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的调整和终结政策变动概述29页PPT
公共政策概述PPT课件
![公共政策概述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8aa6fe3376baf1ffd4fad47.png)
政策
孕育
消失之后
政策托起生命,与人生相伴,甚至超越了生命周期
公共管理诸专业使用 宋书印制作
公共政策学
第4页/共125页
公共政策学
公共管理诸专业使用 宋书印制作
政策与组织
筹备 善后
成立
政策
终止
运营 变更
第5页/共125页
人类社会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调整依赖于政策
民族…
组织
公共管理诸专业使用 宋书印制作
公共政策学
公共管理诸专业使用 宋书印制作
第13页/共125页
(二)理论层面
• 1、外国学者 • 2、国内学者
公共政策学
公共管理诸专业使用 宋书印制作
第14页/共125页
1、外国学者
• (1) 职能论:威尔逊和伊斯顿 • (2)过程论:拉斯维尔和安德森 • (3)系统论:弗里德里奇、沙波斯基、艾.斯顿 • (4)戴伊:为或不为 • 总结:共同点
第45页/共125页
(2)公共政策的合法性与强制性
• 强制性——强制性之必需——利益倾向性与价值分配(分配型与限制型政策都需强制性) • 合法性——合法性含义——强制性 • 政策必须集合法性与强制性于一体,否则效果必然不佳。
公共政策学
公共管理诸专业使用 宋书印制作
第46页/共125页
强制性
• 强制性——强制性之必需——利益倾向性与价值分配
第50页/共125页
案例
• 维权之艰难,拆迁之尴尬。
公共政策学
公共管理诸专业使用 宋书印制作
第51页/共125页
公共政策学
公共管理诸专业使用 宋书印制作
第52页/共125页
理念
• 强制性与合法性一体,合法性是基础,强制性是保证。
公共政策的调整
![公共政策的调整](https://img.taocdn.com/s3/m/19f79abd960590c69ec376df.png)
公共政策调整的内涵 公共政策调整的依据 公共政策调整的程序 公共政策调整的内容 公共政策调整的主要方法
公共政策调整的内涵
指公共政策主体依据政策评估的结果,对实施过程中
的政策作必要的删补或修正,从而使其更加完善的动 态过程。可做如下理解: 公共政策主体主要指公共政策制定主体和公共政策执 行主体。 公共政策调整的方式一般采取渐进方式进行。原因是: 利益刚性的限制;现行政策的制约;公共意志的趋中; 变革成本的约束;人类理性的局限;社会稳定的需要。 公共政策调整包括两个基本方面:政策删补和政策修 正。 公共政策调整的目的是增强公共政策对环境的适应性, 提升公共政策利用资源改造环境的能力。
公共政策调整的内容
对政策目标的调整 对政策措施的调整 对政策方案的调整 对政策效力的调整 对各项政策之间的关系的调整 对政策主体、客体的调整
公共政策调整的主要方法
局部调整法 全面调整法 跟踪调整法 分层调整法
公共政策调整的依据
党和国家的任务、目标、路线发生变化; 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化而进行的调整; 因制约政策的各种因素发生了变化而进
行的调整 为了抑制政策的负作用而进行的调整 为纠正政策失误而进行的调整
公共政策调整的程序
采集或提供政策实施效果的信息 根据政策目标,确定调整标准 按标准衡量政策的绩效 分析研究,找出原因,分别处理
公共政策的评估与终结PPT课件
![公共政策的评估与终结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77294a408a1284ac950430d.png)
财务角度 目标 测评指标
我们怎样满足股东?
我们必须如何做? 内部业务角度 目标 测评指标
创新与学习角度 目标 测评指标
我们能否继续提 高并创造价值?
高绩效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
任务清楚 明确结果目标,强调效果 授予雇员权力 促进和鼓励人们成功
灵活,适应新环境 在绩效方面有竞争性 改造工作程序,适应顾客需要 保持与利益共享者的联系
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政策的效益、效率、 效果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政治行为,目的在于 取得有关这些方面的信息,作为决定政策变化、 政策改进和制定新政策的依据。
正式评估和非正式评估; 外部评估和内部评估 ; 事前评估、执行评估、事后评估
案例:城市养狗是福是祸?
1995年5月1日北京市《关于严格限制养犬 的规定》,城市养狗登记费:5000元,每 年2200元注册费,半数养狗家庭的人均月 收入不足500元,40万只,缴税不足四分之 一,限养前7.5万只,8.2%的增长速度。 2003年底《北京市养犬管理规定》。
——[美]波波维奇:《创建高绩效政府组织》
指标的三大维度
素质类指标设计方法 行为类指标设计方法 结果类指标设计方法
素质类指标设计方法
➢品德测量 ➢知识测量 ➢能力测量 ➢个性测量
优点:可比较、通用性强; 容易设计
缺点:抽象、模糊,有歧义;与 岗位的关联性较差;易引 起法律纠纷
适用范围:甄选测评、职业能力 倾向测验
7.要求鉴赏货品的人在抓取橱窗内的物品后迅速逃走。 8.橱沒窗有内指有明金要饰求,且鉴有赏许货多品贵的重人的抓宝取石橱。窗内的物品迅速逃走 9.强沒盗有威指胁明店是主宝并石进还行是抢金劫饰。
均沒有在文中提到过 10.这个故事仅牵涉店主、客人、保安人员等三个角色。
公共政策学 第9章 政策变迁与终结 (2)[26页]
![公共政策学 第9章 政策变迁与终结 (2)[26页]](https://img.taocdn.com/s3/m/7ddbf12f700abb68a882fba8.png)
公共政策学
倡议联盟框架
公共管理创新系列教材
倡议联盟框架由萨巴蒂尔及其同事提出, 他们把政策变迁看作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 的结果:
政策终结即某一政策或政府项目的终止, 是政策过程的最后环节。政策终结的具 体原因很多, 归纳起来可分为两种类型: 反对行动导致的政策终结、新思想导致的政 策终结。政策终结难免会触及既得利益者, 须妥善处置, 如果处置不当有可能引发社 会冲突甚至政治危机。
公共政策学
复习思考题
1.简述政策变迁的代表性研究路径。 2.简述公共政策的常规变迁与范式变迁的区别。 3.简述循环式政策变迁理论的基本内容。 4.简述锯齿式政策变迁理论的基本内容。 5.简述倡议联盟框架的基本内容。 6.简述间断均衡理论的基本内容。 7.简述政策扩散的直接动因。 8.简述政策终结的类型划分。 9.简述政策终结的有效策略。
政策终结的成因
政策终结的策略
公共政策学
政策终结的含义
公共管理创新系列教材
政策终结即某一政策或政府项目的终止。作为政策过程的最后环节, 政策终结意 味着某项政策完成使命或者存在功能障碍, 不具有继续执行的价值。
政策终结具有强制性、衔接性和稳妥性特征。 首先, 作为公共组织做出的一项决策,政策终结具有强制性。一项政策宣布终结 后, 其政策效能即告结束, 执行机构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停止实施。对于政策客体来 讲, 一项政策终结后, 其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就不再具有约束力。 其次, 政策终结具有衔接性。一项政策被废止后往往会出台新政策, 确保社会 生活处于有序状态。一般而言, 新旧政策也要相互衔接, 不能“新官不理旧账” “ 新政不理旧事”。 最后, 政策终结要采取审慎稳妥的态度, 确保新旧政策相互衔接, 不引发矛盾 和社会风险。
第9章 公共政策终结《公共政策学》PPT课件
![第9章 公共政策终结《公共政策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13b4321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0a.png)
第二节 政策终结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三、政策终结五个可行性条件,即政策终结的主体应该 积极行动起来,做到以下五个方面:
1.善于把握并利用好政策终结的触发机制,以引发政 策终结。
2.健全和完善政策评估机制,适时公开政策评估结果;
3.关注并利用利益的分化和聚合,以促使政策终结;
4.充分发挥政治领导者的领导力,审时度势地引领政 策走向终结;
三、公共政策终结的未来发展对策 1.适当利益补偿。 2.公开政策评估结果,积极争取支持力量。 3.旧政策与新政策并行出台。 4.适当运用强制力推行 5.加强法制建设,为政策终结提供法律保障。 6.正确处理好政策终结与政策稳定、政策发
展的关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营造良好的、有利于政策终结的舆论环境,做好社 会公众的舆论导向工作;
第三节 政策终结的策略
丹尼尔斯在《公共项目的终结》一书中认为,政策 终结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政策效力减弱的自然老化; 二是与强烈抵制政策终结的力量博弈,使其终结, 这一过程需要运用终结的策略,也需要强有力的终 结执行者。根据公众对政策终结的心理反应,我们 认为政府可以采取五个层级的策略。
一、休克策略
(一)含义:休克策略是指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 明确、彻底地终结一个公共政策以及由此政策衍生 的所有内涵和外延的策略选择。休克策略类似于美 国学者莱斯特和斯图尔特提出的“BIG BANG”策略。 所谓“BIG BANG”策略,就是指在一个指定的时间 宣布官方决定,完全终结一个公共政策的策略。
二、缓冲策略
缓冲策略是指在公众终结政策的意愿比较强烈的情 况下,采用明确的时间表,分阶段、有步骤的终结 公共政策的策略选择。
三、桥梁策略
桥梁策略是指在政策终结过程中不制订明确的时间 表,但是缓慢而不间断的推进政策终结过程,同时 重视与公众的沟通和联系,争取公众支持的政策终 结策略。
公共政策调整、终结与周期PPT
![公共政策调整、终结与周期PPT](https://img.taocdn.com/s3/m/266a78f05acfa1c7aa00ccb6.png)
政策稳定的积极意义
第一,政策稳定有利于国家与社会的稳定。公共政策是政府实现 其管理国家和社会的主要手段。政府通过一系列公共政策的制定 和实施,规范、调整和引导社会行为,实现社会控制和保障社会 秩序。因此,可以说政策的稳定就是社会秩序的稳定。 第二,政策稳定有利于贯彻落实执政者或决策者的意志和决定, 进而取得预期的成效。就是说只要政策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人们 根据自己的理性预期,相信该政策及其贯彻实施会实现他们的利 益要求,他们才会真诚地支持他,并自觉选择自己的社会行为。 第三,政策稳定有利于提高政策的可预见性。政策系统保持持续 的稳定性和相应的可预见性,社会公众才能依据政策,通过理性 的计算,形成合理预期,有效地配置资源。 第四,政策稳定有利于降低社会管理成本。一项政策付诸实施, 就需要投入一系列的人、财、物和技术资源,建立相关的政府组 织机构、职能、工作程序和制度,因此政策的随意变更,势必造 成巨大的资源浪费。
第四,政策周期研究是保障改革开放顺利进行的需要。改革开放是我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而改革开放 的实现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公共政策来完成的。
谢谢观看
适应,而这种对环境的认知是通过评估
和监控环节实现的。
政策调整的客观原因
公共政策问题的变化 公共政策目标的改变 公共政策环境的改变
公共政策资源的变化 公共政策局限性的暴露 公共政策的负面作用过大
政策调整的主观原因
主观原因是指人们对公共政策问题、公共政策环境以及公共政策 方案等认识的深化,决定了人们总是要不断地重新认识、界定公 共政策问题、公共政策目标和公共政策方案,以使公共政策真正 达到解决社会问题的目的。任何一项公共政策都是在公共政策制 定和执行主体的一定认识水平的基础上形成和运行的。人的认识 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片面向全面、从不完善向完善发展演化的 。当公共政策主体的认识提高和深化以后,就需要对原来的公共 政策加以纠正、补充、更新,使之更加完善。
公共政策的调整与终结ppt课件
![公共政策的调整与终结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ed6ed3dcaaedd3383c4d3b5.png)
【颁布单位】国务院
【具体条款】第六条对伤亡者按下列规定处理: 因伤致残,经济确有困难的,由铁路部门酌情 给予一次性救济费50 至150元;死亡者,家庭 生活确有困难的,由铁路部门酌情给予80至 150元火葬费或埋葬费;还可酌情给予一次性 救济费100至150元。(过时)
6
9.1.3 政策调整的形式
增删:在保持政策基本框架不变前提下对政策的具体 内容、适用范围和时间进行增补和删减。如99年对82 宪法的修正:序言第7自然段增加“邓小平理论”、第 5条增加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 会主义法治国家”、2004年
修正:如中共13大确立的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二
9
案例:医疗费用问题困扰东欧
东欧国家居民在共产党领导时期养成了看病不花钱 这一根深蒂固的习惯。
目前捷克共和国,病人看一次病花费大约1.8美元。
捷克人比欧洲其他国家人看病都多,实行看病收费
政策让他们不满。实际上,在捷克和中欧其他国家,
想收一点医疗费都会引起轩然大波。更不用说突然
进行政策大调整了。匈牙利2008年3月就医疗收费
问题进行了一次全民公决,被彻底否决。该国卫生
部长因此下台。捷克08年初开始实行医疗收费政策,
当法院考虑推翻这一政策时,连总理本人也被拽去
作证。
10
2.现行政策的制约。 本质上任何新政策(重大创新政策)都
是对现行政策的某种形式的延续。过去 的政策乃是未来政策所必须适应的重要 环境或背景,决策很难不受到它的限制 和约束。
政策终结是公共政策的决策者在对政策评估后采取措施终止错误的无效的过时的政策的行为13具体条款第十五条公民在常住地市县范围以外的城市暂住3日以上的以暂住地的户主或者本人在3日以内向户口登记机关申报暂住登记离开前申报注销
第十章公共政策的调整和终结
![第十章公共政策的调整和终结](https://img.taocdn.com/s3/m/e1b660fd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2d.png)
第十章公共政策的调整和终结本章要点:1、政策变动就是指一个或者多个现有政策被新的政策所代替,或者现有政策某些方面被修改。
政策变动是政策系统的一种常态表现,是政策系统对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变化所作出的一种适应性变革。
政策变动是否有章可循,很多学者都试图从现实中建构出模型来,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周期型、Z字型、学习型等。
政策变动包括政策调整和政策终结。
2、政策调整,是在政策评估和监控所获得的有关政策系统运行 (尤其是政策执行的效果)的反馈信息的基础上,对原有政策中不适应政策对象和政策环境变化的部分,采取渐进的方式,进行增删、修正和更新,以便达成预期政策效果的一种政策行为。
政策的调整主要有政策的增删、政策的修正、政策的更新等几种形式。
公共政策调整有一定的程序:重新界定问题、提出调整方案、选择调整方案、执行调整决定。
3、政策终结是政策决策者通过对政策或计划进行慎重的评估后,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中止那些过时的、多余的、不必要的或无效的政策或计划的一种行为。
政策终结有如下四种基本类型,功能的终结、机构的终结、政策本身的终结、计划的终结。
一般而言,政策终结的主要形式有如下六种:废止、替代、合并、分解、政策缩减、政策的法律化。
由于政策终结涉及一系列的人员、机构和制度等复杂因素,因此,政策终结碰到许多困难或障碍,这就要求政策决策者运用高度的智慧和技巧,采取灵活的策略,加以妥善处理。
4、政策本身是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旧的政策渐趋终结,新的政策不断产生,从而形成政策循环往复的周期现象。
政策周期一般可分为政策的生命周期和政策的变动周期。
政策的生命周期是指政策经过制定——执行——评估——监控——终结这几个阶段后形成了一个周期。
政策的变动周期指的是公共政策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同样或相似的政策现象有规律地反复出现。
不同政策周期的时间长度是不一样的。
这主要和政策目标的大小远近、环境变化以及实施的难易相关。
第一节政策变动概述一、政策变动的含义简单的说,政策变动就是指一个或者多个现有政策被新的政策所代替,或者现有政策某些方面被修改。
公共政策调整与终结共54页文档
![公共政策调整与终结共54页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b997ec504b73f242326c5f66.png)
渐进调适原则。一项政策在实施一段时间之后,由于采 取了大量的宣传贯彻手段,投入了一定的人力、财力、 物力资源,业已在人民群众当中造成了一定程度影响, 多数人也己经基本上认同和接受了该项政策,并取得了 心理上的平衡。这时,如果政策调整幅度和范围过大、 过急,人们从心理上和行动上都难以适应这些变化,就 会对政策表现出疑虑和担心,从而对调整后的政策采取 观望甚至抵触情绪。因此,政策调整的幅度和范围要考 虑到社会承受的程度,这就要求政策调整一般要循序渐 进,逐步剔除新形势下不适用的部分,保留仍然可行的 部分,同时对更新部分加大宣传力度。
5、公共政策调整的形式
政策的增补和删减 这是指在保持现行政策基本框架不变的前提下,对其
具体内容和目标、适用范围和时间等进行增补和删减。 政策的增补是由于原来估计不足,或有了新的思路、
新的方法,或出现新问题、新对象,而对原有政策进行扩 充。
政策的删减是由于原定目标过高、作用范围过于宽 泛,或者存在与新形势、新情况不相适应的部分,而对政 策的有关内容进行删除和缩减。
同时根据客观环境的变化,对政策问题进行重新界定。 提出调整方案。政策制定者根据新的认识制定出若干可
供选择的方案,尤其是要明确应该调整的部分以及要采 取的形式,然后对其可行性加以论证。 选择调整方案。这是对若干调整方案进行比较分析后选 出一个最佳的方案来加以执行。这种择优要符合双重优 化的原则,即所选的方案不仅要优于其他备选方案,而 且要优于原来的方案。 执行调整决定。调整方案选定之后,经过合法化的程序 就成为原有政策的一部分,重新进人实施阶段。政策调 整的效果如何,必须经过执行以后才能作出判断。
动态性。政策调整是政策系统对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所作出的 主动或被动的适应。环境的变化是持续不断的,这就要求政 策系统要不断地作出调适,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在发展中 确保政策目标的实现。
公共政策的调整和终结政策变动概述
![公共政策的调整和终结政策变动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1bd2a1c1551810a6f424860d.png)
第十章 公共政策的调整和终结
2
二、政策变动的主要原因
政策变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到每一项政策, 可能影响其变动的因素是千差万别的。决策者的 变动、政策环境的变化、政策资源的限制、政策 的失效或低效、政策的合法性受到置疑等都可能 引起政策的变动.。
3
三、政策变动的分类
1、断裂型和渐变型; 2、部分变动、重大变动和完全变动; 3、目标变动、计划或项目变动、资源变动、机
(2)政府的低效率。即政府机构的效率太低、成本太高而导致 政策或项目的终结;
(3)政治意识形态。意识形态以及价值观念的改变或冲突导致 政策或项目的终结;
(4)行为理论的变化。即关于人性、行政管理和社会服务应如 何提供方面理论的变化导致政策或项目的终结;
(5)学习。采用“试错法”方式,在政策实践中学习,随时 终结那些错误的政策或项目。
20
2. 现存机构的持续性。政策执行机构有如其他 社会政治组织一样,都具有寻求生存和自我扩 张的本性,哪怕它已经无事可做,没有再存在 的必要,情况也一样。这就给政策终结带来很 大的困难。机构的持续性表现在三个方面: (1)机构的惯性;(2)机构的生命力; (3)机构的动态适应性。
21
3. 行政机关的联盟。执行某项政策而获 既得利益的行政机关,往往会在政策面临 终结时结成联盟,共同反对政策终结。这 些反对终结的行政机关,一方面会要求其 内部成员齐心协力共同抵制终结;另一方 面则互相团结、拉拢和接近政府内外有影 响的人士抵制终结。
第八章 政策的调整终结和监控
![第八章 政策的调整终结和监控](https://img.taocdn.com/s3/m/20951b6c27d3240c8447efef.png)
2、渐进调适:政策调整幅度和范围 要考虑社会承受的程度,要循序渐进, 逐步剔出新形势下不适应的部分。 3、追踪反馈:政策调整是动态的, 要不断收集、反馈信息,提供给决策者, 以进行判断和决定。
资料:我国入世前后各级政府和部门进行了大规模的政策调整,入世到2002年底,中央
修正了1000余件有关政策;31个省市修正了20000余件有关政策。
政策过程
公共政策过程
政 策 问 题 认 定
政 策 制 定
政 策 执 行
政 策 评 估
政 策 调 整 终 结 和 监 控
第四章 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 纳入政策议程 政策过程的起点 第五章 公共政策的制定 政府制定政策解决社会问题 公共政策的抉择 第六章 公共政策的执行 将政策抉择付诸实施 第七章 公共政策的评估 对政策效果进行检测和评价,判断实现政策目标的程度 第八章 公共政策的调整、终结和监控 提高政策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第二节 公共政策的终结
一、公共政策终结的含义、对象和方式
(一)含义:政策决策者通过对
政策的审慎评估,采取有关措施, 终结过时的、错误的、多余的或 无效的政策过程 政策终止不仅意味取消原有政策, 还意味着制定新的政策
资料: 2006年1月1日,实行了2600 余年的“农业税”废除。 1998年7月国务院发出《关于 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 快住房建设的通知》福利分房政 策终止,货币分房开始。
加入世贸组织前后,我国大幅修订了包括外资法、外贸法在内的 多个法律法规,制定、修订、废止了2000余件法律、行政法规 和部门规章,清理了19万多件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和其他 政策措施。新制定的《立法法》《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等法律 法规使立法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2003年新制定的《行 政许可法》,对政府行为的透明度提出了更加严格、具体的要求。 国务院和各地政府取消了数十万件行政审批项目,取消了大量内部 文件。凡执行的必须是公开的,极大地提高了法律、法规和政策的 透明度。
10——第十讲 公共政策的调整与终结
![10——第十讲 公共政策的调整与终结](https://img.taocdn.com/s3/m/06cfef502e3f5727a4e96213.png)
(三)公共政策调整的原则
1、预设性原则 2、程序性原则 3、针对性原则
五、公共政策终结概述 (一)公共政策终结的原因 (1)政策使命的结束。 一项政策实施一段时间后,政策决策者发现政策目标已经实 现,政策问题已获解决,政策已没有继续存续下去的必要。 (2)失误政策的废止。 通过评估,政策决策者发现所执行的政策是无效的或失效的 政策,无法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如再执行现有的政策,势必造成 危害,必须终止原政策,制定出新的政策来替代它。 (3)稳定的长效政策转化为法律。 政策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证明在现在和将来一段时期内都 是有效的,政策决策者通过国家立法将其转化为法律。这也是一 种政策终结。
四、公共政策调整的形式、程序和原则
(一)公共政策调整的形式
1、政策增删 在保持现行政策的基本内容和框架不变的前提下,对公共政 策的具体内容和目标、适应范围和时间等进行增补和删减。
由于对公共问题和未来情况认识不足,或者有了新的思路和 方法,或者出现了新的问题和新的对象,这就要求政府对原有政 策进行增补。 由于对公共政策的目标、作用范围、政策手段等规定不再适 合新的形势或情况,这就要求对原有政策进行删除或缩减。
六、公共政策终结的力场分析与策略
(一)公共政策终结的倡导者 1、政策反对者 在他们看来,他们反对的政策背离了某种正当的社会生活的 准则。或者背离了某种传统的价值观念. 阻止这项政策,在他们看来是为了维护被忽视的准则。 2、既得利益者 这部分人政策终结的主张起因于他们认为重新对社会资源进 行分配的意愿。他们认为,现在的政策或者当初就是不公正的政 策,或者现在已变成为不公正的政策,因此,按照现实状况(实 力)重新制定政策是惟一正确的选择。
(四)公共政策终结的作用 (1)节省资源,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政策终结首先意味着结束其政府政策行为,这就可以减少或 停止人力、物力的耗费,甚至撤销相关的政策制定和实施机构, 从而节省政策资源。 政策终结后,节省的资源可以转向其它领域,创造出新的价 值。 (2)避免政策僵化,提高政策活力。
公共政策分析12公共政策的变动、终结与周期
![公共政策分析12公共政策的变动、终结与周期](https://img.taocdn.com/s3/m/7551d973a26925c52cc5bff9.png)
Company Logo
政策终结的对象
功能 组织 政策 计划
Company Logo
政策终结的方式
政策废止 政策替代 政策分解 政策合并 政策缩减
Company Logo
政策终结的障碍
组织的持久性 代价
Company Logo
政策终结的策略
重视说服工作,消除抵触情绪 注意因势利导,营造有利气氛 公开评估结果,争取支持力量 废旧、立新并举,缓和终结压力 通过试探试点,避免矛盾激化 终结必要部分,减少终结代价
公共政策的变动、终结与周期
学习内容: 公共政策的稳定和变动 公共政策的调整 公共政策的终结 公共政策的周期
Company Logo
第一节 公共政策的稳定和变动
Company Logo
政策稳定的原因及消极影响
原因: 决策网络的相对稳定性有助于保持政策的稳定 从政策客体来看,政策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过程 目标的长期性、政策的有效性及政策的合法性、 修改的复杂性 消极影响 政策僵化
Company Logo
政策调整的积极作用
及时纠偏、预防失误 协调关系、有序运行 发展完善、保持稳定
Company Logo
公共政策的终结
Company Logo
政策终结的含义
所谓政策终结就是公共政策的决策者通 过对政策进行审慎的评估后,采取必要的措 施,以终止那些错误的、过时的、多余的或 无效的政策的一种行为
Company Logo
公共政策的调整
Company Logo
政策调整的内容
政策目标调整 政策方案调整 政策措施调整 政策关系调整 政策主、客体调整
Company Logo
政策调整的形式
第十一章 公共政策的变动、终结与周期 (《公共政策学》PPT课件)
![第十一章 公共政策的变动、终结与周期 (《公共政策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adef85ca58da0116d174972.png)
二、政策周期研究的意义
第一,政策周期研究是完善政策科学学科理论 体系的需要。
第二,政策周期研究是促进公共决策科学化的 需要。
第三,政策周期研究是保持政策的连贯性和稳 定性的需要。
第四,政策周期研究是保障改革开放顺利进行 的需要。
(二) 政策调整的内容 1、政策目标调整 2、政策方案调整 3、政策措施调整 4、政策关系调整 5、政策主、客体调整
二、政策调整的形式、程序和原则
(一) 公共政策调整的形式 1、政策的增删 2、政策的修正 3、政策的更新 (二) 公共政策调整的程序 第一步,重新界定问题。 第二步,提出调整方案。 第三步,选择调整方案。 最后,执行调整决定。
根据政策维持对策的性质和特点,政策维 持可以区分为消极的政策维持和积极的政策维 持。
从政策系统分析的角度,可以从政策主体 、政策客体、政策环境和政策本身等方面探寻 维持政策稳定的对策。
1、政策主体的政策维持
一是保持政策主体的稳定。 二是保持政策主体对政策目标一贯的认同。 三是保持政策主体间的沟通与合作。 四是建立完善的政策体制和机制。
(三) 公共政策调整的原则
1、实事求是原则 2、渐进调适原则 3、追踪反馈原则
三、政策调整的原因和作用
(一) 公共政策调整的原因 1、利益刚性的限制 2、现行政策的制约 3、公共意志的趋中 4、变革成本的约束 5、人类理性的局限 6、社会稳定的需要 (二) 公共政策调整的作用 1、及时纠偏、预防失误 2、协调关系、有序运行 3、发展完善、保持稳定
政策创新,既可能发生在政策过程的所 有环节,又可能仅发生在某一个环节中。
根据政策创新过程中政府与民众的关系, 政策创新可以分为政府强制型创新、政府被 动型创新和回应型创新。
公共政策的调整和终结政策变动概述
![公共政策的调整和终结政策变动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1bd2a1c1551810a6f424860d.png)
2
二、政策变动的主要原因
政策变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到每一项政策, 可能影响其变动的因素是千差万别的。决策者的 变动、政策环境的变化、政策资源的限制、政策 的失效或低效、政策的合法性受到置疑等都可能 引起政策的变动.。
3
三、政策变动的分类
1、断裂型和渐变型; 2、部分变动、重大变动和完全变动; 3、目标变动、计划或项目变动、资源变动、机
22
4. 利益集团的阻碍。由于公共政策大多涉及利益与 价值的分配,因而各利益集团必然千方百计地努 力影响公共政策。当政策终结迫在眉睫时,反对 政策终结的利益集团为维护既得利益,必然会采 取各种合法或非法的途径如游说或行贿等,以阻 止政策终结。利益集团的存在,使得公共政策终 结更为困难。
23
5. 程序上的复杂性。任何政策的确定和组织机构的建立, 都是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进行的,同样,政策的终止和 组织机构的撤消,也必须按照法定的程序来办理。程序 上的复杂性往往影响政策终结的及时进行。立法机关在 考虑终止某项政策或法律时,往往顾虑重重,举棋不定。 因此,许多政策经终结行为因此受阻于法律的滞后性。
15
3、政策终结的内涵
►是指政策制定者通过对政策进行慎重的评估后,采 取必要的措施,以终止那些过时的、不必要的或无 效的政策的一种行为。
如下三种情况都可以看作政策终结: (1)政策使命的结束; (2)失误政策的废止; (3)稳定的长效政策转化为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