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课堂实录
《陈情表》课堂教学实录
![《陈情表》课堂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a1e933277e21af45b307a8f8.png)
《陈情表》课堂教学实录师:今天非常有幸地认识各位。
下面我们开始——上课。
生:(齐)起立。
师:(鞠躬)同学们好!生:(鞠躬)老师好!师:请坐。
(略停顿)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投影1:《陈情表》,李密)。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两篇非常著名的“表”文,一篇是我们初中学过的——(部分生答:诸葛亮的《出师表》),另一篇则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晋朝的李密的《陈情表》(师指示屏幕)。
古人曾说过读这两篇“表”的情形:读《出师表》你如果不哭,你这个人就不——怎么样?猜一猜。
生1:不忠!师:(师指手示意)有同学说出来了。
那么,读《陈情表》不哭的人就——怎么样?(生齐答:“不孝!”)非常好!同学们能够猜出来。
那么,《陈情表》到底是怎样一篇作品,李密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我们看一看:1700年前三国时期的蜀国有一位大臣,他生下来六个月时父亲就亡故,到了四岁时母亲就改嫁,长到九岁的时候,注意九岁是一个什么概念?他还不能够走路。
九岁读几年级啦?生:(大部分)读三年级啦!师:对,三年级啦!如果我们看见一个三年级的孩子,他还不能够走路,会怎么想?大家注意啦,李密九岁是不能够走路的!是他的祖母刘氏一手把他养育成人,长大以后做官做到尚书郎,现在中央的部级领导啊。
他们祖孙二人,相依为命,从来没有分离。
不久,魏国灭掉蜀国,司马氏篡夺魏国政权,建立了晋朝,历史上称为西晋。
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晋武帝司马炎这个时候征召李密入朝为官,你要到我这个新朝廷来做官。
那么,我们想,一边是年迈病重的祖母,一边是至高无上的皇帝。
李密将做出何种抉择,一篇《陈情表》会给他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下面,同学们听一听老师读这篇文章。
听的时候老师有要求,大家注意,有三个要求。
第一个要求:老师在读课文的时候,字的读音要注意。
我刚才看了同学们的预习,做得很好。
对照注释,边听边标出有疑问的读音的字。
第二个要求:注意老师读课文的语气、停顿。
如果老师读的时候,你有感觉的划一根斜线。
第三个要求:全文一共四段,对每一段的内容,用自己的话或者原文,文章里的话进行归纳。
《陈情表》教学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陈情表》教学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1e3dbe2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4b.png)
《陈情表》教学实录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陈情表》教学实录教案教学设计1《陈情表》教学实录教案教学设计作为中华优秀的文化遗产,古代文学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及文学鉴赏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陈情表》作为著名的古文篇目,是中学语文课程重点内容之一。
为此,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如何更好地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陈情表》,是我们需要关注和思考的课题。
下面,笔者将分享自己在教授《陈情表》这一课程时的教学实录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陈情表》的背景、结构和主要内容。
2.理解古代文学中表达情感的艺术手法和技巧。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尤其是针对情感的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增进对古代文学的理解和欣赏。
二、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在开课前,通过PPT或音视频等形式,给学生呈现《陈情表》的背景和历史背景。
让学生更好地进入情境,为进一步的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2.讲解《陈情表》的结构和主要内容在此环节中,以分段阅读法为主,让学生了解《陈情表》的文章结构与情节渲染。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文中词语的构造和使用,以及作者运用文化典故和古文艺术手法等,使学生对古代文学的了解更深刻。
3.个人思考与分组讨论教师分组分配任务,让学生分组学习,并为其分配相应的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发表观点,展示自己的思考能力以及文学鉴赏能力。
让学生通过小组的交流,发现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进一步认识《陈情表》前所未有的深度。
4.情感表达训练在这里,针对文章运用的情感手法,结合自身生活经验,教师可以通过互动训练、朗诵训练、表演训练等训练形式,帮助学生提高其对情感的表达和共情能力。
并引导学生解读文中富有情感的描写,使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度理解更进一步。
5.小结在本节课之前,要求学生预习相关知识点。
在教学过程中,提供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阅读、思考,探究文本的内涵,同时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训练,在其中巩固他们的知识,并为未来的教学过程留下良好的基础。
《陈情表》文言文课堂实录
![《陈情表》文言文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b72cbd37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5f.png)
《陈情表》文言文课堂实录《陈情表》文言文课堂实录一则普通的陈情表,孝和忠的纠结,情和理的渗透,有真情的流露,也有美丽的谎言。
以情说理,融情于理,情动理明,情真意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陈情表》文言文课堂实录,欢迎阅读。
师:(出示李密服侍祖母的图片朗读《晋书。
李密传》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
)师:这幅图片中包含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字。
生:孝师:你怎样理解孝?(学生自由回答)师:孔子曰:“父母在,不远游。
”父母健在时,子女的义务,便是在家陪伴父母,与父母共同生活,照顾父母的起居,避免父母因子女远游而担心,就是是对父母尽责尽孝。
师:跟孝相对应的是中国儒家传统中的另一个字生:忠师:孝子忠臣是传统知识分子的一生的追求,但忠和孝似乎天生有矛盾。
叫做生:忠孝不能两全。
师:现在李密遇到了一件很纠结的事情,麻烦。
这件事跟另一个强势的非同一般的大人物晋武帝司马炎有关。
那司马炎、李密、祖母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谁来叙述(学生叙述,老师补充)。
师:情前面加上哪一个修饰词你认为最恰当?(有学生加了恩情、私情、感情、孝情、忠情、亲情)师:这么多的修饰词,要李密做出选择,那是一件相当痛苦的事。
关键还是两点,忠和孝之间做出决断,陈情表陈的就是在忠孝之间非此即彼的痛苦挣扎的苦情。
至于如何陈情,就是方法问题。
归纳起来无非就是八字真经,动之以情生:晓之以理。
师:那李密是什么人?是什么身份,注意文中的注解生:在蜀地当官,任尚书郎。
生:现在蜀国灭亡了,成为亡国奴。
师:是个级别不低的公务员,只不过现在暂时下岗待业了。
历史记载李密相当有辩才,可以在国务院外交部工作,是个人才。
师:晋武帝是怎样一个人?从称号来解读生:是很厉害的皇帝,讲武力、暴力、比较狠。
师:这是司马家族的传统,险诈狠毒。
史载,他的爷爷司马懿诛曹爽“支党皆夷三族,男女无少长,姑妹女子之适人者皆杀之”,老爸司马昭之心生:路人皆知。
师:一方是对前朝还有眷念的臣子,一方是猜忌心很强的现任的主子,杀戮和血腥似乎迫在眉睫。
《陈情表》教学实录
![《陈情表》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64a26ce5998fcc22bcd10d8a.png)
《陈情表》教学实录一、导入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李密的《陈情表》。
宋代学者说:“读诸葛亮《出师表》不堕泪者,必不忠;读李密《陈情表》不堕泪者,必不孝。
”《古文观止》也评价,这篇文章吐露的是“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篇流传千古的至孝美文。
二、复习字词我们要想读懂这篇文章的内涵,首先就要弄懂文章的意思,因为字词始终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和重点,所以我们先来检查一下大家对学案上重点字词、特殊文言现象的掌握情况。
我们还是以组为单位,四组。
第一组:字词注音、通假字第二组:古今异义第三组:一词多义第四组: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三、分析文章1.读课文。
文言文学习最好的方法就是诵读,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轻声朗读这篇文章。
诵读时要注意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你领悟到感情。
(配乐朗读)2.分析文章(1)构思巧妙这篇文章的题目是“陈情表”,“表”这种文体,我们在初中就接触过,学习过《出师表》,(幻灯片:表:古代一种文体,是古代臣属给君王的上书,内容多为劝谏、辞免、庆贺、贡物等。
它与一般上书奏折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常含有表示陈情、诉说心曲的意思。
) 这篇文章的题目就叫“陈情表”,那文中是谁向谁陈情,说的又是什么事呢?(生:……)师:是李密向晋武帝陈述自己家有祖母需要奉养,不能应诏赴任的实情。
李密写这篇表文想要达到的目的,用原文的话回答应该是(“愿乞终养”)。
关于李密、关于晋武帝,以及当时的情况,也就是写作背景,在我们的《全优》中都有详细的介绍。
从中我们可以简练地概括出,晋武帝执意要李密出山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拉拢人心,显示皇恩浩荡,因为李密在蜀汉曾经做过官,出使过东吴,具有一定的外交才能;另一个原因就是李密因孝闻名,借李密来推行自己以孝治天下的国策。
可是李密家有96岁的老祖母,夙婴疾病,且李密又是蜀汉降臣,心系蜀汉,故无法也无心出仕,因此写了这篇奏章推脱朝廷的任命。
但我们需要知道的是,李密陈情的对象不是一般的读者,而是靠杀戮和阴谋夺得政权,为人阴险多疑的晋武帝司马炎,那李密要如何去构思这样一篇文章,如何去表达才能既不招祸,又达到自己的目的,让皇上答应他的请求呢。
《陈情表》课堂实录共3篇
![《陈情表》课堂实录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f0d0e4e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02.png)
《陈情表》课堂实录共3篇《陈情表》课堂实录1《陈情表》课堂实录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有一篇名为《陈情表》的文献,是苏轼为了为其兄守节辩护而写下的一篇长篇奏折。
这篇奏折几乎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并深深地烙印在了人们的心中。
最近,在一次高中语文授课中,我也和学生们共同学习了这篇著名的文献,今天我将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这节课堂的实录。
这次授课是在一个星期五的早上,Ian老师一走进教室,就发现着一群高中生已经身处在了教室里。
经过简单的介绍,Ian老师开始了今天的授课,提醒同学们好好倾听,参与讨论,尽情享受课堂。
Ian老师首先向学生们介绍《陈情表》的背景:南宋时期,刘备的三个儿子刘禅、刘封、刘备兄长的关羽被魏军所杀,为了守护汉室的尊严,刘备带领着自己所剩无几的将士西征蜀地,最后在四川省成都市安定镇发起了致陈平、董允的“陈情表”。
Ian老师讲得生动有趣,学生们迅速跟上了老师的思路。
紧接着,Ian老师还向学生们讲解了一些古文阅读方法,包括如何辨析句式、如何分析意蕴以及如何判断常见的修辞手法等等。
Ian老师还通过教学展示了如何通过“引用注解”的方法,在分析文本时较为迅速与准确地找出关键内容。
这堂语文课的另一个重点是如何读好《陈情表》。
Ian老师讲解了课文的剖析、注解及评点,并引导学生如何判断文本的难易程度,如何遵循文化、历史的现实背景来读懂文本,以及如何在前文中反复使用的重复方法。
Ian老师的理论讲解为学生们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而后,Ian老师也为大家逐字逐句地解读《陈情表》,带领学生们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领略其中的意蕴。
学生们也积极踊跃地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和思考,很多学生甚至向老师提问,将自己的疑惑进行分享。
Ian老师的回答对于学生来说是十分及时、实际的。
最后,Ian老师也通过一些阅读练习来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这次课程所讲授的内容。
学生们乐在其中,集中注意,认真完成练习。
他们互相勉励,互相协助,在交流中获得了更多的启发与思考。
陈情表教案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学案...
![陈情表教案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869a10de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ca.png)
•[阅读次数:116]【学习重点、难点】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2.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3.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课前准备】1.作者简介:李密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阅读次数:204]江苏省江都市丁沟中学张广祥一、导入新课师:中华民族有很多传统的美德。
譬如勤劳、善良等,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便是“孝”字。
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
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
昨天我们已...•[阅读次数:120]【本节要点】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的实词、虚词和常见的文言现象。
2、疏通文意,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温故知新☆ 【自主学习】1.给文中的下列字注音险衅()闵凶()门衰祚薄()期功强近()()茕茕孑立()&n...•[阅读次数:172]高二语文备课组钱国雷教学目标: 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2、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方式和形象精粹的语言;学习本文结构思路的缜密、严谨。
3、体会本文凄切委婉的陈情技巧,理解“忠”“孝”的含义。
...•[阅读次数:327]一、教学内容分析《陈情表》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5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个单元学习古代抒情散文,主要目的是领略“辞”“序”“表”等不同的文体风格和语言韵味,让学生在体会文章思想情感的基础上,掌握借助背景材料来分析理解作品的鉴赏方法。
这篇文章是李密向晋武帝上的一篇奏?..•[阅读次数:216]一、内容与解析本课要学的内容《陈情表》是一篇抒发亲情的古代散文,其核心是要理解作者流露的感情,理解它的关键是要联系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处境,从而理解作者陈了那些情。
学生已经学过《归去来兮辞》和《滕王阁序》,知道它们分别表达了回归田园的乐情和怀才不遇的悲情,本课内容中所抒发的亲情就是在此基础?..•[阅读次数:635]一、说教材《陈情表》是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专题的第一篇,属于古代散文,从整个高中语文教学和考试来说,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的,因为高考要考。
《陈情表》课堂实录
![《陈情表》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edd218fc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d0.png)
《陈情表》课堂实录《陈情表》课堂实录《陈情表》课堂实录需要怎么写呢?想要课程讲的生动吗?备课又怎么能少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陈情表》课堂实录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阅读参考学习!《陈情表》课堂实录教学过程:师:上课!生:老师好!师:同学们好,请坐!刚才我们在课前看了幻灯片,现在我们一起读,“读《出师表》不下泪者”,预备——齐!学生齐读幻灯片导语。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读《报任安书》不下泪者,其人必不为人。
”师: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陈情表》。
(同时板书)我们先来齐读这篇课文。
臣密言:臣以险衅,预备——齐学生齐读课文。
师:同学们看这些字的读音,并且齐读。
终鲜(xiǎn )兄弟期功(jī )强近常在床蓐(rù)岂敢盘桓(huán )庶刘侥(jiǎo )幸门衰祚(zuò)薄学生齐读。
师:我们同学刚才读了课文,现在问大家,是谁在陈情?生:李密(板书)师:李密何许人也?学生回答。
师总结:李密( 224 - 287 ),西晋犍为武阳人,又名虔,字令伯。
少时师事著名学者谯周,以学问文章著名于世。
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屡次出使东吴,很有才辩。
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辞不应征。
师:那么他在向谁陈情啊?生:晋武帝(板书)师:晋武帝又是谁啊?学生回答。
师总结:晋武帝。
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
建国初年,为笼络人心,对蜀汉士族采取怀柔政策,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
师:李密向晋武帝陈什么情啊学生回答。
师总结:向君王上书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请求辞官终养祖母的衷情。
师:他又是如何陈情的呢?学生沉默。
师:好,我们来具体看文章,先看第一段。
集体读。
学生集体读第一段。
师:先问大家,李密家境怎样啊?生:不好。
师:怎么不好啊?书上怎么说的?生:臣以险衅,夙遭悯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陈情表》课堂教学实录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陈情表》课堂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00b116a1ec3a87c24028c4e4.png)
《陈情表》课堂教学实录【课例背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许多学生埋首在象牙塔中,对社会、人生的关注不够,对传统文化的积淀不熟引起了不少有识之士的忧虑。
而对于我们这些一线教师而言,从学生的作文中,最能看出学生的文化素养。
环顾四周,高一学生分不清司马光与司马迁;高二的学生让韩愈去跟王安石做政敌;高三的学生作文时除了李白杜甫苏轼之外再也举不出其他的例子……这都不是个别现象。
当学生不以不了解民族传统文化而惭愧,而以说不上几个红透半边天的韩国歌手的名字为羞耻时,我们作为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又岂能熟视无睹、坐视不管呢?众多优秀古典文学作品的无人问津,诚信、谦恭、孝顺等传统文化思想的精髓渐渐被人们抛弃,“美丽的汉语”正在学生的口中、笔下变得越来越苍白乏味,诸如此类现象,无不值得我们深思:为什么会这样?我们该做些什么?恰巧本学期的课文中选录了李密的《陈情表》,我于是抓住这个机会,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们展开了对于古代“孝道”的讨论。
〖教学过程〗(一)导语师:苏轼曾说过:“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我们在初中学习了以忠情感人的《出师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篇以孝情动人的文章——《陈情表》。
二、知识回顾师:在上课前,我们先回顾一下昨天学过的课文内容,检测一下课文中字词的掌握情况。
(指名学生解释屏幕显示的划线词语,对个别难理解的词语,联系语境启发提示)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期功强近茕茕孑立除臣洗马猥以微贱责臣逋慢刘病日笃犹蒙矜育宠命优渥日薄西山更相为命臣之辛苦生当陨首三、由课文标题展开思考:师:李密他这是在向谁陈情?为什么要陈情?生1:向当时的皇帝。
皇帝想让他出来做官,可是他祖母有病要他照顾。
生2:他不想做官,就写这篇文章来推辞。
师:“他祖母有病要他照顾”是理由,但是,李密真的“不想做官”吗?我们读过课文,他以前做过官没有?那时他祖母就没有年老体弱,宿疾缠身吗?生1:做过官,我查过资料,他以前是蜀汉政权的外交人才,很受重用,他对刘禅的看法很好,想辅佐他成就一番事业。
文档:《陈情表》课堂实录
![文档:《陈情表》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54630c82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7e.png)
《陈情表》课堂实录师:1700百年以前的魏晋时局动荡。
魏灭蜀国之后,司马炎篡位,魏国灭亡。
晋武帝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他大量征招汗蜀旧臣。
西蜀名士李密走进了他的视野。
李密有年迈的祖母,无法脱身。
一面是至高无上的皇帝,一面是至亲的祖母,在这人生的关键时刻,他做出了怎样的选择呢?让我们穿越历史的风云回到晋朝,走进李密和他的《陈情表》。
师:请大家注意注音和句读。
(师伴随如泣如诉的音乐朗诵课文)(此处老师声请并貌,投入朗诵,强烈的感染了在座的学生和听课老师,颇有韩军老师朗诵《大堰河》之风度)师:历史的风云已经消散,让我们回到今天。
一起我们学过《出师表》,这里的“陈情”是什么意思?生:陈述自己的感情。
生:陈述事情的理由。
师:既然是“陈情”,应该有“陈情”的背景,有“陈情”的目的。
大家看两个问题:1,请用文中语言回答,李密在什么样的背景下陈情?2,请用文中语言回答,李密所陈何情?想达到什么目的?(一个学生读前两段,其它学生齐读后两段。
)师:读的时候大家有个怎样的小疏忽?生:四十有(yòu)四。
师:臣少(四声)多疾病。
伯叔(次序不可以颠倒)。
矜(jīn)悯愚诚。
感情变化的基调要注意。
师|:在什么情况下陈情?生:“欲奉昭奔驰……实为狼狈。
”师:“日”“告诉”是什么意思?生:师:陈情想达到什么目的?生:“听臣微志……保存余年”。
师:愿乞终养/听臣微志……保存余年。
师:他为什么不直接说自己的目的,而从自己的幼年写起?(生读——臣密言:……未曾废离)生:为了打动皇帝。
师:幼年的我与他人有什么不同?生:有很大的波折。
师:哪些波折?说出具体的语句。
师:李密:六月,慈父见背四岁,舅夺母志少,多疾病九岁,不行伯叔兄弟皆无,晚有儿息祖母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师:见,舅夺母志,不行,婴,这些词语都是什么意思?(讨论意思)师:一个九岁的残弱孩童,在年迈祖母的拉扯下一天天长大。
他每次出门,祖母都要牵挂着他。
她的容貌为孙儿而衰老,她的……在夕阳的余辉中,留下两行浅浅的脚印。
高中语文优秀课堂实录——《陈情表》课堂实录
![高中语文优秀课堂实录——《陈情表》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528a685502d276a201292e88.png)
《陈情表》课堂实录(来源:第四届中华杯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
)师:上课。
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学习一篇文言文,晋朝李密的《陈情表》。
距今一千七百多年的魏晋时期,时局动荡,风云变幻。
蜀国灭亡两年以后,也就是公元265年,司马炎篡位称帝,改国号为晋,魏国灭亡。
晋武帝司马炎为了稳定局势、巩固政权、笼络人心,便采用怀柔政策,大力征召西蜀名士入朝为官,于是蜀汉旧臣李密便走进了他的视野。
李密幼年丧父,母亲改嫁,由祖母刘氏一手抚养长大,以孝谨闻名,博学善辩。
但就在晋武帝下诏征辟的时候,李密年迈的祖母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一面是言辞切峻的朝廷诏书,一面是难以割舍的祖孙亲情;一面是宠命优渥的皇帝征召,一面是山重海深的养育大恩,在这人生的十字路口,李密将何去何从?他会做出怎样的抉择呢?今天就让我们穿过历史的尘烟,回到晋朝,走近李密和他的《陈情表》。
(师板书课题:陈情表李密) 师:下面请同学们听老师把课文范读一遍,要注意字音、句读和情感基调的变化。
(师配乐范读课文)师:历史的尘烟已经消散,李密通过自己的陈述做出了自己的抉择。
我们来看一下文章的题目:“陈情表”。
表是古代臣下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用以陈情。
大家在初中有没有学过这种文体啊?生:有,诸葛亮的《出师表》。
师:好。
那么“陈情”是什么意思呢?生:陈述说明情况。
师:既然是陈述说明情况,就应该有陈情的背景;既然是陈情,就应该有陈情的目的。
请用文中语言回答,他是在什么样的处境下陈情的?他所陈何情,想要达到什么目的?(投影展示幻灯片2)来,我们带着这两个问题把课文读一遍,注意文中的字音、句读和情感基调的变化。
预备,开始。
(生读课文) 师:大家读得很不错。
(根据具体情况对待处理)好,现在我们来看刚才的问题。
先看第一个。
请大家思考一下,在文中找出答案。
生: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师:这位同学对文章理解得很准确很到位。
那句中的“日”是什么意思?生:一天比一天。
《陈情表》课堂实录
![《陈情表》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2a327fcd9b89680203d825d0.png)
《陈情表》课堂实录江苏省江都市丁沟中学张广祥一、导入新课师:中华民族有很多传统的美德。
譬如勤劳、善良等,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便是“孝”字。
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
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
昨天我们已经将本文字词作了疏通,今天我们就来赏读文章。
先切大家把课文齐读一下。
二、朗读课文生:(高声朗读全文)三、赏析课文师:课文标题中的“表”是什么?生:是一种文体。
师:对。
这种文体一般写什么的?生:是臣子写给君主的一种文体。
师:那好,结合“表”的文体特征,我们应该搞清这样几个问题。
一:是谁陈情?生:李密。
师:李密是什么人?谁来介绍一下?生:李密,生于224年,死于287年。
西晋人,又名虔,字令伯。
少时师事著名学者谯周,以学问文章著名于世。
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屡次出使东吴,很有才辩,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
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辞不应征。
张广祥编写。
师:谁来结合课文有关文字补充?生:李密自幼丧父,四岁时母改嫁,依赖祖母刘氏抚养长大。
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
师:正因为李密以孝著称,才被他人推举为孝廉。
师:第二个问题:向谁陈情?生:晋武帝。
师:他是什么人?生: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
师:他晋武帝为什么要这样重用李密呢?生:李密有才华呗。
师:仅仅这个因素吗?生:建国初年,为笼络人心,司马炎对蜀汉士族采取怀柔政策,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
师:对。
第一,当时东吴尚据江左,为了减少灭吴的阻力,收笼东吴民心,晋武帝对亡国之臣实行怀柔政策,以显示其宽厚之胸怀。
第二,李密当时以孝闻名于世,晋武帝承继汉代以来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实行孝道,以显示自己清正廉明,同时也用孝来维持君臣关系,维持社会的安定秩序。
正因为如此,李密屡被征召。
张广祥编写。
师:第三个问题:陈什么情?生:向君王上书请求辞官的衷情。
《陈情表》课堂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陈情表》课堂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6477ac9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b2.png)
《陈情表》课堂实录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陈情表》课堂实录教案教学设计1《陈情表》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篇文学作品,它既具有历史性的价值,也具有文学性的价值。
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陈情表》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围绕《陈情表》的教案教学设计实录展开讨论。
一、教学目标1.了解《陈情表》的背景、作者及时代背景。
2.理解《陈情表》的主旨和意义,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文本内容。
3.通过《陈情表》的阅读,产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以《陈情表》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围绕着文本内容进行教学。
具体内容如下:1.文本赏析:通过精读文本,了解《陈情表》的内容和结构特点,并辨析文本中的重点难点。
2.历史背景分析:通过课堂讲解,了解《陈情表》的历史背景及文化氛围,以及当时的政治形势。
3.阅读策略培养:通过开设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读书能力和阅读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陈情表》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1.书法展示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展示《陈情表》的书法作品,让学生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和艺术的美感。
通过书法展示,也可以激发学生对文化的兴趣。
2.分组讨论在课堂上,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文本难点展开研讨和讨论。
通过分组讨论,可以促进学生思考和合作精神。
3.语言表演在课堂的最后阶段,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课堂表演。
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文本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四、教学设计第一步:导入引导学生展开思考,让学生自己想象一下如果他们是庞统,会如何书写一份陈情表。
在思考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激发出学生的阅读兴趣。
第二步:讲解背景通过简单的历史讲解,介绍《陈情表》的作者、背景及相关时代背景等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
第三步:文本赏析在教学中,需要通过讲解文本的结构、语言特点及其表达的思想内容等方面,帮助学生理解《陈情表》的文本特点和重点难点。
第四步:教学互动在进行文本阅读时,可以通过设置问题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并提高学生的阅读策略。
《陈情表》课堂实录(人教版高二选修)
![《陈情表》课堂实录(人教版高二选修)](https://img.taocdn.com/s3/m/b056cfd7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fe.png)
《陈情表》课堂实录(人教版高二选修)师:由诸葛亮的《出师表》导入。
(温习旧知,引出新课)初中学过《出师表》,《出师表》就是诸葛亮向蜀汉后主刘禅陈情的奏章。
陆游在《书愤》中这样评价《出师表》,“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意思是“千年以来谁可以和他相比呢?”我不敢举哪个名人去和诸葛亮比较,但就在诸葛亮之后不足一百年的晋朝,有一篇奏章足以和《出师表》相媲美,它即是李密的《陈情表》。
(板书:陈情表李密)师:同学们已经做了预习作业,通过学案了解了文体特点,知道了学习目标,初步解决了字词问题。
同学们先一起交流,有问题先在小组解决,解决不了,再质疑。
师:有哪些疑问。
生:没有。
师:注意这几个字的读音:期功、终鲜兄弟、洗马师:学习古文最好的方法是诵读,通过学案我们已经了解了文本的文体知识,下面我们就通过诵读首先巩固文字知识,其次进一步走近文本本身,体会这篇文章究竟想要表达一种什么情感,挖掘它的一些内涵。
诵读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情感。
我读第一段,请两位同学分别读二、三段,最后一段全班齐读。
教师评价:寻|蒙国恩注意中间的停顿全班齐读有些快师:思考问题:李密为什么要向皇上陈情?(结合背景,用原文回答)幻灯片出示背景资料学生甲:有两个原因,一是“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李密要侍奉祖母;还有一个就是“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国家已经灭亡了,亡国之臣不能侍奉新朝君主。
学生乙:晋武帝篡权才夺得皇帝,李密有文化、清高,看不上晋武帝的做法。
学生丙:“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李密想要先侍奉祖母,再尽忠。
(教师引导:李密最想做什么?他遇到困难了吗)师:赏读文章:在两种情感中,让作者进退两难。
一边是想要愿乞终养,供养祖母,一边是皇上催促去做官,告诉不许。
在这两难的境界,李密本人一定会想,我用一种怎样的方式,能让皇上理解我的做法,博得皇上的理解。
所以李密采用了一个最好的方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陈情表课堂实录
![陈情表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284073cec281e53a5802ffe0.png)
《陈情表》课堂实录一、教学目标1、体会李密的诚挚的、丰富的情感。
2、感悟李密委婉、得体的陈情艺术。
3、引导学生做一个重情重义、智慧圆融的人。
二、教学重难点体会李密的情感分析李密的说辩艺术三、教学方法诵读、启发、探讨、交流四、教学过程1、导入:汉代《毛诗序》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中”在这里是指人的内心,“言”则是文字。
一段情感,从生发于心到演变成文字,就已经不再是作者本人的东西了,它在无形中与读者产生了一种交流,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共鸣。
上节课呢,同学们已经疏通了文意,那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西晋文学家李密的《陈情表》2、朗读:师:《陈情表》陈了哪些情?文中的哪些情感引起了你的共鸣?大家先来找一找,再有感情地朗读。
板书:陈情表悟情师:好,同学们都读得非常感人,可老师觉得还欠缺那么一点儿味道,下面老师来给大家读一读。
(教师示范读)在同学们的掌声中,我又收获到一点儿自信了!这一段中有哪些情感打动你了?生:身世凄苦之情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情感师:嗯,不错。
其他同学也可以读一读,找一找。
(学生交流,体悟情感)PPT展示悟情3、悟情:师:好,同学说的很精准了,那我们一起把刚刚同学们找的总结概括一下。
请看大屏幕。
PPT展示:身世悲苦的感伤之情老弱相依的不舍之情知遇重用的感激之情进退狼狈的为难之情忠孝难两全的痛苦之情师:那透过这些情感,你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李密呢?或者说呈现在大家跟前的是一个怎样的李密?生:柔弱的李密,善良的李密,感恩的李密,忠诚的李密。
师:那这样一个既忠诚又善良的李密,假如你是晋武帝,你想用吗?生:想。
师:大家都说想,可这只是晋武帝的一己之想,人家李密究竟想不想做官?同学们一起讨论一下。
4、悟意PPT展示:学生讨论,李密究竟想不想出来做官?这背后有没有隐藏一些什么情感?师:好,我们一起来看背景资料。
PPT展示背景资料学生齐读背景资料,找出李密的真实意图。
(板书悟意)师:大家看完背景资料发现了什么?李密究竟想不想出来做官呢?生:不想。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陈情表》名师课堂教学实录--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陈情表》名师课堂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dfcbd56d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7e.png)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陈情表》名师课堂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体会作者感人至深的亲情;2、引领学生贴近人物内心去理解深情背后的原因;3、对“孝”“召”作适当延伸拓展。
教学重点:分析李密为何拒绝征召, 从而探求对“孝”情的理解。
教学难点:李密拒绝与新朝征召之间的关系。
师:这是电影《八佰》中的镜头, 当日本敌寇迫近四行仓库, 守卫战士们身绑炸药, 越入敌人钢板阵, 一名战士越下瞬间, 高喊:“娘, 孩儿不孝!”师:20秒的视频, 看完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来谈一谈。
生:我是在电影院看的这部电影, 当时看完这部电影心里挺震撼的, 有这么一帮有志气的壮士在, 最后才能守住四行仓库。
然后他们在跳下去的瞬间, 高喊着家里人的名字, 我感觉那也是一种孝顺的表现吧。
师:他概括得很全面, 谈一谈你看完后心情如何?这位女同学。
生:我看完后心情挺压抑的, 我也看过《八佰》整部电影, 看的时候非常的感动, 正因为有他们在, 我们才能在如此美丽的校园里学习, 很感谢他们。
师:刚刚男同学提到“孝”字, 这位女同学提到了“感动”, 视频中所展现的, 一面是国家, 一面是自己的母亲, 当国家处于危难之时, 他们选择了什么?生:国家。
师:1700多年前, 李密上书《陈情表》。
南宋赵与时这样评价, “读《陈情表》不堕泪者, 其人必不孝也”, 今天, 我们就走进李密的《陈情表》, 看一看文中究竟哪里体现了李密至真至深的孝?师:同学们来看看我们的任务, 挖掘第二步“隐于字里行间的孝”。
预习的时候, 我们已经梳理了“显于文章表面的孝”,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 探讨《陈情表》中“隐于字里行间的孝”都体现在哪里?(小组讨论约6分钟)师:老师转了一圈, 发现大家基本都有了思路, 每一组可以选一名代表, 到前面来展示或者发言。
生:(到前面)我们所找的是第二段“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臣以供养无主, 辞不赴命。
”有这么多人举荐他, 我们认为这里是侧面说明李密很孝顺。
高中语文《陈情表》课堂实录
![高中语文《陈情表》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def50be9580216fc710afd4d.png)
高中语文《陈情表》课堂实录高中语文《陈情表》课堂实录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过程与方法: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情感态度价值观: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教读方法设计:本文是一篇抒情性很强的传世名作,宜采取多种方法反复诵读;对难于理解的段落,可以采取研究性学习策略,提供相关研究资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在自学和讨论中获取新知。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时数:3课时课前预习:1、通读全文,借助工具书解决文中生字词音义问题;2、初步了解所表达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熟悉课文,掌握古汉语语词知识,理清课文思路。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传诵千古的.绝妙好文,它陈情恳切,言辞婉转;它情理兼备,诚恳感人;它缘情挥洒,流畅自然,这就是晋代文学家李密的名作《陈情表》,(投影《出师表—李密》,学生会以为老师错了,教师解释)《出师表》是诸葛亮的作品,“出师一表真名世”,初中学过的诸葛亮的这篇文章的确是名世、传世之作。
(屏幕隐去“出师”二字,仅留“表”字)“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臣子向皇帝陈述己见的一种奏章。
《出师表》就是诸葛亮向蜀汉后主刘禅陈情的奏章。
“出师一表真名世”的下一句是“千载谁堪伯仲间”意思是“千年以来谁可以和他相比呢?”我不敢举哪个名人去和诸葛亮比较,但就在诸葛亮之后不足一百年的晋朝,有一篇奏章足以和《出师表》相媲美,它即是李密的《陈情表》。
(投影显示“陈情”二字)二、整体感知课文:1、结合“表”的文体特征,提问:1)是谁陈情?学生回答后,投影: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武阳(今四川省彭山县东)人。
父早亡,母改嫁,由祖母刘氏亲自抚养。
为人正直,颇有才干。
曾仕蜀汉为郎,蜀亡以后,晋武帝司马炎为了巩固新政权,笼络蜀汉旧臣人心,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
《陈情表》教学实录
![《陈情表》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70259558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da.png)
《陈情表》教学实录一、导入师:同学们还记得陆游的《书愤》吗?(生齐背)“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白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师:“出师一表真名世”,指的是我们初中学过的什么?生:诸葛亮的《出师表》。
师:是的,而陆游对这篇传世之作的评价是“千载谁堪伯仲间”,意思是“千年以来谁可以和他相比呢?”我不敢说谁能和诸葛亮比较,但就在诸葛亮之后的晋朝,却有一篇奏章足以和《出师表》相媲美,它就是李密的《陈情表》。
什么样的文章能和《出师表》相提并论呢,让我们共同走进《陈情表》,去揭开庐山真面目。
师:(板书:陈情表)二、解题师:从题目中,你能获得什么信息?生:内容是“陈情”,文体是“表”。
师:本文是谁写给谁的表呢?结合《名师一号》的背景介绍和你自己的知识积淀思考两人的身份和特点分别是什么?生:李密——蜀汉旧臣,有才辩;晋武帝司马炎——靠阴谋和屠杀建立了西晋,阴险多疑,笼络人心师:由题目“陈情”,你会生发出哪些问题和思考呢?生:我不禁会想:谁陈情?陈何情?如何陈的情?结果怎样?师:非常好,思路很清晰,一连问了4个问题。
那么我们目前能解决哪个问题?生:是李密向晋武帝司马炎陈情。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配乐,营造氛围;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师:读完文章,你有什么感受?生1:我觉得李密很孝顺。
生2:我觉得文章很感人。
师:通读全文后,你认为李密陈何情呢?生1:我觉得他陈的是对祖母的孝之情,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祖孙情。
生2:我认为还有对皇帝的感恩之情,忠情。
师:讲得很好。
能用文章中的语言回答李密陈情的目的是什么吗?生:“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李密希望陛下允许自己在家供养祖母,暂不应诏。
师:那么,大家是否知道晋武帝看了表后的反应是什么呢?有没有同意李密的请求?生1:应该会同意吧。
李密那么可怜,而且写的那么真诚。
师点评:看得出,你是个很善良的孩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情表》课堂教学案例海口一中姚卿云【课例背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许多学生埋首在象牙塔中,对社会、人生的关注不够,对传统文化的积淀不熟引起了不少有识之士的忧虑。
而对于我们这些一线教师而言,从学生的作文中,最能看出学生的文化素养。
环顾四周,高一学生分不清司马光与司马迁;高二的学生让韩愈去跟王安石做政敌;高三的学生作文时除了李白杜甫苏轼之外再也举不出其他的例子……这都不是个别现象。
当学生不以不了解民族传统文化而惭愧,而以说不上几个红透半边天的韩国歌手的名字为羞耻时,我们作为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又岂能熟视无睹、坐视不管呢?众多优秀古典文学作品的无人问津,诚信、谦恭、孝顺等传统文化思想的精髓渐渐被人们抛弃,“美丽的汉语”正在学生的口中、笔下变得越来越苍白乏味,诸如此类现象,无不值得我们深思:为什么会这样?我们该做些什么?恰巧本学期的课文中选录了李密的《陈情表》,我于是抓住这个机会,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们展开了对于古代“孝道”的讨论。
授课时间:2007年3月授课地点:101多媒体教室授课班级:高二(9)班课型:组内公开课〖教学过程〗(一)导语师:苏轼曾说过:“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我们在初中学习了以忠情感人的《出师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篇以孝情动人的文章——《陈情表》。
二、知识回顾师:在上课前,我们先回顾一下昨天学过的课文内容,检测一下课文中字词的掌握情况。
(指名学生解释屏幕显示的划线词语,对个别难理解的词语,联系语境启发提示)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期功强近茕茕孑立除臣洗马猥以微贱责臣逋慢刘病日笃犹蒙矜育宠命优渥日薄西山更相为命臣之辛苦生当陨首三、由课文标题展开思考:师:李密他这是在向谁陈情?为什么要陈情?生1:向当时的皇帝。
皇帝想让他出来做官,可是他祖母有病要他照顾。
生2:他不想做官,就写这篇文章来推辞。
师:“他祖母有病要他照顾”是理由,但是,李密真的“不想做官”吗?我们读过课文,他以前做过官没有?那时他祖母就没有年老体弱,宿疾缠身吗?生1:做过官,我查过资料,他以前是蜀汉政权的外交人才,很受重用,他对刘禅的看法很好,想辅佐他成就一番事业。
生2:课文中提到一句“夙婴疾病”,可以想象老人的身体总是不会太好的。
师:看来,李密不是不想做官,而是——生:暂时不能去做官。
师:晋朝刚刚建立,李密对蜀汉则是念念于怀,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朝廷内部矛盾重重,晋武帝为人又阴险多疑。
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
所以李密“辞不就职”,不是不想做官,而是此时此刻不宜做官。
师:下面,我们看看李密“陈”的什么“情”?生1:他陈的是当时他的真实情况:幼年多病,父死母嫁,祖母抚养他。
生2:而且祖母现在病得很重,离不开他。
师:这个理由大家觉得充分吗?生:充分啊,事业晚一点再追求也可以,但人死了就不能复生了,你不是跟我们说过“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吗?师:说得很好,不过我们也要记住古代封建社会的另一条“真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如果李密眼里只有自己和祖母,因为这个理由就不去就职,晋武帝不发火吗?他还应该陈述哪些方面的情,让晋武帝不发火又不怀疑他,同意他的请求呢?生:对朝廷忠心,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师:说得好!李密不仅陈孝情,还必须陈忠情,只有这样,才能够打动皇帝。
下面,我们看李密是如何“陈”“情”的。
四、课文内容梳理:1、学生朗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
2、教师质疑,要求学生用文中相关内容回答,变相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
师:生:(1)祖母年龄多大?生活能否自理?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夙婴疾病,常在床蓐(2)祖母由孙子侍奉,父亲何在?生孩六月,慈父见背(3)儿媳何在?行年四岁,舅夺母志(4)可有伯伯叔叔?既无叔伯(5)有无兄弟姐妹?终鲜兄弟。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6)其他亲戚能否帮忙?外无期功强近之亲(7)家中有无能干的仆人?内无应门五尺之僮(8)既然李密自幼无父无母,那他如何长大?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9)祖母抚养他容易否?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师:这是一个很悲惨的故事,但作者用的是非常精炼的文字来叙说的。
中间很多的内容是需要靠我们的想象去补充、去填空的。
你想想那个“孤弱”而可怜的孩子,没爹没娘的,在几乎绝望了的情况下,被老祖母抚养了,就这祖孙俩,度过了多少“零丁孤苦”的岁月!“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啊!这八个字中有多少内涵。
你用想象去填补那“零丁孤苦”的细节吧!孩子摔倒了,祖母要去搀扶;孩子饿了、病了,哇哇哭喊着,上哪儿去觅食寻药啊?还有旁人的冷眼,旁人的欺侮,老祖母靠着一种什么样的力量来独立支撑着?这是一个多么艰难的家啊!一个完全没有自我保护能力的孩子,之所以能够平安成长,是因为祖母的呵护,大家可以从第三段找到一句话,概括这一意思。
生:“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师:我们可以想象,当作者回忆身世,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他内心涌动着的是怎样的辛酸悲凄之情。
我们再把这一段齐读一遍,请大家体会李密的心情,读出那种凄苦悲凉的意境来。
小结:第一段:孤苦之情。
从纵横两方面分两个小层次:身世凄苦,祖母抚养恩深似海;人丁衰微,作者尽孝责无旁贷。
3、请一位同学读第二段,其他同学准备对诵读的情况进行点评。
学生点评:读得流畅,有节奏感,但是欠缺感情,对感情的体会还不十分到位。
师:肯定点评意见,并请同学们讨论这一段的感情生1:前面提到朝廷给他封的官,从孝廉、秀才、郎中一直到洗马,可以说是步步高升,不管李密内心想不想要,但对这样的破格提拔,他都应该表示感谢的,文中也说了,“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嘛,所以我认为,这一部分应当表现他的感激之情。
生2:后半部分就完全不同了,李密说他不想做官,惹恼了皇帝,于是又是下诏书,又是让郡县、州司上门逼迫。
读这一段文字时,我觉得所有的这些事情都是在很短的时间内连接发生的,皇帝这么苦苦相逼,李密的日子想必很不好过。
师:本段有一句关键语句,“泄露”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我们来找到它。
生:“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师:“进”难在哪里,“退”,难在何处?生:进,去入朝为官,就无以报答祖母养育之恩;退,坚持不肯奉诏,便不能回报朝廷知遇之情。
李密处于一种忠孝两难的境地。
师:大家分析得很好。
这一段表现的情感不是平直的,前一部分急迫焦灼,后一部分辗转两难。
诵读时要张弛有度,把握情感的焦急与沉重。
学生再次诵读,体会作者情感。
小结:第二段:两难之情4、请一位同学诵读第三段。
师:肯定学生感情的充沛饱满。
师:第三段的感情其实也就是承接上文而来的,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生:感激。
感激朝廷的知遇之恩,感激祖母抚养孤弱之恩。
师:正是这两种感恩之情,让作者陷入了前文所说的狼狈之境,两难之情。
但是,李密虽然明言自己陷入了忠孝难以两全的狼狈境地,而暗中却置武帝于两难选择之中。
大家能看出来吗?生:他是采用了“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办法。
晋武帝号称“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那么李密的这种情况更是“特为尤甚”,更应当受到“矜育”。
而今我要尽孝,你苦苦相逼,让我出仕,甚至不惜杀戮,使我不能尽孝,岂不与你的治国之道相违背吗?师:情以动人,理以喻人。
如果李密仅仅想用情来打动晋武帝的话,也许晋武帝会稍动恻隐之心,而这种恻隐之心很快就会从搞政治的阴险多疑的晋武帝心中溜走。
你尽孝但不能不尽忠啊?自古说“忠孝不能两全”,舍孝而全忠嘛!李密用以陈情的第二手就是“喻之以孝道之大义”,为什么李密从“孝”的角度来说理呢?因为晋武帝治国标榜的是“以孝治天下”。
在这里提出一个终养祖母的“理论依据”,使之既合情合理又合法。
小结:第三段:感恩之情。
情理兼具,打动武帝。
师:祖母情深似海,圣上恩重如山;在这样一个左右为难的境地里,李密是被动的,言辞稍有不慎,不仅达不到陈情的目的,还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
那么,李密最后提出解决尽孝与尽忠两者矛盾的办法是什么?他是怎样提出这个办法的?生1:祖母九十六岁了,活不了多久了。
生2:祖母病得很重,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生3: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
生4:先养祖母,然后再去就职。
师:很好,同学们回答非常正确。
如果李密不出来做官,就有“不事二君”的嫌疑,不事二君就意味着对晋武帝不满,这就极其危险了,作者以列数字作对比的方式,“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这个对比很直观,也很有说服力。
李密很巧妙地解决了摆在眼前的矛盾,即先尽孝,后尽忠。
等我把祖母刘养老送终之后,再向您尽忠,合情合理,这样晋武帝也就无话可说了。
(显示):尽忠日长,尽孝日短:先尽孝后尽忠。
师:到此为止,李密的“情”算是陈完了。
那么他的愿望能否实现呢?请看练习二中《古文观止》上的一段话。
(显示)“历叙情事,俱从天真写出,无一字虚言驾饰。
晋武帝览表,嘉其诚款,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祖母奉膳。
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
”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李密的这一次真情告白宣告成功。
大家从这段文字中找找看,李密成功的奥秘在哪里。
(真、诚)关于真情实感,对于作文的意义,教师稍作展开。
[多媒体]修辞立其诚——刘勰不精不诚,不能感人。
故强悲者不哀,强亲者不和。
——庄子所以古人评说:“沛然从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斧凿痕。
”(《冷斋夜话》引李格非语)更有评说:“此段写尽慈孝,使人读之欲涕。
”(《古文观止》批注)结束语《陈情表》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它陈孝情情真意切,从本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李密对他的祖母的一片拳拳挚爱。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十五六岁的青少年更多关注的永远是友情,深深憧憬的往往是爱情,最易忽略的却常常是亲情、孝情。
希望李密对祖母的乌鸟深情能让我们有所感悟,有所行动,为亲人捧上自己哪怕微薄但却真诚的回报。
【课堂反思】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新课标的理念如何渗透在文言文教学中?传统教学方法的长处如何发挥?这是摆在每一个老师面前的问题。
这些难题在这一堂课中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其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采用“以读为经,以悟为纬,读悟结合”的方法,打破传统的逐字逐词逐句牵引,而后串讲文意的教学模式,还给学生独立思考、发挥想象的空间。
文言文教学,很适合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诵读法来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诵读是达成对话的一种有效途径,学生在诵读中自创情境,与文本言语碰撞、交流,是教师最愿意看到的。
本文是一篇情满笔端,措辞恳切的至情美文。
文章委婉得体,悲恻动人。
作者无论是诉自己的孤苦之情和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深厚亲情,还是述自己对朝廷恩遇的感激之情和对晋武帝的忠敬之心,都十分感人。
这个特性,决定了它是最适宜用诵读法进行教学的课文。
在整堂课中,齐读、抽读交替出现,边读边议,议后再读,学生们就在一次次的讨论与诵读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缩短了与作者心灵上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