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企业理论与企业生产理论
企业生产理论产量最大生产预算线

企业生产理论产量最大生产预算线一、生产理论产量最大的生产预算线1、选择最佳技术:选择最经济合理的技术结构以获得最大的产量。
设备技术的选择和开发要经过系统的经济评估,综合考虑生产过程中不同工序的费用、质量、效率和环境关系,同时要考虑服务设备、物料储备、生产能力、技术管理能力及统筹控制能力,确定具有最佳经济效益和最佳工艺技术路线,满足有效的生产要求。
2、完善生产组织架构:组织架构的设计往往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经营实施指导。
为了服务有效的生产,应该设计有效的管理组织架构,保证生产能力、质量、成本和效率达到最高水平。
3、实施连续改进:通过技术实施持续性的改进,能够满足企业生产需求及相关要求,改进生产管理及服务技术内容,改进和升级技术装备水平和生产过程,提高产量和改善质量,提升工作效率和降低成本。
4、实行灵活的计划:计划的目的是实现精确控制,即在手中掌握最终的计划目标,并采用合适的措施调整,适应环境变化以及市场发展变化而进行的灵活的变通的调整,推进计划的实施过程,把控计划的实施过程。
二、注意事项1、建立数据化系统:建立企业最佳生产预算线的路径时,需要建立数据化系统,将决策活动全过程提升至信息化水平。
2、安排科学的生产进度:根据产品结构和具体条件,结合具体生产作业,合理安排工序和作业顺序,且要考虑用料、拉动、设备、投入等各要素,分析各工序的时间要求,结合产品的停机时间,以及运行的延迟,设计安排合理的生产计划,才能使企业长效的获得最大可能的效益。
3、使用优化模拟系统:必要时可考虑使用优化模拟技术和模型,优化配合生产活动包括有效的研究和开发及调试,它有助于企业实施有效的战略管理,并满足最低的成本和最大的预期目标。
4、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企业最佳生产预算线的实现必须经过绩效考核体系的考核,通过绩效考核体系能够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相应的改进及优化措施,同时指导实施计划与预算的制定,能够实现企业长效的发展。
厂商生产理论

由生产集边界线所确定的函数就是生产函数y = f(x)
y*
y* = f(x*) 是既定投入水
平x* 下的最大产出量
x*
x
(三)常见的生产函数
1.固定比例的生产函数:列昂节夫生产函数
y f ( L, K ) min aL, bK
OR射线表示固定比例生产函数的所有产量水平的最小要素投入
作为一个可行的生产计划集,连接投入和产出的一个黑箱。
它在一般意义上强调技术的作用,在特定意义上强调规
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作为企业规模的重要决定因素。
4
2.企业的本质:现代观点
企业是一系列契约(合同)的联结点
降低市场交易成本的产物
(1)企业:作为契约关系的联结点
5
(四)企业的目标
微观经济学中,一般假设厂商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33
(五)(短期)生产的三个阶段
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3阶段有点区别:MP和AP最高点
G
Q
B
L不足
Ⅰ
合
理
区
域
第一个阶段:平均产出递
增,总产出增加;
TP
K不足
第二个阶段:平均产出递
减,总产出增速放慢;
Ⅲ
Ⅱ
第三个阶段:边际产出为
负,总产出绝对下降。
F
AP
O
L1 L2
L3
MP
L
厂商短期生产的合理区间:第二阶段(L2与L3之间)。
产出和人口的持续增加,会出现大的饥荒。
马尔萨斯(1766-1834)
为什么马尔萨斯的预测失败?
30
马尔萨斯和食物危机
世界人均食品消费指数
第04章--企业和生产理论

A2 10 A1 8 A6
4
2
0
成本
PLLPKKC
C1 C2 C3
K C PL L PK PK
斜率 dK PL dL PK
L
12345 6 B B1 B2
图4-6 等成本线
2020/8/7
33
等成本线
• 成本支出或要素价格变化对等成本线的 影响
– 成KA本1 支出的变化成本支出增加使等成本线
APmax
R
N M
L1 L2
N’ R’
2020/8/7
O
L1 L2
S
TPL
图 4 - 1 (
b
L3
L)
产
量
之
间
的
关
系
APL S’ L3 MPL L17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 实物产量之间的关系
–证平明均:产ddL量AP与L 边ddL际(Q产L)量 ddQL
LQ L2
dL dL
1 dQ Q 1
的耗费既不创造产品,也不提高产品的效 用。
– 企业与市场是两种不同而又可相互替代的 资源配置机制。
• 市场交易通过不同经济主体的大量合约实现,
由价格机制从外部调节,需要市场交易成本;
企业则将市场交易“内部化”,由企业家运用
2020/8/7
规制在内部协调,也需要管理成本,即企业交
易成本。
5
企业及其组织形式
组合方式 L
A
10
K
Q
80
100
B
20
40
100
C
40
20
100
D
60
13.33
《生产理论企业》PPT课件

(最重要的企业形式)。
精选ppt
2
二、现代企业的实质:委托——代理关系
公司实行股份制,股东是委托人,职业经理人和职工是代 理人,他们之间形成委托——代理关系。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 之间的目标并不完全一致,就会产生机会主义行为(代理人在不 违背合约的情况下,以违背委托人的利益为代价来实现自己的利 益)。这引起X非效率(这种不是由于资源配置所引起的效率损失 称为X非效率)。
第五,在生产要素的购买与产品的销售方面也会更加有利。
内在不经济是指一个厂商由于本身生产规模过大而引起产量或收益减少。
引起内在不经济的原因主要是: 第一,管理效率的降低;第二,生产要素价格与销售费用的增加。
(补充:外在经济是指整个行业生产规模的扩大,给个别厂商所带来的产量与收 益的增加;外在不经济是指一个行业生产规模过大,给个别厂商所带来的产量与 收益的减少。)
三、长期中的技术效率:规模经济 (一)规模经济 长期中,可以调整所有生产要素,即生产规模变动,产量的变化服从规模经济规律.
规模经济规律也将产量的变化分为三个阶段: 规模收益递增(产量增加的比率大于生产规模扩大的比率); 规模收益递减(产量增加的比率小于生产规模扩大的比率); 规模收益不变(产量增加的比率等于生产规模扩大的比率)。
精选ppt
6
TP和MP的关系:
MP>0时,TP递增; MP<0时,TP递减; MP=0时, TP最大。
MP和AP的关系:
MP相交于AP产量的最高点 相交前,MP>AP AP递增; 相交后,MP<AP, AP递减; 相交时,MP=AP, AP最大。 企业要根据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来确定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 投入。这种合理投入区间是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最少要达到平均产量最大,最多不超 过总产量最大。(见图)
简述第四章生产理论与第五章成本理论的主要内容,并说说二者之间的关系。

简述第四章生产理论与第五章成本理论的主要内容,并说说二者之间的关系。
答:1.生产理论的主要内容:市场经济中企业的主要形式是个人独资企业、合伙制企业、公司制企业。
个人独资企业数量最多,但是经济中起至关重要作用的是公司制企业。
企业进行生产所追求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
科勒创立的企业理论是产权经济学的逻辑起点。
企业的生产可以分为短期和长期。
短期指在生产中企业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来不及调整的时期;长期指在生产中企业对所有生产要素都可以进行调整的时期。
短期生产的基本规律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该规律强调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地等量地把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增加一单位的要素的投入量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因此任何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短期边际产量曲线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U型。
运用边际分析法时,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是每种生产要素引起的边际产量与该生产要素价格之比。
运用等产量线分析时,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是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的相切点。
在长期生产中,企业要确定生产规模的大小,以实现规模收益递增到最大时的适度规模。
不同的行业中适度规模的大小事不同的。
市场是生产要素分工的边界,企业是生产要素交易费用的边界。
成本理论的主要内容:2.成本是决定厂商能否实现利润最大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从不同角度考察,它可以分为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机会成本、沉没成本等类型。
按厂商在生产中对全部要素的调整能力,成本还有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之分。
短期成本分析说明了厂商在短期生产中由于不能对固定成本进行及时调整的情况下,各类成本随产量变化而变化的规律以及短期内各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短期生产中产量与成本之间的相互关系,得出短期成本变动(即短期成本曲线的形状)主要决定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长期成本理论阐述了长期总成本、长期平均成本和长期边际成本随产量变化而变化的规律;由于长期内厂商可以选择最优的企业规模进行生产,因此长期成本曲线可以由不同时期的短期成本曲线(表示短期生产规模)推导而得;长期变动成本(即长期成本曲线的形状)主要决定于企业的内在经济和内在不经济。
生产理论知识点总结

生产理论知识点总结一、生产基本概念1.1 生产的含义生产是指运用劳动和资本对自然物质进行加工或加工组合,使之成为能够满足人们需求的有用产品的过程。
它是创造物质财富的人类社会基本活动。
1.2 生产要素生产要素是指生产活动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生产资源的总称。
主要包括劳动力、资本和自然资源。
在生产中,各种生产要素相互结合,通过生产关系组织起来,共同参与生产过程。
1.3 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和配合形式。
它包括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和物与物的物质关系两个方面。
生产关系主要包括所有制关系和分配关系。
1.4 生产的目的生产的基本目的是满足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同时,通过生产,实现对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对经济增长的促进。
二、生产理论的基本原理2.1 边际生产力理论边际生产力理论是微观经济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用以解释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
边际生产力是指增加一个生产要素的投入而使产出增加的额外产量。
边际生产力理论说明了生产要素的有机结合和对不同生产要素的调整配比。
2.2 生产函数生产函数是描述生产要素投入与产出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它反映了生产要素与产出之间的函数关系。
常见的生产函数包括线性生产函数、凹凸生产函数和柏拉图斯生产函数等。
2.3 生产成本生产成本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用于支付生产要素的费用总和。
主要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是在生产过程中不随产量变化的成本,如房租、管理人员薪酬等;变动成本是随产量变化的成本,如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等。
2.4 生产效率生产效率是指单位生产要素投入所产生的产出。
高效率生产意味着以最小的生产要素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
2.5 生产规模生产规模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产出水平。
生产规模的大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三、生产理论的模型与方法3.1 马克思主义生产理论马克思主义生产理论强调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及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第5讲,企业理论与企业生产理论

第5讲:企业理论与企业生产理论1. 企业理论概述企业是现代社会经济运行的基本单位,是生产力的组织者和实施者。
企业理论是指对企业的基本性质、目标、功能、组织结构、经营管理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和总结的理论体系。
企业理论的发展受到经济、管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理论也在不断演化。
企业理论主要包括企业的基本性质、企业的经营目标、企业的组织结构、企业的经营管理等内容。
企业的基本性质是指企业作为一种经济组织实体的本质属性,主要包括所有权、责任和法人特性。
企业的经营目标是企业为了实现自身利益而进行经营活动的目标,一般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方面。
企业的组织结构是指企业内部各种组织关系和层次结构的总和,包括垂直和水平两个方面。
企业的经营管理是指企业为了实现经营目标而进行的各项管理活动,包括战略管理、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管理、财务管理等。
2. 企业生产理论概述企业生产理论是指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各个要素相互作用的规律进行研究和总结的理论体系。
企业的生产过程包括生产要素的组合和配置、生产技术和工艺、生产效率和生产成本等关键环节。
企业生产理论是为了指导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加利润而进行的研究。
企业生产理论主要包括生产要素组合理论、生产函数理论、规模经济理论、生产过程知识和技术创新等内容。
生产要素组合理论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如何合理组合和配置各种生产要素以实现最优生产结果的理论。
生产函数理论是指企业利用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生产过程中产出与投入之间的关系的理论。
规模经济理论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规模扩大对生产效率的影响的理论,主要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的关系研究。
生产过程知识和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通过不断提高技术和创新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的理论。
3. 企业理论与企业生产理论的关系企业理论和企业生产理论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企业理论是企业生产理论的基础,企业理论为企业生产理论提供了基本框架和理论依据。
04 企业和生产理论

生产函数的举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Q=A·Lα·Kβ = A、α、β为三个参数,且有 、 、 为三个参数 且有0<α,β<1。其中 为技术 为三个参数, 。其中A为技术 系数, 的数值越大 表示技术水平越高, 的数值越大, 系数,A的数值越大,表示技术水平越高,投入既定的 生产要素数量所能生产的产量也越大; 和 分别反映在 生产要素数量所能生产的产量也越大;α和β分别反映在 生产过程中劳动和资本的贡献大小, 表示劳动所得在 生产过程中劳动和资本的贡献大小,α表示劳动所得在 总产出中所占的份额, 表示资本所得在总产出中所占 总产出中所占的份额,β表示资本所得在总产出中所占 的份额。 的份额。
产量 Ⅰ Ⅱ Ⅲ TP
AP O L1 L2 L MP
图4-3 生产的三个阶段
§4.2 生产函数
三、长期生产函数
等产量曲线
指在生产技术不变时,能够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 指在生产技术不变时,能够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 同一产量 素的各种有效组合的轨迹。 素的各种有效组合的轨迹。
K
以常数Q*表示既定的产 以常数 表示既定的产 量水平, 量水平,则与等产量曲线 对应的生产函数为: 对应的生产函数为: Q*=f (L, K) =
§4.2 生产函数
三、长期生产函数
边际技术替代率
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维持相同的产量水平, 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维持相同的产量水平,每 增加一单位的某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 数量之比。 数量之比。 dK MRTSLK=- dL 由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定义, 由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定义,劳动对资本的边际技术 替代率即是劳动的边际产量与资本的边际产量之比: 替代率即是劳动的边际产量与资本的边际产量之比: MPL ∆K MRTSLK=- = MPK ∆L MRTSLK=- ∆K ∆L
经济学基础-生产理论

生产理论
2.合伙制企业 合伙制企业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无限责任的所有者的企业。企业合伙人共同监督和管理,共同分享企业 所得,并共同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合伙制企业的优点主要有: (1)可以有众多合伙人共同投资,其资本规模较个人独资企业大; (2)合伙人共负偿债责任,减少了向其提供贷款者的风险,筹资能力比个人独资企业强; (3)合伙人对企业的盈亏负有完全责任,这有助于增强合伙人的经营责任心,提高企业信誉。 合伙制企业难以克服的缺点主要有: (1)建立合伙制、接纳新合伙人的谈判程序和法律程序复杂,且筹资者限于少数合伙人, 限制了资金的筹集; (2)合伙人在经营决策上容易产生意见分歧,在经营活动中容易发生道德风险; (3)当企业经营失败时,合伙人要负连带责任,会增加合伙人的风险。
生产理论
五、短期生产函数分析的应用 可以根据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以及边际产量曲线的变动,把生产过程的变化划分成三个区域 ( 见图 41),以决定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最佳投入。 (1) 第Ⅰ阶段,劳动平均产量递增阶段。产量曲线的特征为:劳动的平均产量始终是上升的,且达到最大值; 劳动的边际产量上升达到最大值,且劳动的边际产量始终大于劳动的平均产量;劳动的总产量始终是增加的。 (2) 第Ⅱ阶段,劳动平均产量递减阶段。产量曲线的特征为:劳动的平均产量开始不断减少;劳动的边际产量 继续减少,而且总是小于劳动的平均产量但仍然大于零;劳动的总产量继续增加,并达到最高点。 (3) 第Ⅲ阶段,劳动总产量递减阶段。产量曲线的特征为:劳动的边际产量继续减少降为负值,劳动的平均产 量继续下降,劳动的总产量也呈现下降趋势。
如果只考察劳动和资本对产出的影响,则生产函数的公式可以简写为 Q = f (L,K)
企业生产与成本理论

企业生产与成本理论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企业生产与成本理论已成为现代管理学中的重要内容。
企业要在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必须不断优化生产过程,降低生产成本。
因此,深入了解企业生产与成本理论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生产要素与生产函数在讨论企业生产与成本理论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生产要素与生产函数的概念。
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等,它们是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基本要素。
生产函数描述了生产要素如何组合以产生一定数量的产品或服务。
通过分析生产函数,企业可以找到最佳的生产要素组合,实现生产效率最大化。
二、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在企业生产与成本理论中,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部分。
固定成本是企业在短期内无法调整的成本,如厂房租金、管理人员薪水等。
而变动成本是随着生产规模的变化而变化的成本,如原材料采购成本、劳动力成本等。
企业需要合理控制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比例,以确保成本的有效管理。
三、成本曲线与边际成本成本曲线是描述企业生产成本与产量之间关系的图形,它包括总成本曲线、固定成本曲线和变动成本曲线。
总成本曲线呈现出递增的趋势,固定成本曲线是水平的直线,变动成本曲线则随产量增加而上升。
边际成本是指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需要增加的成本,计算边际成本可以帮助企业确定最优产量和成本控制策略。
四、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规模经济是指在一定的产出水平下,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单位产品成本逐渐降低的现象。
规模经济可以通过充分利用生产要素、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固定成本来实现。
而规模不经济则是指在一定的产出水平下,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单位产品成本逐渐增加的现象。
企业应当掌握规模经济的运作规律,以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
五、差别成本与机会成本差别成本是指不同决策方案之间的成本差异,它可以帮助企业进行决策与评估。
例如,企业要决定是否进行新的生产线投资,就可以通过分析投资前后的差别成本来判断是否值得进行。
机会成本则是指选择某种决策所放弃的最佳选择的成本。
管理经济学本科教学大纲(梅莉)

《管理经济学》教学大纲Managerial Economics 课程代码: 094101000编写人:梅莉二O一二年六月《管理经济学》教学大纲(Managerial Economics 课程代码: 094101000)一、前言1.课程性质管理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经济学,是工商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理论课。
它主要以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借助于决策科学的各种方法和工具,指导企业工作者高效率地完成决策任务。
管理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可分为经济理论、优化方法和管理决策三部分。
经济理论主要包括需求理论、生产和成本理论、市场结构理论,经理人员要科学大量地制定各种经济决策,必须具备基本的经济知识和理论,能用经济头脑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
因此,管理经济学的第二部分内容是从决策科学领域内吸收的相关内容,包括高等数学优化方法、统计估计方法和预测方法、线性规划优化技术等。
第三部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一般都要面对的经营决策,包括定价决策、风险决策以及针对政府管制的决策等。
这部分内容反映出经营决策所应遵循的客观经济规律和技术规律。
本课程对于管理人员来说,无疑是一门一定要很好掌握的核心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对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有全面、系统的了解,能用现代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掌握企业经营目标优化的方法和工具,熟悉企业常见经营决策的一般规律和过程,能根据基本经济原理和具体经营环境制定出科学的企业经营决策。
2. 教学目的通过《管理学通论》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掌握管理的理论框架基础上,能够认识管理活动的各项职能和管理活动的各种规律,并能运用所学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
了解管理学发展的新趋势及其面临的挑战,同时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1.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管理学基础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2.掌握管理学的基本职能,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学科发展的新理论与新思想。
企业理论与企业生产理论

一、等产量线 1、含义:表格方式
经济学家用等产量线来表示两种投入都可以变化时的生产的不同方式。等产量线 (Isoquant)描述厂商产出给定产量所用的不同投入品组合的连线。下面是表格表示的等产量投入品组合关系:
表中数据表示不同劳动与资本投入量组合能够提供的最大产出量(即技术上最有效率的产出量)。从横向看,在资本投入量固定时产出随着劳动投入增加而增加;从纵向看,在劳动投入量固定时产出随着资本投入增加而增加。
2
一般形式:Q = f(X1,X2,X3,……Xn)
3
假定有两种投入品:劳动L和资本K,产出为Q,则生产函数可以表达为: Q = f(K,L)
4
注意生产函数是在给定技术条件下成立的。因而,生产函数可以更为准确地理解为“在一定技术条件下特定的投入品组合有效使用带来的最大的可能性产出”。随着知识技术不断进步,生产函数会发生变化。
——利润是最重要目标,但不是唯一目标。
——三种理论并非绝对对立,而是互相补充,从不同角度加深对企业的理解。
企业的实质和目标:三种观点 管理学派的企业理论之二
01
单人业主制:无限责任
02
合伙制:无限连带责任
03
公司制: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的类型
生产要素:土地(自然资源),劳动,资本(资本品,有形和无形),企业家才能
2、含义:图形方式
上面表格数据表示为等产量曲线几何表达。(注意:直接描图得到的是不平滑图形,平滑处理是假定了投入品无限细分的可能性)。 等产量线Q1表示获得55个产出的投入品组合的集合:A点表示1单位劳动与3单位资本组合可以得到55单位产出,D点则表示3单位劳动与1单位资本组合同样可以得到55单位产出。Q2与Q3则分别表示获得75个和90个产出的投入品组合的集合。 Q2位于Q1的右上方,表示如果要生产更多的产量,必须投入更多的劳动或(和)资本。 等产量线的集合又称作等产量图,它描述了企业的生产函数,即通过采用一定技术和不同投入品组合来获得不同数量的产出。
企业和生产理论

根据科斯的理论,企业的规模应该扩张到这 样一点,即在这一点上再多增加一次内部交易所 花费的成本与通过市场进行交易所花费的成本相 等。
第一节 企业及其目标
• 企业主要可以采取三种组织形式:业主制、合伙 制企业和公司制企业。
(1)业主制,即个体业主制,指单个人独资经营的 厂商组织。
产成本 (3)面对众多中间产品需求者,供应商总体上保持稳定的销售额
企业的优势:
(1)内部生产一部分中间产品,消除或降低一部分交易成本,更 好地保证产品质量
(2)企业内部解决专门化设备问题 (3)雇佣一些具有专门技能的雇员,建立长期的契约关系,消
除或降低交易成本
第一节 企业及其目标
4.企业的扩张限度 信息的不完全性导致企业产生所特有的交易成本。 (1)企业在签订契约,监督和激励方面花费成本 (2)从下级获取信息或者上层的决策向下级传递时,
第一节 企业及其目标
2.企业的本质
企业作为生产的一种组织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市 场的一种替代。
企业之所以存在,或者说,企业和市场之所以同时并 存,是因为有的交易在企业内部进行成本更小,而有的交 易在市场进行成本更小。
第一节 企业及其目标
3.市场与企业各自的优势 市场的优势:
(1)有利于供应商实现生产上的规模经济和降低成本 (2)供应商之间的市场竞争压力,迫使供应商努力降低生
0
b1
4
c2
10
d3
13
e4
15
f5
16
4
4.00
6
5.00
3
4.33
2
3.75
1
3.20
第三节 短期生产函数
经济学基础知识之生产者组织形式和企业理论

生产者组织形式和企业理论一、生产者生产者即企业或厂商。
在生产者行为的分析中,一般假设生产者或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这一基本假定是“经济人假设”在生产和企业理论中的具体化。
二、企业形成的理论1.企业的本质美国经济学家科斯在1937 年发表《企业的本质》一书,他认为企业是为了节约市场交易费用或交易成本而产生的,企业的本质特征是作为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的替代物。
2.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从历史上看,从企业产生以后,企业与市场机制就是两种不同的协调生产和配置资源的方式,同时社会上就形成了两种交易,即企业外部的市场交易和企业内部的交易。
两种交易都需要支付交易费用或成本,而企业作为一种组织形式大大减少了需要签订的契约数量,可以大量节约交易费用。
当企业交易方式的交易费用小于市场交易方式的交易费用时,企业就应运而生了。
所以,交易成本的节约是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即企业是市场交易费用节约的产物。
3.导致市场机制和企业的交易费用不同的主要因素是信息的不完全性。
三、生产的相关概念生产将投入转变成产出的过程产出生产者向社会提供有形的物质产出和无形服务产出,是企业获得销售收入的基础投入包括企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一般划分为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四种类型。
投入一般分为可变投入与不变投入,从较长时期来看,企业的各项投入都是可以改变的。
当各种投入要素可变时,一般是研究企业的长期行为;而当某种或几种要素不可变时,一般是研究企业的短期行为四、生产函数1.概念:生产函数表示一定时期内,在技术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生产函数是生产要素投入量和产品产出量之间的关系。
2.生产函数的前提条件:技术不变3.生产函数是最大产量与投入要素之间的函数关系。
所有企业都有生产函数。
生产理论.ppt

(二)原因分析:1、内在经济、内在不经济 2、外在经济、外在不经济
(三)适度规模
第五节 生产理论 §5-1 企业理论
一、企业形式:1、单人业主制 2、合伙制 3、股份制公司
二、现代企业的实质:委托—代理关系 三、公司治理结构与企业效率
§5-2 生产要素的最适投入
一、生产要素:劳动L—工资 资本K—利息 土地N—地租 企业家才能E—利润
二、生产函数:Q=F(L、K、N、E) ↓
(2)生产要素可分为可变的和不变的两类 (3)产量(收益)变动三个阶段 (三)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第Ⅱ阶段
§5-2 生产要素的最适投入
四、长期中的技术效率:规模经济 (一)含义:技术水平不变
两种生产要素同比例增加
对产量的影响 ↓
第一阶段:规模收益递增 第二阶段:规模收益不变 第三阶段:规模收益递减
Q=F(L、K) 三、短期中的技术效率:一种生产要素的最适投入 (一)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
总产量TP=AP×Q 平均产量AP=TP÷Q 边际产量MP=△TP÷△Q
§5-2 生产要素的最适投入
三、短期中的技术效率:一种生产要素的最适投入
生产函数的特点:1、先递增后递减
2、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关系
当MP=AP时MP最大:MP>AP AP上升
MP=AP AP最大
MP<AP AP下降
3、总产量与边际产量关系
P
当MP=0时TP最大:MP>0 TP上升
MP=0 TP最大
MP<0 TP下降
MP
§5-2 生产要素的最适投入
三、短期中的技术效率:一种生产要素的最适投入
(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1、含义:一种生产要素投入增加,产量递增→递减→绝对减少 2、条件:(1)技术水平不变
企业理论与企业生产理论

企业理论与企业生产理论1. 企业理论的起源企业理论是研究和管理企业的相关理论体系。
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工业革命时期,当时的富兰克林、马克斯·韦伯等学者开始探索企业组织和管理的课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理论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并且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2. 企业理论的核心观点企业理论涵盖了多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最为重要的核心观点包括: - 组织结构理论:研究企业内部组织的形式和结构,包括层级关系、职能分工等方面。
- 领导和管理理论:探讨企业管理者的角色和职责,以及各种管理方法和技巧。
- 经济学理论:研究企业的经济行为,包括供需关系、成本理论等方面。
- 营销理论:研究企业如何进行市场营销,包括市场细分、市场调研等方面。
-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探讨企业如何招聘、培训和激励员工,以及员工关系管理等方面。
3. 企业生产理论的概述企业生产理论是企业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研究的重点是企业的生产过程。
企业生产理论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3.1 生产要素理论企业的生产活动主要依赖于三种生产要素:劳动力、资本和资源。
生产要素理论研究了如何合理配置这些生产要素,以实现最大化的生产效率和利润。
3.2 生产函数理论生产函数是描述生产要素与产出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
生产函数理论研究了不同生产要素组合对产出的影响,以及如何找到最佳的生产要素组合来最大化产出。
3.3 规模效应理论规模效应是指企业规模扩大对生产效率的影响。
规模效应理论研究了企业规模与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探讨了企业规模的最优选择。
3.4 生产成本理论生产成本是企业生产活动所需要的资源和费用。
生产成本理论研究了不同生产要素和生产规模对生产成本的影响,以及如何降低生产成本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4. 企业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企业理论不仅仅是学术研究的范畴,更重要的是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企业管理中。
企业实践中的问题和挑战可以促进企业理论的发展和完善。
在企业实践中,管理者可以借鉴和应用各种企业理论,比如组织结构理论可以帮助优化企业的组织架构,经济学理论可以指导企业的经营决策,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可以帮助企业招聘、培训和激励员工等。
企业和生产理论课件

宝钢的规模优势:
第一、产品结构多样化。
宝钢股份一期工程产品主要是钢坯和无缝钢 管,二期工程是建筑用钢,集装箱用钢和管 线钢。三期工程宝钢未来主导产品定位在以 汽车板为代表,处于钢铁产业高端产品领域 并且国内紧缺的薄板市场。发展了汽车板, 家电用钢,镀锡板,电工钢等具有高技术含 量和高附加值的薄板类主导产品。
PV
1
1 r
2
1 r 2
n
1 r n
n t 1
t
1 r t
最大化和满意化?
经理的目标可能是总收入最大、市场份额最大、经理薪水最 多或个人效用最大、部门预算最多。
经理们在现实中并不能真正谋求利润最大化,经理人和股东 的目标不一致,存在激励不相容。
经济学的任务在于为经理们根据环境的变化做出反应 提供思维框架。
短期生产函数:单变量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简化为:Q=f(K*,L)=f(L) 总产量:TP=Q=f(L) 平均产量:AP=Q/L= f(L)/L 边际产量是在其它投入不变的条件下,增加
(减少)一单位某一投入所能增加(减少) 的产量
Q= f= f(K, L+L) – f(K, L) MPL=f/L
Q= min{L, K/2} 里昂惕夫生产函数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Q=AKL (>0, >0, A>0, 都是常数)其中,和分 别是资本和劳动投入的产量弹性。A表示技术进步因 素
短期与长期
固定投入:投入不随着产量变化而变化 可变投入:投入随着产量而变化 长期:如果所有的投入都是可变的 短期:一种或多种投入是固定的
际产量之比
边际替代率的特性
边际替代率是递减的 边际替代率递减反映了投入之间虽然有一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2
K=1 K=2/3 动
等成本线
什么是平衡搭配的要素组合呢?分析这一问题我们还需要建立"等成本线"概念.
假定每年投入品支出额为M;L,K分别为劳动 和资本投入量,PL和PK分别为劳动和资本投入 品单位价格,则有: PLL + PKK = M,(1) 或 K = M / PK - PLL (2) 在横纵轴分别表示劳动和资本投入的平面系统 中上述公式代表的直线是等成本曲线(Isocost), 表示投入品支出固定为M时可以得到的投入品 数量组合的集合. (1)等成本线其截距为M/ PK,表示M全部用 于购买资本投入品时可以购买的数量为M/ PK. (2)等成本线斜率为- PL/PK即劳动与资本价格 比(工资与利息比率),表示在投入品总支出 不变时替换一个单位劳动力所需要的单位资本 数量.例如,工资率为10元,单位资本租金率 为5元时, - PL/PK为-2,表示可用2单位资本替 换1单位劳动并保持投入支出不变. (3)与横轴交点为M/ PL,表示M全部用于购 买劳动投入品时可以购买的劳动数量为M/ PL.,
角度加深对企业的理解.
一种可变投入品生产函数(1)
从技术和功能角度看,企业通过生产过程将投入品(生 产要素)转变为产出(产品),生产过程实现的投入品 与最终产出之间对应的数量关系是生产函数(Production function).假定有两种投入品:劳动L和资本K,产出为 Q,则生产函数可以表达为: Q = F (K,L) 注意生产函数是在给定知识和技术条件下成立的.因而, 生产函数可以更为准确地理解为"在一定技术条件下特 定的投入品组合有效使用带来的最大的可能性产出". 随着知识技术不断进步,生产函数会发生变化.
每年投入资本 E
5 4 3 A 2 B
C Q3=90 Q2=75
1 0
D 1 2 3
Q1=55
4
5
每年投入劳动
边际技术替代率:经济含义和数学表达
等产量线表示可以用不同投入品组合来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因而管理人员可以考 虑用一种投入品来替代另一种投入品.等产量线的斜率表示在保持产出不变前提下 一种投入品与另一种投入品的替代关系.除去该斜率的负号之后,则得到边际技术 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technical substitution:MRTS). MRTS = - 资本投入微小改变量 / 劳动投入微小改变量 = - K / L . 其它条件不变时,一种投入品数量微小变动对产量的影响,称作该投入品的边际产 品(Marginal products: MP).利用数学推导可以发现,MRTS是两种投入品边际产 量的比率. 如果生产函数是Q = f (x1, x2),则MRTS = - d x2 / d x1 (条件是Q保持不变). 依据全微分公式:dQ = Q/x1( dx1) + Q/x2( dx2) 由于产量不变即dQ = 0,则有 Q/ x1( dx1) + Q/x2( dx2) = 0 于是, dx2 /dx1 = - Q/x1 /( Q/x2) 由于 Q/x1 和 Q/x2 正分别是两种要素的边际产品,所以, dx2/dx1 = - MP1 / MP2;即MRTS是两种投入品边际产量的比率.
其中,劳动平均产出(ALP)到4以后下降;劳动边际产出从第3个以后下降.
一种可变投入品生产函数(3):几何图形表达
总产出曲线上某劳 动投入数量点的劳 动平均产出是该点 与原点连线的斜率. 如B点与原点斜率 为60/3=20. 某劳动投入量的边 际产出是总产出曲 线上过该点切线的 斜率.图形中可见, B点前后先升后降. D点的切线斜率为 零,总产出最大. 当边际产出高于平 均产出时,平均产 出上升;反之下降; 因而,边际产出在 平均产出的最高点 处从上到下穿过平 均产出线.
一种可变投入品生产函数(2):三种产出指标
假定两种投入中,资本是固定的,仅有劳动可变,我们有了一种可变投入 品生产函数,假定该生产函数可被下表所描述:
劳动力数(L)资本数量(K)总产量(Q)平均产出(Q/L)边际产出(ΔQ/ΔL) 0 10 0 1 10 10 10 10 2 10 30 15 20 3 10 60 20 30 4 10 80 20 20 5 10 95 19 15 6 10 108 18 13 7 10 112 16 4 8 10 112 14 0 9 10 108 12 -4 10 10 100 10 -8
利润:96.9%; 利润:96.9%; 增长: 86.2%; 增长: 86.2%; 长期生存:74.5%; 短期生存:55.4%; 长期生存:74.5%; 短期生存:55.4%; 成本效率:81.5%; 成本效率:81.5%; 管理乐趣: 管理乐趣:53.8%
——三种理论并非绝对对立,而是互相补充,从不同
企业的实质和目标:三种观点 企业的实质和目标:
管理学派的企业理论之一 管理学派的企业理论之一 对企业当期利润最大化目标假设的批评.
有的强调企业决策目标不限于当期利润,而是未来利润 流现值最大化.
预期未来利润的现值 =
π
1
1+ i
+
π
2
(1 + i )
2
+ +
π
n
(1 + i )
n
=∑
i =1
两种可变投入情况与等产量线(3):图形方式
上面表格数据表示为等产量量曲 线几何表达.(注意:直接描图 得到的是不平滑图形,平滑处理 是假定了投入品无限细分的可能 性). 等产量线Q1表示获得55个产出的 投入品组合的集合:A点表示1单 位劳动与3单位资本组合可以得到 55单位产出,D点则表示3单位劳 动与1单位资本组合同样可以得到 55单位产出.Q2与Q3则分别表示 获得75个和90个产出的投入品组 合的集合. Q2位于Q1的右上方, 表示如果要生产更多的产量,必 须投入更多的劳动或(和)资本. 等产量线的集合又称作等产量图, 它描述了企业的生产函数,即通 过采用一定技术和不同投入品组 合来获得不同数量的产出.
新制度经济学产权学派的企业理论之一
市场与企业是两种不同资源配置和协调机制.市场上交换双方是平等的,决 策是分散的,信息由价格来传递;而在企业内部交换双方是上下级关系,决 策是集中的,信息通过指令和汇报传递.这两种协调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是可 以相互替代的. 区分两类成本:生产成本(Cost of production)是生产过程中依据合目的性 改变物体物理状态或位置移动所发生的成本,或者是在提供劳务时与劳务提 供直接相联系发生的成本.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则是指利用市场交 易机制所需要支付的机会成本.科斯(Ronald Corse)于1937年发表"企业 的性质"论文,首倡交易成本来分析方法.交易成本是仅与交易有关的成本, 它既不创造产品,也不提高产品的效用.例如,人们在商店里购物时,营业 员验货,收款,发票过程所耗费的人力物力是交易成本;市场交易中为了寻 找交易对象发生的成本是交易成本;为了利用市场协调机制而进行谈判,签 署合约以及监督合约实行付出成本都是交易成本. 企业替代市场的一个基本原因在于企业可以节省市场机制下的交易成本,但 是替代的程度又受到企业本身组织成本的约束.因而,企业产生是节约交易 成本的结果,但是这一节约本身又受到组织成本随着规模上升的制约.因而, 两种成本之间此消彼长的关系构成决定企业和市场边界的主要因素.
企业的实质和目标: 企业的实质和目标:三种观点
新制度经济学产权学派的企业理论之二
市场和企业是不同的合约方式.与市场协调实现的市场 主体之间合约关系相比,企业是一种或一组特殊的合约.
第一,契约对象内容不同.市场是涉及产品交易(Exchange of products) 的契约,而企业则是涉及要素交易(Exchange of factors)的契约. 第二,要素交易契约涉及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企业是财务资本与人 力资本的结合.由于人力资本天然属于个人,具有自有或私有性质,人力 资本运用只可"激励"而不宜"压榨",因而,企业内必须通过有效激励 机制对所有个别成员劳动贡献进行计量,监督和管制. 第三,企业和市场两种契约的完备性程度不同.由于是涉及人力资本的交 易,必然具有不完备性. ——公司治理结构(Corporate governance)理论(激励-制衡,委托-代理) 的基础.
n
πi
(1 + i ) i
其中ο表示t年的预期利润,i表示利息率, t表示从当年到规划期最后一年.
企业的实质和目标: 企业的实质和目标:三种观点
管理学派的企业理论之二 管理学派的企业理论之二
有的理论强调利润以外目标,如公司市值等. 经验研究:美国一项对500家大型企业高级经理抽样调 查结果表明,企业有多重目标.分项目标出现比例为:
当包括技术在内的其它投入固定不变时,一种投入数量增加最终会达 到一个临界点,在它以后产出水平会因为这一投入的增加而减少. 理解注意几点: (1)收益递减规律具有独立于经济制度或其它社会条件而发生作用 的普遍性或一般性. (2)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作用前提之一"技术水平"不变,它不否认 技术条件变化可能导致劳动生产率提高. (3)规律表述有"最终"二字修饰条件.也就是说,某一投入边际 收益并非自始至终递减,它有可能在一定范围内呈现增加趋势.
第5讲,企业理论与企业生产理论 讲
(1)企业理论 (2)一种可变投入品生产函数 (3)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4)两种可变投入情况与等产量线 (5)边际技术替代率 (6)等成本线 (7)投入品组合选择 (8)规模收益 (9)技术进步
企业的实质和目标: 企业的实质和目标:三种观点
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派企业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