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导学案教师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屈原列传>>导学案教师版

汨罗江上的殉道人——屈原

屈原(前340?-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时楚国人。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主张彰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后遭谗去职,迭遭放逐。至首都郢为秦兵攻破,遂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是中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意象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怀王宠佞臣,屈原自沉江

屈原,正好生活于七雄并峙、社会亟趋统一的战国时代。当时的七国中,秦、楚、齐三国力量最强,形成三足鼎立,其中秦、楚尤为强盛,合纵、连横的斗争十分激烈。苏秦说:“从合则楚王,横成则秦帝。”(《战国策》)屈原鉴于在秦国威胁下楚国面临的危机,对内主张改革内政,对外主张联齐抗秦,以楚为中心统一中国。由于怀王、顷襄王宠幸奸佞之臣(如令尹子兰、南后郑袖等人),对秦实行投降政策。屈原受到排斥打击,两次放逐到江南一带。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觉得无力挽救楚国危亡的局面,政治理想无法实现,极度悲愤绝望,传就在这一年五月初五(农历),自沉于湘水附近的汨罗江。后来,这一天就被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名曰“端午节”。

本文通过写屈原的生平事迹,特别是政治上的不幸遭遇,表现了屈原的一生和楚国的兴衰存亡有着直接的关系,赞扬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正义的品德,处处流露出作者郁郁不平之气和“悲其志”的叹惋。

一、通假字

1.博闻强志.同“记”,译为“记忆力”2.离骚者,犹离.忧也同“罹”,译为“遭遇”3.人穷则反.本同“返”,译为“返回”4.靡不毕见.同“现”,译为“显现”5.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同“旨”,译为“旨趣”6.自疏濯.淖污泥之中同“浊”,译为“污浊”7.皭然泥.而不滓者也同“涅”,译为“染黑”8.屈平既绌.同“黜”,译为“罢免官职”9.厚币委质.事楚同“贽”,译为“见面礼”10.亡走赵,赵不内.同“纳”,译为“接纳”11.齐与楚从.亲同“纵”,译为“合纵”12.被.发行吟泽畔同“披”,译为“披散”二、古今异义

1.人君无愚智贤不肖

..

古义:“贤”的反面,没有才能

今义:品行不好(多用于子弟)

2.颜色

..憔悴

古义:脸色今义:色彩

3.形容..枯槁 古义:形体容貌

今义:对事物的性质或形象加以描述 4.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古义:当权

今义:凭感情、义气行事

5.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古义:第二年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6.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古义:骗人的假话 今义:无理狡辩

7.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古义:言语举动适度、得体

今义:不慌不忙,不急迫,镇定自若的样子 三、一词多义

1.闻⎩⎪⎨⎪⎧

①博闻.

强志,明于治乱 名词,见闻②以勇气闻.于诸侯 动词,闻名③况草野之无闻.

者乎 名词,名气④声非加疾也,而闻.

者彰 动词,听到

2.志⎩⎪⎨⎪

①推此志.

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名词,品行②博闻强志.,明于治乱 名词,记忆力

③其志.

洁,其行廉 名词,品行④一篇之中三致志

.焉 名词,意愿⑤便扶向路,处处志.

之 动词,作标志

3.疏⎩⎪⎨⎪⎧

①王怒而疏.

屈平 动词,疏远②谏太宗十思疏.

名词,一种文体

四、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

(1)名词作动词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祖:效法

(2)名词作状语

①蝉蜕

..于浊秽蝉蜕:像蝉蜕壳那样

②秦,虎狼

..之国,不可信虎狼:像虎狼那样

③其后楚日.以削日:一天天地

④厚币

..委质事楚厚币:用厚礼

⑤内.惑于郑袖内:在内

⑥外.欺于张仪外:在外

⑦身客.死于秦客:以客人的身份

2.动词活用

(1)动词作名词

谗谄

..之蔽明也谗谄:中伤别人的小人

(2)动词使动用法

然亡.国破.家相随属

亡:使……灭亡破:使……破败

3.形容词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邪曲

..之害公也邪曲:邪恶的小人

②方正

..之不容也方正:端方正直的人

(2)形容词作动词

①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短:诋毁,说坏话

②明.道德之广崇明:阐明

(3)形容词意动用法

惠王患.之患:以……为患

五、文言句式

1.判断句

①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者……也”表判断)

②此不知人之祸也。(“……也”表判断)

③秦,虎狼之国,不可信。(语意含判断意味)

2.省略句

楚诚能绝(于)齐。(省略介词)

3.倒装句

(1)宾语前置

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正常语序:莫不欲求忠以为自,举贤以佐自)

(2)状语后置

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正常语序:于治乱明,于辞令娴)

(3)定语后置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正常语序:人又谁能以察察之身,受汶汶之物乎)

4.被动句

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见”“被”表被动)

②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于”表被动)

③为天下笑。(“为”表被动)

④数十年,竟为秦所灭。(“为……所……”表被动)

1.课文记叙了楚国哪几件大事?作者写楚国命运,用意是什么?

明确:受骗绝齐→兵败丹、淅→蓝田退兵→复释张仪→诸侯击楚→赴秦身死→为秦所灭作者写楚国命运是为了说明屈原的命运和他祖国的命运息息相关,屈原始终心系楚国。

2.第3段中,记叙了《离骚》的创作缘由、命名、思想内容和风格特点。作者为什么要用大量笔墨来写《离骚》?

明确:(1)《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诗中表达了屈原崇高的理想和忠贞不渝的爱国情怀,也体现出他的高洁品格和决不与奸佞之人同流合污的操守。屈原的伟大形象在《离骚》中体现的光彩照人,感天动地。

(2)作者专用一个段落来写《离骚》,用屈原自己的作品来塑造屈原的形象,这种“现身说法”使屈原的形象更真实,更丰满感人。正像作者写的那样,“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