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献资源数字化思考
地方文献资源数字化思考

为确保数字化文献资源的长期保存,需解决数据迁移与备 份技术问题,实现数据的稳定、可靠存储。
数字化后的运营与维护问题
数字化资源的管理与整合
数字化后的地方文献资源需进行统一管理和整合,建立完善的资源目录体系和元数据标准,实现资源的有效组织和检索。
资源更新与维护机制
为确保数字化资源的时效性和准确性,需建立资源更新与维护机制,定期更新资源内容,修复错误数据,保持资源的活力和价值。
将数字化后的文献资源存储在合适的存储 介质中,并进行有效的管理,确保数据的 安全和可访问性。
文献资源选择与评估
选择原则
01
优先选择具有地方特色、历史价值、文化内涵的文献资源进行
数字化转化。
评估标准
02
根据文献资源的稀缺性、完整性、保存状况等因素进行评估,
确保选定的文献资源具有较高的数字化价值。
专家论证
• 多元化利用方式:除了传统的学术研究利用外,地方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利用还涉及到文化产业、旅游等多个领 域,呈现多元化利用的趋势。
• 智能化技术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在地方文献资源数字化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将进一步提高数字 化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 综上所述,地方文献资源的数字化保存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和目的,其数字化程度和利用方式也将不断拓展和 创新。未来,我们需要继续加强技术研发和管理创新,推动地方文献资源数字化工作的深入发展,更好地保护 和传承地方历史文化遗产。
权费用。
02
个人隐私泄露风险
部分地方文献可能涉及个人隐私信息。在进行数字化处理时,需采取严
格的隐私保护措施,如脱敏处理、加密存储等,确保个人隐私不受侵犯
。
03
数据安全保护
海南地方文献数字化建设的意义

海南地方文献数字化建设的意义在信息社会里,实现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并使之成为Internet网上的一部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是加快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加工处理速度和动态反映速度,扩大对外开放和开发利用程度的必不可少的手段,也是地方文献资源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的基础,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前提和有效方法。
只有提供独特的信息资源,才能充分体现这个图书馆存在的价值,在信息化社会中发挥出独具特色的重要作用,才不会被社会发展所淘汰[2]。
另外,无论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与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对信息的需求相比,我国信息网上可用的数据库十分缺乏,急待一个大的发展。
因此,图书馆要根据自身的条件和优势,充分利用地方文献资源,开发反映地方特色的专题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等多种形式的数据库,并使之成为网上信息资源的一部分,而不是被动地使用别人的信息资源,在建设中国特色的数据库中有所作为。
海南地方文献一直伴随着海南的历史发展。
在海南历史的每一个发展过程都或多或少地给后人留下其发展过程的地方文献。
由于海南其地理位置和历史上的行政划分,使海南的地方文献除了保留在本土外,许多文献还散落在广东、广西、福建等省。
因此,建立海南地方文献数据库,使海南地方文献数字化,对搜集、开发海南地方文献,促进海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1)它为海南省各级领导机关和有关部门在制定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方针政策、规划和措施时提供地情资料和历史借鉴,避免决策上的主观性和盲目性,促进海南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健康发展。
(2)为发展海南省地方特色经济提供历史资料。
同时,根据史料了解海南各地区历史上发生的灾情,以利防灾避灾,挖掘地方资源,发挥地方经济优势,发展地方经济。
(3)为开发海南旅游资源提供丰富的史料。
海南省作为一个旅游大省,旅游业已经成为海南省的龙头产业。
海南省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对海南地方文献进行数字化建设也是让人们对海南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有更多的了解,让更多的人了解海南的风土人情,促进海南旅游事业的发展。
厦门市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分析与思考

20 0 7年 底 厦 门 市 图 书 馆 在 实 行 岗位 聘 用 制 时 , 在 信 息 资 源 部 文 献 采 访 岗设 1人 专 门 负责 地 方 文 献 采
访 , 结 束 了我 馆 地 方 文 献 征 集 无 具 体 人 员 负 责 的 状
[ ]2 0 . Z .09
4 沈 铮 ,郑 振 容 . 书 馆 安 防 系 统 数 字 化 应 用 探 索 图
5 结 束 语 公共 图 书 馆 安 防体 系 必 须立 足于 思想 上 的 警 钟 长
[]情 报 探 索,0 6 9 :4 5 J. 2 0 ( )6 —6 . 5 邸 勇 . 程数 字视 频 监控 系统 的设 计 与 分 析 [ ]科 远 J.
技 情 报 开 发 与 经 济 。0 8 1 ) 2 0 (7 . 6 赵 丽 萍 , 霖 冰 . 州 图 书 馆 安 防 系 统 特 色 分 析 孙 温
鸣 、常 抓 不 懈 , 在 人 力 、 物 力 、 财 力 等 方 面 积 极 投
况 , 使 地 方 文 献 藏 书 建 设 有 了人 力 保 障 。在 我 馆 的 长
首 先 必 须 具 有 较 高 的 政 治 思 想 觉 悟 和 高 尚 的 职 业 道 德 , 同 时 还 要 懂 得 一 定 的 图 书馆 知识 。 了解 有 关 的 法 律 条 款 , 掌 握 必备 的 业 务技 能 。 只有 这 样 ,才 具 备 了 做好 该 项 工 作 的 前 提 和 基 础 , 成 为 图 书 馆 安 全 的 保
在 人 力和 制 度 的保 障 下 ,在 馆 领 导 和 部 门 领 导 的
指导和大力支持下,采访 人员广辟 渠道 、主动收 集,
信息技术环境下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思路探讨

信 息时代 ,无 论是 网络 化还 是 数字 化 , 都 非常注重特色 信息的选取 ,图书馆 只有 在特 色 上下工夫 ,才 能在未来 的竞争 中立于 不败之 地 。因此地方 文献的资源建 设绝对应该成 为地 方性 高校 图书馆文献信息建设 的重 中之重 。 二 、信息技术 条件下地方文献 资源 建设工 作 的要 求 地方文献传统 的收集方式主要 有采 购、征 集 、接受赠阅、交换等 。但 由于地方文献内容、 载体及出版方式的复杂性 ,仅仅靠 以上几种方式 是很难满足新时期地方文献工作快速发展的需要 的,图书馆应积极探索在 网络化、数字化发展环 境 下,地方文献收集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 J 。 1 . 网络是地方文献的重要信 息源 丰 富 的地方 文 献信 息 资源 是 开展 地 方文 献 工作 的前提 和基础 。现 代信息技术 的发展及 网络的普及 ,为我们展示 了一个海 量的信息世 界 。图书馆应 充分重视这 一广阔 的信息源 ,提 高地方文献的完整性和丰富性 。 网络 既为信 息的发布与开发 提供 了技术条 件 ,又为信 息的利用 与共 享提供 了外部环境 。 图书馆应该有 目的的对其文献 资源进 行收集。 ( 1 ) 对各种搜索引擎加大应用。例 ̄ o g l e 、 b a i 血等 。这样 以能够 对其地方文献 资源的含金 量、完整性 以及权威性进行提 高。 ( 2 ) 把一 部分核 心 网站 的网址 编成 索引 , 有助于读者对其进行检索和利 用。 ( 3 ) 是对 核心 网站进行 动态评 估 ,掌握其 信息更新 情况 ,并及 时补充新 网站 ,剔除那些 信息常年 不更新 的旧网址 。例如秦 皇岛 图书馆 将秦皇 岛信息港 、秦 皇岛旅游 网、北戴河旅游 网 、中国耀华玻璃集 团公司 网、山海关桥梁厂 网等 。 2 . 要注 意对 电子 出版物 中地方文献信息 的 搜取 过 去 图书 馆 中地 方 文献 资料 由于数 量 不 大,往往没有引起收集人员的重视。但随着近年 来这一类 载体 ,尤其 是 电子 出版 物中地方 资料 的增加 ,这类载体的收集逐渐受到了重视 ‘ 剐 。近 几年来 ,我们通过各 种征订 目 录 及网上订购信 息 ,搜 集地方文献 的有关 内容 ,并将重 点放在 了地理 、经济 、民俗 、人物 等方面 。 3 . 要重 视对影视 资料 中地方文献信 息的搜 集与筛选 影 视资料 中存在着大 量的地方文献信 息, 有 的是 显性信 息,有的则是 隐性 的,但不可 否 认 的是 ,影视 资料 绝对是地方文 献信息 的一个 非 常重 要的载体 。过去 由于我们 思想上重视 不 够 ,再 加上收集起 来也 比较难 ,因而这方面 资 料 的收集一直是薄 弱环节 。现在 ,我们逐步 加 大 了对 这部分 资料 的收集力度 。一是通过政 府 部 门的协调 ,与 市电视台建立协 作关系 ,选取 些有 重要保存价 值的地方文献 资料予 以复制 和保存 ,并通过广 播影视部 门,扩大对这方 面 资料 的收集范 围。 目前 ,我们 已把有关本地 旅 游风光 、地方 民俗 及历史人物遗 迹等方面 的资 料作为 征集重 点,极大地丰 富了地方文献 资料 的容量 。
提供数字化地方文献的思考与启示

中图 分 类号 :G 5 25
文献 标 识 码 :B
文章 编 号 :1 0 —2 8 (0 0 1 0 80 0 2 14 2 1 )0 . 3 —3 0
En i h e lg tnme to h r v so fDi iaie n or to f c l c n n t eP o ii n o gt lz d I f ma in o Lo a Do ume t ns YAN i — i Ja me
1 地 方 文 献 数 字 化 的 意 义
供 极大 的方 便, 实现 了真 正意 义上 的资源 共享 。此外 ,
馆 际问 、地 区 间 的文 献 资料 可 以相 互 利 用 ,技 术 手 段 、人力 资源都 可 以相 互合作 ,如 辽宁省 图书馆就 利
随 着信 息 化 、数 字 化技 术 在 人 类 各 个 领 域 的应 用现 有 的力量 ,为沈 阳市 档案 馆 、辽宁省党 史办等单
分 不 便 【 如 14 1 】 。 9 5年 以前 的沈 阳地 方 文 献 中 有 许 多 扬地 域文 化 、促 进旅游 开放 、塑造 地方精 品和 品牌 具 较 珍贵 的古籍 线 装 书, 怕破 损 、遗 失 而 限制 用 户借 有 重 要 意 义 。 因 阅 。如果地方 文献都 束之高 阁 ,就失 去 了它的使 用价 1 有利 于数 字图 书馆 建设 。 4 值 。地 方 文 献数 字 化 以后 ,对 于珍 贵 的地 方 文 献 资 目前 ,许 多部 门正在 进行数 字 图书馆建设 。地方 料 ,一般 就不 提供原 件 ,用户 通过 电子版来查 看所 需 文献 的数字化 为数 字图 书馆的 资源建设 提供 内容上 的
资料 ,可以避免 冈直接 接触而造 成对其 损坏 、遗失 等 支持 。如果各 地 的图书馆都 能够将 自己收藏 的具 有地 现象 ,有利 于文 献的保护 。
有关地方文献收集的几点思考——以东莞市博物馆为例

样一种价值取 向: 要注 意信 息内容 的完整度 , 要便于馆藏 利用 和史存价值的实现 。
( ) - 博物馆地方文献收集的重点 。东莞地方文献收集 的 -
教、 风俗 、 民情诸方面 的综 合性历史 和现状 , 是该地 区发展轨 迹 的客观缩影与文化底蕴的智慧结晶 。是研究地方建设发展 的重要文献源 。因此 , 搜集 、 保存地方文献 , 承历史 , 传 服务地 方 的两个文 明建设 。 是博物馆藏 书的重点 之一。 做好地方文献工作 , 就能 为各级领 导和有关 部门的决 策、 规划提供地方背景资料和历史借鉴 ; 为专业 人员 、 各部 门进行
21 0 1年 1 2月
第 8卷 第 l 2期
湖北 经济学 院学报 ( 人文社会科学版 ) Ju a o u e nvr t o cnmi ( u a ie n o i cecs or l f b i iesy f oo c H m nt s dS c l i e n H U i E s i a aS n
笔签署的机关 或个人 的书信 , 具有地方性的重要人物的 日记 、
谱谍 、 拓片、 碑刻 和原 声的 录音 , 映地方特色的诗词、 反 奏折 、 文物 、 古迹 , 经过 实地考察所 形成的记 要有所侧重 , 量力而行 , 明确搜 集范围与重 点。 形成 自己的藏书特色 。 根据本 地区的历 史文化 状况、 产业 结构、 地域 特征等制定 地方文献 的收藏重 点 , 确保
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提供参考资料 ; 为修志、 编写年鉴提
供历史 的和现实 的资料 : 为子孙后代保存 史料。 杜定友先生研究广东地方文献时说我们 的家乡 “ 她有锦
绣 的河 山 , 悠 久 的历 史 , 丰 富 的 文 化 、 杰 出 的 人 才 , 是 有 有 有 她
公共图书馆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的思考

地 区社 会 经 济 发 展 对 信 息 的 需 求 相 比 , 国 信 息 网 我
上 可用 的数 据 库 十分 缺 乏 , 待 一 个 大 的 发 展 因 急 此 . 共 图书馆 要 根 据 自身 的条 件 和 优 势 , 分 利用 公 充 地 方 文献 资 源 , 发 反 映地 方 特 色 的 专 题数 据 库 、 开 多 媒体 数 据库 等 多 种 形 式 的数 据 库 . 使 之 成 为 网 上 并 信 息资 源 的一 部 分 , 不 是 被 动 地 使 用 别 人 的 信 息 而 资 源 , 建设 中国特 色 的数据 库 中有所 作 为 。 在 其 次 , 立 建 地方 文 献 数 据 库 是 国 家 文 献 数 据
库” 的话要 性 . 出了建 立“ 方 文献数 据 库” 娄 目设 计 方岳 和 应 注意 的 f l 提 地 的 qt 。
关键词 地速 发 展 , 共 图 书 馆 逐 步 实 公 现 计算 机管 理 , It t 在 n me 网上 实 现 信 息 资源 共 享 已 e 经 成 为必 然 趋 势 。 因此 , 共 图 书 馆 要 使 自己的 馆 公 藏 具 有 特色 就 必 须广 泛 、 系统 地 收 集 地 方 文 献 ; 使 要 自己 的数 据 在 l me 网上 占有 一 席 之 地 , 必 须 在 me t 就 馆 藏 系统 、 丰富 的地 方 文 献 的 基 础 上建 立 方 文 献 地 数 据库 ”. . 1 公 共 图 书馆地 方 文 献 收集 的 现状
公 共 图 书馆 建 立 “ 方 文 献数 据 库 ” 思考 地 的
品, 也有 抄 本 、 图片 、 画 、 札 、 像 制 品 , 中 大 部 书 信 音 其 分 的 地方 文 献 是 没 有 再 版 编 目 的 , 有 被 国家 文 献 没 数据 库统 一 标 引 著 录并 录入 。 因而 作 为 公共 图 书 馆 有必 要 在科 学 研 究 的基 础 上 , 本 地 区 的 地 方 文 献 对
加强山西地方文献建设的若干思考

、
3引起 社会 各界 的 重视 。 . 区域 的中心 , 无论在经 济条 件还是人力资源方 面 , 山西省任何单 地方文献工作是一个庞大 的系统工程 , 它不仅仅是 图书 、 信 位或个人都不可能将所有 的地方文 献全 部收集 ,因此 ,首先应 息工作者 的工作 , 也是一种社 会行为 , 离不 开政府 的重视 、 社会 “ 因地制宜” 明确 山西省地 方文献的收集范 围 , , 确立 山西省地方 全体公 民的合作 。我们要加强宣传 , 提高政府和社 文献资源收藏 目标 , 把握所建地 方文献资源特色 , 提高地方文献 各界的支持 、 会各 界对 地方文献工作重要性 的认识 , 一方面 , 地方文献工作者 的品位 , 更好地为地域文化 、 经济建设 和研究 服务。主要收集范 围应包括反映山西省历史沿革 、 社会 变迁 、 自然资源 、 济发 展 、 可以通过与主管部门及领导积极进行信息 沟通 ,得到他们对地 经 设 确 经 文化源流 、 民俗风情等方 面情况 的地方文献 ; 还有 目前山西省社 方文献工作 的理解与支持 , 立专项经费 , 保人员 、 费及时 有效地改变地方文献 的资源配置 比例 , 突出和扩大地方文 会经济文化发展进程 中所迫切需要 的一些 文献信息资源 。这就 到位 , 保证收集 的实现 。另 一方面 , 要通 过宣传 、 传媒 、 舆 要求各地市 、 , 县 各单位分工协作 , 如各地市 、 县图书馆和档案馆 献的入藏 量 , 论等渠道 努力 让社会 各界对地方文献工作 有更深刻的认 识和了 在现有地方文献馆藏基础上 , 重将 本地 区的历史 、 着 文化名人资 料作为收藏的重点 , 在收集正式 出版物的 同时加大对 回忆 录 、 解 ,充分 意识 到地 方文献工作是一项 功在 当代 、惠及子孙的工 日 更愿意为山西省地方文献建设捐献 出自己的收藏。 记 、 函、 信 照片 、 图类具有 一定史料价 值非 书资料 的收集 整理 作 , 地 力度 ; 从各个侧面尽量做到无遗漏地 收藏地方文献 , 最终通过数 二 、 出地 方特色 , 突 做好开发 利用工作 字化建设等手段 形成资源共享 的 良好工作局 面。 2建 立地 方 文 献保 障体 制 。 . 地方文献是 一个地 区社会 发展 和文化发 展的见证 和缩影 , 由于主观与客观因素的限制 ,现在 山西 省地 方文献藏书也 要促进 山西省地方 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打造 出具有 地方特色的 最基础的工作就是要在 明确收集范 围的基础上 , 充分 面临着尴尬 的局面 , 一方面 , 由于经 费等条件 的制约 , 可供 查找 文化 品牌 , 的资 料 不 多 , 一 方 面 , 地 方 文 献 涵 盖 的范 围较 小 。 针 对 这 种 利用 现有 地 方 文献 , 极 开 发 地 方 文 献 的 潜 力 , 力 做 到 优 化 地 另 对 积 尽 现状 , 目前需要做的就是加大 山西省 地方 文献信息 的收藏量 , 建 方文献资源 、 出特 色 , 继承 的基 础上进行 创新 , 突 在 使地方 文献 立起地方文献藏书保 障体制 。 首先 , 对于正规 出版物可 以与新 闻 不仅 为山西省 的经 济发展提供有效 的知识信息 ,也能够为山西 出版机构 、 出版社等建立起长期而稳定 的呈缴 制度 , 争取用 政府 省文化产业 的发展提供坚实 的文化基础和资源保障 。 行 为建立地方文献呈缴本制度 ,以确保本地作者 的作 品和与本 1 . 开发现有地方文献 , 制定收藏 重点 , 真正 突出特 色。 地风土人情等相关 的作 品的入 藏 ,并确保人藏作 品的连贯性与 山西地方文献资源具有 独特优势 ,作为 中华文 明发 源地 之 山西有着非常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 和浩 如烟海的历史文献 , 完整性 。其次 , 在工作中还要牢牢把握地方文 献的一些规律 , 不 能被动等待 , 要做到主动征集 。地方文献不 同于一 般的 出版物 , 西侯度村 、丁村 、许家 窑等 新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遍布 三晋 大 其 出版 与发行具有不确定性 , 编辑 出版 的标 准不一 , 不便进 行书 地 。 就连传说 中的尧 、 、 , 舜 禹 其故乡与故事也都发生在山西这块 晋 赵 魏则是春秋 战国时期割据一方 的霸主 。 明清 号控制 , 印刷 数量少 , 且多是一 次刊印 , 不再版 ; 少公开发 行 , 土地上 。 与韩 、 、 极 大多数都是在本地 区或本行业 范围内散发 。尤其是 由各党 政机 之 际的山西商人称 雄商界达 50年 之久 , 0 他们 开商号 , 办银行 , 关、 新闻机构 、 学校 、 企事 业单位 、 会团体及个人等生产 的文献 足迹遍天下 。晋商为后人 留下了大量 的商业史料和家庭 生活史 社 资料浩如烟海 , 且极具史 料性 、 真实性 和专门性 , 至是唯一性 , 料 , 甚 我们应 当悉心搜集 、 研究 。近些年来 , 于晋商 的研究非 常 关 因此非常有价值和收藏意义 。 地方文献 出版发行 的这些特点 , 都 热 , 各种 专著 、 专辑 、 章 、 文 图片 、 电视 剧等文献 资料层 出不穷 。 晋
地方文献资源数字化思考

地方文献资源数字化思考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数字化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少的一部分。
数字化技术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快速、高效地获取信息,还可以延续文化传承。
地方文献是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对于加强民族文化自信、推动地方文化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地方文献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一、地方文献的数字化意义:1、保护地方文化遗产。
地方文献所蕴含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是丰富的。
通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将地方文献资源以数字化的形式保存下来,让更多人了解、学习和传承地方文化。
2、提高地方文化传播力度。
数字化的特性使得信息传播更加便捷,地方文献数字化能够让更多人更快地了解到地方文化,从而加强文化交流和传播。
3、助力经济发展。
地方文化资源是地方经济、旅游业等各个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将地方文献资源打造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感受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地方文献数字化存在的困难:1、信息来源难。
地方文献资源分布较为零散,无论是分布于地方博物馆、图书馆,还是分布于乡土文化馆、文史研究机构或私人藏家,都难以了解到全局。
2、统一标准难以实现。
地方文献有其独特的特点,其格式、编码、文字横格等等也不尽相同,这会导致一些统一标准难以实现。
3、著作权问题。
对于许多地方文献资源的著作权归属不明确,这使得数字化处理和使用存在法律风险。
三、地方文献数字化的实施方法:1、地方文献资源整理。
整理是数字化的前提,可以通过图书馆、博物馆、文献馆等机构的合作,建立地方文献资源整理机构,统一收集、整合地方文献资源。
2、数字化技术应用。
目前,数字化技术已日渐成熟,实际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如扫描技术、OCR技术和数据交换技术等,可以辅助地方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处理。
3、数字化后的地方文献资源应用。
经过数字化处理的地方文献资源,可以通过互联网等途径进行推广、宣传、利用和交流,增强文化影响力和消费潜力。
西部民族地方文献数字化产业化建设的思考

1 民族 地 方 文 献数 字化 产 业 化 的 意义
11 有 利 于 弘 扬 少数 民族 文化 .
建设 体现r 华民族特色 , f 1 具有 『华文化 l富 内涵 的数字 I 1 十 _ 群体 , r 闭数字 【 书馆工程资源建设 的总体 目标 , 是 } 1 皋 l 这个 目 标 的实 现 , 要 靠 国家 大 型 项 目来 完 成 , 既 又要 通 过 西 部 地 区 各个独立数据库来体 现。数字图书馆正逐渐成为各国竞相投 入 的一个热点 , 而其信息资源建设 的重点令部放 在反映其 国 家 和民族历史文 化精 华上 , 1 民族文化是生息在 中华大地 I华 { 的 各 族 人 民共 同 缔 造 的 文 化 , 历 史 悠 久 的 多元 文 化 , 国 是 我 西 部 地 区少 数 民族 地 方文 献 不 仅 数 量 庞 大 ,而 且 内容 丰 富 ,
维普资讯
பைடு நூலகம்
图书馆学刊
2 0 年第 5期 06
TU S U G U A N XU E K A N N o 。 , O H 5 2 06
西 吝 民旅 地 方 文献 数 字化 产业 化 建 的思 考 l 设
魏 伟
( 吉首大 学旅游 学院 , 湖南 张 家界 4 7 0 ) 2 0 0
【 摘 要】 阐述 了西部 地 区民 族 地 方 文献 数 字 化 产 业 化 的 重要 意 义 , 出 了民 族 文 献数 字 化 的特 定原 则 , 提 并探 讨 了 数 字 化 产业 化
民 族地 方 文献 数 字 化 产 业化 的基 本 思路 。
【 键 词 】 部 地 区 民族 地 方 文献 关 西
一
2 民族地 方 文 献数 字化 的特 定 原 则
对数字化环境下图书馆特藏资源开发的思考

注、 字及词组的频率分布统计 、 用户自作诗的格律分析等功能带有
智 能 化特 点, 数据 深 层挖 掘 和知 识发 现方 面具 有开 创性 意义 。 在 虽
然这种研究型系统 目前还是少数 ,但它代表学界对资源需求的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个 方 向。 而这样 的数 据挖 掘 和知 识发 现 都是基 于精校 对 、 高质量 的
要考虑原稿的保护, 尽量把扫描工作对文献的损伤降到最低 。一 方面 , 根据文献特点选择合适设备 , 如纸张质量较好 的可 以使用 平板 的书刊专用扫描仪 ; 已经脆化 、 而 破损 的 , 要尽 可能使 用非
接 触 式 专 业 扫 描仪 , 美 能 达 P 5 0 C 赛 数 O 如 S00 、 S系列 等 , 者 专 或
淡新档案之参考用书 、 相关之博硕士论 文研究及淡新档案由来 、 时代背景 、 整理情 况等 的介绍。 此外 ,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 , 以文献为对象的特藏资源库从
专题 索引 库 、 图像 型专 题 文献库 、 本 型专题 文献 库逐 步扩 充 到 以 文
引、 保存 、 发布 , 最后提供 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 , 特藏数字化 的 目 的不是简单地将 馆藏从 书库转移到计算机 ,而是为 了保护现有
文本型专题文献库 , 这对图书馆进行特藏文献数字化加工标准的
要求将大大提高。 因此, 图书馆在做特藏文献数字化规划的时候应
该 将 这些 可 能的应 用 列入 考察 。
业的翻拍 设备 , A / ok de系列等。另一方面 , 如 TZB o D v 大多数 图 书馆特藏 资源 的数字化工作才刚起 步 ,因此 ,合理 安排工作 流 程, 对数字 资源及时存档 , 保证一种文 献只做 一次扫描 , 以降低
对县级图书馆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的思考

管 理科 学 l
肖 峥
对县级图书馆建立“ 地方文献数据库" 的思考
f 龙 江 省安 达 市 图 书馆 , 黑 黑龙 江 安 达 1 10 ) 540
摘 要 : 着信 息 技 术 的 高速 发 展 , 型 的 信 息 载体 形 式也 是 层 出不 穷 , 众 多的 文 献 类 型和 载体 中选 出相 关地 方 文献 进 行 数 字化 整 合 , 设 随 新 在 建 地方文献数据库是地 方文献全面数字化、 网络化的基础 , 也是提高地 方文献工作 管理水平的提高和质量。阐述 了数据库的实现过程。并对 图书馆 建 立 地 方 文献 数 据 库 的 内容 提 出一 些 设 想 , 为公 共 图 书馆 地 方 文 献 数据 库 的建 设提 供 一 些 思 路 。
关键 词 : 书馆: 方文 献 数 字 库 ; 图 地 建设
1 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收集的现状 近年来各公共图书馆确立了本馆的重点藏 书。经过各馆长期不懈的努力和多年的积累, 大多 数 公共图 书馆地方 文献 的专藏 已颇具 规模, 地方 为 文献工作自动化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以湖南图 书馆 为例 , 历代湖南 图书 馆人近 酉年来 对事 业 经过 的执着追求 收集了大量具有价值的珍贵地方文就 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地方文献保障体系: 该馆收藏地 方志 4 0种, 9 1 1 0多部 、0 0 0 10 0多册; 家谱 、 旅谱总 计收藏 1 1 3 6种、4 7 、2 5 15 部 4 1 肌 占已知家谱、 族 谱总数的五分之三; 收藏有辛亥革命至解放战争各 个历史时期的革命图书、 报刊 、 资料 50余种; 0 收藏 l 国 家 、0多 个 文 种 的各 种 毛泽 东 著 作 版 本 9个 2 20 6 0多种,10 10 0多册 , 国家 图书馆 还要 多 ; 外 比 此 还收藏了大量的“ 文革” 资料 、 湖南地方报刊 、 湖南 名人 著述 等地方 文献资料 。在 丰富 的馆藏基 础 上, 该馆组织 人力自行研制了‘ 【 人物 息计算机管理系 统” ’ 本建成了湖南人物资料数据库。 并基 2 建立“ 地方丈南 据 库” 的必要 首先 , 建立“ 地方文献数据库” 是人们在网络 上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需要。 在信息社会的今天, 实现文献资源的数字化 并使之成为网络上的—部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建 立 ‘ 文献数 据库 ” l 地方 ’ 快 地方文 献信 息资 源加 是加 工处理速度和动态反映速度' 扩大对外开放和开发 利用程度的必不可少的手段’ 也是地方文献资源服 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的基础提 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 重要前提和有效力- 。只有提供独特的信息资源, 法 ’ 才能充分体现这个图书馆存在的价值 在信息化社 会中发挥出独具特色的重要作用, 才不会为社会发 展 所淘汰 。另外 无 论是与 发达 国家相 } 还是 与本 匕 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对信 息的需求相 l我国信息网 匕 上可用的数据库十分缺乏急 待—个 大的发展。因 此公 共 图书馆要根据 自身 的条件 和优势 , 利用 充分 地方文献资源,开发反映地方特色的专题数据库、
对地方文献征集工作的几点思考

对地方文献征集工作的几点思考台州家庭地方文献分馆的出现是图书馆总分馆制的创新举措,改变以了以往地方文献征集的惯例,本文分析了台州家庭地方文献分馆的建设思路、收藏及推广利用情况,并对下一步地方文献的征集提出新的思考:建设新型总分馆制,由“大力倡导捐赠”到“大力倡导发现”以及建设数字化藏用体系和打造全省地域文化云平台的设想,以期进一步强化图书馆地方文献建设。
标签:地方文献征集总分馆数字化家庭图书馆引言地方文献是图书馆重要的文献资源之一。
这些来源于特定区域、特定时期形成的地方性文献资料具有丰富的内涵。
地方文献系统地记载了某一地区的政治經济、艺术文化以及地理面貌、人物风俗、气候物产、自然资源等方面状况,是极具参考价值或信息价值的知识载体,沉淀了历史的足迹。
概括言之,地方文献就是在内容上涉及某一地区自然风貌、历史人文、社会发展等现象的具有地方研究性质的文献,是反映一个地区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社会等各方面状况的“百科全书”[1]。
地方文献工作,多年来在各地图书馆都是既是一项文化事业也是一种学术事业,涉及多种层级的学术文化工程,工作内涵既包括了地方文献的征集、调查、采录、整理和保存、还包括相关理论探索与学术研究,地方文献工作在图书馆行业需要脚踏实地地履行各项基础工作,同时也需要理论框架的构建,核心要素是应以实践经验结合理论研究,把一个地区的发展轨迹与历史演变恰当、如实的记录下来,为今后学人的理论探索与开发利用,或参与地方建设、为各项政策实施提供现实参考和依据。
地方文献的征集是丰富地方文献馆藏的重要路径,也是提升学术研究水平的必由之路,一直以来,各地图书馆地方文献的征集方式总体采用以下几种:一是书店征订,二是主动征集,三是专藏赠送,四是呈缴制度。
此四种方式是地方文献采集的主要途径,但多年来的工作实践证明,仅靠常规采集方法,显然难以构建完善、系统的地方文献藏书体系[2]。
2018年元月,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图书馆学科馆员张士友的家庭藏书,成为路桥图书馆“地方文献分馆”。
对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的思考

地 方 文 献 素 有 “一 地 之 百 科 ” 的 美 誉 ,它 是 一 个 地 区政 治 、经 济 、文 化 、科 技 和 社 会 发 展 。以 及 风 俗 、 民情 、 自然 资 源 等方 面 的 综 合 反 映 。通 常一 个 地
区 的发 展 离 不 开 地 方 文 献 的支 持 。 各 级 图书 馆 收 藏 的 地 方 文献 都 是 独 一无 二 的宝 贵 资 源 。是 不 可再 生 资 源 . 旦 失 传 就 无 法 挽 回 。建 设 地 方 文 献 数 据 库 可 以更 有 效 地 保 存 地 方 相 关 资 料 .极 大 地 减 少甚 至 杜 绝 珍 贵 地 方文献资料的破损 、遗失。另一方面 , 地方文献范 围 广 泛 、 形 式 多 样 ,具 有 不 同载 体 、 版 本 ,有 不 同 的生 产 、 出 版 、 发 行单 位 ,不 利 于 妥 善 保 存 ,而 将 其 建 成 数 据 库 后 这难 题 就 迎 刃 而解 了 。 1 有 利 于适 应 新 形 势发 展 。 实现 资 源 共 享 . 2 当前 信 息 社 会 用 传 统 的形 式 保 存 和 使 用 地 方 文 献 很 不 利 于地 方 文献 的 开 发 利 用 。尤 其 不 利 于 远 程 使 用 与 信 息 共 享 。通 过 数 据 库 的 建 设 将 传 统 地 方 文 献 转 换 为 数 字 地 方 文 献 。无 疑 使 地 方 文 献 跟 上 了时 代 发 展 的 步 伐 ,提 升 了其 对 社 会 发 展 的 价 值 。 通 过 各 级 图 书 馆 的 网 站 以 及 其 他 网 站 的 链 接 ,广 泛 传 播 及 介 绍 地 方 文
1 . 3有利 于信 息 检 索 与整 合 ,开展 特 色服 务 各 级 图 书馆 已经 充 分认 识 到 加 强 地 方 文献 的 收集 、 整 理 、 开 发 、 利 用 是 发 挥 本 馆 藏 书 优 势 、树 立 形 象 、 体 现 信 息 服 务 特 色 的一 项 重 要 工 作 。 建设 地 方 文 献 数 据 库 对 各 馆 提 供 特 色 服 务 建 立 了一 个 更 为 便 捷 有 效 的
地方文献数字化建设的现状与思考——以25个省(市)公共图书馆为例

无
地方戏曲 地方戏
楚文化研究 、 就业三千六百行 、 湖北人物 、 湖北风景名胜 、 湖北历史人 湖北省图书馆 物 、 民间美术 、 湖北 湖北博士后论文文摘 、 鄂垣访古 、 三峡文化、 湖北 湖北地方戏 旅游、 湖北旧影 、 湖北谚语 、 湖北文物 、 湖北戏剧志 、 长江流域文物、 湖 北民间传说
维普资讯
图书馆研 究与工作 20 06年第4期( 总第 18期 ) 0
地方文献数字化建设的现状与思考
— —
以2 5个 省 ( 市)公共 图 书馆 为 例
万 湘容 何 颂 英 ( 浙
摘 要 文章通过对 2 5个省( 公共 图书馆的网络调查 , 市) 论述 了地方文献数 字 化建设的现状 , 并提 出数据库的标准化、 统筹规范保证 质量、 字资源集 数
中整合 的建议 。 公共 图 书馆 地 方文献 数 字化
关键 词
1 .引言
注。
20 02年 4 月份国家文化部依据 《 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启动 了“ 全国文化 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 。 共享工程” 明确提 出“ 将充 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 , 整合包括 图书馆 、 博物
地方文献数据库类型及列表
专题全文数据库 多媒体数据库
图书馆名称
奥 林 匹克运 动 首都图书馆 古籍插图库 、 明清北京城垣资源库 、 中国共产党北京党史资料库 、 北 会 与 艺术 库 、 京乡土课堂 中国人 民解放
军 将 帅库
古籍善本选粹 、 津门旧影 、 天津地方文献 、 环渤海经济区 、 门群星 、 津 天津图书馆 天津旅游 、 文化讲座 、 天津 民俗、 名人故居 、 天津老字号 、 天津地方 志 津 门曲艺 ( 古籍 )天津抗战纪事 、 、 居留民团史料
对廊坊市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思考

1 3・ 3
◇ CE究 管RR A研I RH 理O E 酬
职 时 业空
体活动方式的记录 ,是地方文化 的沉 淀 ,它本应是地 方 图书馆 重 要 的不可 或 缺 的馆 藏资 源 ,但 由于 种 种 原 因,一 些地方 图书馆 地 文献资源 匮乏 、管理 不利 , 有 的甚至 将地 方 文献 资料 等 同 于一般 图书 ,以至 于 多有散 失 。这一 现象在 廊坊也 同样存在 ,在一定程度 上 反 映 了廊 坊地 方文 献 资源 建设 中存在 的 问题 和不 足。要解决这一 问题 ,最重要 的就是 先要 在思想上高 度 重 视 。我 们必 须要 从 推动地 方文 化建 设和 精 神 文 明建 设 的高 度 ,充分 认 识开 发 和利 用地 方 文献 资源 的重要意义 ,并努力 争取地方政府 的大力 支持 ,争取 广大群 众 的积极 响应 。 2. 多途 径 、 多渠道采 集地方 文献 。拓宽 收集途 径 ,采取征订 、现购、缴送 、索取 、复制析出 、交换 等多种 收集方法 。如 向新华 书店 、古籍书店 、出版社 、 研究机关 、学术 团体采购或征集 。馆 际间协调互换 或 复 印。通过联合 书 目、馆藏书 目等工 具书及书 目数据 库了解地方文献分布情 况 ,再进行有 计划的补 充。向 私人 征集 或 购买 藏 书 。在地 方政 府 会议 、学术 研讨 会 、科研成果公 布会上征集文献 。接受个人 、机 构团 体捐赠 。许多地方 文献收录于 图书 、期刊 、报纸等 文 献 中 ,可通 过复 印 、摘抄 、剪辑 等手段 收集 、汇编 。 3. 拓展服 务功能 ,推 动地 方文献 资源建 设 工作 。 廊坊 市 图 书馆 应 以搜集 和 宣传 地方 文献 为 己任 ,努 力开辟地方 文献馆 室 ,供广大读者 阅览 ,并在 阅览和 外借 的业务 之外 ,增加文献复 制、参考咨询等 多种形 式的服务 ,以满足读者 的不 同需 求。 同时 ,还 努力通 过 各种 专题 的地 方 文献 宣 传 ,让 社会 各界 了解本 地 的历史 ,了解 本地政治 、经济 和文化的发展 ,以此扩 大地 方 文献 的影 响力 ,使 今后 文 献收 集工 作 得到 更 多 的支持 。 4 充分利 用 “ 1 ”等经济平 台, 高唱 “ 史 . 5・ 8 历 文化之戏” 5- 8 。“ 1 ”是廊坊所特有的一 种国家级 、国 际性经济 贸易洽 谈集会 。在 该活动期间 ,可通 过 向来 宾 发放廊坊 历 史文化宣 传册 、组织 观看 “ 史廊坊 ” 历 短片等形 式 ,让每一个走 近廊坊 的人都 了解廊坊 ,更 能 走近这 片 热土 。 当然 ,从 长远 来看 ,这些传统 的服务 方式还是受 到 了一 定的时间和空 间的限制 ,而且 ,这 些文献的长 期保护和 存藏 ,也是一个 不小 的挑战。所 以 ,随着计 算 机 技术 和 网络 技术 的飞 速 发展 ,这 些地 方 文 献 的 保 存 、开 发和 利用 也 需要 逐步 向数字 图书馆 的机 制 转变 。廊坊市 图书馆应积极创 造条件 ,逐步实现数字 化 ,网络化 ,根据具体情 况和实际需求 ,逐步建立地 方 文献书 目数据库 、专题索引数据库 、全文数据库等 等 。同时 ,还必需要加强多元化的阵地服务方式 ,如 : 编 制方便实用的 目录 、索引 ,便于读者查 阅和馆 际之 间的 资源 共享 ;举办 地方 文 献展 览和 地 方 文献数 据 库 展示活动 ,为读者提 供直观的地方 文献 信息 ;举办 地 方 文献 研讨 会 和有 关 本地 区人 文 知识 的竞 赛 ,加 大 地 方文 献 的宣 传力 度 ;有 目的地 编制 地 方文 献 专 题 书 目、文献汇编进行 跟踪服务 ;利用 一些老照片分 专题 制作 光盘 等 ,使 地 方文 献资 源 发挥 更 大 的社 会 效 益和 经济 效益 。l 2 参 考 文献 :
公共图书馆缩微胶片文献数字化的实践与思考

1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数字化和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我国的公共图书馆进入了数字信息化的时代,数字化技术的介入,对我国的公共图书馆中各类文献的利用率极大的增高。
公共图书馆缩微胶片文献所承载的是图书馆中重要的文献,可以使濒临损失的文献得以保存,并且可以长期的保存。
当前公共图书馆缩微胶片文献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一些方面仍需要加强,因此对公共图书馆缩微胶片文献数字化技术的实践和研究对我国的重要文献的保存和图书馆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2公共图书馆缩微胶片文献数字化的优势2.1公共图书馆缩微胶片文献数字化资源优势公共图书馆缩微胶片文献数字化的开展最大优势是对文献实现数字化,其中,文献资源是核心,当前公共图书馆的核心是缩微胶片文献,并且是公共图书馆开展新型数字化工作的重要基础和条件。
缩微胶片文献所承载的内容比原版文献更加的系统和安全[1]。
按照相关规定,没有进行修整过的文献是不可投入拍摄的,虽然能补齐的文献数量不是很多,但是,经过补缺整合后的地方文献,可以激活分散的文献信息,可极大提高文献的价值。
2.2公共图书馆缩微胶片文献数字化设备优势微缩胶片扫描仪的诞生,将微缩信息对数字信息转换。
现如今国内外的扫描仪上都有具备快速识别扫描微型胶片的功能,并且可以呈现在屏幕之上。
通过图像处理软件可以对图像进行编辑,并且可以实现储存和还原,可以做到无限次的使用,使缩微胶片极大程度上的开发和使用。
目前,已经有公共图书馆使用缩微胶片的扫描技术,在缩微胶片扫描与传统纸质文献的效果比对,缩微胶片扫描技术的使用效果远远要好于纸质文献,特别是对一些古典文献。
缩微胶片技术的使用极大程度上对文献进行了保护,并且减少了对读者反复借阅带来的磨损。
2.3公共图书馆缩微胶片文献数字化网络优势我国在公共图书馆的网络集成信息管理上已经形成了十余年的经验,在图书馆的运行和维护上也有着相应的模式和公共图书馆缩微胶片文献数字化的实践与思考Practice and Reflection of the Digitalization of the Microfilm Documentsin Public Libraries杨光(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上海200031)YANG Guang(Shanghai Library(Shanghai InstituteofScience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Shanghai200031,China)【摘要】随着我国信息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我国的图书馆也正在实现管理转型,在实践中,通过缩微胶片文献数字化技术对公共图书馆中的文献资料的收藏和修复有着良好的效果。
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实践与思考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是高校图书馆工作的重点之一,在地方文献资源建设方面的实践与思考可以为高校图书馆更好地服务学校教学、科研和学术交流提供借鉴与参考。
高校图书馆在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中应注重对本地区地方文献的采集与保护。
地方文献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记录了当地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方面的信息,对于研究本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图书馆应该积极与当地档案馆、文化馆等合作,加强对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与编目工作,建立本地区特色的地方文献数据库,为师生提供便利的地方文献资源。
高校图书馆应深入挖掘地方文献资源的价值与作用。
地方文献资源除了具有历史价值外,还具有社会、经济、人文等多重价值。
高校图书馆应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展览等形式,将地方文献资源与学术研究、高等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发挥地方文献资源在学科研究、学术交流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作用。
通过加强地方文献资源的宣传推广,为师生提供更多的参考资料和学术资源。
高校图书馆在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中应注重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图书馆的资源开发、管理和利用带来了新的机遇。
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地方文献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建立数字地方文献库,为师生提供在线阅读、查询和下载服务。
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地方文献资源的共享与交流,与其他高校图书馆进行资源共建,实现资源共享和互联互通。
高校图书馆在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中应加强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
地方文献资源的建设需要图书馆工作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高校图书馆应加强对地方文献资源工作人员的培训与学习,提高其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
还应加强与相关学科专业的合作与交流,培养一批具备地方文献资源开发与管理能力的高级人才,为地方文献资源的建设与利用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实践与思考需要注重地方文献资源的采集与保护、深入挖掘地方文献资源的价值与作用、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以及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
关于西部民族地方文献数字化的几点思考

部 民族 地 方 文 献 数 字化 的 发 展 模 式 。
关 键 词 民族 地 方 文 献
数 字化
西 部 大 开 发 的 号 角 早 已 吹 响 , 部 大 开 发 的 各 西 项 方 针 、 策 逐 步 得 到 落 实 , 给 西 部 地 区 的 各 族 政 这
人 民 提 供 了 难 得 的 历 史 机 遇 , 西 部 民 族 地 区 的 图 给 书 馆 事业 带 来 了 曙光 。
维普资讯
自 动 化 网 络 化 数 字 化
关于 西部 民族地 方文献 数字化 的几 点思考
口 刘 泳 洁 王 月 娥
摘要 提 出根 据 西部 民 族 地 方 文 献 的 特 性 , 择 合 适 的数 字 化 技 术 和 方 法 , 选 选择 适 合 于 西
部大开发有着 直接的现实意 义。
信 息 资 源 的 数 字 化 是 西 部 大 开 发 中 信 息 资 源
建 设 的 基 石 和 关 键 , 何 有 效 地 开 发 利 用 民 族 地 方 如 文 献 资 源 , 务 西 部 大 开 发 的 各 项 建 设 , 现 民 族 服 实 地 方 文 献 数 字 化 是 广 大 西 部 图 书 情 报 工 作 人 员 的 历 史 责 任 , 得 深 入 思 考 和 研 究 。 为 此 , 者 就 民 族 值 笔
到 本 地 区 政 治 、 济 、 史 、 化 及 其 他 地 区 与 之 相 经 历 文 关 因 素 的制 约 , 切 需 要 一 些 跟 其 决 策 有 关 的 专 题 迫
信 息 资 料 、 题 调 查 报 告 和 反 映本 地 区 真 实 情 况 的 专
有 关 统 计 数 字 、 实 依 据 、 考 方 案 , 及 其 他 地 区 事 参 以 相 关 领 域 的新 观 点 、 动 向 、 思 潮 、 做 法 等 。 为 新 新 新
四会市地方文化资源数据库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特色专题数据库, 具体包括 《 玉器文化数据库》、《四会文化遗产数据库》、 《 四会民俗风情数据库》、《四会六祖文化数据库 》、《 四会图书馆珍藏书 籍数据库 》、 《 四会地方文献数据库 》。
2 、满 足人们 查 阅地方 文化信 息 的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 近年来查阅四 会地方文献资料的读者增多,
社科论坛
I ■
四会市地方文化资源数据库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何增清
( 广东 省 四会 市 图书馆 广东 四会 )
[ 摘
要】 随着数字化和网络化技术的发展 ,深层次挖掘本地特色文化和根据本地经济建设需求建设地方特色数据库,开展多样化的信息服务是 图书馆的
工作 重点 。文章 重点论 述 四会地 方文 化资源 数据 库建设 背景 、定 位 、建设规 范及 方法 等 。 【 关键词 ] 四会 地方 特色 文化 资源
会图书馆是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 , 起着传播文化、 全民继续教育与休闲
娱乐 的作用 , 同时 也在传 承 中国地 方文化 中发 挥着 重要作 用 , 建 设具 有地方
文化特色数字资源库 ,并将其永久保存 、传播与服务具有积极意义。为此,
四会 市 图书馆 经过 系统 、 科 学规划 及专 家论证 的基 础上 , 确定建 立六 个地 方
会市地方文化资源数据库 》 建设目标责任明确 , 地方特色鲜明, 资源建设内
容 丰富 , 项 目在广 东省 图书馆 界具有 示 范效应 , 并 建议予 以立项 , 希 望 我馆
“ 中国玉器之乡”的美誉。 建立起具有 自主知识产权和浓郁地方特色的专题
数 据库 ,是 弘扬 四会深 厚文化 底蕴 的重要 方式 。
研 究有关 四会 玉器 文化及 雕刻 艺术 、 四会六 祖文 化 、 地 方史 的学 者越来 越多 。 而 目前有 关这 类 的文献 资料庞 杂零 散 ,查 找不 便 ,因些建 设具 有鲜 明主题 、 开 放性 的地方 文化 专题 数据库 , 不 仅能 够保护 地方特 色 文化 的完整 性和 系统 性, 而且 经过数 字化 加工 后的资 源能 够更加 方便 地存 储和 获得 。同时在 继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方文献资源数字化思考
地方文献是某一地区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地域性是它最鲜明也是最本质的特征,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和实用价值,同时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与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使人类社会对地方文献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对其专业性、数字化的要求更高。
深入开发地方文献资源,已成为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图书馆在长期的发展中不仅积累了大量的地方文献信息资源,还掌握了组织知识、管理知识的多种经验和方法。
但是如何组织与管理好新型的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已成为图书馆的当务之急。
为此,图书馆要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建成数字化、网络化的学术信息,以系统、高效、多样的地方文献数据库进行有针对性的服务。
1 地方文献资源数字化的意义
地方文献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有利于加强图书馆与读者的沟通。
将地方文献信息以数字化形式保存,并通过网络对其进行访问,读者不仅可以按照书名、体裁、作者、年代等进行查找,还可以根据书中的某一段话进行查找,这将为读者提供极大的方便,供更大范围的读者使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
地方文献资源数字化还能极大地减少珍贵地方文献资料的破损、遗失等现象,如我馆现存的较珍贵的线装书和民国时期的出版物、地契、
账簿等地方文献,因怕破损、遗失而限制读者查阅,假如将其数字化上网以后读者就可以随意使用。
地方文献资源数字化还有利于研究和利用地方文献资源的学者们更广泛深入地开展研究工作,提高人们治学和获取有价值信息的效率。
地方文献资源数字化还有利于扩大对本地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宣传,对提高地域知名度、传播地域人文经济、弘扬中华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地方文献资源数字化的选题原则
2.1 突出特色要选择在全国有影响的独特的事件、事物,如:晋商、大寨、西沟等。
2.2 注重地域文化特征山西有丰富的人文资源,文化底蕴深厚,精神内涵博大精深,令人神往。
当铺、钱号、窄轨道;煤炭、汾酒、老陈醋等相关地方文献资源是最具地域特色的选题
2.3 要有长远生命力要多安排一些具有重大文化、学术价值和长远生命力的选题进行数字化建设。
如:最能体现我省人民聪明才智和精湛技艺的“大院文化”,以及中国经济史上很独特的“晋商文化”等能启迪后人的选题。
即使这类文献在访问录上暂时绩效不明显,我们也应从社会文化建设的长远需要出发,在财力允许的条件下尽量保证。
2.4 注重休闲文化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人们自然会关心自己的生活质量,可将山西民俗、山西戏曲、绛州鼓乐、山西民歌、地方旅游等人们喜闻乐见的信息资源数字化,切实把读者牢牢地吸引在我们的周围。
2.5 注重经济效益公共图书馆必须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前提,将优秀企业、优秀产品、地方特产等信息资源数字化。
如:将清徐县的“醋文化博物馆”搬上网,通过互联网在世界范围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山西,认识山西产品。
还可以此争取企业的联合建设,筹措到数字化建设资金,形成良性循环。
3 地方文献资源数字化的建设步骤
地方文献资源数字化是一种必然趋势,但并不是说大规模地进行数字化就应该一哄而上,而是要量力而行,要和本馆地方文献工作的现实业务相结合,要有利于现实业务的发展,将有限的人力、物力用在刀刃上,不盲目攀比搞重复建设,不盲目求大求全。
地方文献资源数字化的建设应在标准化数据的支持下高起点、有步骤、分阶段实施。
3.1 先易后难先建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库,再建综合型、专题性篇目数据库,积聚力量,为最后建设全文检索数据库做准备。
3.2 确立重点将重点放在特有的优势资源领域内,充分发挥地方特色,多建一些专题型数据库,如:山西名人资料、根据地方文献资料库等。
把地方文献数据库建成新颖、独特、在特定领域内具有权威性和影响力的高水平信息资源库。
3.3 分清轻重缓急在对地方文献资源数字化的建设中,应该遵循技术能力和社会需求优先的原则,决定哪些地方文献信息资源不需要数字化、哪些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应优先数字化的问题。
要根据本馆所藏地方文献资源的珍贵程度区分缓急,先建急需急用的。
如:一些散见于各种书刊资料中的历史老照片,无法集中提供利用;三、四十年代的老
戏曲唱片很容易破坏;文化等级较高的寺庙壁画随着岁月的侵蚀会消失。
应尽快将这些有收藏价值的地方资源数字化后上网,使最古老和最珍贵的特色文献以最现代化的方式展现在读者面前。
4 地方文献资源数字化的技术
地方文献资源数字化工作不是简单地将一个图书馆的地方文献搬上网。
它除了对各类文字印刷品通过计算机扫描以数码形式的图形文件方式保存到计算机内,再由专用软件将其转换成数码形式的文本(TXT)文件外,更重要的是对内容的扩充与品质的提升。
地方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工作是要投入后期的编辑力量的,它是一种从内容到形式、从文字编辑到编辑体例的创新工作。
它是综合的、组合的、多维的表述,而不是单一的、平面的叙述。
要充分考虑资源与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按一定的知识体系将资源重组,建立资源间的关系网。
图书馆的网上资源不能和新闻网站等同,否则这种数字化工作很快就会被别人超越。
如:我馆为中国数字图书馆做的“晋祠”专题数据库,除了用文字介绍各景点并配以图片外,还应对晋祠的民间传说、典故、特产、名人的题词、题字、诗作以及历史上发生的相关信息进行选择、整理、组合,形成纵横对比,图文并茂,使信息更具广度和深度,报道更有立体感和厚度,造成一种恢宏的叙事效果。
这样的网上信息将会在读者中留下鲜明的印象。
对各种地方文献手稿、碑帖、照片、图片等资料,则可以采用光学扫描或转换的方式变换为数码化的图形存贮格式,以BMP、JPG、JIF等多种形式保存在光盘或海量存储器上,通过网络实现资源共享。
将地方古籍文献数字化时可同时处理为文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