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市产业的专题研究讲解

合集下载

智慧城市建设下的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研究

智慧城市建设下的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研究

智慧城市建设下的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研究摘要:本文以智慧城市建设为背景,围绕“智慧城市”和“产业经济”的发展概况,从“智慧城市”和“产业经济”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希望通过本论文的分析,能够为推动我国智慧城市和区域产业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智慧城市;区域产业;产业经济;融合发展模式1.智慧城市和产业经济发展的基本概念1.1智慧城市的基本概念所谓的智慧城市,就是将传感器和物联网技术融入到城市的发展之中,将智能化技术汇聚到一起,形成一种新的管理方式,将城市的管理和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实现新的城市发展模型。

智慧城市的基本含义是:城市的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各种商业活动,具有一定的智慧化特征,从而使城市的行政工作更加高效、更加和谐。

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我国政府在这方面已经投入了大量的资金。

1.2产业经济发展的主要概述自从把智慧城市的概念和技术手段运用到实践中,我国的经济发展非常迅速,特别是在农业、商业、工业和制造业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已经是一个工业化大国。

2.现阶段我国智慧城市以及产业经济发展的主要现状2.1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国逐渐引入“智慧城市”这一概念,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与此同时,各大城市纷纷响应,纷纷投入到城市建设中,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到2021年底,首批试点地区已增至90个。

2021年,全国物联网产业实现了3200亿元的经济效益,与2020年相比,增长了39%左右。

随着我国人口不断增加,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日益迫切。

2020年以后,我国逐步开展了“双试点”,特别是在技术和标准上采用了“双试点”。

这一年,全国总的经济投入达到4500亿元以上,自此进入了城市建设的最高点,总体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为国家总体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产业经济的发展现状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产业经济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占有重要位置,总体上也获得了较好的发展。

比如,制造业就是我们国家的一个传统行业,它占据了很高的份额,并且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专题3 经济与产业发展专题研究(荆州)

专题3 经济与产业发展专题研究(荆州)

专题三经济与产业发展专题研究一、研究目的与逻辑思路 (1)(一)................................................................................................................. 研究目的1(二)逻辑思路 (1)二、现状解读 (2)(一)............................................................................................. 初具实力,差距犹存2(二)速度提升,结构优化 (4)(三)发展阶段 (4)(四)产业分析 (6)(五)产业发展问题 (11)三、深层剖析 (12)(一)外部策动力 (12)(二)自有核心力 (15)(三)产业比选 (17)四、发展定位 (20)(一)基本原则 (20)(二)总体定位 (21)(三)产业布局 (24)五、发展策略 (25)(一)............................................................................................. 区域产业链整合策略25(二)品牌重塑策略 (25)(三)产业集群策略 (25)(四)..................................................................................................... 资源价值化策略25一、研究目的与逻辑思路(一) 研究目的本专题研究的直接目的有三:其一,挖掘自身潜力。

荆州并不缺乏发展所需的关键资源,留给我们的只是如何去挖掘它,并使之价值化;其二,利用外部机遇。

在各种层面的经济一体化趋势愈演愈烈之际,充分利用外部机遇,“跳出荆州看荆州”,是本规划的重要着眼点之一;其三,锻造核心产业。

青岛城市产业体系分析解析

青岛城市产业体系分析解析

评价城市产业体系
工具:产业结构、产业关联和产业布局的评价指数;
方法:主要与竞争或标杆城市比较;与省、国家平均水平比较;自身时间比较。
指标
生产总值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全国
全省
青岛市
青岛市占 青岛市占 全国比重 全省比重
471,564 45,429.2 6,615.60
1.40
14.56
47,712 3,973.8 306.38
1、分析什么?
我们呢?
• (1)分析的作用
学者——深入了解城市产业经济情况 为评估城市发展战略提供佐证;
决策者为—城—市为品城牌市定规位划寻、找产依业据规;划提供依据
投资者为—城—市了品解牌城识市别投提资供环素境材;
……
……
贰 城市产业体系分析
1、分析什么?
• (2)分析内容
识别城市产业体系; 评价城市产业体系; 明确关键的产业门类。
• 产业门类之间关系: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布局
产业分类方法
1、两大部类分类法: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马克 思; 2、三次产业分类法:划分为农业、工业、其他产业;经典、 国际较为通用、我国; 3、资源密集程度分类法:划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 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4、国际标准产业分类:分为A-Q共17个部门,其中包括99 个行业类别。 5、其他分类法:农轻重分类法……
支柱产业识别依据: ①具有一
定的关联效应,能够关联带动 新兴产业发展、②净产出在国 民经济中占有一定比重。
青岛的“家电电子、石化化工、纺织 服装、食品饮料、机械钢铁、汽车机 车、船舶海洋工程”七大产业集群产 值已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80%。
青岛支柱产业为“家电电子、石化化 工、纺织服装、食品饮料、机械钢铁、 汽车机车、船舶海洋工程”。

产城融合调研报告

产城融合调研报告

产城融合调研报告产城融合是指将产业和城市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产业与城市的协同发展,是城市发展的一种新趋势。

该调研报告旨在分析产城融合的意义及影响,并总结其在实践中面临的挑战。

产城融合的意义在于促进城市经济的提升。

通过产业与城市的有机结合,可以形成产业集群,提高生产与交易效率,吸引高端产业与人才聚集。

这不仅可以促进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还可以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产城融合对城市空间布局与规划也有重要影响。

以产业为导向的城市规划可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土地利用率,避免闲置和浪费。

同时,通过产业集群的形成,可以形成新的城市功能区域,实现产业分类与空间分离,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然而,在实践中,产城融合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产业对城市的需求与城市对产业的吸引力不一致。

产业的发展往往需要大量的土地和资源,而城市的发展又需要尽量减少对土地和资源的占用。

因此,在产城融合中如何平衡产业发展与城市规划之间的矛盾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其次,产城融合需要充分考虑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产业的发展往往伴随着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因此如何在产业与城市发展中实现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任务。

同时,产城融合也需要关注社会的公平与公正,在发展中照顾好弱势群体的利益。

最后,产城融合需要政府和企业的积极参与与支持。

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与规范,为产城融合提供有力的政策与法律支持。

企业应做好自身的发展规划与布局,积极参与到产城融合中来,为城市的发展贡献力量。

总之,产城融合是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具有促进经济发展、改善居民生活、提高城市规划与空间布局的效果。

然而,在实践中,产城融合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长株潭城市群产业布局优化研究

长株潭城市群产业布局优化研究

济总量和财政 收入分别 占全省的4 2 . 2 %和
4 1 . 5 %,但 与武汉 、郑州相 比 ,仍存 在 着较大差距 ,经济总量仍然偏小 。三次 产业结构 比为6 . 3 :5 4 . 8 :3 8 . 9 , 目前 尚
处于工业化 中期阶段 。与长三角 、珠三
产业类 型 ,从 而推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
型 区 。在 主体 功能 区划 分 的基 础 上 ,将 长 株 潭划 分 为 生
长株潭人 口与城镇化 区域格局变化趋势
@ 文/ 沈 彦
态及旅游综合 功能 区、优化提升发展 区和拓容转型发展 区三大总体功能区,细分1 2 类产业功能片区。 产业 布局优化 的总体构想是 :以创造有利 于城市
是 :以城 市 群 “ 两 型 ”产业 建 设为 目
标 ,以 自主创 新为动力 ,以资源节约和 环境 友好为导向 ,提升产业价值链 ,打 造产 业创 新平台 ,促进产业集群 ,构筑
以新 兴产 业为先导 、优势产业为支撑 、 都市 型工业 为特色 、生产性服务业为配 套的产业 创新体系 ,把长株潭城市群打 造成 我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先 进制 造基 地 、现代 物流基地 、中部崛起 的强 大增 长极 、具 有国际品质的生态型 城市群。 对于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定位是我 国重要 的装备 制造基地 、信息产业基地 和文化创 意高地 ,中部重要的现代服务 业 中心和现代农业基地 。 在产 业 体 系 的建设 方 面 需要 以高 新 技术 为 支 撑 ,优先 发 展 区域 优势 产 业 ;积极 培育 战略性新 兴产业 、高新 技 术 和现代 服务业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 限制 和淘汰高能耗 、高物耗 ,低效益的
展的核心地 区,这些年来呈现 出 良好 的 发展态势 ,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长株潭作为全省 的核 心区域 ,其经

巩义市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专题研究(第一阶段汇报)

巩义市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专题研究(第一阶段汇报)

二、产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1.规模持续扩张,空间效率提高,但经济增速持续减缓
7个河南省名牌产品,9个河南省著名商标。 郑州级以上产业集聚区有4个,分别是豫联产业集聚区、回郭镇产业集聚区、北山口耐火
拆料产业集聚区,康店镇民营工业园区。
1.规模持续扩张,空间效率提高,但经济增速持续减缓
巩义企业的投资时间
1992—2005年波动时期阶段。1988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亏损17家,亏损额
2008年——至今,工业结构问题凸显,进入转型升级时期。
巩义市产业发展的基本轨迹
工业化的发展高级阶段
2012年巩义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65024元,大致折合10336美元,对 照钱纳里的人均经济总量与经济发展 阶段关系模式,可以认为巩义市已经 迈入工业化阶段的高级阶段。
97.44 97.02% -3.97% 52.15% 52.05% 13.02% 64.57% 56.37% -0.85% 8.83 22.08 %
4.独特产业结构演化路径
郑州市
第一产业比例
90.00% 80.00%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巩义市 第二产业比例 第三产业比例
《河南省巩义市城乡总体规划(2014--2030)》
巩义市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专题研究(第一阶段汇报)
首都师范大学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5.01
专题研究目的
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专题研究的目的:
1. 产业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分析
2. 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优化
服务城乡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1. 2. 基于产业视角的巩义区域性中心城市构建 以产业规划引导城市功能结构,改善城市环境

昆山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专题研究

昆山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专题研究

昆⼭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专题研究昆⼭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专题研究⽬录1 导⾔ (1)1.1 研究⽬标 (1)1.1.1 探讨未来经济发展模式 (1)1.1.2 产业发展规模预测 (1)1.1.3 产业转型升级的总体⽅向 (1)1.1.4 产业空间布局 (1)1.1.5 产业发展的合理路径及策略 (1)1.2 研究思路 (1)1.3 研究框架 (2)2 产业发展现状特点与问题 (2)2.1 发展历程 (2)2.1.1 总量快速持续增长——农业县到全国百强县之⾸ (2)2.1.2 四次重要转型——产业发展⽔平不断提升 (4)2.1.3 产品结构趋于⾼端——国际价值链上不断攀升 (6)2.2 现状特点 (6)2.2.1 总体概述 (6)2.2.2 与周边主要城市(区)的⽐较 (9)2.2.3 各项产业发展现状 (10)2.2.4 地均产出 (13)2.2.5 各镇产业发展 (14)2.3 外部环境 (16)2.3.1 国际价值链分⼯与产业梯度转移趋势 (16)2.3.2 长三⾓区域协作与竞争 (18)2.3.3 国际⾦融危机的影响 (19)2.4 ⾯临的问题 (20)2.4.1产业结构有待优化 (20)2.4.2产业层次有待提升 (20)2.4.3 对富民强市的带动作⽤有待增强 (20)2.4.4 产业⽤地增长过快 (21)3 产业发展的定位、路径和规模 (21)3.1 国内外案例研究 (21)3.1.1 台湾地区产业发展转型案例 (21)3.1.2 韩国产业发展转型案例 (23)3.2 经济发展⽬标与产业定位 (24)3.2.1 经济发展⽬标 (24)3.2.2 产业发展定位 (25)3.3 产业发展原则与⽅向 (25)3.3.1 产业发展原则 (25)3.3.2 产业发展⽅向 (26)3.4 产业发展的路径探索 (27)3.4.1 ⾯临的影响因素 (27)3.4.2 渐进式的产业发展路径 (27)3.4.3 产业空间发展和管理模式 (28) 3.5 产业发展的规模预测 (29)3.5.1 产业发展规模 (29)3.5.2 基于产业发展的就业⼈⼝预测 (30)3.5.3 基于产业发展的⽤地规模预测 (30)4 产业空间导向与布局结构 (31)4.1 布局原则 (31)4.2 布局结构 (31)4.2.1 农业 (31)4.2.2 制造业 (32)4.2.3 ⽣产性服务业 (32)5 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路和策略 (33)5.1 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路 (33)5.1.1 ⼆产与三产融合发展 (33)5.1.2 内资与外资竞争发展 (33)5.1.3 集聚与辐射互动发展 (34)5.1.4 承接与创新共同发展 (34)5.1.5 分⼯与协作良性发展 (34)5.2 产业转型升级的策略 (34)5.2.1 产业转型策略 (34)5.2.2 阶梯式滚动升级策略 (37)5.2.3 产业园区发展策略 (39)1 导⾔1.1 研究⽬标1.1.1 探讨未来经济发展模式客观分析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给昆⼭带来的影响,研究新背景下增强经济发展抗风险能⼒与持续竞争⼒的发展道路。

资源型城市成功转型案例分析——焦作模式专题研究

资源型城市成功转型案例分析——焦作模式专题研究

资源型城市成功转型案例分析——焦作模式专题研究作者: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胡晓明一、解读焦作模式:政府主导发展旅游带动城市转型近年来,中国旅游界出现的一个新名词——“焦作模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赞赏,并被誉为中国旅游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

与此同时,焦作也以其独特的开发模式,成为近几年中国旅游业讨论和研究的热点,也引发了人们对中国旅游发展模式的积极思考。

“焦作模式”的实质就是焦作依靠山水型旅游产品的成功打造,带动当地旅游业的迅速崛起,进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最终实现焦作的成功转型——从资源型城市转为以旅游业为支柱的绿色城市。

焦作在其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政府的主导、景区的建设和大手笔的营销创造了必然的奇迹。

(一)科学决策确立龙头,焦作创造了一个神话焦作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南临黄河。

辖11个县市区,总面积4071平方公里,总人口358万人,其中市区人口82.5万人。

历史上的焦作曾以“煤城”著称,是一个因煤而兴的资源型城市,也是国家首批典型资源枯竭型城市之一。

上世纪90年代末,面对矿产资源萎缩的现实,焦作把发展的着眼点从地下转到地上,从开采矿产资源转到开发旅游资源上来。

1999年以来,焦作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多个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性意见,制定一系列加快旅游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为了实现产业结构的成功转型,1999年,焦作市作出了“把旅游业作为龙头产业进行培育”的重大决策;2000年,确立“焦作山水”的旅游定位;2001年,着力打造“焦作山水”旅游品牌;2002年,全面实施“品牌带动”战略;2003年,“焦作山水”和“云台山”双双被评为中国旅游知名品牌;2004年,焦作市正式被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同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命名以云台山为首的五大景区为世界首批地质公园;2006年2月17日,世界旅游评估中心和世界旅游推广峰会全球秘书处授予焦作“世界杰出旅游服务品牌”,焦作成为国内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城市。

重庆城市产业专题研究

重庆城市产业专题研究
万州—开县—云阳片区:增强万州作为我市第二大城市 的辐射带动作用,打造渝东北地区产城融合示范区。重 点发展盐气化工、光伏电子、汽车及零部件、农产品加 工、纺织服装和能源6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提档发展商 贸、物流业,依托“高峡平湖”景观和张飞庙、刘伯承 故居等历史文化遗产,大力发展旅游业。重点发展柑橘、 草食牲畜、蔬菜、中药材、渔业等特色效益农业。
忠县工业园 石柱工业园
重庆城市产业专题研究
城市产业结构|一二三产业结构变化(2014-2018年)
2014-2018年,GDP逐年增长,增速呈下降趋势。 2014-2018年,第一产业占比基本持平,第二产业占比逐年减少,第三产业占比逐年增加,已占整体 GDP比重的一半以上,持续退二进三的进程。
2014-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合川—铜梁—潼南片区:沿遂渝高速 和兰渝铁路连接四川中东部地区,构 建产业连绵带。重点发展“1+3”工 业集群,即装备及汽车1个千亿级工业 集群和清洁能源、新型建材、消费品3 个百亿级工业集群。发展物流、旅游 等服务业。以潼南为重点,建设服务 主城区的鲜销蔬菜产业带。
两江新区:汽车(中高档乘用车、商用车)千 亿级产业集群、电子信息(大尺寸液晶面板、 云计算、信息家电、LED)千亿级产业集群、 高端装备制造(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机器人、 新能源、仪器仪表)千亿级产业集群。
2014-2018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城市产业规划|产业发展空间布局
涪陵—长寿片区:打造以重化工为主导的工业 基地,重点发展工业集群,即综合化工和钢铁2 大千亿级工业集群,装备、材料、医药与食品 加工3个百亿级工业集群。积极发展综合物流等 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发展榨菜、柑橘、水产养 殖等现代农业。
西部片区:电子信息(笔记本和平板电脑、移动终端)千亿 级产业集群、高端铝材(航空航天、轨道、汽车用材)千亿 级产业集群、装备制造(安全装备、工程机械、通机)百亿 级产业集群、能环保(LED材料及应用、节能照明灯具、节 能电机、垃圾焚烧)百亿级产业集群。

城市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城市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城市产业发展调研报告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报告的使用越来越频繁,大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完成或发生之后才写的。

那么,如何写好报告呢?以下是边肖编制的城市工业发展抽样调查报告,供大家参考,希望对有需要的朋友有所帮助。

城市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模式一为了解我市光伏产业发展情况,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根据CPPCC年度工作安排,今年9月中旬,由CPPCC县(市、区)CPPCC工作委员会牵头,市发改委、市民革委、市民进委、市工商联、CPPCC研究室组成课题组,分别对xx 区、xx区、xx县光伏企业进行了调研。

调研通过听取相关信息、实地考察、召开企业座谈会等方式进行。

现研究报告如下:一、我市光伏产业发展现状1.光伏企业生产建设据市发改委5月底统计,全市在国家发改委注册的光伏产业及相关产品制造企业27家,其中生产8家,不生产4家,延期停产3家,不建12家。

27家申报企业中,除15家未建、延期或停产企业外,9家企业生产碳化硅微粉,属于光伏尖端材料辅料企业,1家企业生产单晶硅和多晶硅电池,2家企业生产光伏电池模块产品。

我市目前有9家光伏企业,其中2家处于正常生产状态,分别是河南明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xx市)和河南广之源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xx区);有三家半产公司,分别是翼城新材料有限公司、恒瑞新材料有限公司(xx县)、河南易生光伏材料有限公司(xx县);已停产的公司有4家,分别是冀阳恒基叶巍新能源有限公司(xx县)、国邦光伏科技有限公司(xx县)、正丰源实业有限公司(xx区)、中邦新材料有限公司(xx区)。

目前九家光伏企业中,六家生产光伏尖端材料,一家生产光伏电池,两家生产太阳能光伏产品。

正在建设中的吉阳恒基叶巍新能源有限公司生产电池的主要设备,由于市场因素尚未安装。

处于半生产状态的河南易盛光伏材料有限公司,年设计生产多晶硅切割刀片材料3万吨,但目前每天生产xx万吨,目前产量1.5万吨。

2.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全市共有10个光伏发电项目,总规模84.43兆瓦。

《麻城市城市总体规划 》专题研究报告之八

《麻城市城市总体规划 》专题研究报告之八

《麻城市城市总体规划》专题研究报告之八一、城市发展现状分析麻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开展,包括道路、交通、供水、供电、环保等方面。

目前,市区内主要道路已经完成改造,供水、供电系统得到升级,环保设施逐步建设。

1、城市规模及空间布局《麻城市城市总体规划》专题研究报告之八1、城市规模及空间布局麻城市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为了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制定合理的城市规模和空间布局。

1.1 城市规模根据预测,到2035年,麻城市的常住人口将达到100万人左右。

为了满足城市人口的需求,需要相应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同时,考虑到城市的资源环境和经济实力,应合理控制城市建设规模,避免过度扩张和浪费资源。

1.2 空间布局根据城市规划的原则和要求,麻城市的空间布局应注重以下几点:1.2.1 突出城市中心麻城市应以市中心为核心,向外扩展,加强市中心的交通、商业、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市中心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1.2.2 分区规划根据城市的功能和特点,应将城市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如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文化区等。

每个区域应按照各自的特点和需求进行规划建设,以实现城市的功能优化和资源合理配置。

1.2.3 绿色生态城市的空间布局应注重绿色生态,加强城市绿化和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城市的生态承载力和环境质量。

1.2.4 交通优先城市的交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应优先规划和发展城市交通,加强城市交通设施建设,提高城市交通的便捷性和效率。

综上所述,麻城市的城市规模和空间布局应注重城市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资源环境、经济实力等方面的发展,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应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的力度,确保城市的规模和空间布局符合规划要求,提高城市的发展质量和竞争力。

2、经济发展状况《麻城市城市总体规划》专题研究报告之八2、经济发展状况麻城市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2019年全市GDP总量达到920亿元,比上年增长9.5%。

城市总体规划专题研究-产业城区

城市总体规划专题研究-产业城区

静海县总体规划专题研究(**居住用地)第一部分 静海县概况(该部分内容不少于1500字,各组独立完成,应概括总结。

各组之间重复率不应超过30%,同时应插入相应图片及统计表格,插入方式如文中示例)1.1县域概况静海县位于…1.2县城概况静海县城所在地…第二部分 专题研究部分(以县城研究内容为主,每组选择自己的专题)2.1县域(人口、用地布局、道路交通系统、居住空间布局、产业空间布局、公共服务设施系统、市政公用工程系统、城市绿化景观系统)研究示例,县域人口构成县域人口…与人口相关的其他情况介绍……(可引述相关内容),可加分析图、示意图。

2.2县城产业空间布局研究2.21“十一五”发展成就(2006-2010年)1.经济实现持续较快增长,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十一五”期间,全镇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强劲势头。

生产总值从2005年的8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9.85亿元,五年增长148%;税收从2005年的8595万元增加到2010年的1.8亿元, 图1-1 天津市静海县城乡总体规划(2008-2020年)土地利用规划图 图片来源:五年增长109.4 %;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5年的7125元增加到2010年的11873元,五年增长66.63%;五年累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从“十五”的12.49亿元增加到“十一五”的28.73亿元,五年增长130%;三次产业比例从2005年的5:48.5:46.5调整为2010年的2.6:62.5:35.0。

2.招商引资和园区建设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到“十一五”末,招商引资内资实际到位36.6亿元,外资到位额170万美元。

新引进项目22个,其中5000万元以下的6个,5000万元以上的7个,1亿元以上的9个,成为全镇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

“十一五”期间,累计投资1.5亿元用于北环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实现了供水、排水、供电、道路、通讯、宽带、蒸汽、天然气和场地平整等“八通一平”标准。

城市产业发展状况分析(一)

城市产业发展状况分析(一)

城市产业发展状况分析(一)摘要:对于城市而言,产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整体经济发展,而城市主导产业是产业的领头军,是辅助周边产业、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大连市是辽宁省乃至东北地区最重要的城市之一,拥有历史悠久的重工业产业和电子软件等新兴产业,主导产业的确定以及现状分析,有利于大连市诊断产业发展利弊,明晰未来产业发展方向。

关键词: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关联性;集聚效应主导产业又称“带头产业”或“领衔产业”,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发展所依托的重点产业。

这些产业在此发展阶段形成了区域经济的“龙头”,对整个经济发展和其他产业发展具有强烈的前向拉动和后向推动效应,对一个产业结构系统的未来发展具有决定性引导作用。

主导产业可以在区域内发挥集聚效应,形成经济发展的增长极,通过关联效应和扩散效应,推动其他产业和周边区域的发展。

主导产业经济基础扎实、实力雄厚,能够将先进的科学技术转变为生产力,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是城市经济政策的重点扶持目标。

1大连市主导产业的确定产业的划分方式有很多种,按照传统物质生产,可以将产业划分为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按照统一的国民经济统计口径,将产业划分为农林牧渔业、制造业、金融业等;按照产业发展的客观序列划分为一、二、三次产业。

本文按照产业职能划分方式,将产业划分为基础产业和非基础产业。

(1)基础产业是生产输出产品的部门,也称为输出产业或输出部门,是为满足本市以外的市场需求的生产部门;(2)城市非基础产业是生产地方产品的部门,也称非输出产业部门,为满足由输出产业的生产活动派生出来生产性需要和由此决定城市全体居民的日常生活资料、服务需求的地方性产业。

在基础部门中,根据产业的生命周期及政府扶持侧重点,确定城市的主导产业。

主导产业不同于支柱产业,主导产业的发展处于上升阶段,增加值高于城市平均水平,效益将越来越好。

支柱产业具有一定规模,产值大,但在大连及整个东北,支柱产业往往是传统的重工业产业,发展历史久远,普遍受机构老化、进步空间有限等因素制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经济学基础与作用 1、基础——建立在成本基础上的专业化分工, 其表现形式如下: (1)产业价值链拆解; (2)企业内部分工转为社会分工,非主营业务 外部化; (3)更注重专业性与服务质量。 2、影响因素(外部化); (1)纯粹成本推动型——考虑交易成本; (2)准成本型——考虑降低风险、不频繁需求、 临时需求和集中与核心技能等; (3)非成本型——考虑专家支持、强化双方业 务关系、对第三方信息的需要、征求专业咨询 等。
二、现代服务业的若干基本理 论问题
(一)内涵与特性 1、内涵:广义——升级的传统服务业与新兴的 服务业; 狭义——依托现代科技与信息技术发 展起来的信息、知识与专业技能密集的服务性 产业。 2、特性:高人力资本含量与知识密集性; 高附加值与集群性; 新业态与新交易方式; 产业结构软化度较高。
(二)分类与构成 1、分类: (1)生产性服务业——直接从制造业的生 产过程中分离出来,是经济活动中的中 间投入,为生产者或商务活动者提供的 服务,具有扩大财富增值效应的功能; (2)生活性服务业——从消费中分离出来, 为消费者提供的最终服务,具有创造就 业机会的功能; (3)公共性服务业——从公共管理中分离 出来,针对市民提供的普惠性服务式—— 以个性化为目标,以知识为基础,与咨 询相结合,向更广阔的空间拓展。 4、产业结构软化:产业中非物质部分所占 比重大于60%。计算公式:(非物质投 入+工资费用)/生产额。这一指数在 60%以上为高软化产业;40%-60%之间 是低软化产业;40%以下为硬产业。
(二)产业集群嵌入全球价值链的方式 1、比喻:产业集群——珍珠; 全球价值链——串珠的金线。 2、产业集群与全球价值链的联系: (1)全球价值链的片段化与产业的地理集 聚。全球价值链的地理与空间分布特征 是:大区域的离散,小区域的集聚。全 球价值链垂直分离后的外包体系在全球 发生多个小区域的集聚,以追求同一个 价值环节拆分后对不同边际生产力要素 的充分利用,并且可以降低成本。
(五)知识服务业——现代服务业的核心 1、知识服务业的特征——高集聚性,高成 长性,高收益性。 2、知识服务业的构成: (1)知识生产业——R&D、研发、创意业。 (2)知识传播业——教育、文化传媒和广 告业。 (3)知识应用业——咨询、软件、设计、 法律服务、医疗保健等。 (4)知识增值业——会计统计服务、金融 理财、网上贸易、航运服务等。
关于城市产业的专题研究
一、城市产业体系的构建与转 型-现代服务业的生成与发展
(一)国际经济中心城市产业体系的发展历程 (20世纪60年代后) 1、1960-1980中期:制造业从集聚-扩散; 制造业产业链拉长; 制造业非核心业务分解— —向服务业转移。 2、1980中期-至今:信息技术促进服务业内部发 生深刻的变化(界限模糊、比重加大、辐射更 广)。
(六)现代服务业演化的动力系统(见下 图)
(七)现代服务业演化的动力机制(见下 图)
三、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主要 产业集群及升级路径
(一)产业集群 1、核心集群——大量专业人才和管理人员向世 界提供集约化的高效率服务。 2、衍生集群——为核心集群那些高薪从业人员 提供直接服务的产业集群。 3、支持集群——直接服务于国际经济活动的产 业集群。 4、边缘集群——非正式、游离在主体经济以外 的产业。 5、非职业集群——失业集群。
3、1980中期-至今:产业国际化进程加快。 (1)全球产业专业化分工与协作趋势加强, 市场的竞争焦点——生产要素的空间最 优配置和产品市场性价比的最优竞争。 (2)借助区域化生产与全球化营销,发掘 产品的生存点,并实现市场的最大值。 4、产业体系发展的总趋势:重化工业化— —高加工度化——高技术化和产业结构 软化——服务业从低端(传统)向高端 演化(现代、综合与知识密集)。
3、产业集群是价值链全球延伸的载体。 (1)价值链分工的趋势:全球化、本地化以及 两者的融合。 (2)产业集群的形成是专业化分工产物。专业 化分工产生的收益递增;专业化分工将产业组 织网络化当成生产网络范式,产业集群就是在 同一价值链上相互依赖的企业组成的生产网络。 (3)产业集群可从原产业的分工中再分离,并 可异地复制;或将其触角伸向国外市场,从而 嵌入全球价值链。 4、加入全球价值链,能够提高产业的竞争力, 即产业集群利用全球市场去获得标准化的低成 本劳动力、技术、资本等可交换的要素,从而 提高投入产出比。当市场是全球的、劳动力是 区域的时候,产业集群就是全球价值链上的区 域节点。
3、作用: (1)转变财富增长方式——从原来的资源推动 转变为创新推动; (2)推动产业价值链布局全球化——传统制造 业向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城市转移,高端服务业 向少数全球城市集中; (3)推动市场全球化——全球城市利用技术、 标准、管理手段向全球市场提供服务,并获取 利益; (4)服务提高自动化水平,非核心业务外包, 管理分散化、扁平化,业务空间扩大,跨地域 合作加强、综合效益高、成本低。
2、构成 (1)生产性服务业:上游行业; 中游行业; 下游行业; 普适行业。 (2)生活性服务业:教育、医疗保健、文 化娱乐、旅游等。 (3)公共性服务业:公共管理服务、公共 卫生、公益性信息服务等。 3、上海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分类(7大类)。
(三)现代服务业与第三产业关系的争论 1、替代论——将第三产业的统计指标覆盖现代 服务业。 2、相同论——现代服务业大体相当于第三产业, 现代服务业只是宣传中的提法。 3、含量论——第三产业的表述无法体现现代服 务业的高技术、高知识含量与高附加值的内容。 4、新兴论——有别与传统的新兴服务业,第三 产业无法表述其内涵。 5、升级论——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升级产生的新 兴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标志。 6、第四产业论——将以智力为主与精神消费关 系密切的产业归纳为第四产业-现代服务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