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戒ppt
合集下载
《受戒》课件
乡土小说
受
戒
汪 曾 祺
走近作者
汪曾祺(qí )(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 日),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 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著有小说集《邂逅 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 《蒲桥集》。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 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 夫” 。他的以苏北高邮地区生活为背景的系 列小说,以其冲淡优雅的语言,情淳意朴的风 情开“寻根文学”风气之先。
我 是写 健的 康是 的美 人 性
.
品味语言
阅读课文,挑选一处你认为能体现汪曾祺先生 作品语言特色的文字,和小组的同学讨论并欣 赏。
大娘精神得出奇。五十岁了,两个眼睛还 是清亮亮的。不论什么时候,头都是梳得滑溜溜 的,身上衣服都是格挣挣的。 两个女儿,长得跟她娘像一个模子里托出来 的。眼睛长得尤其像,白眼珠鸭蛋青,黑眼珠棋 子黑,定神时如清水,闪动时像星星。浑身上下, 头是头,脚是脚。头发滑溜溜的,衣服格挣挣的。
违背戒律的爱情会有怎样的结局?
悲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六世达赖仓央嘉措
汪曾祺先生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小说呢?
文革刚刚结束的1980年,无论 是思想界、文学界,都还有一些陈 旧的教条束缚着人们的灵魂。汪曾 祺先生曾经痛感于此,写下了这篇 《受戒》。他正是以一种欣赏的眼 光写这个僧俗之情爱故事,以超凡 的勇气呼吁清除一切清规戒律!小 说里叙述的是一种独特的生存环境 中奇异的人情风俗及其人群的生活 方式。这个世界中人的生活方式是 世俗的,然而又是率性自然的,它 充满了人间的烟火气,同时又有一 种超功利的潇洒与美。
七、比较沈从文小说<<边城>>,谈谈两者异同点.
大学语文-- 汪曾祺_《受戒》PPT
小说 散文集 小说集
《受戒》、《大淖记事》 《蒲桥集》 《邂逅集》
1948年出版第一个作品集《邂逅集》,1963年 出版第二个作品集《羊舍的夜晚》,1978年 发表小说《骑兵列传》,1980年发表小说 《受戒》,受到普遍赞誉,随后一发不可收
拾,现已出版《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
饭花集》、《汪曾祺自选集》以及许多卷本
《受戒》
汪曾祺
汪曾祺简介
汪曾祺(1920年3月5—1997年5月16), 江苏高邮人,是我国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 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 人物。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 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 北京京剧院编辑,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 成就。他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 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 大夫。”
汪曾祺在中国当代文坛上的贡献,就在于他 对“大文化”“大话语”“大叙事”的结构, 在于他对个体生存的富有人情味的真境界的 昭示和呼唤,在于他帮助人们发现了就在自 己身边的“凡人小事”之美,美在身边,美 在本分。汪曾祺散文的精神气质和艺术神韵 之所以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魅力,就在于他 对“凡人小事”的审视,能做到以小见大, 而不是以小媚大。
汪曾祺写“凡人小事”的小品文深蕴着他独特的人 生体验,但其效用并不只是自娱一己的性情,他强 调自己的作品还应于世道人心有补,于社会人生有 益,决不是要把个人与社会隔离开来。他的间或也 流露出道家主张的随缘自适、自足自给的悠然任化 的意趣,但断然有别于魏晋文人的清淡和颓废,在 本质上他对人生的理解和描绘是乐观向上的,相信 “人类是有希望的,中国式会好起来的”。汪曾祺 是从内容到形式上建立一种原汁原味的“本色艺术” 或“绿色艺术”,创造真境界,传达真感情,引领 人们到达精神世界的净土。
受戒ppt优秀课件
一步拓展其应用范围提供思路和启示。
04
受戒的实施与技巧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如何制定有效的受戒计划
确定受戒目标
明确受戒的目的和期望结 果,确保目标具体、可衡 量和可实现。
制定计划
根据目标制定详细的受戒 计划,包括时间安排、资 源分配、人员分工等。
受戒的成功案例分析
总结词
成功案例分析有助于提炼受戒在不同领域的 实践经验和启示,为未来的应用提供借鉴和 参考。
详细描述
通过对不同领域中受戒的成功案例进行分析 ,可以深入了解其在实践中的效果和应用方 式。这些案例可以帮助我们总结出成功经验 和教训,为未来的应用和实践提供借鉴和参 考。同时,通过对案例的剖析和研究,还可 以发现受戒在不同领域的潜力和机会,为进
团队发展。
受戒在个人发展中的应用
总结词
受戒在个人发展中的应用有助于提升自 我认知和管理能力,明确职业规划和生 活技能。
VS
详细描述
通过受戒,个人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 兴趣、价值观和优势等,从而更好地规划 职业和生活方向。同时,受戒还可以帮助 个人掌握各种生活技能和社交技巧,提高 个人魅力和人际关系。此外,受戒还可以 培养个人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 等,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ERA
受戒的定义与特点
受戒的定义
受戒是指佛教僧侣接受戒律的过 程,是成为正式僧侣的必要步骤 。
受戒的特点
受戒是僧侣生涯的重要里程碑, 标志着接受者对佛教教义的认同 和对戒律的遵守,是修行道路上 的重要阶段。
受戒的历史与发展
受戒的历史
受戒制度起源于印度佛教,随着佛教 的传播而逐渐发展并流传至今。
04
受戒的实施与技巧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如何制定有效的受戒计划
确定受戒目标
明确受戒的目的和期望结 果,确保目标具体、可衡 量和可实现。
制定计划
根据目标制定详细的受戒 计划,包括时间安排、资 源分配、人员分工等。
受戒的成功案例分析
总结词
成功案例分析有助于提炼受戒在不同领域的 实践经验和启示,为未来的应用提供借鉴和 参考。
详细描述
通过对不同领域中受戒的成功案例进行分析 ,可以深入了解其在实践中的效果和应用方 式。这些案例可以帮助我们总结出成功经验 和教训,为未来的应用和实践提供借鉴和参 考。同时,通过对案例的剖析和研究,还可 以发现受戒在不同领域的潜力和机会,为进
团队发展。
受戒在个人发展中的应用
总结词
受戒在个人发展中的应用有助于提升自 我认知和管理能力,明确职业规划和生 活技能。
VS
详细描述
通过受戒,个人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 兴趣、价值观和优势等,从而更好地规划 职业和生活方向。同时,受戒还可以帮助 个人掌握各种生活技能和社交技巧,提高 个人魅力和人际关系。此外,受戒还可以 培养个人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 等,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ERA
受戒的定义与特点
受戒的定义
受戒是指佛教僧侣接受戒律的过 程,是成为正式僧侣的必要步骤 。
受戒的特点
受戒是僧侣生涯的重要里程碑, 标志着接受者对佛教教义的认同 和对戒律的遵守,是修行道路上 的重要阶段。
受戒的历史与发展
受戒的历史
受戒制度起源于印度佛教,随着佛教 的传播而逐渐发展并流传至今。
受戒PPT精选课件
2、文化习俗:受戒,放焰口等佛教仪式, 婚俗,农家生活,民歌
3、文化意义: A: 在恬淡和谐的的民间生活中表现生命
的快乐。---陈思和 B:画出了传统市民与知识分子的文化心
态,貌似浅淡而意境高远。---朱寨 C:开“寻根文学”风气之先
17
5、语言简洁干净、节制而富有 弹 性。
“荸荠庵的地势很高,在一片高地上。这一带就属 这一片地高,当初建庵的人很会选地方。门前是一 条河。门外是一片很大的打谷场。三面都是高大的 柳树。山门里是一个穿堂。迎门供奉着弥勒佛。过 穿堂,是一个不小的天井,种着两棵白果树。大殿 东侧,有一个小小的六角门,白门绿字,刻着一副 对联:
9
线索和人物
明线——小和尚明海从出家到受戒的经过 暗线——明海和小英子的爱情故事
10
《受戒》表面上的主人公是明海和小英 子,实际上的主人公却应该是这种“桃花 源”式的自然纯朴的生活理想。这个桃花 源中诸多的人物不受清规戒律的约束,其 情感表露非常直接而且质朴,作者以一种 通达的甚至理想化的态度看待这种生活, 他塑造的这个空间是诗意的,而又充满了 梦幻色彩。明海和小英子那种纯洁、朴素、 自然而又有一点苦涩的爱情,给这种理想 赋予一个灵魂。
1
1、结合文本,分析小英子和明海的形象。 2、找出文中的环境描写,并体会其作用。 3、小说的线索是什么? 4、小说篇名为《受戒》,为什么不把受戒事件作为主要的描写对 象? 5、分析《受戒》的语言风格和抒情特点。
2、P151芦苇长的密密的,当中一条水路……划到这里,明子总是 无端的觉得心里很紧张……为什么会“无端的觉得心里很紧张”? 文本最后为什么又写起芦花荡? 4、从具体词句分析文章是怎样刻画次要人物的形象?
过的。”“不受戒不行吗?” “不受戒的是野和尚。” “受了戒有啥好处?” “受了戒就可以到处云游,逢寺挂褡。” “什么叫‘挂褡’?” “就是在庙里住。有斋就吃。”
3、文化意义: A: 在恬淡和谐的的民间生活中表现生命
的快乐。---陈思和 B:画出了传统市民与知识分子的文化心
态,貌似浅淡而意境高远。---朱寨 C:开“寻根文学”风气之先
17
5、语言简洁干净、节制而富有 弹 性。
“荸荠庵的地势很高,在一片高地上。这一带就属 这一片地高,当初建庵的人很会选地方。门前是一 条河。门外是一片很大的打谷场。三面都是高大的 柳树。山门里是一个穿堂。迎门供奉着弥勒佛。过 穿堂,是一个不小的天井,种着两棵白果树。大殿 东侧,有一个小小的六角门,白门绿字,刻着一副 对联:
9
线索和人物
明线——小和尚明海从出家到受戒的经过 暗线——明海和小英子的爱情故事
10
《受戒》表面上的主人公是明海和小英 子,实际上的主人公却应该是这种“桃花 源”式的自然纯朴的生活理想。这个桃花 源中诸多的人物不受清规戒律的约束,其 情感表露非常直接而且质朴,作者以一种 通达的甚至理想化的态度看待这种生活, 他塑造的这个空间是诗意的,而又充满了 梦幻色彩。明海和小英子那种纯洁、朴素、 自然而又有一点苦涩的爱情,给这种理想 赋予一个灵魂。
1
1、结合文本,分析小英子和明海的形象。 2、找出文中的环境描写,并体会其作用。 3、小说的线索是什么? 4、小说篇名为《受戒》,为什么不把受戒事件作为主要的描写对 象? 5、分析《受戒》的语言风格和抒情特点。
2、P151芦苇长的密密的,当中一条水路……划到这里,明子总是 无端的觉得心里很紧张……为什么会“无端的觉得心里很紧张”? 文本最后为什么又写起芦花荡? 4、从具体词句分析文章是怎样刻画次要人物的形象?
过的。”“不受戒不行吗?” “不受戒的是野和尚。” “受了戒有啥好处?” “受了戒就可以到处云游,逢寺挂褡。” “什么叫‘挂褡’?” “就是在庙里住。有斋就吃。”
《受戒 》上课版
•1958年,被划为右派,下放到张家口农业研究所 •1962年,调回北京市京剧团任编剧,文革期间参
与样板戏《沙家浜》的定稿。 •1979年,恢复文学创作 •1997年,逝世
大家好
•汪曾祺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 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 一个士大夫。”
大家好
汪曾祺博学多识,情趣 广泛,爱好书画,乐谈 医道,对戏剧与民间文 艺也有深汪入曾钻祺研博。学多识,
30
仁山,即明子的舅舅,是当家的。不大家叫好 “方丈”,也
不 确叫实方实“干住丈的持不是”当,叫家却的叫方职“丈务当。家,他的屋”叫里,“摆是的很当是有一道家张理的帐的桌,”,因桌为子他上确
放的是账簿和算盘。账簿共有三本。一本是经帐,一本是租 帐,一本是债帐。
娶妻 二师父仁海。他是有老婆的。他老婆每年夏秋之间来住
——汪曾祺
大家好
《我为什么写作》 汪曾祺
我事写作,原因无它:从小到大,数学不佳。 考入大学,成天泡茶。读中文系、看书很杂。 偶写诗文,幸蒙刊发。百无一用,乃成作家。 弄笔半纪,今已华发。成就甚少,无可矜夸。 有何思想、实近儒家。人道其理,抒情其华。 有何风格?兼容并纳。不今不古,文俗则雅。 与人无争,性情通达。如此而已,实在无啥。
人物形象
大家好
•明子:天真可爱,自然纯朴,聪明善良,富有魅力和 活力。
•英子:开朗活泼,直率坦诚,勤快能干,敢于表达自 己心中的想法。
•老和尚:恪守清规,孤寂,传统。 •仁山:是“荸荠庵”的“当家的”,长得又黄又胖、 懒散。
•仁海:爱干净、有家室。
小说主题
•
《受戒》通过平淡的方式描写了包括农家孩子明子
皆当欢喜。南无阿弥陀佛!”
三师父仁渡一刀子下去,鲜红的猪血就带着很多 沫子喷出来。
受戒汪曾祺PPT课件
——作家阿城
.
16
泛读课文
故事梗概 小说三要素 明暗两线 字音 典故
.
17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 简明扼要的概括小说的内容:
• 提示:十七岁的明海在荸荠庵出家已经4 年了。这里的和尚公然吃肉、杀生、打牌、 养女人、放债、收租,这个庵里无所谓清 规。十七岁的明海到这里出家已经四年了, 与相邻而居的小英子彼此产生了好感,就 在明海正式出家受戒回来的路上,两个年 轻人袒露了心扉,接受了彼此的爱情。概 括来说就是明海出家做和尚和小英子相爱 的故事。
.
28
《受戒》与佛教的关系:
• 《受戒》的故事与佛教无关 • 当和尚只是一种生存方式,一个正当的 职业 • 世俗生活与当和尚没有对立,没有压抑 人性,不需要斗争
.
29
明海出家做和尚是当地的一种风俗,而他的和尚生活并 非我们所常见的那样每日参禅诵经,和尚本应遵守不杀 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食肉的戒律,而 《受戒》中的相关描写却与此有种种“错位”。找出有哪 些“错位”,对此,你们怎么看?
.
35
世俗环境描写的作用
• 一、烘托作用 • 本文中环境描写提高到了与人物相等的地位,让
人们在欣赏人物形象的同时,欣赏到一种令人赏 心悦目的风俗形象。风物、习俗和民情,既是小 说人物活动的背景,展示其性格的空间,更是小 说与众不同的展示对象。
.
36
• 二、深化小说主题
• 作者努力去营造一个美丽而温馨的艺术世界,这样的生活 场景,对于经历了十年浩劫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令人耳目 一新的,激起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如果没有这样独特的 风物、民情的展示,小说中明海与小英子的爱情就不会那 样动人,也不会收到那样独特的审美效果。
庙里果然是气象庄严,到了这里谁也不敢大声咳
.
16
泛读课文
故事梗概 小说三要素 明暗两线 字音 典故
.
17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 简明扼要的概括小说的内容:
• 提示:十七岁的明海在荸荠庵出家已经4 年了。这里的和尚公然吃肉、杀生、打牌、 养女人、放债、收租,这个庵里无所谓清 规。十七岁的明海到这里出家已经四年了, 与相邻而居的小英子彼此产生了好感,就 在明海正式出家受戒回来的路上,两个年 轻人袒露了心扉,接受了彼此的爱情。概 括来说就是明海出家做和尚和小英子相爱 的故事。
.
28
《受戒》与佛教的关系:
• 《受戒》的故事与佛教无关 • 当和尚只是一种生存方式,一个正当的 职业 • 世俗生活与当和尚没有对立,没有压抑 人性,不需要斗争
.
29
明海出家做和尚是当地的一种风俗,而他的和尚生活并 非我们所常见的那样每日参禅诵经,和尚本应遵守不杀 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食肉的戒律,而 《受戒》中的相关描写却与此有种种“错位”。找出有哪 些“错位”,对此,你们怎么看?
.
35
世俗环境描写的作用
• 一、烘托作用 • 本文中环境描写提高到了与人物相等的地位,让
人们在欣赏人物形象的同时,欣赏到一种令人赏 心悦目的风俗形象。风物、习俗和民情,既是小 说人物活动的背景,展示其性格的空间,更是小 说与众不同的展示对象。
.
36
• 二、深化小说主题
• 作者努力去营造一个美丽而温馨的艺术世界,这样的生活 场景,对于经历了十年浩劫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令人耳目 一新的,激起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如果没有这样独特的 风物、民情的展示,小说中明海与小英子的爱情就不会那 样动人,也不会收到那样独特的审美效果。
庙里果然是气象庄严,到了这里谁也不敢大声咳
受戒ppt
(二)人与环境的和谐
“出和尚”是这个地方的一大特色 就 像有的地方出劁猪的,有的地方出织席子 的,有的地方出箍桶的,有的地方出弹棉 花的 他的家乡出和尚 。明子家弟兄多,而 且这里的和尚有很多的好处:一是可以吃 现成饭,二是可以攒钱 在这样的一个环境 下,明子顺理成章地做了和尚。 小英子的生存环境是桃源式的 。小英子 的家像一个小岛,三面都是河, 他们一家 人男耕女织,温饱无忧,门前的春联表达 了一家人积极向上乐善好施的思想观念 一 切看起来井井有条,欣欣向荣。
六、作者的话
我因为是长子,常在法事的开头和当中被 叫去磕头;法事完了,在他们脱下袈裟, 互道辛苦之后(头一次听见他们互相道“辛 苦”,我颇为感动,原来和尚之间也很讲人 情,不是那样冷淡),陪他们一起喝粥或 者吃挂面。这样我就有机会看怎样布置道 场,翻看他们的经卷,听他们敲击法器, 对着经本一句一句地听正座唱“叹骷髅”(的。我们有过各 种创伤,但是我们今天应该快乐。一个作家,有 责任给予人们一分快乐,尤其是今天(请不要误 会,我并不反对写悲惨的故事)。……我相信我 的作品是健康的,是引人向上的,是可以增加人 对于生活的信心的,这至少是我的希望,也许会 适得其反。我们当然需要有战斗性的,描写具有 丰富的人性的现代英雄的,深刻而尖锐地揭示社 会的病痛并引起疗救的注意的悲壮、宏伟的作品 。悲剧总是比喜剧更高一些。我的作品不是,也 不可能成为主流。
我写《受戒》,主要想说明人是不能受压抑的, 反而应当发掘人身上美的、诗意的东西,肯定人 的价值。我写了人性的解放。 像小英子这种乡村女孩,她们感情的发育是非常 健康的,没有经过扭曲,跟城市里受教育的女孩 不同。她们比较纯,在性的观念上比较解放。这 是思无邪,《诗经》里的境界。我写这些,跟三 中全会思想解放很有关系。多年来,我们深受思 想束缚之苦。
受戒ppt实用课件
前,先得受尽悲痛,流尽眼泪。可是这样是好的,应该要这样…… —— 罗曼•罗兰 68、一个最困苦、最卑贱、最为命运所屈辱的人,只要还抱有希望,便无所怨惧。—— 莎士比亚 69、患难可以试验一个人的品格,非常的境遇方才可以显出非常的气节;风平浪静的海面,所有的船只都可以并驱竞胜。命运的铁拳击中要害的时候,候,只有大勇大智的人才能够处之泰然;……——
2、“悲痛”和“热情”是作者对人 生、社会的理性的思考和认识。 “悲痛”:因纯真、纯朴人性的丧失 而产生的哀痛。“热情”:在人们思 想仍旧处于坚冰尚未融化时期,作者 热切呼吁,解放人性,摒除束缚。
关于作品的主题思想:
《受戒》展现的是一幅自然、平和、纯朴的生 活画面及清新淡雅的自然风光,用美丽动人的生 活,来表达作者的理想。小说之所要写得如此美 丽,一方面,固然是为了表现“一种顺乎自然、 超功利的潇洒的人生态度”(《关于〈受 戒〉》),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方面,那 就是小说所表现的对人生、社会的理性思考,即 不打破清规戒律的束缚,人生就不会潇洒,社会 就不会平和。作者笔下的风俗民情愈美丽,愈表 明破除各种桎梏的必要。
思考题:
1、文章最后作者的写作说明意在 说明什么?(联系写作时间与故 事发生时间)
2、汪曾祺引用沈从文的话说 “你们能欣赏我故事的清新,照例那 作品背后隐藏的热情却忽略了;你们 能欣赏我文字的朴实,照例那作品背 后隐伏的悲痛也忽略了。”(《沈从 文的寂寞》)这“热情”和“悲痛” 是什么呢?
参考:
76、信仰是伟大的情感,一种创造力量。—— 高尔基 79、乐观是一首激昂优美的进行曲,时刻鼓舞着你向事业的大路勇猛前进。—— 大仲马
80、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狄更斯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2、“悲痛”和“热情”是作者对人 生、社会的理性的思考和认识。 “悲痛”:因纯真、纯朴人性的丧失 而产生的哀痛。“热情”:在人们思 想仍旧处于坚冰尚未融化时期,作者 热切呼吁,解放人性,摒除束缚。
关于作品的主题思想:
《受戒》展现的是一幅自然、平和、纯朴的生 活画面及清新淡雅的自然风光,用美丽动人的生 活,来表达作者的理想。小说之所要写得如此美 丽,一方面,固然是为了表现“一种顺乎自然、 超功利的潇洒的人生态度”(《关于〈受 戒〉》),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方面,那 就是小说所表现的对人生、社会的理性思考,即 不打破清规戒律的束缚,人生就不会潇洒,社会 就不会平和。作者笔下的风俗民情愈美丽,愈表 明破除各种桎梏的必要。
思考题:
1、文章最后作者的写作说明意在 说明什么?(联系写作时间与故 事发生时间)
2、汪曾祺引用沈从文的话说 “你们能欣赏我故事的清新,照例那 作品背后隐藏的热情却忽略了;你们 能欣赏我文字的朴实,照例那作品背 后隐伏的悲痛也忽略了。”(《沈从 文的寂寞》)这“热情”和“悲痛” 是什么呢?
参考:
76、信仰是伟大的情感,一种创造力量。—— 高尔基 79、乐观是一首激昂优美的进行曲,时刻鼓舞着你向事业的大路勇猛前进。—— 大仲马
80、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狄更斯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受戒PPT课件
扑鲁鲁鲁飞远了。
小说语言赏析:淡而有味,飘而不散,大俗大雅
小日说常洗语口练言语干如,净同方水言,中,文磨民白洗间相过文间的学,白和石古节子典制,文而干学有净的弹圆完润美清化清合爽。爽将。精练是 的古性代,语平言淡词汇、自清然新地而消富融有在文诗本意中。,又从日常口语,方言,
民间文学中吸取甘美的乳汁,兼收并蓄,克钢化柔,豪华落 尽见真淳。轻盈流丽,小巧精致,如生生燕语,呖呖莺歌, 滑而不腻。令人一读之下而悠然神往。汪曾祺那信马由缰干 净利索的文字,淡而有味,飘而不散,有初发芙蓉之美,可
2. 不同点:
⑴、思想内容上:《受戒》是”柔情的人道主义”,而《边 城》则显得”悲情”。
⑵、塑造人物: 《受戒》完全采用白描手法,而《边城》心理 刻画则较丰富。
⑶、情节语言: 《受戒》几乎没有情节,笔致轻淡又有幽默。 而《边城》故事性较前者强,笔致浓郁又凄美。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附:佛教用语解释
放焰口:佛教仪式,为一种根据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而举行的施食饿 鬼之法事。该法会以饿鬼道众生为主要施食对象;施放焰口,则饿鬼皆 得超度。亦为对死者追荐的佛事之一。焰口指饿鬼。
• 我写《受戒》,主要是想说人是不能被压抑的,反而应当发 觉人身上美的诗意的东西,肯定人的价值,我写了人性的解 放。——汪曾祺
内容简析
⑴、时间:二十世纪30~40年代 ⑵、地点:庵赵庄
⑶、主人公:明子(明海和尚) , 小英子 ⑷、情节线索
①十三岁的明子去荸荠庵做和尚 ②明子在船上认识了小英子 ③明子在荸荠庵的生活 ④明子跟小英子一家的交往 ⑤明子去善因寺受戒 ⑥明子受戒后回来
人物简析:和尚的美好时代
人物简析:和尚的美好时代
明远:年轻,英俊,憨厚,质朴 普照:枯寂,吃斋不念佛,过年也吃肉 仁山:“当家的”邋遢,愚笨 仁海:有妻室,爱干净 仁渡:聪明精干,打牌,经忏,飞饶,荤小调样样
小说语言赏析:淡而有味,飘而不散,大俗大雅
小日说常洗语口练言语干如,净同方水言,中,文磨民白洗间相过文间的学,白和石古节子典制,文而干学有净的弹圆完润美清化清合爽。爽将。精练是 的古性代,语平言淡词汇、自清然新地而消富融有在文诗本意中。,又从日常口语,方言,
民间文学中吸取甘美的乳汁,兼收并蓄,克钢化柔,豪华落 尽见真淳。轻盈流丽,小巧精致,如生生燕语,呖呖莺歌, 滑而不腻。令人一读之下而悠然神往。汪曾祺那信马由缰干 净利索的文字,淡而有味,飘而不散,有初发芙蓉之美,可
2. 不同点:
⑴、思想内容上:《受戒》是”柔情的人道主义”,而《边 城》则显得”悲情”。
⑵、塑造人物: 《受戒》完全采用白描手法,而《边城》心理 刻画则较丰富。
⑶、情节语言: 《受戒》几乎没有情节,笔致轻淡又有幽默。 而《边城》故事性较前者强,笔致浓郁又凄美。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附:佛教用语解释
放焰口:佛教仪式,为一种根据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而举行的施食饿 鬼之法事。该法会以饿鬼道众生为主要施食对象;施放焰口,则饿鬼皆 得超度。亦为对死者追荐的佛事之一。焰口指饿鬼。
• 我写《受戒》,主要是想说人是不能被压抑的,反而应当发 觉人身上美的诗意的东西,肯定人的价值,我写了人性的解 放。——汪曾祺
内容简析
⑴、时间:二十世纪30~40年代 ⑵、地点:庵赵庄
⑶、主人公:明子(明海和尚) , 小英子 ⑷、情节线索
①十三岁的明子去荸荠庵做和尚 ②明子在船上认识了小英子 ③明子在荸荠庵的生活 ④明子跟小英子一家的交往 ⑤明子去善因寺受戒 ⑥明子受戒后回来
人物简析:和尚的美好时代
人物简析:和尚的美好时代
明远:年轻,英俊,憨厚,质朴 普照:枯寂,吃斋不念佛,过年也吃肉 仁山:“当家的”邋遢,愚笨 仁海:有妻室,爱干净 仁渡:聪明精干,打牌,经忏,飞饶,荤小调样样
受戒_汪曾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艺术特色
6.小说的留白
汪曾祺认为,中国画讲究“留白”,小说也要讲求
“留白”,不能写得太满,要留有余地让读者可以自
由地思索认同和判断。《受戒》表达的是一种意境,
小说结尾并未给出明海与小英的结局留给读者想象的 空间。在叙述结束时,汪曾祺向读者表白了心迹,即 写四十三年前的一个梦,给读者无限的遐想。
艺术特色
主题 2.爱国主义作品
两个重要时期:1937年和20世纪80年代
(1)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日本法西斯打着资本主义的旗 帜, 高喊“构建大东亚共荣圈”的口号侵略中国 。(“四十三年前的 一个梦”)
(2)受戒所诞生的时期,20世纪80年代又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与巨 变的时期。文革彻底结束,蒙冤下狱的同志重获自由,含冤而死的同志得 到了平反昭雪,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进行得红红火火,党的十一 届三中全会召开了 。 结合两个时代背景品读小说,我们可感受到汪曾祺深深的爱国情 怀,他的使命和价值便因这特殊的历史时刻和深厚的传统积养而显出 更为深远的意义。
艺术特色
4.结构上的散文化——漫不经心的随意
随意漫谈,自然地营造了小说的虚构世界。小说回归
到自身的审美功能,在汪曾琪的《受戒》里,主题的功利
性、题材的重大性、人物的典型性、格调的时代性都被取
消和颠覆了, 文学呈现出它自身的面目, 汪曾祺的小说给 人们带来了一种审美的愉悦和快感, 让人沉浸在其中, 品 赏欢娱。
四、《受戒》的艺术特色
1.汪曾祺的小说充溢着“中国味儿”
《受戒》中一对活泼可爱的小儿女之间萌发的天真无 邪的朦胧爱情,蕴含着对生活和人生的热爱,洋溢着人性 和人情的欢歌。这种内在的欢乐情绪同古代乐府和民间情
受戒
四.相关拓展
比较沈从文小说《边城》,谈谈两康的人性,歌颂爱,清纯 意朴。都描写了大量的风土人情(湘西—苏北),远离政 治。 (二)艺术上:淡化故事情节,散文色彩浓。语言优美和 谐,意境高远,诗情画意。
不同点:
(一)思想内容:《受戒》是“柔情的人道主义”,而 《边城》则显得悲情 (二)塑造人物:《受戒》完全采用白描手法,而《边城》 心理刻画较丰富。 (三)情节语言:《受戒》几乎没有情节,笔致清淡幽默。 而《边城》故事性较前者强,笔致浓郁凄美。
第二节 大地上涌动着人生的欢乐 《受戒》 一.作者简介 二.《受戒》简介 三.艺术特色 四.相关拓展
—汤瑶
一.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3.5~1997.5.16), 江苏高邮人,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80年代初先后发表了《受戒》《大淖 记事》等以苏北高邮地区历史生活为 背景的系列小说,开“寻根文学”风 气之先,成为当代文学史上承前启后 的人物。 作品集: 短篇小说:《受戒》《大淖记事》(开 创了80年代中国小说新格局) 散文集:《蒲桥集》 小说集:《邂逅集》 代表作品 《受戒》《大淖记事》《黄油烙饼》 《葡萄月令》《沙家浜》
“这个世界中人的生活方式是世俗的,然而又是率性自然的,它充满了人间 的烟火气,同时又有一种超功利的潇洒与美。在这个庵里无所谓清规,连这 两个字也没人提起——他们可以娶妻,找情人,谈恋爱,还可以杀猪,吃 肉。…人的一切生活方式都顺乎人的本性自然,自由自在,原始纯朴,不受 任何清规戒律的束缚”
主题概括:
二.《受戒》简介 1.写作背景
小说末尾注明:写43年前的一个梦。有人认为这场 梦指的是43年前汪曾祺未遂的初恋。也有人认为这个 次文本意味着:本文所表述的可能只是一场梦,作者 用这个梦来烘托气氛,升华感情,或者只是作者心中 的一个理想境界,但这个梦是否真是作者年轻时候的 一个梦,还是一个梦想,无处可考。 汪曾祺曾受业于沈从文,在创作上很受沈从文的影 响。《受戒》也和沈从文小说《边城》有点相似,都 是有意识地表达一种生活态度与理想境界,描写爱情 的笔调也十分相似。
最新《受戒 》上课版
• 概括来说就是明海出家做和尚和小英子相爱的故事。
小说要素
小说三要素:情节 人物 环境(背景) •时间:二十世纪30----40年代 •地点:庵赵庄 •主人公:明子(明海和尚) , 小英子 •简单情节
1:十三岁的明子去荸荠庵做和尚。 2:明子在船上认识了小英子。 3:明子在荸荠庵的生活。 4:明子跟小英子一家的交往。 5:明子去善因寺受戒。 6:明子受戒后回来。
精读课文
题解 重点问题分析 人物形象 写作特色
什么是受戒?
为表示笃信佛法、虔守佛规,需受戒,即用 戒香炙烧头额或手腕,炙成3个、6个、9个或12 个黑疤,越多表示越虔诚,戒期完毕,由传戒者 发给“戒牒”及“同戒录”。
沙弥和沙弥尼必须受持十戒,即不杀生、不 偷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不涂饰香鬘,不 视听歌舞,不坐高广大床、不非时食、不蓄金银 财宝 。
与样板戏《沙家浜》的定稿。 •1979年,恢复文学创作 •1997年,逝世
•汪曾祺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 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 一个士大夫。”
汪曾祺博学多识,情趣 广泛,爱好书画,乐谈 医道,对戏剧与民间文 艺也有深汪入曾钻祺研博。学多识,
情趣广泛,爱好
书画,乐谈医道,
对戏剧与民间文
抑人性,不需要斗争
明海出家做和尚是当地的一种风俗,而他的和尚生活并
非我们所常见的那样每日参禅诵经,和尚本应遵守不杀
作者简介
汪曾祺 (1920.3.5~ 1997.5.16),江 苏高邮人。当代作 家、散文家、戏剧 家、京派作家的代 表人物。
• 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 • 1940年,开始发表小说、诗和散文 • 1944年,因英文不佳肄业 • 1956年,发表京剧剧本《范进中举》
小说要素
小说三要素:情节 人物 环境(背景) •时间:二十世纪30----40年代 •地点:庵赵庄 •主人公:明子(明海和尚) , 小英子 •简单情节
1:十三岁的明子去荸荠庵做和尚。 2:明子在船上认识了小英子。 3:明子在荸荠庵的生活。 4:明子跟小英子一家的交往。 5:明子去善因寺受戒。 6:明子受戒后回来。
精读课文
题解 重点问题分析 人物形象 写作特色
什么是受戒?
为表示笃信佛法、虔守佛规,需受戒,即用 戒香炙烧头额或手腕,炙成3个、6个、9个或12 个黑疤,越多表示越虔诚,戒期完毕,由传戒者 发给“戒牒”及“同戒录”。
沙弥和沙弥尼必须受持十戒,即不杀生、不 偷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不涂饰香鬘,不 视听歌舞,不坐高广大床、不非时食、不蓄金银 财宝 。
与样板戏《沙家浜》的定稿。 •1979年,恢复文学创作 •1997年,逝世
•汪曾祺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 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 一个士大夫。”
汪曾祺博学多识,情趣 广泛,爱好书画,乐谈 医道,对戏剧与民间文 艺也有深汪入曾钻祺研博。学多识,
情趣广泛,爱好
书画,乐谈医道,
对戏剧与民间文
抑人性,不需要斗争
明海出家做和尚是当地的一种风俗,而他的和尚生活并
非我们所常见的那样每日参禅诵经,和尚本应遵守不杀
作者简介
汪曾祺 (1920.3.5~ 1997.5.16),江 苏高邮人。当代作 家、散文家、戏剧 家、京派作家的代 表人物。
• 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 • 1940年,开始发表小说、诗和散文 • 1944年,因英文不佳肄业 • 1956年,发表京剧剧本《范进中举》
【高中语文】受戒ppt精品课件
作业: 浅析《边城》中的人性 美,不少于500字。
1、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卢梭 2、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欧文 3、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4、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 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苏霍姆林斯基 5、没有时间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6、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叶芝 7、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8、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亚里士多德 9、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轻人的终生自修作准备。——R.M.H. 10、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哈钦斯 11、教育的实质正是在于克服自己身上的动物本能和发展人所特有的全部本性。——(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12、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 13、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苏霍姆林斯基 14、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园斯金 15、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马卡连柯 16、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 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17、教育能开拓人的智力。——贺拉斯 18、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蒙田 19、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出一个空虚。班主任广博的爱 心就是流淌在班级之池中的水,时刻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夏丐尊 20、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最新整理)《受戒》课件
平淡、清新而富有诗意。
•
英子跳到中舱,两只桨飞快地划起来,划进了芦花荡。
芦花才吐新穗。紫灰色的芦穗,发着银光,软软的,滑溜
溜的,像一串丝线。有的地方结了蒲棒,通红的,像一枝
一枝小蜡烛。青浮萍,紫浮萍。长脚蚊子,水蜘蛛。野菱
角开着四瓣的小白花。惊起一只青桩(一种水鸟),擦着
芦穗,扑鲁鲁鲁飞远了。
•
-----《受戒》
2021/7/26
6
•
探寻汪曾祺的创作心理,这也不奇怪,因为在一九八
〇年代初有了写出这个梦的语境。这个语境首先就是当时
风起云涌的思想解放的大背景。汪曾祺本人也说过,如果
没有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个思想解放的春风,他的《受戒》
不会问世。当然催生《受戒》的具体因素还有:回归传统
文化的热潮,主流文坛对沈从文作品的解禁,以及文艺与
2021/7/26
22
• ①意境美;
•
受戒,放焰口等佛教仪式,婚俗,农家生活,民歌。
• ③文化意义:
• A、在恬淡和谐的的民间生活中表现生命的快乐.---陈思和
• B、画出了传统市民与知识分子的文化心态,貌似浅淡而意 境高远.---朱寨
• C、开”寻根文学”风气之先。
2021/7/26
13
3.细节描写鉴赏
• 鉴赏⑴、 • 小英子 • 她挎着一篮子荸荠回去了 • 在柔软的田埂上 • 留下一串脚印 • 明海看着她的脚印 • 傻了 • 五个小小的趾头脚 • 掌平平的.脚跟细细的、
猫》、等作品引起文坛关注。
• 1949年,汪曾祺出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邂逅集》。
2021/7/26
4
•
1950年后,汪曾祺在北京文联、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
《受戒》课件
作者简介
江苏高邮人,1920年生,卒于 1997年,师承沈从文先生。 80年代初先后发表了《受 戒》《大淖记事》等以苏北高邮 地区历史生活为背景的系列小说, 以其冲淡优雅的语言,情淳意朴 的风情开”寻根文学”风气之先, 成了当代文学史上承前启后的人 物。
汪曾祺
“寻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学”
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中国文坛上兴起了一股 ‚文化寻根‛的热潮,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 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 学‚。在这样的理论之下作家开始进行创作,理论界 便将他们称之为"寻根派"。 代表作家:阿城、韩少功、郑义、贾平凹、王安 忆、莫言等。
袒露情怀
【P44】 又划了一气,看见那一片芦花荡子了。 小英子忽然把桨放下,走到船尾,趴在明子的耳朵旁 边,小声地说:‚我给你当老婆,你要不要?‛ 明子眼睛鼓得大大的。 ‚你说话呀!‛ 明子说:‚嗯。‛ ‚什么叫‘嗯’呀!要不要,要不要?‛ 明子大声地说:‚要!‛ ‚你喊什么!‛ 明子小小声说:‚要——!‛ ‚快点划!‛
全文小结
文章题为“受戒”,却使主人公明海在“受戒” 之后又义无反顾地选择“破戒”,其意不在“以佛反 佛”,而是在写“美,和一切健康的人性”,而这种 原始而纯朴的“美和健康的人性”正是民族文化的根。 文中的明海是作为一个理想而存在的,作者借这个意象 曲折委婉地表达他对理想世界和理想人性的向往 和追求。
那一天
[六世达赖]仓央嘉措
那一天,我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自惭多情汙梵行, 入山又恐误倾城。 世间哪得双全法, 不负如来不负卿?
受戒上课版
25
大家好
精读课文
? 题解 ? 重点问题分析 ? 人物形象 ? 写作特色
26
什么是受戒? 大家好
为表示笃信佛法、虔守佛规,需受戒,即用 戒香炙烧头额或手腕,炙成 3个、6个、9个或12 个黑疤,越多表示越虔诚,戒期完毕,由传戒者 发给“戒牒”及“同戒录”。
沙弥和沙弥尼必须受持十戒,即 不杀生、不 偷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不涂饰香鬘, 不 视听歌舞 ,不坐高广大床、不非时食、 不蓄金银 财宝 。
大家好
《受戒》文学史意义
汪曾祺是沈从文的弟子,他继承了京派文学观: 独立、超然、唯美。独立即疏离政治;超然即疏离 现实;唯美即追求艺术美。因此,汪曾祺在 80年代 的小说观念与 40年代的小说观念一脉相承,他有意 识地对当代既定文学规范进行了冲击。
(1)小说的题材突破了主流文学规范的束缚。 (2)接续京派创作路子,书写健康优美的人
①:荸荠庵的方丈不叫方丈,叫“当家的”。 ②:和尚娶妻吃荤。
世俗化的荸荠庵生活与朦胧而又超功利的爱情描 写相统一。
例子
42
仁山,即明子的舅舅,是当家的。不叫大“家好方丈”,也不叫
“实住 干方持的”是丈,当不却家叫的叫“职当务方家。丈的他”屋,, 里是摆叫很的“有是道一当理张家的帐,桌的因,为桌”他子确上确放实的
外表松散而内藏着秩序,呈现出一种苦心经营的“随
便”。
①:非平铺直叙一路写来,而是有穿插,有倒叙。
小说开头
明海出家已经四年了。 他是十三岁来的。
②:小说结构经纬分明,淡化经线,强化纬线,经纬 融合一体。
经线:明海的出家。
大家好
作者简介
汪曾祺 (1920.3.5~ 1997.5.16),江 苏高邮人。当代作 家、散文家、戏剧 家、京派作家的代 表人物。
《受戒》
人物形象
• 明海:勤劳、老实憨厚、 羞涩、腼腆、 • 小英子:主动勇敢,坦率大胆,敢 爱敢恨
小说特征
• • • • 回忆性 风俗化 散文化的结构,避免了行文的呆板 语言:简洁自然、不重修饰、 富有表现力
小说主旨
• 小说《受戒》,通过荸荠庵充满世俗 情趣的日常生活得描写以及明海和小 英子朦胧而又超功利的爱情的描写, 表达了对自由又充满乐趣的世俗生活 的向往以及对美丽爱情和优美健康的 人性的歌颂,进而表达了作者对人世 生活得独特的理解。
பைடு நூலகம்
作者简介
•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 1997年5月16日),江苏高 邮人,是我国当代文学史 上著名的作家、散文家、 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 人物。早年毕业于西南联 大。在短篇小说上颇有成 就。著有小说集《邂逅 集》,小说《受戒》、 《大淖记事》,散文集 《浦桥集》等作品。被誉 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 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 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与《边城》的比较
• 相似处:1、都取材于农村生活的描写, 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2、主题上都以 爱情为主旋律3、都具有鲜明的“水性” 4、都采用抒情式的散文体5、都意图 表现一种健康,优美而又不悖人性的 人生形式,为人类的“爱”作一份恰 如其分的理想化的说明。
• 不同点:1、爱情故事的结局不同。 • 2、所要表现的女性美不同。 • 3、行文的情感基调不同
汪曾祺语录
• “我所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 • “我写的是美,是健康的人性。美, 是什么时候都需要的。” • “我喜欢疏朗清淡的风格,不喜欢反 复浓重的风格,对画,对文学,都如 此。” • “我们有过各种创伤,但我们今天应 该快活。”
创作背景
• 《受戒》最早曾以《庙与僧》为题在上 海《大公报》发表,1980年才重新写成 了《受戒》。末尾:写于43年前的一个 梦。据载,1937年,汪曾祺曾发生了一 场未遂的初恋,其时他父亲给他出主意, 父子之情洽如兄弟。这次恋爱无果,却 如同陈年老酒,在43年后作者心中散发 出异样的芬芳。
汪曾祺 《受戒》PPT
汪曾祺写“凡人小事”的小品文深蕴着他独特的人 生体验,但其效用并不只是自娱一己的性情,他强 调自己的作品还应于世道人心有补,于社会人生有 益,决不是要把个人与社会隔离开来。他的间或也 流露出道家主张的随缘自适、自足自给的悠然任化 的意趣,但断然有别于魏晋文人的清淡和颓废,在 本质上他对人生的理解和描绘是乐观向上的,相信 “人类是有希望的,中国式会好起来的”。汪曾祺 是从内容到形式上建立一种原汁原味的“本色艺术” 或“绿色艺术”,创造真境界,传达真感情,引领 人们到达精神世界的净土。
人性中,有最原始的欲望和索取,但同时更有最简 单的付出和给与。为什么要用看不见的东西,即所 谓的伦理道德来捆住它呢?人与人的交往中,人的 生存中,若没有人性的自由来参与,则再自由的物 质世界页无法填补这种心灵的虚空。人的脸上始终 是面具,看不见下面真实的表情:认得生活像被囚 禁在笼子里的野兽,即使给它最鲜最美的肉,也无 法比拟自由给它的无上的快乐。
《葡萄月令》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这篇散文作者通过自己的细致观察,详细介 绍了葡萄十二个月的生长情况。语言简洁、 平实自然,很口语化。但生动有趣,充分体 现了虽然话语平常但是充满趣味这一点。
汪曾祺散文特色
尤其是小英子,个性活泼,一天到晚叽叽喳 喳像个喜鹊,对爱情大胆追求,要小明子将 来不要做方丈,“我给你当老婆,你要不 要?” 作者对小和尚小明子和小英子的纯真热烈的 爱情,作了细腻的诗意描绘,表达了由衷的 赞美之情,充分肯定了佛门子弟对小儿女的 这种普通人的感情、欲望。
风格特色
它具有一种清新独特的田园抒情风格,有点像陶渊 明的诗。 《受戒》将散文笔调和诗歌的意境营造手法引入小 说创作,以纯朴淡雅的而语言。自然洒脱的笔调, 充满感情地抒写南方水乡的自然风光,写人的美, 些日常生活中的诗意,些小明子和小英子的富有情 谊的共同劳动和他们萌发的朦胧的爱情,从而构成 一幅原始浑朴的南方水乡生活的诗意化图景,形成 了清新的田园抒情风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善因寺的描写,是汪曾祺小说风俗风情描写的一个典型例子, 从中可以了解汪曾祺小说“宋人笔记”的风格。
四、小说特征——结构特点
小说开篇先用两句大白话简单把明子引出,马上转而写环境: 庵赵庄与荸荠庵。但作家又非平铺直叙一路写来,而是有穿插, 有倒叙。
按正常叙述顺序,开头这句“明海出家已经四年了”应出现在 小说的中间部分:先交待明海出家经过和经历,出家四年后, 现在要“受戒”了。但如果依次行文,小说叙述就缺乏一波三 折的韵味,显得平铺直叙。现在从中间起笔,仿佛作者要讲的 是明海出家四年后的故事,其实,出家四年中的经历倒是叙述 重点,四年后的“受戒”是小说的画龙点睛之笔,是高潮也是 尾声,其所以是高潮,正因有前面足够的铺垫,也与小说首句 起笔有关。这句起笔既是开篇,定下小说回忆中的回忆的格调, 又是全文的“起承转合”之句,避免了行文的呆板。
五、小说地位
于是,在汪曾祺之后,随着“寻根文学”和“先锋 文学”的兴起,在传统的民族文化中寻找和反思, 对小说文体进行大胆地革新,以及突出小说本身的 文学特质等,都成为了一股潮流。也正是在这个意 义上,人们说汪曾祺的小说连接了被中断的以废名、 沈从文为代表的“抒情小说”传统,是“京派文学” 的最后一个大家,也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继鲁迅、 沈从文、张爱玲之后的一个成就卓著的作家,给后 来的写作者以深远的影响。
沈从文和汪曾祺两人语言运用的细微差异,那应该是汪曾祺 比沈从文多了一份明快生动,少了一份悲愁淡淡。这也与他 们所处的时代有关。 沈从文小说语言中多是水上人的言语,这源于他湘西水上 语言的积累;汪曾祺小说的语言多是行话,描写各行当的 语言细致,这与他的生活环境相关。
汪曾祺的小说中也多用口语,用短句与沈从文很相似,往 往两三字一句,既简洁又生动。人物对话也往往采用短句, 诗意盎然。如《受戒》中明海烫戒后与小英子隔河相对的 话语, 《大淖纪事》中十一子养伤时和巧云的悄悄话。看似 简单平常,然而仔细回味,其中韵味绵长,使读者读出叙述中 的诗意美来。
3、小说在写“受戒”前浓墨重彩地描写了当地的和 尚及其生活,用意何在?
《受戒》是一篇饱含诗情的小说,表现的是纯朴健康的人性 之美。小说描写的内容包括和尚们的宗教生活和民间的世俗 生活两部分。 和尚们的宗教生活是充满着人间烟火气或者说世俗性的。当 和尚对当地人来说是一种谋生的职业,因为当和尚有很多好 处,可以吃现成饭,可以攒钱,将来还可以还俗娶亲。不仅 出家的目的是世俗的,寺庙里的生活方式也如此,充满了尘 世的气氛。 在对和尚们的生活习俗作了充分的铺叙后,作品又以小英子 家为中心,展开了明丽的田园牧歌式的水乡世俗生活画卷。 这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农业文明社会,人与环境自然和谐。
四、小说特征——回忆性特点
汪曾祺小说的“回忆性特点”既是作家生活经历、创作经历 使然,又是他对小说创作的观念使然。选择表现旧生活,并 不是对现实生活的逃避,而是“美学情感的需要”。
《受戒》中的小明子正是作家当初在避难寺庙里所见的小和 尚,同时,又有作家自己少年时的影子,比如作品开始写小 明子出家路上对沿路店铺的好奇,尤其是小明子朦胧的初恋, 都融进了作家自己的感受。小明子出家时十三岁,四年后受 戒时十七岁时,汪曾祺十七岁时也正经历着初恋,和善而儒 雅的汪父还在他写情书时给他出谋划策。而小说中的小英子, 也有现实生活的影子,甚至也有作家自己的影子,比如小英 子的父母和善能干,勤俭持家,一家人过着殷实的生活,这 与汪曾祺家的生活情景非常相似。
四、小说特征——语言特点
汪曾祺小说的语言风格是由他独特的语气、语调和语感共同形 成的。其总的特点是简洁自然、不重修饰。
《受戒》按作家自己的说法,是“写四十三年前的一个梦”。 作品的开头,一上来就是两段梦幻式的“呓语”,有一种回忆 的格调与气氛。句子平白简短。整篇小说,几乎找不出华丽的 词句,也没有故意多用方言,但却有地方风味,那不是由语言 体现出来,而是由准确生动的风俗描写体现出来。在人物塑造、 风俗描写、情节展开过程中,语言的准确运用,起到了至关重 要的作用。
1.《受戒》主要的描写对象是什么?是人物、情节 (受戒)、风俗,还是其它?
小说篇名为《受戒》,按理应以“受戒”事件为主要描写对 象,但小说直接写“受戒”的文字不仅篇幅较少,而且,以 侧写出现。
“受戒”事件本身还是小说的中心与高潮,但作者没有着意 描写,是因为两方面的原因:
第一,作者擅长的散文化的小说,本来就是以淡化情节也就 是取消高潮与中心为特征的。因此,作者把高潮与中心的 “受戒”事件化成了无处不在的背景与线索,从头至尾一直 贯穿着,使“受戒”成了生活本身而不仅仅是一个事件。
年轻时候的汪曾祺
二、创作背景
《受戒》,这是作家汪曾祺十七 岁那年,抗战爆发时,避难到了一 个小寺庙里住了几个月的亲身经历 与感受,最早曾以《庙与僧》为题 在上海《大公报》发表,1980年才 重新写成了《受戒》。两部作品比 较后发现,两小说都有“回忆”的 特点,但相隔了近三十五年,作家 对往事的回忆是完全不同的,因此 小说风格也完全不同。《庙与僧》 严格说来,只是《受戒》的创作素 材,作家对人生的理解,还停留在 好奇阶段,并无成熟的见解。经过 几十年的发酵,才酿成醇美清新的 《受戒》。
第二,作者写的“受戒”,很显然不是我们想象与理解的佛 教意义上的“受戒”,是别一种“受戒”,或者说仅仅是形 式上的受戒,而骨子里却是反“受戒”。
而自由,正是“受戒”的反面,也正是这篇小说的 主旨,像作者在结尾处表达的一样,是他的梦。 因此,篇名《受戒》非常巧妙,既包含了小说的主 要内容、线索与背景,也包含作者的写作风俗描写是汪曾祺小说散文化的一个主要特 征。汪曾祺曾说:“风俗是一个民族集体创作的生 活抒情诗。”而风俗主要保存在民间社会。散文化 小说的一个基本特点是抒情性,但不是通过主观的 直抒胸臆的方式抒情,正是通过对田园牧歌般的风 俗的描写,营造意境,类似“借景抒情”。汪曾祺 的小说中的写景,主要就是对风俗的描写。
受 戒
2、小说在什么地方写到“受戒”?如何写这一事件?
小说的题目是《受戒》,但“受戒”的场面一直到小说即将 结尾时才出现,而且是通过小英子的眼睛侧写的,作者并不 将它当成情节的中心或者枢纽。 在文章来看,《受戒》这个题目是带有反讽性的,“受戒” 本来是和尚表明接受佛门戒律的仪式,而就在明海受戒的同 时,两个小主人公的爱情也走向成熟。明海在受完戒与小英 子划船回家时,两人表白爱情,把船划进了芦苇荡。
三、创作目的
汪曾祺把《受戒》当成一个梦 来写,因为这是一个永远已逝的梦, 也是梦想。这是作家创作《受戒》 的目的,表面上写小明子与小英子 的初恋,实际上还有更丰富的内涵, 那就是他们的初恋中所表现出来的 清纯、和谐,小明子的聪明能干, 小英子的活泼大方,他们对戒律的 藐视,他们旺盛的生命力,而所有 这一切美好的东西,经过几十年新 生活的改造,已不复存在。于是, 表面上欢快的《受戒》,便包含了 作家的隐痛,表面上的初恋题材, 表现的却是作家对纯朴人性的歌颂 与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四、小说特征——风俗化特征
《受戒》中描写荸荠庵的布局、小英子家的布局、善因寺,以 及这些环境中的种种人物、行状的描写等等,这并非是与小说 主线无关的闲笔,而是相当有关的,是人物生活的环境与背景, 是主要人物性格与故事情节的补充。
作者曾说,“气氛即人物”,因为没有这样的气氛,便没有这 样的人物。倘若没有荸荠庵与庵里和尚生活的介绍,明子的性 格就会显得凭空而来,如果没有小英子家那样的家庭气氛,小 英子活泼开朗的性格便也不真实。如果没有庵赵庄那种不受戒 律约束的整体生活背景,小英子与明子之间无拘无束清纯自然 的初恋也就失去了依据。
六、问题分析
1.《受戒》主要的描写对象是什么?是人物、情节 (受戒)、风俗,还是其它? 2. 小说在什么地方写到“受戒”?如何写这一事件? 3. 小说在写“受戒”前浓墨重彩地描写了当地的和尚 及其生活,用意何在? 4. 汪曾祺以什么心态来展现他笔下的人物及其生活? 他曾在西南联大受教于沈从文,其代表作品(《受 戒》、《大淖记事》)是否体现了沈从文的某些影响? 在现代文学作品中,你读过哪些作品与它风格相近? 5. 有人称汪曾祺的小说是“散文化小说”,或曰“诗 话小说”,请谈谈你的理解。
受戒
汪曾祺
目录:
一、作者简介 二、创作背景 三、创作目的 四、小说特征 五、小说地位 六、问题分析
一、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3.5~1997.5.16),江苏高邮 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散文 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 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 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 院编辑。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著 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大 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还写了他 的父亲《多年父子成兄弟》,大部分作品 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被誉为“抒情 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 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其散文《端午的 鸭蛋》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他出生江苏高邮城镇旧式地主家庭,从小 就受到良好的传统教育和艺术的熏陶,中 学时代就读于高邮县中学和江阴南菁中学, 表现出强烈的爱好文学的倾向。
五、小说地位
《受戒》在新时期文学史上的影响、文体意义和它在中国20 世纪小说散文化传统中的地位 :
《受戒》刚发表时,受到许多赞扬,也曾引起一些议论,因 为它的写法与当时人们已经习惯了的小说写法很不一样。
首先,它不但没有一个集中的故事情节,而且很不像一篇真 正的小说,更像一篇散文。
其次,作家对现实的态度也值得怀疑,总让人想起当时还处 于文化边缘的沈从文的小说,或者说,完全受沈从文的《边 城》的影响,不是在描写现实,而是在抒写理想。而这个理 想,竟然是庵不像庵,寺不像寺,既无清规,也无戒律,当 和尚的可以杀猪吃肉,可以娶妻找情人,可以唱粗俗的乡曲。
——沈从文、汪曾祺抒情体小说特色分析
结构
抒情体小说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结构松散,这是和传统单调 的情节性的小说模式完全不同的,汪曾祺曾总结道:“打破 定势, 是这类小说结构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形散” 导致叙事视角不突出;“神不散”是作者的用意所在,贯穿始 终的是作者的主观情绪流动。
四、小说特征——结构特点
小说开篇先用两句大白话简单把明子引出,马上转而写环境: 庵赵庄与荸荠庵。但作家又非平铺直叙一路写来,而是有穿插, 有倒叙。
按正常叙述顺序,开头这句“明海出家已经四年了”应出现在 小说的中间部分:先交待明海出家经过和经历,出家四年后, 现在要“受戒”了。但如果依次行文,小说叙述就缺乏一波三 折的韵味,显得平铺直叙。现在从中间起笔,仿佛作者要讲的 是明海出家四年后的故事,其实,出家四年中的经历倒是叙述 重点,四年后的“受戒”是小说的画龙点睛之笔,是高潮也是 尾声,其所以是高潮,正因有前面足够的铺垫,也与小说首句 起笔有关。这句起笔既是开篇,定下小说回忆中的回忆的格调, 又是全文的“起承转合”之句,避免了行文的呆板。
五、小说地位
于是,在汪曾祺之后,随着“寻根文学”和“先锋 文学”的兴起,在传统的民族文化中寻找和反思, 对小说文体进行大胆地革新,以及突出小说本身的 文学特质等,都成为了一股潮流。也正是在这个意 义上,人们说汪曾祺的小说连接了被中断的以废名、 沈从文为代表的“抒情小说”传统,是“京派文学” 的最后一个大家,也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继鲁迅、 沈从文、张爱玲之后的一个成就卓著的作家,给后 来的写作者以深远的影响。
沈从文和汪曾祺两人语言运用的细微差异,那应该是汪曾祺 比沈从文多了一份明快生动,少了一份悲愁淡淡。这也与他 们所处的时代有关。 沈从文小说语言中多是水上人的言语,这源于他湘西水上 语言的积累;汪曾祺小说的语言多是行话,描写各行当的 语言细致,这与他的生活环境相关。
汪曾祺的小说中也多用口语,用短句与沈从文很相似,往 往两三字一句,既简洁又生动。人物对话也往往采用短句, 诗意盎然。如《受戒》中明海烫戒后与小英子隔河相对的 话语, 《大淖纪事》中十一子养伤时和巧云的悄悄话。看似 简单平常,然而仔细回味,其中韵味绵长,使读者读出叙述中 的诗意美来。
3、小说在写“受戒”前浓墨重彩地描写了当地的和 尚及其生活,用意何在?
《受戒》是一篇饱含诗情的小说,表现的是纯朴健康的人性 之美。小说描写的内容包括和尚们的宗教生活和民间的世俗 生活两部分。 和尚们的宗教生活是充满着人间烟火气或者说世俗性的。当 和尚对当地人来说是一种谋生的职业,因为当和尚有很多好 处,可以吃现成饭,可以攒钱,将来还可以还俗娶亲。不仅 出家的目的是世俗的,寺庙里的生活方式也如此,充满了尘 世的气氛。 在对和尚们的生活习俗作了充分的铺叙后,作品又以小英子 家为中心,展开了明丽的田园牧歌式的水乡世俗生活画卷。 这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农业文明社会,人与环境自然和谐。
四、小说特征——回忆性特点
汪曾祺小说的“回忆性特点”既是作家生活经历、创作经历 使然,又是他对小说创作的观念使然。选择表现旧生活,并 不是对现实生活的逃避,而是“美学情感的需要”。
《受戒》中的小明子正是作家当初在避难寺庙里所见的小和 尚,同时,又有作家自己少年时的影子,比如作品开始写小 明子出家路上对沿路店铺的好奇,尤其是小明子朦胧的初恋, 都融进了作家自己的感受。小明子出家时十三岁,四年后受 戒时十七岁时,汪曾祺十七岁时也正经历着初恋,和善而儒 雅的汪父还在他写情书时给他出谋划策。而小说中的小英子, 也有现实生活的影子,甚至也有作家自己的影子,比如小英 子的父母和善能干,勤俭持家,一家人过着殷实的生活,这 与汪曾祺家的生活情景非常相似。
四、小说特征——语言特点
汪曾祺小说的语言风格是由他独特的语气、语调和语感共同形 成的。其总的特点是简洁自然、不重修饰。
《受戒》按作家自己的说法,是“写四十三年前的一个梦”。 作品的开头,一上来就是两段梦幻式的“呓语”,有一种回忆 的格调与气氛。句子平白简短。整篇小说,几乎找不出华丽的 词句,也没有故意多用方言,但却有地方风味,那不是由语言 体现出来,而是由准确生动的风俗描写体现出来。在人物塑造、 风俗描写、情节展开过程中,语言的准确运用,起到了至关重 要的作用。
1.《受戒》主要的描写对象是什么?是人物、情节 (受戒)、风俗,还是其它?
小说篇名为《受戒》,按理应以“受戒”事件为主要描写对 象,但小说直接写“受戒”的文字不仅篇幅较少,而且,以 侧写出现。
“受戒”事件本身还是小说的中心与高潮,但作者没有着意 描写,是因为两方面的原因:
第一,作者擅长的散文化的小说,本来就是以淡化情节也就 是取消高潮与中心为特征的。因此,作者把高潮与中心的 “受戒”事件化成了无处不在的背景与线索,从头至尾一直 贯穿着,使“受戒”成了生活本身而不仅仅是一个事件。
年轻时候的汪曾祺
二、创作背景
《受戒》,这是作家汪曾祺十七 岁那年,抗战爆发时,避难到了一 个小寺庙里住了几个月的亲身经历 与感受,最早曾以《庙与僧》为题 在上海《大公报》发表,1980年才 重新写成了《受戒》。两部作品比 较后发现,两小说都有“回忆”的 特点,但相隔了近三十五年,作家 对往事的回忆是完全不同的,因此 小说风格也完全不同。《庙与僧》 严格说来,只是《受戒》的创作素 材,作家对人生的理解,还停留在 好奇阶段,并无成熟的见解。经过 几十年的发酵,才酿成醇美清新的 《受戒》。
第二,作者写的“受戒”,很显然不是我们想象与理解的佛 教意义上的“受戒”,是别一种“受戒”,或者说仅仅是形 式上的受戒,而骨子里却是反“受戒”。
而自由,正是“受戒”的反面,也正是这篇小说的 主旨,像作者在结尾处表达的一样,是他的梦。 因此,篇名《受戒》非常巧妙,既包含了小说的主 要内容、线索与背景,也包含作者的写作风俗描写是汪曾祺小说散文化的一个主要特 征。汪曾祺曾说:“风俗是一个民族集体创作的生 活抒情诗。”而风俗主要保存在民间社会。散文化 小说的一个基本特点是抒情性,但不是通过主观的 直抒胸臆的方式抒情,正是通过对田园牧歌般的风 俗的描写,营造意境,类似“借景抒情”。汪曾祺 的小说中的写景,主要就是对风俗的描写。
受 戒
2、小说在什么地方写到“受戒”?如何写这一事件?
小说的题目是《受戒》,但“受戒”的场面一直到小说即将 结尾时才出现,而且是通过小英子的眼睛侧写的,作者并不 将它当成情节的中心或者枢纽。 在文章来看,《受戒》这个题目是带有反讽性的,“受戒” 本来是和尚表明接受佛门戒律的仪式,而就在明海受戒的同 时,两个小主人公的爱情也走向成熟。明海在受完戒与小英 子划船回家时,两人表白爱情,把船划进了芦苇荡。
三、创作目的
汪曾祺把《受戒》当成一个梦 来写,因为这是一个永远已逝的梦, 也是梦想。这是作家创作《受戒》 的目的,表面上写小明子与小英子 的初恋,实际上还有更丰富的内涵, 那就是他们的初恋中所表现出来的 清纯、和谐,小明子的聪明能干, 小英子的活泼大方,他们对戒律的 藐视,他们旺盛的生命力,而所有 这一切美好的东西,经过几十年新 生活的改造,已不复存在。于是, 表面上欢快的《受戒》,便包含了 作家的隐痛,表面上的初恋题材, 表现的却是作家对纯朴人性的歌颂 与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四、小说特征——风俗化特征
《受戒》中描写荸荠庵的布局、小英子家的布局、善因寺,以 及这些环境中的种种人物、行状的描写等等,这并非是与小说 主线无关的闲笔,而是相当有关的,是人物生活的环境与背景, 是主要人物性格与故事情节的补充。
作者曾说,“气氛即人物”,因为没有这样的气氛,便没有这 样的人物。倘若没有荸荠庵与庵里和尚生活的介绍,明子的性 格就会显得凭空而来,如果没有小英子家那样的家庭气氛,小 英子活泼开朗的性格便也不真实。如果没有庵赵庄那种不受戒 律约束的整体生活背景,小英子与明子之间无拘无束清纯自然 的初恋也就失去了依据。
六、问题分析
1.《受戒》主要的描写对象是什么?是人物、情节 (受戒)、风俗,还是其它? 2. 小说在什么地方写到“受戒”?如何写这一事件? 3. 小说在写“受戒”前浓墨重彩地描写了当地的和尚 及其生活,用意何在? 4. 汪曾祺以什么心态来展现他笔下的人物及其生活? 他曾在西南联大受教于沈从文,其代表作品(《受 戒》、《大淖记事》)是否体现了沈从文的某些影响? 在现代文学作品中,你读过哪些作品与它风格相近? 5. 有人称汪曾祺的小说是“散文化小说”,或曰“诗 话小说”,请谈谈你的理解。
受戒
汪曾祺
目录:
一、作者简介 二、创作背景 三、创作目的 四、小说特征 五、小说地位 六、问题分析
一、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3.5~1997.5.16),江苏高邮 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散文 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 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 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 院编辑。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著 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大 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还写了他 的父亲《多年父子成兄弟》,大部分作品 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被誉为“抒情 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 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其散文《端午的 鸭蛋》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他出生江苏高邮城镇旧式地主家庭,从小 就受到良好的传统教育和艺术的熏陶,中 学时代就读于高邮县中学和江阴南菁中学, 表现出强烈的爱好文学的倾向。
五、小说地位
《受戒》在新时期文学史上的影响、文体意义和它在中国20 世纪小说散文化传统中的地位 :
《受戒》刚发表时,受到许多赞扬,也曾引起一些议论,因 为它的写法与当时人们已经习惯了的小说写法很不一样。
首先,它不但没有一个集中的故事情节,而且很不像一篇真 正的小说,更像一篇散文。
其次,作家对现实的态度也值得怀疑,总让人想起当时还处 于文化边缘的沈从文的小说,或者说,完全受沈从文的《边 城》的影响,不是在描写现实,而是在抒写理想。而这个理 想,竟然是庵不像庵,寺不像寺,既无清规,也无戒律,当 和尚的可以杀猪吃肉,可以娶妻找情人,可以唱粗俗的乡曲。
——沈从文、汪曾祺抒情体小说特色分析
结构
抒情体小说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结构松散,这是和传统单调 的情节性的小说模式完全不同的,汪曾祺曾总结道:“打破 定势, 是这类小说结构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形散” 导致叙事视角不突出;“神不散”是作者的用意所在,贯穿始 终的是作者的主观情绪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