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动物细菌性疾病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0%以上,发病严重的鱼池,甚至可达到100%的死亡率。
3. 症状与病理变化(图25、26):鱼体发黑,体表粗糙,鳞片竖起,鳞 囊内充满大量半透明液体。
4. 诊断:
5. 防治:
第十节 疖疮病
1. 病原:疖疮型点状气单胞菌,也有人认为是嗜水气单胞菌 。
2. 流行情况:疖疮病主要危害青鱼、草鱼、鲤鱼、团头鲂 ,鲢、鳙鱼 也可发生;无明显的流行季节,一年四季都可发生。
(2)草鱼出血病和细菌性败血症的区别 前者主要危害草鱼、青鱼的鱼种;后者则危害团头鲂、鲫、鲢、鳙、鱖、加
州鲈、黄鳝、草鱼、白鲳、银鲷、大口鲇等多种淡水鱼,且对鱼种,食用鱼 均危害。
第五节 体表溃疡病
1. 病原:嗜水气单胞菌和温和气单胞菌
2. 流行情况:危害多种养殖品种,特别是一些名特优(乌鳢、加州鲈等) 的危害较大,水温在15 ℃以上开始流行,发病高峰是5-6月;外伤是 本病发生的一重要诱因。
4. 诊断:
5. 防治:
(1)草食动物的粪便中含有该病原,因此池塘施肥时应经发酵处 理;
(2)该病原在0.7%的食盐浓度中难以生存,鱼种放养前可用22.5%的食盐水浸泡处理;
(3)治疗应外用药与内服药相结合
外用消毒药,内服抗生素
第二节 赤皮病
1. 病原:荧光假单胞杆菌 2. 流行情况:发病往往与鱼体受伤有关,危害各种养殖品种,一
2. 流行情况:对各种养殖品种都有危害,流行季节为2~11月份, 高峰期常为5~9月,发病率高大100%,死亡率可达95%;
3. 症状与病理变化(图12、13、14、15、16):病鱼全身体表 充血、出血,甚至肌肉也充出血呈红色,腹水,肝、脾盛肿大, 肠道表现为肠炎。
4. 诊断: 5. 防治: (1)加强综合防治措施,实施健康养殖; (2)治疗,应选择敏感的药物内外结合
4. 诊断
5. 防治:同前
第七节 白皮病
1. 病原:柱状屈桡杆菌或白皮假单胞菌
2. 流行情况:主要危害鲢、鳙鱼,特别是对鱼苗和夏花鱼种危害较 大,每年6~8月为流行季节。
3. 症状与病理变化(图22):病初尾柄处发白,并迅速向背鳍基部 以后的体表蔓延,尾鳍腐烂,残缺不全。病鱼头向下,尾向上, 与水面垂直,作挣扎状游动。
3. 症状与病理变化(图27、28、29):通常在背部形成向外隆起的 病灶,皮肤充血发红,用手触摸病灶有波动感,切开病灶有血脓流 出,原有肌肉坏死、溶解。病灶自行破溃,则性成火山口样的溃疡。
4. 诊断:
5. 防治:
第十一节 鲤鱼白云病
1. 病原:恶臭假单胞菌和荧光假单胞菌
2. 流行情况:只感染鲤鱼,流行水温6~18℃,水温超过20 ℃时,病 情可自行控制。
四、诊断
1、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 在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时,必须注意以下区别: (1)以肠出血为主的草鱼出血病和细菌性肠炎病的区别:活检时,前者的
肠壁弹性较好,肠腔内黏液较少;病情严重时,肠腔内有大量红细胞及成片 脱落的上皮细胞。而后者的肠壁弹性较差,肠腔内黏液较多;病情严重时, 肠腔内有大量黏液和坏死脱落的上皮细胞,红细胞较少。
4. 诊断:
5. 防治:
第八节 白头白嘴病
1. 病原:不清楚
2. 流行情况:主要危害夏花鱼种,尤其对草鱼危害最大,流行于5-7 月。
3. 症状与病理变化(图24):病鱼吻端至眼球处的一段皮肤色素减退, 变成白色,口周围的皮肤糜烂,如有絮状物粘附其上。
4. 诊断:
5. 防治:
第九节 竖鳞病
1. 病原:初步认为是水型点状假单胞菌 2. 流行情况:主要发生在春季及夏季初,水温17~22℃;死亡率一般在
3. 症状与病理变化(图7、8、9、10、11):体色发黑,食欲减 退,肛门红肿外突;腹水,肠道充血、出血发红,肠壁变薄, 弹性降低,肠腔内充有大量粘液。
4. 诊断: (1)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 (2)病原分离鉴定 R-S选择培养基培养呈黄色菌落。 5. 防治: 同前
第四节 细菌性败血症
1. 病原:主要为嗜水气单胞菌,也有报道有温和气单胞菌和耶尔 森氏菌(如图)。
年四季都可发生;
3. 症状与病理变化(图5、6):病鱼体表充血、出血,鳞片脱落, 以身体两侧和腹部最明显,鳍条出现“蛀鳍”
4. 诊断:
5. 防治:
第三节 细菌性肠炎
1. 病原:肠型点状气单胞菌
2. 流行情况:主要危害草鱼、青鱼、罗非鱼、黄鳝等,流行季节 为4-9月,水温18 ℃以上开始流行,饲料因素往往是重要的诱 因;
3. 症状与病理变化(图30、31、32):病初体表出现小斑点状白色 粘液,随后,粘液逐渐蔓延,形成一层白色的薄膜,以头部、背部 和鳍条出最为明显。
第六章 水产动物细菌性疾病
第一节 细菌性烂鳃病 第十节 疖疮病
第二节 赤皮病
第十一节 鲤鱼白云病
第三节 细菌性肠炎 第十二节 叉尾鮰肠型败血症
第四节 细菌性败血症 第十三节 黄鳝旋转病
第五节 体表溃疡病 第十四节 罗非鱼细菌综合症
第六节 烂尾病
第十五节 爱德华氏菌病
第七节 白皮病
第十六节 蛙红腿病
第八节 白头白嘴病 第十七节 黄鳝出血病
3. 症状与病理变化(图17、18):病初,体表出现数目不等的斑块状 出血,之后,病灶处的鳞片脱落,表皮及其下肌肉坏死,溃烂,形成 大小不等,深浅不一的溃疡,严重时露出骨骼和内脏,而死亡。
• 诊断: • 防治: (1)加强综合防治措施,实施健康养殖; (2)治疗,应选择敏感的药物内外结合
第六节 烂尾病
1. 病原:温和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点状气单胞菌
2. 流行情况:对发生于水质较差的池塘,且机体受伤是一重要诱因, 发病季节多集中在春季;
3. 症状与病理变化(图19、20、21):病初尾柄处皮肤变白,随后, 尾鳍开始蛀蚀,并伴有充血,最后,尾鳍大部或全部断裂,尾柄 处皮肤、肌肉溃烂,严重时露出骨骼。
第九节 竖鳞病
第十八节 鳖细菌性败血症
第一节 细菌性烂鳃病
1. 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柱状屈桡杆菌,G-
2. 流行情况:对各种养殖品种的鱼类都有危害,一般在水温15 ℃以上 开始流行,常与赤皮病、肠炎病伴发。
3. 症状与病理变化(图1、2、3、4):体色发黑,鳃丝肿胀,坏死、 腐烂,软骨外露,粘液分泌亢进,鳃瓣边缘粘附大量污泥,本分病 鱼鳃盖内表面充血、出血,中间腐蚀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透明小窗, 俗称“开天窗”。
3. 症状与病理变化(图25、26):鱼体发黑,体表粗糙,鳞片竖起,鳞 囊内充满大量半透明液体。
4. 诊断:
5. 防治:
第十节 疖疮病
1. 病原:疖疮型点状气单胞菌,也有人认为是嗜水气单胞菌 。
2. 流行情况:疖疮病主要危害青鱼、草鱼、鲤鱼、团头鲂 ,鲢、鳙鱼 也可发生;无明显的流行季节,一年四季都可发生。
(2)草鱼出血病和细菌性败血症的区别 前者主要危害草鱼、青鱼的鱼种;后者则危害团头鲂、鲫、鲢、鳙、鱖、加
州鲈、黄鳝、草鱼、白鲳、银鲷、大口鲇等多种淡水鱼,且对鱼种,食用鱼 均危害。
第五节 体表溃疡病
1. 病原:嗜水气单胞菌和温和气单胞菌
2. 流行情况:危害多种养殖品种,特别是一些名特优(乌鳢、加州鲈等) 的危害较大,水温在15 ℃以上开始流行,发病高峰是5-6月;外伤是 本病发生的一重要诱因。
4. 诊断:
5. 防治:
(1)草食动物的粪便中含有该病原,因此池塘施肥时应经发酵处 理;
(2)该病原在0.7%的食盐浓度中难以生存,鱼种放养前可用22.5%的食盐水浸泡处理;
(3)治疗应外用药与内服药相结合
外用消毒药,内服抗生素
第二节 赤皮病
1. 病原:荧光假单胞杆菌 2. 流行情况:发病往往与鱼体受伤有关,危害各种养殖品种,一
2. 流行情况:对各种养殖品种都有危害,流行季节为2~11月份, 高峰期常为5~9月,发病率高大100%,死亡率可达95%;
3. 症状与病理变化(图12、13、14、15、16):病鱼全身体表 充血、出血,甚至肌肉也充出血呈红色,腹水,肝、脾盛肿大, 肠道表现为肠炎。
4. 诊断: 5. 防治: (1)加强综合防治措施,实施健康养殖; (2)治疗,应选择敏感的药物内外结合
4. 诊断
5. 防治:同前
第七节 白皮病
1. 病原:柱状屈桡杆菌或白皮假单胞菌
2. 流行情况:主要危害鲢、鳙鱼,特别是对鱼苗和夏花鱼种危害较 大,每年6~8月为流行季节。
3. 症状与病理变化(图22):病初尾柄处发白,并迅速向背鳍基部 以后的体表蔓延,尾鳍腐烂,残缺不全。病鱼头向下,尾向上, 与水面垂直,作挣扎状游动。
3. 症状与病理变化(图27、28、29):通常在背部形成向外隆起的 病灶,皮肤充血发红,用手触摸病灶有波动感,切开病灶有血脓流 出,原有肌肉坏死、溶解。病灶自行破溃,则性成火山口样的溃疡。
4. 诊断:
5. 防治:
第十一节 鲤鱼白云病
1. 病原:恶臭假单胞菌和荧光假单胞菌
2. 流行情况:只感染鲤鱼,流行水温6~18℃,水温超过20 ℃时,病 情可自行控制。
四、诊断
1、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 在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时,必须注意以下区别: (1)以肠出血为主的草鱼出血病和细菌性肠炎病的区别:活检时,前者的
肠壁弹性较好,肠腔内黏液较少;病情严重时,肠腔内有大量红细胞及成片 脱落的上皮细胞。而后者的肠壁弹性较差,肠腔内黏液较多;病情严重时, 肠腔内有大量黏液和坏死脱落的上皮细胞,红细胞较少。
4. 诊断:
5. 防治:
第八节 白头白嘴病
1. 病原:不清楚
2. 流行情况:主要危害夏花鱼种,尤其对草鱼危害最大,流行于5-7 月。
3. 症状与病理变化(图24):病鱼吻端至眼球处的一段皮肤色素减退, 变成白色,口周围的皮肤糜烂,如有絮状物粘附其上。
4. 诊断:
5. 防治:
第九节 竖鳞病
1. 病原:初步认为是水型点状假单胞菌 2. 流行情况:主要发生在春季及夏季初,水温17~22℃;死亡率一般在
3. 症状与病理变化(图7、8、9、10、11):体色发黑,食欲减 退,肛门红肿外突;腹水,肠道充血、出血发红,肠壁变薄, 弹性降低,肠腔内充有大量粘液。
4. 诊断: (1)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 (2)病原分离鉴定 R-S选择培养基培养呈黄色菌落。 5. 防治: 同前
第四节 细菌性败血症
1. 病原:主要为嗜水气单胞菌,也有报道有温和气单胞菌和耶尔 森氏菌(如图)。
年四季都可发生;
3. 症状与病理变化(图5、6):病鱼体表充血、出血,鳞片脱落, 以身体两侧和腹部最明显,鳍条出现“蛀鳍”
4. 诊断:
5. 防治:
第三节 细菌性肠炎
1. 病原:肠型点状气单胞菌
2. 流行情况:主要危害草鱼、青鱼、罗非鱼、黄鳝等,流行季节 为4-9月,水温18 ℃以上开始流行,饲料因素往往是重要的诱 因;
3. 症状与病理变化(图30、31、32):病初体表出现小斑点状白色 粘液,随后,粘液逐渐蔓延,形成一层白色的薄膜,以头部、背部 和鳍条出最为明显。
第六章 水产动物细菌性疾病
第一节 细菌性烂鳃病 第十节 疖疮病
第二节 赤皮病
第十一节 鲤鱼白云病
第三节 细菌性肠炎 第十二节 叉尾鮰肠型败血症
第四节 细菌性败血症 第十三节 黄鳝旋转病
第五节 体表溃疡病 第十四节 罗非鱼细菌综合症
第六节 烂尾病
第十五节 爱德华氏菌病
第七节 白皮病
第十六节 蛙红腿病
第八节 白头白嘴病 第十七节 黄鳝出血病
3. 症状与病理变化(图17、18):病初,体表出现数目不等的斑块状 出血,之后,病灶处的鳞片脱落,表皮及其下肌肉坏死,溃烂,形成 大小不等,深浅不一的溃疡,严重时露出骨骼和内脏,而死亡。
• 诊断: • 防治: (1)加强综合防治措施,实施健康养殖; (2)治疗,应选择敏感的药物内外结合
第六节 烂尾病
1. 病原:温和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点状气单胞菌
2. 流行情况:对发生于水质较差的池塘,且机体受伤是一重要诱因, 发病季节多集中在春季;
3. 症状与病理变化(图19、20、21):病初尾柄处皮肤变白,随后, 尾鳍开始蛀蚀,并伴有充血,最后,尾鳍大部或全部断裂,尾柄 处皮肤、肌肉溃烂,严重时露出骨骼。
第九节 竖鳞病
第十八节 鳖细菌性败血症
第一节 细菌性烂鳃病
1. 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柱状屈桡杆菌,G-
2. 流行情况:对各种养殖品种的鱼类都有危害,一般在水温15 ℃以上 开始流行,常与赤皮病、肠炎病伴发。
3. 症状与病理变化(图1、2、3、4):体色发黑,鳃丝肿胀,坏死、 腐烂,软骨外露,粘液分泌亢进,鳃瓣边缘粘附大量污泥,本分病 鱼鳃盖内表面充血、出血,中间腐蚀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透明小窗, 俗称“开天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