开光,内蓝底白莲,淡雅 宜人。罐盖上塑一坐狮状兽 钮。造型古朴雄伟,制作精 良,装饰丰满,层次分明, 整个罐体融合了镂空、雕塑、 堆贴、釉下彩绘为一体,达 到主辅分明、浑然一体的艺 术效果。堪称元代瓷器中的
中国古代陶艺鉴赏钧瓷
![中国古代陶艺鉴赏钧瓷](https://img.taocdn.com/s3/m/9608c4677e21af45b307a85a.png)
中国古代陶艺鉴赏——钧瓷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的发明是中国人对世界文明做出的伟大贡献,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一词已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唐代是我国制瓷历史上发展的兴盛时期之一。
钧瓷的创烧是和唐代的黑花瓷的烧制与发展密切相关的。
在鲁山的段店,禹县神镇的下白峪、郏县黄道窑址中捡到的拍鼓、葫芦瓶、花边盘、执壶、小口瓶等黑花釉瓷残片上可以看出:黑花釉瓷是在黑釉、黄褐釉、黑蓝釉或者茶叶沫釉上饰以天兰或月白彩斑,有些排列规则,有的则在器型上随意加上几点。
即在黑釉上漂浮着蓝斑或灰白色斑纹,斑纹随着黑釉的流动变化莫测,呈现出“窑变”一样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后世称之为“唐钧”,这种斑彩对钧瓷铜红釉红紫相映的窑变有一定影响。
在禹州市博物馆珍藏的多件唐代壶、碗、瓶等器物上的斑彩同神西山下白峪出土的器物上的斑彩一样,其中多是常庄乡老官崖村龙佛寺水库出土,这些蓝斑彩应该说是钧瓷的前身。
由此可以说明钧瓷在唐代时是处于初级阶段,而到北宋则已昌盛发展。
《钧州志》有“钧器始贡于五代,后汉。
北汉高帝……”的记载。
一般史有:“……后崇子录钧与契丹进贡器于禹州名钧窑,色蓝为上物故名也”。
上述下白峪、赵家门、老官崖村蓝斑彩唐钧的发现和北宋以前五代后汉,北汉皇室,将钧瓷作贡品献宝表明,钧瓷就已闻名于世了,所以钧瓷应始于唐而盛于宋。
唐代花瓷的出现,为钧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经过晚唐和五代十国的发展,陶瓷的制作有了一定的提高。
在宋代初期,钧瓷处于单色窑变分相釉,多以天蓝、天青、月白及少量带红斑纹为主。
特别是到了北宋,随着社会的发展,各项科技水平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制瓷工艺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钧瓷工匠在早期钧釉的基础上,吸收唐花瓷的装饰手法,经过长时间的反复试验,终于成功的烧制出鲜艳夺目的钧瓷铜红釉。
钧瓷铜红釉的问世,是我国高温色釉的一个新突破,历代陶瓷专家都给予高度的评价。
《中国陶瓷史》称“宋代钧窑创用铜的氧化物作为着色剂,在还原气氛下烧制成铜红釉,为我国陶瓷工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个新的世界”。
中国最有名的八大瓷器,件件都有传奇
![中国最有名的八大瓷器,件件都有传奇](https://img.taocdn.com/s3/m/2d37c9c1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58.png)
中国最有名的八大瓷器,件件都有传奇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一词已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不过做工都是比较粗糙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瓷器制作技术越来越出色。
下面小编来盘点下,中国最著名的八大瓷器。
第八名:北朝青釉仰覆莲花尊北朝青釉仰覆莲花尊,1948年出土于河北省景县封氏墓。
该尊器形繁琐、硕大,庄严雄伟,做工精细,釉色青绿温润,是北齐瓷器中屈指可数的重器之一,是研究北朝瓷器及其装饰工艺不可多得的重要实物资料。
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该尊侈口、长颈、溜肩、长圆形腹、高圈足。
口沿下有桥形耳一对,肩部有六系,并附盖。
通体有纹饰十三层,除颈部贴塑宝相花及压印团兽纹外,其它均为莲瓣纹。
盖纽下双重覆莲瓣,盖沿边上翘双重仰莲瓣,上腹三层覆莲瓣,下腹双层仰莲瓣纹。
整体纹饰雕塑整齐细腻,上呼下应,富丽堂皇。
莲花尊的纹饰内容与佛教密切相关,用于随葬代表逝者的一种精神寄托。
第七名:南宋官窑贯耳青瓷瓶顾名思义,官窑就是朝廷皇室直接控制而建立的瓷窑。
所制产品特供皇室,专烧专用,所烧温度达到1200多度。
南宋官窑贯耳青瓷瓶是仿造古代青铜器造型烧制而成的,它腹部矮短,圆如苹果形,正中向上伸出颈,颈顶端有对称的管状双耳,名为贯耳。
贯耳是瓷瓶耳的式样之一,器耳呈贯通的管状,竖向粘附于瓶的直颈两侧。
“官窑贯耳瓶”的经典不是它的装饰,而是它本身所展露出来的高雅“气质”:“面色”如玉,庄重典雅,神秘而又含着的自然美。
在艺术风格上以釉色取胜,以造型见长,以纹片著称,纹如蟹爪,制品反映出东方民族谆厚朴实,崇高古雅的独特艺术风格。
是代表南宋官窑当时青瓷的最高水平。
南宋官窑瓷既继承了北宋汴京官窑瓷、河南汝官窑瓷等北方名窑的造型端庄简朴,釉质浑厚的特点,又吸收了南方越窑、龙泉窑等名窑的薄胎厚釉,釉面莹彻,造型精巧之精华。
中国古代陶瓷艺术赏析-PPT
![中国古代陶瓷艺术赏析-PPT](https://img.taocdn.com/s3/m/4d5ba849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91.png)
、云气和人字纹等。 东汉:原始瓷器仍带有明显的原始瓷和彩陶的装饰风格。装
饰花纹基本上仍是弦纹、水波纹和贴印铺首等几种。
青釉直纹双系罐 战国
黑桃云雷纹提梁盉 战国 树纹瓦当 战国
细弦纹
汉代绿釉镤首瓶
汉代鸟纹瓿
制陶方法
我国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制作方法大致可分为 手制、模制和轮制。从早期的手制经慢轮修整, 发展到快轮制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换句话说,最早制陶是没有陶轮的,大约在距今 7000年后才产生了慢轮,在距今5000年前后黄河 下游的龙山文化才发明并使用了快轮。
官府控制的制陶作坊,侧重于建筑用陶的烧造; 第二阶段,西汉武帝至汉末,陶器地方色彩明显减弱,统一
性初步确立,成功烧制出低温铅釉陶; 第三阶段,东汉时期,制陶的发展势头骤然减弱,浙江地区
出现真正的瓷器制品——青釉瓷和黑釉瓷。
彩绘仙人戏龙虎陶壶(西汉)
白瓷豆 东汉 青釉水波纹四系罐(东汉)
战国秦汉时期陶瓷工艺
白陶雕刻饕餮纹双耳壶 商
灰陶绳纹鬲 商
白陶刻纹豆 商
从器身由上到下,沿口下方先是层线状的凸弦纹,腹部的云雷纹,高 足上的钱纹和底座上的饕餮纹。豆是器物名称,陶豆大约在商朝中期开始 出现。
白陶刻花尊 商
灰陶斝 商
战国秦汉时期
战国彩绘陶壶
战国: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的 百越地区,盛行灰陶、印纹 硬陶和原始瓷器,在其他各 地,使用泥质灰陶为主,夹 砂陶次之。由于分割割据, 陶器呈现浓郁的地方特色。
战国:陶器的造型艺术更加明显。由于各地的地理环境千 差万别,历史传统和生活习俗的不同,使陶器造型多 姿多貌。
秦代:由于陶俑的大量烧制,陶器的造型艺术达到了一个 前所未有的高度。
传统陶瓷艺术鉴赏
![传统陶瓷艺术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55ef2754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33.png)
传统陶瓷艺术鉴赏陶瓷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传统陶瓷艺术鉴赏中,我们可以欣赏到陶瓷器的造型、纹饰、釉色等方面的精湛工艺和独特韵味。
本文将结合几个具体的陶瓷作品,对传统陶瓷艺术进行鉴赏。
作品一:青花瓷青花瓷是中国古代陶瓷艺术中的瑰宝,其起源可追溯到唐代。
青花瓷的特点是在白色瓷胎上刷上蓝色颜料,然后进行一次高温烧制,使得蓝色颜料在瓷器表面形成浓淡不一的纹饰。
一件经典的青花瓷作品通常具有纹饰繁复、线条流畅、色彩鲜艳的特点。
例如,明代的青花瓷罐具有直立的圆柱形,纹饰主要以花卉、山水等自然景物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层次感的运用,呈现出自然的美感。
而清代的青花瓷盘则以纹饰的形式更为抽象,但仍然能够准确表达出艺术家的意图。
无论是明代还是清代的青花瓷作品,都展现了传统陶瓷艺术的高度。
作品二:汝窑瓷器汝窑瓷器是中国宋代的一种烧制窑口,以其独特的釉色和质地而闻名于世。
汝窑瓷器的釉色多种多样,有青釉、黄釉、蓝釉等等,每一种釉色都能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
比如,青釉汝窑瓷器通常呈现出宁静、沉稳的感觉,而黄釉汝窑瓷器则更显华美、富丽。
在造型方面,汝窑瓷器多以简约、朴实为主,追求自然和谐的美感。
例如,宋代的汝窑花瓶造型简洁大方,线条流畅,凸显了陶瓷器的纯粹和静谧。
汝窑瓷器的特点是没有过多的装饰,而是通过釉色的运用以及形制的精致来展示其独特的魅力。
作品三:景德镇瓷器景德镇瓷器是中国明代著名的窑口之一,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纯净的白釉而著称。
景德镇瓷器在釉色上以白色为主,整体给人以纯洁、高雅的感觉。
景德镇瓷器的纹饰通常简单朴素,基本上没有过多的花鸟虫鱼等图案,主要通过线条和构图的巧妙运用表现美感。
这种简约的艺术风格正好体现了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的特点。
例如,明代的景德镇白瓷壶器造型独特,釉色纯净,仅以简单的线条勾勒出曲线的美感。
而明代的景德镇白瓷碗则以其纹理细腻、光洁如玉的特点成为艺术品的代表之一。
古代工艺展示
![古代工艺展示](https://img.taocdn.com/s3/m/8029ff06dd88d0d232d46a51.png)
年画故事欣赏
•钟馗
• 唐高祖武德年间。终南山钟馗,科研成果举进 士不北,首触阶石而死。天神为其年生正直, 死而为神。奉玉帝命,专除鬼祟。凡鬼有作祟 人间者,捉其皆得啖之。
• 唐玄宗梦中宿华清宫,梦见奇形怪状的魑魅作 祟,御无耐中。空中跳出一黑大汉,头上玄冠 翅曲,腰间角带围圆,黑袍短窄,脚着皂靴尖, 眼竖交睁豹目,发连接虬髯。鬼见之,顿时缩 作一团,这黑大汉,捉在手中,纳入口内食之。 黑大汉道:“吾乃钟馗是也,言讫腾空而去。”
年画故事欣赏
• 五子夺魁
• 五代天福年间,后周太常少卿宝禹钧,字燕山。 家法甚严,教子有方。身教为本,儒学为尚,求 严习之,礼德教之,为教子师表。四方贤士赖以 举者甚众,由其门登贵显者接迹。他有五子,具 都进士级第,号称宝氏五龙。长子宝仪,翰林院 学士,礼部尚书。次子宝严,礼部侍郎。三子宝 侃,开封府尹。四子宝偁,进士科及第。五子宝 僖,科第进士,而不同榜。皆在宋室朝中为官。 五兄弟各争比官高名显。
年画故事欣赏
•马上鞭
• 右秦琼骑马拿锏,左敬德骑马拿鞭唐贞观年间, 太宗李世民闹鬼故事,泾河龙王私改两部犯天 律条,玉帝降旨命丞相魏征判斩。龙王向李世 民求救,太宗许之。午时三刻君臣奕棋,魏征 盹睡斩杀龙王。太宗夜寝梦中龙王来讨命说: “你昨夜许诺救命反让人曹官斩我,还我命 来。”闹得太宗夜不能眠,只叫有鬼。秦琼、 敬德二将军见驾,请旨披挂介胄守寝宫门,朕 得安寝。二将军守门御心不忍,唤巧手丹青画 二将军真容,贴于宫门,从此成为门神。
年画故事欣赏
•福禄寿三星
• 福禄寿三宿星,是道教中信奉人物,福 神《搜神记》载:汉武帝时道州刺使杨 成,百姓奉为福神,禄星是文昌宫第六 颗星,掌管司禄之星辰,福神说是四川 眉山张远宵游青城山得道而为禄神,寿 星乃南极星二十八宿星中角亢星也,称 为老人星,三星象征着:幸福、官禄、 长寿。
感受中国古代瓷器的艺术魅力
![感受中国古代瓷器的艺术魅力](https://img.taocdn.com/s3/m/5b9cf51076c66137ee06198b.png)
感受中国古代瓷器的艺术魅力感受中国古代瓷器的艺术魅力2016-07-23 古玩收藏瓷器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物质文明的重大贡献。
陶瓷文化是唯一贯穿中华文明发展进程而未中断的物质文明:原始社会之彩陶、黑陶,商周时期之白陶、釉陶,乃至以后相继出现的青瓷、白瓷、釉上彩、釉下彩、颜色釉,以及琉璃、珐花、紫砂器等,美不胜收、蜚声寰宇。
今天带大家欣赏国家博物馆中珍藏的瓷器,快来一饱眼福吧~感受我国古代瓷器的艺术魅力,得到美的享受。
青釉莲花尊高49.5厘米腹径31厘米侈口,长颈,溜肩,橄榄形腹,外撇高足。
颈部装饰分三段:上段对称贴附两个飞天,中部刻饰三圈弦纹,下部贴附对称的忍冬、莲花纹构成的图案各二组。
颈肩相接处有六个桥形复系,上腹和中腹为三层模印的覆莲以及一轮贴花菩提;下腹为一组单瓣仰莲。
满施青釉泛黄,光亮晶莹。
该尊将刻划、雕塑、模印、粘贴等多种技法施于一体,制作精美,气魄宏伟。
代表了南北朝时期制瓷工艺的高超水平。
口修复。
越窑青釉划牡丹纹盘口瓶宋,高32.2厘米,口径13.3厘米,底径11.5厘米盘口,束颈,丰肩,鼓腹,腹部浑圆,圈足。
造型挺拔而丰满。
腹部划牡丹花装饰,腹部出筋分五瓣,每瓣内划牡丹花一朵。
通体施青釉。
该瓶造型端庄,纹饰线条舒展流畅,底足露胎铁足,是南方越窑的典型作品。
耀州窑青釉荷叶盖罐金代,高20厘米,口径9.5厘米,底径6.5厘米。
罐直口,鼓腹,圈足,盖沿卷曲上翘,与器身简洁肃穆的线条结合。
胎质坚致,露胎处呈灰白色,上有粘砂痕。
通体施青釉近月白色,应为耀州窑金代作品,器、盖俱全者存世不易。
龙泉窑青釉琮式瓶宋,高25.8CM,口径7CM。
底径7CM 圆口,直方型腹,浅圈足,露火石红胎,器形仿古玉琮器形,通体施梅子青釉,釉色盈润亮泽,成对尤为难得。
翠青釉罐明,永乐,高9.5CM,口径10CM,足径14CM。
罐直口,短颈,腹体矮硕,广底,浅圈足。
肩上等距离贴三海棠花形托。
罐里及足内均施青白釉,外施翠青釉。
古代瓷器艺术精品展(下)
![古代瓷器艺术精品展(下)](https://img.taocdn.com/s3/m/1b296b4f312b3169a551a415.png)
御窑厂大门为“仪门”,门内有“奉上 旨御窑厂”标旗,仪门前可见看相、茶局、 命馆、赛会、风水半仙等,仪门东西两侧分 设东辕门、西辕门两处牌楼,御窑厂右侧, 大戏台影壁正中书“指日高升”,右侧有 “程家巷”、“毕家街”。画面下端是御窑 厂山门,山门上有“御窑厂”匾额,门外高 挂“宪奉御窑厂头门”旗。山门、仪门间有 关帝庙、火神庙,山门两侧有浮梁县衙,监 管窑务的景德司。
青白釉暗刻莲瓣纹碗
黄 釉 盘
黄 釉 盘
黄釉瓷器最早出现在唐代。明代弘治时
期的黄釉瓷器,达到了低温黄釉瓷器的顶峰。 因其釉色娇嫩、淡雅如鸡油黄,又称“娇
黄”,“鸡油黄”,又因是采用浇淋的方法
施釉,故又称为“浇黄”。
甜 白 釉 暗 花 缠 枝 莲 纹 盖 罐
甜白釉暗花云龙纹梨式壶
甜白釉暗花云龙纹梨式壶 永乐白瓷胎薄釉瑩,釉面呈半木光,色
进口“苏泥勃青”钴料绘画,含铁量较高, 出现黑疵斑点,与浓郁的蓝色相映成趣,具 有中国水墨画风格。
青 花 “ 踏 雪 寻 梅 ” 图 罐
青花“踏雪寻梅”图罐
此为天顺民窑瓷。正统、景泰、天顺时
期,景德镇遇连年灾荒,皇帝曾多次下令禁
烧或减烧瓷器,因而这个时期的瓷器多为民
窑,不见有署官窑年款的瓷器。
此罐腹部画人物故事图两组,一侧为
包括一对花觚,一对烛台及一件香炉, 合称“五供”。觚腹部书“法华寺”三
字,推测这对花觚为法华寺的供器。
青花御窑厂图瓷板
青花御窑厂图瓷板 元代景德镇逐渐成为全国的瓷业中心,元 政府在景德镇设立烧瓷管理机构浮梁瓷局,明 洪武年间在此设御窑厂,专门烧造宫廷用瓷, 此瓷板是一幅采用青花料绘制的以清代后期御 窑厂为中心的景象。东端是石岭地区,西侧是 奔流的昌江,中渡口、老鸭滩分设“奉旨卡” 查验来往船只。中心绘景德镇珠山御窑厂,御 窑厂为三进院落,东西两侧跨院为制作之地, 有拉坯、画坯、吹釉、彩画、烧窑等工序。
中国工艺美术瓷器案例
![中国工艺美术瓷器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94c9413b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24.png)
中国工艺美术瓷器案例
1. 清华白瓷
清华白瓷是中国工艺美术瓷器的代表作品之一,以其纯净白色、细腻光滑、简洁大方的设计风格和高超的制作工艺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清华白瓷起源于明朝,由清华大学艺术研究院实验室的艺术家继承和发扬。
该瓷器制作工艺独特、苛刻,每件都需要经过数十道工艺流程,耗时数月才能完成。
2. 铜胎彩绘瓷器
铜胎彩绘瓷器是一种传统的中国工艺美术瓷器,它将铜与瓷器结合在一起,使瓷器更加坚固,同时也增强了其艺术表现力。
铜胎彩绘瓷器的器形多样,造型精美,通常用于装饰和礼品。
其制作工艺复杂,需要经过模具制作、泥胎烧制、铜纹雕刻、上釉、彩绘等多道工序。
3. 五彩鸟蝶瓷
五彩鸟蝶瓷是中国明代晚期到清代早期的一种瓷器,以其色彩鲜艳、形态优美、工艺精湛而著称。
五彩鸟蝶瓷创意来源于明代瓷器上的鸟蝶图案,经过清代瓷器烧制工艺的改良和完善而成。
其烧制温度高达1300℃以上,需要多次上釉和彩绘,每瓶制作时间均超过十天。
4. 清代粉彩瓷器
清代粉彩瓷器是以釉上彩绘的方式制作的一种瓷器,起源于17世纪的景德镇。
其特点是色彩纤细、线条柔和、图案瑰丽,很有女性化的情调。
粉彩瓷器的制作
工艺相对简单,加上色彩鲜艳、品质上乘的特点,成为了清代宫廷和市面上的热门产品。
5. 窑变釉瓷器
窑变釉瓷器是一种颜色会因烧制温度、气氛甚至时间影响而发生变化的瓷器,也是瓷器制作技术中的高难度之一。
其窑变效果具有浓烈的艺术感染力,往往带有一种唯美主义的情调。
窑变釉瓷器的烧制工艺复杂,需要注重控制烧制温度、保证烧制气氛、掌握烧制时间等多项技术难点。
中国古代设计工艺鉴赏
![中国古代设计工艺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076f64759b6648d7c1c746d5.png)
-----------明代
陶瓷工艺 染织工艺
漆器工艺 金属工艺
家具工艺 雕刻工艺
陶瓷工艺
《五彩龙凤纹凤首扁壶》
扁壶的两侧有双耳或四耳,以便穿绳提拿或携带, 其造型可能从游牧民族盛水的皮囊演变而来。 有的壶 腹部正反两面各有一圈足,背面圈足起放置平稳的作 用,正面圈足有对称和加固胎体 的作用;有的只有一 侧有圈足;也有小型扁壶没有圈足。扁壶一般外表为 褐釉剔花装饰, 也有黑褐釉素面无纹的。
金属工艺
《明 ·万历皇帝金丝冠》
其本名为“翼善冠”,皇冠顶上装饰着龙凤,姿态生 动,制造精细。这金冠用极细的金丝编成翼兽的形式 ,装饰两条用同样的金丝编成的金龙,对称装饰在冠 顶的两侧,居中是一颗火焰宝珠。在精美的首饰中, 万历帝的金冠可谓稀世之宝,冠顶金龙飞舞,威严雄 猛,象征着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金龙采用高超的累 丝工艺制成,充分显示了明代皇家金银工艺的高度水 平。这顶皇冠全部采用金丝编制而成,最使人不可思 议地是整个帽子发现不到一个接头处,其工艺的精妙 绝伦可想而知。它色泽纯正、高贵,结构巧妙,制作 精细,既具有高贵、华美、富丽堂皇之势,同时又不 失儒雅、俊秀、阳刚之气。
这里是标题哦
点击输入文字哦
点击输入文字哦
点击输入文字哦
点击输入文字哦
谢谢观赏
WPS Office
Make Presentation muபைடு நூலகம்h more fun
@WPS官方微博 @kingsoftwps
家具工艺
《明 · 黄花梨寿字纹玫瑰椅》
明代家具线条简洁其局部与局部的比例、装饰与整 体形态的比例,都极为匀称而协调。并且与功能要求极 相符合,没有多余的累赘,整体感觉就是线的组合。其 各个部件的线条,均呈挺拔秀丽之势。刚柔相济,线条 挺而不僵,柔而不弱,表现出简练、质朴、典雅、大方 之美。明代家具的榫卯结构,极富有科学性。不用钉子 少用胶,不受自然条件的潮湿或干燥的影响,既美观,又 加强了牢固性。明式家具雕刻中的寿字纹充分体现出一 种强烈的雍容华贵、饱满豪放的审美追求;且把黄花梨 木温润似玉的情调、行云流水的纹理、不翘不裂的特性 运用得炉火纯青。明式家具雕刻珍品历经几百年的风化, 在器物表层形成了厚厚的包浆,宛如剔透莹润的美玉。
中国陶瓷艺术ppt课件
![中国陶瓷艺术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b5fb79c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b5.png)
02
中国古代陶瓷艺术
夏、商、周时期的陶瓷艺术
01
早期陶器
夏、商、周时期是中国早期陶器的发展阶段。这个时期的陶器以灰陶、
黑陶、红陶等为主,器型主要有炊器、盛器等,工艺比较粗糙。
02 03
陶器工艺
商周时期,随着青铜器的普及,陶器工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印 纹陶、硬陶等品种,器型也更加多样化,除了日常生活用品外,还包括 建筑装饰等。
分类
按照不同的制作工艺和用途,陶 瓷艺术可分为日用陶瓷、艺术陶 瓷和建筑陶瓷等。
陶瓷艺术的历史背景
起源
中国陶瓷艺术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最 早的陶器用于生活实用,随着工艺技 术的不断发展,逐渐演变为具有艺术 价值的陶瓷作品。
发展历程
从商周时期的原始青瓷,到唐宋时期 的名窑繁荣,再到明清时期的瓷都景 德镇,中国陶瓷艺术经历了漫长的发 展历程。
代表人物有王锡良、李进、张志坚等,他们的作品具有鲜明 的个性和独特的风格。
作品
《红梅瓶》、《青花釉里红瓶》、《五彩花鸟盘》等,这些 作品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05
中国陶瓷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的结合
总结词:互补优势
详细描述: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在中国陶瓷艺术中相辅相成,传统工艺注重手工制作和经验传承,现 代技术则利用先进设备和技术手段,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通过互补优势,可以实现陶瓷艺术的创新 和发展。
THANKS。
中国陶瓷艺术ppt课件
目录
• 中国陶瓷艺术简介 • 中国古代陶瓷艺术 • 中国近代陶瓷艺术 • 中国现代陶瓷艺术 • 中国陶瓷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 中国陶瓷艺术精品欣赏
01
中国陶瓷艺术简介
陶瓷艺术的定义与分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25.2cm,口径3.3cm,足 径6cm。
形扁腹,浅圈足。中部两节葫芦 间有如意形双耳。瓶上部饰缠枝 花纹,下腹部两面各绘轮花一朵, 周围环绕花叶纹一周。无款识。
结晶斑。此瓶应是受西亚器物风 格的影响而烧制的。
青花缠枝花纹扁壶
青花缠枝花纹扁壶,通高 54cm,口径6.5cm。
壶小口,两环耳,器身圆 形如龟状。壶背面素胎,中心 凹入一圈。壶正面隆起。釉色 青白光洁,青花浓翠,深入胎 骨,有铁锈斑点。正面中心隆 起部绘八角锦纹,以海水江崖 为地,中心四周为缠枝莲,外 环以海水江崖。壶颈凸起弦纹 一道,上下绘缠枝花及海水江 崖一周。壶盖圆顶。盖面绘四 株折枝花,叶蔓清秀,运笔流 畅,花大而叶小,叶纹为纤细 齿状。
明初常以梵文、阿拉伯文装饰瓷器, 正德时期阿拉伯文更为流行,它出现在各 类器物上,文字一般多含吉祥祈福之意。 有时内容已不重要,相当一部分文字已无 法释出原意,而只是作为装饰纹样。
素三彩海蟾纹三足洗
素三彩海蟾纹三足洗,高10.8cm,口径23.7cm,足距17.8cm。 洗口内敛,平底,下承三如意头式足,口沿黄彩暗刻楷书“正德年制”四字 款,内施青白釉,外壁刻划16个海中嬉游的蟾蜍,纹饰构图简练。以黄彩绘蟾蜍, 绿彩绘海水,白彩绘浪花,紫彩涂口、足,色彩和谐分明,清爽悦目。传世的正 德素三彩已屈指可数,这件洗可谓是稀世珍品。
中国古代陶瓷工艺作 品欣赏
白釉刻花玉兰纹尊
白釉刻花玉兰纹尊,高 33.5cm,口径12cm,底径16.2cm。
尊广口,圆唇,短颈,丰肩, 肩下渐收敛,圈足浅而宽,略向 外撇。通体施乳白色釉,俗称猪 油白。外壁暗刻玉兰两枝,或含 苞,或怒放。
此尊造型古雅,釉质如象牙 般温润,纹饰构图别致,玉兰素 雅俏丽,增添了纯白釉瓷的风韵。 德化窑白瓷一般均小巧玲珑,如 此大件琢器是明德化白瓷中罕见 的精品。
人物间之云气纹的画法虽然尚有前 朝遗风,但从其青花呈色、器物造型上 看,则体现了正德时期青花器物的特点。 此盒造型秀丽端正,保存完整,是极为 罕见的明代传世套盒。
青花阿拉伯文烛台
青花阿拉伯文烛台,明正德,高 24.6cm,口径6.7cm,足径13cm。
烛台分上下两层,上层托盘小而浅, 下承以细长的支柱,下层托盘为敞口,折 底,盘下承喇叭形外撇高足。小托盘外壁 绘如意云头纹一周,大托盘外壁饰双勾花 枝纹,间以菱形纹饰。支柱及足壁上中央 纹饰为圆形开光内写阿拉伯文,开光之外 围以双勾花纹及菱形纹,再外之上下边缘 分别饰以连珠纹及如意云纹。盘底青花双 圈内双行楷书“大明正德年制”六字款。
青花海水蕉叶纹尊
青花海水蕉叶纹尊,明宣 德,高15.1cm,口径16.5cm, 足径10.9cm。
尊广口,扁圆腹,圈足。 通体绘青花纹饰,颈部绘蕉叶 纹,腹部绘海水波涛,海水上 为如意云头纹。足底青花双圈 内有青花楷书“大明宣德年制” 六字款。
蕉叶与海水纹是宣德青花 瓷器上的常见纹饰。此器纹饰 以写实与图案化布局相结合, 自然而和谐。
此壶纹饰精美,式样别致,是当时受西亚金属器皿的影响而烧制的新器型。
翠青釉三系罐
翠青釉三系罐,高10.4cm,口径9.9cm, 足径14.1cm。罐直口, 扁腹,圈足。肩部有3个环形小系,系下凸起海棠托饰,花瓣上有 横线纹。罐里及足内施青白釉,外施翠青釉。直口盖合于罐口。此 罐制作规整,胎体细腻,釉色青翠。翠青釉瓷器为永乐时所创,传 世品极少。
明代黄釉瓷器除作御用餐具外,据 文献记载,还被用作方丘(地坛)的祭 祀用器。《大明会典》卷二零一载: “嘉靖九年定四郊各陵瓷器:圜丘青色, 方丘黄色,日坛赤色,月坛白色,行江 西饶州府如式烧解。”
青花人物套盒
青花人物套盒,高23.9cm,口径 16.1cm,足径10.6cm。
盒为圆筒式三层套盒,平顶盖,圈 足。盖面中心绘3人骑马,辅以云山松 亭,外围绘如意云纹一周,盖边绘龟背 锦纹。盒上、中两层各绘仕女、庭院, 辅以花卉、卷云等。底层及近足处分别 绘龟背锦及莲瓣纹各一周。无款识。
明成化鲜红釉盘
明成化鲜红釉盘,高5cm,口径20.9cm,足径13.5cm。 盘敞口,弧壁,圈足,底微塌。因形似鸟窝,俗称“窝盘”。盘里及 足内均施白釉。外壁施高温铜红釉。红釉釉层肥腴,呈色鲜艳,灿若天然 红宝石。由于釉层气泡大且密集,釉面泛桔皮纹,使入射光线发生散射, 视之柔和悦目。圈足外墙积釉处红里透黑,宛如青虾之背。口沿因高温烧 成时釉料熔融、垂流而显露白色胎骨,形成一道圆润的白边。胎体较厚, 外底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明成化年制”双行六字款,色泽淡雅,顿挫有 力。
青花缠枝莲纹瓶
青花缠枝莲纹瓶,高 19.8cm,口径3.8cm,足径 7.1cm。
瓶直口,圆唇,细长颈, 扁腹,圈足。通体青花纹饰。 口沿下饰朵梅纹,身部饰缠 枝花卉,足墙外饰卷枝纹。 口沿下从右至左楷书“大明 宣德年制”六字款。
此器造型朴实,青花明 艳,瓶口沿下横书款者较为 少见,是明宣德青花瓷器之 佳作。
青花矾红彩海水龙纹合碗
青花矾红彩海水龙纹合碗,高7.4cm,口径17.4cm,足径9.3cm。碗敞口,折 底,圈足。碗外青花红彩饰海水龙纹,以青花绘云及海水,红彩绘双行龙,下腹 部饰凸起的弦纹两道。碗里光素无纹饰,中心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明宣德年制” 六字款。这种类型的合碗应有盖,此碗失盖。
宣德青花加彩器物比较少见,此碗造型秀美,为当时首创。所绘龙纹下辅以 海浪纹饰,愈显生动。
青花花卉纹执壶
青花花卉纹执壶,高32.1cm, 口径7.5cm,足径10.7cm。
壶直口,细长颈,折肩,长腹, 圈足。颈一侧为壶柄,另一侧为长 方形流,流口呈葫芦形。壶颈部绘 缠枝花,肩部饰莲瓣纹,腹部饰八 面方形开光,每一开光内饰上下两 朵花卉,足部饰卷枝纹。
明初青花仿伊斯兰银、铜器造 型者很多,除执壶外,还有折沿盆、 花浇、盘座、烛台、扁腹瓶等。此 器形仿自伊斯兰银水注。
黄釉描金双兽耳罐
黄釉描金双兽耳罐,高32cm,口径 19cm,足径17.5cm。罐广口,短颈,溜 肩,腹部上丰下敛,平底,肩两侧置牛 头形耳。罐内施白釉,外施黄釉。外壁 自上而下饰金彩弦纹9道。底素胎无釉, 无款。
明代黄釉瓷器造型以盘、碗居多, 罐则少见,而为弘治朝所独有。除双兽 耳罐以外,还有绶带耳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