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别
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别及图片2课件
白附子炮制品
色呈深棕色;
饮片横切片呈圆形或类圆形,纵切面则是椭圆形,颜
附子 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的加工品 均为纵切片,所以其形状都呈倒
三角锥形,多数饮片的边缘可见一突起的支根痕,俗称“钉角”。
白附片 黑顺片
呈黄白色、无外皮、半透明。
中药材的性状、 真伪鉴别
四、中药饮片及其常见伪劣品的鉴别
伪品的三种来源: 1、常见伪品:中药材的劣品、地方习惯称呼造成的同名异物及混淆品。 2、掺伪(杂)品:由于价格、重量等造成的掺伪(杂)品。 3、伪制品:人为非法加工的某种中药材的仿制品。(地地道道的伪品)
常见中药材伪劣品的性状鉴别
1 天麻与伪品
12菟丝子与伪品
正品为旋花科菟丝子的干燥成熟种子,伪品有“大 粒丝子”,与正品比较其表面呈棕褐色,光滑,种 子较大,且指甲按之即破(正品质坚硬难按破),加 热蒸煮后无卷旋状的白丝露出(正品有“吐丝“)。 13海金沙与伪品
正品海金沙为其成熟干燥孢子,黄棕色,质轻光滑, 浮于水面,无泥沙杂质,引燃时爆响为佳。而伪品 则为掺杂黄泥沙细粉、滑石粉及火硝类海金沙,质 重,手捻之有滑溜感,着火有爆鸣及闪光,入水有 大量黄色沉淀。
骨板9块。
非正品龟甲 背甲呈椭圆形拱状,隆起较高,中央有1条隆起不明显的背景棱。
表面灰褐色,颈盾较小,前宽后窄,第3椎盾呈六边形,缘盾近方形,臀盾类
天麻的主要鉴别方法之一。
紫茉莉
芋
大理菊
环纹马玲
大九股牛
双舌蟹甲草
2 川贝母与伪品
正品有松贝、青贝、炉贝。常见伪品有2种:一是百合科轮贝母的鳞
茎.呈圆锥形,一侧有一条浅纵沟(正品无浅沟);断面角质样,味谈(正 品断面富粉性,味微苦)。二是百合科东贝母的鳞茎,取其小粒,本品由 一枚大鳞叶和小鳞叶抱合而成(正品两枚鳞片大小悬殊,称“怀中抱 月”);鳞茎盘外凸.顶端钝圆,微裂或不裂(正品底圆平、顶尖闭口),
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别
质地
中药饮片的质地与细胞组织的结构、细胞中所含的成分有一定的关
系,常有硬、脆、实、轻、重、松、粘、粉、韧、角质等区别,以薄壁
组织为主,结构较疏松的饮片一般较脆,如丹参饮片、甘松饮片;以薄 壁组织为主,结构较酥松,空隙大的饮片一般较松泡,如南沙参饮片、 生晒山参饮片;淀粉多的饮片呈粉性,如山药饮片、半夏饮片;淀粉多、 结构紧密的饮片一般较重实,如大黄饮片、川芎饮片;纤维多的饮片则 韧性强,如葛根饮片、桑白皮饮片;含糖、黏液多的饮片一般粘性大, 如地黄饮片、黄精饮片;富含淀粉、多糖成分的饮片经蒸煮糊化干燥后 呈角质状,如红参饮片、延胡索饮片、天麻饮片等。
水试(2)
某些中药投入水中,由于所含成分的亲水性强弱不同,
产生的表面张力大小不一,加之质地、比重的差异,其润
湿过程有难有易、有快有慢,因此,在一定的时间与温度 下,这些中药在水中或沉或浮,成为鉴别其真伪优劣的手 段。如降香、沉香等以入水下沉者为质佳;猪苓、海浮石、 炉甘石等以入水不沉、浮于水面者为质佳;海金沙在冷水 中浮于水面,加热后渐下沉者为真品;黄连以投入水中下 沉又浮起者为质佳。
5、防风
【来源】伞形科防风的根。
三、中药饮片及其常见易混淆品的鉴别
易混淆品一般指两种以上的饮片在形态、颜色、质地
等方面相似而易发生相互混淆的品种,如人参饮片与西洋
参饮片、天花粉饮片与葛根饮片等。伪品指用其他的植物 或人为加工后来冒充正品,如用小的天南星块根饮片冒充 半夏饮片、小的浙贝母冒充川贝母、桔梗片冒充人参片、 玉米须或纸丝染色冒充西红花等。
种皮呈皲裂状,手捻有明显黏滑感;决明子水浸时从一处 胀裂,并有黏性车前子加水振摇并放置片刻后,种皮膨 起,并显黏性。
水试(7)
某些中药本身无香气或臭气,遇水后则产生特殊浓烈
中药饮片真伪鉴别评分标准
中药饮片真伪鉴别评分标准
中药饮片的真伪鉴别评分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外观形状:真的中药饮片应该是形状规则,颜色均匀,无杂质。
例如,人参片应该是黄棕色,形状规则,无杂质。
2. 味道:真的中药饮片应该有独特的味道,而无异味。
例如,甘草片应该是甜而略有苦涩,无异味。
3. 颜色:真的中药饮片的颜色应该与正品一致。
例如,白芍片应该是白色或淡黄色,无杂质。
4. 质地:真的中药饮片应该质地坚实,无疏松现象。
例如,黄芪片应该质地坚实,无疏松现象。
5. 气味:真的中药饮片应该有独特的气味,而无异味。
例如,陈皮片应该有陈香,无异味。
6. 浸泡试验:真的中药饮片浸泡后应该有明显的变化,而无变化。
例如,丹参片浸泡后应该变成红色,无变化。
以上这些只是一些基本的标准,具体的鉴别方法可能会根据中药的种类和特性有所不同。
在鉴别中药饮片时,建议寻求专业的药师或者医师的帮助。
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别及图片
详细描述
常见的果实类中药饮片包括枸杞子、山楂、 大枣等,它们的形态特征也有所不同,如枸 杞子的形状多为纺锤形或椭圆形,表面有皱 纹和果柄痕迹;山楂的形状多为圆形或扁圆
形,表面有果刺和果柄痕迹。
其他类中药饮片
总结词
其他类中药饮片包括动物、矿物和树脂等来源的中药饮片,形态各异。
详细描述
常见的其他类中药饮片包括珍珠、鹿茸、阿胶等,它们的形态特征各有不同,如珍珠的 形状多为圆形或椭圆形,表面有光泽和纹理;鹿茸的形状多为圆锥形或纺锤形,表面有
中药饮片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
应用领域
中药饮片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治疗、 中药制剂、保健品等领域,为现代医 学提供了丰富的治疗手段和药物来源 。
临床价值
中药饮片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等 特点,尤其在调理身体、改善亚健康 状态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受到广泛 认可。
02
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别要点
形状鉴别
总结词
03
对于新药或新批准的中药饮片,应进行毒理学试验以评估其安
全性。
中药饮片的储存与保管
01
02
03
04
储存环境
中药饮片应存放在阴凉、干燥 、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阳光
直射和潮湿。
温度和湿度
中药饮片的储存温度和湿度应 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过高的温 度和湿度会导致药物变质。
防虫防鼠
中药饮片应定期检查是否有虫 蛀或鼠害,如有发药饮片鉴别的重要特征之一, 不同中药饮片具有独特的气味,有助于 鉴别真伪。
VS
详细描述
中药饮片的气味与其内部成分和挥发性成 分密切相关,如薄荷具有清凉香气、丁香 具有浓郁的芳香味等。通过嗅闻中药饮片 的气味,可以初步判断其真伪和品质。
几种常见性状相似易混中药饮片的鉴别
几种常见性状相似易混中药饮片的鉴别牛膝与川牛膝牛膝:①来源:为苋科植物牛膝的干燥根。
②性状鉴别:呈长圆柱形,有的稍弯曲,长15〜50cm,直径04〜1cm表面灰黄色或淡棕色,有细纵皱纹和稀疏的侧根痕。
质硬脆,易折断,断面平坦,角质样,淡黄色。
气微,味微甜而稍苦涩。
③功效:补肝肾,强筋骨,逐瘀通经,引血下行。
川牛膝:①来源:为苋科植物川牛膝的干燥根。
②性状鉴别:呈近圆柱形,微弯曲,长30〜60cm直径05〜3cm表面黄棕色或灰褐色,具纵皱纹,支根痕和多数横向突起的皮孔。
质韧,不易折断。
气微,味微甜。
③功效:祛风利湿,通经活血。
葛根,天花粉和山药葛根:①来源:为豆科植物野葛或甘葛藤的干燥根。
②性状鉴别:呈圆柱形,类纺锤形或半圆柱形,长12〜15cm,直径4〜8cm,有的为纵切或斜切的厚片,大小不一。
表面黄白色或淡棕色,未去外皮的呈灰棕色。
横切面可见由纤维形成的浅棕色同心性环纹,纵切面可见由纤维形成的数条纵纹。
质硬,富粉性。
天花粉:①来源:为葫芦科植物栝楼或日本栝楼的干燥根。
②性状鉴别:呈不规则圆柱形,纺锤形或瓣块状,长8〜16cm,直径15〜55cm表面黄白色或淡棕黄色,有纵皱纹,细根痕及略凹陷的横长皮孔。
质坚实, 断面白色或淡黄色, 富粉性。
无臭,味微苦山药:①来源: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干燥根茎。
②性状鉴别:略呈圆柱形,弯曲而稍扁,长15〜30cm直径15〜6cm表面黄白或棕黄色,有明显纵皱及未除静的浅棕色外皮斑痕。
质坚实,易脆断,断面白色,颗粒状,粉性。
无臭,味淡,微酸,嚼之发黏。
③功效: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
木香与川木香木香:①来源:为菊科植物木香的干燥根。
②性状鉴别:呈圆柱形,半圆柱形或枯骨形,长5〜10cm直径05〜5cm。
表面黄棕色或灰棕色,有明显的皱纹,纵沟及侧根痕。
质坚实,体重,不易折断,有放射状纹理及散在的棕色油点,习称“朱砂点”。
气香特异,味微苦。
③功效:行气止痛,健脾消食。
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别及图片
第18页
大血藤
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别及图片
何首乌
鸡血藤
大黄
第19页
分泌组织在切面上也是主要识别特征,如 人参、西洋参、五加皮具树脂道,饮片皮 部具棕黄色小点;苍术具大型油室,饮片 显“朱砂点”;鸡血藤具分泌细胞,饮片 皮部有树脂样红棕色分泌物等。
中药饮片表面颜色与药材质量相关,如黄 芩变绿后质量降低,所以黄芩色要黄,丹 参色要红,紫草色要紫,乌梅色黑,黄连 断面以红黄色为佳。
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别及图片
第35页
火试(1)
降香火烧有黑烟及油冒出,残留白色灰烬;沉
香火烧发出浓烟及强烈令人愉快香气,并有黑
色油状物流出,烧完后留有白色灰烬;乳香遇
热变软,烧之微有香气(但不应有松香气),
冒黑烟,并遗留黑色残渣;血竭取粉末置白纸
上,用火隔纸烘烤则熔化,但无扩散油迹,对
光照视呈鲜艳血红色,以火燃烧则发生呛鼻烟
强弱不一样,产生表面张力大小不一,加
之质地、比重差异,其润湿过程有难有易、
有快有慢,所以,在一定时间与温度下,
这些中药在水中或沉或浮,成为判别其真
伪优劣伎俩。如降香、沉香等以入水下沉
者为质佳;猪苓、海浮石、炉甘石等以入
水不沉、浮于水面者为质佳;海金沙在冷
水中浮于水面,加热后渐下沉者为真品;
黄连以投入水中下沉又浮起者为质佳。
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别及图片
第23页
气味
饮片中所含不一样化学成份能反应出不一 样中药饮片气和味,如木兰科、伞形科、唇 形科、菊科、樟科等植物都含有挥发油,有 显著而特殊香气如辛夷、白芷、当归、防风、 羌活、川芎、北柴胡、薄荷、紫苏、荆芥等。 有饮片含有某种特异成份使其有特有香气, 如香加皮含有甲氧基水杨醛,牡丹皮含牡丹 酚等。味是由口尝而感觉,常有酸、甜、苦、 辣、咸、涩、淡等。木瓜、乌梅饮片含有机 酸而味酸;
中药饮片性状鉴别的方法
中药饮片性状鉴别的方法1.外观鉴别外观鉴别是通过观察中药饮片的颜色和形状等特点,进一步判断其是否符合质量要求。
一般来说,中药饮片的颜色应当统一,不应有变色、发霉等现象。
形状应规整,不应有碎末、杂质等。
2.嗅觉鉴别嗅觉鉴别是通过闻气味来判断中药饮片的品质。
一般来说,中药饮片应具有其独特的气味,如果气味过浓或有刺激性,可能是有害成分过多或受污染。
而气味弱或无气味可能是因为饮片质量较差。
3.质地鉴别质地鉴别是通过观察中药饮片的硬度、质地等特点,进行判断。
一般来说,中药饮片应有一定的韧性,不应过于脆弱,否则可能是因为饮片变质或掺杂非药材。
4.叶片鉴别叶片鉴别是对中药饮片的叶片进行形态学、组织学和化学鉴别。
通过观察叶片的形态特征、叶表皮细胞的形态、叶肉细胞的特点等,可以辨别不同中药饮片的真伪和品种。
5.理化性质鉴别理化性质鉴别是指通过检测中药饮片的溶解度、比重、灰分含量等物理和化学性质,以判定其品质。
例如,中药饮片的溶解度应符合相应的标准,灰分含量应在合理范围内。
6.显微鉴别显微鉴别是一种通过显微镜观察中药饮片的微观结构来判断其真伪和品质的方法。
通过观察和比较中药饮片的细胞内外形态、细胞壁特点、含量等,可以鉴别不同中药饮片的真伪和品种。
7.薄层鉴别薄层鉴别是通过将中药饮片制成薄层片,然后用相应的试剂进行比色和显色反应,以判断其化学成分的特点和含量。
通过比较样品和对照品的显色结果,可以初步判定中药饮片的真伪和质量。
总之,中药饮片性状鉴别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在实际操作中需要结合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判断。
此外,需要依据相关的中药药典、规范和技术要求,以确保中药饮片的质量和安全性。
中医科特辑——常用中药饮片如何鉴别?
中医科特辑——常用中药饮片如何鉴别?中药饮片是中药材经加工炮制后使其成为可直接配方或制剂的药品,为了适应中药临床治病、防病及制药的需要,中药饮片有生品和制品之分。
每种中药材的饮片规格少则一、二种,多则四、五种,由此可见,中药饮片品种繁多。
如半夏,有生半夏、法半夏、姜半夏、清半夏、竹沥半夏、半夏曲等。
中药材大多来源于植物,特别是同科同属的植物器官形态相近,炮制后往往外表形态、颜色近似,不易区分,容易发生混淆,另外还经常出现假冒掺伪现象,给饮片的鉴别增加了难度。
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别,实际上就是传统的经验鉴别,是用人的感官,采用看、尝、嗅、听、手摸及水试和火试等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形状、规格、大小、表面或切面颜色、特征、质地、折断现象、气味,主要工具有放大镜,紫外光灯等。
它简便易行,无论场地,即可进行,鉴别时可运用植物分类学、解剖学的理论知识进行鉴别。
常规鉴别要点1.看外观:注意观察药材的外表特征,如表皮、颜色、形状、粗细、断面等。
2.手摸:用手感受药材的软硬、轻重,疏松还是致密,光滑还是粘腻,细致还是粗糙,以此鉴别药材的好坏。
3.口尝和鼻闻:药材的气味与其所含的成分有关,鼻闻是比较重要的鉴别方法。
4.特殊鉴别方法:水试和火试。
有些药材放在水中,或用火烧灼一下会产生特殊的现象。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中药饮片薏苡仁来源:为禾本科植物薏苡的干燥成熟种仁。
性味:味甘,淡,性凉归经:归脾,胃,肺经功效: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解毒散结主治: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脾虚泄泻,湿痹拘挛,肺痈,肠痈;赘疣,癌肿。
用量:9-30g禁忌:孕妇慎服性状鉴别:种仁宽,卵形或长椭圆形,腹面有1条宽而深的纵沟。
质坚实,断面白色粉性。
气微,味微甜。
以粒大充实、色白、无破碎者为佳。
规格:生薏苡仁:味甘淡,性凉。
具有健脾渗湿,清热排脓,除痹,利水的功能。
性偏寒凉,长于利水渗湿,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脚气,风湿痹痛,筋脉拘挛。
新鲜薏米有一种类似稻谷的清香味道或天然的植物气味,有哈喇味或者有别的不正常味道的薏米,可能是陈薏米也可能是化学药品熏制的,需要谨慎购买。
中药饮片的鉴别方法
中药饮片的鉴别方法中药饮片是中药的一种常见剂型,通过对不同饮片的形态特征、性质以及质量指标进行鉴别,可以保证中药饮片的质量和安全。
下面将介绍中药饮片的鉴别方法。
一、形态特征鉴别1.外观形态:应观察饮片的整体外观,包括大小、形状、颜色等。
饮片的大小和形状应符合规定的标准,颜色应为纯净、自然,无异物。
2.表面特征:应观察饮片的表面特征,包括表面的光泽、花纹、纹理等。
表面应光滑、有光泽,无明显的条纹、纹理或其他异常。
3.质地特征:应观察饮片的质地特征,包括硬度、脆性、易碎性等。
质地应适中,不应过于硬或过于软,不易碎或有明显结块现象。
二、性质鉴别1.嗅觉鉴别:应闻饮片的气味,根据不同药材的气味特点进行鉴别。
气味应纯净、特殊,无异味或其他异常。
2.味觉鉴别:应尝饮片的味道,根据不同药材的味道特点进行鉴别。
味道应苦、辛、酸、甘或其他与该药材特性相符的味道,无其他异常。
三、质量指标鉴别1.含水率:应测定饮片的含水率,超过标准范围的饮片可能存在问题。
一般含水率不应超过12%。
2.体积均匀度:应选取一定数量的饮片进行测定,根据体积的均匀性进行鉴别。
饮片应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相对一致的体积。
3.质量均匀度:应选取一定数量的饮片进行测定,根据质量的均匀性进行鉴别。
饮片应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相对一致的质量。
4.灰分含量:应测定饮片的灰分含量,超过标准范围的饮片可能存在污染或杂质。
一般灰分含量不应超过10%。
5.游离酸和碱:应测定饮片的游离酸和碱含量,超过标准范围的饮片可能存在药性变化或添加剂。
游离酸和碱的含量应符合标准要求。
6.微生物检验:应进行微生物检验,判断饮片是否存在微生物污染。
微生物指标应符合相关标准。
四、其他鉴别方法1.原植物鉴定:对于中药饮片,可以通过形态学、解剖学等方法与原植物进行对比鉴定,确保用药的准确性。
2.显微镜鉴别:可以使用显微镜观察饮片的细胞结构、疑似掺假或替代品的特征等,进行鉴别。
在进行中药饮片的鉴别时,一般可以结合以上几种方法进行综合判断,准确鉴别中药饮片的品质和真伪。
3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定法
O 段上的纵纹、纵沟;丝、块上的毛、刺等各种 附生物的形态、分布等。必要时可对光透视。
5、质地
O 指药材的软硬、坚韧 、疏松 、致密、 黏性或粉性等。软硬 坚韧多凭手感而定, 疏松 致密 黏性 粉性等全凭眼睛仔细观 察。如山药片粉性足,郁金片坚硬,通 草质松软,蜜炙饮片黏性大等。
O 8.2观察颜色变化
O 如:西红花浸入水中,可见橙黄色成直 线下降并逐渐扩散,水被染成橙黄色, 柱头呈喇叭状;熊胆粉末投入清水,即 在水面旋转,并呈现黄线下沉而不扩散; 栀子水浸液为鲜黄色;玄参水浸液为淡 黑色;秦皮水浸液日光下显碧蓝色荧光。
O 8.3观察有无粘性 O 如:海藻水浸后藻体表面粘滑; O 葶苈子、车前子加水浸泡种子表面粘
滑,水煮后溶液有粘性。
O 8.4观察膨胀情况 O 胖大海水浸泡迅速膨大成海绵状,达
原体积4倍,假胖大海水浸泡膨胀较 慢,仅能达原体积的2倍; O 蛤蟆油水浸可膨胀至10~15倍。
O 8.5观察其他特殊变化 O 如:菟丝子水浸加温后便逐渐出现
吐丝现象(种皮开裂可露出黄白色卷 旋状的胚,形如吐丝。); O 水牛角热水浸泡有腥臭气;蟾酥遇水 即泛出白色乳状液等。
象。
O 9.3观烟雾 O 饮片燃烧过程中或燃烧后会产生不同
颜色的烟雾 O 如:青黛用火烧时有紫红色烟雾出现;
松香燃烧时发出粽黑色浓烟; O 马勃燃烧熄灭产生大量白色浓烟。
O 9.4看颜色 O 饮片在火焰上燃烧或燃烧后会显示不
同的颜色 O 如:麝香灰化后残渣呈白色或灰白色;
芒硝在火焰上燃烧火焰呈黄色; O 自然铜燃烧时产生蓝色火焰。
中药饮片性状鉴定法
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别及图片(3)
15
a
2、红花
掺杂品通常有三种:一是掺入一些极细的泥沙、糖粉或面粉,用手握之 松开后,手上留有少量花粉及一层灰黄色细粉样物,捻之有粗糙感。其 二是将染色的丝线或染色的纸浆切成细丝状或丝线,拌入红糖掺入红花 中,鉴别时可取少许红花放入水中搅拌,纸浆丝即破碎。其三是将菊花 的舌状花染色冒充,仔细观察可见舌状花花瓣,用水浸泡红色即退,水 液被染成红色。
24
a
7、全蝎
全蝎货少价高,所以掺假全蝎常见,主要是增加重量。手 法是将真全蝎放在食盐和泥土的混合泥浆中,使其喝足盐 泥浆再致死晒干。所以外形与真品相同,但外表挂多量盐 霜,前腹隆起,体重,折断后可见褐色泥土及盐的结晶, 重量可超过真全蝎体重三分之一以上。
25
a
五、特殊鉴别方法
1、红花:(菊科植物红花的不带子房的管状花):用水浸泡后, 水变成金黄色,花不褪色。
掺糖蜂蜜 掺糖蜂蜜味变薄,葡萄糖结晶不显著。由于白糖价格提高, 掺伪造假者少见,可用费氏反应法检验掺糖蜂蜜。
掺淀粉蜂蜜 以筷子蘸蜜试验不成拉丝状,而呈滴状或波状。如蜜已 全部结晶,可用烧红的光滑铁棍插入蜜中,稍停片刻抽出,铁棍上有 附着物,说明有淀粉掺假。也可1ml蜂蜜加水10ml摇匀,滴加0.1%碘
6 猪牙皂:药材表面具有一层蜡质白粉, 用手擦去后有
光泽, 显微镜下呈杆状, 无霉气。
a
14
掺杂中药材的鉴别经验
1、金银花 掺杂品一种是将玉米面及细沙拌入,鉴别 时用手握之松开后,可见手上有黏附细粉 状物,捻之有顶手感;若取少许用水浸泡, 水液混浊且有沉淀物,加稀碘液显蓝色反 应。另一种掺杂品是将红糖或食盐水拌入 金银花中以增加重量,鉴别时用手握之较 湿润粘手,口试有甜味或咸味。
掺变质果肉 把变质品掺入正品中。变质品果肉黑褐色,略呈扁团块状, 质较坚实,果肉之间不易分离。
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别
黄芪
第17页,此课件共34页哦
木贼
商陆
黄柏
色泽
中药饮片表面的颜色和光亮度与药材质量有关,药材 的色泽一般较固定,可反映出药材的真伪和质量的好坏, 药材品种不同,加工条件变化、贮存时间长短或加工不当, 可改变药材色泽,表示药材质量降低。
如黄芩变绿后质量降低,所以黄芩色要黄,丹参色要 红,紫草色要紫,青黛深蓝色,乌梅色黑,黄连断面以红 黄色为佳。
第18页,此课件共34页哦
第19页,此课件共34页哦
质地
中药饮片的质地与细胞组织的结构、细胞中所含的成分 有一定的关系,结构较疏松,如甘松、南沙参;呈粉性,如 山药;纤维多的饮片,如葛根、桑白皮;含糖、黏液多的饮 片一般粘性大,如地黄、黄精;富含淀粉、多糖成分的饮片 经蒸煮糊化干燥后呈角质状,如红参、延胡索、天麻等。
第29页,此课件共34页哦
水试(3)
某些中药因含皂苷、树胶或其它高分子化合物,碎后 加(热)水强烈振摇会产生泡沫,且在一定时间内不消失, 如柴胡、桔梗、知母、威灵仙、怀牛膝、皂角刺等。
第30页,此课件共34页哦
火试
有的饮片用火烧能产生特殊的气味、颜色、烟雾、闪 光和响声等现象,可作为鉴别手段之一,如麝香少许用火 烧之香气四溢,起油点如珠,灰烬白色;海金沙易点燃有 爆鸣声并闪光,而蒲黄、松花粉无此现象以此区别。
标,《中国药典》一部有具体规定。
第8页,此课件共34页哦
❖ —些品种,老药师能使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药材外形特征:如 ❖ 海马:马头、蛇尾、瓦楞身。 ❖ 蕲蛇:龙头虎口(翘鼻头)、方胜纹(灰黄或灰白菱方形斑纹)、连珠斑(黑色园斑,位
于腹面两侧)、佛指甲(尾尖端为三角形鳞片包裹)。 ❖ 防风:蚯蚓头(根头部具有密集的环纹)。 ❖ 川贝:怀中抱月(内外层鳞片,大小悬殊,小鳞片被紧包在心脏形的大鳞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特征性理化鉴别、特征性显微鉴别(典型品种天麻、川
乌与草乌)。
6、全草类:主要根据花、果实、种子来鉴别真伪。
形状
中药饮片因其来源不同,植物器官不同及炮制方法不同,饮片的
类型有多种,如圆片,有白芷、白芍、泽泻等,长方形片,如葛根、
杜仲等,斜片如黄芪等,条片状,多为皮类药材及叶类药材,如丹 皮、厚朴、枇杷叶等,段状片,多为草本类及细长枝条根,如荆芥、 紫苏、党参、牛膝等,果实、种子一般为类圆球形,如五味子饮片, 扁圆形如酸枣仁饮片,心形如苦杏仁饮片等,大者常切成类圆形片 状等,如木瓜饮片、槟榔饮片。中药饮片片型的长短厚薄,是饮片 规格、质量的一项重要的指标,《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有具体 规定。
川贝母
松贝呈类圆锥形或近球形,高0.3~0.8厘米, 直径0.3~0.9厘米;表面类白色;外层鳞叶2瓣,大小 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 “怀中抱月”;顶部闭合,内有类圆柱形、顶端稍尖 的心芽和小鳞叶1~2枚;先端钝圆或稍尖,底部平, 微凹入,中心有1灰褐色的鳞茎盘,偶有残存须根; 质硬而脆,断面白色,富粉性;气微,味微苦。
分泌组织在切面上也是重要的识别特征,如人参、西
洋参、五加皮具树脂道,饮片皮部具棕黄色小点;苍术具
大型油室,饮片显“朱砂点”。 中药饮片表面的颜色与药材质量有关,如黄芩变绿后 质量降低,所以黄芩色要黄,丹参色要红,紫草色要紫, 乌梅色黑,黄连断面以红黄色为佳。
质地
中药饮片的质地与细胞组织的结构、细胞中所含的成分
表面
饮片的表面可分为周边(即外表面)和切面(即横切 面)。外表面属植物的保护组织,切面是植物分生组织, 薄壁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分泌组织的综合反映。 饮片的切面大多为横切面,特征非常重要,可通过观察皮 部与木部的比例,维管束的排列方式,射线的分布,油点 的多少等饮片最特征区别不同的品种及易混淆的饮片。
二、中药饮片性状鉴别的方法
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别,实际上就是传统的经验鉴别,
是用人的感官,采用看、尝、嗅、听、手摸及水试和火试
等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形状、规格、大小、表面或切面颜 色、特征、质地、折断现象、气味,主要工具有放大镜, 紫外光灯等。它简便易行,无论场地,即可进行,鉴别时 可运用植物分类学、解剖学的理论知识进行鉴别。
蕨类植物根茎、叶柄基部的中柱有一定形状或分体 中柱环列,如狗脊根茎、紫萁贯众饮片叶柄基部分体中柱 “U”字形,绵马贯众饮片叶柄基部分体中柱环状排列等。 观察饮片横切面应注意区分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及蕨 类植物,一般说来,双子叶植物根、根茎等,形成层成环, 呈放射状纹理,根茎、茎中央有髓。单子叶植物根为内皮 层环,皮部宽、中央有髓,中柱一般较皮部小,如百部、 麦冬等。单子叶植物根茎皮层及中柱均有维管束小点散布。 如白及。
留有白色灰烬;乳香遇热变软,烧之微有香气(但不应有松香 气),冒黑烟,并遗留黑色残渣;血竭取粉末置白纸上,用火 以火燃烧则发生呛鼻烟气;青黛用微火灼烧,有紫红色烟雾发 生;冰片点燃发生浓烟,并有带光的火焰;珍珠将少许珍珠直 接加热,可见表面变为无光泽的乳白色,3~5分钟后可听见爆 鸣声,无气味,易研成粉末,无任何杂质。
一、中药饮片鉴别的目的意义
中药材大多来源于植物,特别是同科同属的植物器官形态
相近,炮制后往往外表形态、颜色近似,不易区分,容易
发生混淆。另外还经常出现假冒掺伪现象,给饮片的鉴别 增加了难度。例如用纸丝染色充西红花,用紫苏子充菟丝 子,月季花当玫瑰花使用,苏木当降香使用等,所以鉴别 中药饮片的品种真伪、优劣,掌握常用中药饮片的鉴别特 征是中药师、中药调剂员的基本功,有利于提高执业中药 师鉴别中药饮片的能力。
面四周呈齿状而与外面的角质层密合。
全角除去骨塞外均半透明,对光透视角内无骨塞部分
中心有一条扁三角形的小孔,直通尖端,俗名“通天眼”,
质坚,不易折断。气无,味淡。以角肉丰满、色润、 有光泽、质嫩、无裂纹、显有鲜红血斑(称全活羚羊)者 为佳。
线纹海马
本品呈扁长形而弯曲,体长约30cm。表面黄白色。头略 似马头,有冠状突起,具管状长吻,口小,无牙,两眼深陷。 躯干部七棱形;尾部四棱形,渐细卷曲,体上有瓦楞形节纹并 具短棘。习称:“马头、蛇尾、瓦楞身”。体轻,骨质,坚 硬。气微腥,味微咸。
隔纸烘烤则熔化,但无扩散的油迹,对光照视呈鲜艳的血红色,
火试(2)
雄黄燃烧时熔成红紫色液体,并冒出白烟,有强烈的
蒜臭气;朱砂取本品粉末,用盐酸浸润后,在光洁的铜片
上磨擦,铜片表面显银白色光泽,加热烘烤后,银白色消 失;自然铜取本品于高温灼烧后,变为青色,产生蓝色火 焰,并有刺激性的气体生成,使湿润的PH试纸变为红色; 信石将信石撒在铁片上加热,有青烟冒出,并有蒜臭味逸 出。
水试(2)
某些中药投入水中,由于所含成分的亲水性强弱不同,
产生的表面张力大小不一,加之质地、比重的差异,其润
湿过程有难有易、有快有慢,因此,在一定的时间与温度 下,这些中药在水中或沉或浮,成为鉴别其真伪优劣的手 段。如降香、沉香等以入水下沉者为质佳;猪苓、海浮石、 炉甘石等以入水不沉、浮于水面者为质佳;海金沙在冷水 中浮于水面,加热后渐下沉者为真品;黄连以投入水中下 沉又浮起者为质佳。
青贝呈扁球形,高0.4~1.4厘米,直径0.4~ 1.6厘米;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相对抱合,顶 部开裂,内有心芽和小鳞叶2~3枚及细圆柱形的 残茎。
炉贝呈长圆锥形,高0.7~2.5厘米,直径 0.5~2.5厘米;表面类白色或浅棕黄色,有的具棕 色斑点(习称“虎皮斑”);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 近,顶部开裂而略尖,基部稍尖或较钝。
三、常规鉴别要点
1、看外观,注意观察药材的外表特征,如表皮、颜色、 形状、粗细、断面等。 2、手摸。用手感受药材的软硬、轻重,疏松还是致密, 光滑还是粘腻,细致还是粗糙,以此鉴别药材的好坏。 3、口尝和鼻闻。药材的气味与其所含的成分有关,鼻闻
是比较重要的鉴别方法。
常规鉴别要点
4、特殊鉴别方法:水试和火试。有些药材放在水中,或用 火烧灼一下会产生特殊的现象。
有一定的关系,常有硬、脆、实、轻、重、松、粘、粉、韧、
角质等区别,以薄壁组织为主,结构较疏松的饮片一般较脆, 如丹参饮片、甘松饮片。以薄壁组织为主,结构较酥松,空 隙大的饮片一般较松泡,如南沙参饮片、生晒山参饮片。淀 粉多的饮片呈粉性,如山药饮片、半夏饮片;淀粉多、结构 紧密的饮片一般较重实,如大黄饮片、川芎饮片。
紫萁贯众横切面简图
绵马贯众横切面简图
狗脊根茎横切面简图
有的中药饮片维管束具异常构造如商陆饮片切面上显 “罗盘纹”;何首乌饮片切面上显“云锦状花纹”,大黄 根茎饮片髓部具多数“星点”等。血藤片为椭圆形、长矩 圆形或不规则的斜切片,厚3~10mm。切面木部红棕色或 棕色,导管孔多数,不规则排列,皮部有树脂状分泌物, 呈红棕色至黑棕色,并与木部相间排列成3~10个偏心性 半圆形或圆形环。髓小,偏于一侧。
四、细贵的中药饮片性状鉴别举例
羚羊角
本品呈长圆锥形,长25~40厘米。全体略呈弓形弯曲,
表面光滑,但有细纵纹。通体光润如玉,白色或黄白色,
透视有血丝和血斑,基部稍呈青灰色。全角有纵直细纹, 除尖端部分外,生有10~20个隆起的环脊,用手握之有舒 适感(俗名“合把”)。角的基部圆形,有骨塞名“羚羊 塞”,约占全长的一半或三分之一。骨塞坚硬而重,横截
水试(5)
某些中药因含多糖类成分或吸水膨胀类物质,或者质地
轻泡,结构疏松,产地加工干燥时大量失水,这样遇水后
会迅速膨胀,体积或重量明显增加。如胖大海水浸后膨胀 呈海绵状,体积可增6倍;黄明胶在冷水中久浸则软化膨 胀,重量可增5倍以上。
水试(6)
某些中药含大量的黏液质,遇水膨胀并产生明显的黏
性。如葶苈子水浸后,黏滑而体积膨胀;牵牛子水浸后,
火试
有的饮片用火烧能产生特殊的气味、颜色、烟雾、闪
光和响声等现象,可作为鉴别手段之一,如麝香少许用火
烧之香气四溢,起油点如珠,灰烬白色;海金沙易点燃有 爆鸣声并闪光,而蒲黄、松花粉无此现象以此区别。
火试(1)
降香火烧有黑烟及油冒出,残留白色灰烬;沉香火烧发出浓
烟及强烈的令人愉快的香气,并有黑色的油状物流出,烧完后
某些中药遇水可呈现特殊状态或现象,利于鉴别其真
伪。如琥珀加水煮沸,不溶化发软者为真品;正品阿胶溶
于水中,水液呈半透明或不透明状,有少量类白色物析出; 滑石粉在水中不应崩散;厚朴花用沸水泡开后,花瓣厚, 以手揉之显肉质者为佳;血竭不应溶于水,但在热水中软 化,其细粉入沸水中则成团发黏;熊胆粉投入清水中,在 水面旋转并呈黄色直线下沉而不扩散;牛黄投入水中,可 吸水变潮湿而不变形,若迅速膨胀崩解,则为伪品。
中药材的性状、真伪鉴别
主讲:郭亮
提
纲
一、中药饮片鉴别的目的意义 二、中药饮片性状鉴别的方法 三、中药饮片性状鉴别要点 四、细贵的中药饮片性状鉴别举例
五、中药饮片性状鉴别术语
一、中药饮片鉴别的目的意义
中药饮片是中药材经加工炮制后使其成为可直接配方 或制剂的药品。为了适应中药临床治病、防病及制药 的需要,中药饮片有生品和制品之分。 如半夏,有生半夏、法半夏、姜半夏、清半夏、竹沥 半夏、半夏曲等。
纤维多的饮片则韧性强,如葛根饮片、桑白皮饮片。含糖、 黏液多的饮片一般粘性大,如地黄饮片、黄精饮片。富含 淀粉、多糖成分的饮片经蒸煮糊化干燥后呈角质状,如红 参饮片、延胡索饮片、天麻饮片等。
折断面
中药饮片折断时的现象,常有平坦、纤维性、颗粒性、
分层、刺状、粉尘飞扬、胶丝、海绵状等,以薄壁组织、淀
种皮呈皲裂状,手捻有明显黏滑感;决明子水浸时从一处 胀裂,并有黏性;车前子加水振摇并放置片刻后,种皮膨 起,并显黏性。
水试(7)
某些中药本身无香气或臭气,遇水后则产生特殊浓烈
的香、臭气,或者本身原有的气味加重。如取苦杏仁数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