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患者病程中下肢神经和血管功能检测指标的变化

合集下载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凝血四项指标变化的分析及临床意义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凝血四项指标变化的分析及临床意义
±S )
发症 的形成及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提示糖尿病患者存在 着纤维蛋 白形成和降解 , 一二聚体增高可能预示糖尿病患 D 者心脑肾血管并 发症发生 的危险性。 综上所述 ,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 的主要病 理变化 , 也是糖 尿病 并发症的病理基础 , 其发生 、 发展与患 者体 内的血栓前状态 、 凝血功能增强 、 凝血功能减退等 因 抗 素密切相关 ,联合检测 D 二 聚体 、I 一 FB对预示糖尿病患者 血 管 并 发 症 发 生 的危 险性 具 有 非 常 重 要 的 临床 意 义 ,有 助 于糖尿病血管并 发症 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 参考文献 [] 1张燕 , 李卓江, 景本年, 糖尿病患者血浆凝血酶 一 等. 抗凝血酶
1 资料 与 方 法
等动脉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 ,由于慢性 高血糖使人体内糖基化物质大量产生 ,并沉 积在血管 内膜 下 , 致 血 管 内膜 的 损 伤 , 进 2型 糖 尿 病 患 者 的 高凝 、 导 促 低 纤溶活性和高黏度的发生 ,血浆纤维蛋白原通过转化 为不 溶性降解产物沉积于主动脉平滑肌表面和周 围 ,促进动脉
2型 糖 尿 病 患 者 血 浆 D 一二 聚体 、 血 四项 指 标 变 化 的 凝 分 析 及 临床 意 义
穆 彦 龙
( 陕西中医学 院附属 医院检验科 , 陕西 咸 阳, 10 0 720 )
【 摘要 】 本文主要是探讨血浆 D 二 聚体 、 一 凝血 四项指标的变化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中的l 床意义。研 究发现 2 } 缶 型糖尿
和D 一二聚体检测 []临床荟萃 ,0 3 1 ( 0 :6 — 6 . J. 1 20 ,8 1 )5 1 5 2
注: 为与健康对照组 比较 P>00 ,为与健康对照组 . 5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血流动力学及血管内皮功能的测定分析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血流动力学及血管内皮功能的测定分析

【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 糖尿病足; 彩 色多普勒超声 ; 血流动力学; 血管内皮功能 【 中图分类号】 R 5 8 7 . 1 , R 4 4 5 . 1 4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0 2 5 3 — 4 3 0 4 ( 2 0 1 3 ) 1 1 — 1 5 1 2 — 0 3 1 0 0 , E — m a i l : w a n g w e n p i n g _ 2 9 1 7 @1 6 3 . c o n r )
【 摘要 】 目的
应用彩 色多普勒超 声对 2型糖尿病( T 2 D M) 患者下肢动脉血流动力学及血管 内皮功能的
DOI : 1 0 . 1 1 6 7 5 / j . i s s n . 0 2 5 3 — 4 3 0 4 . 2 0 1 3 . 1 1 . 2 7
糖 尿病 足是 2型糖 尿病 ( t y p e 2 d i a b e t e s me l l i t u s ,
干扰因素 。检测双侧股动脉、 胭动脉和足背动脉 , 并
径 恢复试 验 前状 态后 , 然后 嘱患 者舌 下含 服硝 酸甘 油 0 . 5 mg , 3 m i n后再 次测 量 足背 动 脉 内径 ( D ) 。以上
住院的 T 2 D M 2 0 6例 , 诊断符合 1 9 9 9年美 国糖尿 病 协会制定 的标准 J , 均无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 无肝肾 功能障碍及心血管严重性疾病。男 1 1 6 例, 女9 0 例,
年龄 2 6—8 8 ( 5 6 . 4±9 . 8 ) 岁, 病 程 4个 月 至 2 8年 。
指标 为 同一 人 测 量 。血 管 内皮 依 赖 性 舒 张 功 能
选择在我院健康体检正常成年人 1 2 9例为对照组 , 其

2型糖尿病合并148例下肢血管病变分析

2型糖尿病合并148例下肢血管病变分析
a do h rd a ee -eae o n t e ib t sr lt dc mpl a in fc r ni ie s s i to so h o cd s a e . c
[ yw rs 2 Ke od ]T DM P r h rlacl i aeP D D p l lao o r h ei ea vsua ds s(V ) o p r t sn ga y p r e e vr p
压增高比例 , 围神经病 变( P 比例 , 周 D N) 冠心病( H ) c D 比例在有 下肢血管病 变中均显著 增 高( <0 1。 o i i J . ) L gsc p 0 t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 年龄 , 总胆 固f( C , N是 P i T H) DP  ̄ VD的独 立危险 因素( R 1 8 ,1 5 , . 1 结论 2 0 = . 7 . 3 2 0) 0 3 2 。 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 变发 生率 高, 与年龄 , 血脂, 血压 , 血糖 以及糖尿病其他慢性并发症等多种 因素有 关。 【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下肢血 管病变 多普勒超声检 查
中图分类号:R5 71 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2 .3 62 0 )80 1.2 7 95 8 (0 70 .0 80
1. . 1制定统一 的登记表 ,对每一例 患者登记其各项 2 指标 。其 中糖化血红蛋 白( b C,甘油三酯(G) H Al ) T ,
胆 固醇(C ) T H ,高密度脂 蛋白( Lc) 低密度脂蛋 HD -h,
[ btat A s c]Obet e oass te curne f ei ea vsu r i aeP D i p t n t t eI r jci T ses h cr c r h rl ac l s s(V )n ai twi p v o e op p ad e e s hy I

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流行病学分析

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流行病学分析

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流行病学分析作者:刘书姝来源:《糖尿病新世界》2018年第04期[摘要] 目的探讨和研究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流行病学。

方法选取在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选取患者的身高、体重以及糖尿病的病程、血糖浓度、胆固醇含量和验证因子等临床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并对所选患者队形下肢的超声检查。

结果选取的1 0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当中共有450例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了下肢血管病变。

并且下肢出现血管病变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病程以及体质指数较未出现下肢血管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 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流行病学[中图分类号] R5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02(b)-0169-02在临床当中,2型糖尿病常常会并发周围动脉病变,而周围动脉病变在临床上的表现主要就是患者的下肢血管出现病变,其临床的主要症状为患者的下肢动脉狭窄以及闭塞。

有相关的研究报告显示[1],患者体内的糖化血红蛋白每增加1%,患者出现下肢血管病变的几率就会上升28%。

有数据显示,在我国超过50岁的糖尿病患者当中有19.5%的患者会出现下肢血管病变,而糖尿病患者再出现下肢血管病变之后便会使患者出现糖尿病足,更严重的患者甚至还会出现截肢的情况,并且下肢血管病变还会导致糖尿病患者出现心血管事件的几率和病死率增大。

为了研究如何地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进行预防,该研究选取了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探讨和研究。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近年来在该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的患者使用相同发热糖尿病诊断标准进行诊断,然后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对所选取的糖尿病患者进行诊断是否出现了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

所有入选的糖尿病患者均为自愿参加,并且所有入选的糖尿病患者均已排除了患有糖尿病合并妊娠、妊娠糖尿病、感染性疾病、肿瘤以及严重的心、肝、肾疾病。

152例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彩超检测临床观察

152例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彩超检测临床观察
走行规则 , 薄 光滑 , 壁 内膜 回声 均 匀 , 局 限 性 扩 张 与 狭 窄 , 无
内径值在正常范 围, 频谱呈 三相波 。下肢血管 病变标准 : 双 下肢动脉血管壁 内膜增厚不均匀 , 连续 中断、 回声增 强 , 内膜 毛糙增厚伴有斑块状强 回声 , 动脉管腔狭 窄、 曲, 扭 血流充盈
12 检查 方 法 . 使 用 G oi 9 E O E U , 圳 开 利 E Lgc 、 S T N D 8 深
脉 、 动脉 、 胫 足背动脉 等血管病变率 高, 这与糖尿病周 围神经
病变发病率 呈正 比。可能 与长期 高血糖 导致周 围神经滋 养 血管内皮 细胞增生 、 基底 膜增厚 、 管腔狭 窄、 闭塞 以及血栓形 成导致糖尿病周 围神 经病变 的发生有 关。早期发 生于下肢 ( 特别是膝以下足部 ) 的神 经性溃疡 和血管病变 是导致缺血
1 资 料 与方 法
的主要原因。6 O岁 以上 2型糖尿病发生股动脉、 动脉闭塞者
达6%, 7 是非糖尿 病下肢血管病变 的 6~ 7倍 。彩色多普
勒超 声 检查 不 但 可观 察 血 管 形 态 学 变 化 , 可 测 量 血 流 动 力 还
学参数 , 了解血流的状 况 , 已成为诊 断下肢 血管病变 的首选
病变者 5 (84 %) 左侧软斑高于右侧 。结论 2例 6 .2 ,
对 12例 2型糖尿病患者应 5
发 生下肢 血管
用彩超检测双下肢 动脉 内膜增厚 、 管腔狭 窄 、 斑块形成 的部位与类型 、 流频谱。结果 血
彩超可早期发现 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 , 指导临
床及时治疗 , 降低截肢率 。
和可靠的方法 。彩色 多普勒 超声检查 有助 于早期发 现高龄

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超声诊断分析

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超声诊断分析
无 明 显 差 异 ( > 0 0 ) P .5。
18 7 25 1
1 2
4 5
1 O一
27 5 5

6 5 26 5
22 0
1 5—
2 — 0—
≥2 5

22 O
3 讨 论

综 上所 述 , 以往下 肢动 脉病 变 的诊 断 , 要靠 创 主
累及 相动脉 和股 动 脉 等 , 肢 发 凉 , 肤 温 度 降 低 , 者 ) 况 , 时 也 能 间 接 提 供 心 、 动 脉 病 变 的 信 患 皮 情 同 脑 肢端 皮 肤 苍 白, 脉充 盈 时 间 和皮 肤 色 泽 恢 复 时 间 息 [ 。其 病理 改 变 主要 是 动 脉 粥样 硬 化 , 脂 代 谢 静 = 5 ] 血 均延迟 。病 程大 于 2 5年 的 D 患者 出 现组 织 营 养 紊 乱 目前被认 为是 动脉 粥样 硬化 的一个 重 要发 病 机 M 障碍性 病变 , 足 趾 发 凉 、 绀 、 甲增 厚 、 形 、 如 发 趾 变 溃 制 , 相关 研究 表 明 , ] 随着 患 者血 浆 中 、 而 密 的 低 小
下肢 动脉血 管病 变是糖 尿 病患 者严 重 并 发症 之 伤性 动 脉 造影 和 核 磁 共振 等 技 术 检查 , 管上 述 这 尽


糖 尿病 患 者 大 血管 病 变 是 糖尿 病 患 者 致死 致 残 些 手段 结果 可 靠 , 因有 创 性 、 费 大 等 原 因 , 多 但 花 大
中 国 实验 诊 断 学
21 0 2年 6 月 第 1 6卷
第 6 期

1 1 1 1 一
表 2 两 组 下肢 动脉 血 管 粥样 硬 化 斑 块 发 生 率 比较 ( ) n

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研究

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研究
戚 宏
( 东 省 济 南 市 中 医 医 院 ・ 南 20 1 ) 山 济 50 2

要 目的: 前瞻性研 究 12 2型糖尿 病 患者 下肢血 管病 变与 中医辨证 分型 的关 系。方法 : 患者 6例 将
辨证 分型 , 同时 以彩 色多普勒超声测定患者下肢动脉 中一内膜的厚度(M ) 下肢 血管粥样斑块厚度 以及 IT 、
附表
中医辨证分型 与 I 、 MT 粥样 斑块 厚 度和 A I B 的关 系 , 见 附表 。
2型糖尿病各证型患者 I 、 MT 斑块厚度和 A I B 的比较 ( ±s )
与 阴虚 热 盛 型 比较 *P<00 .5
4 讨 论
现中小动脉硬化闭塞 、 血栓形成 , 造成血管 内皮损伤 , 微循 环
糖尿病 下肢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 时 及 发现 和治疗 可以提高患者 的生存质量 、 少足溃疡和避免截 减 肢 。研究 2型糖尿病下肢 血管病 变的辨证规 律和临床特 征 , 是加强 中西 医结 合防治 本病 效果的有 效途径 。近 年来 探讨
123 病例排除标 准
2 观 察 方 法
用 彩 色多普 勒超声 观 察股 动脉 、
胭 动脉 、 胫前动脉 , 测量动脉壁 内 一中膜层 厚度( ) 姗 及斑块 大小 。选 择动脉分支 以外 15m处测量 IT 连续 3次 , c M , 玳平
1 1 一般 资料 .
12 2型糖尿病 患者 , 6例 男性 8 , 7例 女性 7 5
维普资讯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 07年 5 月第 l 4卷第 3 M y20 .V 11 o3 期 a .07 o.4 N .
・ 4 ・ l 5

基础 研 究 ・

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诊断标准

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诊断标准

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诊断标准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疾病,其患者易受到周围血管病变的影响。

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是指因糖尿病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和微血管病变,导致的全身器官及组织的功能障碍甚至死亡的病变。

为便于临床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下面介绍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诊断标准。

一、临床表现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临床表现包括下肢动脉闭塞症、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病变、视网膜病变等。

(一)下肢动脉闭塞症下肢动脉闭塞症是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最常见的表现之一。

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下肢疼痛、跛行、下肢感觉异常、下肢皮肤溃疡等。

(二)缺血性心脏病2型糖尿病易导致冠状动脉病变,从而引起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病变。

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包括心悸、胸痛、气短、乏力等。

(三)脑血管病变脑血管病变是指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脑供血不足及缺血性神经损伤。

其临床表现包括头晕、头痛、失语、偏瘫等。

(四)视网膜病变2型糖尿病患者易患上视网膜病变,其临床表现包括视力模糊、视野缩小、双眼疼痛等。

二、血管影像学检查血管影像学检查是判断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重要手段。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检查:(一)闭塞性动脉硬化指数(ABI)ABI是测量下肢动脉收缩压与上肢动脉收缩压之商的比值,用于评估下肢动脉闭塞症程度。

(二)CTA/MRACTA和MRA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清晰地显示血管的情况。

(三)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是一种常用的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的方法,包括导管球囊扩张、支架置入等。

三、实验室检查(一)血糖血糖水平的升高会导致血管粥样硬化的发生和进展。

(二)血脂血脂异常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炎症指标血管病变与炎症反应有关,包括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等。

综上所述,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诊断应该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血管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因素。

在临床中应该积极预防和治疗此病变,以避免其对患者健康带来的严重危害。

Ⅱ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易患因素分析

Ⅱ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易患因素分析
示 血 管 病 变 主要 有 斑块 、 内膜 增 厚 、 管 硬 化 、 管 狭 窄 4种病 血 血
仅 发 生上 述 1 病 变者 3 例 (9 )2种病 变 2 种 8 3% , 9例
(0 , 3%)3种病变 2 例(8 ,种痫变 4例(%) 7 2%) 4 4 。
表 2 累及不 同血管情况 比较 ( 。 ) n%
m aue e t J A g l y2 0 , () 2 . es r n ] n i o , 64 3: 5 m s【 , o g 0 7 2 江 临床 医 学. 0 ,6 :7 — 7 . 2 5 ( )5 1 5 2 0

6潘 等. J 浙 】 f] 小 红, 糖尿 病 下肢 血 管 病 变危 险 因素 分析 [ _ 1 欧 等. J 中国糖 尿 病 【】 晓 燕, 2型 糖 尿 病 患 者 下肢 血 管 病 变 相 关 因素 分 析 f. 】
中图分 类号 : 671 R 5 .8 + 文献标 识码 : B 文章 编号 :06 07 (020 —0 20 10- 99 2 1)300 — 2
糖尿 病 是影 响 人类 生命 质 量 的常 见病 之 一 ,近 年 来其 发 病 管均 有病 变 者 4 (O 。 9例 5%) 率不 断 上 升 。 肢血 管 病变 是最 常 见并 发症 之 一 , 往在 出现 明 2 下 肢血 管 病 变危 险 因素 比较 见 表 3 下 往 . 2 。 显 临床 症状 之 前 已经 发生 , 患者 致残 的重要 原 因 。 是 我们 用彩 色 多普 勒 来 观察 下肢 血 管病 变特 点 ,分 析 下肢 血 管病 变 及 相关 危 险 因素 , 临床 早 期诊 断 提供 依据 。 为
其 中累 及 1 种血 管 2 例 (6 ) 5 2% ,累及 2种血 管 9 (% ) 例 9 , 管病 变在 糖 尿病 患者 中发 生率 高 , 病情 隐匿 , 随 着病 情 的延 长 且 累及 3种血 管 9例 (%)累 及 4 血 管 6例 (%)累 及 5种血 9 , 种 6 ,

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与视黄醇结合蛋白4及高敏C-反应蛋白关系的研究

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与视黄醇结合蛋白4及高敏C-反应蛋白关系的研究
po i( C P ntp ibt lts T D )wt o e xrmi teoceoi M eh d eslce u — rt n Hs R )i ye2 da ei me i ( 2 M e c lu i lw ret t ah rslrs . to sW eetd 1 5sb h e y s 1
hi h s n ii e g e stv C r a tv pr ti n e c ie o en i T2 DM pa i n s te t wih o r x r m iy t l we e t e t a he os lr ss t r ce o i
L h n i Q U We WANG We h a HIWa c u Z NG S u ig Y i pn I u bn I i S n u S n h n HE h yn A0 J n ig a
22 9第0第7 0年月 5 2 1 卷 期
・论
著 ・
2 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与视黄醇结合蛋 白 4 及高敏 _一反应 蛋 白关 系 的研 究 C
李顺 斌 邱 蔚 王 文华 施 万春 郑 淑 莺 姚建 平 浙 江 省湖 州 市 中心 医 院内分 泌 科 , 江 湖州 3 3 0 浙 10 0
[ 要】目的 探讨 2型糖 尿病 ( 2 M) 摘 T D 下肢 血 管病 变患 者 血清 视 黄 醇结 合 蛋 白 4( B 4 及 高 敏 C 反 应 蛋 白 ( s RP R P) 一 HC )
水 平 的变化 。 方 法 研究 对象 1 5例 , 中单纯 T D 组 4 1 其 2M 0例 , 2型糖 尿 病下肢 血 管病 变组 4 0例 , 常对 照组 3 正 5例 。
De a t n fEn o rn lg Hu h u C n rlHo ptlHu h u 3 0 0, ia p rme to d ci oo y, z o e ta s ia , z o 0 Chn 1 3

糖尿病四肢及神经系统体格检查.doc

糖尿病四肢及神经系统体格检查.doc

糖尿病四肢及神经系统体格检查视:观察双下肢及足部对称性,毛发分布,皮肤、肌肉、关节有无干燥、皮损、水肿、肌肉萎缩、静脉曲张和畸形。

触:足背动脉搏动:足背动脉经过踝关节前方,行走于第1、2跖骨之间,在跖骨基底部易于扪及其搏动。

肌力及肌张力检查:请受试者抵抗检查者的阻力做屈肘、伸肘运动,以检查屈、伸肘肌力;请被检查者双手紧握食指、中指和环指,检查者用力回抽,以比较双侧握力;用手握住小腿下部,嘱被检查者作屈腿动作;用手置于受检者胫骨下方并施加压力,请被检查者对抗阻力作伸膝动作,检查肌力并两侧对比。

肌张力是指静息状态下的肌肉紧张度。

肌张力增加时触摸肌肉有坚实感,作被动检查时阻力增加。

肌张力减弱时触诊时肌肉松软,被动运动时阻力减低,表现为关节过伸。

感觉功能检查:一、浅感觉:包括皮肤及粘膜的痛觉、温度觉及触觉1、痛觉:10g尼龙丝(Semmes-Weinstein monofilament):在正式测试前,在检查者手掌上试验2-3次,尼龙丝不可过于僵硬;测试时尼龙丝应垂直于测试的皮肤;测定下一点前应停止2-3秒;测定时应避免胼胝,但应包括容易发生溃疡的部位。

2、皮肤温度检查:通常用盛有热水(40-50度)及冷水(5-10度)的试管测试,让病人回答冷热感受。

3、触觉:用棉签轻触患者皮肤或粘膜,让患者回答有无轻痒的感觉。

二、深感觉:如关节觉和振动觉1、关节觉:包括关节对被动运动感觉和位置觉。

检查时患者闭目,医生用食指和拇指轻持病人的手指或足趾两侧做被动伸或屈的动作,让患者闭目回答向上还是向下。

另外,让病人闭目,然后将肢体放置在某种位置上,询问病人是否能明确回答肢体的所在位置。

2、振动觉:128Hz的振动的音叉测定振动阈值。

三、复合感觉:包括皮肤定位感觉、两点辨别觉、实体辨别觉、体表图形觉,这些感觉是大脑综合、分析、判断的结果,也称大脑皮质感觉。

神经反射:一、浅反射:刺激皮肤及粘膜引起的反应称为浅反射。

1、角膜反射2、腹膜反射3、提睾反射4、跖反射二、深反射:刺激骨膜、肌腱引起的反应,是通过深部感受器完成的。

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和神经功能指标的关系及变化规律

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和神经功能指标的关系及变化规律
e r l d TherABI vir to e ai n a tl e s ton pan s ns to ndt e m a r e i n we ed t ce Th n,hec r l t ndt e n ole . i , b ai n s ns to ,tcie s n a i , i e ai n a h r l pe c pto r e e td. e t ore ai a h on
1 入选 标 准 - 2
收 稿 日期 :2 1 - 7 0 010—5
年龄 ≥4 岁 ,2型糖尿病 ,能正确配合 检查 的住院患者 。 0
13 排 除标 准 .
基 金项 目 :南 通 大 学 自然 科 学科 研 项 目 ( 号 1Z 5 ) 编 0 06
作 者 简 介 :李 静 , 女 ,副 主任 医 师 , 主 要 研 究 方 向 :老 年 医 学 。E —
动 脉 收缩 压平 均 值 。两 侧 相 差 2 l1 者 ,取 较 高 的 值 。 踝 相 关 分析 ,结 果 存 在 相 关 性 。 0nN Hg
收缩压取胫后动脉和足背动脉血压 中较高者 分别记录两侧结
果 。震 动 觉 检 测 采 用 Bo T ei t 电 子 检 测 仪 …。 触 觉 检 i— h s me r o e 测 采 用 1 单 丝 1 法 [。 疼 痛 觉 检 测 采 用 4 压 力 针 头 0g O点 2 i 0g
r h o e m s( > .5. B n i ai e st nwe oma T ci est n p i sna o n hr a pret n w r i t w rl b P 0 ) A Iadvb t n sna o r n r 1 atesnai . an est n adte l ecpi e g l i 0 r o i e . l o i m o e an r 1C mprdwt e o l ri st dcs fh l ri snte aet w t fo l r w r b iul lw r < . ) bo ma. o ae i t c mb,h i i te c mb t ns i t c s eeo v s e 0 5. hh n u e l en e o u el ih p i h o u e o yo 0

2024糖尿病下肢动脉疾病的诊治进展

2024糖尿病下肢动脉疾病的诊治进展

2024糖尿病下肢动脉疾病的诊治进展摘要外周动脉疾病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最常见于下肢动脉。

相较于不合并糖尿病者,合并糖尿病的下肢动脉疾病患者的病程更长,病变更加弥散,钙化程度更重。

合并下肢动脉疾病的糖尿病患者临床表现通常不典型,若不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预后往往不佳。

对于此类患者,通过临床体格检查、多种无创及有创检查方法,可以进行初步诊断。

而后在多学科团队共同管理之下,确认患者是否需要手术干预及确定干预时机,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重建患者血流,最终提高溃疡愈合率,降低截肢概率。

糖尿病是一种全球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逐年攀升,作为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合并外周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 PAD )的糖尿病患者数量也在不断增加[1 ]。

依据2019年欧洲心脏病协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 ESC )指南,住院PAD 患者中约1/3同时患有糖尿病糖尿病患者中合并PAD者高达20%~28% [ 2 ]; 对于足部溃疡的糖尿病患者,合并PAD者更是超过50% [ 3,4,5,6 ] o 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PAD 发生在下肢,高达74%的截肢患者合并糖尿病[7 ]。

因此,糖尿病患者应重视下肢动脉疾病的防治,降低糖尿病相关足病的发生率,降低截肢概率。

一、糖尿病患者中PAD的特点糖尿病是PAD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对PAD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相较于不合并糖尿病者,糖尿病患者的病程往往更长,且病变更加弥散, 往往累及远端中小动脉(腓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及足部动脉),限制了侧支循环形成的潜力,因此缺血往往严重且顽固。

此外,相较于无糖尿病的PAD患者,动脉钙化现象在糖尿病患者中更加常见,这与长期高血糖的病理环境导致的内皮功能障碍、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等机制有关[8,9,10 ]o有研究者基于AgatStorl评分方法利用CT对不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下肢动脉钙化评分,证实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股胴动脉及膝下动脉钙化更为严重,且股胴动脉钙化评分与患者的总生存时间明显相关[11 ]。

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86例的彩超诊断分析

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86例的彩超诊断分析

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86例的彩超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彩超对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诊断意义。

方法对86例2型糖尿病患者双侧下肢动脉采用彩超进行检测,并与健康体检者作比较。

结果糖尿病组的血管管腔粥样硬化斑块、狭窄、闭塞、血流速度减慢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组。

病变以足背动脉、胫前动脉、动脉及股动脉发生率高。

结论彩超可早期发现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的信息,指导治疗。

标签: 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彩色多普勒超声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LEAD)又称周围血管病变(PVD),是导致下肢截肢的主要原因,其发病率较非糖尿病患者高20倍。

80%的患者在诊断糖尿病时已存在LEAD,并随年龄、病程的增加而增多[1]。

为探讨彩超对Ⅱ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诊断意义。

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我们对86例2型糖尿病患者双侧下肢动脉采用彩超进行了检测,并与健康体检者作对比分析。

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共2型糖尿病患者86例,男39例,女47例;年龄4l~70岁,平均61岁;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与分型标准,糖尿病史3~18年;其中合并高血压病43例,冠心病5例,脑血管病9例,糖尿病8例,周围神经病变20例,视网膜病变13例,糖尿病肾病6例。

选择本院同期86例相应年龄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

1.2研究方法使用TOSHIBANemio-20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探头频率为5~10MHz,声束与血流方向的夹角≤60°。

受检者取平卧位及俯卧位,分别探查双侧股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观察血管壁情况、管腔改变,观察内一中膜厚度(IMT),粥样斑块大小、有无管腔狭窄、血流充盈缺损状况以及血流流速(Vmax)。

1.3判断标准下肢血管正常标准:双下肢动脉及其分支走行规则,壁薄光滑,内膜回声均匀,无局限性扩张与狭窄,内径值在正常范围,频谱呈三相波。

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踝肱指数检测的临床意义

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踝肱指数检测的临床意义

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踝肱指数检测的临床意义黄海泉;赵静;藏萍【摘要】目的:研究踝肱指数( ABI)在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 PAD)中临床意义与影响因素。

方法采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足背动脉、胫后动脉与肱动脉血压的比值,以ABI<0.9为切割点分成PAD组和非PAD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其危险因素。

结果检出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21例(19.8%),其中无临床症状者10例。

和非PAD组比较,PAD组患者年龄大,病程长,餐后2 h血糖(2 hPBG)、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踝肱指数可用于早期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且无创、价廉、简单,患者易接受。

高龄、病程长、高血糖、高TG、LDL-C是引起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nkle-brachial index( ABI) in the diagnosis of peripheral arterydisease( PAD) and its risk factors in the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thods ABI was examined in the 106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who were assigned into the group with low ABI (ABI<0. 9) and the group with normal ABI(ABI≥0. 9). Clinical data and risk factors were analyzed. ResultTwenty-one patients(19. 8%)with abnormal ABI(ABI<0. 9)were detected,10 of which had not been found any symptoms. Group with low ABI showed older age,longer diabetes duration,higher 2 h post-meal glucose levels and higher levels of triglycerides,LDL-C( P<0. 05). Conclusions Detection of ABI could adopted in the early diagnosis of PAD in diabetic patients,which can be accepted easily because of cheap and non-invasive character. Patients with old age,longduration,hyperglycemia,high levels of triglycerides have more and severer macrovascular risk factors.【期刊名称】《安徽医药》【年(卷),期】2014(000)011【总页数】3页(P2170-2171,2172)【关键词】踝肱指数;下肢血管病变;糖尿病【作者】黄海泉;赵静;藏萍【作者单位】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安徽铜陵 244000;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安徽铜陵 244000;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安徽铜陵 244000【正文语种】中文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主要慢性并发症之一,其具有高住院率、高医疗花费和高截肢率等特点。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相关因素分析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相关因素分析
b o p e l a o i d b o h mi a p r mee sWa n e t ae .Re l 协 I e mo e t e p e a re y d s a e g o p.p r h r y d p lru t s n c a i c e c l aa t r s i v s g td r n i sl l n t d r e p r h r at r ie r u h a i l s e p ea i l a t r ie e r o r lt o t e rt o a y n te s v r rp ea re ie e g o p,p r h r re ie e r o ea e re d s a swe c reae t i p t .I e e e p i h r lat r d s a r u e i e a a tr d s a swee c r ltd y s e d h e n h h e y s p l y s t mi itr 、 C、 DL C、 a oo i a h n e f p r h r e v d r t o t y Co c u i n P r h r r r i a e n t e o f l h so T L - p t lgc c a g s o p e a n r e a e i p h . a y y h l e l n na n l so e p ea a ty d s s s i i l e e h ed r ib t t n o ea e t e c u s fDM d L - l e l d a e c p i t c r lt l t o re o y i a es lh n a DL C.
维普资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 07 正 0
6月

Ⅱ型糖尿病患者C反应蛋白与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

Ⅱ型糖尿病患者C反应蛋白与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

Ⅱ型糖尿病患者C反应蛋白与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摘要】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与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有无相关性。

方法测定137例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RP和四肢SEP及相关临床生化参数,并将其分成SEP正常组(A组),SEP异常组(B组)。

结果两组CRP、HbA1C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0.01)。

所测CRP与SEP检测中的左上肢潜伏期(N20)呈正相关(P<0.05~0.01),HbA1C与SEP检测中的上肢潜伏期(N20)、左下肢(P40、N50、P60)、右下肢(P40、P60)呈正相关。

结论长期高血糖状态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最主要原因,而CRP在Ⅱ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发展中起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C反应蛋白;Ⅱ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reactive protein (CRP) and diabetic neuropathy in type 2 diabetes. MethodsLevels of CRP and SEP of limbs were determined in 137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s well as various clinical and biochemical parameter.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of SEP, thes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normal group and abnormal group. ResultsLevels of CRP and HbA1C in abnormal 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elevated compared with control (P<0.05~0.01). Only latent period of left upper limb (N20) in SEP was correlated positively with CRP levels in type 2 diabetes. HbA1C levels in type 2 diabetes was correlated positively with upper limb (N20), left lower limb (P40、N50、P60), right lower limb (P40、P60) in SEP. ConclusionLasting higher blood sugar concentration is the main reason of diabetic neuropathy, and that the effect of CRP is not clear.【Key words】C-reactive protein;Diabetes type 2;Peripheral neuropathyC反应蛋白(CRP)为急性期反应蛋白,是一种敏感的非特异的炎症标志,糖尿病患者CRP浓度升高,而且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存在一定相关性,引起人们极大关注[1]。

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与震动感觉阈值的关系

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与震动感觉阈值的关系

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与震动感觉阈值的关系摘要】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与震动感觉阚值(VPT)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169例2型糖尿病患者,测定BMI、 FBG、HbA1c、TCH、TG、FG和VPT,分析上述指标之间的关系。

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VPT与年龄、病程及FG相关(P<0.05),尤其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P<0.01)。

结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是2型糖尿病患者VPT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年龄、病程、FG也是VPT升高的原因。

【关键词】糖尿周围病神经病变动脉粥样硬化震动感觉阚值纤维蛋白原【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5-0036-02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由糖尿病本身引起的临床或亚临床的周围神经损害。

震动感觉阈值(Vibration Perception Threshold,VPT)是定量感觉检查(QST)的一种重要方法,它通过相关的仪器为临床提供一种快捷、经济和准确的DPN早期筛查方法,能及早发现严重并发症的高风险人群。

DPN与多种因素有关,本研究测定DPN的指标一VPT及彩色多普勒超声下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比较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同时观察其他因素与VPT的相关性。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对2013年6~12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选取进行过VPT 检查的患者169例,其中男76例,女93例,平均年龄(56.5±5.2)岁,平均病程(7.1±4.5)年,均为本地汉族人,彼此无亲缘关系。

糖尿病的诊断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1999年诊断标准,DPN的诊断参照蒋国彦主编《实用糖尿病学》,并加以补充:(1)有躯体运动、感觉神经病变的症状,如手脚发麻、针刺感、袜套感、痛温觉障碍等;(2)深浅感觉明显减退或消失,跟腱反射、膝跳反射明显减弱;(3)双下肢VPT高于正常;(4)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神经病变的表现。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标准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标准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标准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指糖尿病患者在糖尿病病程中由于高血糖引起的神经损伤,包括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和自主神经病变。

为了方便临床诊断和治疗,制定了以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标准:
1.病史:患者有2型糖尿病病史,病程在5年以上。

2.症状:患者有感觉异常、疼痛、麻木、刺痛等症状。

自主神经病变表现为消化不良、尿失禁、性功能障碍等。

3.体征:患者有感觉减退、感觉丧失、肌力减退、肌萎缩等体征。

自主神经病变表现为瞳孔反应减弱、心动过速或过缓、血压波动等。

4.神经生理检查:神经传导速度缓慢、迟滞、减弱或消失,反射减弱或消失。

5.神经病理学检查:神经损伤的证据。

根据上述标准,可以诊断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对于已经诊断的患者,应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包括控制血糖、改善生活方式、药物治疗等。

同时,积极预防和管理神经病变的进展,以减少患者的不良后果。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型糖尿病患者病程中下肢神经和血管功能检测指标的变化摘要】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神经和血管功能检测指标的变化规律。

方法检测神经和血管功能检测指标,比较它们在两侧下肢、溃疡前后的差别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无足部溃疡的患者:检测指标左右两侧都没有差异(P>0.05),ABI和震动觉均数在正常范围内,触觉、疼痛觉和温度觉均数不在正常范围内。

有足部溃疡的患者:溃疡侧足的各种指标都明显降低(P <0.05)。

ABI与神经指标之间没有相关性(P >0.05)。

神经指标相互之间都有相关性(P <0.05)。

结论糖尿病患者两下肢神经和血管功能在出现溃疡之前,左右两侧无明显区别;一旦出现足溃疡后,溃疡侧的指标会明显下降。

触觉、疼痛觉和温度觉是相对较早的指标。

ABI和震动觉是相对较晚的指标。

神经和血管的损害具有不同的机制。

【关键词】 2型糖尿病神经检测血管检测【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xamination indexes change of the lower limbs nerve and artery funtion during the course of the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 patients. Methods:Detection of nerve and vascular function test indicators,compare them to both sides of the lower extremities,ulcers before and after the differences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m. Results:No ulcer: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betweenleft and right lower limbs(P>0.05). ABI and vibration sense are a few within the normal range,touch、feel pain and temperature sensation does not mean witin the normal range.Ulcer: The indexes of the ulcer limb were obviously lower compaird with no ulcer limb(P>0.05). There was no correlation between ABI and nerve indexes(P>0.05). Neurological indicators are relevant to each other(P>0.05).Conclusions:2 diabetes lower limb nerve and vascular function in the event of ulcer befo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right and left sides.The function of ulcer limb can obviously decline once the ulcer appears. Tactile,pain perception and temperature sensation are relatively early indicators.ABI and ribration sense are relatively late indicators.The harm of never and vein has different pathogenesis.【Key words】 T2 Diabetes Mellitus Nerve Function Artery Function臂-踝指数(ABI)检测对于下肢周围血管病变具有肯定的预测作用[1]。

震动觉[2]、触觉[3]、疼痛觉[4]和温度觉[5]检测在鉴定下肢周围神经病变中同样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本研究旨在比较这些检测指标在病程发展中的变化规律,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

1 方法1.1入选对象 2007年10月至2009年6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糖尿病患者,共971例。

1.2入选标准年龄≥40岁,2型糖尿病,能正确配合检查的住院患者。

1.3排除标准两侧都有溃疡的患者,ABI≥1.4的患者,下肢截肢患者,有严重心肺功能损伤的患者,不能正确配合检查的患者。

1.4检查方法 ABI检测采用MD2双向多普勒检测仪。

上肢血压取两侧肱动脉收缩压平均值。

两侧相差20mmHg者,取较高的值。

踝收缩压取胫后动脉和足背动脉血压中较高者。

分别记录两侧结果。

震动觉检测采用Bio-Thesiometer电子检测仪。

触觉检测采用10g单丝10点法。

疼痛觉检测采用40g压力针头10点法。

温度觉检测采用Tip-Therm凉热感觉检查器。

1.5统计方法数值变量资料采用student’s t检验,分类资料采用Pearson-χ2检验,数据间关系采用相关分析。

2 结果2.1无足部溃疡患者的神经和血管功能检测指标两侧比较将无足部溃疡患者的ABI与震动觉、触觉、疼痛觉和温度觉检测结果进行左右自身对照无足部溃疡的糖尿病患者所有检测指标左右两侧都没有差异。

ABI在正常范围 0.9~1.1内。

震动觉在正常范围 <15V内。

触觉、疼痛觉和温度觉不在正常范围内。

触觉正常范围≥8点、疼痛觉正常范围≥8点、温度觉正常范围100%。

2.2有足部溃疡患者的神经和血管功能检测指标两侧比较将有足部溃疡患者的无溃疡足与有溃疡足的神经和血管功能检测结果进行比较有溃疡侧足的各种指标与无溃疡侧足相比都明显降低。

ABI仍然在正常范围内。

震动觉、触觉、疼痛觉和温度觉不在正常范围内。

2.3有足部溃疡患者的无溃疡足与无足部溃疡患者足的神经和血管功能检测指标的比较将有足部溃疡患者的无溃疡足与无足部溃疡患者足的神经和血管功能检测指标进行比较有足部溃疡患者的无溃疡侧足的神经和血管功能检测指标与无足部溃疡患者相比都明显降低。

2.4神经和血管功能检测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将ABI与震动觉、触觉、疼痛觉和温度觉检测结果进行相关分析ABI与震动觉、触觉和疼痛觉都没有相关性。

震动觉、触觉和疼痛觉相互之间都有相关性。

3 讨论采用简便无创的方法及时诊断并正确评估下肢动脉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对于指导治疗、预防或减少下肢截肢和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表1中无溃疡患者所有指标左右两侧都没有差异,说明人体这些指标变化左右两侧基本是同步的。

ABI 和震动觉在正常范围内,而研究对象都是糖尿病患者,说明ABI和震动觉不是早期检测指标。

触觉、疼痛觉和温度觉不在正常范围内,说明触觉、疼痛觉和温度觉是相对早期的检测指标。

表2中有溃疡患者的溃疡侧足的各种指标与无溃疡侧足相比都明显降低,表明人体一旦出现足部溃疡,则溃疡侧足的血管和神经功能的损害是加速进行的。

ABI仍然在正常范围内,进一步说明ABI不是早期检测指标。

表3中有足部溃疡患者的无溃疡侧足的神经和血管功能检测指标与无足部溃疡患者相比都明显降低,血管和神经的损害更加严重。

说明人体一旦出现足部溃疡,则全身的血管都有了一定的损坏,所以另一侧足的指标也一定明显下降。

表4中ABI与震动觉、触觉、疼痛觉和温度觉都没有相关性,说明血管的病变与神经的病变并不是同步进行的,也说明了这两种组织的病变应该具有不同的机制。

震动觉、触觉、疼痛觉和温度觉这些指标相互之间都有相关性,说明这些指标在反映神经病变方面具有一致性。

参考文献[1]Saskia PA Nicolai, Lotte M Kruidenier, Ellen V Rouwet, et al. Pocket Doppler and vascular laboratory equipment yield comparable results for ankle brachial index measurement. BMC Cardiovasc Disord, 2008, 8: 26.[2]Obrosova IG.Diabetic painful and insensate neuropathy: pathogenesis and potential treatments. Neurotherapeutics,2009, 6(4):638-47.[3]Miranda-Palma B, Basu S, MizelMD, et al. The monofilament asthe gold standard for foot ulcerrisk screening: a reappraisal (Abstract). Diabetes, 2003, 52 (1): A63.[4]Matsutomo R, Takebayashi K, Aso Y. Assessment of peripheral neuropathy using measurement of the current perception threshold with the neurometer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Int Med Res, 2005, 33: 442-453.[5]Ziegler D, Siekierka KE, Meyer B, et al. Validation of a novel screening device for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small nerve fiber dysfunction as an early feature of diabetic polyneuropathy. Diabetes Care, 2005, 28: 1169-117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