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基本知识大作业任务一连杆机构运动分析
第5章 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
( xBi x A ) 2 ( y Bi y A ) 2 ( xB1 x A ) 2 ( y B1 y A ) 2 ( xCi xD ) 2 ( yCi y D ) 2 ( xC1 xD ) 2 ( yC1 y D ) 2 i 2,3
(a12 cos12 b12 sin 12 x A cos12 y A sin 12 x A ) x B1 (b12 cos12 a12 sin 12 x A sin 12 y A cos12 y A ) y B1 1 2 2 a12 x A b12 y A (a12 b12 ) 2 (a13 cos13 b13 sin 13 x A cos13 y A sin 13 x A ) x B1 (b13 cos13 a13 sin 13 x A sin 13 y A cos13 y A ) y B1 1 2 2 a13 x A b13 y A (a13 b13 ) 2
cos 1i D1i sin 1i 0
xBi xB1 y D y 1i B1 Bi 1 1
xCi xC1 y D y 1i C1 Ci 1 1
Qi Pi Bi
Q1
i P1
B1
1
Ci
C1
A
D
铰链四杆机构实现连杆的三个精确位置P1Q1,,
P2Q2,P3Q3 的设计图解方法
实现三个位置
机构不能可靠到位
曲柄摇杆机构
机构不能顺序到位
5.6.2 平面连杆机构运动设计的位移矩阵法
1.刚体运动位移矩阵 刚体运动→矢量运动
曲柄连杆机构的运动与受力分析讲解学习
定义“曲拐当量质量”为:
则: Prqmqdr2
mqdmqx2mqbrb
如果曲拐的某一曲柄臂上设有平衡重,其质量为 m p ,而其质心
距曲轴轴线的距离为 p ,则平衡重的旋转惯性力为:
Prpmpp2r2mprp
定义“平衡重当量质量”为:
mpd
mp
p
r
(1-32)
则: Prpmpdr2 (1-33)
(2)活塞速度:在0 ºCA~90 ºCA之间和 270 ºCA~360 ºCA之间,活塞速度各出现 一个正极值和负极值。 (3)活塞加速度:在上止点前后活塞加 速度是正值,方向是活塞下行的方向,往 复惯性力朝上;在下止点前后活塞加速度 是负值,方向是活塞上行的方向,往复惯 性力朝下。根据极值方法求解,可得:
1.2.2.2 单个曲拐的旋转惯性力
曲轴上曲柄不平衡部 分的质量分为两部分:
(1)曲柄销部分:
图1-10 单曲拐的旋转惯性力
Prxmqxr2 (1-28)
(r为曲柄半径)
(2)曲柄臂部分: Prbmqbb2 (1-29)
( b 为曲柄臂质心至曲轴轴线的垂直距离)
整个曲拐的旋转惯性力就是:
P rq P rx 2 P rb r2 m q x2 m qbrb
由式(1-3)知:
arc s i(n1-12)
极值: e arcsin角速度: l Nhomakorabead
dt
cos cos
cos 1 2 sin 2
1 (1-13)
2
角速度极值:le
角加速度:l d d l t c s i o n d d s tc o c s s2 o i n s d d t
1.2.2.3 连杆的惯性力
第一章_曲柄连杆机构的运动与受力分析
此惯性力作用于活塞销上,并通过活塞销作用于连杆,进而 传递到曲轴、机体mhx j (1-26)
此惯性力作用于连杆小头上,并通过连杆作用于曲轴,再传 到机体。 在进行曲柄连杆机构总体受力分析时(对机体、被曲轴驱动 的轴系…),考虑整个活塞组件的往复惯性力:
1.2.1 气体作用力 作用于活塞顶上的气体作用力: Pg ( pg p0 ) Fh (式中,Fh是活塞投影面积)
pg p0 时, Pg 是正值,其作用方向是活塞下行方向。 2 以 F cm 与 为单位,则: p0 以bar为单位, h 若 pg
当
Pg 10 pg p0 Fh
dv d sin d cos d j r cos sin 2 dt dt cos dt cos dt
将式(1-6)代入上式,得:
2 cos cos 2 j r 2 cos cos
e arcsin
d cos 角速度: l dt cos cos 1 (1-13) 2 2 2 1 sin
角速度极值: le
d dt
sin d sin d l l cos 角加速度: cos 2 dt cos dt
dx d 1 d v r sin sin dt dt dt d cos d 将式(1-3)对时间求导,得: (1-6) dt cos dt d 代入上式,且记曲轴角速度:
活塞速度: 可得: v r
(1-10)(精确式)
将式(1-8)对时间求导,得:
j r 2 cos cos2
连杆机构分析PPT课件
四、轨迹生成机构设计:实现预期轨迹 解析法:9个精确点位置 实验法:增加自由度或者减少约束,增加设计灵活度
第48页/共56页
有关平面连杆机构设计的参考资料
1. 张世民. 平面连杆机构设计. 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书中介绍了 平面连杆机构的设计方法,及给出了应用实例。
第3周作业(用图解法) 1. 习题2.13 --刚体导引机构设计 2. 习题2.16 ——急回机构设计 3. 习题2.19 -- 设计与分析题
第54页/共56页
第2周布置必修实验:
实验一:典型机构的运动与应用实例展示:开放性实验 (1学时) 开放时间:第3周周一、周二、周三
实验二:机构运动简图绘制(2学时) 实验时间:第5、6周。
2. 最短杆两端的转动副为整转副。
3. 此时,若以最短杆或其相邻杆作机架, 机构都存在曲柄。
4. 不满足杆长条件则没有整转副,不存在 曲柄,则是双摇杆机构。 以上为格拉霍夫定理
第9页/共56页
铰链四杆机构
以最短杆AB相邻构 件AD为机架
曲柄摇杆机构
以最短杆AB为机架
双曲柄机构
平行四杆机构
以最短杆AB对面构
第 2 章 连杆机构
。 若干刚性构件通过低副联接而成的机构,称为连杆机构
平面连杆机构:各运动构件均 在相互平行的平面内运动
空间连杆机构
第1页/共56页
2.1 平面连杆机构的类型
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
C
机架: AD
连架杆: AB、CD 定轴转动
B
连杆: BC 平面一般运动
A
D
整转副: A、B 摆转副: C、D
连杆机构运动分析42页PPT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机械原理-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和设计
平面连杆机构的设计流程和方法
在这个部分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平面连杆机构的设计,介绍流程和方法,提供实际案例分析,帮助您了解如何设 计成功的机械。
1.
需求分析
将客户的需求转化为机械设计
目标。
2.
构思和设计
基于机械原理构思和设计机械
装备支撑结构,并采用 CAD 软
件实施初始的草图或模型。
3.
材料选择
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艺,确保
结构和类型
平面连杆机构通常由零件精细制 造而成,以满足工业和商业目的 的要求。
工程应用
机械工程师们可以使用平面连杆 机构来完成各种复杂的任务,如 发动机和自动化流水线等。
日常应用
平面连杆机构可以进一步应用在 日常用品中,如钟表、洗衣机和 自动售货机等。
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方法
在这个部分中,我们将探索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学和动力学,介绍运动方程和速度方程,以及如何用数学 公式计算不同零件的运动和速度。
1 平衡条件
平衡是指物理系统中所有力和运动之间所需达到的状态,这是机械工程师需要考虑的重 要问题。
2 稳定性
稳定性是一个重要的物理学概念,涉及动量、速度和质量,能够帮助工程师在设计平面 连杆机构时考虑不同零件的状态和取向。
3 应用场景
平面连杆机构无处不在,具有开发良好设计的潜力,是自动化流水线的核心,也是钟表、 汽车和机器人的重要部分。
1
运动学
运动学研究物体运动的规律和运动参数,如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2
动力学
动力学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和运动参数之间的关系,如动量、力和功等。
3
数值模拟
数字计算能够预测机械零件的运动,利用计算机模拟机械过程,提高设计效率。
机械原理大作业-连杆机构
设计内容
结论
1. 机构结构分析 1)计算机构自由度,确定机构是否有确定运动。
机构自度 F=1
本机构中,n= 5 , pL= 7
,pH = 0
则有:F=3n-2PL –PH= 3*5-2*7=1
是否有确定
机构确定运动判断: 因 F= 1 ,原动件个数= 1 ,可知: 自由度等于原动件数,机构有确定 的运动。
➢ 求解速度 vB 、角速度 2 : 矢量方程:
大小 ? √ ? 方向 ⊥BD ⊥OA ⊥AB
逆时针方向 ➢ 求解速度 vC 、2 杆质心 S2 的速度 vs2 :
vB =1.57m/s 2 =0.36rad/s, 逆时针方向
vC =1.56m/s vs2 =1.53m/s
-3-
➢ 求解速度 vE 、角速度 4 : 矢量方程:
动态静力学参数:m2=20 kg , JS2 = 1.1 kg m2 ,m5=50 kg
表 2 阻抗力参数表
班级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Fr /N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1-
机械原理模块训练一
二、 训练要求
通过对干草压缩机六杆机构进行结构分析、运动分析和力分析,对该设备的运动性能做出 定量的计算,为新设备的设计与评价提供依据。 机构结构分析:了解机构组成,学会对机构工作原理简图表达,判断机构的结构组成是否可行。 机构运动分析:已知原动件运动参数情况下,学会求解机构输出端和机构中关键点的运动参数。 机构动态静力分析:当已知工作阻力时,需要给机器配置动力,通过平衡力求解可以获得;当 机器安装时需要知道支座的反力,可通过动态静力分析获得。
连杆设计说明书
H a r b i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连杆机构设计设计说明书课程名称:机械原理设计题目:连杆机构设计院系:班级:设计者:学号:指导教师:哈尔滨工业大学大作业1 连杆机构运动分析25题:如图1-25所示机构,已知机构各构件的尺寸为齿轮1,齿轮2,齿轮5的齿数分为z1=17,z2=z5=40,BC=70mm,CD=270mm,EF=80mm,DE=240mm,DG=500mm,h=160mm,齿轮1的角速度为w1=10rad/s,试求点D的轨迹及构件7上点G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
一.机构分析:考虑到BC杆和EF杆的长及齿轮间的传动,取齿轮模数为6,BF间的距离为300mm,由此可确定AB上述机构可简化为下图中所示机构,其中BC和EF杆的角速度相等(大小相同,方向相同),所以该机构只有一个自由度。
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该机构可划分为以下几个基本杆组:RRRRRRRP二.各杆组的运动分析数学模型:(1)RR:已知A点的坐标,速度,加速度和AB杆的距离l i,求B点的运动量。
位置:x B=x A+l i cosφi ; y B=x A+l i cosφi速度和加速度:dx B dt =ẋA−φil i sinφi;dx Bdt=ẋA−φil i sinφi;d2x B dt2=ẍA−φi2l i cosφi−φil i sinφi;d2x B dt2=ÿA−φi2l i sinφi+φil i cosφi(2)RRR:已知两杆杆长和两个外运动副B,D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
求运动副C的运动量和两杆的角位置,角速度和角加速度。
由x c=x B+l i cosφi =x D+l j cosφj; (1)y c=y B+l i sinφi =y D+l j sinφj;(2)可得φi =2arctan B0±√A20+B20−C20A0+C0(B0=2l i(y D−y B),C0=l i2+l BD2−l j2) (B,C,D逆时针排列时取负号,反之取正号)由此可求得x c,y c,之后可以得到φj。
(整理)牛头刨床的连杆机构运动分析.
牛头刨床的连杆机构运动分析0 前言机构运动分析的任务是对于结构型式及尺寸参数已定的具体机构,按主动件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来确定从动件或从动件上指定点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
许多机械的运动学特性和运动参数直接关系到机械工艺动作的质量,运动参数又是机械动力学分析的依据,所以机构的运动分析是机械设计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以计算机为手段的解析方法,由于解算速度快,精确度高,程序有一定的通用性,已成为机构运动分析的主要方法。
连杆机构作为在机械制造特别是在加工机械制造中主要用作传动的机构型式,同其他型式机构特别是凸轮机构相比具有很多优点。
连杆机构采用低副连接,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安装并能保证精度要求。
连杆机构可以将主动件的运动通过连杆传递到与执行机构或辅助机构直接或间接相连的从动件,实现间歇运动,满足给定的运动要求,完成机器的工艺操作。
牛头刨床是一种利用工作台的横向运动和纵向往复运动来去除材料的一种切削加工机床。
工作台的纵向往复运动是机床的主运动,实现工件的切削。
工作台的横向运动即是进给运动,实现对切削精度的控制。
本文中只分析纵向运动的运动特性。
牛头刨床有很多机构组成,其中实现刨头切削运动的六连杆机构是一个关键机构。
刨床工作时,通过六杆机构驱动刨刀作往复移动。
刨刀右行时,当刨刀处于工作行程时;要求刨刀的速度较低且平稳,以减小原动机的容量和提高切削质量。
当刨刀处于返回行程时,刨刀不工作,称为空行程,此时要求刨刀的速度较高以提高生产率。
由此可见,牛头刨床的纵向运动特性对机床的性能有决定性的影响。
1 牛头刨床的六连杆机构牛头刨床有很多机构组成,其中实现刨头切削运动的六杆机构是一个关键机构。
图1所示的为一牛头刨床的六连杆机构。
杆1为原动件,刨刀装在C点上。
假设已知各构件的尺寸如表1所示,原动件1以等角速度ω1=1rad/s沿着逆时针方向回转,要求分析各从动件的角位移、角速度和角加速度以及刨刀C点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情况。
机械原理大作业1.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机械原理大作业一课程名称:机械原理设计题目:连杆机构运动分析院系:机电工程学院班级:1108101设计者:张舜晨学号:1110810117指导教师:陈明设计时间:2013年7月哈尔滨工业大学一、运动分析题目如图1-21 所示机构,已知机构各构件的尺寸为AB=120mm,h=70mm,BC=170mm,CD=350mm,CF=300mm,BE=400mm,FG=340mm,xD=348mm,yD=138mm,构件1 的角速度为ω1=10rad/s,试求构件5 上点E 及构件7 上点G 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
二、机构的结构分析及基本杆组划分1.机构的结构分析机构各构件都在同一平面内运动,活动构件数n=7,=10,=0则机构的自由度为:F=3×n-2×-1×=3×7-2×10-0=12.基本杆组划分(1)去除虚约束和局部自由度本机构中无虚约束或局部自由度,此步骤跳过。
(2)拆杆组。
从远离原动件(即杆1)进行拆分,就可以得到由杆2,3 组成的RRRⅡ级杆组,4,5 组成的RRPⅡ级杆组,以及6,7 组成的RRPⅡ级杆组,最后剩下Ⅰ级机构杆1。
(3)确定机构的级别由(2)知,机构为Ⅱ级机构三、各基本杆组的运动分析数学模型为了程序的简便,以下分别对所涉及的杆组的一般形式进行分析,以方便建立函数。
①RRR Ⅱ级杆组的运动分析如下图所示,当已知RRR杆组中两杆长、和两外副B、D的位置和运动时,求内副C的位置及运动以及两杆的角位置、角运动。
1) 位置方程其中φi:式中,为保证机构的正确装配,必须同时满足l BD≤l i+l j和l BD≥|l i-l j|。
表达式中的“+”表示运动副B、C、D为顺时针排列(如图中实线位置);“-”表示B、C、D为逆时针排列(如图中虚线位置)。
以上两组式子联立,求得(xc,yc)后,可求得φj:2) 速度方程将式(3-16)对时间求导,可得两杆角速度方程为式中,内运动副C的速度方程为3) 加速度方程两杆角加速度为式中,内副C的加速度为②RRP Ⅱ级杆组运动分析RRP Ⅱ级杆组是由两个构件和两个回转副及一个外移动副组成的。
连杆机构运动分析可编辑全文
同一构件上两点的加速度关系为: aB
aA
a
n BA
a
BA
a
n BA
为点B对点A的相对法向加速度
a
BA
为点B对点A的相对切向加速度
大小
a
n BA
2lAB
VB2A l AB
方向:沿着AB直线的方向,由
大小
aBA lAB
方向:垂直AB直线的方向,与
B点指向A点
瞬时的方向一致
机械原理
例1:如图所示,铰链四杆机构中,已知各构件的长度及构件1的位置、
机械原理
§3-8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3-8-1 机构运动分析的目的和方法
1. 机构运动分析 是指对机构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进行分析。
机构分析的目的:设计新的机械,了解现有机械的运动性能 2. (1)机构进行位移分析或轨迹分析
(2)对机构进行速度分析 (3)对机构进行加速度分析 3、方法
研究平面运动分析的方法有:图解法、解析法、实验法
Vs2s1 s
2
P12 1
Vs3s1 3 31
P13
机械原理
反证法:假设构件2、3的瞬心 不在P12 、P13的连线上,而是位于 其它任一点S处,则根据相对
21
Vs2s1 s
2
速度瞬心定义:
Vs3s1 3 31
VS 2 VS3; 又VS 2 VS1 VS 2S1 VS3 VS1 VS3S1 则VS1 VS 2S1 VS1 VS3S1
1
A
2 2
1
2
E
C
3 3 3
D
b’c’e’与BCE相似, bce是BCE的加速 度影像
4
特点是:bce与BCE的转向相同
连杆机构大作业题目
大作业(一)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题号:4-B)班级:机制096学号:***********名:***同组其他人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完成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题目试用计算机完成下列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
1.图a 所示的为一平面六杆机构。
假设已知各构件的尺寸如表1所示,原动件1以等角速度ω1=1rad/s 沿着逆时针方向回转,试求各从动件的角位移、角速度和角加速度以及E 点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情况。
a )表1 平面六杆机构的尺寸参数(单位:mm )mm l 0.652=',mm x G 5.153=,mm y G 7.41=二、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方程 1)位置分析 建立封闭矢量多边形 l 1+l 2=l 4+l 3;l 1+l 2 +l2’=AG +l 5 +l 6; (式1)将机构的封闭矢量方程式(1)写成在两坐标上的投影式,并改写成方程左边仅含未知量项的形式,即得(式2)由于牛顿迭代法不便于限制l5,l6的位置。
故在计算式采用复数矢量法直接求的。
求,;(1)(2)消去θ2得经整理后并可简化为式中:解之可得实际运动中0<θ3<180,故‘ +-’适当选择;求θ5,θ6 :先有则2)角速度分析E点速度;3)角加速度分析;E点加速度采用高斯消去法求角速度,角加速度;三、程序流程图源程序;#include<stdio.h>#include<stdlib.h>#include<math.h>#define PI 3.1415926#define N 4void Solutionangle(double [18],double ); /*矢量法求角位移*/ void Solutionspeed(double [N][N],double [N],double [18],double ); /*角速度求解*/void Solutionacceleration(double [N][N],double [N][N],double [N],double [18]);/*角加速度求解*/void GaussianE(double [N][N],double [N],double [N]);/*高斯消去*/void FoundmatrixA(double [18],double [N][N]); //创建系数矩阵Avoid FoundmatrixB(double [18],double ,double [N]);//创建系数矩阵Bvoid FoundmatrixDA(double [18],double [N][N]);//创建矩阵DAvoid FoundmatrixDB(double [18],double ,double [N]);//创建矩阵DB//定义全局变量double l1=26.5,l2=105.6,l3=67.5,l4=99.4,l5=37.4,l6=28.0;double l2g=65.0,xg=153.5,yg=41.7,inang=60*PI/180,as1=1.0;//主函数void main(){int i,j;FILE *fp;double shuju[36][18];double psvalue[18],a[N][N],da[N][N],b[N],db[N],ang1;//建立文件,并制表头if((fp=fopen("filel","w"))==NULL){printf("Cann't open this file.\n");exit(0);}fprintf(fp,"\n The Kinematic Parameters of Point 5\n");fprintf(fp," ang2 ang3 ang5 ang6");fprintf(fp," as2 as3 as5 as6");fprintf(fp," aas2 aas3 aas5 aas6");fprintf(fp," xe ye vex vey aex aey\n");//计算数据并写入文件for(i=0;i<36;i++){ang1=i*PI/18;Solutionangle(psvalue,ang1);FoundmatrixB(psvalue,ang1,b);FoundmatrixA(psvalue,a);Solutionspeed(a,b,psvalue,ang1);FoundmatrixDA(psvalue,da);FoundmatrixDB(psvalue,ang1,db);Solutionacceleration(a,da,db,psvalue);for(j=0;j<4;j++){shuju[i][j]=psvalue[j]*180/PI;}for(j=4;j<18;j++){shuju[i][j]=psvalue[j];}fprintf(fp,"\n");for(j=0;j<18;j++)fprintf(fp,"%12.3f",shuju[i][j]);}fclose(fp);//输出数据for(i=0;i<36;i++){ang1=i*PI/18;printf("\n输出ang1=%d时的求解\n",i*10);printf("angle angspeed angacceleration :\n");for(j=0;j<4;j++)printf("%lf\t",shuju[i][j]);printf("\n");for(j=4;j<8;j++)printf("%lf\t",shuju[i][j]);printf("\n");for(j=8;j<12;j++)printf("%lf\t",shuju[i][j]);printf("\n");for(j=12;j<18;j++)printf("%lf\t",shuju[i][j]);printf("\n");}}/*矢量法求角位移*/void Solutionangle(double value[18],double ang1){double xe,ye,A,B,C,phi,alpha,csn,ang5g,d2,d,ang2,ang3,ang5,ang6;A=2*l1*l3*sin(ang1);B=2*l3*(l1*cos(ang1)-l4);C=l2*l2-l1*l1-l3*l3-l4*l4+2*l1*l4*cos(ang1);ang3=2*atan((A+sqrt(A*A+B*B-C*C))/(B-C));if(ang3<0)//限定ang3大小{ang3=2*atan((A-sqrt(A*A+B*B-C*C))/(B-C));}ang2=asin((l3*sin(ang3)-l1*sin(ang1))/l2);xe=l4+l3*cos(ang3)+l2g*cos(ang2-inang);ye=l3*sin(ang3)+l2g*sin(ang2-inang);phi=atan2((yg-ye),(xg-xe));d2=(yg-ye)*(yg-ye)+(xg-xe)*(xg-xe);d=sqrt(d2);csn=(l5*l5+d2-l6*l6)/(2.0*l5*d);alpha=atan2(sqrt(1.0-csn*csn),csn);ang5g=phi-alpha;ang5=ang5g-PI;ang6=atan2(ye+l5*sin(ang5g)-yg,xe+l5*cos(ang5g)-xg);value[0]=ang2;value[1]=ang3;value[2]=ang5;value[3]=ang6;value[12]=xe;value[13]=ye;//限定角度大小for(int i=0;i<4;i++){while(value[i]>2*PI)value[i]-=2*PI;while(value[i]<0)value[i]+=2*PI;}}/*角速度求解*/void Solutionspeed(double a2[N][N],double b2[N],double value[18],double ang1){double ang2,ang3;ang2=value[0];ang3=value[1];double p2[N];GaussianE(a2,b2,p2);value[4]=p2[0];value[5]=p2[1];value[6]=p2[2];value[7]=p2[3];value[14]=-l3*value[5]*sin(ang3)-l2g*value[4]*sin(ang2-inang);value[15]=l3*value[5]*cos(ang3)+l2g*value[4]*cos(ang2-inang);}/*角加速度求解*/void Solutionacceleration(double a3[N][N],double da3[N][N],doubledb3[N],double value[18]){int i,j;double ang2,ang3;ang2=value[0];ang3=value[1];double bk[N]={0};double p3[N];for(i=0;i<N;i++){for(j=0;j<N;j++){bk[i]+=-da3[i][j]*value[4+j];}bk[i]+=db3[i]*as1;}GaussianE(a3,bk,p3);value[8]=p3[0];value[9]=p3[1];value[10]=p3[2];value[11]=p3[3];value[16]=-l3*value[9]*sin(ang3)-l3*value[5]*value[5]*cos(ang3)-l2g* value[8]*sin(ang2-inang)-l2g*value[4]*value[4]*cos(ang2-inang);value[17]=l3*value[9]*cos(ang3)-l3*value[5]*value[5]*sin(ang3)+l2g* value[8]*cos(ang2-inang)-l2g*value[4]*value[4]*sin(ang2-inang);}/*高斯消去法解矩阵方程*/void GaussianE(double a4[N][N],double b4[N],double p4[N]){int i,j,k;double a4g[N][N],b4g[N],t;for(i=0;i<N;i++)for(j=0;j<N;j++)a4g[i][j]=a4[i][j];for(i=0;i<N;i++)b4g[i]=b4[i];//施主对角线上的值竟可能大if(a4g[0][0]<a4g[1][0] && a4g[0][1]>a4g[1][1]){for(j=0;j<N;j++){t=a4g[0][j];a4g[0][j]=a4g[1][j];a4g[1][j]=t;}t=b4g[0];b4g[0]=b4g[1];b4g[1]=t;}if(a4g[2][2]<a4g[3][2] && a4g[2][3]>a4g[3][3]){for(j=0;j<N;j++){t=a4g[2][j];a4g[2][j]=a4g[3][j];a4g[3][j]=t;}t=b4g[2];b4g[2]=b4g[1];b4g[3]=t;}//初等行变换for(j=0;j<N;j++)for(i=0;i<N;i++){if(i!=j){for(k=0;k<N;k++)if(k!=j){a4g[i][k]-=a4g[i][j]/a4g[j][j]*a4g[j][k];}b4g[i]-=b4g[j]*a4g[i][j]/a4g[j][j];a4g[i][j]=0;}}for(i=0;i<N;i++)b4g[i]/=a4g[i][i];p4[0]=b4g[0];p4[1]=b4g[1];p4[2]=b4g[2];p4[3]=b4g[3];}//创建系数矩阵Avoid FoundmatrixA(double value5[18],double a5[N][N]){double ang2,ang3,ang5,ang6;ang2=value5[0];ang3=value5[1];ang5=value5[2];ang6=value5[3];a5[0][0]=-l2*sin(ang2);a5[0][1]=l3*sin(ang3);a5[1][0]=l2*cos(ang2);a5[1][1]=-l3*cos(ang3);a5[2][0]=-l2*sin(ang2)-l2g*sin(ang2-inang);a5[2][2]=l5*sin(ang5);a5[2][3]=l6*sin(ang6);a5[3][0]=l2*cos(ang2)+l2g*cos(ang2-inang);a5[3][2]=-l5*cos(ang5);a5[3][3]=-l6*cos(ang6);a5[0][2]=a5[0][3]=a5[1][2]=a5[1][3]=a5[2][1]=a5[3][1]=0;}//创建系数矩阵Bvoid FoundmatrixB(double value6[18],double ang1,double b6[N]){b6[0]=b6[2]=l1*sin(ang1)*as1;b6[1]=b6[3]=-l1*cos(ang1)*as1;}//创建矩阵DAvoid FoundmatrixDA(double value7[18],double da7[N][N]){double ang2,ang3,ang5,ang6,as2,as3,as5,as6;ang2=value7[0];ang3=value7[1];ang5=value7[2];ang6=value7[3];as2=value7[4];as3=value7[5];as5=value7[6];as6=value7[7];da7[0][0]=-l2*as2*cos(ang2);da7[0][1]=l3*as3*cos(ang3);da7[1][0]=-l2*as2*sin(ang2);da7[1][1]=l3*as3*sin(ang3);da7[2][0]=as2*(-l2*cos(ang2)-l2g*cos(ang2-inang));da7[2][2]=as5*l5*cos(ang5);da7[2][3]=as6*l6*cos(ang6);da7[3][0]=as2*(-l2*sin(ang2)-l2g*sin(ang2-inang));da7[3][2]=as5*l5*sin(ang5);da7[3][3]=as6*l6*sin(ang6);da7[0][2]=da7[0][3]=da7[1][2]=da7[1][3]=da7[2][1]=da7[3][1]=0; }//创建矩阵DBvoid FoundmatrixDB(double value8[18],double ang1,double db8[N]){db8[0]=db8[2]=l1*as1*cos(ang1);db8[1]=db8[3]=l1*as1*sin(ang1);}得出数据;jiao ang2 ang3 ang5 ang6 as2 as3 as5 as6 aas2 aas3 aas5 aas6 vex vey0 39.329 82.523 325.598 123.267 -0.364 -0.364 -2.106 -2.584 0.065 0.605 4.42 4.582 15.987 -25.3 -48.191 3.45810 35.791 79.453 308.065 101.37 -0.34 -0.247 -3.233 -3.736 0.192 0.71 -1.774 -6.069 7.346 -23.234 -49.638 19.20220 32.581 77.609 295.879 86.4 -0.3 -0.121 -2.877 -3.429 0.266 0.725 0.725 -3.084 -0.997 -19.033 -45.237 27.60230 29.828 77.021 286.688 76.547 -0.25 0.002 -2.704 -3.254 0.291 0.669 2.1 -1.259 -8.281 -14.038 -37.988 28.54640 27.579 77.594 278.84 70.118 -0.2 0.11 -2.713 -3.267 0.283 0.572 3.101 0.033 -14.228 -9.365 -30.199 24.40150 25.822 79.164 271.136 65.475 -0.152 0.2 -2.898 -3.514 0.258 0.462 4.358 1.42 -18.855 -5.654 -22.943 17.94460 24.514 81.54 262.355 60.628 -0.11 0.272 -3.264 -4.045 0.23 0.356 6.796 3.96 -22.282 -3.115 -16.445 11.22570 23.609 84.538 250.648 52.508 -0.072 0.325 -3.717 -4.794 0.203 0.26 12.436 10.302 -24.633 -1.682 -10.596 5.41180 23.059 87.993 233.633 36.895 -0.039 0.363 -3.706 -5.092 0.182 0.177 21.373 22.181 -26.009 -1.142 -5.241 1.02890 22.827 91.758 212.277 13.352 -0.008 0.388 -2.652 -4.097 0.166 0.105 19.269 23.261 -26.486 -1.23 -0.291 -1.772100 22.886 95.709 192.907 348.876 0.02 0.401 -1.39 -2.688 0.155 0.043 8.187 11.83 -26.134 -1.671 4.258 -3.03110 23.215 99.735 179.35 328.766 0.046 0.403 -0.633 -1.742 0.148 -0.013 2.177 4.612 -25.026 -2.207 8.349 -2.894120 23.803 103.74 171.086 313.49 0.071 0.396 -0.618 -1.321 0.144 -0.063 2.053 2.131 -23.252 -2.612 11.883 -1.569130 24.641 107.636 166.438 301.951 0.096 0.381 -0.335 -1.004 0.141 -0.108 1.238 1.535 -20.917 -2.7 14.749 0.688140 25.726 111.343 163.988 293.121 0.121 0.359 -0.172 -0.774 0.139 -0.149 0.668 1.136 -18.148 -2.335 16.845 3.578150 27.053 114.792 162.729 286.295 0.145 0.33 -0.092 -0.599 0.136 -0.185 0.272 0.88 -15.086 -1.434 18.104 6.765160 28.619 117.918 161.961 281.015 0.168 0.295 -0.07 -0.462 0.131 -0.216 -0.009 0.705 -11.878 0.023 18.515 9.895170 30.413 120.667 161.189 276.972 0.19 0.255 -0.09 -0.351 0.122 -0.242 -0.208 0.567 -8.668 1.997 18.144 12.626180 32.419 122.995 160.062 273.919 0.21 0.21 -0.139 -0.263 0.108 -0.262 -0.345 0.436 -5.582 4.39 17.137 14.66190 34.613 124.867 158.341 271.626 0.228 0.164 -0.208 -0.199 0.088 -0.276 -0.432 0.296 -2.711 7.061 15.715 15.783200 36.96 126.259 155.87 269.847 0.241 0.115 -0.288 -0.161 0.063 -0.285 -0.481 0.141 -0.105 9.839 14.15 15.88210 39.415 127.153 152.563 268.314 0.249 0.064 -0.374 -0.15 0.031 -0.291 -0.503 -0.021 2.237 12.543 12.732 14.933220 41.924 127.541 148.38 266.744 0.251 0.013 -0.462 -0.168 -0.006 -0.294 -0.506 -0.18 4.364 14.994 11.731 12.997230 44.421 127.416 143.317 264.862 0.247 -0.038 -0.55 -0.212 -0.049 -0.298 -0.496 -0.319 6.369 17.027 11.37 10.16240 46.833 126.77 137.39 262.43 0.234 -0.091 -0.635 -0.277 -0.096 -0.303 -0.474 -0.417 8.379 18.493 11.797 6.506250 49.076 125.596 130.639 259.278 0.213 -0.144 -0.715 -0.354 -0.149 -0.309 -0.441 -0.456 10.536 19.253 13.061 2.079260 51.059 123.882 123.118 255.341 0.182 -0.199 -0.788 -0.432 -0.206 -0.318 -0.403 -0.428 12.982 19.173 15.078 -3.129270 52.683 121.614 114.892 250.666 0.141 -0.255 -0.856 -0.5 -0.266-0.326 -0.376 -0.342 15.828 18.113 17.578 -9.172280 53.843 118.776 106.005 245.397 0.089 -0.313 -0.922 -0.55 -0.328 -0.332 -0.383 -0.237 19.116 15.92 20.031 -16.099290 54.431 115.361 96.438 239.706 0.027 -0.37 -0.994 -0.586 -0.386 -0.329 -0.46 -0.188 22.767 12.446 21.555 -23.818300 54.348 111.373 86.051 233.663 -0.045 -0.426 -1.089 -0.626 -0.433 -0.307 -0.658 -0.316 26.513 7.586 20.875 -31.863310 53.512 106.854 74.482 227.008 -0.123 -0.476 -1.237 -0.72 -0.457 -0.253 -1.097 -0.862 29.836 1.371 16.468 -15.719320 51.885 101.9 60.917 218.711 -0.202 -0.512 -1.505 -0.983 -0.442 -0.153 -2.11 -2.388 31.97 -5.876 7.096 -15.719330 49.493 96.686 43.514 205.974 -0.274 -0.526 -2.034 -1.659 -0.376 0.002 -4.052 -5.6 32.023 -13.395 -7.196 -15.719340 46.454 91.482 19.363 183.783 -0.33 -0.509 -2.78 -2.796 -0.255 0.204 -3.32 -5.95 29.302 -19.97 -24.083 -15.719350 42.975 86.637 350.437 152.646 -0.361 -0.454 -2.818 -3.205 -0.096 0.422 2.827 1.495 -15.719 -15.719 -15.719 -15.719。
01曲柄连杆机构的运动和受力分析(1)
(1)
赵雨东
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
汽车工程系车辆工程专业课程设置
必修课
汽车概论 汽车构造I(汽车发动机) 汽车构造II(汽车底盘、
车身) 汽车发动机原理 汽车理论 汽车发动机设计 汽车底盘设计 汽车车身设计
选修课
汽车电子学 汽车电器 内燃机燃料供给 内燃机增压 … …
下止点
(1 − λ2 sin 2 ϕ ) −3/ 2 = 1 + 3λ2 sin 2 ϕ + 15λ4 sin 4 ϕ + 35λ6 sin 6 ϕ LL
2
8
16
β
l
φ
rω
曲柄连杆机构运动学
-正置曲柄连杆机构的活塞运动规律(5)
将泰勒展开式代入活塞运动规律表达式,并略去 含λ三次幂以上的各项( λ最大0.33 ),得
Fj
用两个集中质量组成的非自由质点系近
似等效单元曲柄连杆机构(活塞、连杆
和曲拐)
mj
往复运动质量-受缸筒约束,沿气缸中 心线往复运动
质量 往复惯性力
m j = mhz + mlA Fj = −mj j
Frp = mp ρ pω 2 = mpd rω 2 mpd = mp ρp / r
mp:平衡重质量 ρρ :平衡重质心旋转半径 mpd :平衡重当量质量
ρp mp
Frp
曲柄连杆机构中的力和力矩
—连杆的惯性力(1) FjlA
实际连杆
随活塞平动+绕活塞销摆动 连续体 不便于分析惯性力和惯性力矩
-曲柄连杆机构类型(3)
活塞销负偏置
活塞在上止点前后,受气缸壁之力的推力面会发生变化。 采用活塞销负偏置,在活塞运动到上止点之前,连杆中心线与气缸中心线平行,活塞
机械原理高级篇章连杆机构分析与综合
y 1
C
2
0.5x
C1
0.866y C1 1
(得4)到将(由n步-2)骤个(2)设求计得方的程xC。i、yCi (i=3,...,n)代入上式, (5)求解上述(n-2)个设计方程,即可求得未知量。
注意:共有2个未知量:xC1 、yC1 n=4(给定连杆4个位置)时可得一组确定解。
滑块的导路方向线与x轴的正向夹角为
tgδ y C2 y C1 xC2 xC1
1
cos θ1i sin θ1i 0 R1i
0
D1i sin θ1i cos θ1i
1
1 0 x Pi - x P1
D1i 0
1
y Pi
-
y P1
0 0 1
平移矩阵
xQi
xQ1
y Qi
D1i
y
Q1
1
1
(5—3)
旋转矩阵
二 刚体导引机构的运动设计
B的位移约束方程——定长方程为
(xBi-xA)2+(yBi-yA)2=(xB1-xA)2+(yB1-yA)2 (i=2,3,…n)
B1(xB1,yB1) 1
2
B2
12 i
1i
Bi
y
O
x
A(xA,yA)
R-R连架杆(导引杆)的设计步骤
(1)由连杆上给定的P点的位置xPi、yPi(i=1,2,...,n)和 1i=i - 1(i=2,3,…,n),求刚体(连杆)位移矩阵D1i。
2)实现已知轨迹问题 主要指设计轨迹生成机构的问题
2、设计方法 1)实验法
2)几何法 3)解析法
5—1 平面连杆机构解析综合
刚体导引机构的运动设计 轨迹生成机构的运动设计 函数生成机构的运动设计 平面多杆机构的设计
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报告
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报告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报告连杆机构是一种常见的机械结构,由连杆和铰链组成。
通过连杆的连接和铰链的运动,连杆机构可以实现复杂的机械运动。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对连杆机构的运动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连杆机构的基本组成。
连杆机构通常由两个或多个连杆组成,这些连杆通过铰链连接。
在连杆机构中,至少有一个连杆是固定的,称为固定连杆,其他连杆可以通过铰链连接进行运动,称为运动连杆。
接下来,我们需要确定连杆机构的运动目标。
连杆机构可以用于实现各种运动,例如直线运动、旋转运动、摆动运动等。
在分析时,我们需要明确机构的运动目标是什么,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机构的运动性质。
然后,我们可以通过建立连杆机构的几何模型来进行运动分析。
连杆机构的几何模型是通过连杆的长度、连杆之间的连接方式以及铰链的位置来确定的。
通过几何模型,我们可以计算出各个连杆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参数,从而分析机构的运动性质。
在进行运动分析时,我们需要应用运动学原理。
根据连杆机构的特点,我们可以使用欧拉方程或拉格朗日方程来描述机构的运动。
通过这些方程,我们可以得到机构的运动方程,从而进一步分析和预测机构的运动。
此外,我们还可以使用计算机辅助分析工具来进行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
通过使用计算机软件,我们可以建立机构的数学模型,并进行模拟计算,从而更准确地分析机构的运动性质。
这种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
最后,我们可以根据运动分析的结果对连杆机构进行设计和优化。
通过分析连杆机构的运动性质,我们可以了解机构的工作原理和特点,从而进一步改进和优化机构的设计。
通过优化设计,可以提高机构的性能和效率,实现更好的运动控制和工作效果。
总之,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是理解和设计机械结构的重要方法。
通过逐步分析连杆机构的运动特性,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机构的工作原理,为机构的设计和优化提供有力的支持。
机械设计基础项目一 任务3 平面连杆机构分析与设计
为0 °(转向点),从动曲柄可能向正反两个方向
转动,机构运动不确定,平行四边形机构可能变成 反平行四边形机构。
B 2 C 1 A 4 3 D
双摇杆机构,也有死 点位置,在实际设计中常 采用限制摆杆的角度来避 免死点位置。
克服的方法: 安装飞轮,利用惯性克服死点(例如:内燃机、
缝纫机)
例:缝纫机借助于带轮
△ B′C′D和△ B〞C〞D成立
由△B〞C〞D得 a+d≤b+c (1) 由△B′C′D得 或 b≤(d-a)+c c≤(d-a)+b a+b≤d+c a+c≤b+d (2) (3)
由式(1)、(2)、(3)得
a≤c a≤b a≤d a为最短杆
整转副存在条件
四杆长度满足杆长条件: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
知极为夹角θ为:
k 1 180 k 1
四杆机构有无急回运动,取决于曲柄与连杆共
线位置的夹角,即有无极位夹角,不论是何种机构,
只要机构在运行过程中具有极位夹角,则该机构就
具有急回作用。
角越大,则K 值越大,说明急回运动的性质也 越显著。
曲柄滑块机构
B
l1
A
l2
B2
e
C
工作行程 aθ b B1 l 1 l C C1 2 A A e e
缺点: 连杆机构一殷具有较长的运动链,各构件的尺寸误 差和运动副中的间隙将使连杆机构产生较大的积累
误差,也使机械效率降低。
连杆及滑块作变速运动,其惯性力难于平衡,会增
加机构的动载荷,一般不宜用于高速传动。
设计过程却十分繁难,在多数情况下一般只能近似 地得以满足。
四杆机构:由四个构件组成的平面连杆机构
机械原理 第3版 第3章 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
3、瞬心位置的确定
2)两个构件之间没有用运动副连接时,可
用三心定理求出的瞬心位置
Kennedy Theorem
Aronhold-Kenndy Theorem
1)两个构件之间用运动副连接时,可直接
判断出的瞬心位置
primary center
10
1. 选择一个适当的比例尺画出机构运动简图;
2. 找出机构的全部瞬心并标注在机构简图上;
17
已知机构尺寸和主动件角速度1,求2和3
1、利用Vp12求2
18
2、利用Vp13求3
求3的思路
19
P12
P23
1、利用瞬心P12,求V2
已知凸轮角速度1,求推杆速度V2
P13
P23
20101011-04-2-08
速度瞬心法 相对运动图解法
复数法 矩阵法 矢量法
二、运动分析的方法
6
1、瞬心概念:作平面相对运动的两构件,以 看成是围绕一个瞬时重合点作相 对转动,该重合点称为瞬时速度 中心,简称瞬心。
24
第三节 用相对运动图解法对机构进行运动分析
一、相对运动图解法的基本原理
理论力学知识1、同一构件上两点之间的速度、加速度的关系2、两构件重合点处的速度与加速度关系
25
速度关系
加速度关系
1、同一构件上两点之间的速度、加速度的关系
牵连运动是移动,相对运动是转动。
26
2.两构件重合点处的速度和加速度矢量关系
第三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2010.10.13 第5次课
21
复 习
1.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把一个机构分解为原动件和杆组的过程。机构结构分析的一般步骤 a计算自由度确定原动件 b高副低代,去掉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 c开始拆杆组注意:拆去杆组后,剩余部分仍然是机构 同一个机构选用不同构件作原动件时,其机构的级别可能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原理大作业一课程名称:机械原理设计题目:连杆机构运动分析题号:24院系:机电工程学院班级:*******设计者:********学号:**********指导教师:赵永强唐德威设计时间:2015年6月哈尔滨工业大学连杆机构运动分析题目24、如图1所示机构,已知机构各构件的尺寸为AB=280mm,BC=350mm,CD=320mm,AD=160mm,BE=175mm,EF=220mm,x G=25mm,y G=80mm,构件1的角速度为ω1=10rad/s,试求构件2上点E、点F的轨迹及构件5的角位移、角速度和角加速度,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
图11、建立坐标系建立以点A为原点的固定平面直角坐标系A-xy,如图2所示。
图22、对机构进行结构分析该机构由原动件1(I级机构)、RRR II级杆组(杆2、杆3)和RPR II级杆组(滑块4、杆5)组成。
I级机构如图3所示,II级杆组RRR如图4所示,II级杆组RPR如图5所示。
图3 图4图53、各基本杆组运动分析的数学模型(1)同一构件上点的运动分析如图6所示的构件AB,,已知杆AB 的角速度=10/rad s ω,AB 杆长i l =280mm,可求得B 点的位置B x 、B y ,速度xB v 、yB v ,加速度xB a 、yB a 。
=cos =280cos B i x l ϕϕ; =sin =280sin B i y l ϕϕ;==-sin =-BxB i B dx v l y dt ωϕω; ==cos =;B yB i B dyv l x dt ωϕω222B 2==-cos =-BxB i d x a l x dt ωϕω; 图62222==-sin =-ByB i B d y a l y dtωϕω(2)RRRII 级杆组的运动分析如图7所示是由三个回转副和两个构件组成的II 级杆组。
已知两杆的杆长2l 、3l 和两个外运动副B 、D 的位置(B x 、B y 、D x 、D y )、速度( xB yB xD yD v v v v 、、、 )和加速度(xB yB xD yD a a a a 、、、)。
求内运动副C 的位置(C C x 、y )、速度(xC yC v 、v )、加速度(xC yC a 、a )以及两杆的角位置(23ϕϕ、)、角速度(23ϕϕ&&、)和角加速度(23ϕϕ&&&&、)。
1)位置方程33223322=+cos =+cos =+sin =+sin C D B C D B x x l x l y y l y l ϕϕϕϕ⎫⎬⎭为求解上式,应先求出2ϕ或3ϕ,将上式移相后分别平方相加,消去3ϕ得02020cos +sin -=0A B C ϕϕ式中:02=2(x -x )B D A l 02=2(-)B D B l y y 222023=+-BD C l l l 其中,22=(x -x )+(-)BD B D B D l y y 。
为保证机构的装配,必须同时满足23+BD l l l ≤和23-BD l l l ≥解三角方程式02020cos +sin -=0A B C ϕϕ可求得2220000200+B -C =2arctanB A ϕ±上式中,“+”表示B 、C 、D 三个运动副为顺时针排列;“—”表示B 、C 、D 为逆时针排列。
将2ϕ代入33223322=+cos =+cos =+sin =+sin C D B C D B x x l x l y y l y l ϕϕϕϕ⎫⎬⎭中可求得C C x y 、,而后即可求得3-=arctan-C DC Dy y x x ϕ 图72)速度方程 将式33223322=+cos =+cos =+sin =+sin C D B C D B x x l x l y y l y l ϕϕϕϕ⎫⎬⎭对时间求导可得两杆的角速度23ωω、为[]2313221=(x-x )+S (y -y )/=(x -x )+S (y -y )/B D j D B B D D B C G C G ωω⎫⎡⎤⎪⎣⎦⎬⎪⎭&&&&&&&& 式中: 12332=-G C S C S222222=cos ,=sin C l S l ϕϕ 333333=cos ,=sin C l S l ϕϕ内运动副C 点的速度Cx Cy v v 、为222333222333=-sin =-sin =y +cos =+cos Cx B D Cy B D v x l x l v l y l ϕϕϕϕϕϕϕϕ⎫⎪⎬⎪⎭&&&&&&&&3)加速度方程两杆的角加速度23αα、为223331322321=G +/=G +/αα⎫⎬⎭(C G S )G (C G S )G式中:22222332232233=-+-=-+-D B D B G x x C C G y y S S ϕϕϕϕ&&&&&&&&&&&&内运动副C 的加速度Cx Cy a a 、为22222222222222=-sin -cos =+cos -sin Cx B Cy B a x l l a y l l ϕϕϕϕϕϕϕϕ⎫⎪⎬⎪⎭&&&&&&&&&&(3)RPRII 级杆组的运动分析图8是由两个构件与两个外转动副和一个内移动副组成的RPRII 级组。
已知G 点的坐标(y G G x 、)以及F 点的运动参数(y F F xF yF xF yF x v v a a 、、、、、),求杆5的角位移5ϕ、角速度5ϕ&、角加速度5ϕ&&。
5-y =arctan-F GF Gy x x ϕ 55=d dtϕϕ& 2552=d dtϕϕ&& 图84、确定已知参数和求解过程(1)原动件杆1(I 级机构)如图3所示,已知原动件杆1的长度l AB =280m原动件杆1的转角φ=0~360°、 δ=0°原动件杆1的角速度φ=ω1=10rad/s原动件杆1的角加速度φ=0运动副A 的位置坐标{x A =0y A =0运动副A 的速度{x A =0y A =0运动副A 的加速度{ẍA =0ÿA =0求出运动副B 的位置坐标(x B ,y B ),速度(ẋB ,ẏB ),加速度(ẍB ,ÿB )(2)RRR II 级杆组(杆2、杆3)如图4所示,已求出运动副B 的位置坐标(x B ,y B ),速度(ẋB ,ẏB )和加速度(ẍB ,ÿB ),已知运动副D 的位置坐标{x D =0y D =160mm运动副D 的速度{x D =0y D =0 、 运动副D 的加速度{ẍD =0ÿD =0杆长l BC =350 l CD =320mm求出构件2的转角φ2,角速度φ2和角加速度φ2。
(3)构件2上点E 的运动如图4所示,已求出运动副B 的位置坐标(x B ,y B ),速度(ẋB ,ẏB ),加速度(ẍB ,ÿB ),已经求出构件2的转角φ2,角速度φ2和角加速度φ2,已知杆BE 的长度l BE =175根据Ⅰ级机构的运动分析数学模型求出E 点的位置坐标(x E ,y E ),速度(ẋE ,ẏE )和加速度(ẍE ,ÿE )。
(4)构件2上点F 的运动如图4所示,已求出E 点的位置坐标(x E ,y E ),速度(ẋE ,ẏE )和加速度(ẍE ,ÿE ) 已经求出构件2的转角φ2,角速度φ2和角加速度φ2δ=90°EF 的长度l EF =220mm根据Ⅰ级机构的运动分析数学模型求出F 点的位置坐标(x F ,y F ),速度(ẋF ,ẏF )和加速度(ẍF ,ÿF )。
(5)RPR II 级杆组(滑块4、杆5)如图5所示,已求出运动副F 的位置坐标(x F ,y F ),速度(ẋF ,ẏF )和加速度(ẍF ,ÿF ) 已知运动副G 的位置坐标{x G =−25mmy G =80mm运动副G 的速度{x G =0y G =0 运动副G 的加速度{ẍG =0ÿG =0求出构件5的转角φ5,角速度φ5和角加速度φ5。
5、计算流程框图6、用MATLAB 编程求解(1)一级机构子程序:RR %已知杆长l,构件的角位置fai,角速度dfai,角加速度ddfai,运动副A 的位置xA,yA,速度dxA,dyA,加速度ddxA,ddyA%求B 点的位置xB,yB ,速度dxB,dyB ,加速度ddxB,ddyBfunction [xB,yB,dxB,dyB,ddxB,ddyB]=RR(l,fai,dfai,ddfai,xA,yA,dxA,dyA,ddxA,ddyA) xB=xA+l*cos(fai);yB=yA+l*sin(fai);dxB=dxA-dfai*l*sin(fai);dyB=dyA+dfai*l*cos(fai);ddxB=ddxA-dfai^2*l*cos(fai)-ddfai*l*sin(fai);ddyB=ddyA-dfai^2*l*sin(fai)+ddfai*l*cos(fai);(2)二级杆组RRR子程序:RRR%已知两杆长li,lj;两个外运动副位置坐标xB,yB,xD,yD;速度dxB,dyB,dxD,dyD;加速度ddxB,ddyB,ddxD,ddyD;%求内运动副位置xC,yC;速度dxC,dyC;加速度ddxC,ddyC;两杆的角位置faii,faij;角速度dfaii,dfaij;角加速度ddfaii,ddfaijfunction[faii,dfaii,ddfaii]=RRR(li,lj,xB,yB,xD,yD,dxB,dyB,dxD,dyD,ddxB,ddyB,ddxD,dd yD)lBD=sqrt((xD-xB)^2+(yD-yB)^2);%求角CBD,BD角位移,进而求出BC杆角位移if lBD<(li+lj)&&lBD>abs(lj-li)jCBD=acos((li*li+lBD*lBD-lj*lj)/(2*li*lBD));elseif lBD==li+ljjCBD=0;elseif lBD==abs(lj-li)&&(li>lj)jCBD=0;elseif lBD==abs(lj-li)&&(li<lj)jCBD=pi;endif xD>xB && yD>=yBfDB=atan((yD-yB)/(xD-xB));elseif xD==xB && yD>yBfDB=pi/2;elseif xD<xB&&yD>=yBfDB=atan((yD-yB)/(xD-xB))+pi;elseif xD==xB&&yD<yBfDB=3*pi/2;elseif xD>xB&&yD<yBfDB=atan((yD-yB)/(xD-xB))+2*pi;elseif xD<xB&&yD<yBfDB=atan((yD-yB)/(xD-xB))+pi;endfaii=fDB-jCBD;% 杆BC的角位移if faii<0faii=faii+2*pi;endxC=xB+li*cos(faii); %反代求出xC和yC yC=yB+li*sin(faii);%求杆CD的角位移faijif xC>xD && yC>=yDfaij=atan((yC-yD)/(xC-xD));elseif xC==xD && yC>yDfaij=pi/2;elseif xC<xD && yC>=yDfaij=atan((yC-yD)/(xC-xD))+pi;elseif xC<xD && yC<yDfaij=atan((yC-yD)/(xC-xD))+pi;elseif xC==xD && yC<yDfaij=pi/2*3;elseif xC>xD && yC<=yDfaij=atan((yC-yD)/(xC-xD))+2*pi;end%速度分析Ci=li*cos(faii);Si=li*sin(faii);Cj=lj*cos(faij);Sj=lj*sin(faij);G1=Ci*Sj-Cj*Si;dfaii=(Cj*(dxD-dxB)+Sj*(dyD-dyB))/G1; %求杆li的角速度dfaii dfaij=(Ci*(dxD-dxB)+Si*(dyD-dyB))/G1; %求杆lj的角速度dfaij G2=ddxD-ddxB+dfaii^2*Ci-dfaij^2*Cj; %加速度分析G3=ddyD-ddyB+dfaii^2*Si-dfaij^2*Sj;ddfaii=(G2*Cj+G3*Sj)/G1; %求杆li的角加速度(3)二级杆组RPR子程序:RPR%已知两构件尺寸li,lk及两外回转副B,D的参数xB,yB,dxB,dyB,ddxB,ddyB,xD,yD,dxD,dyD,ddxD,ddyD%求构件lj的角位移faij,角速度dfaij,角加速度ddfaijfunction[faij,dfaij,ddfaij]=RPR(li,lk,xB,yB,dxB,dyB,ddxB,ddyB,xD,yD,dxD,dyD,ddxD,ddyD) A0=xB-xD;B0=yB-yD;C0=li+lk;s=sqrt(A0^2+B0^2-C0^2);%求lj杆角位移if xB>xD && yB>=yDfaij=atan((B0*s+A0*C0)/(A0*s-B0*C0));elseif xB==xD && yB>yDfaij=pi/2;elseif xB<xD && yB>=yDfaij=atan((B0*s+A0*C0)/(A0*s-B0*C0))+pi;elseif xB<xD && yB<yDfaij=atan((B0*s+A0*C0)/(A0*s-B0*C0))+pi;elseif xB==xD && yB<yDfaij=3*pi/2;elseif xB>xD && yB<yDfaij=atan((B0*s+A0*C0)/(A0*s-B0*C0))+2*pi;endG4=(xB-xD)*cos(faij)+(yB-yD)*sin(faij);dfaij=((dyB-dyD)*cos(faij)-(dxB-dxD)*sin(faij))/G4; %求lj杆的角速度ds=((dxB-dxD)*(xB-xD)+(dyB-dyD)*(yB-yD))/G4;G5=ddxB-ddxD+dfaij^2*(xB-xD)+2*ds*dfaij*sin(faij);G6=ddyB-ddyD+dfaij^2*(yB-yD)-2*ds*dfaij*cos(faij);ddfaij=(G6*cos(faij)-G5*sin(faij))/G4; %求lj杆角加速度(4)主程序Linkage_MechanismlAB=280;dfai=10; %杆lAB的角速度、角加速度ddfai=0;xA=0; %运动副A的位置坐标、速度、加速度yA=0;dxA=0;dyA=0;ddxA=0;ddyA=0;lBC=350; %BC和CD的杆长lCD=320;xD=0; %运动副D的位置坐标、速度、加速度yD=160;dxD=0;dyD=0;ddxD=0;ddyD=0;lBE=175; %BE的长度lEF=220; %EF的长度xG=-25; %运动副G的位置坐标、速度、加速度yG=80;dxG=0;dyG=0;ddxG=0;ddyG=0;li=0; %对照RPR二级杆组数学模型,确定本题对应参数的值lk=0;XE=zeros(1,3601); %给E点x坐标赋初值YE=zeros(1,3601); %给E点y坐标赋初值XF=zeros(1,3601); %给F点x坐标赋初值YF=zeros(1,3601); %给F点y坐标赋初值Fai5=zeros(1,3601); %给杆5的角位移赋初值Dfai5=zeros(1,3601); %给杆5的角速度赋初值Ddfai5=zeros(1,3601);%给杆5的角加位移赋初值for n=1:3601fai=(n-1)*0.1;fai1=fai/180*pi; %转化为弧度[xB,yB,dxB,dyB,ddxB,ddyB]=RR(lAB,fai1,dfai,ddfai,xA,yA,dxA,dyA,ddxA,ddyA);%调用一级机构RR子程序求运动副B的参数[fai2,dfai2,ddfai2]=RRR(lBC,lCD,xB,yB,xD,yD,dxB,dyB,dxD,dyD,ddxB,ddyB,ddxD,ddy D); %调用RRR二级杆组子程序计算运动副C的运功参数、杆2和杆3的运功参数[xE,yE,dxE,dyE,ddxE,ddyE]=RR(lBE,fai2,dfai2,ddfai2,xB,yB,dxB,dyB,ddxB,ddyB);%调用一级机构RR子程序求运动副E的参数faiEF=fai2+pi/2; %EF的角位移为杆2的角位移加上90度,角速度、角加速度与杆2相同[xF,yF,dxF,dyF,ddxF,ddyF]=RR(lEF,faiEF,dfai2,ddfai2,xE,yE,dxE,dyE,ddxE,ddyE);%调用一级机构RR子程序求运动副F的参数[fai5,dfai5,ddfai5]=RPR(li,lk,xF,yF,dxF,dyF,ddxF,ddyF,xG,yG,dxG,dyG,ddxG,ddyG); %调用RPR二级杆组子程序求杆5的角位移、角速度、角加速度XE(n)=xE; %对XE进行赋值YE(n)=yE; %对YE进行赋值XF(n)=xF; %对XF进行赋值YF(n)=yF; %对YF进行赋值Fai5(n)=fai5*180/pi; %对Fai5进行赋值,转换为角度Dfai5(n)=dfai5; %对Dfai5进行赋值Ddfai5(n)=ddfai5; %对Ddfai5进行赋值end%作图Fai=0:0.1:360;subplot(2,2,1);plot(XE,YE,'r');hold on;plot(XF,YF,'b');legend('E点轨迹','F点轨迹'); xlabel('x/mm');ylabel('ymm');title('E点和F点轨迹');grid on;subplot(2,2,2);plot(Fai,Fai5,'g-');xlabel('1杆转角/°');ylabel('5杆角位移/°');title('角位移线图');grid on;subplot(2,2,3);plot(Fai,Dfai5,'r-');xlabel('1杆转角/°');ylabel('5杆角速度/rad.s-1'); title('角速度线图');grid on;subplot(2,2,4);plot(Fai,Ddfai5,'b-');xlabel('1杆转角/°');ylabel('5杆角加速度/rad.s-2'); title('角加速度线图');grid on;7、计算结果(1)点E、点F的轨迹图9 点E、点F轨迹图(2)构件5的角位移图10 构件5的角位移线图(3)构件5的角速度线图图11 构件5的角速度线图(4)构件5的角加速度线图图12 构件5的角加速度线图8、计算结果分析由图9 点E和点F轨迹图可以看出,点E的轨迹近似为一个圆,说明杆AB 旋转一周,点E也转了一周;而F的轨迹是一个封闭的类似于“8”字的图形,说明杆AB旋转一周,点F类似于转了两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