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人画的当代艺术价值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代文人画的当代艺术价值解析

□孙云鸿张思琪

摘要:宋代文人画有立意为先、舍质趋灵、张弛有度三个特征。该文从这三个特征入手,在空间与层次的递次布局、自然情怀与主观情感的融合表达、文人审美与文化内涵的时代结合三个方面探讨宋代文人画的当代价值,阐述其在现代设计风格中的时代转化。

关键词:文人画民族文化艺术审美立意为先时代转化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精神享受的要求也日益提高。美以不同的风格与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使人们的文化审美面临巨大挑战。宋代文人画中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艺术价值与审美理念,笔者以宋代文人审美为引,解析文人艺术与审美鲜为人知的魅力与价值,促进中国本土艺术与民族传统审美思想的融合,进而在新时代展现出既有时代价值又有中华民族独有文化特征的艺术形式。

一、宋代文人画审美的特征与表现

1.立意为先:文化情怀与艺术审美的融合

宋代文人士大夫以文人的身份参与艺术创作,不可避免地带有强烈的文化情怀,他们将原本付诸诗文之中的"意”带到了艺术审美之中。苏轼在《又跋汉杰画山二首》有云:“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若乃画工,往往只取鞭策皮毛,槽栃刍秣,无一点俊发,看数尺许便倦。”其中的“意气”便是士人画区别于画工画之处,是可以让人为之共情而不倦怠的点睛之笔。谢赫云“虽略于形色,颇得神气”指的正是对于气韵的重视,哪怕形式上略有偏差,但只要作品之中的“意”传达出来,便有了“神气”,自然便是佳品。在这一点上,宋徽宗也有着类似的论述,邓椿在《画继》中记载了宋徽宗的美学思想:“至徽宗皇帝,专尚法度,乃以神,逸,妙,能为次。”这一点从宋徽宗“益兴画学,教育众工”“复立博士,考其艺能”的画院选才方式中可以看

出。宋徽宗以诗句命题,采用如同进士

科一般下题取士的做法,其本身就带有

浓厚的文人审美趣味与风骨情怀,成为

被后人津津乐道的一大特色,如,“竹锁

桥边卖酒家”“踏花归来马蹄香”®等以诗

入画的考题,充分印证了邓椿在《画继》

中记载的“绘事皆出画院,上时时临幸,

少不如意,即加漫垩,别令命思,虽训督

如此,而众史以人品之限,所作多泥绳

墨,未脱卑凡,殊乖圣王教育之意”®。考

题展现出对于文学素养、诗画结合的重

视。宋代士人画的代表人物李公麟就强

调“以立意为先,布置缘饰为次”,将生动

地表达主题与情感放在首位。又如,北

宋文人刘鹫曾赋诗咏李成山水:"犬幅冰

绡挂翠庭,危峰叠嶂斗峥蝶,却因一夜芭

蕉雨,疑是岩前瀑布声。”这便将李成画

中的情感、气韵用诗的方式表现出来。

翠庭冰绡、危峰叠嶂是画家所见的真实

事物,而对于岩前瀑布声的疑惑则是内

心的感受,客观景物成为主观情感的象

征,艺术成了画家表达内心世界的一种

媒介。文人画家不是单纯地描摹天地造

物,而是以心灵映射万物,代天地立言,

将自己富有文人情怀的主观的生命情调

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是一种由

内而外的主观审美表达,带有强烈的个

性诉求与文化意境的流露。

2.舍质趋灵:舍弃色彩后的向内自省

较之唐代外向的饱满力量与表现在

画作上的华美色彩,宋代文人画家的创作

趋于平淡和安定,人物和色彩从画中逐渐

消失。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在宋代

文人画中,色彩作为一种外在表象消失,

宋代文人画不再依托华美富丽的颜色进

行装饰,而是思考画作本身传递的深刻内

涵,这时,色彩就成了累赘。唐画极其重

视技巧,但也因为过于重视技巧而失却了

物外之趣。宋画虽然也重视技巧,甚至在

绘画技法上的发展更甚于唐代,但是当意

境与技巧不能相和时,宋代文人画家果断

抛弃了繁琐的技巧与精细的设色,选择了

朴拙而自由的墨色进行艺术表达,因此,

宋画中能看到一种宁拙勿巧的美,这是宋

代美学的重大突破。宋代文人画家在进

行绘画创作时表现的美,不再是以往那般

向外征服,而是趋于向内自省。所谓“万

物静观皆自得",宋代文人画家正视自己

的内心,通过画作表现自己对于时间、空

间的沉静思考,抛弃了所见即所得式的描

绘,而是开始思考人在自然中的定位;抛

弃了炫燿式的华美表象,寻求内在本质上

沉静力量。于是,有了“寄蜉琳于天地”

“哀吾生之须臾”的惆怅。因此,宋代文人

画的美学追求在黑白设色中展现出了比

重彩设色更为丰富而深刻的人文价值。

3.张弛有度:留白艺术中的整体节奏

较之于开放而热烈的唐代,宋代美学

是相对含蓄的、温婉的、有张有弛的,文人

对于艺术的参与更是让宋代艺术沾染了

诗词行文之中的韵律与节奏。留白的兴

起,在全景式构图之中出现了截景式构

图。李唐的画作《清溪渔隐图》就是以平

凡而富有诗意的景色描绘江南水乡的一

24

美术时空ART EDUCATION RESEARCH

角,树木不见梢,坡石不见脚,舍弃了顶天立地式的山水构图。前景重笔刻画的小斧劈皴与远景的淡墨渲染在技法上有着鲜明的不同,画家巧妙通过墨色浓淡与笔墨皴法展现出了空间的远近,一种节奏感油然而生。同时,马远、夏圭的“山之一角”“水之一涯”凭借对山水局部的描绘和大面积的留白,进一步将气象万千的艺术效果简洁而突出地表现出来。这种看似片面的表现方式却并不琐碎,由于文人画家在创造留白艺术的表现上,将山水间的空白填满了充满诗意的情感,山水静物是“实”,而空白之处自然而然的情感流露则是“虚”,“实”与“虚”一张一弛,相辅相成,使艺术作品不仅没有缺少整体感,而且有了因“虚实结合”而产生的独特的韵律与节奏感。

二、宋代文人画审美价值的时代转化

1.空间感与层次感的营造

宋代文人画无论是山水画还是花鸟画,画面中都充满节奏的律动与空间的营造,其对于“经营位置”的表现具有传统文化特色,不同于西方艺术精准的构图与比例。在观赏宋画的时候,观者感觉到的往往是一种随性、洒脱,没有随意、杂乱之感,文人画家有意避免了尺寸的精确丈量,一切以“气韵”为先,从郭熙的《窠石平远图》中就能看出这种特质。画面中远山如眉隐入江河之中,水浅而石出,寒林枝杈与错落有致的窠石位于前景一侧,空间层层后退。自前景至后景,由深而入浅,画面内容不多却空间感十足,生动地展现了平远的郊野之景。画面中没有过多的景物雕琢,甚至有大面积的留白,但浓郁的诗意扑面而来。正是这种空间、层次与文人修养和情怀的结合,将“实中有虚,虚中有实”的大空间观念带入画作之中,给观者一种“目所绸缪,身所盘桓”的意境,而这种审美价值却往往因为隐藏于传统画作之内而淹没在当代形色各异、让人目不暇接的艺术形式之中,亟须以一种突破传统绘画艺术形式的新面貌进行表达。空间观与节奏感无疑可以突破画作而独立存在,尤其是在当代空间与环境设计中,无论是空间构造中前景与远景的对比,还是人们视线的移动,尤其需要这种无形的文化内涵体现充满中国传统文化

特色的艺术情怀。

2.自然情怀与主观情感的融合表达

工业革命之后,世界掀起机械美学的

热潮,从工艺美术运动对于机械化的反

对,到新艺术运动中技术与艺术的统一,

再到后现代艺术中信息爆炸式的艺术体

验,这些自西方而来的艺术概念涌入中国

之后,冲击了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与艺术

形式。这些西方的艺术形式起源于资本

积累,展现出与商业密不可分的价值观

念,通过商业运作而占据市场,过多的商

业化与批量化元素使这类艺术品容易给

人带来无形的压力,缺少了灵动的自由。

中国传统美学则是与自然紧密相关,铭刻

在骨子里的自然情怀让艺术创作也充满

自然与灵动。尤其是宋代文人画,更是向

往自然、亲近自然。文人画家将人看得很

小,将自然看得很大,他们对于自然的描

摹带有明确的主观意趣。北宋艺术理论

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强调了对于自然

景物的表现,除了对于形的描绘外,更多

的是通过自己的眼睛观察和发现,并塑造

山水中的优美景色,将最为动人的景色在

心里反复酝酿,所绘之景能展现出自己的

理性和情趣。郭熙提出:“山水有可行者,

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画凡至

此,皆入妙品。”可见山水仅仅作为观赏之

物则非妙品,这种由情感赋予的精神,远

超单纯的形象展示,也正是我们在贴合中

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当代艺术表现与富有

民族精神的文化传承时必须牢牢抓住的

要点。

3.文人审美与文化内涵的时代结合

经历了漫长时间的洗礼后,人们与传

统文化之间的纽带也越发脆弱。当代艺

术与本土传统文化脱节,在人们意识到艺

术对生活的重要影响之后,曾出现了一段

时间的西方艺术热潮,而只有部分人愿意

发掘中国传统艺术中蕴含的中国文化内

涵。西方的设计风格与理念只是美的一

种形式,其文化内涵不能与中国传统文化

统一。不同的地域特征造就了不同的文

化体系,从而有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在中

国的土壤上,只有本民族的传统艺术形式

才是最适合生长、最容易引起炎黄子孙情

感共鸣的艺术形式。

当下,人们的物质生活极大丰富,开

始追求精神享受。在此背景下,人们更应

关注本土文化中以尚雅为最的宋代文人

审美情怀,其对于胸中意气的情感抒发、

艺术审美与文学素养的相互交融,都是人

们打造具有当代特色的艺术文化时应该

借鉴和学习的内容。宋代文人审美的独

到之处正是将文学的内涵融入艺术创作,

将工匠艺术扩展为文人艺术,在此环境下

产生的艺术自然就带有“郁郁乎文哉”的

浓郁文气。在这样的表现形式下,文化内

涵已然成为艺术表现的精髓与灵魂,也正

是这样的内在精神力量,赋予了艺术作品

独到的、能引起人们共鸣的、使人追忆起

恢弘博大传统文化的感染力。我们在吸

收外来文化的同时,要保留传统文化的独

有魅力。我们必须让设计展现出独特的

生命力量与精神风貌,展现出既有时代特

色又有中国传统文化特点的设计风格,这

样才能确保设计文化的长久发展。只有

具有典型民族特色与独立文化精神的作

品,才能在世界文化浪潮中保持自己的地

位,书写独属于中华民族的艺术篇章。

注释:

①蒋珊.中国皇帝图传侏徽宗传.中国戏剧

出版杜,2001:101-103.

②(宋)邓椿,(元)庄肃.画继•卷一.人民美

术出版社,2016:5-6.

参考文献:

口]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5.

[2]李泽厚.美的历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

书店,2009.

[3]宋子文.宋代文人画的审美功館研究.西

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4]边凯.宋代院体山水画与文人山水画审

美趣尚比较研究.中央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2011.

[5]张建萍,熊瑶,孙威.浅谈对东方美学品

格的理解.大众文艺,2018(18).

[6]钱利,田晓冬.浅谈中国现代标志设计与

传统文化元素的结合.美术教育研究,2018(23).

(作者单住: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陆)

编辑张泽

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