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养德,以美育人”中小学德育方式研究》结题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美养德,以美育人”中小学德育方式的研究》
结题报告
佛山市禅城区东方村尾学校
(2015年11月 30 日)
摘要
德育的实效性不高,德育过程缺乏美育的参与,是德育低效的主要原因之一。德是美的内核,美是德的表象。如何“创新德育工作观念、内容和方法”,构建改革开放大背景下的生活化、常态化德育体系,使中小学生喜欢德育,是我校梦寐以求的理想境界。
我校近几年开展“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中小学德育方式研究,就是试图通过构建美的课堂、开展美的活动、营造美的环境、塑造美的教师、练就美的领导、培育美的学生六个方面,丰富德育的内容,创新德育的形式,探索德育过程美育化的途径和方法,建构美在其中的生活化、常态化的德育体系,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主要体现在全校师生“美的意识”初步树立,校园“美的文化”有所积淀,师生的精神风貌阳光向上。
实践证明,即使在一所民办学校中也是可以塑造“美的机体和精神”的,只要举办者和管理团队、教师队伍有着正确的教育理念,务实勤勉的教育精神,和美好的教育理想。
一、为什么进行这项研究?
(一)大批德才兼备、综合素质高人才培养的需要。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政治、文化转型的关键时期。至2020年,我国将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至2050年,将挺进中等发达的国家。从现在算起未来50年,我国需要大批适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人才,教育肩负的历史责任光荣而艰巨。究竟怎样培养德才兼备、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借鉴无数仁人志士的理论和实践,我们认为“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中小学德育方式,应该是不错的选择。
(二)进城务工人子女也需要“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接受美好东西的滋润。
我校地处佛山市禅城区的城乡结合部工业开发区,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相对城区比较落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较多,由于社会、
家庭各方面的原因所致,这些可爱又可怜的孩子们缺少美的事物光顾。我们是抱着一种对务工人子女恻隐之心的爱的情结提出“以美养德,以美育人”,旨在利用一切美的因素来使我们的学生也能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并且在一系列的美育学习和实际活动中培养美的人。
(三)今天研究和实施“以美养德,以美育人”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宏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救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人文精神缺失的严重问题。
资产阶级启蒙运动时期伟大的美学家席勒,从美育的独特视角对资本主义现代性进行审美批判,在当代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他尖锐地批判了所谓现代性所导致的人性分裂和艺术低俗的弊端。他说:“在现时代,欲求占了统治地位,把堕落了的人性置于它的专治之下。利益成了时代的伟大偶像,一切力量都要服侍它,一切天才都要拜倒在它的脚下”。席勒的这种批判是非常深刻和具有普适性的,即便在今天仍不失其价值。
当代中国,以居安思危的眼光来看,是繁荣现象下隐患四伏的社会,物质文明虽然一派繁荣,但精神世界却十分荒废空虚。在这个物欲横流、金钱至上、浮躁喧嚣的年代,我们时时刻刻能体味到我们的思想精神领域,在人们的道德、伦理方面发生的种种病变,自私、虚伪、冷漠、腐败等等在一点点侵蚀着、败坏着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灵魂。
正因为如此,党和国家提出:“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而佛山市禅城区规划的“强中心”发展战略,要求中小学必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把德育工作置于区域和学校教育工作的首位,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育人质量,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多样化的基础教育的现实要求。
作为一所面向务工子女的草根民办学校,顺应大势,风正扬帆,把自己的学校搞好,把自己的小环境搞好,通过不懈的努力营造一所民办学校“美的机体和精神”,为“美的社会建设”尽一点点绵薄之力,当是我们的不懈追求。
二、关于这项研究的现状、依据、概念的界定和意义、特点
(一)现状趋势
“以美养德,以美育人”八个字是教育美学精神的一种概括。
目前教育界对教育美学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出现了一些比较系统的理论方面的专著。如青年学者叶学良在1989年撰写了一部我国先期的教育美学专著——《教育美学》;江西师范大学的何齐宗在其专著《教育美学》中对教学美学的中心问题——“教育美”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讨;还有《教育美学导论》(钟以俊、焦凤君、1991)、《教育美学》(崔光审、林逢祺、2000)等和一些分学科的美学专著,如《课堂美学初探》(周继尧、1989)等等。但是来自鲜活实践的行为研究比较欠缺。本课题试图紧密结合民办中小学的特点,侧重在常态的教育教学行为实践中怎样进行“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研究。
(二)理论依据
古今中外的思想家和教育家都高度重视对学生的美育。春秋时期孔子讲“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我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提出“美育取代宗教”。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审美教育就没有任何教育”。陶行知的美育思想和实践则要求把培养“真、善、美”的人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把教育事业作为美的事业,把以美养德、以美育人作为教育者神圣的职责。
现代中国越来越重视美育。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这是党和国家最高层用红头文件的形式界定了美育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性,也从国家发展战略的层面为“以美养德,以美育人”中小学德育方式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和政策的支撑。
(三)概念界定
“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简单说就是用美涵养人的道德品格,用美培育全面发展的现代人。
从素质教育的构成来看,完美人格的塑造,优良品德的陶冶,健康个性的发展,良好习惯的养成以及思想的培育,心灵的教化,生活的导引,做人的训导等皆在"以美养德"的内涵之列。“以美育人”,即用美的文化感染人,用美的艺术熏陶人,用美的形象塑造人,用美的活动引导人,用美的教育成就人。
(四)课题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