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湘教版(2024)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球与地球仪》教学设计(含三课时)

湘教版(2024)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球与地球仪》教学设计(含三课时)

第二章认识地球第一节地球与地球仪一地球在宇宙中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地球仪【教学目标】1.运用图片、影视资料,以及数字技术等手段,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认识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2.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3.会用相关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培养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重点)4.通过制作地球仪,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5.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使学生受到科学史的教育,激发探究性学习的兴趣,领悟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促进科学态度的形成。

(难点)【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小组合作法。

【教具准备】地球仪、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步骤结论【情境导入】导入一联系生活经验导入:盛夏的夜晚,当我们在院子里或者广场上纳凉的时候,仰望星空,我们都会看到些什么呢?教师:那么大家知道它们都由什么组成?具有什么特点吗?学生:月球、流星、恒星、星云等等(教师在黑板激发兴趣和探索欲望,明确学习内容。

通过观看视频,为学生认识地球的形状提供感性素材。

上板书这些学生看到的天体)导入二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它到底有多大?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播放《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视频,学生观看并思考。

导入三教师展示儿歌:“太阳大,地球小,地球绕着太阳跑。

地球大,月球小,月球绕着地球跑。

”教师:还记得这首儿歌吗?他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教师:至少我们可以知道两点,一是天体之间不是孤立的,有相互绕转关系;二是在宇宙中,质量决定谁是中心。

师生交流地球在宇宙中多媒体展示星云、恒星、行星、卫星等图片,介绍这些天体的相关知识。

展示:天体系统图(教师引导学生读图2-2、图2-3)请学生阅读教材第19页“地心说”与“日心说”。

运动着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是有层次和结构的,最低级别的是地月系,最高级别的是总星系,同时人们认识宇宙是先小后大,先近后远的。

通过探讨,训练学生质疑精神和表达能力,并感受古人对大自然探索的细心和执着。

地球与地球仪教学设计(优秀5篇)

地球与地球仪教学设计(优秀5篇)

地球与地球仪教学设计〔优秀5篇〕地球与地球仪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认识到建立事物的模型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2、了解地球仪的一些主要标识,知道地轴、两极、赤道、经线、纬线;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纬线、赤道、两极、南北半球、东西半球和本初子午线;知道利用经纬网能够确定地球上任何地点的位置。

能力目标:1、学会观察地球仪,认识经线纬线及其特点,能快速找到特殊经线和纬线。

2、根据经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能读某一地点经纬度和根据经纬度寻找某地。

3、学会制作简易地球仪,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在使用地球仪的过程中,体会模型带来的方便。

2、通过对地球仪的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空间思维能力、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对地球仪经纬网的认识。

教学准备1、教师演示用大地球仪一个,学生每小组观察用小地球仪一个。

2、关于地球仪的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的图片和欣赏介绍地球仪种类的图片。

3、制作地球仪的材料:乒乓球、彩笔、细铁丝、钻孔用的铁锥等。

4、演示用的篮球一个。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课件展示讲述:狂风暴雨的夜晚,波涛汹涌的海面被阵阵闪电撕碎。

在狂风巨浪中喘息的豪华巨轮被翻天巨浪吞噬。

倾斜不定的船舱内一片狼籍。

船长拼命地呼救:“帝国号遇险,我是帝国号,请求支援,我们的位置是〞。

国际救援总部内—片忙碌的身影,墙上喇叭里传来船长嘶哑的声音:“东经102°,南纬38°,请求支援,请求支援〞。

救援工作人员迅速围在一个大型地球仪前,通过一番熟练地描点画线后果断地说:“它们位于南半球A国附近的海域,立即命令A国救援部队马上行动!〞〔上述故事情节也可以由教师口述,学生倾听。

〕教师提问:救援部队怎样迅速地判断出“帝国号〞的位置?学生自由答复。

教师适时地揭示课题,并板书课题:地球仪。

二、介绍模型,了解功用。

1、了解地球仪的概念和作用。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精选14篇)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精选14篇)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精选14篇)《地球和地球仪》教案篇1今日将正式进入地理学问的学习——从熟悉地球开头。

由于我没有学过地理,也没有教过地理,压力也很大。

没有太多现成的材料,只有重新开头。

对于备课,预备到什么样的程度为好呢?可以说人者见仁,智者见智。

有人认为上了这么多年的课,而且教材的内容始终没变,还不手到擒来,小菜一碟,走进教室就能侃起来。

还有的老师资源共享后便完整无缺的把现成课件带到课堂进行教学,即使有自己的思想,由于要跟着课件走,所以一堂课下来,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也难有自己的特色,更不要说形成自己的风格了。

要把一节课应付下来,每个老师都不难做到,难的是如何不重复自己昨天走过的路,对每个人来说是个挑战。

看了许多老师的备课案例、无疑对自己就是一个最好的培训。

备课、教案、学习、反思,我打算从自己入手,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走下去第三节课,可电脑不能用,连地球仪也没找到。

熟悉地球的过程是个简单的熟悉过程,因此我找了一些资料,从地方——地圆——地球,从古代传奇——张衡的推想——麦哲伦环球航行——加加林第一次上太空,将地理与历史紧密的结合起来,带同学跨越了人类历史的时空。

这节课的难点在下面的其次课时,关于经纬网的问题。

由于本节课的课件是两课时的内容,因此,下节课重点思索让同学怎么能坚固把握这个经纬网这个难点,这是学习地理必备的工具与武器。

面对新的教学对象,新的教学模式,从岸边戏水到水中畅游,然而只有当我们潜在水下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了解水下的景色和埋伏的危机。

老师只有在二次备课中,才能将课堂上的`圆满、缺漏、灵感做个梳理,只有这样,才能改进提高。

教案不是剧本,我很观赏这句话。

在教学设计中,有些老师认为教案要越具体越好,甚至连同学的每一句话都写在上面(除非是课堂实录,不然实现你怎么知道同学是如何回答呢?)假如课堂上我们一成不变的让教案牵着自己的鼻子走,那么剧中的主角永久不行能是我们的同学。

虽然课后的反思或许不肯定能弥补过去的一堂课的圆满,但能让下一次走进课堂的你多了一份从容,多了一份自信。

地球与地球仪教学设计优秀5篇

地球与地球仪教学设计优秀5篇

地球与地球仪教学设计优秀5篇地球与地球仪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①让学生感知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

②会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

③会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并能制作简易地球仪。

重点和难点重点:会观察地球仪。

难点: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地球仪、学生地球仪、乒乓球、铁丝、胶布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

但是,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我们自己却不容易看见。

站在地球的表面,我们无法看到地球的整体面貌。

那么古代人是如何了解地球是一个巨大球体的呢?时至今日,我们能在自然界找到哪些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呢?导课在于激发学生进入学习过程的兴趣。

讲授新课一、地球的形状、大小①地球的形状展示课件地球卫星照片提问地球是什么形状?(学生看图讨论后会得出:是一个球体。

)引导地球是一个球体,在今天看来已经是再简单不过的问题,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谜。

人们对地球的认识,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展示课件教材图1.1学生讨论学习,小组可以相互交流一下,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通过互相讨论探究,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天圆地方→天如斗笠→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球体→地球卫星照片)提问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根据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你能说出哪些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吗?a.(可能出现的事例);站在海边,遥望远处驶来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

解释假设地球是一个平面,我们会看到什么现象?(学生讨论)这样引入新知识点,有亲和力,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总结:如果地球是一个平面,我们会看到船由远而近,由小变大,船的整体都能看到。

)b.(事例2)发生月食偏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人教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地理1.2.4《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地理1.2.4《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地理1.2.4《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课程标准】➢结合科学故事、史实材料等,说出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使用数据、类比等方式描述地球的大小。

➢观察地球仪,并用简易材料制作地球仪模型。

➢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和纬线,说出经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用经纬度描述某一地理事物或现象所在地的位置。

➢在地球仪上识别两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等,说出划分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依据。

【教学目标】1. 在地球仪或经纬网上读出任意地点的经纬度。

2. 利用地球仪或带经纬网的地图,找到与给出的经纬度对应的地点,学会用经纬度描述某一地理事物或现象所在地的位置。

(重难点)3. 结合生活实例,描述经纬网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用经纬度描述某一地理事物或现象所在地的位置。

【教学难点】用经纬度描述某一地理事物或现象所在地的位置。

【教学方法】读图指导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准备相关图文资料和视频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播放视频《船在亚丁湾》片段。

师:看视频,思考中国货轮泰山号能否得到救援?【思考】 1. 中国货轮泰山号遇险的经纬度位置是多少?2. 根据中国货轮泰山号提供的位置信息,救援队能否及时找到泰山号?3. 经纬网具有什么作用?视频中泰山号呼救信息体现经纬网在哪方面的应用?生:回答问题。

师:泰山号的经纬度位置是(128°E,108°),救援队不能及时找到泰山号,因为提供的纬度位置信息是错误的。

视频说明经纬网具有定位的作用;应用于军事领域。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片段找出错误之处,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也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地理的作用,也启发学生对于经纬网的思考。

师:船只在茫茫大海航行,如果遇到事故需要救援,该怎样确定遇事船只的地理位置?其实,这和我们日常进入电影院如何找到自己的座位是一样的问题。

师:开学时,班主任告诉你的座位在教室前门左2列第3排,你能准确找到自己的座位吗?二、新课讲授师: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形成经纬网。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附反思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附反思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附反思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地球的形状和结构;2. 掌握地球仪的制作原理和使用方法;3. 能够运用地球仪观察和分析地球表面的地理特征。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地球的形状和结构;2. 亲手制作地球仪,加深对地球表面的认识;3. 利用地球仪进行地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动手能力;2. 培养学生对地球科学的兴趣和热爱;3. 培养学生珍惜地球资源,保护地球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2. 地球仪的制作和使用方法;3. 地球仪在地理观察和分析中的应用。

难点:1. 地球仪的制作技巧;2. 地球仪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观察和分析。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地球仪样品;2. 地球仪制作材料;3. 地球表面地图;4. 相关视频和图片资料。

学生准备:1. 笔记本和文具;2. 好奇心和学习热情。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形状和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学生分组讨论,汇报探究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3. 制作地球仪:教师讲解地球仪的制作原理和步骤,学生动手制作地球仪,教师巡回指导。

4. 地球仪的使用方法:学生分组实验,学会使用地球仪观察地球表面地图,教师点评并总结。

5. 地球仪在地理观察和分析中的应用:学生利用地球仪观察和分析地球表面的地理特征,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教学反思:1.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2. 注重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4. 融入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地球意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六、教学扩展:1. 地球仪的历史和发展:介绍地球仪的起源、发展过程以及现代地球仪的特点。

2. 地球仪的应用领域:介绍地球仪在地理、天文、军事、航海等领域的应用。

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学教案

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学教案

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学教案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能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用表演的形式模拟人类对地球外形的熟悉过程。

通过对课本的阅读,培育同学的分析、比较力量。

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地球仪,了解地球的基本构造。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人类逐步熟悉地球外形的过程,使同学受到科学史(教育),培育同学勇于探究的精神。

通过观看事物和制作地球模型,熬炼同学的观看力量、动手力量和表达力量。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证明地球外形的证据及用数据表示地球的大小。

难点:引导同学找出前人熟悉地球外形的历程的四个关键点。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地球和地球仪的区分。

【教学预备】地球卫星图片、地球仪。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老师:同学们,早上(下午)好!老师昨天晚上做了一个惊奇的梦,在梦里,我遇见了三个不同的人,他们都分别问了老师不同的问题。

第一个人说:“我是从湖南省来的,你是哪来的?”老师回答:“我是从贵州省来的。

”其次个人说:“我是从美国来的,你是哪来的?”老师回答:“我是从中国来的。

”第三个人很特殊,他对老师说:“我是从火星来的,你是哪的啊?”老师:同学们,老师应当怎么回答他呢?同学:地球的。

老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我们是地球的。

地球是我们生存的地方。

那么我们对地球有多少了解呢?例如:地球毕竟是什么外形的?地球有多大?人们怎么熟悉这个地球的?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探讨这些问题,共同去了解地球。

板书: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外形吗?同学:圆的……老师:指着课前在黑板上预备好的地球卫星照片挂图。

老师:这是人类进入太空,从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很明显的就能知道地球的外形,可在远古时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迷,我们的祖先经过了漫长而曲折的熟悉过程。

请同学们翻到课本其次页,看一看图1、1老师组织课堂争论:将同学分为四个大组,每一组分别代表对不同时期的探究图进行争论(1分钟),然后在各组请出一名代表说出那一时期人们对地球外形的熟悉。

1.2.1地球和地球仪(教案)七年级地理(人教版2024)

1.2.1地球和地球仪(教案)七年级地理(人教版2024)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
教师:展示地球表面积、平均半径、赤道周长的数据,并出示“地球大小歌”帮助学生记忆。

学生:认真背诵,记忆地球大小的数据。

【设计意图】通过歌谣帮助学生记忆,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小组活动:用你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做比较,感受地球的大小。

(1)地球表面积约等于 729亿个足球场。

赤道周长约等于客机飞行50 个小时的距离。

(2)观看视频,感受地球在宇宙中的大小。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对比,感受地球的庞大;通过观看视频,感受地球在宇宙的渺小。

3.探究学习:地球仪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地球仪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用途?
学生:阅读课本后回答: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

观察:认识地球仪上的点的线。

①地轴是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象的轴。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与地球仪》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与地球仪》教案、教学设计
4.家长协助学生,共同观察夜晚的星空,了解地球自转带来的昼夜变化,并记录观察心得。
5.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地球运动对生活的影响,并以“地球运动与我”为主题,撰写一篇短文,分享自己的感悟。
6.鼓励学生参加地理知识竞赛,拓宽知识视野,提高地理素养。
作业要求:
1.作业需按时完成,字迹工整,绘图清晰。
2.小组作业要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分工明确,共同完成。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地球形状的认识、地球仪的使用和空间定位是本章节的重点内容。其中,地球形状的理解和地球仪的操作是学生的难点,需要通过直观演示、实践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突破。
-教学设想: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的卫星照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地球的真实形状;提供地球仪,指导学生亲自操作,学会使用地球仪查找地理位置。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课堂开始时,首先向学生展示一张地球的卫星照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接着,简要介绍地球的神秘与伟大,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地球与地球仪》。
(二)讲授新知
1.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3.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地球仪操作、地图绘制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4.情感体验:通过观看地球环境纪录片的片段,让学生感受到地球的美丽与脆弱,引发对地球环境保护的情感共鸣。
5.反思评价:设置课后反思环节,让学生总结学习收获,评价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促进自我认知和自我提升。
6.教学拓展:鼓励学生参加地理知识竞赛、地理实践活动等,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优秀4篇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优秀4篇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优秀4篇地球与地球仪教学设计篇一一、说教材课标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材内容,主要以地理知识为主。

学生从社区、城市和村落开始了解,再到对地图的认识,然后是对世界大洲大洋和地形地貌的分布、各类型气候的特点及人口、语言、宗教的分布和各国特点的熟悉,学生在完成了这些基础性知识认识之后,接着要学习地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地球仪。

这是在学习探究一《地图上获取信息》的基础上,把平面的地理知识放在一个立体的空间加以深化,并为学习以后的地理知识建立一个直观的地球空间,因此,本课内容在整个七上的教学体系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教材的设计在内容结构上显示了新教材鲜明的特色,那就是趣味、活泼,从具体到抽象,最终再回到具体,完全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

全课内容分观察地球仪与使用地球仪两部分,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引起学生丰富的想象,然后深入到抽象的经纬线知识,最终回到对具体的中国地理进行分析。

与本课内容对应的课标是:1-4-1认识地图三要素,知道地图的基本种类,运用地图获取所需要的地理信息;(认识地球仪)1-4-2运用各种不同的地图和图表,描述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从地图中获取信息)二、说学情目标因为七年级学生的立体空间感不强,而本课内容则是从空间上去把握经度、纬度、经线、纬线,并在观察的基础上使用地球仪,即利用经纬网定位,这是学习地理的基础,但对七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解决这个难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准备一个实物地球仪,让学生去感受地球仪,认识地球仪,最终在自己的脑海中形成一个地球仪。

本课的教学目标:(1)能通过观察地球仪了解其基本构造,掌握经纬线、经纬度的特点。

(2)学会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地理位置。

(3)知道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纬度带的划分。

根据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我认为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是:重点:经纬线和经纬度的特点、根据经纬网确定某一点的位置。

难点:经纬线和经纬度的特点。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附反思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附反思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结构及地球仪的构造;(2)学会使用地球仪查找地理位置、经纬线等信息;(3)能够描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地球仪,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2)运用地球仪进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3)学会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2)增强学生的地理国情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地球的基本形状、结构及地球仪的构造;(2)地球仪的使用方法及查找地理位置、经纬线等信息;(3)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

2. 教学难点:(1)地球仪的操作方法;(2)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理。

三、教学准备1. 地球仪;2. 地球仪使用说明书;3. PPT课件;4. 教学素材(地图、图片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地球仪,引发学生对地球仪的好奇心;(2)学生分享对地球仪的了解,教师总结;(3)提问:地球仪有什么作用?引出本节课主题。

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地球仪使用说明书,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操作;(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地球仪的使用方法。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地球的基本形状、结构及地球仪的构造;(2)教师示范地球仪的操作方法,学生跟随操作;(3)教师讲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学生演示。

4. 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进行地球仪操作练习,查找地理位置、经纬线等信息;(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五、作业布置1. 制作地球仪模型;2. 绘制地球自转和公转示意图;3. 收集有关地球仪的应用实例,进行分享。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地球仪这一工具,使学生了解了地球的基本形状、结构和自转公转现象,提高了学生的地理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空间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1.2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1.2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地球第二节地球与地球仪教学设计(3课时)一、课程标准1.结合科学故事、史实材料等,说出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使用数据、类比等方式描述地球的大小。

2.观察地球仪,学会如何用简易材料制作地球仪模型。

3.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和纬线,说出经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用经纬度描述某一地理事物或现象所在地的位置。

4.在地球仪上识别两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等,说出划分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依据。

二、教材分析地球与地球仪这节课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模型——地球仪、经线和经度、纬线和纬度、利用经纬网定位这四部分进行学习。

通过介绍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再学习地球仪上的经纬线和经纬度,更加有利于学生理解如何利用经纬网进行定位。

三、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地球和地球仪的了解较少,在学习经纬线和经纬度的内容时会比较抽象,学生也许不太能靠空间想象去理解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规律,因此通过经纬网定位这一部分内容会有点偏难,需要通过要求学生画出经纬网来认识经纬线和经纬度的一般规律,培养学生的画图和析图能力,学会通过读图学习地理知识。

四、教学目标1.区域认知:通过阅读图片、资料,让学生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描述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通过展示地球模型——地球仪的制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地球的形状,并认识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2.综合思维:通过展示经线和经度、纬线和纬度的图片,让学生描述经线和经度、纬线和纬度的一般规律;通过生活中的举例,让学生说出经纬网的定位方法。

3.人地协调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对地球的形状有更深入的认识,了解我们生活在地球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感;为了更方便的研究地球和生活,人类制作了地球仪并利用经纬网定位,让学生意识到人类如何与地球和谐相处。

五、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球形状及其认识过程;地球的大小;经纬线和经纬度的规律;利用经纬网定位。

2.难点:经纬线和经纬度的一般规律;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依据;经纬度位置的判断。

【教案】第一章第二节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教案】第一章第二节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地球第二节地球和地球仪一、课标要求1、观察地球仪,并用简易材料制作地球仪模型;2、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和纬线,说出经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用经纬度描述某一地理事物或现象所在地的位置;3、在地球仪上识别两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等,说出划分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依据;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初中地理的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经纬网定位的学习是地理学的基础,也是地球和空间科学的基础,历来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点。

本节课的学习,除了通过“让学生感知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受到有关科学史的教育”外,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让学生通过对地球仪反复观察运用及经纬网的学习,树立地球上空间概念的‘骨架”,可以说本节课不仅是初中地理学习和高中地理学习的基础,而且是终身学习地理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1、通过相关资料认识地球的形状,并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相关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2、学会运用地球仪,并能够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划分和特点;并利用地球仪说出东西、南北半球的划分;3、能够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使用地球仪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划分和特点;说出东西、南北半球的划分;能够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难点:说出东西、南北半球的划分;能够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五、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展示地球的卫星影像及名称,让学生看图描述地球的形状。

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经历了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及名称,让学生对地球的形状有初步的认识,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

(二)新课讲授活动1——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出示由远古时期到21世纪的四组材料:1、结合材料,归纳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四个过程并完成填空;2、还有哪些证据可以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补充月食、海岸观船、登高望远三个例子,并完成一组选择题。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附反思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附反思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附反思1.1 设计意图:通过引入地球和地球仪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他们对地球和地球仪的思考。

1.1.1 利用图片展示地球和地球仪的图像,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和地球仪的外观。

1.1.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和地球仪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1.3 简介地球和地球仪的概念,为学生学习地球和地球仪的知识打下基础。

二、知识点讲解2.1 地球仪的构造和制作原理2.1.1 地球仪的构造:地球仪由地球模型、支架、底座等组成。

2.1.2 地球仪的制作原理:地球仪是根据地球的形状制作的,通过缩小地球的尺寸,将地球上的地理特征呈现在地球仪上。

2.1.3 地球仪的分类:地球仪可以根据制作材料、尺寸、用途等不同特点进行分类。

2.2 地球仪的使用方法2.2.1 放置地球仪:将地球仪放置在平稳的桌面上,调整支架和底座,使地球仪保持平衡。

2.2.2 观察地球仪: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上的地理特征,如山脉、河流、国家等。

2.2.3 查找地理位置:使用地球仪上的经纬度网格和地图索引,查找地球上的具体地理位置。

2.3 地球仪的应用领域2.3.1 教育领域:地球仪是地理教学中常用的教具,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地理特征。

2.3.2 科研领域:地球仪可以用于科学研究,如气候研究、地质研究等。

2.3.3 日常生活:地球仪也可以作为家居装饰品,增加居室的文化氛围。

三、教学内容3.1 地球仪的构造和制作原理3.1.1 地球仪的构造:介绍地球仪的各个组成部分,如地球模型、支架、底座等。

3.1.2 地球仪的制作原理:讲解地球仪的制作过程,以及如何将地球上的地理特征呈现在地球仪上。

3.1.3 地球仪的分类:介绍不同类型的地球仪,以及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3.2 地球仪的使用方法3.2.1 放置地球仪:讲解如何正确放置地球仪,以保持其平衡。

3.2.2 观察地球仪: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上的地理特征。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附反思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附反思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附反思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和结构;2. 认识地球仪的概念和作用;3. 学会使用地球仪查找和解释地理位置信息。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地球模型,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2. 利用地球仪进行地图阅读和定位,提高空间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地球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2. 培养学生爱护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地球的基本形状和结构;2. 地球仪的概念和作用;3. 地球仪的使用方法。

难点:1. 地球仪上的经纬网理解和应用;2. 地球仪上地图的阅读和解释。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地球仪和地球模型;2. 地球仪使用说明书;3. 相关地图和图片;4. 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1. 笔记本和笔;2. 地球仪(若有条件)。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利用地球仪和地球模型,引起学生对地球形状和结构的兴趣;2. 提问: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地球仪是什么?Step 2:地球的基本形状和结构(10分钟)1. 讲解地球的扁平形状和赤道、极点等基本概念;2. 通过地球仪和地球模型,展示地球的经纬网和各个洲际分布。

Step 3:地球仪的概念和作用(10分钟)1. 讲解地球仪的定义和制作原理;2. 展示地球仪上的经纬网、地图、地形等要素;3. 强调地球仪在地理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Step 4:地球仪的使用方法(10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上的经纬网,讲解经纬度的含义和计算方法;2. 教授如何使用地球仪查找和解释地理位置信息;3. 进行地球仪操作实践,如查找某个城市或国家的位置。

Step 5: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2. 鼓励学生在课后利用地球仪进行地图阅读和探索。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地球模型,让学生了解了地球的基本形状和结构,认识了地球仪的概念和作用,并学会了使用地球仪查找和解释地理位置信息。

第一章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教案(表格式)2022版的课程标准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教案(表格式)2022版的课程标准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1.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教材归纳出人类对地球的认识阶段。
2.通过图片等直观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形状以及大小。
3.通过教具和教师讲述帮助学生掌握地球仪的相关知识。
探究一
设计意图:
1.通过小组讨论提升学生的归纳能力与对教材的理解,认识到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知过程漫长而曲折。
活动一
设计意图:
2.通过教师讲授、图片等教具的使用帮助学生理解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并且在完成活动题时,通过与学校中熟悉事物的比较,更直观的感受地球的大小。


探究一: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知过程
(新授)在古代,人类对于地球形状的认识一直是猜测论证,直到20世纪,人类进入太空,从地球以外的太空观察到了地球,才第一次认识到了地球的真面貌,可以说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பைடு நூலகம்组讨论)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过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分别都达到了什么认知水平?
活动一
1.展示地球的大小示意图,描述地球的大小,解释极半径和赤道半径。
2.感受地球的大小,描述地球的形状。
极半径6357km 赤道半径6378km
平均6371km 可见地球是个两极稍窄,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3.让学生自主完成课本活动题2
活动二
展示地球仪,向学生说明地球如此庞大,要研究其全貌只能借助模型-地球仪。
2.“区域认知”中的“建立地理空间观念”,具体对应的内容是:“能够说出地球在宇宙环境中的位置、地球的大小,初步建立科学的宇宙观”
内容与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内容分析
本课是统编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教材第一章第一节的第一、第二小标题,本课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导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并能够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等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第二部分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地球仪及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能够学会观察和使用地球仪,建立基本的地理认识并培养学生的空间感。

初一地理上册《地球和地球仪》教案三篇

初一地理上册《地球和地球仪》教案三篇

初一地理上册《地球和地球仪》教案三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及大小;理解地球仪,并能识别经线、纬线、本初子午线和赤道;了解经线、纬线的特点;掌握使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点位置的方法。

2.通过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水平及培养勇于探索、深入钻研的精神,形成准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理解及用数据表示地球的大小;经纬线的意义及特点。

教学难点:经纬线的含义;经纬度的概念;使用经纬同确定地理位置。

教学准备:地球仪、东西半球分布图、南北半球分布图等教学课时: 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讲述: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很多同学以前或现在都会提到这些问题:地球是什么样的?地球有多大?人们怎么理解这个地球的?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探讨这些问题,共同去探索地球。

板书: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学生回答:圆形、椭圆形……补充说明:我们大家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怎么知道的呢?我们居住在地球上,无法看到地球的整体面貌,在古代,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是一个难解之谜。

一、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活动:将课本上四幅图用挂图按照顺序展示出来,学生讨论完后,请代表上台边指示图片边讲述。

图1:“天圆地方”图2:“盖天说”图3: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图4:地球卫星照片请学生讲述第一幅图:“天圆地方”补充小结:在古代,人们认为整个大地是平的,天空就像倒扣在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学生回答)总结:同学们都非常聪明,不像古代人一样完全凭借直观的理解世界.简单地理解天空是圆的,大地是平的。

随着人们活动范围的扩大,人们逐渐发现大地并不是那样平坦。

比如:①海边远方驶过来的航船,先看见船桅,后见船身;②月食时,地球的影子边缘总是弧形的。

请学生讲述第二幅图:“盖天说”引导提问:对于这样的说法,同学们能否提出质疑?(学生活动)总结:从海边看帆船到发生月食看到地球影子,人们对地球形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提出了地球可能是球体的假想。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热门13篇)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热门13篇)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热门13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工作报告、活动总结、实习报告、演讲稿、规章制度、心得体会、自我鉴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work reports, activity summaries, internship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xperiences, self-evaluation, and other sample article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热门13篇)组织学生讨论,填出下表:最后让学生互相对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教版六年级地理第一章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
1.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
◇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2.地球仪
◇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说明:“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一项,旨在通过该学习内容使学生受到有关的科学史教育。

二、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安排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模型—地球仪”“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利用经纬网定位”五个内容。

主体内容是围绕“人类是如何逐步认识地球形状和测量出地球大小的?”“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制作地球仪有什么用处?”“人们为何在地球仪上建构经纬网?经纬网该怎样利用?”这一系列问题来展开的。

三、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

2.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相关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3.了解地球仪的主要用途;并通过制作简易地球仪,感知地球仪的基本结构。

4.运用地球仪,知道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并能够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四、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是整个地理学习的基础和重点之一,一是空间概念教强,涉及的新名词与概念较多;二是教学内容中所隐含的时间与空间、静态与动态和图形中的点、线、面、体的联系等思维转换较大。

这对于12—13岁的学生来说,存在一定困难。

五、评价设计:
本节课的问题设计大部分是在提取学生的日常知识储备,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就会有一种自我肯定,自我激励。

另外,本节很多内容是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活用教材、地球仪和相关图像,使学生在观察与思考、操作与演示中建立直观的感知,所以老师在评价时主要是肯定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谈话激趣导入新课师:慢慢转动地球仪,你有什么发现;观察地球仪,地
球仪上蓝色的部分是什么?
师:地球仪上用不同的颜色来区别不同的地貌,蓝色面
积最大,这说明么呢?
(地球是由大部分海洋和小部分陆地组成)
师:你能给地球再取一个名字吗?(水球。


师:对,地球上绝大部分是海洋,按理说应该叫水球的,
那为什么我们的祖先把它叫做地球呢?(由于古时候人
们生活在陆地上,无法认识到地球的全貌,加之航海技
术落后,根本不知道大海有多大,而且绝大部分人居住
在内陆,当时交通不发达,人们的活动范围很小,他们
看见的周围是广阔的土地,所以,人们把我们居住的大
地叫地球)
(板课题)
转动并观察
地球仪,发表
自己的观察
结果。

利用地球
仪激发学
生的学习
兴趣导入
本课
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将学生分好四个组,将课本上四幅图用多媒体按照顺序
展示出来,学生讨论完后,请各组代表上台边指示图片
边讲述。

图1:“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图2:“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图3: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
图4:地球卫星照片
学生分为四
大组,每一组
分别规定不
同的时期(由
远古到现
代),结合课
本,先讨论两
分钟,然后各
组派1~2名
代表说出那
一时期人们
对地球形状
的认识。

利用图片
为学生提
供直观的
视觉感受。

运用小组
合作的方
式培养学
生的探究
和合作能
力。

【地球的大小】
用多媒体展示有关地球大小数据的图或挂图
一般来说,人们往往用表面积、周长、半径等数据来说
明球体的大小。

大家看到课本第4页图1.2,说明地球
究竟有多大?
学生观察图
表并回答
数据分析,
有利于培
养学生的
科学素养。

地球的模型
地球仪【感知地球仪】
师:(出示地球仪)地球仪由哪几部分组成?地球仪如
何转动的?
师:地球仪由底座、固定架、球、地轴组成的;地球里
面是否真正有一根轴?
师:地轴有什么作用呢?演示:篮球不绕轴转动,就会
在地上乱滚,而地球仪是绕地轴运动的,始终自西向东
绕地轴转动
师:说明地球自转时是绕着地轴旋转的。

你能找出地球
仪的南北两极吗?
师:那么你能找到东西方向吗?先后请几位师:(用地
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说明正确方法:面对地球仪,让
其自左向右(即自西向东)作逆时针转动。

学生分组观
察、思考、讨
论、回答
学生上台演
示地球自转,
并在地球仪
上指出东、
西、南、北4
个方向。

培养学生
的动手能
力、观察能
力。

培养学生
的展示能
力。

教师归纳:地球仪是人们按照地球的形状,并且以一定
的比例把它缩小而制成的地球的模型。

在地球仪上人们
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
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大小和名称。


球仪可以让我们更直观的了解整个地球的全貌,还能帮
助我们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情况。

比较地球的
卫星云图和
地球仪,了解
一些地理事
物的分布情
况。

帮助学生
实现“地球
——地球
仪”的思维
转换。

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地球和地球仪的基本知识,了解了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初步地认识了地球仪。

下节课我们将学习地球仪的一个重要图示--纬线和经线。

作业教师展示自制的简易地球仪。

学生动手制
作地球仪
锻炼学生
的动手能
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