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自然资源概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枣庄市自然资源概况
一、地理环境
枣庄市位于山东省南部,地跨东经116°48′30″—117°49′24″,北纬34°27′48″—35°19′12″。
北临孔孟之乡济宁,南邻吴楚之邦徐州,东依革命圣地临沂,西部是济宁市微山县。
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较多,四季分明;同时也存有一定的灾害性天气。
全市多年平均气温在13.2-14.2℃,各季气温差异明显。
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在750~950毫米之间,是山东省降雨量最充沛的地区之一。
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南部地区,属于黄淮冲击平原的一部分。
地势呈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由东北向西南倾伏状。
二、自然资源介绍
枣庄市较为突出的自然资源有:土地资源、地下水资源、煤炭资源。
土地资源枣庄土地总面积6844831.9亩。
其中耕地3678771.5亩,园地348614.1亩,林地450281.5亩,牧草地4947.6亩,交通用地256233.5为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459228亩,未利用地746157.6亩。
本市土壤分为棕壤土、褐土、潮土、砂礓黑土和水稻土5个土类,12个亚类,29个土属,80个土种。
地下水资源枣庄河流属淮河流域南四湖-运河水系。
区内地表水系发育,除韩庄运河、伊家河为南四湖的泄洪河道外,其它主要河道均发源于东北部山区,并且为老年性季节河道。
全市境内共有河道25条,其中主要河道13条。
地下水补给资源为78960.8万立方米/年,其中各富水区开采资源为30270万立米/年。
煤炭资源枣庄市素有“鲁南煤城”之称,是因煤而兴的矿业城市,煤炭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支柱作用。
辖区内有陶枣、官桥、滕南、滕北、韩台5个煤田,含煤面积1000余平方千米,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3% ,现探明储量18. 87亿t。
滕南、滕北煤田含煤面积较大,资源储量较丰富,主要煤种为气煤、肥煤和天然焦,是优质动力用煤和炼焦配煤。
三、自然资源存在的问题
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
(一)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1996年全市人口348.26万人,耕地242701公顷,人均耕地0.068公顷。
2005年人口367.27万人,由于矿山塌陷等因素,耕地降为241048
公顷,净减1653公顷,平均每年减少184公顷,人均耕地为0.065公顷。
(二)城市用地布局分散。
市区城市用地呈典型的分散式布局,严重影响城市用地的规模效益和集聚效益。
台儿庄区城区人口7万人,距中心城区70公里;山亭区城区人口规模不到5万,距中心城区35公里。
市中区、薛城区和峄城区的城区分布相对靠近,但互相之间的距离也超过20公里。
过度分散的城市用地布局,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难以配套建设,产业用地集中度低下,导致城市竞争力下降。
(三)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困难。
2005年,全市一、二、三产业结构为9.87:63.33:26.80,工业增加值占GDP的63%,建设用地特别是工业用地仍是经济发展的主要用地基础。
在资源开采逐步枯竭,新兴接续替代产业尚未形成的条件下,建设用地需求量仍然很大,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十分困难。
(四)土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压力大。
本市矿产资源开采历史长,尤其是煤炭开采历史悠久。
经过长期高强度开采,已造成大量土地塌陷和煤矸石堆积,对环境的影响破坏突出,治理任务重。
全市现有塌陷土地6033公顷,并且每年还在增加。
全市累积煤矸石有2165万吨,占压大量土地,现在每年还要产生400万
,对周围环境污染严重。
近10吨煤矸石。
而煤矸石的自燃,释放出大量的S0
2
年来虽经多方治理,但因历史欠账较多,资金短缺,尚未治理塌陷地和尚未利用煤矸石仍然较多,治理任务仍较艰巨。
地下水资源存在的问题:
(一)岩溶塌陷。
由于长期处于超采状态, 地下水水位的波动使水动力条件相应改变, 增强了地下水的潜蚀能力,地下水沿着裂隙对上部的土体产生淘空作用, 破坏了土体的自然平衡状态。
在第四系地层覆盖厚度小于10m 的地段, 下部岩溶漏斗和裂隙发育部位, 石灰岩与第四系接触处, 土体在地下水的作用下被冲蚀淘空, 形成了土洞。
土洞进一步发展扩大, 当洞顶土体在重力作用下失去控制时, 便产生了塌陷, 形成塌陷坑。
当下部有溶洞时, 地下水的水力联系密切, 会加剧塌陷的发展。
(二)地裂缝。
地下水水位的下降, 使上部的膨胀土干裂收缩, 土体下沉, 雨季降水入渗使地下水位抬升, 粘土吸水膨胀隆起, 引起地面不均匀涨缩变形,在地面上形成了裂缝。
抽水活动会在水井周围形成内部挤压和外围拉张两个径向应变区, 且随着抽水时间的增加, 内部挤压区逐渐向外扩大。
当地裂缝位于外围拉张
区时, 抽水活动可以加速地裂缝活动, 使地裂缝逐渐增大。
(三)地下水受到污染。
枣庄市煤矿开采过程中, 地面大量堆放煤矸石、工业废渣以及垃圾等, 经降水淋滤, 使易溶解物质随降水和地表水渗入地下。
另外,十里泉水源地允许开采量为6189 万m3/ d, 实际开采量已达719 万m3/ d, 长期超采致使地下水水位大幅度下降, 加速了地表污水、废水向地下的入渗, 造成了该水源地大肠菌群和挥发酚超过了CJ 3020 ) 935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6, 最高含量超标可达792 倍和29 倍, 地下水受到污染。
煤炭资源存在的问题:
(一)产品档次低、市场竞争力差。
这些年来,枣庄市按照市场经济要求,在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上做了大量工作,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但由于多数企业生产的产品属于初级产品,精深加工、附加值高的产品少,高新技术产品更少。
加之枣庄市东部资源枯竭,多数煤矿报废封井,新建矿井外迁到济宁市,在近几年煤炭价格持续低迷,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态势下,造成枣庄市支柱税源萎缩,财政收入困难,无力支撑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的发展,严重制约了产业调整和升级的步伐,使结构性矛盾变得更加突出。
(二)地方经济效益长期被转移,自我发展能力严重不足。
由于煤炭产业在紧缺时期按国家定价销售,价格与价值背离,效益被转移到下游产业和别的地区,煤炭城市自身利益得不到应有的补偿,缺乏发展新兴产业所需要的资金、技术积累。
煤炭市场放开后,也无法从根本上摆脱高投入低产出,出大力挣小钱的处境。
因而造成枣庄市对发展关联度强、链式效益显著、市场前景看好的煤化工产业心有余而力不足。
目前,传统产业的改造,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同样也面临着有效投入严重滞后的问题。
(三)环境污染严重,治理难度较大。
煤炭工业及相关产业,由于其生产过程的特殊性,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力巨大,造成大面积的地表塌陷、大气污染、水源污染、废渣污染等问题。
但是环境污染易,治理恢复难,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坚持长期治理,并为此要付出巨大代价,这是其他非煤炭城市所不存在的刚性成本和额外负担。
(四)就业和社会保障包袱沉重。
枣庄市枣陶、官桥两煤田,资源已经枯竭,矿业集团先后有13对矿井报废,地方煤井近几年也大量关闭,原来的147处矿井,近年来已陆续关闭55处,最近又出于安全生产考虑关掉24处,仅剩68处矿井。
不仅加剧了枣庄市经济改革和发展的难度,而且还严重影响了枣庄市的社会稳定。
以上问题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
四、保护自然资源的应对措施
土地资源利用战略重点:
(一)整合组群式城市用地分散布局。
继续培育壮大枣庄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改变组群方式城市用地分散布局的现状,集中配置中心城市用地,规划期末中心城区户籍人口达到109万人,形成区域性的综合中心城市。
(二)充分保障接续替代产业用地。
统筹规划,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优先保证接续替代产业用地,抓紧培育发展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接续替代产业,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延长一产和二产的产业链,建立衰退产业援助机制,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三)促进产业用地的大型化、基地化和规模化。
全市产业用地形成向开发区集聚,以高新区为龙头,以经济开发区为主体。
积极培育产业集群用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四)积极推进土地综合整治。
区分平原、低丘缓坡和山地等不同类型,切实推进山、水、田、林、路、村、产的综合整治。
将农村居民点整理与农用地整理及交通水利规划紧密结合,优化空间资源布局,拓展建设用地新空间。
按照综合治理、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养则养、宜建则建的原则,积极推进矿业废弃地的农用地复垦、建设用地复垦和生态旅游用地复垦。
(五)推进交通导向的城镇集约用地模式。
通过提高城镇密度、减少农用地开发、实施功能混合的用地布局以及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和在公交节点集中开发等手段,达到用地集约化的目的。
以交通运输系统为纽带,组织区域城镇开发空间,以达到节约用地的目的,为城市转型提供空间资源持续利用的保障。
地下水资源的防治对策:
(一)减少开采量, 调整开采井的布局。
当开采量减少时, 地下水水位将回升, 塌陷也将逐渐减缓, 起到控制岩溶塌陷发生、发展的作用, 同时地下水水位的回升, 也使干裂的膨胀土体积涨大,减小地裂缝。
地裂缝是重要的工程地质问题, 在膨胀土分布区新建建筑物, 应按规范要求进行必要的地基处理,做好排水设施, 在防止膨胀土干裂收缩的同时, 更要防止其膨胀对建筑物的危害。
(二)节约用水, 开发新水源。
枣庄市区是城市和工业的主要用水区, 工业用水可通过清污分流、一水多用、串级使用、闭路循环、污水回用等措施, 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压缩耗水量,充分采用节水型新生产新工艺流程和节水新措施。
枣庄市是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 煤矿众多, 具有较丰富的矿坑排水, 仅每年矿坑排水量就达2269 万m3,这些水源应该充分利用起来, 一部分可以用于农田灌溉, 一部分用于城市供水, 把优质的地下水供给城乡居民及水质要求高的工业。
(三)建立节水型农业, 实施防污工程。
应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并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解决好用水与蓄水问题。
应改变灌溉方式和制度, 发展喷灌、滴灌、渗灌等。
要讲究最佳灌水时间和最优灌水量, 提高有效输水系数, 减少输水中的浪费, 推广旱作农业、雨养农业、立体农业等新技术。
在开辟新水源地的同时, 要加大力度实施防污工程, 利用污水处理系统实现污水资源化, 提高污废水处理后的利用率, 保证水源地范围内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达标排放。
煤炭资源应对的建议:
(一)制定适应新形势的煤炭产业发展方针。
煤炭作为重要的基础产业必须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由于煤炭产业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很大,利润人为转移比较严重。
如煤炭和电力这两个行业,煤炭企业严重亏损,职工发不出工资,而下游的电厂和供电企业则工资很高,反差很大,这是国家垄断电力行业而不保护煤炭行业造成的。
因此,煤炭行业需要国家的支持和保护,在煤炭城市发展上,要强化支持力度,建立对煤炭这一弱势产业(也是国家经济建设不可缺少的基础产业)的保护机制,实施总量控制和价格保护,防止过度竞争和煤炭生产的大起大落,确保煤炭产业有一个持续稳定发展的市场环境。
(二)制定促进非煤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
解决煤炭城市产业结构单一问题,国家在计划、财政、税务、金融等方面发挥政策和资金的导向作用,大力促进煤炭城市发展非煤产业。
对煤炭城市发展非煤产业,各级财政要给予政策、资金支持,分别以贴息、垫息、资本金投入、无偿资助等方式进行扶持,帮助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风险基金,用于高新技术项目的贷款、贴息。
在税收上真正落实综合利用项目所得税、增值税减免政策,对发展非煤产业和承担非煤产业重点技改项目的企业允许实行加速折旧,对市级以上非煤产业重点技改项目,还款期内新增利润上缴所得税部分,应全部返还地方,用于产业结构调整。
高新技术产业项目3年内国家应给予财政贴息,促进煤炭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三)建议建立衰老报废煤矿转产基金。
矿井报废或关井,都有大量劳动力需要重新安置,这是煤炭行业转产所遇到的最大困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增加新的就业岗位。
因此,国家有必要尽快建立衰老报废矿井转产基金,以备矿井关闭转产时对资金的需要。
转产基金来源可从三方面取得,企业提取一部分、财政投入一部分、银行专项贷款政府贴息一部分。
(四) 加大煤炭城市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
对煤炭城市历史形成的环境破坏和污染问题,国家和地方都必须高度重视,强化措施,加快治理。
由于这是一项任务很重、治理难度很大的工作,只靠地方政府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国家的大力支持。
一是国家要制定对煤炭城市治理污染的支持政策,以调动地方加快治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要国家统筹建立治理采煤塌陷地的复垦和矸石山综合利用专项基金,确保有足够的投入,推动煤炭城市环境的根本改善。
五、枣庄的发展与未来
枣庄是一个因煤而建、因煤而兴的现代化工矿城市。
于此同时枣庄也是一座充满活力、颇具魅力的新兴旅游城市。
作为被国务院批准为东部地区唯一的转型试点城市,标志着枣庄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枣庄的转型工作得到了国家的认可和政策资金支持。
东西两城留有巨大发展空间,是其它城市所不具备的,在城市转型的道路上阔步前行的枣庄,正焕发着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