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约瑟问题(难题).
李约瑟难题及其解答
讨论:李约瑟难题。
1. 为什么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之间,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中国的政教分离,选拔制度,私塾教育和诸子百家为何没有在同期的欧洲产生?2. 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在十七世纪的西方,特别是文艺复兴的欧洲?李约瑟难题的实质内容在于中国古代的经验科学领先世界一千年,但为何中国没有产生近代实验科学。
这是关于两种科学研究范式的起源问题。
难题介绍李约瑟 第一段是:为什么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之间,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 中国的政教分离、选拔制度、私塾教育和诸子百家为何没有在同期的欧洲产生? 第二段是: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在十七世纪的西方,特别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李约瑟难题的实质内容在于中国古代的经验科学领先世界一千年,但为何中国没有产生近代实验科学,这是关于两种科学研究范式(Paradigm)的起源问题。
表征意义 “李约瑟难题”很耐人寻味,它犹如科学王国一道复杂的“高次方程”摆在了世人面前。
众所周知,中国是享誉世界的文明古国,在科学技术上也曾有过令人自豪的灿烂辉煌。
除了世人瞩目的四大发明外,领先于世界的科学发明和发现还有100种之多。
美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在著名的《中国,文明的国度》一书中曾写道:“如果诺贝尔奖在中dj国的古代已经设立,各项奖金的得主,就会毫无争议地全都属于中国人。
” 当然,这是不可能的。
然而,从17世纪中叶之后,中国的科学技术却如同江河日下,跌入窘境。
据有关资料,从公元6世纪到17世纪初,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中国所占的比例一直在54%以上,而到了19世纪,剧降为只占0.4%。
中国与西方为什么在科学技术上会一个大落,一个大起,拉开如此之大的距离,这就是李约瑟觉得不可思议,久久不得其解的难题。
李约瑟与中国编辑本段李约瑟本人的努力 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不仅提出了问题,而且花费了多年时间与大量精力,一直努力地试图寻求这个难题的谜底。
自然辩证法--李约瑟难题
李约瑟难题1 “李约瑟难题”之问及研究意义李约瑟在其巨著《中国科技史》中提出注明的“李约瑟难题”:如果我的朋友在智力上和我完全一样,那么为什么像伽利略、牛顿这样一些伟大的人物都是欧洲人,而不是中国人或印度人呢?为什么近代科学产生于欧洲呢······为什么中世纪中国比欧洲先进,后来却让欧洲人着了先机呢?怎么会产生这样的转变呢?关于中国文明中是否曾出现过作用巨大的“科学技术”,又或者中国是否曾在某一阶段在科学技术上领先于欧洲,这在学界有着很大争论。
这些争论有很大的现实意义,这种意义不在于是否能够提出此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案,而在与提示我们对一些重要问题进行深刻的思考。
李约瑟难题其实包含两个问题:1 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出现在中国?2 为什么中国在近代发展进程中会整体落后与西方?这两个问题是相互关联的。
求解李约瑟难题过程的实质是研究科学技术自身发展逻辑规律与启示政府重视科技发展内外影响因素的问题。
2 政治经济制度影响科学技术是社会文明的一个方面,而这与社会制度也有很大关系。
传统观点认为中国与西方的社会发展历程都经由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五个社会形态。
我们潜意识里都会认为东西方的封建社会的“社会建制”是相同的。
2.1 经济制度旧社会中国的农民是自由农民,他们从皇帝那里领到土地维持家用,同时对以皇帝为首的政府提供赋税,并受统一的法律制约和保护;中央政府从农民那里取得赋税来维持军队,而军队的士兵也来自农民。
这样中央政府有很大的权利、很大的力量建立强大军队,可以随时铲除任何挑战中央集权的豪强,呈现两头强、中间弱的局势,是高度中央集权形式。
在这样的土地制度下,小农经济使得人们能够自给自足,拥有土地便可维持生活所需,所以贵族阶级甚至全社会都对土地有着强烈的渴望和占有欲,从而便产生了强烈的重农轻商,对经商致富以鄙夷的态度,于是,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在中国受到了限制,生产力上也没有对科学有进一步的要求。
李约瑟难题解答
李约瑟难题解答●从文化竞争模型:一、资源因素。
中国多山少地,半干旱气候的生态约束促使中国发展了节省能源、消耗劳力的农业技术,而非扩张资源、节省劳力的牧农技术,导致周期性的生态危机和治乱循环,阻碍了劳动分工的发展。
二、文化因素。
西方冒险精神利于多元和创新,避险倾向利于稳定和赶超。
中国的儒家、道家、法家流派的主导思想无不是规避风险、明哲保身。
三、系统复杂性因素。
劳动分工的发展,要求稳定的环境,西方现代科学和资本主义的出现不是单一文化的自身延展,而是多种文明冲突演化的结果。
中国面临单一小农经济造成的生态危机的恶化,秦汉以来自然灾害的周期不断缩短,农民起义和外敌入侵不断,加上政府货币、财政政策的多变,都不利于劳动分工的保持。
●经济基础:中西方的经济基础不同,导致社会发展进程不同,进而导致中国在近代落后于西方。
●古代文明:一、中国自南宋以来的专制集权制度,特别是封建专制者对中国人愈来愈加强的集权制度下的儒家思想教育是造成近现代中国科学技术水平落后的根本原因。
儒家学说一反前朝历代只限于道德说教的范畴,在礼仪甚至从法律规范上对上至士绅下至普通百姓的思想行为,实施强行的灌输与限止,从而严重地禁锢了人们的思维思想,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动力。
二、南宋时期朝廷偏安一偶为了生存,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鼓励经济贸易发展来维持国家的税收收入,这样也就使得国家工商业空前发展。
工商业的发展致使南宋社会分工更加细致,贫富差别加大。
三、在政治上一方面表现为民众为追求工商业发展特别是相关技术的发展,需要一种更加自由开放的、更加宽松倡明的社会环境,要求封建统治者在保护封建土地制度的同时也能够保护工商业者的社会利益;另一方面则表现为社会关系愈来愈向商贸化金钱化方向发展,私欲膨胀、只认利益而轻视道德规范,特别是缺乏对封建道德意识和国家民族意识的认同,从而造成社会混乱,特别是造成了宋朝普通民众、军队的爱国热情严重低下。
当时的状况使社会发展走到了一个政治上的十字路口,要不国家政治通过一定程度上打破封建专制而使社会制度更加清明民主,要不就为了巩固封建专制更进一步地加强对民众的政治思想统治。
李约瑟难题
李约瑟难题 §1 引言
3/16
李约瑟难题是一个两段式的表述: 第一段是:为什么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之间, 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 的欧洲? 中国的政教分离、选拔制度、私塾教育和诸子百 家为何没有在同期的欧洲产生? 第二段是: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在十七 世纪的西方,特别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 ?李约瑟难题的 实质内容在于中国古代的经验科学领先世界一千年,但为 何中国没有产生近代实验科学,这是关于两种科学研究范 式(Paradigm)的起源问题。
李约瑟难题 §1 引言
14/16
缺乏交流与交通
中国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在封建社会末期严重地阻碍了科技的 发展,封建时代的末期,中国缺少与外部周边国家的交流,知识很难传 递,再加上我们当时国内的交通很不发达,即使有一部分人在搞一些研 究,但总是单兵作战,无法协同对科学的发展起协同的作用。
李约瑟难题 §1 引言
李约瑟难题 §1 引言
11/16
封建社会不断强化的中央集权统治对科技 的束缚愈来愈严重
李约瑟难题 §1 引言
12/16
缺乏持续性发展
连年的战争和社会动乱使得古代中国不能保持科学发展的连续性。使很 多的科学技术浪费,失传。
李约瑟难题 §1 引言
13/16
缺乏专利与股份
专利与股份可以成为古代民众技术名的强大动力,同时专利和股份也可 以有效的保护和传承技术,或者是还未成形只有雏形的简单科学形象和 概念,使之可以进一步的发展。
李约瑟难题 §1 引言
1/16
李约瑟难题 §1 引言
2/16
按照李约瑟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的研究,从公元1世纪 到公元15世纪,中国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领先于世界。 为什么16世纪之后,中国的科学技术开始落后于世界呢? 与中国对照的是,欧洲在16、17世纪发生了近代科学革命 ,并由此诞生了近代科学。但是,为什么中国没有产生近 代自然科学?
李约瑟难题
李约瑟难题英国著名的研究中国科技史的权威李约瑟在其编著的15卷《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正式提出了著名的“李约瑟难题”:“如果我的中国朋友们在智力上和我完全一样,那为什么像伽利略、托里拆利、斯蒂文、牛顿这样的伟大人物都是欧洲人,而不是中国人或印度人呢?为什么近代科学和科学革命只产生在欧洲呢?……为什么直到中世纪中国还比欧洲先进,后来却会让欧洲人着了先鞭呢?怎么会产生这样的转变呢?”李约瑟难题是一个两段式的表述:第一段是:为什么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之间,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第二段是: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在十七世纪的西方,特别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不仅提出了问题,而且花费了多年时间与大量精力,一直努力地试图寻求这个难题的谜底。
虽然他所寻求的答案还缺乏系统和深刻,就连他自己也不甚满意,但却为我们留下了探索的足迹,为这个难题的解答提供了有价值的思维成果。
某日见正龙老师有专文“李约瑟难题”之我见,与我的观点不谋而合,真可谓先言我声,故将其全文转载如下:“李约瑟难题”之我见——对于东西方科技与文化的思考王正龙我国著名科学家周光召先生说:“中国为何没有与西方同时或前后产生现代科学技术?这一问题困惑了许多科学史专家,被称为…李约瑟难题‟。
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今天,这仍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李约瑟和科学家们对这一难题产生困惑是必然的。
因为这个问题涉及到“道德与科技”的关系问题。
只懂得科技知识而不懂得道德修养的人,或者说不懂得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是永远也不可能正确地解答出这一难题的。
物质与意识,第一第二,极难把握,圣人的理论连中国人自己也难理解,极易偏颇。
只有用孝弟这个行为习惯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孝弟观念习惯就是形成上下左右相互关联照顾这个观念的基础。
要想解答这个问题,首先必须了解人类的基本特性。
一个健全的人,都是由心理和生理两部分组成的,也就是说由思维技能和情感欲望两部分组成的,两者缺一不可。
从科技史看“李约瑟难题”
从科技史看“李约瑟难题”1. 引言1.1 李约瑟难题的提出李约瑟难题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由斯坦福大学历史学家李约瑟提出。
这一问题涉及到科技史领域的重要议题,探讨了东西方科技发展的差异和相互影响。
在当时,西方科技一直被认为是全球技术发展的主导力量,而东方科技被认为是相对落后的。
李约瑟对这一观点提出了质疑,他认为东方科技与西方科技并非单纯的“一明一暗”,而是互相借鉴、相互渗透的关系。
他认为东西方之间的科技互动更为复杂,不仅是单向的技术传播,还包括了思想、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李约瑟的观点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他的研究成果影响了后来一系列关于东西方科技发展差异的讨论。
李约瑟难题被认为是科技史研究的一个里程碑,在科技发展的全球视野下,重新审视了东西方科技传统的交融和演化。
这个问题的提出,也促使人们更深入地思考科技发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对科技史的研究起到了很大的启示作用。
2. 正文2.1 科技史的重要性科技史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科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科技的演进和创新直接影响着社会的进步和变革。
通过研究科技史,可以了解人类在不同时期对技术的运用和发展,探索科技变革对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的影响。
科技史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和理解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过程,揭示人类文明的发展轨迹和规律。
通过科技史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先人们是如何利用自然资源和技术手段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更好地应对当今社会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科技史也可以启示我们关于技术创新和发展的思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当代科技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科技史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认识和把握未来科技发展方向的重要依据。
2.2 李约瑟难题的背景李约瑟难题的背景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中国科学家李约瑟通过对中国古代科技史的研究发现了一个现象,即古代中国曾经发展出许多先进的科技成就,如火药、造纸术、指南针等。
这些科技成就在当时被认为是引领世界的领先地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科技发展却逐渐停滞甚至倒退,导致了中国在科技领域的边缘化。
李约瑟难题
李约瑟难题第一段是:为什么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之间,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 中国的政教分离现象、文官选拔制度、私塾教育和诸子百家流派为何没有在同期的欧洲产生?第二段是: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在十七世纪的西方,特别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第一段中首先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之间,也就是中国处于南宋时期,而这时,南宋此时积贫积弱。
为了生存,政府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鼓励经济贸易发展以此来增加国家的税收,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内的工商业的发展。
而与此同时,工商业的发展也致使人们的社会分工愈发的明确和精细,以此又促进了人们在发展工商业有关的技术,以此来得到更多的利益。
所以,这时的中国人在科学与技术方面更为突出,这终其原因是为了促进生产的发展,但此时的科学也在相当的程度上更偏向于技术一点,更为注重实际的运用。
但是社会的主流思想亦不是以民主为根本,也就为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埋下隐患。
其次这时的欧洲是海洋文明,与中国的大河文明不同。
公元476年后,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古代欧洲奴隶制社会的终结以及封建制度的确立,但此后古欧洲的庄园制经济模式除了庄园内隶农私田耕种收获部分可以归隶农所有以外,与中国西周奴隶井田制下的奴隶一样仍无人身自由可言。
更何况,欧洲中世纪人们的言论、舆论、行为自由遭到天主教会的严格限止,其当时的社会民主性与中国宋、明以前的状况更是无可比之处。
第二段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思想层面上,文艺复兴后的欧洲,人们的思想在极大程度的得到解放,摆除了天主教的人性压迫和精神控制,民主意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欧洲真正的民主开始兴起。
而此时的中国,中央集权制度不断的加强完善,政府宣扬重农抑商,压抑了工商业的发展。
同时,中国固有的小农经济使得人们的思想狭隘,而备受推崇的是儒家思想,要求存天理,灭人欲,并且宣扬等级制度,以此禁锢了社会思想的进步。
2.中国在朝代更新时,避免不了的战争和社会动乱使得古代中国不能提供给科技技发展的稳定环境,同时,在战争中又有许多的科学技术浪费,失传。
综合探究李约瑟难题与我的解答
2、“中国古代在经验技术的发展水 平上远远超过西方”的史实有哪些?
▲战国时期的《甘石星经》测定了120多个恒 星的位置,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留下了最早关于哈雷慧星的记录 ▲东汉科学家张衡关于地球是圆形的见解比西 欧人早1000多年; ▲唐代天文学家僧一行创制了黄道游仪,用它 发现了恒星位置的变动,这在世界上是首次; ▲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制成了一种新型浑仪 “简仪”,比欧洲发明同类仪器早300多年。
15世纪后中国科技由盛转衰的原因
1、明清统治者固守农耕经济的藩篱,从 根本上阻碍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2、政府重农抑商的政策 3、科举制度下的八股取士,使科学技术 完全排斥在各级教育和科举考试内容之 外; 4、传统的自然观、哲学观如天人合一、 阴阳五行等也妨碍了科学理论的发展 5、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
1、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近代 自然科学和各种学术的兴起清除了思想 障碍; 2、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生产力的发展 和新的社会需要又推动了科技的创新; 3 文艺复兴期间科学的实验方法的诞生. 4、科学家们探求自然的不懈努力;
结合明中后期历史背景,分析晚明科技 一度辉煌的原因
1) 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农耕经济的繁荣. 2)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引发 了革新工艺技术的需要,推动了科技的 发展; 3)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4)科学家对古代及明代科技就与近 现代科研成果的区别
内容上:传统科技是以感性和经验成为主 较少对事理和规律的探究,表现为较强的 实用性;而近代科学是建立在对事理和规 律的探究之上,表现为较抽象的理论性。 方法上:近代自然科学与传统科技的差别 就在于是否建立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
从科技史看“李约瑟难题”
从科技史看“李约瑟难题”李约瑟难题是指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某一时期相对于其他文明的相对落后现象以及对此现象进行解释的学术难题。
这个概念由中国历史学家、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历史系教授李约瑟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
为何古代中国科技相对滞后,是李约瑟难题的核心问题。
李约瑟通过对中国古代科技史的研究,总结出几个理论解释。
中国古代社会的自给自足经济制度导致科技进步的滞后。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以小农经济为主,农民大部分时间都在忙于耕种和采收,很少有时间去从事科技创新工作。
相比之下,古代欧洲的封建制度使得农民有较多的闲暇时间,能够从事其他非农劳动,包括进行科技研究和创新。
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也制约了科技进步。
中国古代的皇权集中制度导致科技资源主要集中在皇宫和朝廷,缺乏科学研究与实践的基础设施和制度保障。
相比之下,古代欧洲的城邦制度和王国分裂制度,使得不同城邦和王国之间发展了相互竞争的关系,促进了科技创新和竞争。
李约瑟也提到了中国古代的道家思想对科技发展的抑制作用。
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主要包括儒家和道家两大流派,其中儒家注重伦理道德和社会秩序,相对忽视科学思维和技术创新;而道家则强调个人修养和自然观察,鼓励追求自然道德,但相对忽视实用的科学技术研究。
李约瑟难题对于中国科技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揭示了中国古代科技相对滞后的现象,并提出了一些解释。
这些解释既有历史因素,也有文化因素,对我们了解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历程和原因具有重要启示。
李约瑟难题也遭到了一些学者的批评。
一些学者认为,李约瑟过于强调中国古代科技滞后的现象,忽视了中国古代科技在某些方面的领先。
在农业生产、纺织业、铁器制造等领域,中国古代的科技水平很高,并且对世界科技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最近的研究中,一些学者对李约瑟难题进行了修正和补充。
他们认为,中国古代科技滞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层面的原因。
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科技史。
李约瑟难题及看法
李约瑟难题李约瑟难题是英国学者李约瑟所提出的,其主题是:“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李约瑟在1930年代开始研究中国科技史时提出了这一问题。
李约瑟难题是一个两段式的表述:第一段是:为什么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之间,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 中国的政教分离、选拔制度、私塾教育和诸子百家为何没有在同期的欧洲产生?第二段是: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在十七世纪的西方,特别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李约瑟难题”很耐人寻味,它犹如科学王国一道复杂的“高次方程”摆在了世人面前。
众所周知,中国是享誉世界的文明古国,在科学技术上也曾有过令人自豪的灿烂辉煌。
除了世人瞩目的四大发明外,领先于世界的科学发明和发现还有100种之多。
美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在著名的《中国,文明的国度》一书中曾写道:“如果诺贝尔奖在中国的古代已经设立,各项奖金的得主,就会毫无争议地全都属于中国人。
” 当然,这是不可能的。
然而,从17世纪中叶之后,中国的科学技术却如同江河日下,跌入窘境。
据有关资料,从公元6世纪到17世纪初,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中国所占的比例一直在54%以上,而到了19世纪,剧降为只占0.4%。
中国与西方为什么在科学技术上会一个大落,一个大起,拉开如此之大的距离,这就是李约瑟觉得不可思议,久久不得其解的难题。
“中国在公元前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中国的科学发明和发现“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15世纪之前更是如此”,其原因在于中国在13世纪之前社会制度的民主程度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还算是最高的;而中国自13世纪以后经济技术与科学发展水平越来越落后,是因为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愈来愈完善,特别是中国人的思想行为愈来愈受到集权制度下扭曲为奴化的儒家思想的毒害。
总而言之,宋明以来被集权制度下奴化的儒家违反人性的“三纲五常”等,实际上是变相地提倡懒惰思维和奴化意识,这一社会意识对宋明以来中国人的思想行为造成了严重的约束,特别是严重毒化了中国知识阶层的思想,使中国知识阶层留恋于自身历史上业已形成的社会地位,长期以来不但不能成为推动民主的主力,反倒以传统捍卫者的身份成为反对“民主、自由、博爱”思想的急先锋。
李约瑟难题简要的介绍
一、李约瑟难题简介李约瑟(Joseph Terence Montgomery Needham, 1900 年12 月9 日—1995年3月24日)英国近代生物化学家和科学技术史专家。
所著《中国的科学与文明》(即《中国科学技术史》)对现代中西文化交流影响深远。
他关于中国科技停滞的李约瑟难题也引起各界关注和讨论。
李约瑟生英国著名生物化学家李约瑟,曾因胚胎发育的生化研究而取得巨大成就,后来他又以中国科技史研究的杰出贡献成为权威,并在其编著的15卷《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正式提出了著名的“李约瑟难题”:“如果我的中国朋友们在智力上和我完全一样,那为什么像伽利略、拓利拆利、斯蒂文、牛顿这样的伟大人物都是欧洲人,而不是中国人或印度人呢?为什么近代科学和科学革命只产生在欧洲呢?……为什么直到中世纪中国还比欧洲先进,后来却会让欧洲人领先了呢?怎么会产生这样的转变呢?解读:中国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在科学技术上曾有灿烂辉煌的成就。
除了举世瞩目的四大发明外,领先于世界的科学发明和发现还有100种之多,中国古代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却是个不争的事实。
然而,从17世纪中叶之后,中国的科学技术却如同江河日下,跌入窘境。
据有关资料研究,从公元6 世纪到17世纪初,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中国所占的比例一直在54%以上,而到了19世纪,剧烈滑坡到0.4%。
其他领域的数据也能得出类似的结论,即中国地发展速度在18世纪晚期开始明显落后于西方世界二、对难题的认识“李约瑟难题”之所以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一方面是由于李约瑟本人所致力于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研究具有重大的学术性;另一方面对于广大中国学者来讲,这是一个关乎中国科学技术如何才能赶上西方国家的现实问题。
对“李约瑟难题,,本身如何认识可以归结为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李约瑟难题”的确是一个难题,而且有着多种多样的解答。
比如,黄生财从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墨家、名家、阴阳说、五行说、元气说等中国古代思想入手,从思维方式的角度解答李约瑟难题。
李约瑟难题
李约瑟难题分析一、李约瑟问题的提出为什么资本主义和现代科学起源于西欧而不是中国或其他文明?这就是著名的李约瑟问题。
李约瑟问题其实是:为何近现代科技与工业文明没有诞生在当时世界科技与经济最发达繁荣的中国。
欧洲经历了一千年宗教的黑暗时期,希腊、罗马的古代典籍也被欧洲中世纪的焚书毁灭,欧洲从阿拉伯帝国保存的希腊、罗马古籍复兴了希腊、罗马文化的同时消化吸收了中华文明的科技与产业、体制与文艺等成就,从而诞生了近现代科技与工业文明——全球化地球文明。
二、李约瑟难题的两段式表述第一段是:为什么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之间,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 中国的政教分离、选拔制度、私塾教育和诸子百家为何没有在同期的欧洲产生?第二段是: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在十七世纪的西方,特别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三、李约瑟难题产生原因分析关于李约瑟难题,很多人归结为我们的文化原因,我认为文化只会是其中一个原因,不是全部,从文化角度看的只是一个宏观的视角,换一种说法就是文化的解释太空虚了,没有事实数据的支持,有一种诡辩的味道。
如果从经济学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就相对容易理解。
从经济学上对社会历史进行阶段划分,以工业革命为转折点,工业革命之前为前现代社会,之后则为现代社会。
在前现代社会里,社会经济的主体是农业,基本没有什么工业而言;在现代社会里,社会经济的主体则是工业和服务业,农业排到第三位。
1、看看科学技术在前现代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影响。
在前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影响最主要是在农业领域,可是不管技术如何创新如何高明,农业的产出提高是很困难的,即使是在今天,单位面积的农业产出也不会比刀耕火种年代高出多少。
我之前看过这么一个统计,中国2000多年的历史里,农业部门的产出水平大概是人均500公斤小麦,这个什么概念呢,以今天的美元来衡量是300美元不到,低于联合国贫困线标准每天1美元的标准。
在整个大明王朝,GDP的增长大概是每年0.3%的水平,稍微不小心比如碰到洪涝灾害,GDP就是负增长。
“李约瑟难题”带给我们的启示
“李约瑟难题”带给我们的启示
“李约瑟难题”是指在中国古代发明历史研究中,存在着许多发明技术的创始人已经无法确定的情况。
这一难题告诉我们几个启示:
1.历史是一条长河,我们对于历史的认识是局限性的。
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有谦虚的态度,承认自己的认识是有限的,需要不断探索和发现新的证据信息。
2.在考证历史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尊重事实,避免因为主观臆想而歪曲历史事实。
3.历史研究需要跨学科合作,需要同时运用考古、文物、史料等多种研究方法,以全面了解历史。
4.历史研究的成果不是绝对确定的,会随着时间、技术、证据等因素的不同而改变。
我们需要对历史保持开放的态度,不断更新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5.历史是文明发展的宝库,我们需要在尊重历史、保护文物的基础上,继续发扬中华文明,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李约瑟难题的理解
李约瑟难题是英国学者李约瑟所提出的,其内容为“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也就是说“为何科学发生在西方社会”的问题。
李约瑟在1930年代开始研究中国科技史时提出了这一问题。
1976年,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博尔丁称之为李约瑟难题。
很多人把李约瑟难题进一步推广,出现“中国近代科学为什么落后”、“中国为什么在近代落后了”等问题,对这些问题的争论一直都很激烈。
为什么近代科技与工业文明没有诞生在当时世界科技与经济最发达和繁荣的中国?我认为其一就是中国当时的生存环境。
中国自秦朝统一后,实行的是“封建官僚制度”。
这种制度“封建”就是指中央集权,“官僚”就是指皇帝直接管理官员,地方行政只对朝廷负责。
这种官僚思想很深的渗透到当时全中国老百姓的思想中。
这种制度是把双刃剑。
一方面可以使中国非常有效的集中了大批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才,他们把中国管理的井然有序,并使中国发展了以整体理论,实用化研究方法的科技。
中国古代发明和创造都离不开这种制度。
古代天文学和大运河的修建,其数据到今天仍有借鉴的价值。
另一方面,这种制度使一些新的观念很难被社会接受,没有竞争开发新技术的观念。
在古代中国,商人阶级地位是很低下的,如“重农轻商”、“重农抑商”,这些政策都表明了当时政府的指导性。
其二,我认为是中国儒家思想导致了中国社会和科学技术水平的落后。
一个国家要发展科学技术,民主是很重要的,民主是科学的基石,没有说那个国家民主不如别的国家但是科技比别国强的。
儒家思想史反民主的,首先他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从思想上限制了人们的自由,使中国人不敢动,不敢说,更别说使中国人有发明创造的动力了。
所以中国人的科学是不能脱离民主而产生的。
还有很多争论和见解,例如:科学方面,中国没有产生逻辑化的、系统的科学体系,只有零散的知识,并且没有统一完整记载这方面的书籍;天文学方面,中国人精于记录天象,但对天地的认识长期停滞不前,始终没有发现大地是球形的…这些见解知道现在仍然没有一个完整的答案。
李约瑟难题
解释二:科举制度扼制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明请时期的科举制度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演变成朝廷钳制人们思想的工 具,不但专考“四书五经”,而且按刻板的模式作文选官—“八股取 士”。科学技术完全被排斥在各级教育和科举选官考试内容之外。
西方的一些平民,甚至小修道士十几年如一日探求自然的奥秘成为大 科学家。试问想,中国如有奖励机制激励广大士人以“十年寒窗”、 “皓首穷经”的精神与毅力投身于科学研究事业,中国的科学技术会 呈现出一种什么状况?
事实上,许多因素互相关联,或递进、或互动,共同发生影响
中国古代的数学偏重“算”的实用技巧,而缺乏用以演绎、 证明规律的理念。古代中国科技领先于西方的大多在经验技 能方面,其间缺少科学的概念、定律和逻辑推理,也未能提 出较为系统的完整的学说。这种“传统科技”并非严格意义 上的科学。
据1975年出版的《自然科学大年事表》记载,明朝以前, 世界上的重要发明和重大科技成就大约300项,其中中国 大约175项,占总数的58%以上。明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 引发革新工艺技术的需要,推进了科技发展,涌现出一些 在传统科技领域取得一定突破的科学巨匠。但这一黄金时 期稍纵即逝,入清之后便不再有任何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 甚至晚明已经取得的成果也被弃置遗忘。中国的科技技术 由先进转为落后。陷入长期停滞状态。 而对于“李约瑟难题”难题的解释大概有三种。
解释三: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妨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作为官方正统思想的儒学,强调军权神授、天人合一、安天立命、修 已安人,缺乏研究、开发自然的习惯。当科学技术处于总结经验、搜 集材料为主的传统科技阶段时,其影响尚并不明显,因此中国古代还 有可能在技术方面做出领先于西方的贡献。但一旦进入理论升华阶段, 哲学观和自然观的影响就至关重要。 西方科学家拉第认为自然现象应该是统一的,既然电能生磁,磁就极 可能生电。他沿着这一思路坚定不移地探索,终于为人类找到了新的 能源。而明请时期实行文化专制,人们的哲学观、自然观还停留在简 单的“天人和一”,甚至金、木、水、火、土“阴阳五行”的阶段, 极大地妨碍了近代科学理论的发展。
近十年来“李约瑟难题”研究综述
近十年来“李约瑟难题”研究综述近十年来“李约瑟难题”研究综述引言:李约瑟难题是指对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和技术进步产生的原因和影响进行探讨的难题。
随着近十年来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对于李约瑟难题的认识也逐渐深化。
本文将对近十年来关于李约瑟难题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包括对该难题的定义、历史背景、研究方法、研究成果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等方面。
一、李约瑟难题的定义与历史背景李约瑟难题是由美国汉学家李约瑟提出的,他在20世纪80年代初发现,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存在大量的科技发明和技术进步的记载,然而这些发明和进步并没有带来中国历史上的工业革命。
这一发现引发了广泛的研究兴趣,并成为近年来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二、研究方法与研究成果近十年来,学者们在解决李约瑟难题的过程中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其中包括文献考证、实地考察、科学实验等。
通过对中国古代文献的详细分析和对相关遗址的调查研究,研究者们逐渐揭示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和技术进步的背后原因。
在文献考证方面,学者们通过对古代文献的逐字逐句解读和对文献间的对比分析,揭示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和技术进步的关键因素。
例如,通过对《诗经》和《礼记》中有关农业的记载的研究,学者们发现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特点是亩产增加而不是人工生产率的提高,这种农业发展模式与工业化相悖,也是李约瑟难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实地考察方面,学者们通过对古代工艺品、建筑遗迹等的研究,发现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和技术进步在某些方面是非常先进的。
例如,通过对陶瓷遗址的研究,学者们发现中国古代陶瓷制造技术在某些方面可以媲美欧洲近代工业革命时期的陶瓷技术,这表明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和技术进步在某些领域是相当先进的。
在科学实验方面,学者们采用了现代科学方法对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和技术进步的过程进行模拟和验证。
通过对农耕、冶炼、纺织等实验的重复,学者们发现中国古代的一些技术是可以复制的,并且这些技术在当时确实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然而,这些技术的不追求效率和大规模生产是中国古代科技未能获得工业化进程的一个原因。
李约瑟难题的意义和解答
李约瑟难题的意义和解答一、本文概述1、介绍李约瑟难题的背景和起源李约瑟难题,又称李约瑟之问,是由英国学者李约瑟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个关于中国科技史的著名问题。
这个问题引发了全球范围内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水平的广泛关注和深入讨论。
李约瑟在研究中发现,尽管中国在古代拥有悠久且辉煌的科技成就,如四大发明、水利工程、医药学、天文学等,但在近现代的科技革命中,中国却未能像西方国家那样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这种鲜明的对比引发了李约瑟的深思:为什么中国古代科技如此发达,却在近代科学革命中落后了呢?李约瑟难题的提出,不仅是对中国科技史的一次重新审视,也是对全球科技发展历程的一次深刻反思。
它挑战了西方中心论的观点,即认为西方科技是近现代科学革命的唯一源泉。
这个问题也激发了学者们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原因、动力以及影响因素的深入研究。
通过对这一难题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科技的历史地位和影响,以及中国在近现代科技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2、阐述李约瑟难题的核心问题: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文明中产生,尽管中国有着悠久的科学传统?李约瑟难题的核心问题集中在这样一个悖论上:尽管中国拥有数千年的文明历史,其中包括了丰富的科学传统和实践,但为何近代科学并没有在中国产生,而是在欧洲得以繁荣发展?这个问题不仅涉及到科学史的研究,更触及到文明发展、社会结构、哲学观念等多个层面。
我们需要认识到,中国的科学传统确实非常深厚。
从古代的四大发明,到天文、数学、医学、农学等领域的卓越成就,都证明了中国人民在科学探索和创新方面的能力和智慧。
然而,这些传统的科学实践往往是基于经验积累和实用主义的,而缺乏一种系统的、理论化的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
中国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近代科学的发展。
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中,科学技术往往服务于皇权和王权,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
同时,儒家文化强调人文道德和社会秩序,对于探索自然规律和科学原理的兴趣并不强烈。
李约瑟问题(难题)
(2)“据和现代科学水平接近的程度”,来说中国古代科学成就的
“杰出”,来衡量一种完全不同的知识体系,也大成问题。
第三类认为“李约瑟问题” 是伪问题 “如果我们站在客观的立场观照近现代科学的来龙去脉,不难 发现,所谓的‘李约瑟难题’实际上是一个伪问题(当然伪问题也可 以有启发意义)。那种认为中国科学技术在很长时间里世界领先的图 景,相当大程度上是虚构出来的——事实上西方人走着另一条路,而 在后面并没有人跟着走的情况下,中国‘领先’又从何说起呢?这就 好比一个人向东走,一个人向南走,你不能说向南走的人是落后还是
1、为甚么近代科学只在欧洲,而没有在中国文明(或印度文明)中 产生? 2、为甚么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五世纪期间,在应用人类的自然 知识於人类的实际需要方面,中国文明远比西方更有成效得多?
这个问题,国际科学史界都把它称为“李约瑟难题” ,其实也 就是关于中国近代社会落后西方社会原因的探讨。
“李约瑟问题”是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吗?
自从李约瑟提出该问题后,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一直处于不断的 完善和发展中,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学者对此问题持有不同的意见, 总结起来认为近代中国落后与西方社会有以下原因:
(1)重视实用主义的技术轻视理论研究。 (2)儒家文化尤其是程朱理学的消极影响,以及由此造成的科学精 神与学术自由的散失。
(3)科学信息交流的匮乏。
情况下发生的,中国古代科学是如何长期缓慢地发展的。
(2)研究十七世纪以后到二十世纪初,经过两次西学东渐,中
国为甚么不能很好地学习、吸收西方近代科,使中国近代科 学落后于西方。
(3)研究二十世纪以来,中国虽然全面地移植了西方近代科学
以及科学的体制,但中国近代科学为何仍不能顺利发展,为何 仍然落后于欧美。
李约瑟难题
我国古代,在印刷术发明之前,文化凭借口述、手抄方式传播,著作很难成为商品。随着雕版印刷术、活字印刷术的出现,著作物得以广泛流传,出版商获取到利益。这些商人为了制止他人冒名盗印,开始寻求法律保护。据有关资料,宋代已有保护出版权的记载。如南宋咸淳年间,两浙为保护《方舆胜览》等四部书的权益而专发榜文。在五代后唐长兴三年,朝廷令田敏在国子监主持校正《九经》,并“刻板印卖”,这是官府刻书之始,可谓是当时世界上第一个以出售为目的大规模印制图书的“出版社”。为保护《九经》蓝本,朝廷曾下令禁止一般人刻印这本书,从而保护国子监对《九经》出版的专有权,这相当于后来欧洲出现的特许制度。这些均可为我国著作权保护的萌芽。
郑成思先生认为,“无论东、西方的知识产权学者,都无例外地认为版权是随着印刷术的采用而出现的。”进而,郑先生认为,“如果版权确实是随着印刷术的采用而出现的,它就应当最早出现在我国。”[3]但是,时间顺序上的先后并不代表逻辑意义上的原因和结果。事实上,尽管我国有千年科技领先史,并且最早将活字印刷投入生产实践,但是,我国并没有产生现代意义上的知识产权制度。科技是知识产权制度产生的前提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一般认为,“知识产权并非起源于任何一种民事权利,也并非起源于任何一种财产权。它起源于封建社会的特权。”[4]在这一点上,我国有着和西方现代知识产权制度起源地同样的、甚至可能还要早的所谓“起点”。但是,事实上的结果是,虽然我国有着类似的封建特权,这一封建特权最终并没有转化为“私权”。虽然同时可以认为,在我国“古代‘帝国控制’的主旨之下”,封建特权法律“客观”上“保护了某些私权”。[5]
19世纪中叶,太平天国的领导人洪仁玕于1859年总管朝政后,在他的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资政新篇》中提出过建立专利制度的主张。具体专利形式的出现则是在清朝光绪年间。1881年资产阶级改良派郑观应向清朝北洋大臣李鸿章上书,要求给予上海机器织布局的机器织布工艺以10年专利。随后,不断有一些新工艺和新技术提出专利申请,被批准为专利的日渐增多。在维新运动的推动下,光绪帝于1898年5月颁布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关专利的法规——《振兴工艺给奖章程》。这里的专利权实质上是专营权,与现行专利权的含义是不同的。后由于顽固派极力反对,改良派主张的兴专利一直未能付诸实施。因此,直到清朝末年专利制度也未能在我国建立和发展。我国专利制度的建立与形成,严格地讲是从辛亥革命以后开始的。1912年12月当时的工商部颁布了《奖励工艺品暂行章程》。这在法律上看,已是我国第一部成文法,具有现代专利法基本原则的若干因素。
李约瑟难题
[编辑]仍在争论中
关于李约瑟难题的争论和见解一直都比较多,直到现在仍然没有等到一个完整的答案。
另外现任李约瑟研究所所长古克礼转述了李约瑟临终前的观点:“李约瑟先生透过他多年来对中国以及中国人的了解,他确信中国能够再度崛起,一个拥有如此伟大的文化的国家,一个拥有如此伟大的人民的国家,必将对世界文明再次做出伟大贡献。”
[编辑]难题
李约瑟难题无疑是李氏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史的中心论题。他个人见解是中国长久没有发展了,如腓尼基人和希腊人早期的城邦和现代城市,要为生存而互相竞争的环境。中国实现首次统一后(可能指的是秦的统一),他所谓的“封建官僚制度”的政府实行中央指导性政策。所谓“封建”是指中央集权,所谓“官僚”是指皇帝直接管理官员,地方行政只对朝廷负责。官僚思想深刻地渗透到整个中国人的复杂思想中。甚至在民间传说中,也充满了这种思想。科举制度也鼓吹这种“封建官僚制度”。
科学方面,中国没有产生逻辑化的、系统的科学体系,只有零散的科学知识。
中国的数学是以案例为基础的,不像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那样是以公理化体系、逻辑推理建立起来的,此外,中国的数学缺乏证明。
天文学方面,中国人精于记录天象,但对天地的认识长期停滞不前,始终没有发现大地是球形的。更没有提出像地心说、日心说那样一数学几何为基础的宇宙模型。
[隐藏]
1 李约瑟之前
2 难题
3 李约瑟难题的前提可能是错误的
4 仍在争论中
5 参考文献
6 外部链接
[编辑]李约瑟之前
早在李约瑟之前,就有很多人提出与李约瑟难题类似的问题。中國學者中最有名的是任鸿隽在中國最早的科学杂志《科学》第1卷第1期(1915年)发表《说中国无科学之原因》一文提出了类似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战胜利前后时期代表人物
陈立(1902- ),浙江大学心理学教授 讨论了我国科学不发达的心理因素: (1)拟人思想的泛生论; (2)没有工具思想的直观方法; (3)没有逻辑; (4)没有分工; (5)客观与主观的混淆; (6)理智的不诚实等等。而这一切,他都认为是反映著宗法社会的 组织。 ——1944.7
金观涛 (1943 -
)
认为西方有构造性的自然观,逐步形成了科学理论与受控 实验、科学与开放性技术体系相互促进的循环加速机制,因而 近代科学得以形成和发展。而中国是伦理中心主义的有机自然 观,不进行受控实验,大一统型技术不形成开放性技术体系, 因而不能形成近代科学加速发展的机制。
——摘自《关於中国近代科学落后原因的讨论》/ 范岱年
竺可桢(1890-1974),浙江大学校长、气象学家、科学史家
“由於环境,即四个抑制因素,为地理、气候、经济与社 会。后二者乃由中国之无商人阶级。地理方面,中国为大陆国, 故闭关自守,固步自封,与希腊、罗马、埃 及之海洋文化不同。 天气方面因雨量无一定,故不得不有灌溉制度。因此,地主尽 为一国之王所吞如。而封建官僚的基础制度不可消灭,商人无 由兴起云云” ,“中国农业社会的机构和封建思想,使中国古 代不能产生自然科学。” —— 1944.7
(4)中国的官僚体制。
“李约瑟问题”的认识过程
(1915-至今)
1、新文化运动时期(1915-1924)
把中国近代科学落后的原因,归之于研究方法、哲学思想、
价值观念、专制政治和教育制度(科举制度)等,而没有涉及 社会经济制度。
新文化运动时期代表人物
梁启超(1873-1929)
清代“朴学”的研究法,已“近於‘科学的’”,而自然 科学不发达,是因为我国人有“‘德成而 上,艺成而下’之观
谈谈李约瑟问题
李约瑟(Dr.Joseph Needham,1900-1995)
李约瑟
李约瑟(Dr.Joseph Needham,1900-1995),英国人,24岁获
得英国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从事生物化学研究,成就斐然, 被称为英国“胚胎学之父”,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名誉所长,
长期致力于中国科技史研究,1937年开始学习汉语,研究中国科
自从李约瑟提出该问题后,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一直处于不断的 完善和发展中,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学者对此问题持有不同的意见, 总结起来认为近代中国落后与西方社会有以下原因:
(1)重视实用主义的技术轻视理论研究。 (2)儒家文化尤其是程朱理学的消极影响,以及由此造成的科学精 神与学术自由的散失。
(3)科学信息交流的匮乏。
学技术史,写出了跨越4000年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巨著,总共 7卷(34册),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是西方研究中国 问题的最高成就。他为中国培养了一批优秀科技史学家, 1994年 被选为中科院首批外籍院士。
李约瑟问题(难题)是指什么?
李约瑟在考察科学技术演化时,在《东西方的科学与社会》一 文中提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
3、改革开放初期(1980-1982)
从各个方面思考近代中国社会落后的原因。
改革开放初期代表人物
陈平( 1948 -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教授,博士生导师 从经济结构、政治制度、哲学传统三个方面,探讨了中国科学 落后的历史根源。
“单一小农经济结构是我国长期动乱贫穷、闭关自守的病根” ——陈平/光明日报/1979 “对于中国科学落后的历史根源的探讨” ——陈平/1980 “技术革命的道路和技术经济的规律” ——陈平/1981
“中国的文化传统和历境(Context)不同於西欧,不应该要求西方
1、为甚么近代科学只在欧洲,而没有在中国文明(或印度文明)中 产生? 2、为甚么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五世纪期间,在应用人类的自然 知识於人类的实际需要方面,中国文明远比西方更有成效得多?
这个问题,国际科学史界都把它称为“李约瑟难题” ,其实也 就是关于中国近代社会落后西方社会原因的探讨。
“李约瑟问题”是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吗?
以未能发生於中国,其主要原因在於中国社会为科学性知识的演化提
供了一个被组织环境,没有形成一个开放的、非线性的、远离平衡态 的自组织系统。这篇文章的思路和金观涛等人的文章相似,都是从系 统论的观点出发来探讨问题。
另一类则对“李约瑟问题”本身提出了质疑 席文 , 1984年《科学与哲学》译刊《为甚么中国没有发生科学革 命?——或者它真的没有发生吗?》一文反对西方文化中心主义和辉 格式的历史研究方法,反对用欧洲早期科学和近代科学为标准,来评 价非欧文明,“把欧洲的历史描绘成一条逐步取得成功的上升的曲线 (当然也有挫折,……),而把非欧洲文明描绘成失败者的舞台造 型”,“李约瑟问题虽有启发性,但没有历史学的意义和价值”。
“民性之影响,乃依赖之影响也”。王阧认为政府的专制、学
术(如易经、阴阳五行学说)的专制,对中国科学的发展是极 大的“摧残”。而社会与学者的心理,“皆、固不必依赖富强之号召
为其存在之保护人也”。这缺乏独立性、自主性的依赖心理也 “断丧了”科学的发展。
2、抗战胜利前后时期(1944-1947)
念,因袭已久,本不易骤然解放,其对於自然界物象之研究,
素乏趣味”,又因为清代中国没有学校、学会、报馆之类的建 制,科学上之发明不 能流传和交流,“因秘而失传者,盖不少
矣”。
——《清代学术概论》
王阧(1888-1966),化学家
是“吾国学者之不知归纳法”,或“我国素鄙视物质科学, 不加注意”;而强调“历史之影响,即专制之影响”,以及
4、成都会议以后(1983-至今)
看待李约瑟问题出现较大变化,考察这十多年的论文,大致可 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继续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和回答 吴忠,1985年《自然法、自然规律与近代科学》:探讨了李约瑟提出 的“缺少‘自然法’概念,也许是中国未能发展出近代科学的一个原 因” 。 吴彤,1997年《从自组织观看“李约瑟问题”》:认为近代科学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