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录光盘能储存多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刻录光盘能储存多久
刻录光盘能储存多久而不致因为本身材料各种形式的变质而导致数据丢失?厂商的回答是令人乐观的,多为数十年,甚至也有上百年的。当然,往往这些字眼前后都会加上“理论寿命”、“实验室条件”等限定性字眼。从当初的CD刻录时代到现在,这种数十年乃至上百年的美好愿望早已经被无情的事实所打破。很多碟片储存数年甚至不到一年之后就开始出现数据丢失:表现为光盘有不可读或读取错误的损坏数据块,或者干脆无法被光驱识别。到了如今DVD 刻录进入普及化阶段,光盘的短命现象似乎更加普遍。一时间不少论坛“谈盘色变”,硬盘与光存储的取舍争论此起彼伏,无数本想加入刻录大军的人以怀疑夹杂着震惊的口吻在各IT论坛大声求证——“光盘到底能保存多久?我还能相信它吗?”
(一)光与磁,合作更胜较量
光存储可以购买单独的刻录碟片作为耗材使用,容量扩展方便。成本上,目前硬盘单GB成本超过1.7元,而市面上名牌16X DVDR的单GB成本才0.6元,差距达到200%以上。从交换便利性来说,拆硬盘从安全性和可操作性来说显然不如光存储的独立盘片设计。但是,光存储也有读写速度相对缓慢、大多数盘片不可改写(某些情况下这也是优势)、单盘容量不大的缺点。
可以看到,光存储本身与硬盘在特性上有很大的差异,两者其实并无太大的冲突,反而能凸现出互补的应用空间。我们通常认为,光存储更偏向于“存”,数据保存量可能很大,但是访问频率并不很高;或者有频繁的数据交换需求,速度要求不苛刻。而硬盘不但要“存”,更要“用”,数据访问频率相对更高,对速度也有相当的要求。例如现今很多游戏玩家都习惯用虚拟光驱加载光盘镜像来进行游戏,避免更换光盘的麻烦,又保护光驱,游戏载入速度往往还有显著提高;另一方面,从高码率DVDRip到DVDISO视频乃至HDTV视频的流行是DVD 刻录机甚至未来的蓝光刻录机普及的强有力推动。当用户因为硬盘空间不足而购置刻录机之后,首先“解决”的往往就是那些体积不小、放着不怎么用删了却又显得可惜的内容吧?
二)“数据无价”口号不能乱喊——数据的时效性之我见
上面我们谈到了,光存储多用于数据保存备份与交换。那么在提出对光盘寿命的要求之前,我们应该先问问自己:这数据我需要存留多久?
有个好友与我谈到了很“可爱”的例子:他是个光存储爱好者,某日从自己的盘堆中翻出一张刻过了的柯达黄金CD-R。这种CD-R当年以寿命长久而且价格颇为昂贵著称。他想不起这碟里面刻了什么东西,放进光驱打开一看,不禁哑然失笑——孤零零的一个PhotoShop 6.0。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至少一部分用户在某些情况下对数据保存有一种冲动:珍贵的数据就应该不惜血本下“猛料”。然而对这个“珍贵”的认识,现在看来却有很大的问题:数据所起的作用只是影响其珍贵程度的一个因素,甚至不是最重要的因素;数据的本身获得的难易
程度、数据的更新速度这些决定数据时效性的因素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对于存储来说数据的“实际”珍贵程度。
工具软件、数据资料,这些数据不可谓不重要,但是在互联网尤其是各种形式的宽带接入高度普及的现在,他们要么非常容易获得,要么版本更新频繁,也就完全没有必要对存储寿命有过高的要求。即使对于正版软件光盘的备份,也应该考虑到,因为价格因素无法逐版升级,总体的进步趋势不可避免——何况正版软件载体光盘一般都是优质压制光盘,本身保存稳定性强于一般的刻录盘。因而可以认为,对绝大多数软件与纯数据备份,因为它们有效时间比较短,根本没有长期存储的需求。
那么网络下载或者个人复制的影音数据呢?这类数据由于内容所含有的艺术价值可以被反复享用,从而其内容往往有超过普通数据的时效性——然而,我们需要它“天长地久”吗?
对于一部电影,其实大多数用户看过两三遍甚至一遍之后就再也不会重温,即使个别经典令人百看不厌,也往往意味着即使很久之后,这些电影因为广受好评而仍然很容易下载/购买/租借到,所以仍然不显得特别的珍贵。很多用户刻录电影的原因往往是:硬盘放不下了;想在影碟机上看;刻成盘给亲戚朋友看。当然,其中也会有特例,毕竟众口难调,一些用户也许会有自己的收藏。
对于音乐,这个问题更显得复杂了。一张流行音乐唱片,其内容能流传多久?以你听音乐的习惯,会珍视它多久?在这个快餐文化流行的时代,这真的是很难回答的问题——然而通常来说,恐怕并不会太长久。对于时常更新而体积相对袖珍的MP3等压缩格式,硬盘有时是更好的选择。这方面的长期存储需求大多是一些个人收藏,其中APE、FLAC这样的无损压缩格式更受青睐一些。但实际情况可能也只是经常听其中的一部分,而大多数是满足个人“收藏欲”或者保存真正珍贵的高价唱片而已。
最后,我认为毫无疑问具有几乎永久价值的是纯粹的个人数据:文稿、照片、录音、DV影像或者任何其它形式的个人记录与作品。这些数据具有终生纪念性与唯一性——无法再从其他渠道获得,从而需要长期乃至永久的保存,也就成为了对光存储寿命提出了最苛刻要求的应用。
综上所述,理性思考数据时效性,根本上是正视自己的实际使用需求,这样我们发现,对大多数人,真正需要珍藏的东西恐怕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虽然如此,过短的寿命仍然是我们不能接受的,是什么造成了光盘失效呢?
三)浅析影响光盘寿命的因素
首先我们以最常用的CDR和DVDR作为代表来看一下刻录碟片的结构。CD主要分为保护层、反射层、染料层和基板;DVDR读取/刻录波长短,轨道间距与数据间隙小,聚焦更为精细,因此数据层与读取面距离更近,所以采用的是反射层与染料层夹在两层基板之间的结构。
工作原理上,CDR与DVDR是完全相同的:光头发出激光从读取面射入,经过基板和染料层,经反射层反射原路返回。反射层反射率较高,基板正常状态下透光率也很高,改变光信号主要依靠染料。染料是各种特殊的有机材质,具有对特定波长光的光敏特性,在特定波长光的照射下分子结构会发生改变,从对光吸收相对较少的状态变为对光吸收较多的状态。刻录时,光头射出波长与读取激光束相同但是功率大一个数量级以上的刻录激光束,在控制芯片控制下根据数据编码对染料进行局部照射,使该部位染料分子结构变化。这样在读取时,这些吸收光较多的区域与吸收较少的区域就形成了对比,模拟出了压制光盘的坑-台(Pit-Land)效果。这个过程,如果把反射层比喻为镜子,基板是几乎完全透明的空气,染料是镜子前原本半透明的一层覆膜。刻录过程,就是根据指令把这层覆膜上的特定部位烤焦。烤焦的部位与透光的部位对比就形成了我们需要的图案——数据的排列。
光盘每个组成部分的寿命,都影响着光盘整体的寿命——需要指出,所谓寿命,并不只是说个例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也不会是偶尔比较糟糕的情况下遇到的情况,而应该是某种盘片中绝大多数良品在一定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保存性能——这种寿命评估,只能是概率的、总体的、估计的。
反射层是厂商经常喜欢做文章的一个因素。然而事实上染料才是寿命的主要决定因素——其不稳定性远比反射层来的显著。压制盘反射层一般采用铝,刻录盘由于溅镀工艺与反射率、染料技术的逐步改进,先后使用过金、银、铝等材质。反射层并非材质选用的主要因素,而是因为这三种金属本身能够被溅镀的难易程度与稳定性。从反射率上说,染料的影响更明显,不同金属反射层的反射率与具体工艺关系很大,也没有染料那样的决定性作用。反射层的主要破坏形式是物理损伤和氧化。对于对抗氧化,金的确有先天的优势,所以在一些特别设计的以长寿命为主要诉求的盘片上,仍然坚持使用金作为反射层材质。当然这些盘的价格一般是比较昂贵的。然而对于普通盘片,考虑到相对不足的整体做工和并无特别设计的染料,只要其制造不出现问题,反射层密封良好,那么使用昂贵的金并不会比相对廉价的银或铝有什么实际的优势。
染料的寿命,在当前技术条件下,是影响盘片整体寿命最主要的因素,或者说最为脆弱的一环——这不难理解:功能上要求染料必须具有一定化学活性才能在刻录时产生变化,但对于保存,这种活性就体现为一种不稳定性。染料研发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解决这种功能实现与保存稳定性之间的矛盾:需要同时实现对特定波长写入光的活性和对其他非写入波长光的惰性,同时还要有较高的常温稳定性。目前来看,染料性能已经足够使用,但离完美距离还非常的遥远。
谈起染料,随便翻开一本稍微有些厚度的刻录指导性书籍,开头往往都是“光盘染料分为三大类:花菁素(Cyanine)、偶氮类(AZO)、肽菁(Phthalocyanine)”。这种分类自然是正确的,只是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对染料的基本成分/原理的归类,各厂家的实际产品都是在这三大类基础上有自己的发展,并不能说,同样的染料类型,性能就是一样的——实际上,相同类型的染料,根据需求不同进行调配后,也是会有很大性能差异的。目前一般认为,三大类染料中,肽菁具有最佳的光照稳定性,偶氮次之,花菁染料相对最差(参看破坏性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