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考古学概论赵cc绪论1.

合集下载

大学考古学第一讲绪论

大学考古学第一讲绪论

• 所以,具体地说,考古学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 人类的生存环境——环境考古学 经济生活与生产技术的进步——经济形态的考古学 意识形态与宗教信仰的发展变化——精神世界的考古学 社会组织与结构的发展变化——社会考古学。
(4)考古学研究的最终目标———揭示人类社会的发 展规律,为当今以及将来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借鉴 • 考古学家从事考古学研究,了解过去人们的生活和社 会的状况,一方面是为了满足社会公众日益增加了解 人类过去的愿望和兴趣,丰富现代人的知识,提高人 们的素质。
(三)资料的整理分析。 • 对考古学来说,材料整理和信息提炼是比较更艰巨更重要的工作。 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后期细致的材料整理工作和的报告考古发 掘的大部分工作等于白干。程序有:核对、清洗、修补、复员、 挑选典型器物作标本、分类排队、分析文化性质、断代定年、初 步研究、最后以发掘报告或简报的形式进行发表。
中国《大百科全书· 考古卷》:“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 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科学。” 更全面的表述:考古学是根据过去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实物遗存研 究当时人们的生活及社会状况,并进而解析人类文化与社会发展 的历史过程,探索其发展变化的背景、原因和规律的一门科学。
有鉴于此,我们在表述考古研究的对象时,不应以是否 为人工制品为惟一标准,而是要看其是否与人类的活动 发生了直接的关系。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认为,考古学研究的对象,应包括 人工的遗迹、遗物和与人类活动有关的自然物这三个部 分。 • 研究对象是决定一个学科的归属的最主要的根据,也是 它区别于其他学科的关键。 • 考古学研究的对象是实物资料,这一点十分重要,它是
(四)陈列。有在博物馆陈列和专题陈列两种。陈列的方 式可以以时代分;以地域分;以类别分。

科技考古学概论(含答桉)名词简答

科技考古学概论(含答桉)名词简答

名词解释遥感树木年轮测年法物探热释光技术铅同位素比值法产地分析与矿料来源画图树木年轮法原理碳十四测年法原理简答1从考古学实际工作的各个环节,谈现代科学在各个环节的应用情况2在现场如何做好文物保护3分析现代文物分析技术与传统文物研究在信息来源方面有何不同?如何配合?4土色和植被进行遥感探测的原理5考古现场文物的采集、样品的运输需要注意的事项6传统文物研究与现代文物分析技术的区别与联系简论从考古学自身发展史谈现代科学技术引入所起到的作用从考古学自身学科特性,分析现代科学技术与考古学中各个工作环节之间的关系答案:遥感考古:就是将遥感技术用于考古研究中,即就是运用遥感技术,获取遗迹或现象的电磁波或超声波信息,并运用光学或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对这些信息进行滤波、分类、边缘增强、反差变换、特征提取或假彩色合成等处理,再根据影像的色调、纹理、图案及其时空分布规律进行分类、识别和解译,确定遗迹或现象的位置、分布、构成与形状诸方面特征,还能进行文化资源追踪、考古测量、古地形地貌与古城址复原等工作。

树木年轮测年法:二十世纪初、美国、A.E.道格拉斯利用树木年轮的生长规律来进行断代的技术,他是目前最精确的断代方法。

原理:树木每年春长秋止,并且在树干截面上形成疏密相间的年轮,每年一轮(或二轮),树木截面上的年轮数目就代表该树的年龄。

树木的轮距并非均等,它与当时气候条件密切相关。

同一气候中同种树木的不同个体,在同一时期内轮距及其形状是一致的。

如果一棵活树内层的一段年轮谱同死树的外层年轮谱相似,就说明死树是前一阶段生长的,两者可以衔接起来。

死树又可以同更老的死树衔接,依次类推,衔接不同时间段轮距就可建立这一地区的主年轮序列.要说明的是,树木合成年轮表必须是同一气候区内,由同一树种的树木年轮图谱衔接而成。

对照树木合成年轮年表,就可以分析考古发现的木头样品的年代。

树木年轮的测定也比较简单。

首先,采集样品。

视情况或采集木材圆盘,或采集木材钻心。

《科技考古学概论》

《科技考古学概论》

《科技考古学概论》一、课程名称:科技考古学概论二、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三、适用对象:本科生四、计划课时:36五、学分:2六、任课教师:温睿,孙凤七、考试形式:闭卷八、课程简介:本课程分为课堂教学和实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形式,旨在培养学生了解科技考古学的发展历程、基本概念、科学技术手段等。

并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让学生逐渐掌握掌握科技考古的基本理论、一般程序、方法步骤,树立科技考古的思维模式,具备现代科技考古的科研能力。

九、课程的主要内容(一)理论课第一章绪论(2课时)第一节从考古学到科技考古学1.考古学的发展2.科学技术的发展3.社会发展的需要第二节科技考古学的定义1.科技考古学的命名问题2.科技考古学的定义第三节科技考古学的研究方法1.科技考古学的研究对象2.科技考古学的研究目标第二章考古勘探(4课时)第一节遥感与航空摄影1.遥感与航空摄影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航空摄影技术的应用案例第二节地球物理勘探1.物探技术的定义2.物探技术的分类3.物探技术的步骤4.常用的地下物探技术5.考古物探的优缺点第三节地球化学勘探3.物探技术的定义4.物探技术的分类5.常用的地下物探技术第四节GPS和GIS在考古调查中的应用1.GPS基本原理2.GIS基本原理3.3S集成在考古中的应用第三章考古发掘中文物的采集与保存(2课时)第一节考古发掘中文物的采集第二节出土文物的清理与修复第三节文物的保存第四章文物分析技术(16课时)第一节文物的影像分析技术(2课时)1.X光照相机2.中子成像技术3.多光谱成像技术第二节文物的微观分析技术(4课时)1.体视显微镜2.偏光显微镜3.金相显微镜4.扫描电子显微镜5.透射电子显微镜第三节文物的元素分析技术(2课时)1.X射线荧光2.ICP-AES第四节文物的结构分析技术(4课时)1.X射线衍射技术2.红外光谱技术3.拉曼光谱技术第五节文物的测年技术(4课时)1.树木年轮法2.碳十四测年法3.释光测年发4.其他测年方法第五章文物产地与矿料来源研究(2课时)第一节文物产地与矿料来源研究发展简史第二节文物产地与矿料来源研究概念及其研究意义第三节文物产地与矿料来源研究的分析方法第四节古代陶瓷与青铜文物产地与矿料来源研究第六章水下考古(2课时)第一节水下考古方法第二节水下考古实例(二)实验课(8课时)实验地点安排在文化遗产学院唐仲英文物分析技术实验室。

科技考古学的出现

科技考古学的出现

社会已给考古学出了许多难题,考古学 要圆满回答,解决它们,必须开阔自己的领域。 实际上,这些社会需求,客观上也催生和促进 了科技考古学的发展。
二 科技考古学的基本含义
科技考古学的定义
关于科技考古学的命名
科技考古学,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正在 形成与发展中的一门学科。所以,迄今为止国 际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科技考古学名称。
考古学的发展,出现了众多考古学分支学 科,如环境考古学、实验考古学、农业考古学、 科技考古学等。科技考古学完成了考古学超越 对器物的描述和复原,揭示了人类行为成因、 模式以及与环境的关系等。
科技考古学等相关考古学分支学科的出现,具 有划时代的意义,“从此进入了现代考古学的时 期”。科技考古学正方兴未艾,可看作是现代考 古学的一个重要标志。
科学技术的发展
科学的发展表现为现代科学的整体化。 20世纪后的科学既是高度分化的,又是高度综 合化、整体化、社会化的,二者互相依存,更 深刻、全面地反映了自然与社会。科学整体化 体现在:1)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日趋结合; 2)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综合学科的大量涌 现。
科技考古学正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获 取考古资料和进行考古研究,是人文科学与自 然科学融会而形成的一门考古学分支学科。
目前,欧美国家用 Archaeometry 一词说 明自然科学在考古学中的应用。而在我国,还 没有正式的科技考古学一词,比较习惯的说法 是科技考古。甚至有人将科技考古学直译为 Archaeolog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或 Archaeological Science ,这两种翻译从字面 看不完全统一,且难以涵盖科技考古学的真正 含义。
科技考古学概论
—绪论(一)
提纲
一 科技考古学的出现 二 科技考古学的基本含义 三 科技考古学的理论方法 四 科技考古学的发展简史 五 科技考古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精品文档)西北大学科技考古学概论课件-文物组成的成份、结构分析及制作工艺研究演示文档

(精品文档)西北大学科技考古学概论课件-文物组成的成份、结构分析及制作工艺研究演示文档

.
岩相分析的基本程序是:
将待测样品清洗、干燥后,选择合适截面,用金刚石刀 片切割成厚约5mm的薄片,粘贴到玻璃载片上,再经粗细不 同的磨料抛光,制成厚约0.03mm的光薄片,置于偏光显微镜 下进行观察,以识别样品的矿物组成。
.
岩相分析的特点:
岩相分析操作简便,费用较低,并且结果直观明显,一目 了然,这是其最大特点。另外,岩相分析可以鉴别出陶土原料中 的一些人工掺和物,而其他分析方法对此则无能为力。不过,由 于岩相分析需要观察者具备一定的矿物学、晶体学和光学背景知 识,专业性和技术性较强,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
红外光谱的应用:
壁画颜料等无机物的鉴定;文物修复材料的分析及修复材 料老化原因的探讨;绘画胶结材料的分析鉴定;丝绸、漆器涂 层,生物样品等有机材料文物的测定等。
.
(三)拉曼光谱
.
基本原理:
斯托克斯与反斯托克斯线的频率与 激发光频率之差△υ统称为拉曼位移。 拉曼位移不随激发光频率的改变而 改变,它与物质分子的振动和转动能级 有关。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分子结构, 具有不同的振动和转动能级,因而由不 同的拉曼位移。
.
(三)X射线荧光光谱
基本原理:
外层电子向内层电子跳跃过程中必 然释放出能量,这种能量以光的形式表 现出来。这种光称为荧光,又因所发出 的光其相应的波长是在X光波段,所以 又称X射线荧光。X射线荧光的波长取决 于物质中元素的种类,对于每一元素, 其X射线荧光都具有相对应的特征能量 或特征波长。因而,只要测定X射线的 能量或波长就可以判断出原子的种类和 元素的组成,根据该波长荧光X射线的 强度就能定量测定所属元素的含量。
.
红外光谱的特点: 优点:由红外光谱原理可知该法最大的特点是它的“指纹”性 特征;其次是灵敏度高,测量时间短,近于无损的检测。还有, 样品量少且不受状态限制。

科技考古概论课程设计

科技考古概论课程设计

科技考古概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科技考古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掌握科技考古在考古学领域的重要性和应用;3. 了解科技考古在我国考古发掘中的具体案例和成果。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科技考古方法,分析考古遗址中的科技信息;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考古发现进行合理推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 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开展考古发掘模拟实验,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考古学的兴趣,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2. 增强学生的文物保护意识,培养对文化遗产的尊重和热爱;3.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科技考古在揭示历史、服务社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选修课程,旨在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高中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实践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和模拟实验,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科技考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其科学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进行评估和反馈,确保课程目标的达成。

二、教学内容1. 科技考古基本概念与原理- 考古学定义及发展简史- 科技考古的含义与作用- 科技考古的主要原理2. 科技考古方法与技术- 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在考古中的应用- 地质雷达、磁探等物理探测技术- 化学分析、同位素分析等科技手段3. 科技考古在我国的应用案例- 重大考古发现中的科技考古应用- 科技考古在文物保护与修复中的作用- 科技考古在考古遗址保护与管理中的意义4. 考古发掘模拟实验- 实验流程与操作规范- 实验设备与材料准备- 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科技考古基本概念与原理第二周:科技考古方法与技术第三周:科技考古在我国的应用案例第四周:考古发掘模拟实验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本教学内容与教材第二章“科技考古”相关,涉及教材中2.1节、2.2节、2.3节的内容。

科技考古学概论

科技考古学概论

《科技考古学概论》一、课程名称:科技考古学概论二、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三、适用对象:文物保护技术专业四年级本科生四、计划课时:36五、学分:2六、任课教师:赵丛苍、凌雪、先怡衡七、课程简介:本门课程内容主要分为绪论、上篇和下篇三个部分。

其中绪论部分主要论证科技考古学的概念、理论与方法以及该学科的发展简况、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等;上篇重在介绍科技考古学获取考古资料的基本方法;下篇主要讲述科技考古学研究过程中的基本内容。

通过本门课程的讲授,使学生了解现代科学技术在考古勘察、发掘和研究过程中的作用,掌握如何利用科学技术解决田野考古和文物研究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核形式:开卷考试八、课程的主要内容:绪论第一章科技考古学的出现(1课时)第一节考古学自身的发展第二节科学技术的发展第三节社会发展的需要第二章科技考古学的基本含义(2课时)第一节科技考古的定义一、科技考古学的命名问题二、科技考古学的定义第二节科技考古学的研究对象和目标一、科技考古学的研究对象二、科技考古学的目标第三节科技考古学的作用一、深化考古学的研究二、促进交叉学科的发展三、激发民族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四、秉承历史,为现代化和未来服务第三章科技考古学发展简史(2课时)第一节萌芽期第二节形成与发展期一、形成和初步发展期二、发展期第三节科技考古学前瞻一、逐步确立学科理论体系二、加强学科之间的交流三、科技考古学方法的更新和完善四、科技考古学队伍的扩充第四章科技考古学的理论和方法(1课时)第一节理论一、均变论二、进化论三、系统论第二节基本方法一、层位学和类型学二、科技方法的特点第五章科技考古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课时)第一节科技考古学是考古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第二节科技考古学与科学技术史的关系第三节科技考古学与相关自然学科的关系思考题:1、科技考古学的发展分哪几个阶段?2、科技考古学的发展期有哪几方面的特点?3、试述对科技考古学发展前景的看法。

蔡大伟科技考古学1绪论-文档资料

蔡大伟科技考古学1绪论-文档资料

袁靖 主编,2012年《科 技考古的方法与应用》文 物出版社出版。主要是对 当前国内科技考古各个主 要研究领域方法(如何采 样、研究流程等)及成果 的系统梳理、归纳和总结。
绪论主要内容
一、为什么要学习科技考古学? 二、科技考古学的基本含义 三、科技考古学发展简史 四、科技考古学的理论和方法 五、科技考古学的分支学科及其与其他学科 的关系 六、科技考古学展望
第二节 科技考古的基本含义
一、科技考古学的命名问题
科技考古学的称呼,是与自然科学的发展紧密相关 的。最早的名词与物理学在考古学中的应用直接关 联。20世纪40年代,Hawkes教授提出Archaeometry 的名称,意为物理科学在古代研究中的应用。1958 年,英国牛津诞生了名为“Archaeometry”的杂志。 主要由Research Laboratory for Archaeology and the History of Art, Oxford University,主办。
第一节 为什么要学习科技考古?
一、考古学与自然科学密不可分
考古学是一门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类古代 社会历史的科学,其据以研究的对象是实物资料,即 古代人类遗留下来的遗迹与遗物都具有自然属性 。而对实物资料的研究,必然离不开自然科学的参 与——物理、化学、生物学等方法进行研究。
回顾考古学的发展历程, 可以发现,考古学的每一 次深刻变革,几乎都是自然科学向考古学渗透的结 果。考古学的理论基础地层学和类型学源自自然 科学——地质学原理和生物分类。考古学三大问 题:人类起源、农业起源和文明起源都离不开科 技考古。
蔡大伟科技考古学 1绪论
精品
主要参考书
赵丛苍 主编,2006.《科 技考古学概论》,高教 出版社。以考古遗迹遗 物的勘探、采集、分析 研究为主要脉络介绍各 种科技方法的应用。

科技考古概论知识点

科技考古概论知识点

科技考古概论知识点名师整理精华知识点一.概念1.概念+学科定位·科技考古学是利用自然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分析古代实物资料,从中提取古代人类的活动信息,用以探讨人类行为、生存方式、生产技能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

·学科定位:是考古学的分支学科,属于人文和自然的交叉学科。

2.它的英文名称·XXX3.国际科技考古会议(英文)·国际科技考古学术会议(XXX)4.XXX、XXX、XXX(人物)·XXX:1931年,XXX教授:古陶瓷分析,即检测了杭州南宋官窑瓷片的理化性质,开创了我国古陶瓷研究的先河。

·XXX、XXX:1957年,XXX、XXX夫妇,右派;XXX、XXX、XXX;在XXX自力更生创建我国第一个碳14测年实验室,测定出一批准确可靠的考古年代数据;文革后,和XXX考古系实验室一起,数以千计的年代数据,新石器考古学的年代序列,奠定了我国碳14测年的基础。

5.关系(与科技史关系、区别)·关系:科技史的研究对象古代科技的什物、考古资料以及古代有关的文字资料等;二者相同之处,都要对古代的科技什物遗存(传世品和发掘品),制陶和冶金等遗址进行研究和考查。

但双方视角不同,科技史学者更注重遗物的生产技术层面,考查技术的前进过程,而科技考古工作者则对遗物的功能、年代和产地更加注重,试图通过遗物了解人的举动和文化。

·区别:科技考古属于考古的分支学科,与考古学有着相同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标;但二者的研究方法、研究目标、研究对象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科技考古学除了具有考古学的知识外,还要有环境科学、人类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等学科知识。

科技考古学无疑扩大了考古资料识读的含量,开辟了考古学新的研究范畴。

但它附属于考古学,仍遵循考古学的理论和方法,特别在科技考古学的某些范畴更要依赖考古学。

6.(论述)应用范围※(三个大方面)·田野发掘——→室外工作——→遥感、勘探技术、钻探技术·文物修复保护→考古辅助工作→粘结、修补、加固、稳定性处理惩罚→派生出修复学、保护学·文物分析研究→研究工作→年代测定技术、文物分析、鉴别技术名师整理精华知识点7.※研究方法(狭义和广义)按研究内容分:①断代测年方法放射性碳素测年法,即碳14测年法;释光法:热释光(TL)、光释光(OSL)、红外释光(IRSL)顺磁共振法(ESR)、钾氩法(K-Ar)、裂变径迹法、釉系法、古地磁法、氨基酸外消旋法、黑曜岩水合法、树木年轮法以及古化石含氟量分析法等。

科技考古概论课程设计

科技考古概论课程设计

科技考古概论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科技考古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术,培养学生对科技考古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运用科技手段解决考古问题的能力。

1.了解科技考古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基本原理。

2.掌握科技考古的主要方法和技术,如碳-14测年、遥感探测、电子显微镜分析等。

3.了解科技考古在考古学研究中的应用和意义。

4.能够运用科技考古方法和技术分析考古资料。

5.能够运用科技考古知识解决实际考古问题。

6.能够撰写科技考古相关的报告和论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热情。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科技考古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术,以及其在考古学研究中的应用。

1.科技考古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科技考古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碳-14测年、遥感探测、电子显微镜分析等。

3.科技考古在考古学研究中的应用,如年代学、物质文化研究、人类行为研究等。

4.科技考古的案例研究,分析科技考古在实际考古工作中的应用和成果。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科技考古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科技考古的意义和价值。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掌握科技考古方法和技术在实际考古工作中的应用。

4.实验法:通过实验室实践,让学生亲手操作科技考古设备,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科技考古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推荐相关的科技考古参考书籍,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资料,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配备齐全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科技考古学概论

科技考古学概论

科技考古学概论科技考古学概论科技考古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使用和制造技术的历史、演变和影响的学科,它是考古学与工程学、物理学、化学等多个领域的交叉学科。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科技考古学。

一、科技考古学的起源和发展1.1 起源科技考古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期,当时欧洲开始大规模修建铁路和运河,这些工程需要大量土木工程师和建筑师。

这些专业人士对于发掘遗址和挖掘出土文物有很高的技术能力,他们开始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研究历史上的工程和制造技术。

1.2 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考古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研究领域。

在20世纪初期,德国人Ernst Herzfeld成为第一个正式称呼自己为“科技考古学家”的人。

他主要研究伊朗、伊拉克等地区的建筑和城市规划,并将自己所做的工作称之为“科技考古学”。

在20世纪60年代,科技考古学开始获得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开始资助一些跨学科研究项目,这些项目包括对于古代建筑、城市规划和制造技术的研究。

此外,一些大学也开始设立科技考古学的课程和专业。

二、科技考古学的研究内容2.1 工程和建筑工程和建筑是科技考古学最主要的研究内容之一。

科技考古学家通过对于历史上的建筑、桥梁、运河等工程进行分析和重建,来了解人类在不同历史时期所掌握的工程知识和技能。

他们还可以通过对于这些工程中使用的材料进行化学分析,来了解当时人类所掌握的材料知识。

2.2 制造技术制造技术也是科技考古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通过对于历史上使用或制造过的物品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当时人类所掌握的制造知识和技能。

例如,通过对于青铜器表面残留物质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当时人类的冶炼技术和使用情况。

2.3 科技与社会科技考古学还研究科技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

科技的发展和使用对于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有着深刻的影响,而社会也会对于科技的发展和使用产生影响。

通过对于历史上的科技与社会关系进行分析,可以了解人类在不同历史时期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科技考古概论知识点

科技考古概论知识点

一.概念1.概念+学科定位·科技考古学是利用自然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分析古代实物资料,从中提取古代人类的活动信息,用以探讨人类行为、生存方式、生产技能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

·学科定位:是考古学的分支学科,属于人文和自然的交叉学科。

2.它的英文名称·Archaeometry3.国际科技考古会议(英文)·国际科技考古学术会议(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rchaeometry)4.周仁、仇士华、蔡莲珍(人物)·周仁:1931年,周仁教授:古陶瓷分析,即检测了杭州南宋官窑瓷片的理化性质,开创了我国古陶瓷研究的先河。

·仇士华、蔡莲珍:1957年,仇士华、蔡莲珍夫妇,右派;杨承宗、夏鼐、刘东生;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自力更生创建我国第一个碳14测年实验室,测定出一批准确可靠的考古年代数据;文革后,和北京大学考古系实验室一起,数以千计的年代数据,新石器考古学的年代序列,奠定了我国碳14测年的基础。

5.关系(与科技史关系、区别)·关系:科技史的研究对象古代科技的实物、考古资料以及古代有关的文字资料等;二者相同之处,都要对古代的科技实物遗存(传世品和发掘品),制陶和冶金等遗址进行研究和考察。

但双方视角不同,科技史学者更注重遗物的生产技术层面,考察技术的进步过程,而科技考古工作者则对遗物的功能、年代和产地更加注重,试图通过遗物了解人的活动和文化。

·区别:科技考古属于考古的分支学科,与考古学有着相同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标;但二者的研究方法、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科技考古学除了具备考古学的知识外,还要有环境科学、人类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等学科知识。

科技考古学无疑扩大了考古资料识读的含量,开辟了考古学新的研究领域。

但它附属于考古学,仍遵循考古学的理论和方法,尤其在科技考古学的某些领域更要依靠考古学。

科技考古(西大考古)

科技考古(西大考古)

科技考古概论1.现代科学技术在考古中的应用范围(1)、从考古学的自身的任务看应用范围应用范围:田野发掘→室外工作→遥感、勘探技术、钻探、发掘技术文物修复、保护→考古辅助工作→粘接、修补、加固、稳定性处理→派生出修复学、保护学文物分析与研究→研究工作→年代测定技术;文物分析、鉴别技术(2)、现代科技在考古中的应用过程与成就①、早期考古学——收藏、探宝、盗墓、著录:人类出现→19世纪上半叶,不具有系统性、科学性;没有科学的田野发掘,为盗墓探宝;目的在于“收藏”、著录、考证文字资料。

②、近代考古学——地层学、类型学、田野考古:19世纪上半叶始→一战后(1819年~1918年)。

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形成科学的田野发掘;开始系统的文物研究;初步完成一套考古过程。

根据1819年汤姆森“三期说”;1833年英国.查里莱尔“地质均变说”;J.J.A.奥尔索将地质学与三期说用于田野考古;瑞典.蒙特柳斯“器物类型学”;20世纪初,地质学,“冰期、“间冰期”的划分与旧石器时代文化划分联系起来。

③、现代考古学——科学、精确、深入、高效:一战→二战结束(1918~1945)。

各种科学技术广泛地应用于考古,使考古工作更具有科学性,考古工作的效率大大提高,研究工作更加深入、准确。

表现:田野考古:工作效率大大提高,靠空摄影技术→地面遗迹勘探;“地抗力”测定法→地下遗迹的探查。

文物研究:研究质量大大提高,地质、物理、化学综合使用→判断岩石、矿物、金属制品质地、成份;体质人类学、动物学、植物学→鉴别人类骨骼性质、兽骨性质、农作物品种。

树木年轮法诞生:开始了年代数据的测定技术。

④、现代考古学:由于植物学、化学、物理、动物学的引入→质的飞跃,解决了很多无法解决的问题;考古学在不断完善地层学、类型学。

Ⅰ期:二战后~20世纪60年代,自然科学更加发展迅速,在考古中的应用更加广泛、深入;出现了考古学的一次革命。

表现:年代测定技术:1949年美国.利贝将放射性碳同位素用于考古学测年→史前考古学的一次革命,有了绝对年代→1960年获诺贝尔奖。

最新-科技考古概论课调查分析 精品

最新-科技考古概论课调查分析 精品

科技考古概论课调查分析《科技考古概论》是科技考古专业研究生的必修课,其作为一个基础环节,对学生进一步学习研究科技考古有重要影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国内较早开设了《科技考古概论》课程,经过多年的教学探索与实践,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内部讲义及教学方法,同时在师资队伍培育、学生培养等方面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果.然而,科技考古是一门新兴学科,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均不断在拓展,而且《科技考古概论》课程涉及面非常广,无论对教还是学而言,都极具挑战性.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一直在探索《科技考古概论》课程的教学方法,并不断进行教学改革.近年来,我们在多年教学积累与改革的基础上,尝试了更深入的教学改革.本文旨在通过调查,全面了解《科技考古概论》课程的建设情况,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与需求,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思考,以期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强有力的支持.1调查的基本情况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考古概论》教材与课程建设研究课题组设计了《科技考古概论》课程调查问卷,并于2011年展开教学调查.1.1调查对象本次调查以2008级简称08级,其余同此至2010级选修过《科技考古概论》课程的研究生为调查对象.之所以做出如上选择,主要是从08级开始,《科技考古概论》课程进行新一轮的教学改革研究,调查时08级至10级的研究生都还在校,较容易进行调查,而且他们对课程情况应还有较为清晰的记忆,因此调查结果更可靠.被调查的研究生共23名,其中硕士22名、博士1名;男生15名65%、女生8名35%.1.2调查工具《科技考古概论》课程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学生基本信息、教材与教学内容、师资队伍、教学方式、考核方式、教学效果和意见与建议共七个方面.2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2.1学生基本信息对学生基本信息的调查主要包括研究生阶段所学专业、本科阶段所学专业和选课目的.研究生阶段所学专业调查主要是了解除科技考古专业的学生外,还有其他哪些专业的学生选修本课程;本科阶段所学专业调查有助于了解学生掌握学习本课程所需基础知识的程度;选课目的调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2.1.1研究生阶段所学专业统计结果显示,选修本课程的学生在研究生阶段所学专业主要是科技考古专业,比例占87%,另外科技史专业和生物学专业分别占9%和49%.这与预期是相符的,作为一门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如果不是所学专业相关或者对科技考古特别感兴趣,学生一般不选修本课程.2.1.2本科阶段所学专业由于全国高校都尚未开设本科阶段的科技考古专业,选修本课程的学生在本科阶段所学专业必然不是科技考古.调查发现,本科阶段所学专业包括生物、化学、考古、历史、文物保护、经济、数学、环境工程和冶金等.学生本科阶段所学专业多样化,尤其相当部分专业与本课程相关性较低,这意味着很多学生在科技考古方面基础薄弱,教学难度也因此大大增加.2.1.3选课目的统计结果显示,选修本课程的学生大部分70%是出于专业需要,另有22%是出于对课程感兴趣,科普一下,只有小部分是出于为了拿学分.可以推测,不管是出于个人兴趣还是专业需要,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相对较高.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为了拿学分的这小部分学生却是科技考古专业的.因此,教学时应考虑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特别是学习意愿不强的学生的积极性,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2.2教材与教学内容教材是教学的重要工具.一本好教材,内容丰富、编排得当、富于启发性,可以让教学事半功倍.教材调查是为了了解学生对现存有关教材的评价,以便选择或自编合适的教材.教学内容调查可以为安排内容全面、主次分明的教学提供依据.2.2.1教材科技考古作为较新兴的学科,其有关教材相对还较少,目前主要有陈铁梅的《科技考古学》和赵丛苍的《科技考古学概论》,目前本课程也是将这两本书列为参考教材.这两本书是近年出版的,大部分学生都读过,所占比例分别是83%和78%,而70%的学生推荐前者作为本课程教材,39%的学生推荐后者.此外1991年出版的李士、秦广雍合著的《现代实验技术在考古学中的应用》,仅有9%的学生读过,4%的学生推荐,这主要是由于该书出版年代较早,不易买到,但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另外,17%的学生认为现存教材均不理想,应当自编教材.2.2.2教学内容目前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科技勘探方法、考古测年、冶金考古、古陶瓷研究、植物考古、动物考古、农业考古、生物技术应用、文物保护以及相关理化基础知识.统计结果显示,52%的学生认为上述内容都需要讲授,13%的学生认为上述内容的几乎全部90%都需要讲授,而13%的学生认为只需讲授上述内容的小部分<50%.而对于哪些内容需要重点讲授,学生的观点有很大差异,每一项内容都有人认为需要重点讲授,但选择古陶瓷研究的最多52%,其次是相关理化知识、文物保护和植物考古均为44%.由此而言,超过6成的学生认为目前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安排是恰当的.而其余的学生可能由于不从事相关研究、不感兴趣等原因,认为部分内容没有必要讲授.在教学重点的选择上,研究方向、兴趣以及自身基础的影响体现得更充分,个人研究方向、特别感兴趣的或因某方面基础薄弱而较难理解的内容,则希望重点讲授.但由于本科所学专业差异性大,学生的兴趣和基础差异性非常大,这是教学内容安排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2.3师资队伍作为课程的讲授者,教师自身直接影响着最终的教学效果.师资队伍调查目的在于了解教师的优势所在与不足之处,调查的方面包括师资队伍组合、专业水平、敬业精神、教学组织能力和教学方法五个方面.统计结果显示,师资队伍组合方面,9%的学生认为本课程应由一个教师负责,39%的学生认为应由多个教师共同负责,大部分52%的学生则认为应由一个教师主要负责、多个教师协助.可见目前本课程由一个教师负责的方式几乎得不到学生的认同,主要可能是因为本课程涉及面太广,受到个人知识、专长等限制,一个教师难以将全部教学内容讲授得样样都出彩;多个教师各有所长,共同承担或相互协助,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统计结果显示,83%的学生认为教师的专业水平高或较高,17%的学生认为一般;对于教师的敬业精神,100%的学生认为好或较好;对于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87%的学生认为强或较强,13%的学生认为一般;对于教师的教学方法,78%的学生认为新颖或较新颖,22%的学生认为一般.整体来看,没有学生给出差评,表明教师在上述方面的表现均没有给学生留下坏印象.具体来看,得到学生一致好评的是教师的敬业精神,其余方面也得到大部分学生的好评.2.4教学方式教学方式调查有助于改善教学质量并最终提高教学效果,主要从教学互动、是否开设实验课两方面进行调查.9%的学生认为课程全部由教师讲授即可、无需学生参与,65%的学生认为应由教师主讲、学生适当参与,这说明大部分学生不喜欢教师满堂灌的方式,希望自己参与到教学过程.本课程在教学改革过程中,除增加师生互动,也多次请有关专家来作报告,也有26%的学生觉得请专业人员作报告是最好的形式,还有小部分学生则认为最佳是在教师主讲、学生参与的同时,辅以专业人员作报告.此外,几乎全部学生都认同目前本课程采用的理论课+实验课相结合的方式,但大部分78%认为目前太偏重理论课教学,应加强实验课教学.87%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单独开设《科技考古概论》实验课,这是下一步教学改革应考虑的.2.5考核方式不同的考核方式,往往就是对学生不同的要求.考核方式调查可以了解学生对考核方式的看法和偏好.对于考核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科技考古学的出现
第一节 考古学的发展 第二节 科学技术的发展 第三节 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一节 考古学的发展
在世界范围内,考古学的诞生有近二百年的历 史。回顾考古学的发展,她经历了前考古学、 近代考古学和现代考古学三个阶段。 当今考古学的发展,使其重建已逝历史的基本 研究目标,进一步提升至探索人类行为和古代 历史规律性的更高层次。考古学要求在世界时 空范围内进行物质、精神和社会的研究,旨在 揭示人类行为的成因、模式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等。广泛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多学科综合 性研究,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由之路。 科技考古学等相关考古学分支学科的出现,具 有划时代意义,其中科技考古学更具典型意义, 其可看作是现代考古学的一个重要标志。第三章 科技 Nhomakorabea古学发展简史
第一节 萌芽期 第二节 形成与发展期 第三节 科技考古学的前瞻
以学科角度言,科技考古学的发展不过 几十年的历史,可大致分为萌芽期和形 成与发展期两个时期。
第一节 萌芽期
其时间范围在20世纪上半叶之前。考古学经历了从建 立到逐渐发展的时期,科技考古学则处于萌芽期。 19世纪初,北欧的古物学家对古物进行了相当的钻研, 逐步掌握了古物分类的方法。1836年出版的《北欧古 物导论》,有效地传播了三期说。不久,三期说在北 欧、瑞典、德国等欧洲地区先后得到检验和确认。 19世纪中期,查尔斯· 赖尔《地质学原理》的发表,标 志着地质学中地层学的成熟。 考古学的最初发展史指出,从古物学发展到考古学, 地质学发挥了最为关键的作用。之后,受生物学分类 法的启发,古物学的分类法发展成为类型学。考古层 位学和类型学标志着近代考古学的诞生。 19世纪,科技考古的重点集中于文物的化学分析。意 大利、德国、奥地利、法国的科学家在此方面做了有 益的探索。
第二章 科技考古学的基本涵义
第一节 科技考古学的定义 第二节 科技考古学的研究对象和目标 第三节 科技考古学的作用
第一节 科技考古学的定义
一 科技考古学的命名问题
科技考古学的称呼,是与自然科学的发展紧密 相关的。上个世纪40年代,Hawkes教授提出一 门新学科的名称Archaeometry,意为物理科学 在古代研究中的应用。 在已举办过的国际会议或专题讨论会上,出现 了考古测量学(Archaeometry)、地质考古学 (Geoarchaeology)、动物考古学(Zoo Archaeology)、环境考古学(Environmental Archaeology) 、物理考古学(Archaeophysics)等 与科技考古学相关的学科名词。
二 科技考古学的定义
科技考古学是指以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进行考古研究, 而不应该是其它。据此将科技考古学定义为: 科技考古学是利用自然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分析 古代实物资料,从中提取古代人类的活动信息,用以 探讨人类行为、生存方式、生产技能以及人与自然的 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科技考古学基本包括了以下三层涵义:第一是使用科 技手段所获得的考古信息。二是借以获得考古信息的 科技方法和技术。三是科技考古学的理论性研究。 科技考古学不断吸收、借鉴、融汇自然科学和考古学 理论与方法,逐渐创建自己的理论体系,其不应只是 简单地进行分析而为考古学提供资料,应创建自己的 理论、方法体系和发展途径。
这一阶段科技考古学的发展在国内外表现不同: 在西方国家,早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许多人类学家、 考古学家对传统的考古学提出质疑,他们希望把研究 目标从器物的研究转变到对人的研究。与此同时,科 技手段得到较多应用,如50年代用碳十四测出马耳他 神庙早于金字塔的时代,巨石文化比迈锡尼文化早。 中子活化法被用于文物产地的研究。 六十年代,新考古学派首先在美国,接着在英国和其 他欧洲国家出现。新考古学派由于过分强调现代科学 技术和演绎推理的作用,过分依赖其他学科新的手段 方法,而没有对考古材料本身进行充分的研究,最终 没有达到原设目的。但是,新考古学派对考古学,尤 其是科技考古学的推动作用十分明显。该时期对古代 食性的分析开始兴起。
第三节 科技考古学的作用
一 深化考古学的研究
科技考古学拓宽了考古学的研究范围,丰富 了考古学的内容,揭示了更全面的考古信息, 深化了考古学的研究层次。 科技考古学为考古学研究提供了更精确的 手段和信息。 科技考古学显著提高了考古研究的工作效 率。 科技考古学为考古学理论的探讨提供了物 质条件。
二 促进交叉学科的发展
二 科技考古学的目标
作为考古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科技考古学的 最终目标同考古学保持一致,即“阐明存在 于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规律”,既“要论证人 类社会发展历史的一般规律,也要探求各个 地区、各个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 来的差异点和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科技考古学目前尚处于形成阶段,现阶段的 近期目标,当尽可能地诠释各种考古信息, 并复原这些信息,进一步探讨它们与人类的 关系。最终要实现完成其演化规律和发展渊 源的探索。
第二节 形成与发展期
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是科学考 古学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期;第二阶段从20世纪 80年代至今,是科技考古学的发展期。
一 形成和初步发展期
这一阶段,科技考古学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①古代科技方面的资料积累和研究。西方国家主要集 中在史前时代的研究,如探讨农作物的起源、石器工 具的制造技术和方法等;我国则处在资料积累的过程。 ②科技手段广泛使用于考古研究中,主要侧重于测年 断代方面。使用放射性碳素断代能断定史前文化的绝 对年代,可称为“是史前考古学上的一次革命”。同 时还使用了热释光断代、古地磁断代、钾—氢法断代、 树木年轮断代等。此外,用X射线荧光分析法、电子探 针法、中子活化法等分析遗物的成分,并开始了用计 算机贮存考古信息的探索。 ③考古分支学科逐渐创立,如环境考古学、动物考古 学、地质考古学等。
顺应社会经济发展而出现的大规模基本建设活动,极有 可能使大量遗迹、遗物暴露出来。如何在有限时间内有 效地获取古代遗存的信息,是考古学面临的现实问题。 考古学要圆满回答和解决这些问题,须得提高自身研究 手段和开拓新的研究领域,科技考古学正是担当此任的 希望所在。其所取得的成果已给公众和科学家很大的收 益。而在这一过程中,客观上也促进了科技考古学的发 展。
20世纪初,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航空摄影、遥感技 术随之产生。20世纪上半叶,发射光谱开始用于青铜 器成分的分析,开科技仪器分析文物之先例。 近代考古学一旦出现,就表现了它旺盛的生命力。在 西方,近代考古学主要集中于史前考古,因而有人称 其为史前考古学。由于史前考古学文献资料的缺乏, 人们不得不借用、引入一些自然科学方法。在考古学 的发展过程中,伴随着考古调查和发掘的科学化进程, 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得到一定的应用。 在中国,近代考古学传入之后,从1928年算起,经过 20年的发展,中国考古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已初具规 模。中国学者摸索出一套适合中国特点的田野工作方 法,积累了一批通过正规发掘获得的科学资料。在考 古学的形成时期,学者们已经注意自然科学方法的应 用,例如周口店和殷墟的人类骨骼、动物遗骸的分析, 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陶器质地和加工技术的研究等。
人类历史是一个全方位的历史,任何事物间都 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科技考古学自身发展的 同时也对相关学科起到促进作用。其首先是借 用自然科学的手段,同时吸收考古学的方法逐 步发展。同时,其在发展过程中也可给这些交 叉或综合学科提供详尽的资料,不断刺激着其 他学科的前进。如环境方面的考古资料是关于 古代人类与所处自然环境的实物体现,科技考 古学的研究者对这类资料进行分析,以探索古 代人类行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为新的交叉学 科探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提供了一个 可以比较的模式。又如古物保护促进了与之相 关的化学、材料等领域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
陕西省精品课程
科技考古学概论
科技考古学概论


赵丛苍
西北大学文博学院考古系
考古遗存是人类历史的信息载体,它记载着大 量人类活动的内容和过程。考古学家通过各种 手段从中提取历史信息,加以科学的分析与处 理,旨在揭示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探索其演变 的规律。 考古学是自然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交叉融 合的产物。考古学的每一次革命性变革,几乎 都是自然科学新方法成功应用的结果。科学和 社会的发展使得自然科学日益广泛地走进考古 学,产生出许多交叉学科和分支学科,其中科 技考古学最显重要。 科技考古学的出现,给考古学注入了新的血液, 促进了考古学的繁荣和发展。
以上事实表明,考古学自诞生始,即与自然科 学方法和技术密不可分。借用地质学、生物学 的成果建立了考古层位学和类型学,而且发掘 过程和资料研究中注意了自然科技的应用;发 掘人既有考古学家,也有地质学家和生物学、 人类学方面的专家参与。这一时期是考古学理 论和工作的科学化形成期,工作中更多地使用 类型学、层位学包括考古学文化,对自然科学 技术的应用,究竟未形成规模,科技考古学仅 初露倪端。
四 秉承历史 为现代化和未来服务
科技考古学的研究成果对现代社会影响最成功的例子, 莫过于失蜡法与熔模精密铸造的关系。其堪称是工业 领域中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一个典型范例。 科技考古学对目前的知识经济时代,尤其是我国大力 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可起到很大作用。科技考古研究中 依据古代的有关科技信息,与现代类似物进行比较分 析,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硕果。如农作物的起源对遗传 育种的启示。 除了古代的科学技术外,古代文化给后人留下一笔丰 厚的遗产,它影响着后人的生活,丰富着后来的社会。 泰勒认为,文化残余无一不是“文化进程中的里程 牌”。 科技考古学对现代化的作用,考古史家西拉姆作了精 辟的概括:“我们需要了解过去的5000年,以便掌握 未来的100年”。
三 激发民族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
古代科学技术的基因载体——实物资料凝结着古代先 民的智慧,昭示给人们的是古代人类的生存能力、古 人对自然的挑战以及坚韧和大无畏的精神,这无疑会 激发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 科技考古学所揭示的信息,可以使我们学习古代人那 种兼收并蓄,包容博大的情怀和精神,有利于改革开 放的实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