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庾信与南北诗风的交融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第二节 南北文风的交融
南北朝时期,尽管存在着政治的对峙 和文化的差异,南北方的文学表现出不同 的特点, ‚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 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 《隋书〃文学 传序》),但双方文化文风的交流仍然是 广泛而深刻的。
9
1、 南北使臣的外交活动,在融通南北 文学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使臣的外交活动除了政治问题外,还经 常会有诗文的酬唱赠和,有时也带回对方 名家的作品,使之互为流传。
第七章 庾信与南北诗风的交融
南北朝时期,北朝文人诗坛相对滞后。 在南北文化交流中,逐渐受到南朝诗风的 影响。庾信由南入北以后的诗歌创作,昭 示着南北诗风交融的新前景。
1
第一节 北朝文坛概况
↗ 东魏 → 北齐 五胡十六国 → 北 魏
(都平城,后都洛阳
(都邺)
↘ 西魏 → 北周
(都长安)
2
一、北魏文坛 北方文学在十六国与北魏前期极度衰微。 北魏孝文帝太和(477-499)改革后开始复 苏,太和十九年(495)迁都洛阳后渐次繁 荣。 北魏文风的基本倾向是崇尚汉魏,也学 习南朝诗歌的风调。成就最高的是温子昇。
四十二岁(554)奉命出使西魏被留长 安,不久仕西魏,又继仕北周。 出使被留屈仕北朝是庾信一生的分界 线,他历仕北朝二朝五帝,先后任骠骑大 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虽位高官显,但痛 念故国,在悲愤抑郁中度过了近三十个年 头,六十九岁卒于长安。
13
二、诗歌创作 (一)前期诗歌 庾信前期与其父庾肩吾,徐摛、徐陵父 子都是宫体诗的重要作家。‚文并绮艳, 世号‘徐庾体’焉。‛(《周书〃庾信 传》) 前期诗歌主要是陪驾,奉和、应制之作, 内容单薄,风格轻艳,适合宫廷趣味。艺 术上声律和谐、属对工巧,辞藻华丽,对 诗歌形式技巧的发展多有贡献。
10
2、在南北文学融通的过程中,起更大 作用的还是由南入北的文士庾信、王褒等 人。 如在诗歌方面,北朝文人多在创作中 有意识地学习南朝诗风,而在他们的另外 一些作品中,则仍不脱北朝诗歌原有的质 朴风格,南北诗风未能融合为一。庾信由 南入北,在创作中真正体现了南方的清绮 之风与北方的贞刚气质的完美结合,达到 了穷南北文学之胜的境界。
14
奉和山池
庾信
乐宫多暇豫,望苑暂回舆。鸣笳陵绝 浪,飞盖历通渠。桂亭花未落,桐门叶半 舒。荷风惊浴鸟,桥影聚行鱼。日落含山 气,云归带雨徐。
15
(二)后期诗歌 1、思想内容:乡关之思 《周书》本传载,庾信‚虽位望通显, 常有乡关之思。‛ ① 感时伤变,魂牵故国。 ② 叹恨羁旅,忧嗟身世。 庾信哀故国之破亡,悲已身之屈节, 以一己之心灵,承受着时代和个人的双重 悲剧。
5
北方本土文人也脱颖而出,他们自觉地 仿效南朝名家,并在创作中表现出一种求新 求变的趋向。最有名的是邢邵和魏收。 邢邵(496-561?)的诗歌代表了北方 文人于模仿之中求新求变的趋向。其《思公 子》言短情长,风格近于齐梁,其《冬日伤 志篇》则刚健朴茂,有魏晋风调。 魏收(506-572)的诗歌多仿效南朝风 格,如《挟琴歌》。 温子昇、邢邵、魏收合称‚北地三才‛。
20
五、王褒 王褒(513-576),字子渊,琅琊临沂 (今山东临沂)人。 王褒在南朝时的作品较为清新自然。入 北后诗风沉郁,如《渡河北》。 与庾信同为南朝诗风北渐的重要诗人, 但成就逊于庾信。
21
16
2、艺术风格:感情深沉哀怨,笔调劲 健苍凉,多用典故。
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杜甫《戏为六绝句》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杜甫《咏怀古迹》
17
代表作五言组诗《拟咏怀》二十七首, 直承阮籍《咏怀》八十二首的传统,运用成 熟于南朝艺术技巧,抒发自己苍凉悲怨之情, 集南北诗歌之优长,融南北诗风于一体,形 成了全新的诗歌风貌。 《寄王琳》、《重别周尚书》等五言绝 句也达到艺术和情感浑成的境界。 后期也有一些奉和诗,如《和宇文内史 春日游山》等。
6
三、西魏与北周文坛 西魏建都长安,占据关陇地区。西魏统 治者在政治、经济上托古改制,带有浓厚 的复古色彩。反映在文学观上,就是提倡 去华存朴,师法上古。 西魏攻克梁江陵后,庾信、王褒等文人 由南入北,后成为北周文坛的主力,齐梁 文风也随之北传。
7
北周接受南朝文学的影响,首先是在皇 族之内。由南入北的庾信、王褒等人皆深 受礼遇,他们所带来的南朝的诗风深深影 响着北周文人,北周本土文学开始接上魏 晋以来在南朝发展的轨迹。 北迁文人中,以庾信成就最高。
11
第三节
庾信
一、生平 庾信(513-581),字子山,南阳新 野(今河南新野)人。十五岁为昭明太子 萧统的伴读,十九岁为东宫太子萧纲的抄 撰学士。三十三岁(545)曾出使东魏。三 十六岁(548年)逢侯景之乱,奉命率梁军 御敌兵败,建康沦陷后潜奔江陵。梁元帝 时,任御史中丞等职,封武安县侯。
12
3
温子昇(495-547),字鹏举,太原 (今属山西)人。 擅长碑版之文,气格近于东汉。其诗有 些具有北方质朴之风,如《凉州乐歌》二首:
路出天门关,城接龙城坂。但事弦歌乐, 谁道山川远。(其二) 有些模仿南朝,风格婉转流丽,如《捣 衣》。
4
二、东魏与北齐文坛 以邺都为中心的东魏与北齐政权,占 据文化发达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文学领先 于位居关陇的西魏和北周。 活跃在东魏、北齐的文人,有一部分 来自南方,其中以颜之推(531-591?) 和萧悫(生卒年不详)最为著名。颜之推 的文学观趋于折中南北,萧悫诗歌的代表 作是《秋思》。
18
三、庾信对诗歌形式发展的贡献 其《鸣夜啼》七言八句,声调铿锵,基 本符合平仄律的规则。 其《燕歌行》拓展了七言古诗的体制。 其五言诗在永明体的基础上,声律、对 偶、辞采进一步完美。 其五言绝句也颇多优秀之作。
ຫໍສະໝຸດ Baidu19
四、庾信在诗歌史上的地位 将南朝诗歌的‚贵于清绮‛和北朝诗 歌的‚重乎气质‛融合为一,达到了‚穷 南北之胜‛的艺术造诣。拓展了诗歌的审 美意境,为唐代新的诗风的形成做了必要 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