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标题的十大禁忌

合集下载

新闻标题常见错误分析

新闻标题常见错误分析

新闻标题常见错误分析作者:大学生记者团来源:转载日期:2010-3-17 17:20:46 人气:1115 标签:新闻标题常见错误导读:标题是对新闻内容的概括、揭示与评价,被称为新闻的“眼睛”。

标题不是简单地传递新闻信息的符号,还直接或间接地表达出媒体的立场与感情。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标题是对新闻内容的概括、揭示与评价,被称为新闻的“眼睛”。

标题不是简单地传递新闻信息的符号,还直接或间接地表达出媒体的立场与感情。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信息爆炸,现在很多人读报是读“题”。

读者在快速浏览报纸进行信息的判断、取舍时,标题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力。

新闻对舆论的正确导向、对先进文化的传播、对民众思想道德的教化,首先表现在标题上。

从标题如何制作,可以反映出办报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强不强?责任意识、道德意识有没有?格调、品位高不高?在新闻阅评中,我们看到,湖北省内报纸都很重视新闻标题的制作,特别是都市类报纸,都把标题出新、出彩,作为提高报纸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应该说,报纸上的多数新闻标题概括精当,导向正确,不乏鲜明、简洁、准确、生动的佳作。

但也发现,新闻标题存在的问题也不少。

有的导向不当,有的失之公正,有的虚夸不实,有的格调不高,有的人情缺失,还有的标题存在技术层面的差错。

这些问题,应该引起办报人高度重视。

一、导向有误舆论导向是新闻宣传的生命,不能有丝毫含糊。

有的新闻稿件,内容本身并不存在问题,但编辑在制作标题时,政治意识不强,或以偏概全,选择角度不准,带来了政治差错和导向问题。

2005年4月9日某报A12版头条消息为新华社电稿,但标题制作出现政治性错误。

消息本是报道“中方对梵蒂冈给陈水扁签发签证表示强烈不满”,但该报做的标题却为《我不满陈水扁参加教皇葬礼》。

这个标题与新闻内容明显不相符,并且在涉台问题的表述上立场错误。

2005年4月12日某报头版通栏导读标题:《涨!涨!涨!通货膨胀降临中国?》,渲染炒作并不存在的“通货膨胀”问题,导向错误,不利于社会稳定。

最近新闻标题大全

最近新闻标题大全

最近新闻标题大全篇一:报纸新闻标题报纸新闻标题的制作原则当我们刚上一则新闻财经新闻的时候,我们新闻周刊首先关注的无疑是新闻的标题。

俗话说“看报先看题”、“题好一半文”,这两句话充分概括了新闻标题的重要性与高度概括性。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本文将结合书本并列举相关事例来谈谈新闻标题的制作原则。

新闻标题制作一共要遵循以下三个最基本的原则:第一,贴切传神。

“言而无文,行之不远”,新闻标题应贴合新闻实际,除了联系注重与新闻实质性的内容相沟通之外,表达形式也很重要。

新闻标题既要准确,又要鲜明、生动,这样即可吸引受众,切忌华而不实。

如获第十二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消息:(引)平垸行洪退田还湖带来历史性大转折(主)洞庭湖长大五分之一(副)三年不断增加蓄洪能力27亿立方米,蓄水面积扩大554平方公里(《湖南日报》 2021年12月26日)主标题“洞庭湖长大五分之一”做得可谓生动形象、大气磅礴。

标题巧用“长大”这一拟人化词语,贴切传神,动感十足。

“长”字是整个开头的点睛之笔,达到了一种“一字出奇,满题生辉”的传神效果,使得受众消除对报道产生积极向上的兴趣。

众多网站新闻中,标题能否吸引人,大吃一惊是能否使网民眼睛一亮的关键,关系到新闻的电视新闻内容能否顺利传播。

那么如何做到新闻标题的贴切传神呢?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够笔法使标题“贴切传神”。

运用修辞手法做标题时,一要贴题,二要有“神”。

贴题就是要与圣索弗代莱相一致;有“神”就是要出彩,通过多种修辞手法,对内容进行升华;修辞手法的一定要运用得恰如其分,否则会显得生硬,造成读者理解上的障碍,甚至形成对读者的误导。

在巧用修辞中,除了要讲究语言的选择和锤炼外,还要特别讲究在同一修辞格中求通俗、求新意,注重即兴创作、有感而发。

第二,网络标题要实际明了,突出主要新闻要素。

标题应从新闻中脱臼取髓,以使读者望题而知文意。

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新闻的本质督促新闻必须真实的反映事实的本来面貌。

新闻标题的四条基本要求

新闻标题的四条基本要求

新闻标题的四条基本要求
牛角挂书的故事流传很久,它讲述的是一个叫做曾国藩的将军,他在读书学习时为了防止睡觉而用牛角夹住书本,以便在头发上感到不适从而保持清醒。

这个故事中所体现的道理是,读书必须要有目的性和恒心,克服困难习得知识。

同时,也告诉我们应该具备创新精神,善于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新闻标题是新闻报道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它需要简洁明了地传达新闻事件的主要内容。

以下是四条基本要求:
1. 简短:新闻标题要尽量简短并突出主题,避免使用过长或复杂的语言。

2. 准确:新闻标题要准确反映新闻事件的核心内容,不能歪曲事实或者误导读者。

3. 吸引人:好的新闻标题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让他们对新闻事件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关注。

4. 总结性:新闻标题应该具有总结性,概括性,可以在有限的字数里面表达出新闻事件的主要内容和亮点。

总之,新闻标题是新闻报道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它需要简短明了地传达新闻事件的主要内容,并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拟写消息标题的注意事项

拟写消息标题的注意事项

标题拟写注意事项
一、消息标题拟写的注意事项
准确:标题要准确地表达新闻事实,不夸大、不歪曲、不模糊。

简洁:标题要简短明了,尽量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新闻事实。

突出:标题要突出新闻中最重要、最新鲜、最吸引人的内容,以吸引读者阅读。

生动:标题要生动有趣,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引起读者的兴趣。

统一:标题要与新闻内容相统一,不能出现与新闻内容不符的情况。

规范:标题要用规范的语言表达,不使用生僻字词,不使用非标准标点符号。

美观:标题要美观大方,布局合理,字迹清晰,易于阅读。

二、消息标题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冗长拖沓:有些标题过于冗长,没有突出重点,可以适当删减不必要的文字,突出新闻主题。

模糊不清:有些标题过于含糊,没有明确表达新闻事实,可以适当增加具体细节,使标题更加明确。

缺乏吸引力:有些标题过于平淡,没有吸引力,可以适
当使用醒目的词语或修辞手法,增加标题的吸引力。

与内容不符:有些标题与新闻内容不符,可以适当修改标题,使其更加符合新闻内容。

语言不规范:有些标题使用不规范的语言表达,可以适当修改标题,使其更加规范。

布局不合理:有些标题布局不合理,可以适当调整布局,使其更加美观大方。

新闻标题十忌

新闻标题十忌

新闻标题十忌对一个报纸的新闻版编辑来说,除了稿件的选择及稿件的版面位置安排这两项基本的、首要的任务之外,还有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那就是标题的制作。

如果说,稿件的选择和位置安排决定了报纸的导向,那么,标题的制作就承担了把稿件中的新闻信息准确地、简洁地传递给读者,从而使版面的正确导向得以实现的使命。

从某种意义上来观察,我们可以说,新闻标题的质量决定了整个版面的质量。

一个高质量的新闻标题,对整个版面来说,犹如“画龙点睛”;而一个错误的标题,则不啻“一锅好粥里的一粒老鼠屎”。

因此,报纸新闻版的编辑,对于新闻标题的制作,决不能掉以轻心,而必须加上十分的重视、百分的认真、千分的细致、万分的小心。

目前,我国的报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崭新面貌:老牌报纸竞争激烈,新生报纸层出不穷。

新闻版面花样翻新,活力四射;各种标题形式多样,美不胜收。

但是,由于有些报纸的有些编辑在一些方面的准备不足,比如,政策水平的欠缺、负责精神的欠缺、语文水平的欠缺、编辑经验的欠缺,让一些有问题的新闻标题上了版面,结果使得报纸的形象受到了损害。

关于这方面的问题,不知有过多少人批评,但至今仍不时有人“犯病”。

经过一年多的追踪观察,笔者收集了上海及其他地方的几份日报和晚报的一些“旧病复发”的标题,按错误类别的不同,大致整理成十个方面,引出相应的新闻标题制作之所“忌”,以供同行参考。

由于所观察的报纸种类和本文篇幅有限,更因本人学识有限,还有不少类型的问题未能一一列出,诚祈方家指教。

一忌题文不符。

所谓题文不符,即新闻标题与新闻事实不相符合,此乃标题制作中的大忌。

读者读报先看标题,如若标题不准确,就会把错误的信息传递给读者——如果读者只看标题不看文章,那么读者就完全接受了错误信息;如果读者看了标题再读文章,那么他就会心生疑惑或者反感,就会减弱他对这篇文章乃至这张报纸的认同度。

比如有这样一则标题:唐家璇应美方要求与鲍威尔通电话(引题)/中美不愉快已过去(主题)。

新闻标题失范的类型及危害

新闻标题失范的类型及危害

新闻标题失范的类型及危害作者:宁薇来源:《新闻爱好者》2010年第23期摘要:新闻标题的出新、出彩对于新闻媒体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各种媒体中新闻标题存在着文不符题、以偏赅全、词不达意、主观臆断、夸张失实、曲解误用、粗糙庸俗、缺乏爱心和定性错误等九种失范现象。

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加强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以及回归新闻标题的本质功能三个方面着手。

关键词:新闻标题失范新闻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广告”,在“读题时代”,新闻标题的出新、出彩对于新闻媒体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也是提升媒体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调查表明,70%的读者都是借助新闻标题来判断新闻内容,提高新闻阅读兴趣的。

所以,通过精心制作标题最大限度地吸引受众的眼球、争取受众的注意力,已成为媒体增强自身竞争力和吸引力的重要共识和举措。

应该说,目前新闻媒体上的多数新闻标题都做到了概括精当、导向正确,更不乏鲜明、简洁、准确、生动的佳作。

但是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各种媒体中新闻标题失范、失实的比例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有的导向不正确,有的失之公正,有的虚夸不实,有的格调不高,有的人情味缺失,还有的标题存在技术层面的差错。

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新闻媒体的高度重视。

新闻标题的失范类型分析文不符题。

这种现象指的是新闻标题不能准确、完整地概括新闻内容。

最突出的表现是标题内容与新闻中的基本事实不一致,即我们常说的题文不符。

如:郑州入选最具投资价值五大地产市场房价或逼6000千(新华网河南频道,2010年2月20日)标题说得很清楚,但从头读到尾,新闻的主体中并没有“郑州入选最具投资价值地产市场”的字样,而只是文中开头说道:“日前,在城乡建设部编制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中,重庆已跻身国家五大中心城市。

”随即记者话锋一转,对重庆、天津、长沙、西安、郑州的楼市进行了分析,稿件读完了,读者反而困惑了:这郑州到底有没有入选最具投资价值五大地产市场?是谁透露的这一观点呢?以偏赅全。

【新闻标题失范的类型及危害】失范行为的类型

【新闻标题失范的类型及危害】失范行为的类型

【新闻标题失范的类型及危害】失范行为的类型摘要:新闻标题的出新、出彩对于新闻媒体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各种媒体中新闻标题存在着文不符题、以偏赅全、词不达意、主观臆断、夸张失实、曲解误用、粗糙庸俗、缺乏爱心和定性错误等九种失范现象。

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加强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以及回归新闻标题的本质功能三个方面着手。

关键词:新闻标题失范新闻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广告”,在“读题时代”,新闻标题的出新、出彩对于新闻媒体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也是提升媒体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调查表明,70%的读者都是借助新闻标题来判断新闻内容,提高新闻阅读兴趣的。

所以,通过精心制作标题最大限度地吸引受众的眼球、争取受众的注意力,已成为媒体增强自身竞争力和吸引力的重要共识和举措。

应该说,目前新闻媒体上的多数新闻标题都做到了概括精当、导向正确,更不乏鲜明、简洁、准确、生动的佳作。

但是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各种媒体中新闻标题失范、失实的比例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有的导向不正确,有的失之公正,有的虚夸不实,有的格调不高,有的人情味缺失,还有的标题存在技术层面的差错。

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新闻媒体的高度重视。

新闻标题的失范类型分析文不符题。

这种现象指的是新闻标题不能准确、完整地概括新闻内容。

最突出的表现是标题内容与新闻中的基本事实不一致,即我们常说的题文不符。

如:郑州入选最具投资价值五大地产市场房价或逼6000千(新华网河南频道,2010年2月20日)标题说得很清楚,但从头读到尾,新闻的主体中并没有“郑州入选最具投资价值地产市场”的字样,而只是文中开头说道:“日前,在城乡建设部编制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中,重庆已跻身国家五大中心城市。

”随即记者话锋一转,对重庆、天津、长沙、西安、郑州的楼市进行了分析,稿件读完了,读者反而困惑了:这郑州到底有没有入选最具投资价值五大地产市场?是谁透露的这一观点呢?以偏赅全。

新闻标题的四条基本要求

新闻标题的四条基本要求

新闻标题的四条基本要求
新闻标题是新闻标题党的载体,为了让读者能够快速准确地理解新闻内容,新闻标题应该满足以下四条基本要求:
1. 简短精炼:新闻标题应该尽量简短精炼,一般不超过两句,以便让读者在短时间内理解新闻的核心内容。

2. 吸引人的注意力:新闻标题应该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通过一些关键词、缩写词、比喻等手法,突出新闻的主题和亮点。

3. 准确性:新闻标题应该准确反映新闻内容,不夸大事实,也不误导读者。

同时,也需要根据新闻的主题和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夸大。

4. 简洁明了:新闻标题应该简洁明了,不要太长、太绕口,以免读者阅读时产生厌倦感。

同时,也需要避免使用过于生僻的词汇和术语,以免读者无法理解。

新闻标题的十大禁忌

新闻标题的十大禁忌

新闻标题的十大禁忌默认分类2009-12-24 15:20:23 阅读 1 评论0 字号:大中小1、闻标题中严禁出现重复字眼。

②在主题中回避字数太多的人名和地名,处理方式是转放在副题中。

③严禁在标题中出现不常用或引起误解的地名简称。

④标题尽量不折行,不裂句;迫不得已转行的时候,要注意单独成行的,一句要意义完整,不引起歧义。

⑤新闻事实是一个个例的情况,新闻标题中做慎用宏观表述。

⑥如无特殊需要或者明显的是非判断,避免在标题中出现主观色彩浓厚的字眼,如“竟然”、“胆敢”等字眼,尽量保证报纸的理性色彩和客观形象。

⑦不提倡在新闻标题中使用问句,新闻内容是什么就告诉读者什么,无须哗众取宠、欲擒故纵。

⑧新闻标题中做出的判断,要在正文中有足够的证据支持,避免出现孤证、过头的判断。

⑨标题中尽量不要出现专业性过强的词汇,善于用已知的事物作为桥梁,将生僻的专业词汇翻译成通俗的语汇。

⑩标题中的数字,尽量将之具化为读者有生活经验和尝试的具体描述。

新闻标题的制作规范与技巧一.标题应该准确的表达原文的大意(文体的基本规范);二.新闻标题,尤其是主题一定需要做成实题,尽量将新闻要素做进标题之中。

如无可能出现的纠纷,避免使用“一”、“某”等含混的表述;三.标题中注意将文章中的兴奋点提炼出来,在标题中应该做到不少于一个兴奋点(重要的新闻人物、离奇的新闻时间,重大或者是新奇的事件本身等);四.单行通栏标题的字数应该控制在9——11 个字之间。

五.标题的主谓宾结构必须完整,避免出现双谓语和动宾搭配不当的情况;六.新闻标题必须有动态词汇,主要为“行为主体+行为+行为客体”的句式结构。

消息标题中力戒“的”字结构(*** 的*** )、“是”字结构(**** 是**)、“和”字结构(**** 和**** )、“为”字结构(为**** )等静态句式出现;七•标题主要只用主动语态,慎用被动语态作为新闻标题,以使新闻事实表述地更加直接、有力;八.对已经发生过的新闻事实,除特殊需要,无须在标题中加上时间,如“昨日”等,用现在时表述基本新闻事实,以使报纸感觉鲜活,给读者以强烈的时间感;九•对将要发生的新闻事实,应该在标题中用“将”注明。

新闻标题要做到四求四忌

新闻标题要做到四求四忌

新闻标题要做到四求四忌张晗【摘要】标题是新闻的核心,是作者对稿件的提炼和总结,它体现了一篇报道最精辟、最重要的内容。

好的新闻标题能吸引读者的眼球,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做好新闻标题是每个新闻工作者的职责。

【期刊名称】《新闻传播》【年(卷),期】2013(000)006【总页数】1页(P37-37)【关键词】新闻标题;求实忌空;求小忌大;求新忌平;求异忌同【作者】张晗【作者单位】连云港徐圩新区管委会外联办;【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212.2做报纸的编辑工作,深知新闻标题的重要性。

特别是“近十年来,新媒体异军突起,尤其是微博、智能手机、阅读终端的发展,在大大丰富新闻传播形式的同时,也给传统报业带来了挑战” (参考文献: 1)。

因此,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选择空间越来越大的今天,媒体争取读者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始于标题的竞争。

一般来说,人们在报上获得信息,首先是通过阅读新闻标题进而实现的。

“标题如新闻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最能传神” (参考文献2)。

好标题不仅生动吸引人,而且要富含较大的信息量,达到即使不看新闻主体部分,也能满足读者对主要信息的需求。

这就是说,好标题应该是新闻最有价值的那部分事实的浓缩和概括,具有某种独立的信息传递和宣传作用。

但是,人们打开报纸往往看到的是,太多的新闻信息含量少的标题占据着版面,新闻事实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并没有以标题的形式浓缩和概括出来,这样的后果不言而喻:新闻阅读效果和报纸的竞争能力大打折扣。

“读者常常对一些文章评说“切题” 或“离题”,都是指文章的内容是否反映了标题,突出了标题,深化了标题” (参考文献3)。

因而,从满足读者需求,提升报纸质量要求,实现新闻的有效传播,提高纸质媒体竞争力的迫切性出发,我们都应认真研究和改变新闻标题中信息含量不高的问题和现状。

一、求实忌空报纸在报道一些成果性的新闻稿件中,常常会看到这样一些空洞的一行式的标题,如××焕然一新,××工作生机勃勃,××成效显著,显著的成果有哪些在标题上不标出来,不客气地说,这样的标题传递的信息几乎为零,令读者无所收获,以致望题生厌。

新闻标题的常见错误

新闻标题的常见错误

新闻标题的常见错误————————————————————————————————作者:————————————————————————————————日期:新闻标题的常见错误-新闻学新闻标题的常见错误【摘要】新闻标题的常见错误,大致包括标题不准确,有歧义;标题制作不简洁、啰嗦;混淆了评论与新闻的区别,以及口号式标题等等。

标题制作者要力避这些错误,使标题准确、简洁、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关键词新闻标题常见错误表现力感染力笔者从事记者工作已有十多年了,担任新闻栏目编辑先后也有五六年了。

在日常工作中,经常能遇到记者的新闻稿件标题出现错误或存在歧义,几乎每天都要修改、琢磨新闻稿件的标题。

有的记者赶稿子时,往往不重视标题,标题拟得比较随意,甚至有的记者不知道怎么拟标题,把稿件一交,对编辑说“你看着加个题目吧”。

笔者认为,新闻标题是一则报道的灵魂,对于记者提炼稿件的中心思想、报道重点以及谋篇布局,都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对于读者来说,新闻标题是吸引眼球的最佳武器,标题拟得不出彩,读者(观众)很可能不愿意看,标题拟得有错误,读者(观众)可能不知所云。

在日常工作中,笔者发现,新闻标题的常见错误,大致有以下一些类型。

一、标题制作不准确我们先来看一个报道。

2014 年9 月4日,新华网陕西频道转发了《新京报》的一则报道,题目是《转基因水稻等三个转基因作物安全证书未获批复》。

同一天,凤凰网财经频道也转载同一个报道,用的题目是《3 转基因作物安全证书未获批复》,新华网浙江频道用的题目是《我国3 个转基因主粮作物安全证书未获批复》。

这三篇报道,从题目来看,意思基本一致。

新华网浙江频道的题目加了一个限制词,说明是“我国的”3 个转基因主粮作物安全证书未获批复。

然而,同一天,中国网用的题目却是《内地仅有的3 种转基因主粮作物安全证书均未获批》,这个标题,对比一下前面的三个标题,读者就会产生疑问了:到底是“内地”,还是“我国”呢?这个意思是不一样的。

新闻标题规范

新闻标题规范

新闻标题规范一,标题的作用●准确生动的提炼新闻事实●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确定媒体的基调●协助读者检索新闻二,标题原则要求1.原则标题制作和新闻一样,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我们只能总结科学的一部分,艺术的一部分留给大家发挥,事实上,很多优秀标题在于灵机一动之间。

●不偏离新闻本意●事实提炼和表述准确●表述平实有信息量●表述中立客观冷静●语法表述简洁生动●不要表述常识,而要表述新闻、新论和新知2.准确新闻标题准确是底线,不能越过,除去态度和能力问题外,互联网新闻编辑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为了流量而放大甚至故意错误表述新闻点。

●标题不应偏离新闻本意,把背景当新闻注:新闻标题不应该偏离新闻本意,但是在很多媒体的报道中,经常会完全偏离了新闻的轨道,典型的是新华社的会议报道,大段的写参会的官员和会议程序,而这些并非是真正的新闻信息,所以编辑应当学会把握分寸,从稿件中真正在的新闻信息中寻找新闻点,只要没有有意隐瞒新闻信息,或者有意误导读者,不应视作以偏概全。

●不能有错字病句。

典型的是:偷换主语、句子杂糅。

●新闻事实没有错误●没有夸大或者缩小事实●评论等非事实新闻体不能当做事实来表述●不要进行主观推断,以免出现错误●没有确定或者发生的事实不能用已经发生或者确定的事实来表述注:对于没有确定的事实一定要表述明白,提醒读者是没有确定或者没有发生,尤其是官方说要做某事,不能表述为既成事实。

●不故意混淆消息源,将非权威的以权威来表述。

注:专家的说法是不能以官方定论来表述,要点明是专家而非官方,要注意识别发言人是代表个人还是代表机构或者官方,也不能以个体代表全部,比如几个市民的发言就变成“市民说”。

3.平实新闻标题应该在有限的字数内,向读者传递有效信息,所以一定要杜绝无效信息,反应在标题制作上,就必须是展现新闻事实的实题,而不能是“稻香万里济众生——记袁隆平和他的杂交水稻”这种虚题,互联网新闻完全面对市场,阅读速度更快,必须是实题。

新闻写作基础知识

新闻写作基础知识

新闻写作基础知识一、新闻的定义什么是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

目前更新的说法: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有社会意义的能引起广泛兴趣的事实的传播。

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等,是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中常见的报道体裁。

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二、新闻的特性1、真实性2、时新性3、显著性4、重要性5、接近性6、趣味性。

、真实性——不仅要求真有其事,而且要求恰如其分地反映实际情况。

新鲜性——事物没有变质,没有枯萎。

重要性——具有较为重大的意义、作用和影响。

接近性——是一种距离上的靠近,一是新闻事实与读者靠得近,是身边的事儿;二是将新闻事实靠近读者,主要是指心理距离。

显著性——事实的主体有出众之处,特点非常明显;事实本身有强烈的冲突性;事实牵涉到的人或事有相当的“知名度”。

趣味性——事物具有使读者感到意外、愉快,引起读者兴趣的特性。

三、新闻的六要素新闻的六要素也叫“5个W”,即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

When(何时):新闻事实是在什么时间发生的?Where(何地):新闻事实发生在什么地方?Who(何人):新闻事实是由谁造成的?谁被牵连到这个事件之中?What(何事):发生了什么样的新闻事实?Why(何故):为什么发生这个事件?四、新闻价值——选择新闻的重要标准新闻价值是记者,通讯员在采写新闻过程中判断一个事实或一些事实能否构成新闻,并正确地选择事实的客观标准。

公式:平常人+不平常事、不平常人+平常事、不平常人+不平常事(重大新闻)怎样选择有价值的新闻?1、看它是否新鲜(时间上新,内容上新);2、看它是否重要(看内在意义及社会影响);3、看人们对它关心的程度。

(a、看它体现党的方针路线政策精神如何?b、看它对国家政策生活和社会进行所产生的影响。

c、看它对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和影响。

d、看它对社会秩序和人们的道德风尚所起的作用如何?)4、要有读者意识,处处从读者角度思考问题。

新闻稿标题的要求

新闻稿标题的要求

新闻稿标题的要求在新闻传播中,新闻稿的标题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新闻的门面,是吸引读者注意力的第一步。

一个好的新闻标题,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让读者更愿意去阅读整篇文章。

因此,新闻稿标题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新闻稿标题的要求。

一、简洁明了新闻稿标题要求简洁明了,一般不超过20个字,最好在10个字以内。

标题要突出新闻的主要内容,能够让读者一目了然,不需要过多的解释。

同时,要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词汇和长句子,让读者能够快速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

二、准确传达信息新闻稿标题要求准确传达信息,不能够误导读者。

标题要能够真实反映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能够夸大或者缩小事实。

同时,也要避免使用太过激烈的词汇,以免引起不必要的争议。

三、吸引读者注意力新闻稿标题要求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让读者愿意去阅读整篇文章。

一般来说,新闻稿标题要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和独特性,能够让读者感到新奇和有趣。

同时,也要注意标题的语言风格,要符合读者的口味和喜好。

四、符合新闻规范新闻稿标题要求符合新闻规范,不能够违反新闻伦理和法律法规。

标题要避免使用低俗、暴力、色情等不良内容,以免引起社会不良影响。

同时,也要注意新闻稿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不能够夸大事实或者歪曲事实。

五、具有时效性新闻稿标题要求具有时效性,能够及时反映新闻的最新进展。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新闻的时间性和时效性越来越重要,因此,新闻稿标题要求能够及时更新和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闻环境。

总之,新闻稿标题是新闻传播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能够直接影响到新闻的传播效果和读者的阅读兴趣。

因此,新闻稿标题的要求是非常高的,需要具备简洁明了、准确传达信息、吸引读者注意力、符合新闻规范、具有时效性等多种要求。

只有满足这些要求,才能够让新闻稿标题真正成为新闻的门面,为新闻传播提供更好的服务。

新闻出版物中需要注意的禁用词

新闻出版物中需要注意的禁用词

新闻出版物中需要注意的禁用词二〇〇九年十二月二十八日1. 哀号〔首选〕,悲伤地号哭。

2. 艾窝窝〔首选〕。

3. 按捺。

4. 按语〔案语〕。

5. 巴儿狗〔首选〕,也作叭儿狗。

6. 疤瘌〔首选〕,也作疤拉。

7. 疤瘌眼儿〔首选〕,也作疤拉眼儿。

8. 跋前疐后〔首选〕,也作跋前踬后。

9. 把势〔首选〕,也作把式。

10. 白茬:未经油漆的〔木制器物〕。

也作白槎、白碴。

11. 白茬:未用布、绸等缝制的〔皮衣〕。

也作白楂。

12. 百废俱兴〔百废具兴〕。

13. 般配〔首选〕,也作班配。

14. 斑白〔班白、颁白〕15. 斑驳〔班驳〕16. 斑斓〔首选〕,也作斒斓。

17. 板型〔首选〕,也作版型。

18. 版筑〔首选〕,也作板筑。

19. 包谷〔首选〕,也作苞谷。

20. 包米〔首选〕,也作苞米。

21. 孢子〔胞子〕22. 保姆〔保母〕:受雇为人照管儿童或为人从事家务劳动的妇女。

23. 曝光〔首选〕,也作暴光。

24. 卑辞〔首选〕,也作卑词。

25. 备不住〔首选〕,也作背不住。

26. 背搭子〔首选〕,也作被搭子。

27. 背理〔首选〕,也作悖理。

28. 背时〔首选〕,也作悖时。

29. 悖晦〔首选〕,也作背晦。

30. 悖谬〔首选〕,也作背谬。

31. 比画〔首选〕,也作比划。

32. 笔画〔笔划〕。

33. 笔芯〔首选〕,也作笔心。

34. 毕恭毕敬〔必恭必敬〕35. 筚路蓝缕〔首选〕,也作荜路蓝缕。

36. 愊忆〔首选〕,也作腷臆。

37. 觱篥〔首选〕,也作觱栗、(+觱[上下结构])篥、筚篥。

38. 编者按〔编者案〕39. 扁豆〔萹豆、稨豆、藊豆〕40. 辨证:辨明是非,改正错误。

也作辩证。

41. 辩证:辨别症候。

也作辨证。

42. 辩白〔首选〕,也作辨白。

43. 辩辞〔首选〕,也作辩词。

44. 辩证:辨析考证。

也作辨证。

45. 标志〔标识〕。

46. 鬓角〔鬓脚〕。

47. 秉承〔禀承〕。

48. 拨浪鼓〔首选〕,也作波浪鼓。

49. 波罗蜜,也译作波罗蜜多。

新闻标题规范

新闻标题规范

新闻标题规范新闻标题在传达新闻信息、吸引读者注意和提供概括的作用下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新闻标题应该遵守一些规范,以确保准确、简明和吸引人。

长度限制新闻标题应尽量保持简洁和精炼,避免冗长的描述。

通常来说,一个好的标题应该在10个词以内,并且控制在80个字符以内,以便读者一目了然。

准确传达信息新闻标题应准确地传达新闻的核心信息,让读者能够迅速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

标题应涵盖谁、什么、何时、何地、为什么和如何等关键要素,以确保读者获取到必要的信息。

使用简明的词语新闻标题应使用简明扼要的词汇,避免使用复杂或晦涩的词汇,以尽量降低读者的理解难度,同时提高可读性。

简单的词句更易于被记住,也更容易吸引读者的注意。

遵循语法和拼写规范新闻标题应遵循语法和拼写规范,确保标题的清晰度和专业性。

拼写错误或语法错误的标题会给读者留下不专业的印象,影响新闻的可信度。

因此,编辑们需要仔细审查和校对新闻标题,以确保其准确无误。

避免使用夸张和误导性的词语新闻标题应避免使用夸张和误导性的词语,以保持新闻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标题应重点突出新闻的重要信息,而不是试图吸引读者通过夸大事实或误导读者。

这样可以确保读者对新闻的理解准确,并且维护媒体的公信力。

与内容相符新闻标题应与新闻的内容保持一致,不应存在标题党现象。

标题党是指标题与实际新闻内容不符的情况,这会导致读者对新闻媒体的不信任,并丧失读者的兴趣。

因此,编辑们需要确保标题与新闻内容一致,同时准确传递主要信息。

吸引读者新闻标题应吸引读者的注意,让读者有兴趣点击阅读整篇新闻。

因此,标题应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可以通过使用引人入胜的词汇、独特的观点、悬疑的情节等方式来吸引读者的注意。

总结新闻标题是吸引读者注意、传达新闻信息和提供概括的重要工具。

编辑们需要遵循一些规范,如长度限制、准确传达信息、使用简明的词语、遵循语法和拼写规范、避免夸张误导、与内容相符和吸引读者等,以确保新闻标题的准确性、简明性和吸引力。

新闻出版慎用词

新闻出版慎用词

新闻出版慎用词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出版行业承担着传递准确、客观、公正信息的重要责任。

然而,在新闻报道和出版工作中,用词的准确性和恰当性至关重要,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误解、误导公众甚至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因此,了解和掌握新闻出版中的慎用词是每一位从业者的必备素养。

首先,我们来谈谈涉及民族、宗教和地域的词汇。

在报道涉及不同民族和宗教的内容时,要避免使用带有歧视性、侮辱性或片面性的词汇。

比如,不能随意将某个民族或宗教群体与负面事件或特征简单地关联起来,以免造成对整个群体的污名化。

对于少数民族的称谓,要使用其正式的、被广泛认可的名称,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

在地域方面,也不能使用带有地域歧视或偏见的词汇。

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历史和发展特点,应该以平等、客观的态度进行报道和描述,不能因为个别现象而对整个地区进行贬低或抹黑。

接下来,说说涉及政治和法律的词汇。

在政治领域,对于国家的政策、方针和领导人的表述,必须准确无误,遵循官方的规范用语。

不能随意篡改、曲解政策的内涵,更不能对领导人进行不当的评价或猜测。

在法律方面,对于法律术语和司法程序的描述要严谨准确。

不能使用未经证实或不准确的法律用语,以免给读者造成误导,影响法律的权威性和公正性。

再谈到社会热点和敏感话题时,用词更要谨慎。

例如,在报道突发事件、灾难和犯罪案件时,要避免使用过于血腥、恐怖或引人不适的词汇,同时也要尊重受害者及其家属的感受,保护他们的隐私。

在涉及弱势群体的报道中,要避免使用带有歧视性或怜悯性的词汇,应以尊重和平等的态度来展现他们的生活和需求。

另外,在经济和科技领域,也存在着一些慎用词。

对于经济数据和指标的报道,要确保数据的来源可靠、准确,并使用专业的经济术语进行解读。

在科技报道中,对于新技术、新产品的描述要客观真实,避免夸大其词或使用过于模糊的词汇,以免给消费者带来错误的预期。

在新闻出版中,还需要注意语言的规范性和文明性。

避免使用粗俗、低俗、恶俗的词汇,保持新闻报道的良好形象和社会责任感。

新闻出版物中需要注意的禁用词

新闻出版物中需要注意的禁用词

新闻出版物中需要注意的禁用词在新闻出版物中,语言使用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尤为重要。

为了确保新闻稿件的客观性和专业性,需要注意一些禁用词的使用。

本文将列举一些常见的禁用词,并介绍它们的替代词,以帮助写作人员更好地表达信息。

1. 含有偏见的词汇新闻报道应该保持中立和客观的态度,因此需要避免使用含有偏见的词汇。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偏见词汇及其替代词:•偏见词汇:强烈地、明显地、显然、不可否认地替代词:非常、相当、或者使用具体数据和事实来支持陈述。

•偏见词汇:部分、大部分、绝大部分替代词:一些、很多、多数•偏见词汇:劣势、不利替代词:挑战、不利因素•偏见词汇:迫害、打击替代词:执法、针对2. 模糊或不准确的表达为了使信息更加清晰、准确,应该避免使用模糊或不准确的表达方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模糊或不准确的表达及其替代方式:•不准确表达:很快、近期、不久后替代方式:具体日期或时间段•不准确表达:很多、大量替代方式:具体数字或比例•不准确表达:感觉、觉得替代方式:准确的描述或者引用相关人士的观点•不准确表达:可能、可能性大替代方式:肯定、确凿3. 不当的措辞和用词为了确保新闻报道的专业性和可信度,需要避免使用不当的措辞和用词。

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不当措辞和用词:•不当用词:异常、特殊替代方式:详细描述情况,避免用词含糊不清•不当用词:宣布、批准替代方式:使用更准确的动词,如提出、决定•不当用词:为了、以便替代方式: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为了实现某种结果等•不当措辞:完全、永远替代方式:根据具体情况使用限定词或描述4. 恶意或负面词汇新闻报道应该保持中立和客观的态度,避免使用带有恶意或负面色彩的词汇。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带有恶意或负面色彩的词汇及其替代方式:•恶意词汇:指责、抨击、攻击替代方式:批评、质疑、评价•恶意词汇:背叛、崩溃、失败替代方式:决裂、分崩离析、未能达成预期•恶意词汇:无能、无助、无价值替代方式:局限、面临困境、有待提高•恶意词汇:恶意、敌意替代方式:对立、矛盾、困难5. 不准确或误导性的词语为了确保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和客观性,需要避免使用不准确或误导性的词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标题的十大禁忌
默认分类2009-12-24 15:20:23 阅读1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1、闻标题中严禁出现重复字眼。

②在主题中回避字数太多的人名和地名,处理方式是转放在副题中。

③严禁在标题中出现不常用或引起误解的地名简称。

④标题尽量不折行,不裂句;迫不得已转行的时候,要注意单独成行的,一句要意义完整,不引起歧义。

⑤新闻事实是一个个例的情况,新闻标题中做慎用宏观表述。

⑥如无特殊需要或者明显的是非判断,避免在标题中出现主观色彩浓厚的字眼,如“竟然”、“胆敢”等字眼,尽量保证报纸的理性色彩和客观形象。

⑦不提倡在新闻标题中使用问句,新闻内容是什么就告诉读者什么,无须哗众取宠、欲擒故纵。

⑧新闻标题中做出的判断,要在正文中有足够的证据支持,避免出现孤证、过头的判断。

⑨标题中尽量不要出现专业性过强的词汇,善于用已知的事物作为桥梁,将生僻的专业词汇翻译成通俗的语汇。

⑩标题中的数字,尽量将之具化为读者有生活经验和尝试的具体描述。

新闻标题的制作规范与技巧
一.标题应该准确的表达原文的大意(文体的基本规范);
二.新闻标题,尤其是主题一定需要做成实题,尽量将新闻要素做进标题之中。

如无可能出现的纠纷,避免使用“一”、“某”等含混的表述;
三.标题中注意将文章中的兴奋点提炼出来,在标题中应该做到不少于一个兴奋点(重要的新闻人物、离奇的新闻时间,重大或者是新奇的事件本身等);
四.单行通栏标题的字数应该控制在9——11个字之间。

五.标题的主谓宾结构必须完整,避免出现双谓语和动宾搭配不当的情况;
六.新闻标题必须有动态词汇,主要为“行为主体+行为+行为客体”的句式结构。

消息标题中力戒“的”字结构(***的***)、“是”字结构(****是**)、“和”字结构(****和****)、“为”字结构(为****)等静态句式出现;
七.标题主要只用主动语态,慎用被动语态作为新闻标题,以使新闻事实表述地更加直接、有力;
八.对已经发生过的新闻事实,除特殊需要,无须在标题中加上时间,如“昨日”等,用现在时表述基本新闻事实,以使报纸感觉鲜活,给读者以强烈的时间感;
九.对将要发生的新闻事实,应该在标题中用“将”注明。

十.新闻标题中尽可能地省略标点符号。

顿号和逗号,尽量用空格来替代,以使版面透气,更加清丽。

严禁使用感叹号,避免给人主观感情色彩。

尽量不使用省略号和破折号,因为省略号至少占用两个字符的空间;尽量不使用问号,在句式本身为疑问句的时候,禁用问号;除表达反语的意义外,尽量不使用引号;
十一.新闻标题中严禁出现重复字眼;
十二.新闻主体中的人如果不为常人所知,不宜出现在主题中。

如果必须出现在主题之中,则可用该人的身份替代;
十三.尽量在主题中回避字数太多的人名和地名,转放在副题中;
十四.严禁在标题中出现不常用或引起误解的地名简称(如“阿国发生军事政变”,不知道是阿根廷、阿富汗还是阿联酋);
十五.慎用多行主题,否则起不到标题原应承担的醒目和提示的作用;
十六.标题尽量不折行,不裂句;迫不得已转行的时候,要注意单独成行的一句要意义完整,不引起歧义。

十七.副、主结构的标题,要特别注意引题和主题之间的逻辑关系。

当副题的主语和主题的主语非同一主体的时候,尤需小心语义之间的连贯和协调,避免出现:
(副)翻墙入室盗窃国宝
(主)巡夜人智擒疯狂蠹贼
让人不明白是巡夜人,还是小偷翻墙入室、盗窃国宝;
十八、副题在补充说明主题意思的时候,避免出现主体事实的重复;
十九、如无特殊需要或者明显的是非判断,避免在标题中出现主观色彩浓厚的字眼,如“竟然”、“胆敢”等字眼,尽量保证报纸的理性色彩和客观形象;
二十、不提倡在新闻标题中使用问句,新闻内容是什么就告诉读者什么,无须哗众取宠、欲擒故纵;
二十一、新闻标题中做出的判断,要在正文中有足够的证据支持,避免出现孤证、过头的判断;
二十二、新闻事实是一个个例的情况,新闻标题中做慎用宏观表述。

如东城区推行电子政务,就不能作成《北京市推行电子政务》;
二十三、标题中尽量不要出现专业性过强的词汇,善于用已知的事物作为桥梁,将生僻的专业词汇翻译成通俗的语汇。

例如《五环采用机顶式吊梁技术建立交》。

二十四、标题中的数字,尽量将之具化为读者有生活经验和尝试的具体描述,如《北京市年生活垃圾为5亿吨》,就可以转化为《一个北京人一天生产垃圾4.2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