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工程从长江调水的可行性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水北调工程从长江调水的可行性分析

2009-8-10

历经50多年的研究,我国逐步形成从长江上游、中游和下游调水的南水北调西线、中线和东线三条线路,组成南水北调工程,以解决北方日趋严重的缺水问题。国务院于2002年12月宣布南水北调工程开工,东线和中线先行开工,西线继续进行前期工作。近来,有人士提出,何不从水源丰富的雅鲁藏布江调水到黄河,调水量大、海拔高,可涵盖西线,甚至涵盖中线和东线的受水区,还可向西北、华北地区的更大范围供水。为此,就南水北调工程为何从长江调水及相关情况,笔者提出以下看法。

南水北调工程从长江调水的可行性

1.长江水量丰沛,有水可调

长江是我国最大的河流,水资源丰富且较稳定,多年平均径流量约9600亿立方米,特枯年有7600亿立方米。长江的入海水量约占天然径流量的94%以上。从长江流域调出部分水量,缓解北方地区缺水是可能的。这是南水北调工程选择以长江为水源地的基本依据,也是水资源跨流域调配理想的水源地。1990年9月,国务院正式批准了《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1990年修订),提出:“长江干流及其主要支流,是南水北调解决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的主要水源,要继续做好不同时期水资源供需的计划安排。”进一步明确要求长江水资源对北方缺水地区可持续发展发挥支撑作用。

2.从长江调水地理条件优越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东的西南侧,干流自青藏高原自西向东蜿蜒流淌,经青海省、湖北省、江苏省和上海市等10个省、区、市,横贯大半个中国,在上海市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流域面积180多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面积的1/5。上游靠近西北地区,中下游毗邻黄淮海平原及胶东地区,兴建跨流域调水工程具有显著的优势。

3.南水北调西、中、东三项工程可基本缓解黄淮海流域受水区的严重缺水问题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布设在我国最高一级台阶青藏高原的东南部,调水入黄河源头河段海拔3442米处,具有居高临下、供水覆盖面广的优势,可向干旱、半干旱、海拔相对较高的西北地区供水,同时与黄河河道水沙融合,运用黄河已建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水沙调控体系进行调节,促进黄河的健康和长治久安;中线工程主要向黄淮海平原西部供水;东线工程主要向黄淮海平原东部和胶东地区供水。

南水北调工程三条线路,总调水规模448亿立方米。规划到2050年全部建成后,基本实现黄淮海流域和西北内陆河地区的水资源承载能力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生活、生产和生态缺水问题得以基本解决。

4.“四横三纵”的总体布局,可充分发挥多水源供水的优势,综合效益显著

2002年12月,国务院批复的《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报告中指出:“南水北调三条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联系,逐步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中国大水网,有利于实现我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对协调北方地区东部、中部和西部可持续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这里表明,提出我国水资源“四横三纵”的大水网,是战略性的举措,意义重大,而南水北调工程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

“四横三纵”的总体布局,形成一个系统的有机整体,可以相互补充,具有覆盖面广,供水保证程度高,可充分发挥多水源供水的优势等特点。同时,总调水规模448亿立方米,占长江多年平均入海水量的5%,占枯水期入海水量的7%,总体上对长江入海水量影响不大,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较小。

南水北调工程从长江调水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是一个具有显著综合效益的工程,是优化我国水资源配置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后续水源,从澜沧江、怒江调水150~200亿立方米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从长江上游干支流调水,总体规划分三期实施,第一期工程从雅砻江、大渡河支流调水40亿立方米,第二期工程从雅砻江调水50亿立方米,第三期工程从金沙江调水80亿立方米,共调水170亿立方米,2050年前全部建成。总体规划还提出,2050年以后,由于各种条件的变化,如果仍然需要调水,作为远期的初步考虑,从位于金沙江西部、上游河段大体互相平行的澜沧江、怒江调水。其多年平均径流量,澜沧江744亿立方米,怒江689亿立方米。根据两江自流引水需要的高程选择引水河段的位置、工程规模、技术经济等条件综合研究,调水150~200亿立方米比较适宜。此调水量,相当于增加一个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初步布置,调水工程方案与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方案总体布局相衔接,形成一个整体,有利于分期开发。澜沧江、怒江调水距离黄河远、地理地质条件复杂,工程规模大、投资高,因此,作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后续水源是否需要和可行,尚需依据21世纪下半叶的实际情况予以研究。

初步考虑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后续水源表明,在西部地区若需进一步扩大调水水源,也不一定从长江上游调水,要从调水量、工程规模、地理地质等诸多条件,综合比较,择优选用。

关于从雅鲁藏布江调水的设想

社会各界关心北方缺水的人士,认为我国北方缺水量大,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水170亿立方米太少,满足不了北方更大范围的缺水需要。先后提出了若干调水水源地和调水线路的设想,大多来自水资源比较丰沛的西南诸河,也包括长江上游干支流。有的人提出从雅鲁藏布江调水;还有的人提出从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等江河联合调水,称作“大西线调水”,可调水量达数百亿、上千亿,以解决北方干旱缺水问题,特别为开发大西北提供水资源保障。

从雅鲁藏布江或西南诸河调水,提出的方案不尽相同,而基本上均未开展实质性野外勘测工作,尚处于图纸上作业的设想阶段。由于基础资料不足和思路不同,各种设想在可调水量、

工程措施、投资估算、供水目标等方面差别很大。这里,简述人们关心的或影响较大的雅鲁藏布江调水。

雅鲁藏布江的主要产水区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下段。雅鲁藏布江上游的海拔高、水量少,直到下游雅鲁藏布江大拐弯“派”附近,河床海拔2880米,年径流量只有596亿立方米。由此往下,高程急剧下降,水量迅猛增加,至雅鲁藏布江出国境处的巴昔卡,海拔只有155米,水量约1400亿立方米。雅鲁藏布江大拐弯以后河段水量丰沛,但高程太低,不利于引水。若在大拐弯“派”附近引水,需建300米高坝壅高水位,还需要提水扬程700多米,开凿隧洞400多千米,才能与怒江、澜沧江引水线路衔接。若要满足自流引水,只有在雅鲁藏布江中游河段海拔3928米的彭错林以上引水,而水量只有110亿立方米,可调水量少,距黄河贾曲的直线距离1500千米左右。由此看来,从雅鲁藏布江调水到黄河难度很大。

关于从雅鲁藏布江等河流调水到黄河,有以下几点看法:

1.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是在干旱缺水地区充分利用当地水资源,仍然严重缺水的前提下,所采取的一项地区间调配水资源的重要补水措施。

2.从调水河流引水,不是引水越多越好,而是根据受水区的需要和调水河流的可能,进行合理的水资源调引配置。调水河流的引水点愈靠近下游可引水量愈大,则工程规模愈大,从技术经济的现实考虑,引水点应选在河道适当的海拔位置,调水量和工程规模应有适当的限度。

3.北方地区缺水,是一个不断增长和动态的过程,节水、治污和配套工程建设将有一个实施的过程,工程运行管理、生态环境保护也需要有一个观察和实践的过程,与之相适应,调水工程也应从近到远,由小到大,分期开发,正如南水北调东线和西线分三期、中线分二期建设,以不断摸索经验,逐步扩展。反之,舍近求远,调水量过大,想一气解决北方干旱问题,只是良好的愿望和设想,也不具备可操作性。

4.研究西南诸河向北方调水,相对而言,应先期实施距离黄河较近、调水量适宜、工程规模适当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

因此,从雅鲁藏布江调水到黄河是否适宜,往哪里调水更有利,能调多少水,以及调水的任务及供水目标等,都需要进一步研究。从战略性、前瞻性、长远性考虑,作为我国远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后备水源,有必要进行研究;特别是加强雅鲁藏布江等河流的水文、气象、地理、地质、测绘等基础工作更为必要。深信,在取得充分基础资料的情况下,一定会提出较优地用水方案、有效地利用这部分水资源。

(作者为原黄委设计院副院长、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设计总工程师)

稿件来源:黄河报·黄河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