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文昌鱼的外部形态及内部结构,分析其对环境的适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描述文昌鱼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分析其对环境的适应

文昌鱼,脊索动物门头索动物亚门的代表动物,俗称鳄鱼虫,名为鱼却并不是鱼类,而是无脊椎动物向脊索动物的过渡,相当于生物进化史上连接无脊椎动物和脊索动物的桥梁。文昌鱼是珍稀名贵的海洋野生头索动物,列为中国二类重点保护对象。

(一)外部形态

文昌鱼体型很小(体长40~57毫米),表面看上去似鱼非鱼,似虫非虫,呈肉红色、半透明状,像面条一样左右侧扁,两头尖尖,让人很难分清哪里是头哪里是

尾,仔细观察可发现其尾部更尖,更像矛形,但并没有从躯干里分化出一个独立的

头颅,我们可以以此推测其祖先为原始的无头类,与无脊椎动物有着共同的祖先。

文昌鱼头部前端长有触须,这些触须环生在腹面呈漏斗状的口笠周围,口笠内的空腔称为前庭,前庭的内部有被称作轮器的指状突起。这些特化的器官都具有保

护和过滤的作用。

鱼鳍是鱼在水中游动时的重要运动器官。文昌鱼虽然不是真正的鱼却也有了鳍的分化。与鱼类相比,文昌没有胸鳍和腹鳍这些身体两侧成对的鳍(即偶鳍),但

其背部有一条低矮的背鳍,沿中线一直向后延伸成尾鳍。而在肛门前有与鱼类洩殖

腔的后方的臀鳍相类似的肛前鳍。其皮肤下垂而在腹部形成的腹褶可以看做是腹

鳍的雏形。

(二)内部结构

●皮肤

皮肤只由单层细胞的表皮和胶状的真皮两部分构成,所以薄而透明。真皮在此

后向圆口类动物的进化中由胶状结缔组织变为规则的致密结缔组织,并在进化

成真正的鱼类后衍生为鳞片。表皮外有角皮层,在进化为圆口类后依然保留。

表皮外在幼体期生有纤毛,成长后消失,可以推测其起源于原生动物门纤毛纲。

●骨骼

文昌鱼体内没有成形的脊柱,只有脊柱的雏形、原始的中轴骨骼——脊索。脊

索由富含液泡的脊索细胞组成,脊索细胞呈扁盘状,收缩时内部液压对外产生、

强作用力增加了脊索的硬度。脊索细胞分泌形成结缔组织性质的脊索鞘,并与

背神经管的外膜、肌节之间的肌隔、皮下结缔组织等相连进而纵贯全身,代替

骨质骨骼在文昌鱼体内成支持作用。此外,在口笠触须、缘膜触手、轮器内部

也都有角质物支持,奇鳍和鳃裂的鳍条及鳃条由结缔组织支持,这些都是骨质

骨骼的雏形。

●肌肉

文昌鱼全身肌肉分布在体侧,呈“>”形分节排列,因此称肌节,共有60多对。

肌节之间的结缔组织称为肌隔。两侧肌节交错排列,互不对称,运动时交替收缩,使文昌鱼在水平方向作弯曲运动,进而击打周围的水产生反作用力而游动。

此外,还有分布在围鳃腔腹面的横肌和口缘膜上的括约肌等,控制围鳃腔的排水及口孔的大小。

消化和呼吸器官

文昌鱼可以通过轮器和触须的摆动形成流入其咽部的小水流,水流中带有沙粒和食物,而文昌鱼特化的口器使其能够过滤沙粒,留下食物在咽内,而水则通过鳃裂和围鳃腔排出体外。(注:肝盲囊与脊椎动物肝脏为同源器官)

咽同样是文昌鱼的呼吸器官,咽壁内部有60多对鳃裂。水流由咽通过鳃裂的时候与咽裂内壁血管内的血液进行气体交换,即水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作为收集食物和呼吸场所的咽部极度扩大,几乎占据身体全长的1/2,这能增加接触食物面积以保证获取足够的食物。

●血液循环

闭管式循环方式,没有心脏,其起心脏作用的是腹部一根能够跳动的动脉,即

腹大动脉(注:总主静脉又称居维叶氏管)

血液里面没有血细胞和呼吸色素,因此没有颜色,动脉与静脉的血液交换如下:

●排泄器官

即肾管,各自单独向外开口于围鳃腔,位于咽壁后方两侧,结构类似于扁形动

物与环节动物的原肾

●神经系统

文昌鱼的脊索下面有一条长的管状物,这就是文昌鱼的中枢神经,名为背神经

管。其前端略微膨大,称作脑泡。看做baby brain。在脊椎动物体内,这条背

神经管已经完全发育为了大脑和脊髓。

●生殖系统

雌雄异体,体外受精,雌雄异体。生殖腺附生于围鳃腔两侧的内壁上。(三)对环境的适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