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古诗词三首汇总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课古诗词三首生字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课古诗词三首生字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课古诗词三首生字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课《古诗词三首》的三首诗词中展现的童年故事,是穿越千年时空的。

店铺在此整理了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课《古诗词三首》生字,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课《古诗词三首》生字1【蓑】读音:suō巧记:一字横穿哀的口(衰),头顶草(艹)帽雨不愁。

字义:蓑衣,用草或棕毛制成的雨衣组词:蓑衣蓑笠造字:形声法造句:蓑衣是古时候人们常用的防雨工具。

笔顺:“艹”两竖上开下合;下部点正,第五笔横长。

2【牧】读音:mù巧记:对“牛”写文(攵)章。

字义:放养牲口组词:牧民牧羊牧场牧歌放牧牧童游牧畜牧业造字:会意法造句:牧民在草原上尽情地放声歌唱。

笔顺:左右等宽。

“”的最后一笔提要有力。

3【遮】读音:zhē巧记:富“庶”之“辶”地。

字义:掩盖,掩蔽,挡组词:遮盖遮蔽遮丑遮挡遮掩遮阳遮阴造字:形声法造句:错误是遮盖不住的。

笔顺:“灬”四点要协调,两边大,中间小;“辶”捺伸展。

字歌:庶字变化多有草变甘蔗有鸟是鹧鸪走之把脸遮4【醉】读音:zuì巧记:士“卒”“酉”时相见。

字义:①喝酒过多,神志不清②沉迷,过分地爱好组词:①醉酒醉汉醉话②陶醉醉心沉醉造字:会意法造句:我陶醉在这秀美的山川景色之中。

笔顺:左右等宽。

左边宜短;右边宜长,末笔为悬针竖。

字歌:酉时喝醉酒碎石大如斗憔悴心烦闷猎犬猝然走5【媚】读音:mèi巧记:姑娘()画“眉”。

字义:①美好,可爱②巴结,逢迎组词:①娇媚妩媚②谄媚献媚造字:形声法造句:荷花开得娇媚动人。

笔顺:左窄右宽。

右部的“目”宜窄且长。

6【锄】读音:chú巧记:现金(钅)资“助”。

字义:①用锄弄松土地,除草②用来弄松土地和除草的农具组词:①锄草②锄头造字:形声法造句:爸爸扛着锄头去田间干活了。

笔顺:左窄右宽。

两边宜长,中间宜短。

7【剥】读音:bāo巧记:别后(刂)“录”用。

字义:去掉外面的皮、壳或其他东西(常用于口语)组词:剥皮剥壳剥花生剥莲蓬造字:会意法造句:工人用机器剥花生,工作效率明显提高了。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古诗词三首词语盘点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古诗词三首词语盘点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古诗词三首词语盘点五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古诗词三首》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诗词的诵读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店铺在此整理了五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古诗词三首》词语盘点,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五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古诗词三首》词语盘点《泊船瓜洲》1、泊船:停船。

泊,停泊。

2、京口:在今江苏省镇江市,长江的南岸,和瓜洲相对。

瓜洲:瓜洲在今天江苏省扬州市邗(hán)江区县南,与京口相对3、一水:这里的“一水”指长江。

4、间(jiān):在一定的空间(时间)内。

要注意不能误读成去声,不是动词“间隔”的“间”。

根据本诗平仄格律、“间”字固有的词义,以及古人语言习惯,此“间”字必须为平声。

“一水间”为体词性偏正词组,内部结构与“咫尺间”、“几步间”、“一瞬间”、“一念间”相同,中心词为“间”,限定成分为“一水”。

整句的意思是说京口和瓜州就一条(横向的)河的距离之内。

按古人文言的说法,即所谓仅“一水之遥”。

王安石是想说江南江北之近,而不是想说它们之隔离。

5、钟山:今南京市的紫金山,诗人当时家居于此。

6、隔:间隔。

7、数重:几层。

读shù chóng8、绿:吹绿了。

9、何时:什么时候。

10、还:回。

《秋思》⑴意万重:极言心思之多;⑵复恐:又恐怕;⑶行人:指捎信的人;⑷临发:将出发;⑸开封:拆开已经封好的家书。

《长相思》【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

【榆关】即今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东北。

【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帐】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

【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聒(guō)】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故园】故乡,这里指北京。

【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古诗词三首》课文《泊船瓜洲》王安石京口瓜舟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古诗三首2.《舟过安仁》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古诗三首2.《舟过安仁》
人 教版五年级下册语 文
5
古诗词三首
杨万里 字廷秀,号诚斋。他是南宋杰出的诗
人,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被后人推为 “中
兴四大家” 之一。 杨万里一生写作极为勤奋,相传
有诗二万余首,现存诗四千二百余首,诗文全集一
百三十三卷,名《诚斋集》。
舟过安仁
读 准 字 音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Βιβλιοθήκη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zhē 不是遮头是使风。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 使风。”理解诗句意思,从中你感 受到了什么?
“张、使风”表现出两个孩子的 淘气、可爱和天真。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么的思 想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儿童的喜爱, 对两个小孩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俐 的赞赏。
《舟过安仁》是 代诗人 的 作品。诗中,前两句话描写的是作 者的 ,后两句描写的是作者 的 。我们还学过他写 的 。
gāo zhào
舟过安仁
读 出 节 奏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篙 棹 遮头 使风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怪生
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么 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儿童 的喜爱,对两个小孩玩耍 中透出的聪明伶俐的赞赏。
《舟过安仁》是宋代诗人 杨万 里 的作品。诗中,前两句话描写 的是作者的 所见 ,后两句描写的 是作者的 所悟 。我们还学过他写 的 《小池》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第5课 古诗词三首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第5课 古诗词三首
第5课
古诗词三首
R·五年级上册
新课导入
“故乡”这重重的字眼在游子心头出现的那一刻, 落寞总是不期而至。她像血液一样,流淌在我们民族
的历史中,由古至今,从未间断。作者或寄情明月,
或感怀秋风,或缘起塞外司空见惯的风雪,以此来表 达对家乡深深的思念与热爱之情。让我们在诗人的美 妙文字中来体会他们的情感吧!
下,一个个帐篷里透出暖色调的黄色油灯,在群
山里,一路绵延过去,是多么壮观的景象!
风一更,雪一更。一更是指时间,和上面的一程
所指的路程对仗工整。风雪夜,作者失眠了,于是数
着更数,感慨万千,又开始思乡了。不是故园无此声, 而是在故园有亲人,有天伦之乐,让自己没有机会观 察这风雪,在温暖的家里也不会觉得寒冷。而此时此 地,远离家乡,才分外地感觉到风雪异乡的羁旅情怀。
这句 写出了诗书成封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 当捎信的行人将要上路的时候,却又突然想起刚才太 过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 ,于是又
匆匆拆开信封 。
这临发又开封的细节,与其说是为了添写几句匆
匆未说尽的内容,不如说是为了验证一下自己的疑惑
和担心,更显出他对这封意万重的家书的重视和对亲
人的深切思念——千言万语,惟恐遗漏了一句。
起羁泊异乡的孤孑凄寂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 悠长思念。
第二句紧承见秋风,正面写思字。这“欲”字颇 可玩味。它所表达的正是诗人铺纸伸笔之际的意念和 情态:心中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
话需要倾吐,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
何表达。
复 恐 匆 匆 说 不 尽 ,
行 人 临 发 又 开 封 。
或“张司业”。
文学成就:张籍是韩愈的学生,其诗多反映当时社
会矛盾和民生疾苦,颇得白居易推崇,与王建齐名,并

五年级上册 第五课 古诗词三首

五年级上册 第五课 古诗词三首

唐代诗人,字文昌,吴郡人。幼年 家贫,年纪很小就远离故乡,到二 十五六岁时,已经历了浪迹天涯的 羁旅生活。其诗忧愁伤感,表现游
子异地生活的凄楚心酸和对家乡亲
张籍
人的思念。
你是怎样理解“见”这个字的?
秋风是无形的,但可使树叶枯萎,百花凋零, 使人感到凄凉、寂寥。 “见”字将秋风与秋风所带来的寂寥萧条秋景 联系起来,给读者以暗示和联想。诗人由秋风 而产生了思乡之情。
走过一条条山路,走过一条条水 路,正向榆关那边走去。夜深了,
人们在帐篷里点灯。
晚上又刮风又下雪,声音嘈杂打
碎了我思乡的梦。家乡没有这样
的声音。
你读出了词人一颗怎样的心?这种感情是怎么表达出来的?
孤独 期盼 煎熬 伤感 写景叙事相结合 思念 破碎 痛苦
这三首诗词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泊船瓜洲》
意万重
诗人要写家书,可是千言万语,又不知道从何写起。 诗人没有明言信中的具体内容,让读者想象,写法含蓄, 耐人寻味,更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对父母说 你们在家乡过得好吗?我在洛阳一切都好,
你们一定要保重身体啊!明年的春天我一定 回家看望你们。
对兄弟 姐妹说
我很想念你们,你们一定也很想我吧?你们 替我照顾好父母,也要照顾好自己呀!明年 春天我们就会全家团圆的。
是通过春色、明月的景物,抒发作者的思 乡之情。即借物抒情。
《秋思》
是通过写家书时的动作和心理描写,表达了 诗人对亲人的深切思念。是叙事抒情。 既有景色的描写,又有作者对故乡的思念, 是写景叙事相结合来抒情。
《长相思》
1.读准下列加横线的字,给它们注音。 一水间( jiàn ) 照我还( huán) ) 风一更( ɡēnɡ )

第5课:古诗词三首

第5课:古诗词三首

牧蓑遮
醉媚锄剥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bāo)莲蓬。
亡(wú)赖:同“无赖”,指顽皮淘气。

大儿子在小溪的东边锄豆田里 的杂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最 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趴在溪 边剥着莲蓬。
篙 (ɡāo) (竹篙) 棹 (zhào)(棹竿)
媪 (ǎo) (翁媪) 剥 (bāo)(剥开)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篙(ɡāo):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
棹(zhào): 船桨
一叶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 他们收起了竹竿,停下了船桨,坐 在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怪生:怪不得。
使风:用伞当帆,使船向前行驶。
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伞 呢,原来他们不是为了遮雨,而 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清平乐· 村居
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相媚好:互相逗趣、取乐。
翁媪:老翁、老妇。
茅屋的屋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 了碧绿的青草。屋里有人操着含有醉 意的吴地方言在互相说话取笑,那满 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呀?
吕岩,字洞宾, 唐代京兆人。咸通举 进士,曾两为县令。 值黄巢起义,携家入 终南山学道,不知所 终。是传说中的逍遥 大仙。
牧童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suō
蓑衣
草铺横野六七里,
铺:铺开。 横野:辽阔的原野。
绿草如茵,广阔的原野,一望 无垠。
笛弄晚风三四声。
弄:逗弄。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

五年级语⽂下册第五课古诗词三⾸ 五年级语⽂下册第五课《古诗词三⾸》课⽂对正在经历童年的孩⼦来说,童年故事应该是不陌⽣的。

但是,诗中展现的童年故事,却⼜不⼀样。

店铺在此整理了五年级语⽂下册第五课《古诗词三⾸》,供⼤家参阅,希望⼤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五年级语⽂下册第五课《古诗词三⾸》课⽂ 牧童 [唐] 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 笛弄①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②卧⽉明。

注释 ①弄:逗弄。

②蓑⾐:棕或草编的外⾐,⽤来遮风挡⾬。

⾈过安仁① [宋] 杨万⾥ ⼀叶渔船两⼩童, 收篙②停棹③坐船中。

怪⽣④⽆⾬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注释 ①安仁:县名。

在湖南省东南部,宋时设县。

②篙:撑船⽤的⽵竿或⽊杆。

③棹:船桨。

④怪⽣:怪不得。

清平乐①·村居 [宋] ⾟弃疾 茅檐②低⼩,溪上青青草。

醉⾥吴⾳③相媚好④,⽩发谁家翁媪⑤? ⼤⼉锄⾖溪东,中⼉正织鸡笼。

最喜⼩⼉亡赖⑥,溪头卧剥莲蓬。

注释 ①清平乐:词牌名,“乐”读yuè。

②茅檐:茅屋的屋檐。

③吴⾳:吴地的⽅⾔。

④相媚好:这⾥指互相逗趣、取乐。

⑤翁媪:⽼翁、⽼妇。

⑥亡赖:同“⽆赖”,“亡”读wú,这⾥指顽⽪、淘⽓。

五年级语⽂下册第五课《古诗词三⾸》课⽂教学设计 教学⽬标: 1.认识本课4个⽣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

理解“弄”、“怪⽣”、“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

默写《牧童》,能⽤⾃⼰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3.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活的情趣,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短⽂。

教学重点: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词的⽣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活的快乐、⽥园⽣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1.了解诗⼈的⽣平。

2.收集有关宋词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课时 ⼀、谈话导⼊,激发兴趣 1.有⼈说,童年是⼀⽀⽀动听的歌,是⼀幅幅美丽的画,⽽我要说童年是⼀⾸⾸美妙的诗,只要⽤⼼去读,就能读出歌,读出画,读出许多美好的事。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每课详解:第2单元第5课 古诗词三首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每课详解:第2单元第5课 古诗词三首

(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学习《泊船瓜洲》理解诗句,了解诗歌大意。

(重点)2.有感情地朗读并能熟练地背诵,体会作者的感情。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人。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主要作品: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

.《泊船瓜洲》:1075年春天,皇帝招王安石进京任宰相,王安石知道这一去是凶多吉少,因为只要他坚持变法,就会受到保守派的打击、排斥,而皇帝又反复无常,所以他忧心忡忡,更加思念家乡。

一天晚上,他夜宿瓜洲江边,感时伤景,写下了《泊船瓜洲》这首诗。

.一水间 帐篷 数万重 江畔 jiàn zhàng chóng pàn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说一说这首诗写了什么?《泊船瓜洲》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瓜州随船停留时遥望家乡、不知何时能回家。

.泊船瓜洲【泊:停船靠岸。

】【瓜洲: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面。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京口:在长江南岸,现在的江苏省镇江市。

】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从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青山。

【间:间隔;相隔。

】【钟山:现在南京市紫金山。

】【数重:几座。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还:指的是回到紫金山下的家里。

】【绿:吹绿了。

】春风又吹绿了长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

.诗人站在长江北岸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岸的“京口”与这边的“瓜洲”这么近,就一条江水的距离,不由想到家乡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座山,并不远。

这种实际距离与心理距离的巨大反差更加突显了诗人对家乡深深的眷恋之情。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绿”本来是形容词,在这里当动词使用,意思是“吹绿了”,点出了时令已经是春天,写出了长江南岸的一片绿色,形象鲜活,春意盎然,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衬托出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

语文五上第5课批注

语文五上第5课批注

以下是对语文五上第5课《古诗三首》的批注:
1. 主题思想:
本课选取了三首描写景物的古诗,分别是《山居秋暝》、《枫桥夜泊》和《长相思》。

这些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山水风光和旅途中的愁绪、乡情、家国情怀等情感。

2. 重点词句:
(1)《山居秋暝》中,“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描写了雨后山间的清新景色,“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则通过明亮的月光、清泉流淌等意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隐逸生活的向往。

(2)《枫桥夜泊》中,“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描绘了秋夜江边的静谧景色和诗人的忧愁情感,“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则通过远处的寺庙钟声,表现了诗人漂泊中的孤独和寂寥。

(3)《长相思》中,“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表现了行旅中的艰辛和北风的凛冽,“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则通过描写穹庐和星辰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归途中的迷茫。

3. 批注:
(1)本课三首古诗均为写景抒情之作,诗人在描写自然
景色中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和感受,营造出了优美动人的意境。

这些诗歌不仅有视觉上的美感,还有情感上的触动。

(2)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传递出了对自然
美景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这些诗歌不仅展示了诗人
高超的诗歌创作技巧,也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
事物的追求。

(3)本课三首古诗均为经典之作,语言凝练、意境深远。

这些诗歌不仅有文学价值,还有审美价值和思想启示。

通过
学习这些诗歌,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同时
也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人生、关注自然、珍惜情感等方面的问题。

人教版五上5古诗词三首分解

人教版五上5古诗词三首分解
“复恐”二字,更是对诗人的心理刻画入微。千言万语, 惟恐遗漏了一句!促使诗人“临发又开封” ,充分显现出 诗人对这封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
秋风 思乡诗之
秋风:是无形的,可闻、可触、可感,却不可 见。秋天是最令人思乡的季节。见秋风而起乡 思,古来有之。
面对明月,你还能想起哪些思乡诗?
平生最识江湖味, 听得秋声忆故乡。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jiàn
京口瓜洲一水间, shù chóng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huán
明月何时照我还。
泊船瓜洲 把船停靠在瓜洲 的江岸边
[宋]王安石
jiàn 分隔开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指长江 春风又绿江南岸,
huán
明月何时照我还。回,回到家乡
【注释】
1. 泊船:停船靠岸。 2. 瓜洲:在长江北岸,扬州市南,和京口相对。 3. 京口:在长江南岸,今江苏省镇江市。 4. 间(jiàn):隔开。 5. 钟山:今南京紫金山。 6. 绿:本是形容词,这里作动词用,意为“吹绿”。 7. 还(huán):回到家乡。
长相思
[清] 纳兰性德
pàn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gēng
guō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注释】
1. 程:道路、路程。 山一程、水一程,形容路途遥远、艰辛。
2. 榆关:即今山海关。 3. 那畔:那边,指山海关外。 4. 帐:军营的帐篷。
千帐说明军营很多。 5. 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纳兰性德(1654—1685),字容若,康熙时宰相明珠 之子,正黄旗人。康熙十五年进士,不久晋升一等侍卫, 文武双全,尤善于词,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宋后 第一真词人”、“清词三大家”之一。词风接近李煜,清 新自然,隽永超逸。著有《通志堂集》、《饮水词》。

五年级上册语文书第5、6课课堂笔记

五年级上册语文书第5、6课课堂笔记

五年级上册语文书第5、6课课堂笔记第五课:《古诗三首》《山居秋暝》作者: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释:①暝:日落,夜晚。

②随意:任凭。

③歇:凋谢。

④王孙:原指贵族子弟,此处指诗人自己。

诗意:一场新雨过后,青山特别清朗,秋天的傍晚,天气格外的凉爽。

明月透过松林洒落斑驳的静影,清泉悄悄地在大石上流淌。

竹林传出归家洗衣女的谈笑声,莲蓬移动了,渔舟正下水捕鱼。

任凭春天的芳菲随时令消逝吧,游子在秋色中自可留连徜徉。

《枫桥夜泊》作者: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注释:①枫桥:在今苏州市。

②江枫:江边的枫树。

③姑苏:苏州的别称。

④寒山寺:在苏州城西十余里,因唐僧人寒山在这里住过而得名。

⑤夜半钟声:当时苏州的寺院,半夜还要打钟。

诗意:月亮落下去了,鸟儿在树上啼叫,茫茫的霜天衬托着秋江上的渔火远望像一团火苗在跳动。

姑苏城外那寂寞的寒山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长相思》作者: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逾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注释:①程:道程、路程。

②身向:身在。

③那畔:那边。

④聒:声音嘈杂。

⑤故园:故乡、家乡。

⑥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诗意:将士们不辞辛劳地跋山涉水,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

夜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风飘飘悠悠地从帐篷顶上吹过,雪花漫天飞舞,帐篷里的人员都因此而无法安然入睡,思念家乡的心使他倍感亲切温暖。

故乡是多么的温暖多么的宁静呀!虽然风雪交加却缺少家乡的那份宁静与温暖呀!还是回家吧!在家乡享受那宁静与温暖!。

五年级下册5《古诗词三首》完整版课件

五年级下册5《古诗词三首》完整版课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越。 《所见》袁枚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小儿垂钓》胡令能
1
2
3
4
5
古诗词三首
01
02
CONTENTS
目录
钟汉离 荷仙姑 吕洞宾 张果老 曹国舅 铁拐李 韩湘子 蓝采和
原名叫做“吕岩”,是唐代人。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后来唐代暴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
童年趣事
……
回忆
汇报人姓名
课文导入
有人说,童年是一支支动听的歌,是一幅幅美丽的画,而我要说童年是一首首美妙的诗,只要用心去读,就能读出歌,读出画,读出许多美好的事。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试试吧。
01
02
“读”进来,“想”开去。
靠近经典,走进古诗,让我们——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村居》高鼎
不脱/蓑衣/卧月明。
指名诵读,读出诗歌的节奏。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01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02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03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
04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05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06
诗句理解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你从诗中哪个词可以体会到绿草的繁茂,感受到牧童的快活? 广阔的原野上,铺满了青青的野草。牧童悠闲地放着牛,吹响了短笛,几声悠扬的笛声和着徐徐的晚风传来。多美的风光,多自在的牧童!

三年级第五课古诗三首

三年级第五课古诗三首

三年级第五课古诗三首
哎呀呀,三年级第五课的古诗三首啊,那可真是太有意思啦!就好
像三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咱们通往古代的大门呢!
里那“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你想想看,弯弯曲曲的
小山路一直伸向那寒冷的山顶,在那白云缭绕的地方居然还有人家,
这画面多美呀!就好像咱们去爬山,突然在云雾中发现了一个神秘的
小村落,是不是很惊喜?“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人
看到那美丽的枫叶,都忍不住停下来欣赏,那枫叶红得呀,比二月的
花还鲜艳呢!这要是咱们看到了,肯定也会哇塞哇塞地惊叹不已吧!
再看看,“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荷花都凋谢啦,连
那像伞一样的荷叶也没了,可菊花虽然残了却还在那骄傲地迎着霜呢!这多像生活中的我们呀,有时候会遇到困难挫折,但还是要像那菊花
一样坚强地挺立着。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诗人告诉
我们要记住这一年中最美的时候,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候呀。

还有,“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那萧萧的梧桐叶传来
阵阵寒意,江上的秋风让在外的游子不禁涌起思乡之情。

就好像我们
在外地,突然听到一首熟悉的家乡歌曲,心里是不是会酸酸的?“知有
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知道有小孩子在捉蟋蟀呢,深夜里篱
笆旁还有一盏灯亮着,多有生活气息呀!
这三首古诗,真的是各有各的精彩呀!它们就像是三个宝藏,等着
我们去发掘其中的奥秘和美好。

我觉得呀,古诗就是我们了解古代的
窗口,通过它们,我们能看到古人的生活、情感和智慧。

我们一定要
好好去欣赏、去学习这些古诗,让它们成为我们成长路上的宝贵财富!这就是我的观点,不用什么总结的话,就是这么直接!。

第五课古诗词三首汇总

第五课古诗词三首汇总

《古诗词三首》第一部分:教材解读一.《牧童》词句品析。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一个“铺”字,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写出来了;一个“弄”字,更显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

草场的宽阔无垠为牧童的出场铺垫了一个场景,笛声的悠扬悦耳,使我们想象到晚归牧童劳作一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心境。

未见牧童,先闻其声,给人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

当然,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

要结合前面的“草铺横野” “第弄晚风”来体会实际意思,想想诗句展现在眼前的意境,感受诗句的语言美和韵律美。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诗人笔锋一转,开始写吃饱饭的牧童休息的情景。

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没有家人聚集的场景,没有伙伴嬉戏的情景,吃饱了饭的牧童,连蓑衣都不脱,就躺在月夜里的汉密哈顿草地上。

是累了,想躺下来好好地舒展一下身子?是喜欢月夜的景色,想好好地欣赏一下?仰望明亮的月儿,牧童心里会想些什么?或者什么都没想,就睡着了……诗人似乎只把他之所见如实地写了下来,却让我们不禁浮想联翩。

表达特点:1.情景交融,水墨画般的意境。

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非常鲜活生动。

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让我们感到宁静而和谐。

《牧童》一诗不仅让我们感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的安然与恬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牧童心灵的无羁无绊自然放松。

白天有牛和悠悠牧笛为友晚上有清风明月相伴真如世外桃源的生活。

透过诗我们也看到作者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2.用字精当。

作者运用了一个“铺”和一个“弄”字,可谓十分恰当和巧妙。

“铺”字表现了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弄”字更显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

五年级语文上册《05古诗词三首》.

五年级语文上册《05古诗词三首》.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京京钟京钟山口口山口山瓜只瓜只瓜只洲隔洲隔洲隔一数一数一数水水重重水重间间山间山山,,。,。。
钟山只隔数重山。
古诗小擂台
比:“绿、到、过、满”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春风又到江南岸 春风又过江南岸 春风又满江南岸
明月:蕴涵着团聚之意。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家乡明。 海上生明月,天际共此时。 今夜月明人尽忘,不知秋思 落谁家。无言独上西楼, 月 如钩,孤独梧桐深院锁清秋。
沟通与争论
1.这首诗写出了江南生气盎然的春景。 现在请和同桌相互说一说:在你脑海 中消失了怎样的风光呢? 2.诗人想干什么?他的家乡在哪儿? 请你在教室的地图上找找诗人家乡的 具体位置。
3.面对明月,你还能想起哪些思乡诗?
返回
bó 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jian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huán
5.古诗三首
学习古诗的方法
•通读全诗
方 •逐字、逐句理解
法 一
•读懂全诗的意思
•背诵、默写诗
方 •理解重点词、不理解词 法 •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你还有什么好方法?请介绍。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诗人简介**
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聚月?
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长相思。 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长相思。 爱故园,爱祖国,字字化做----长相思。
有人认为“夜深千帐灯”与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境 地接近,你认为呢?请简要分析。 • 二者都显出恢宏壮阔的气概,壮 阔中透露出苍凉与孤寂之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三首》第一部分:教材解读.《牧童》词句品析。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一个“铺”字,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写出来了;一个“弄”字,更显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

草场的宽阔无垠为牧童的出场铺垫了一个场景,笛声的悠扬悦耳,使我们想象到晚归牧童劳作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心境。

未见牧童,先闻其声,给人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

当然,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

要结合前面的“草铺横野” “第弄晚风”来体会实际意思,想想诗句展现在眼前的意境,感受诗句的语言美和韵律美。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诗人笔锋一转,开始写吃饱饭的牧童休息的情景。

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没有家人聚集的场景,没有伙伴嬉戏的情景,吃饱了饭的牧童,连蓑衣都不脱,就躺在月夜里的汉密哈顿草地上。

是累了,想躺下来好好地舒展一下身子?是喜欢月夜的景色,想好好地欣赏一下?仰望明亮的月儿,牧童心里会想些什么?或者什么都没想,就睡着了……诗人似乎只把他之所见如实地写了下来,却让我们不禁浮想联翩。

表达特点:1. 情景交融,水墨画般的意境。

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非常鲜活生动。

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让我们感到宁静而和谐。

《牧童》一诗不仅让我们感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的安然与恬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牧童心灵的无羁无绊自然放松。

白天有牛和悠悠牧笛为友晚上有清风明月相伴真如世外桃源的生活。

透过诗我们也看到作者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2. 用字精当。

作者运用了一个 “铺”和一个“弄”字,可谓十分恰当和巧妙。

铺”字表现了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 了一种情趣, 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 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 传达出卧”字写出了牧童的随心随性,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自由自在、无拘 无束。

3.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诗的开头,一片广袤的草地显得那样宁静,随风传 来的牧童那断断续续的笛声清晰可闻,更衬托出了月夜的静寂。

4. 对偶手法的运用。

前两句诗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 “草铺”对“笛弄”;横野”对“晚风” ; “三四声”对“六七里” 。

语言凝练,对仗工整。

二、《舟过安仁》词句品析。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这可能是诗人闲来一瞥发现的情景,当然,两个小孩很快引起了他的注意,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虽坐在船上,却没有 划船,竹篙收起来了,船桨也停在那里,这不是很奇怪吗 ?由此可见,此时作者 的心情是闲适的,也是比较愉快的,所以才注意到两个孩童的所作所为。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这里省略了诗人看到的两个孩子撑伞的事,省略了作者心中由此产生的疑问,而直接把疑窦顿解的愉悦写了出来。

怎么解开的呢 ?可能是诗人看到孩童异常的行为,就开始更认真地观察、思考, 结果当然是恍然大悟: 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 原来不是为了遮雨, 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也可能是直接就问两个孩子, 孩子把原因讲给他 听的。

不管怎样,知道了原因,作者一定是哑然失笑,为小童子的聪明,也为他 们的童真和稚气,于是欣然提笔,记录下这充满童趣的一幕。

怪生”除了有“怪不得”的意思, 还包含着诗人了解原因后的恍然, 也包含着理解了两个童子撑伞行为而由此产生的好笑有趣的心理。

“怪生”一词看似 平常,作者体味到的趣和童子行为的趣就在其中了。

表达特点:杨万里写田园诗,非常善于利用儿童稚态,起到点化诗境的效果。

他的《宿 新市徐公店》 (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 无处寻。

)《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①梅子留酸软牙齿,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 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②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

戏掬清 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

)可以参阅。

不同的是,《舟过安仁》是直接把目光 聚焦到儿童身上, 全诗都是写儿童的稚气行为。

杨万里对儿童的喜爱之情溢于言 表,对两个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俐赞赏有加。

当然, 从中也可以看出诗人 的童心不泯。

表达了诗人对孩子的喜爱和赞赏。

三《清平乐 村居》弄”字更显出 来了。

词句品析: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诗人开篇用素描手法,勾画出“茅檐” “溪上”“青草”,只淡淡几笔便形象地描画出江南农村的特色,为人物的出现安排了特定的背景。

接着讲老公公和老婆婆,他们讲话的声音带着醉意,愈加显得温柔、有趣,可以看出老年人生活的安详,从“媚好”,可以看出他们精神的愉悦。

这几句词读来让人觉得有无限温情充溢胸中。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几句集中写这一农户的生活情景。

诗人眼前的画面在继续扩展:年龄最大的孩大在溪东的豆地里锄草,半大的孩子在编织鸡笼,最小的孩子在溪边趴着剥莲蓬玩耍。

诗人着力于对“小儿”的描绘,“溪头卧剥莲蓬”形象地刻画出他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

“喜”字不单解作“喜欢”,它可以说是词的点睛之笔。

小儿的顽皮和淘气,为这幅乡村图增添了更为祥和更为温馨的气氛,使它霎时有了生机,有了光彩。

所以说小儿是最招人喜欢的,不仅喜欢他的天真烂漫,喜欢他的无忧无虑,更喜欢有了他,这个普通的农家给人的那种美好的感觉。

表达特点:1.纯用白描手法,描绘了一个农村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

胡云翼先生宋词选》云:“这首词环境和人物的搭配是一幅极匀称自然的画图。

老和小写得最生动。

‘卧剥莲蓬'正是‘无赖'的形象化。

”中华书局1979 年出版的《辛弃疾词选》云:“这首词可以说是一幅农村素描。

它写得清新活泼,寥寥几笔,就勾画出清溪茅舍一家老小的生动情景,使人仿佛身临其境。

“醉里”表现了老年人生活的安详。

“媚好”说明他们精神愉快。

“亡赖”指顽皮,是爱称,无贬义。

卧”用得极妙,把小儿顽皮可爱,无忧无虑的样子写出来了,一字千金,恰到好处。

附:白描手法:白描手法是常见的一种写作手法,即用朴素简练的笔墨,不加雕饰,不加烘托,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物、景物的情态面貌。

2.情景交融。

在写景方面,茅檐、小溪、青草,这本来是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东西,然而作者把它们组合在一个画面里,却显得格外清新优美。

在写人方面,翁媪饮酒聊天,大儿锄草,中儿编鸡笼,小儿卧剥莲蓬。

通过这样简单的情节安排,就把一片生机勃勃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真实地反映出来了。

给人一种诗情画意,清新悦目的感觉,令人难忘。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1.认识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牧童、蓑衣、鸡笼、莲蓬” 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默写《牧童》。

3.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 通过古诗的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第三部分:预习设计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读出古诗的节奏,读出古诗表现的画面,读出古诗表达的意境和感情。

2.挑出重点词语理解:如“弄、棹、篙、茅檐、相媚好、翁媪、亡赖”等。

3.读了这三首古诗词,你眼前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体会到什么样的乐趣?4:搜集描写古代乡村生活的古诗。

第四部分:教学流程《牧童》教学过程(一)介绍诗人,激发兴趣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谁知道“八仙”是哪八个人?(学生回答)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的。

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是唐代人。

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

后来唐代暴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

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

2.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

(注意强调“蓑”字的读音和写法)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4、学生反馈并质疑。

(师适时板书并回答学生的质疑)铺,铺开。

弄,逗弄。

饱饭,吃饱了饭。

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

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三)再读古诗,交流学习1.再读古诗,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进行“小组学习”(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2.反馈:你读懂了什么?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 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反馈,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5.全班交流所体会到的思想感情,教师加以引导:(诗人向往宁静淡泊,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活。

)(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1.自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

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

(教师适当点拨抑扬顿挫)3.伴乐,全班一起诵读全诗。

《舟过安仁》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写儿童的诗,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习另外一首写儿童的诗。

和前一首诗有所不同的是,前一首《牧童》只写了一个小孩子,而这首诗中写了两个十分顽皮的小孩子。

你们想知道他们怎样顽皮吗?想,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杨万里写的《舟过安仁》(板书课题)(二)自读感知,理解诗句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注意强调读准字音:篙、棹)2.小组赛读,看谁把这首诗读得最准,最流利。

3.自读理解,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诗句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

(老师巡回指导)篙:撑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杆。

棹:船桨。

怪生:怪不得。

遮头:为头部遮挡住风雨。

使风:借助风的力量。

5.汇报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诗的意思。

(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桨,而撑开了一把伞。

难怪他们会在没有下雨的时候打伞,原来是想借助风的力量来驶船。

)(三)再读感悟,以画悟情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小组内交流,互相说说你所想象的画面。

3.请学生描述画面,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请学生用彩色笔把想象的画面画出来,再把想对两个顽皮的孩子说的话写在下面。

(诗中两个孩子的顽皮举动,肯定会让学生有话想说,把这些话写下来,老师加以点拨就是思想感情)5.汇报展示:用投影仪展示部分学生的画,并让学生加以解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