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发展的另一种力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发展的另一种力量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日本物理学家汤川秀树曾指出一个耐人寻味的教育现象:在学校,常会在某一两个年级突然出现许多优秀学生,随之而来的是一个空白期,即优秀学生人数变少,过不久又会再次出现许多优秀学生。在教师、学者群体中,其实也存在这种成批成才的现象,如某一科研单位、项目团队等接连出现获奖者。对此,汤川秀树认为,一些勤奋好学而成绩优异的同班同学的出现,对于其他人来说是一种良性刺激,形成了一个有力量的教育场:天才群体本身就是最好的天才成长土壤。天才成批出现的背后,有着内在的教育规律,即形成了一个超越个体、协同成长的学习共同体。由于目标明确、沟通顺畅、彼此影响,每位成员都能从共同体中受益,最终结成成长共同体。

随着教育逐渐步入新时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越来越凸显。推动教师专业成长、实现学校特色发展,抑或打造优质区域教育,也迫切需要构建学习共同体,打造多人成才的教育生态,进而完成教师职业发展的群体蜕变。

一、学习共同体带来学习者的快速成长

学习共同体本来是个舶来品,与之对应的是国内谈得比较多的学习型组织,二者都涵盖了学习的动力、机制、内容、途径、评价等因

素。尽管有些学者谈及学习共同体时,较多指向学生群体,但从现实来看,构建教师层面的学习共同体更为迫切。构建系统而有效的教师学习共同体,除了能助力更多教师的专业成长,也能带来教与学的真正变革。

当前国内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方式依然是师资培训。平心而论,专家们的专题报告能给教师带来一定的理念上的冲击和实操层面的帮助,但由于报告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培训的余温会很快散去,很多教师没多久便回到老样子。驻校式的培训时间长、点拨及时,效果比较明显,但受益的往往是个别教师,难以提升整体师资力量。此外,这两种常见的培训方式都没有做到以实际需求带动专业成长,即不是从教师自身需要或面临的实际难题出发,没有触碰到教师的学习兴奋点,反而有一些外在强加的意思,这也是师资培训被诟病的原因。

构建学习共同体,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这些弊端,让教师培训后劲十足,效果明显。其背后的依据是,一方面,学习共同体打破了成员构成的同质化格局,来自不同学校的教师在年龄、学历、任教科目、学习意愿和能力、专业发展水平等方面都存在诸多差异,因而更容易产生头脑风暴;另一方面,学习共同体致力于解决团队成员面临的现实学习难题,探讨的是真问题,学员在有效的沟通、交流中,通过分享学习资源、共享应对方略等,能使问题得到切实解决。在解决复杂性的教育问题时,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尤其明显。

实际上,构建学习共同体在国外已经是常规的师资培训或教师成长方式。美国教学专家帕克·帕尔默在《教学勇气》一书中提出了

教师专业成长的两个途径:一是营造优质教学的环境,二是构建学习共同体,引导教师从他人那里反观自己的教学。众所周知,课堂理应是一个开放的课堂,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防止教学犯错;越封闭的课堂,意味着存在的问题可能越多。同理,促進教师专业成长,我们也应致力于构建开放的环境。从这个角度看,构建学习共同体就是针对一定的教学现状,依据不同学科的经验、不同形式的学习模式,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突破个体学习的局限性,使教师专业成长更有规划性和持续性。

二、实现学习共同体形式与内容的双重变革

那么,如何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怎样才能实现一校乃至一地区教师群体的快速发展?笔者曾与一位负责一地教育培训的管理者聊天,她感慨道:“培训之初老师们热情高涨,各种QQ群、微信群等一时热闹非凡,也有结成学习共同体的意愿。但由于缺少有效的组织和具体的学习议程,各种线上学习群没多久往往变成了广告群、微商群,乃至‘僵尸群’。”

学习共同体的构建需要一个沟通平台,维护好这个平台也需要有专人负责,但仅有平台还不够,绝不是简单建立一个微信群或者开几次研讨会就能实现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的。比学习形式更迫切需要形成的是明确的发展目标;其次是灵活多样的学习形式,涉及如何降低沟通成本,提高学习效率;最后才是人员构成、评价考核的规范化等。

以教师阅读为例,阅读是教师专业成长不能缺少的要素,教师需要实现从不爱阅读的人向读者、读书种子、阅读专家乃至阅读推广

人转变,而促进教师阅读走向深入、扎实、成体系,最好的方式就是充分发挥学习共同体的作用:通过学习共同体来引导教师从只阅读教育书籍向钻研文学、哲学、心理学、传播学、社会学和脑科学等书籍转变,尤其是将童书阅读作为必修课,以弥补师范教育存在的不足。当中小学教师的大脑中有大量经典童书,对儿童心理和认知特点了如指掌时,就能做到教学游刃有余,实现专业发展。在此之后,学习共同体中的关于阅读活动如何设置、阅读成果如何评价等可陆续提上日程。

学习共同体构建说到底是为突破传统的封闭的僵硬的学习模式,构建一校、一地更好的学习生态,为教师成长提供的一种可靠的路径。要使学习共同体真正发挥倒逼教师群体快速成长的作用,我们还需要做到:一是必须使参与的每位教师都明白即将进行的学习或研讨的性质、作用,这样参与者才能进入角色,并提出合理意见。二是需要让参与教师知晓学习规划,如周规划、月规划、年度规划,乃至未来五年、十年发展规划等。三是必须保证学习共同体的成员有开诚布公的交流空间,各成员是否沟通顺畅是共同体能否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四是学习共同体的人员组成须相对多元,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学科背景教师之间的碰撞与交锋,必然促使共同学习走向深入。五是好的学习共同体离不开好的协调员,因此需要有人担起组织活动、推动学习发生的职责,使学习共同体不至于有名无实,抑或沦为“僵尸群”、微商群。

三、学习共同体能应对未来教育之变

进入“互联网+”时代,教育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教育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例如,以翻转课堂和线上学习等为代表的新的学习方式越来越受到学生欢迎。当下的儿童、青少年往往被称为“触屏一代”,主要原因就在于他们享受到了新媒介带来的种种便利,更习惯采取不同于祖辈、父辈以线下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

从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和学习要求来看,传统的、基于工业社会需要的、精细划分的分科学习注定要被不断革新,学习将朝着多学科、跨学科人才培育的方向发展。法籍波兰裔数学家里希纳诺维奇就说过:“当前大学在全世界培养了比例过大的各个学科的专门家,这些学科是预先被确定的,因而是被人为地限制的。然而,当今大部分的社会活动,包括科学的发展本身,都要求既具有广阔视角又能深刻对问题进行聚焦的人才。”随着新技术、新产业的出现,现有的学科格局势必会被打破,通识人才的培养需求变得十分迫切。

仅仅通过教师个体的努力应对未来教育变革显然行不通,单纯的教育行政力量又是自上而下、自外而内的,难以有效地激发教师的内在学习动力。相反,由于学习共同体源自教师的内在成长需要,所学内容都是教师在现实中遇到的,因此更能帮助教师及时完成职业发展的转型。而且,在学科融合日益加剧的大背景下,教师需要从其他学科乃至教育行业之外的专业人士身上汲取智慧,以有效应对“互联网+”时代下的教与学变革。就像日本教育专家佐藤学所说:“如果不组织合作学习,每个人的学习就不能成立;要提高每个人的学习能力,合作学习是不可或缺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