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人画的当代艺术价值解析
浅析苏轼的绘画特征及其艺术思想的形成

浅析苏轼的绘画特征及其艺术思想的形成【摘要】苏轼作为宋代著名文人,不仅在文学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同时也在绘画领域展现出独特的艺术才华。
本文从苏轼的绘画艺术意义和作为文人画家的身份入手,探讨了苏轼在绘画中的特征表现、影响因素、艺术思想的形成过程,以及他的绘画主题、表现手法和作品的价值。
通过对苏轼绘画艺术的分析,可以看出他作品的深厚文化底蕴和艺术内涵,同时也体现了他对自然、人生和历史的独特见解。
苏轼的绘画艺术不仅在当时备受推崇,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展现出他绘画风格的独特性和艺术思想的时代意义。
苏轼的绘画作品至今仍被广泛研究和收藏,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篇章。
【关键词】苏轼、绘画特征、艺术思想、文人画家、主题、表现手法、价值、影响因素、独特性、时代意义、影响、形成过程。
1. 引言1.1 苏轼的绘画艺术意义苏轼作为宋代文学大家,其绘画艺术也是备受瞩目的。
苏轼的绘画艺术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貌和独到的艺术见解。
苏轼的绘画作品在形式、内容和意境上都具有独特的魅力,反映了他对自然、生活和人文的深刻理解。
苏轼的绘画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推崇,而且对后世艺术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一。
苏轼的绘画艺术意义在于展示了他卓越的艺术才华和对艺术的独特见解,为中国绘画史增添了一笔璀璨的色彩。
通过深入研究苏轼的绘画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作为文人画家的身份,并体会到他对艺术的热爱和执着追求。
苏轼的绘画艺术不仅是他个人的表现方式,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当代依然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意义。
1.2 苏轼作为文人画家的身份苏轼作为文人画家,不仅是一位文学家,更是一位懂得绘画的文人。
他以诗文著称于世,同时也擅长书法和绘画,展现出了多才多艺的一面。
苏轼在绘画领域展现出了独特的艺术才华和审美观念,他的画作不仅仅是简单的艺术创作,更蕴含着他对生活、自然和人文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作为文人画家,苏轼对绘画的追求并非只在于技巧的表现,更注重作品的内涵与意境的表达。
“情在景中,景在情中”宋元绘画美学

“情在景中,景在情中”宋元绘画美学【摘要】宋元绘画美学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流派,其核心理念是“情在景中,景在情中”,强调情感与景物的相互融合。
这一美学观念来源于宋代和元代的社会背景,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与情感关系的思考。
宋元绘画作品以情景结合为特色,注重表达情感与自然景物的和谐统一。
代表作品如马遥的《寒山堂盛会图》等,充分展现了这一美学理念。
这种美学观念对后世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启发了许多艺术家并在当代绘画中得到体现。
宋元绘画美学独特的魅力在于情感与景物的完美结合,使作品更具生动感和情感共鸣。
其在艺术史上的地位不可忽视,对当代绘画也提供了有益启示。
可见,“情在景中,景在情中”宋元绘画美学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并对后世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关键词:宋元绘画美学、情景结合、代表作品、影响、独特魅力、艺术史、启示。
1. 引言1.1 宋元绘画美学的重要性宋元绘画美学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
它是宋元时期绘画艺术的代表性风格,是中国绘画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篇章。
宋元绘画美学以“情在景中,景在情中”的理念为核心,将情感与景物融合为一体,强调情感与意境的相互渗透和共生,体现了中国绘画的独特审美观念和艺术理念。
宋元绘画美学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它实现了中国绘画从写实向表意、表情的转变,为后世中国绘画奠定了深厚的艺术基础。
宋元绘画美学在审美上追求内在精神的表现,强调情感与境界的统一,使中国绘画更加注重情感与意境的表达,为后世绘画风格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宋元绘画美学注重整体的美感和意蕴的传达,开创了中国绘画审美观念的新篇章,推动了中国绘画艺术的繁荣和发展。
1.2 “情在景中,景在情中”的含义“情在景中,景在情中”的含义是指在宋元绘画美学中,情感与景物之间相互融合、相互影响的关系。
这一美学理念强调了情感和景物在绘画中的互动与统一,通过景物的描绘来表达画家内心的情感,同时情感也赋予了景物更深刻的内涵和情感色彩。
当代文人画创作分析与赏析

当代文人画创作分析与赏析当代文人画创作已经成为中国画坛的一个重要流派,这些画家们致力于创造出更加具有时代感的作品,同时也在不断地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精神,使得这些作品既具有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美感,同时又融合了当代的审美观念和艺术风格。
下面我们将对当代文人画创作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欣赏。
首先,当代文人画创作的艺术特点是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人们对于美的追求也变得更加多元化和多样化,而当代文人画正是以这种多元化和多样化的审美意识为基础进行创作的。
不同于传统的文人画作品,当代文人画着重表现现代人的生活状态、精神状态和情感状态,同时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审美观念相结合,呈现出一种新的艺术风格。
例如,中国著名文人画家齐白石所创作的《千里江山图》是一幅具有浓烈时代感的现代化作品,他巧妙地将传统的山水画表现技法和现代绘画符号相结合,使得作品不仅具有传统山水画的气韵和艺术价值,同时也富有现代化的艺术魅力。
其次,当代文人画创作具有创新性。
由于当代文人画的创作环境与传统文人画不同,文人画家们不再像传统文人那样在山林中仙逸自适而然地发挥画技,而是秉持现代艺术的创新精神,通过引用当代的艺术语言、符号和技巧,以独具个性的方式创造出新的文人画作品。
例如,文人画家李南海的作品《书画卷轴》是一幅高度创新的作品,他将书法与绘画完美结合,像书写一样地笔墨流淌于画布上,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美学。
同时,他更是将绘画与当代数字技术相融合,运用计算机的手段来创作作品,进一步展示出当代文人画家的创新探索。
最后,当代文人画创作也强调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
传统文人画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核心在于践行儒家思想、弘扬国粹文化,以表现自己崇高的人生理想和道德追求。
当代文人画虽然形式上更加多样化和现代化,但其所强调的传统文化内涵和精神却没有减少。
文人画家们通过对于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和理解,以把握其精神与气质为创作基础,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创作灵感,试图探求文化传承的新途径,让传统文化在当代得以更加深入和全面地表达和传承。
宋代山水画对当代山水画发展的影响与启示[权威资料]
![宋代山水画对当代山水画发展的影响与启示[权威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c0d6b35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b9.png)
宋代山水画对当代山水画发展的影响与启示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摘要]中国山水画的成就,毋庸置疑宋代绘画是中国山水画艺术发展的最高峰。
它所反映的广泛的现实生活内容,在古代绘画史上是极为突出的。
运用多姿多彩的优美的艺术形式,创造了很多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并且和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元明清绘画中的风格样式及理论大多可在宋代绘画中找到依据,表现了中国绘画的成熟与高度繁荣。
[关键词]成熟;促进影响;高度繁荣宋代艺术在技巧上有许多重要创造。
着重挖掘人物的精神状态及动人的情节,注重塑造性格鲜明的艺术形象。
花鸟画、山水画追求优美动人的意境情趣,注意真实而巧妙的艺术表达,并努力进行形象提炼,有着高度概括的写实能力。
文人士大夫绘画对于绘画艺术的繁荣提高也有着促进作用,他们在主观的表达和笔墨效果的探索上贡尤其深远献。
宫廷绘画在整个社会绘画的繁荣基础上得了到高度发展,其艺术成就也不容忽视。
中国宋朝延续300多年,其绘画在隋唐五代的基础上得以继续发展。
民间绘画、宫廷绘画、士大夫绘画各自形成体系,彼此间又互相吸收、渗透、影响,构成宋代绘画丰富多采的面貌。
绘画的繁荣,北宋的统一消除了封建割据造成的分裂和隔阂,在一段时期内社会都保持着相对安定的局面,商业手工业迅速发展,城市布局打破坊和市的严格界限,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
南宋虽然偏安江南,由于物产丰盛的江、浙、湖、广地区都在其境内,大量南迁的北方人和南方人一起共同开发江南,经济、文化都得到继续发展并超过北方。
北宋的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南宋的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等城市商业繁盛,除贵族聚集外,还住有大量的商人、手工业者和市民阶层,城市文化生活比以往都空前活跃,绘画的需求量也明显增长,绘画的服务对象也有所扩大,为绘画发展和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和群众基础。
“代表中国艺术最高成就的是绘画,绘画中成就最高的,推山水。
……山水画崛起于盛唐,而极盛于宋,境界最高的画,也多产于宋代。
传统笔墨与造型在当代中国人物画创作中的价值思考

墨与 造 型融 合体 系 ,诞 生 了这 一体 系 具有 史诗 般 宏 阔而 悲
怆 的划 时 代 人 物 画 杰 作 《 民 图 》 ( 兆 和 ・9 3 ,并 对 流 蒋 14 ) 2 世纪后 半 叶中 国人物 画产生 了深 久的影 响 。 O 5 ~ 6 年 代 阶 段 , 是 现 代 语 境 中 的 笔 墨 与 造 型 的 完 0 O 美 契 合 形 态 在 人 物 画 中 的 一 次 飞 跃 , 形 成 了 现 代 中 国 人
物 画 的 一 个 高 峰 期 , 出现 了几 种 艺术 风格 鲜 明 的 流 派 和 代 表 画 家 , 他 们 及 其 具 有 现 实 主 义精 神 的作 品深 刻 地 影 响 着 之 后 几 十 年 中 国人 物 画 的发 展 。在 北 方 ,蒋 兆 和 继
续 并 推 进 他 的 以 西 画 素 描 的 造 型 技 巧 和 国 物 画 从 不 食 人 间 烟 火 的 文 人 画 手 中 拉 回 到 现 实 生 活 , 使 人 物 画 重 新 获 得 生 活 的 蒙 养 ,这 是 人 物 画 在 2 世 纪 得 以快 速 发展 的 根本 动 力 。 任 伯 年 以来 的 中 国人 0
物 画 发 展 历 经 百 年 , 传 统 的 笔 墨 与 造 型 也 经 历 了 一 个 周 而 复 始 的 否 定 与 肯 定 、 继 承 与 革 新 的 艰 辛 探 索 过 程 , 发
以 速 写 切 入 人 物 画 , 重 生 活 感 受 , 融 速 写 线 条 于 国 画 书 法 用 笔 的 叶 浅 予 和 黄 胄 , 开 创 了 线 面
笔 墨 与 造 型 的 发 展 史 告 诉 我 们 , 成 就 一 方 是 以 另 一 方 的 失 去 为 代 价 的 。 这 一 切 似 乎 与 “ ” 和 “ ” 的 辨 形 神
论宋代绘画对后世艺术的影响

中国历史进⼊封建社会后期,绘画艺术进⼀步成熟和完备,特别是宋朝,成为中国古代绘画的⿍盛时期。
⽂⼈学⼠把书画视为⾼雅的精神活动和⽂化素养,并对绘画提出鲜明的审美标准,在创作和理论上都开始形成独特体系。
社会、宫廷、⽂⼈⼠⼤夫之间的绘画创作各具特⾊⽽⼜互相影响,使宋代绘画在内容、形式、技巧诸⽅⾯都出现群彩纷呈、多⽅发展的局⾯。
统⼀消除了割据造成的分裂和隔阂,在⼀段时期内社会保持着相对安定局⾯,商业⼿⼯业迅速发展,城市布局打破坊和市的严格界限,出现空前未有的繁荣。
宋代绘画进⼊⼿⼯业商业⾏列,与更多的群众建⽴较为密切的联系。
⼀批技艺精湛的职业画家,将作品作为商品在市场上出售,汴京及临安都有纸画⾏业。
汴京⼤相国寺每⽉开放5次庙会,百货云集,其中就有售卖书籍和图画的摊店;南宋临安夜市也有细画扇⾯、梅⽵扇⾯出售;汴京、临安等地的酒楼也以悬挂字画美化店堂,作为吸引顾客的⼿段。
市民遇有喜庆宴会,所需要的屏风、画帐、书画陈设等都可以租赁。
适应年节的需要,岁末时⼜有门神、钟馗等节令画售卖,为市甚盛。
北宋时,汴京善画“照盆孩⼉”的画家刘宗道,每创新稿必画出⼏百幅在市场⼀次售出,以防别⼈仿制;专画楼阁建筑的赵楼台;画婴⼉的杜孩⼉,也在汴京享有盛名。
吴兴籍军⼈燕⽂贵常到汴京州桥⼀带卖画。
⼭西绛州杨威,善画村⽥乐,每有汴京贩画商⼈买画,他即嘱其如到画院门前去卖,可得⾼价。
社会对绘画的需求和民间职业画家创作的活跃,是推动宋代绘画发展的重要因素。
宋代由于⼿⼯业的发达,促成了的发展与普及,出现了汴京、临安、平阳、成都、等雕版中⼼,不少书籍及佛经都附有版画插图,现存宋⾦雕印的像、陀罗尼经咒、《佛国禅师⽂殊指南图赞》、《赵城藏》等,可见其绘刻之精美程度。
宋代绘画的繁荣与北宋的画院制度很有关系。
画院,西蜀和南唐都有,到北宋更成规模、建制了。
北宋的⼀些皇帝都有很⾼的⽂化修养,宋徽宗赵佶更是中国⽂化的不可磨灭的书画家。
皇帝的好恶就是政府的决策,政府的提倡就能促进某⼀事物的发展。
宋元文人画发展的艺术特点

宋元文人画发展的艺术特点1.引言1.1 概述宋元时期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文人画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时期,文人画的艺术特点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文人画的概念在宋代首次提出,并在元代达到了巅峰。
因此,研究宋元文人画的发展,对于理解中国绘画史的发展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宋元时期,文人画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点。
与传统宫廷绘画不同,文人画更注重个人意趣的表达和个性化的风格呈现。
文人画强调情感的表达和内涵的传递,作品主题通常是诗词、文学或历史故事的描绘,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
在绘画技法方面,文人画注重笔墨的运用。
文人画家追求笔墨的自由和随心所欲的表达,注重笔墨的境界和艺术感染力。
他们常常运用简练而具有表现力的笔墨,构建富有节奏感和意境的画面。
同时,他们注重用墨的韵味和墨色的变化,通过不同的墨色表现画面的光影效果,使作品更具生动性和立体感。
此外,文人画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和匠心独运的特点。
文人画家以个人的审美追求和思想情感为出发点,注重在作品中体现自己的创作个性。
他们通过自由构图、变换视角和独特的笔墨表现方式,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风格。
每位文人画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创作特点和风格,使得文人画展现出极大的多样性和创造力。
总体而言,宋元文人画的艺术特点是注重个人意趣的表达和个性化的风格呈现,技法上追求笔墨的自由和墨色的变化,同时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和创作特点。
这些特点使得文人画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独具魅力的一支流派,对后世的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的安排对于一篇长文的编写至关重要,它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内容脉络。
本文的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首先,引言是文章的开篇部分,我们会在引言中对于宋元文人画发展的艺术特点进行一个概述,简要介绍一下该主题的背景和重要性。
接着,我们会详细介绍文章的结构安排,包括各个章节的主题和内容,以引导读者对整篇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知。
其次,正文部分是详细展开讨论宋元文人画发展的艺术特点的部分。
宋元时期文人画艺术探析

宋元时期文人画艺术探析作者:***来源:《美与时代·中》2022年第05期摘要:在中国绘画史上,宋元时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在这个从不稳定到大一统的政治环境下,经济水平不断提升,而文人画也从兴起到成熟,不断发展。
从宋代文人画到元代文人画,皆以诗书画印融为一体、直抒胸臆、形神情思兼备和具有象征意义等为艺术特色,将文人画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也改变了传统的绘画创作理念,将美好高洁的文人精神言传身教给后人。
宋元文人画为中国画坛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亦成为后世的典范。
关键词:宋元时期;文人画;文人精神;艺术特色中国绘画史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由于文人、士大夫的直接参与,中国文人画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绘画风格的结构系统,呈现出一道独特且不可复制的风景线。
从中国文人画的发展历程来看,宋代是先驱者,元代则是集大成者,它们是一个不可割裂的整体。
诸多文艺、哲学思潮源起或发端于两宋,而融会、成熟于元代。
在宋元四百多年不断的厘革演进里,随着文人思潮的交替革新,一种超然物外、不拘一格的新思潮逐渐突破了汉唐时期的繁文缛节并展现出来,这种思潮的兴盛稳步推进着文人画向前发展,使宋元时期成为文人画发展的黄金时期。
一、文人画的定义文人画,隶属于中国画的范畴,广泛来说,是指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士大夫、文人的绘画作品。
其标榜“士气”“逸品”,对营造画面的意韵、生动性有着独到的见解,主张气韵与笔墨情趣自洽,偏爱以山水、花鸟和梅兰竹菊“四君子”为题材进行创作。
自唐代开始,文人画便成为一面中国画新发展的旗帜,直至发展到宋代,以苏轼、米芾及其子米友仁为代表的文人墨客们,进一步在理论和实践上推广,形成了文人画的新风格,这也标志着文人画日趋成熟。
从元代开始,文人画渐为主流,正如倪瓒所说:“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
”艺术家在创作时更加关注主观情感的抒发,注重绘画的精神性。
因此,宋元文人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像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其间,一批批优秀的文人画家不断涌现,为后世留下许多经典之作。
文人画浅析

文人画浅析作者:戎国新来源:《美术界》 2011年第5期TEXT/戎国新明代董其昌在《容台别集·画旨》中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他把唐朝的王维称为“文人画”的始祖。
所谓“文人画”,一般指的是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
宋朝的苏轼提出过“士夫画”的名称,与董其昌所说的“文人画”都是用以区别宫廷职业画家和民间画工的作品。
旧时更是以此来提高士大夫阶层的绘画以贬低民间画工和“院体”画家。
陈衡恪认为文人画的四个要素是:人品、学问、才情、思想。
如此看来,文人画的修养完全在技法之外。
习惯上,“文人画”的题材无非是山水、花鸟、木石、和梅兰竹菊等,大都籍以抒发性灵而不重形似。
“文人画”崇尚品藻,讲究笔墨情趣,强调神韵逸趣,尤其重视绘画的意境和文学、书法的修养。
文人画的发展经历了元、明、清三个时期,这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生逆转和走向衰亡的时期。
封建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统治,在文化上推行文化专制,文人们的思想言论动辄就会获咎论罪。
在这种政治高压下,画家们的处境如履薄冰,不可能把自己对现实的不满情绪通过直接的艺术形象发泄出来,而只能采取极其隐晦、曲折的表现形式,即通过一些传统的、和谐的题材,通过诗文题跋,在文字上做一些“画外功夫”,以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
文人画最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就是象征手法。
通过画梅、兰、竹、菊“四君子”表现文人的人品和志趣。
竹子早在唐代就被画家画入画幅,宋代形成以文同为首的“湖州画派”,已经将象征意义赋予了竹子。
到了元代,由于特定的社会现实,竹子更是被文人画家们大量描绘,用以象征自己的民族气节和情操。
到了清代,郑板桥通过画上的诗文题跋,把自己与民众疾苦联系起来。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借助竹子,抒发了画家悲悯胸怀。
文人画第二种常见的表现形式是寓意。
这种表现手法兴于宋末元初,运用最成功的是清初画家八大山人。
原为明朝王孙,明灭亡后,国毁家亡,心情悲愤,落发为僧,他一生对明忠心耿耿,以明朝遗民自居,不肯与清合作。
宋代文人画的美学理念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文人画发展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
宋代文人画强调个体情感的表达和意境的追求,具有独特的美学理念。
以下是宋代文人画的美学理念的一些重要特点:
1. 以自然为师:宋代文人画家强调以自然景物为创作的对象和参照,追求表现
自然的真实和神韵。
他们注重观察自然景物的细微之处,追求表现自然的变化、气息和神韵,力求使观者感受到自然的美。
2. 以心传神:宋代文人画追求以个人情感和内心体验来表达艺术创作。
画家注
重通过笔墨和构图的处理,以及细腻的笔触和用色来表现个人的情感和心境。
他们通过笔墨的运用来揭示心灵的世界,使观者在观赏画作时能够与画家产生共鸣。
3. 追求意境:宋代文人画强调意境的追求,即通过画面的氛围、构图和笔墨的
处理来表达情感、意义和意蕴。
他们注重用寥寥数笔、简练的线条和留白的技巧来表现画面的空灵和意境的深远,使观者在静心欣赏中产生联想和感悟。
4. 崇尚雅致:宋代文人画崇尚雅致的审美追求,追求文人气质和品味。
他们在
创作中注重选择高尚、清新的题材,讲究构图的平衡和和谐,追求简约、素雅和典雅的艺术风格。
5. 倡导意境超脱:宋代文人画主张追求超脱尘世、超越日常的意境。
他们试图
通过画作表达自己对人生、自然和宇宙的思考和感悟,通过艺术来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超越尘世的境界。
这些美学理念在宋代文人画中得到了广泛的体现,使得宋代文人画成为中国绘画史上一个独具特色的时期。
宋代文人画艺术特点论述题

宋代文人画特点是什么?在中国绘画发展史上,宋代是一个极其重要和关键的时代,尤其是北宋的文人画创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宋代绘画艺术及其绘画美学都很繁荣,画派之间的斗争也极其频繁,文人士大夫画家作为一个新兴的绘画群体,他们的绘画美学思想不仅冲击了宋代院体画画家们的审美思想,成为时代的主流,而且对后世的文人画与文人画理论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以说,宋代文人画艺术对文人画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一)离形得似寓心于物宋代文人画“意”的表现在绘画中受到重视,没有形的约束,绘画思想更加自由、绘画表现更加彻底、绘画风格更加多样、绘画题材更加宽广,绘画由对外部世界的关注转向对内部精神的追求。
画家们的创作动机由对现实世界的描绘转向了自我表现,自我抒发,自我欣赏.文人画的一个特点是画的精神,熟练的技巧似乎只是必然的副产品,它的最终目标是完美人格,净化心灵。
如李公麟,苏轼,文同、米芾等文人画家的诗文书画活动非常活跃,频繁。
他们都有精深的文化修养和书法造诣,绘画多为寄兴抒情之作,反对过分拘泥形似的临摹,艺术上力求洗去铅华,而趋于平淡素雅,力求天真清新的风格。
(二)萧疏简淡从理论上说,文人画的理论提出者苏轼和总结者董其昌都是受禅学影响的。
随物赋形,是道禅哲学的一个重要思想。
由于禅宗的超然特性,容易与萧疏清旷的山水融为一体,因此禅宗的精神在中国的山水画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在文人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典型的禅的因素:简单、微妙、含蓄、宁静、,以简代繁,以空代实,以淡代浓,,以不似代似,以刹那代永恒!在山水画上逐渐呈现由以重着色转向重水墨淡彩的风格,在简古、平淡的形式外表中,蕴含着丰腴、绚丽、隽永的深意,使作品摆脱了早期秾丽的色彩和拘泥于物的技法,山水画论重视自然、天机、气韵、追求天真平淡,主张表现无穷深向。
(三)形神情思兼备形神情思兼备的绘画美学思想是宋代画家们都乐于接受并运用于创作实践之中的绘画美学思想。
形神是描绘客观绘画对象的标准和要求,情思是画家的主观之“意”,包含画家的主观情感、个性特征以及对绘画对象的独特感受与理解。
宋代文人的艺术写意与意境表达

宋代文人的艺术写意与意境表达1. 引言1.1 概述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艺术繁荣的一个时期,文人雅士在这个时代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他们以其独特的艺术写意和对意境表达的追求,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卓越的作品。
本篇文章旨在探讨宋代文人的艺术写意与意境表达,并分析其对中国文化艺术发展的重要影响。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主要部分进行论述。
首先,在第二部分中,我们将介绍宋代文人艺术写意的特点,并探究其背后的发展背景。
随后,在第三部分中,我们将详细剖析文人画作品中自然描绘和诗意表达所蕴含的象征、隐喻手法及审美情趣与哲理思考。
接着,在第四部分中,我们将关注于文人书法作品中呈现出来的艺术表现和个性展示,并深入探讨字体造型所蕴含的意义和情感以及对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的承载和传承。
最后,在第五部分中,我们将总结讨论的主要观点和内容,强调宋代文人艺术写意与意境表达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进一步研究和探讨该主题的方向。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宋代文人艺术写意与意境表达的深入研究,揭示并分析其中的核心特点和艺术手法,探讨其对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通过这样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人在艺术领域中的创新与突破,并为今后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提供有益启示。
2. 宋代文人的艺术写意与意境表达在宋代,文人们对于艺术写意和意境表达有着独特的见解和创作方式。
他们追求写实性和生动性,并通过画面所传达的情感和意象来展现作品内涵。
本节将重点介绍宋代文人在艺术写意和意境表达方面的特点、发展背景以及使用的方法和手法。
2.1 艺术写意的特点宋代文人注重艺术写意中力求形神兼备,既要保留事物外在形态,又要通过笔触来展现其内在精神气质。
与之前的绘画风格相比,他们更加注重捕捉自然界万物的动态变化,追求更加真实而生动的描绘。
艺术写意强调笔墨运用的技巧,通过不同程度上颠覆传统形式或夸张、变形等手法来突出主题与情感。
同时,注重笔触的准确刻画,在表现对象特征上做到一气呵成。
宋代文人画艺术与意蕴

宋代文人画艺术与意蕴宋代文人画作为中国画史上的重要篇章,其艺术风格和独特的意蕴影响着后世。
在宋代,文人们以绘画为一种艺术表达方式,表现出自己的思想情感和人文精神。
这篇文章将从宋代文人画的艺术风格、创作手法以及它所表现的人文主义思想入手,探讨宋代文人画的意蕴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一、宋代文人画的艺术风格宋代文人画风格独特,其有所取舍、去伪存真的艺术实践,呈现出一种雅致深远的典型韵味。
宋代文人画所表现的与众不同的艺术特色主要有: 一、文房四宝的应用。
文人们将笔、墨、纸、砚纳入自己绘画过程中,使用它们所携带的文化内涵体现自己的思想情感;二、形神兼备的艺术表现。
文人画强调画的精神内外一致,它在造型上讲究形神并举,强调图象的情感表达,追求人文精神气息;三、小品化的画面内容。
文人画的画面常以寓意隐喻和空间隐含的方式表现,力求简洁中富有意味。
二、创作手法与特点宋代文人画在创作手法上也有所突破和创新。
与之前的工笔画相比,文人画更多的以笔墨的轻重浓淡来表现事物的轮廓、纹理和资质。
宋代文人画笔墨简练,具有奇特变幻和飘逸古逸的艺术特点。
文人画还有一种特别的技法称为“写意”,讲求笔墨自于心理的写法,强调笔墨的内涵和情感。
写意画不拘禁,造型通达,笔墨生动,多为人物、山水等。
三、宋代文人画所表现的人文主义思想宋代文人画的艺术表现,主要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
宋代文人画所表现的是人情天理、人与自然的和谐,寄托了宋代文人维护人道主义价值、倡导人性反动的理念。
他们以人文主义为基础,以爱国、关爱社会、倡导教化、尊重自然等一些积极向上的思想作为绘画的内在寓意。
他们表现了对自然景色、历史人物及故事、宗教信仰等不同方面的追求,寻找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四、宋代文人画对后世的影响宋代文人画不仅在当时有着一定的影响,也对后世的绘画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文人画的韵味与内涵卓然,不只影响了绘画,也扩展了审美的范畴,有助于加深人们对文艺、社会、人文关怀、宽容和生态和谐的理解。
宋代绘画艺术的特点及其意义

宋代绘画艺术的特点及其意义宋代是中国绘画艺术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宋代绘画艺术兼收并蓄,既继承了唐代以来的传统,又开创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宋代绘画艺术的特点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以写实为主宋代绘画艺术注重写实,追求真实的描绘。
画家们通过对自然景物、人物、动物等物象的再现,将客观事物还原为真实的形态和内在的精神特征。
同时也注重具象与写意的统一,尤其是将写意发挥到极致,使画面达到一种超越物象的精神意蕴。
二、注重意境宋代绘画艺术不仅着眼于客观的物象形态,更注重表达画家的情感、意境和艺术追求。
画家们通过构思和巧妙使用一些线条、色彩和构图手法,使画面中融入一种深刻的思想和文化内涵,呈现出高雅、淡泊、清新、雅致的追求。
三、主张质朴自然宋代绘画艺术追求质朴自然,强调大自然的美以及物象的生动表现。
画家们不仅注重对客观世界的描摹,也注重在作品中表现出自然的生命力和韵律美。
通过极简的笔触、淡墨迷离的墨色和丰富的韵律感,展现出了画家张扬个性和对生命的赞美之情。
四、弘扬民俗文化宋代绘画艺术受到庶民文化的影响,画家们注重民俗文化的表达和弘扬。
在宋代绘画艺术中,农村田园、民间传说、俗语俚语等都成为了画家们创作的重要题材。
这些作品不仅反映出宋代民俗文化的丰富多彩,也展现出画家对于庶民生活的深入洞察和对人性的感悟。
宋代绘画艺术的特点具有深远的意义。
它是中国绘画艺术史上一个非常独特的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宋代绘画艺术不仅保留了唐代以来的传统,还融合了当时的社会和文化特点,展现出了中国诗画艺术的独特魅力。
首先,宋代绘画艺术为后世的绘画艺术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它运用新的绘画技法、注重表现意境和思想,创造了新的艺术风格,对于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精神。
其次,宋代绘画艺术的创作和理念对现代绘画艺术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宋代绘画艺术既注重继承传统,又勇于创新,意识到绘画艺术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
现代绘画艺术也需要在注重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创新,为社会和人类文化作出更大的贡献。
对宋代绘画的认识与理解

对宋代绘画的认识与理解
宋代是中国绘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绘画风格独特,作品
数量众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以下是对宋代绘画的认识与理解: 1. 宋代绘画的特点:宋代绘画的主要特征之一是注重写实,强调细节。
画家们通过精细的观察和高超的技巧,描绘出了真实的自然景象,如人物、山水、花鸟等。
宋代绘画的另一特点是构图严谨,注重对称和平衡。
画家们往往通过精细的构图和恰当的比例,营造出和谐的美感。
此外,宋代绘画的技法成熟,分工明确,画家们各自擅长不同的风格和技巧。
2. 宋代绘画的代表作:宋代绘画的代表作之一是山水画。
宋代山水画家李唐、马远、夏圭等人的作品,以山水自然为题材,表现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此外,宋代的花鸟、人物等画作也十分精彩,如宋代画家文同的花鸟作品、宋代书法家苏世民的人物画作等。
3. 宋代绘画的影响:宋代绘画对后世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代画家的技法和风格,成为后来绘画发展的源源不绝的灵感源泉。
同时,宋代绘画的自然描绘和构图方式,也影响了后来的视觉艺术发展。
至今,宋代绘画仍然在艺术界备受珍视和推崇。
当代文人画价值探究——从陈师曾《文人画之价值》所想到的

第二卷
第 四 期
当代 文 人画价 值探 究
从陈师 曾《 文人画之价值》 所想到的
徐 伟 ( 四川 美术 学院 重 庆
405 0 0 3)
三 、 当代艺术之现状 【 摘 要 】 通过对陈师曾《 文人 画之 价值》 的理 解和 再来看一下 当代艺术 . 当代 艺术的现状 ! 和 什么是 当代艺 阐释 ,出对 文人 画 的看 法 , 提 强调 文 人 画 在 艺 术 发展 史 上 潮流的 , 前卫 的视 觉艺术 通称为 当代艺术。 近 的地 位 。 分析 当今 艺术之 现 状 ( 限于 造 型 艺 术 )反 思 当代 术?这种当下的 。 ,
中国 引进 了西方 的美术教育 模式 : 描 . 素 色彩 . 油画等 艺术 发 展 方 向 。 提 出 自己的 观 点 : 我 当代 性 与“ 文人 画” 的 代 以来 , 开始在 中国的土壤扎根。西方的艺术教育观念也移 植到 中国 。 油画这个新 生事物 在这片沃 土里迅速成长起来 . 得了跨越式 取 【 关键词 】 文人画 ; 艺术; 当代 当代文人画 的发展 。 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走完 了西方几 百年的历程 ! 真可 谓拿来 主义 。而今 中国油 画已经走 向世界 . 与国际当代艺术接 文 人 画 的概 念 。 源 。 展 和 演变 过程 起 发 轨, 前几年还 获国际大奖 , 越来越融入到西方 的艺术 圈里 。 远远 早在汉代 ,就 已有文人 画的提法 . 先秦 时有君子 小人之 “ 超过 了中国画在国际上的影响。 中国艺术家正在疯狂地模仿那 分 。 事多由小人 ‘ 绘 百工 ’ 之事” 。随着美术史的发展 . 他的涵义 些被西 方玩过 的东西 : 行为艺术 . 波普艺术 . 影像 的. 观念 的。 民 也 随之改变。到唐宋时期 . 在绘画领域士夫与画工 之差别 日益 族的东西正在 一点一点地 消失。 当今世界 文化正被经 济左右 , 明显 。到北宋这种提法更盛 , 苏轼 :观士人画 , 阅天下马 . “ 如 取 随着世界经济 的一体 化发展 . 文化开始 向经济靠拢 。艺术 家为 其意 气所 到。乃若 画工 , 往只取 鞭策皮毛 , 往 槽枥刍秣 . 无一点 了获取 经济利益 而抛弃 了传统 .艺 术家成 了生产艺术 品的机 俊发 , 看数尺 便倦 。” 不只顾 及画家的身份 , 他 更注重 的标准是 器。 甚至艺 术和艺 术市场被一 些画商 操纵 , 违背 了艺术发展 的 内蕴 之。 意气 的有 无。这种看 法较以前有所进步 , 完整的文人 般规律 。 因而 出现 文化 泛滥 的现 象。 四J 美院 的卡通 娃娃就 I I 画概 念在这时基本 形成 .但 文人画 的成 熟和兴 盛是在元 明时 是一个典型 的例子 。画卡通 曾一度 成为美院的潮流 , 美也 因 川 期。这一 时期对文 人画的论述也较 多 , 影响最大的应首 推明末 此名声鹊起 。 成为继 8 年代伤 痕艺术 之后又 一鼎盛 时代 。可 0 董其 昌。所谓南北 宗, 不过 文人 画与院画在 山水 画科上 的说法 是随着市场 的变化 . 以卡通 为代表 的当代艺术 日趋萧条 。因此 而已 。此证 明文人 画在人们心 目中已经根 深蒂固 , 为与院体 成 当代艺术实际上 已经成为程序化 , 工业 化 , 商品化 , 娱乐化 的代 相提并论 的一大流派 。 随着历史的发展 , 也随着 文人 画的发展 , 言。中国文化博 大精深 的内涵正在 一点点的缺失 ! 这样 的表现 出现 了五花八门的称谓 :全文人 画” “ 文人 画” “ “ .半 ,主流 的文 不单单是在 油画领域 . 在国画 中也 有 ; 一些激进 的国画家用 国 人画 多种说法。在我看来最精辟 的说法便是 陈 师曾对 文人 等 画玩起 了当代 艺术 , 完全丧失 了中国 画的笔墨 , 果是不伦 不 结 画的 阐释 : 画 中带 有文人之性 质 . “ 含有文人 之趣味 , 不在 画 中 类。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 挽救 民族 文化 迫在眉睫 ! 考究艺术上 之功夫 , 必须于画外看 出许 多 文人之感 想 . 之谓 此 四 、当代 “ 文人画 文人画” 。从 画来 看其人 , 从品行修 养来 看他的文化底蕴 。我想 早在 8 O年代初 , 就有人提 出。 新文人 画” 的概念 。很多具有 这才是文人画的根本。 共 同追求的画家和批评家聚在一起组成 。 文人画派 . 中国 新 使 二、 文人 画 的 价值 画在传统 的基础上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中国画从迷茫 . 使 犹豫 . 读罢陈老的 《 文人画之价值) ,深知其对文人 画是情有独 混乱 的状 态中走出来 ! 著名的代表有方骏 . 其 季酉辰 , 王孟奇等 钟。 陈老系统地阐述 了文人画 的发展 , 变化。 也精 辟地论述 了何 二十 多个 画家。 中国画 的新文人 画就 是将中国传统的文化和新 为文 人画 , 文人画的价值所在。文章结尾“ 文人 画的基本要素 , 时代 的思想以及新的技法相结合呈现的新 面貌 . 能代表 中国 他 第一 人 品 . 第二 学品 , 第三才 情 , 四思想 : 第 具此 四者 , 能完 乃 文化 ! 我们 应该把我们的传统文化融入到 当代艺术 之中。我们 善。 盖艺术之为物 . 以人感人 . 以精神相应者也 。 有此感想 . 有此 的 中国画要反 映传统 , 同时也要有时代特色 . 以我们提 倡“ 所 当 精神 . 然后 能感人 而能 自感也 。 所谓感情移入 . 近世 美学家所推 代文人 画 。 同样的观念可延伸到油 画领域 ! 中国画的理 念来 用 论 , 为重 要者 . 此之谓也 欤? 可见作者对文人 画的重视 ! 视 盖 文 表现油画 。这里 的理 念一方 面是指 中国画的形式感 . 另一方面 人画不是随 随便便就能界定 的, 文人 画应该 是画中之极 品 l陈 l 是指 中国画所包含 的一些哲学 和儒家 , 道家思想 。使 中国的当 老充分肯定 了文人 画在艺术 发展 史上的作用 ! 文人画的 出现 从 代艺术成为真正意义上 的具有 中国特色的艺术 。 具有 中国博 大 到他 的繁荣 昌盛的发展历程来看 ,文人 画是 具有生命 力的 , 他 是具有 中国特 色文化 的强烈反应 , 是中 国儒家 . 家思想 的再 的传统文化作 为支撑 的艺术 。 道
宋元文人画教育思想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宋元文人画概述 • 宋元文人画的艺术特色 • 宋元文人画的教育理念 • 宋元文人画的教育方法 • 宋元文人画的教育价值 • 宋元文人画的代表人物及其作
品
01
宋元文人画概述
宋元文人画的定义
定义
宋元文人画是一种由宋元时期文人或 士大夫创作的绘画形式,强调内在的 意境和气韵,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 组成部分。
注重基本功的训练
重视笔墨技巧
宋元文人画教育注重笔墨技巧的训练,包括笔法 、墨色运用等基本功。
强调造型能力
在基本功训练中,注重培养画家的造型能力,包 括对物象的观察、分析和表现能力。
重视文化素养
在基本功训练中,还注重培养画家的文化素养, 包括对历史内涵。
03
倡导文化传承
宋元文人画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价值在于传承和弘扬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这启示当代艺术教育应注重文化传承,将传统文化与
现代艺术相结合,推动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意义
激发创新思维
宋元文人画的教育价值在于激发创新思维。通过欣赏和学习宋元文人画,学生可以从中汲 取灵感,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代表作品
《枯木怪石图》、《潇湘竹石图》等 。
米芾与其文画作品
米芾
宋代著名的书画家,他的文画作品以秀丽、温润的风格著称。
代表作品
《春山听阮图》、《云山得意图》等。
赵孟頫与其文画作品
赵孟頫
元代著名的书画家,他的文画作品以工整、细腻的风格著称。
代表作品
《鹊华秋色图》、《水村图》等。
其他代表人物及其文画作品
重视师承关系
宋元文人画教育强调师承关系,即画家必须经过名师的指导才能逐 渐掌握绘画技巧和艺术规律。
中国历史上的文化辉煌唐宋的艺术与文学成就

中国历史上的文化辉煌唐宋的艺术与文学成就中国历史上的文化辉煌——唐宋的艺术与文学成就唐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辉煌的时期,这一时期的艺术与文学成就在世界范围内都享有盛誉。
唐宋时期的文化繁荣为后世中国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影响到了现代社会。
一、唐宋时期的绘画艺术唐宋时期的绘画艺术成就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绘画家们充分发掘并吸收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形成了多种独特的绘画风格。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文人画”。
文人画是唐宋时期文人们创作的一种绘画形式,注重表达情感和思想,不拘泥于形式和技巧。
其主要特点是自由笔触、淡墨轻色以及诗意的意境。
这种绘画风格强调画家的个人创作和独特的笔墨表现力,反映了文人士人特有的文化情怀和审美追求。
二、唐宋诗词的辉煌成就唐宋时期的诗词创作代表着中国古代文学的顶峰。
唐代以杜甫、李白等为代表的诗人,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创作出了许多千古流传的名篇佳作。
杜甫的诗作多以社会现实为题材,关注人民疾苦,表达出浓郁的人情味和社会关怀。
李白的诗作则有豪放的情感和奇特的想象力,其作品多写了诗人个人的情怀和对自然的崇拜。
宋代的诗人以苏轼、辛弃疾等为代表,他们的诗作更加注重音韵和修辞,追求细腻之美。
他们的作品充满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三、唐宋戏剧的传世之作唐宋时期也是中国戏剧史上的黄金时期,创作了许多传世之作。
其中最著名的就要数唐代的《长恨歌》和宋代的《西游记》了。
《长恨歌》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的一部长篇叙事诗,描绘了唐明皇和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悲剧。
这部作品以其动人的情节和精湛的艺术手法,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西游记》则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写的一部以佛教传说为背景的长篇小说。
该作以其丰富的想象力、生动的人物形象和深邃的哲理,成为中国古代小说的瑰宝。
四、唐宋时期的雕塑和建筑艺术唐宋时期的雕塑和建筑艺术也有着重要的成就。
唐代的石窟艺术以莫高窟和龙门石窟最为著名,这些石窟内外壁精美的浮雕和壁画,以及造型逼真的佛像,展现了中国古代雕塑的技艺和艺术风范。
“文人画”的界定及其当代价值

“文人画”的界定及其当代价值聂涛袁叶子(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山东东营257000;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数字艺术与传媒学院,山东济南250300)摘要:苏轼认为士人画是取其“意气”,后世对于文人画的概念的界定与论述也多与其相调了“文人”这一群体自身的特质。
但是对文人画的界定尚存不完善之处。
文章认为,在探讨,不必拘泥于画者的身份,而是要看作品本身所含的特质,以此为依据来判断其属性。
只要是气”,就可以判定其为文人画,但是也不能因强调“意气”而忽视了笔墨技巧,此二者是相互依存充的关系。
在绘画中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寻找真正的精神寄托与精神追求,这正画界定的价值体现。
关键词:文人;文人画;文人特质;意气;形意关系中图分类号:J 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584(2018)01-0128-06一、从苏轼的“士人画”谈“文人画”的界定在宋代,除了院体绘画的兴盛之外,大量的文人也参与到绘画这一行当中来。
苏轼所说“士人画”,通常我们将其称为文人绘画。
“文人画”并非是指哪一地域、哪一绘画风格或流派的画家群体,而是指画面传达出来的某种信息,含有文人特质的绘画特征,我们将这样的绘画称之为“文人画”。
文人参与绘画是文人画形成的发端,如东晋的顾恺之、唐代的王维便是代表。
文人参与到绘画领域中来,只不过在宋代之前没有出现类似于“文人画”这样的概念与称谓。
可以说,文人进入中国绘画发展史是历史的必然,但是像“文人画”这样的概念和称谓却并不是文人一开始参与绘画便有的。
苏轼在《又跋汉杰画山二首》中首次提出了“士人画”这一概念,并对“士人画”与“画工画”做了区分。
他说:“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乃若画工,往往只取鞭策皮毛槽枥刍秣,无一点俊发,看数尺许便倦。
”苏轼认为,士人画取其“意气”;画工画则取其“鞭策皮毛槽枥刍秣”。
二者相较,高下自现。
苏轼是从作者的身份(特指的)来区分“士人画”与“画工画”。
他所指的“士人画”,画面传达出来的信息,含有某种文人特质———“意气”。
中国古典绘画艺术精神的当代价值

2019·10一、中国文化观下的艺术精神呈现中华民族拥有悠久历史,中国古典艺术精神体现出中国上下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沉淀,凝聚了众多艺术家和劳动人民的智慧。
中国古典艺术精神在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后,已经构成了一个较为严密的体系。
中国古典绘画艺术精神的不断发展为当代的绘画实践和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如今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化时代,各国交流日益增多,很多外国优秀的绘画理念和技巧流入中国。
当代画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以古代绘画艺术精神为基础,吸收各国优秀绘画理念,逐渐形成具有时代特点的艺术风格。
中国传统绘画注重的是内外兼修的高尚品格和对崇高精神的追求,寻求的是主观和客观的协调统一,通过客观物象表达画家的内心思想的情感,这是一种介于具象和抽象之间的绘画意象。
从总体上来说,绘画的艺术追求在于神韵和气韵的表现,并不拘于外形的相似,追求的是齐白石所说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注重描绘物象和其内在特征,并且在绘画过程中融入画家的思想和情感,用画笔将独特的艺术审美描绘出来。
在真实再现客观物象的同时把握客观物象的内在精神,将画家的思想情感融入物象中,做到情景交融。
中国画的绘画方式注重表达物象的趣味性,并在此基础上融入画家想要表达的情感,在创作过程中不刻意强调物体的表面形象特征,而是注重物象本身的神韵。
此外,中国传统绘画强调唯心,用情感感动他人,一幅优秀的中国画作品着重体现的是画家想要传递的思想情感和物象是否融为一体。
当生活中的某一物象激发画家的创作灵感,画家用独特的绘画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而西方传统绘画却是以唯物主义为主,主要偏向于写实,注重形似。
在色彩运用方面,中国传统绘画一是为了体现出物象的内在和外在特性,二是加强绘画作品的氛围和烘托气氛;西方古典绘画的色彩选择,主要是将自然光源的变化投射到物体上的具体表现,刻画出物体的明暗对比、前后的虚实变化,用理性的思维描绘物体。
从本质的角度来说,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古典绘画都具有一定的相同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代文人画的当代艺术价值解析□孙云鸿张思琪摘要:宋代文人画有立意为先、舍质趋灵、张弛有度三个特征。
该文从这三个特征入手,在空间与层次的递次布局、自然情怀与主观情感的融合表达、文人审美与文化内涵的时代结合三个方面探讨宋代文人画的当代价值,阐述其在现代设计风格中的时代转化。
关键词:文人画民族文化艺术审美立意为先时代转化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精神享受的要求也日益提高。
美以不同的风格与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使人们的文化审美面临巨大挑战。
宋代文人画中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艺术价值与审美理念,笔者以宋代文人审美为引,解析文人艺术与审美鲜为人知的魅力与价值,促进中国本土艺术与民族传统审美思想的融合,进而在新时代展现出既有时代价值又有中华民族独有文化特征的艺术形式。
一、宋代文人画审美的特征与表现1.立意为先:文化情怀与艺术审美的融合宋代文人士大夫以文人的身份参与艺术创作,不可避免地带有强烈的文化情怀,他们将原本付诸诗文之中的"意”带到了艺术审美之中。
苏轼在《又跋汉杰画山二首》有云:“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
若乃画工,往往只取鞭策皮毛,槽栃刍秣,无一点俊发,看数尺许便倦。
”其中的“意气”便是士人画区别于画工画之处,是可以让人为之共情而不倦怠的点睛之笔。
谢赫云“虽略于形色,颇得神气”指的正是对于气韵的重视,哪怕形式上略有偏差,但只要作品之中的“意”传达出来,便有了“神气”,自然便是佳品。
在这一点上,宋徽宗也有着类似的论述,邓椿在《画继》中记载了宋徽宗的美学思想:“至徽宗皇帝,专尚法度,乃以神,逸,妙,能为次。
”这一点从宋徽宗“益兴画学,教育众工”“复立博士,考其艺能”的画院选才方式中可以看出。
宋徽宗以诗句命题,采用如同进士科一般下题取士的做法,其本身就带有浓厚的文人审美趣味与风骨情怀,成为被后人津津乐道的一大特色,如,“竹锁桥边卖酒家”“踏花归来马蹄香”®等以诗入画的考题,充分印证了邓椿在《画继》中记载的“绘事皆出画院,上时时临幸,少不如意,即加漫垩,别令命思,虽训督如此,而众史以人品之限,所作多泥绳墨,未脱卑凡,殊乖圣王教育之意”®。
考题展现出对于文学素养、诗画结合的重视。
宋代士人画的代表人物李公麟就强调“以立意为先,布置缘饰为次”,将生动地表达主题与情感放在首位。
又如,北宋文人刘鹫曾赋诗咏李成山水:"犬幅冰绡挂翠庭,危峰叠嶂斗峥蝶,却因一夜芭蕉雨,疑是岩前瀑布声。
”这便将李成画中的情感、气韵用诗的方式表现出来。
翠庭冰绡、危峰叠嶂是画家所见的真实事物,而对于岩前瀑布声的疑惑则是内心的感受,客观景物成为主观情感的象征,艺术成了画家表达内心世界的一种媒介。
文人画家不是单纯地描摹天地造物,而是以心灵映射万物,代天地立言,将自己富有文人情怀的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是一种由内而外的主观审美表达,带有强烈的个性诉求与文化意境的流露。
2.舍质趋灵:舍弃色彩后的向内自省较之唐代外向的饱满力量与表现在画作上的华美色彩,宋代文人画家的创作趋于平淡和安定,人物和色彩从画中逐渐消失。
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
”在宋代文人画中,色彩作为一种外在表象消失,宋代文人画不再依托华美富丽的颜色进行装饰,而是思考画作本身传递的深刻内涵,这时,色彩就成了累赘。
唐画极其重视技巧,但也因为过于重视技巧而失却了物外之趣。
宋画虽然也重视技巧,甚至在绘画技法上的发展更甚于唐代,但是当意境与技巧不能相和时,宋代文人画家果断抛弃了繁琐的技巧与精细的设色,选择了朴拙而自由的墨色进行艺术表达,因此,宋画中能看到一种宁拙勿巧的美,这是宋代美学的重大突破。
宋代文人画家在进行绘画创作时表现的美,不再是以往那般向外征服,而是趋于向内自省。
所谓“万物静观皆自得",宋代文人画家正视自己的内心,通过画作表现自己对于时间、空间的沉静思考,抛弃了所见即所得式的描绘,而是开始思考人在自然中的定位;抛弃了炫燿式的华美表象,寻求内在本质上沉静力量。
于是,有了“寄蜉琳于天地”“哀吾生之须臾”的惆怅。
因此,宋代文人画的美学追求在黑白设色中展现出了比重彩设色更为丰富而深刻的人文价值。
3.张弛有度:留白艺术中的整体节奏感较之于开放而热烈的唐代,宋代美学是相对含蓄的、温婉的、有张有弛的,文人对于艺术的参与更是让宋代艺术沾染了诗词行文之中的韵律与节奏。
留白的兴起,在全景式构图之中出现了截景式构图。
李唐的画作《清溪渔隐图》就是以平凡而富有诗意的景色描绘江南水乡的一24美术时空ART EDUCATION RESEARCH角,树木不见梢,坡石不见脚,舍弃了顶天立地式的山水构图。
前景重笔刻画的小斧劈皴与远景的淡墨渲染在技法上有着鲜明的不同,画家巧妙通过墨色浓淡与笔墨皴法展现出了空间的远近,一种节奏感油然而生。
同时,马远、夏圭的“山之一角”“水之一涯”凭借对山水局部的描绘和大面积的留白,进一步将气象万千的艺术效果简洁而突出地表现出来。
这种看似片面的表现方式却并不琐碎,由于文人画家在创造留白艺术的表现上,将山水间的空白填满了充满诗意的情感,山水静物是“实”,而空白之处自然而然的情感流露则是“虚”,“实”与“虚”一张一弛,相辅相成,使艺术作品不仅没有缺少整体感,而且有了因“虚实结合”而产生的独特的韵律与节奏感。
二、宋代文人画审美价值的时代转化1.空间感与层次感的营造宋代文人画无论是山水画还是花鸟画,画面中都充满节奏的律动与空间的营造,其对于“经营位置”的表现具有传统文化特色,不同于西方艺术精准的构图与比例。
在观赏宋画的时候,观者感觉到的往往是一种随性、洒脱,没有随意、杂乱之感,文人画家有意避免了尺寸的精确丈量,一切以“气韵”为先,从郭熙的《窠石平远图》中就能看出这种特质。
画面中远山如眉隐入江河之中,水浅而石出,寒林枝杈与错落有致的窠石位于前景一侧,空间层层后退。
自前景至后景,由深而入浅,画面内容不多却空间感十足,生动地展现了平远的郊野之景。
画面中没有过多的景物雕琢,甚至有大面积的留白,但浓郁的诗意扑面而来。
正是这种空间、层次与文人修养和情怀的结合,将“实中有虚,虚中有实”的大空间观念带入画作之中,给观者一种“目所绸缪,身所盘桓”的意境,而这种审美价值却往往因为隐藏于传统画作之内而淹没在当代形色各异、让人目不暇接的艺术形式之中,亟须以一种突破传统绘画艺术形式的新面貌进行表达。
空间观与节奏感无疑可以突破画作而独立存在,尤其是在当代空间与环境设计中,无论是空间构造中前景与远景的对比,还是人们视线的移动,尤其需要这种无形的文化内涵体现充满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艺术情怀。
2.自然情怀与主观情感的融合表达工业革命之后,世界掀起机械美学的热潮,从工艺美术运动对于机械化的反对,到新艺术运动中技术与艺术的统一,再到后现代艺术中信息爆炸式的艺术体验,这些自西方而来的艺术概念涌入中国之后,冲击了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与艺术形式。
这些西方的艺术形式起源于资本积累,展现出与商业密不可分的价值观念,通过商业运作而占据市场,过多的商业化与批量化元素使这类艺术品容易给人带来无形的压力,缺少了灵动的自由。
中国传统美学则是与自然紧密相关,铭刻在骨子里的自然情怀让艺术创作也充满自然与灵动。
尤其是宋代文人画,更是向往自然、亲近自然。
文人画家将人看得很小,将自然看得很大,他们对于自然的描摹带有明确的主观意趣。
北宋艺术理论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强调了对于自然景物的表现,除了对于形的描绘外,更多的是通过自己的眼睛观察和发现,并塑造山水中的优美景色,将最为动人的景色在心里反复酝酿,所绘之景能展现出自己的理性和情趣。
郭熙提出:“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画凡至此,皆入妙品。
”可见山水仅仅作为观赏之物则非妙品,这种由情感赋予的精神,远超单纯的形象展示,也正是我们在贴合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当代艺术表现与富有民族精神的文化传承时必须牢牢抓住的要点。
3.文人审美与文化内涵的时代结合经历了漫长时间的洗礼后,人们与传统文化之间的纽带也越发脆弱。
当代艺术与本土传统文化脱节,在人们意识到艺术对生活的重要影响之后,曾出现了一段时间的西方艺术热潮,而只有部分人愿意发掘中国传统艺术中蕴含的中国文化内涵。
西方的设计风格与理念只是美的一种形式,其文化内涵不能与中国传统文化统一。
不同的地域特征造就了不同的文化体系,从而有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在中国的土壤上,只有本民族的传统艺术形式才是最适合生长、最容易引起炎黄子孙情感共鸣的艺术形式。
当下,人们的物质生活极大丰富,开始追求精神享受。
在此背景下,人们更应关注本土文化中以尚雅为最的宋代文人审美情怀,其对于胸中意气的情感抒发、艺术审美与文学素养的相互交融,都是人们打造具有当代特色的艺术文化时应该借鉴和学习的内容。
宋代文人审美的独到之处正是将文学的内涵融入艺术创作,将工匠艺术扩展为文人艺术,在此环境下产生的艺术自然就带有“郁郁乎文哉”的浓郁文气。
在这样的表现形式下,文化内涵已然成为艺术表现的精髓与灵魂,也正是这样的内在精神力量,赋予了艺术作品独到的、能引起人们共鸣的、使人追忆起恢弘博大传统文化的感染力。
我们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要保留传统文化的独有魅力。
我们必须让设计展现出独特的生命力量与精神风貌,展现出既有时代特色又有中国传统文化特点的设计风格,这样才能确保设计文化的长久发展。
只有具有典型民族特色与独立文化精神的作品,才能在世界文化浪潮中保持自己的地位,书写独属于中华民族的艺术篇章。
注释:①蒋珊.中国皇帝图传侏徽宗传.中国戏剧出版杜,2001:101-103.②(宋)邓椿,(元)庄肃.画继•卷一.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5-6.参考文献:口]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2]李泽厚.美的历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3]宋子文.宋代文人画的审美功館研究.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4]边凯.宋代院体山水画与文人山水画审美趣尚比较研究.中央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1.[5]张建萍,熊瑶,孙威.浅谈对东方美学品格的理解.大众文艺,2018(18).[6]钱利,田晓冬.浅谈中国现代标志设计与传统文化元素的结合.美术教育研究,2018(23).(作者单住: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陆)编辑张泽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