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人际关系与沟通的基本问题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扬定律
(三)社会传染 当某个榜样行为受到很多入模仿时,这一现象在社会 心理学上被称为“传染”。所谓传染,强调的是行为模 式从一个人向另个人传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这种 社会传染的事例比比皆是。看到别人呕吐,自己也会恶 心起来,观看足球比赛,身处激动万分的观众之中,自 己也会不由自主地大呼小叫起来。 可见,人们为了更有效地学会如何做事,往往去“效 法”或“模仿”别人的行动。如果某个个体解决了某个 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例如他发现了某种节能的新方法, 或使人生活更富有乐趣的新途径,那么,这种方法或途 径很快就会在全社会传播开来。 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同样如此。 礼仪规范
特征 包容 控制 感情
类型
主动型 主动和别人交往 支配他人 对别人表示亲善
被动型 期待别人来交往 愿受他人支配 希望得到别人亲善
(三)相悦因素
这是社会交往中相互吸引的一个最关键的因素。相悦, 主要表现为人际间情感上的相互接纳、肯定和接触上的频 繁与接近另外,人们也常常很敏感地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和态度中来体会他人对自已是否喜欢;因而从根本意义上 说,人们总是喜欢那些能给自己带来愉快感的人,也喜欢 那些可望喜欢自己的人。这就是相互吸引中的相悦因素。 这就是对等吸引律。 对等吸引理论启示我们: 1.人们需要恰如其分的诚意称赞。 2.充分的了解、发自内心的兴趣、诚挚地表达自己的喜 爱之情,才能获得真正的友谊,而责怪、谴责和报怨等只 能使别人以同样的态度反敬你。 3.人们也并非受到别人的称赞越多,就必定越喜欢对方。 因为时间一长,听得太多,也就不感到其价值了。 4.称赞对方也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宜,而不能成为一 种无原则的奉承者。
那么,是不是能力越强就越具有吸引力呢?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们并不喜欢结交能力太强,十全十美的 朋友。因为一个人的能力过强,会使其他人产生自卑感而敬而 远之,降低吸引。相反,一个能力很强的人,如果偶尔犯些小 错误,或者身上有某些小缺点,往往会增加对他人的吸引。正 如莎土比亚在戏剧《量罪记》中的一句名言: “最好的好人, 都是犯过错误的过来人,一个人往往因为有一点小小的缺点, 更显出他的可爱。”因而,有 些人越是要显得自己是—贯正确 “完人”,就越会减少自己的吸引力,至多成为可望而不可即, 或者可敬而不可爱的偶像。当然,这种现象只是就一般人的心 理而言。
优点 缺点
必须养成良好习惯
了解自己:有优点有缺点
适应自己:天生我才必有用
改造自己:今天要比昨天好
2。沟通与人际关系互相影响
相生
相生: 良好沟通有利改 善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 有利于促进沟而 能通
相克: 沟通不良破坏人 际关系 人际关系不好增 加沟通困难
相克
说明事理
建立关系
表达情感
进行企图
沟通四大目的
(二)社会标定 心理学家克劳特曾要求人们为慈善事业做些捐献, 然后根据他们是否有捐献给予。慈善或“不慈善"的标 定,对另一些被试者没有使用标定法。后来,再次要 求他们捐献时,那些第一次就捐了钱而被标定“慈善” 的人比那些没有标定过的人要捐的多;而第一次被标 定为“不慈善”者则比没有标定的入捐献还少。 这个实验也说明,不适当的标定也会促使人们做与意 愿相违的事情。 保持个体及组织良好形象的一致,并 适时恰当地给交往对方以标定,是寻求一致规律给予 我们的启示。
合则共利互相依存 (1+1〉2) 同时主伴 彼此礼让
能者多劳 凭着良心 同心协力 发出爱心
各自成长 彼此影响
人际关系三个阶段
中庸(合理) (高明)
不执着(能应变) (进阶)
务实(规矩实在)
(基础)
眼睛一双: 多看
耳朵一双: 多听
人
左脑右脑: 多想 嘴巴一个: 少说
自我认知
优点 缺点
他人眼中的我
关于心理定势的理论
仪表 观点 情绪 定势 定势 定势
现代心理学认为:心理定势是指人在认识特定对象 时,心理上的准备状态。也就是说,主体状态的模 式对于以后心理活动趋 向的制约性。
(一)仪表定势
仪表是社会交往中双方最先摄入对方视野的信息。 一方面人们在长期的现实生活中,对社会上某一类人物产生 一种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 另一方面,人们初次对人的知觉时所形成的印象往往最为深 刻,而且对以后的社会交往起着指导性作用。因为这种作用 本质上就体现为一种优先效应: 一是当不同的信息结合在一起时,人们总是倾向于重视前面 信息,而忽视后面信息; 二是即使人们同样也注意了后面的信息,但也会倾向于认为 后面的信息是"非本质的"、“偶然的”; 三是当人们接受了前面的信息后,就会按照这种信息解释后 面的信息。 第一印象 首因效应
关于个性相吸的理论
性格相 能力相 吸 吸
(一)能力相吸
能力是一种与人的活动要求相符合,并影响活动效果的个性心理特 征,通常是指个体从事一定社会实践活动的本领。能力是在实践活动 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但是,并不是所有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 征都是能力,只有那些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的任务得以顺利完 成的心理特征,才是能力。 从一般人的正常心理来说,都比较喜欢聪明能干的人,觉得与能力强 的人交往是一种幸福,而不喜欢愚蠢无能的人。 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 一 是觉得聪明能干的人在很多问题上可以给人帮助,使人心理上得到 弥补。 二 是人们因有能力强的朋友,而感到自豪,得到心理上的满足。 三 是人们也相信与能力强的人交往,比与能力差的人交往更有禅益, 获得心理上的平衡。
缺乏道德 违反法制 底线
把伦理加入人际关系
东方
文化基石
道德
艺术
科学 法律 宗教
西方
• 君臣
• 父子 • 夫妇
有义
有亲 有别 有信
• 朋友
有序
• 兄弟
注入伦理的美誉关系
权谋〉权宜应变 投机取巧〉 奸诈〉机 随机应变 警
圆滑〉圆 通
缺失伦理道德的关系
阿谀奉承
争宠夺利 尔虞我诈
溜须拍马
人际关系五大原则
(一)社会规范 本所周知,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行为都遵循一定的规则, 其中有些是明确规定的,有些则是非正式的。总之,为了 促进社会活动的协调,需要人们在活动中通过约定俗成等 方式形成某些规范。 人们对于彼此的行为都很敏感,因此不需要花费多少气力 便可以创立一种规范。1936年,社会心理学家谢里夫实验 研究证明,在群体背景下,会出现一种无形的一致意见。 谢里夫把这种由互相依赖而形成的控制行为的一致意见叫 做“社会规范”。在现实生活中,正是各种各样的社会规 范帮助人们在交往中形成一致的行为模式。 斑马线现象
相补因素
相互吸引 理论
相悦因素
相异因素
一.关于相互吸引的理论
相互吸引是指在人际交际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间的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态度, 是个体对他人给予的积极、正面的认知和评价的倾向。
(一)相近因素
相近,是指人们在生活,工作和活动的空间距离上的邻近性,以及在兴趣、 态度或价值观上有某种一致性或相似性。 距离上邻近性对人际吸引的作用是有限的,关键是人们之间的频繁接触和 熟悉必须能使彼此都感到愉快,相互间产生的人际知觉是积极印象,才能导 致融洽和睦的关系。 主要原因是: 第一,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正确,并受到他人肯定,这种愿望可以在与自己思 想观点相似的人那里得到满足, 第二,与兴趣,态度或价值观相似的人交往,能找到共同的话题,缩小心理 距离,达到社交的目的; 第三,在人们的认知过程中,往往把自己与有某种接近之处的其他人视为同 类,于是对认为同类的其他人也都抱有强烈的好感。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纽科姆用“A—B—x模式”表示了这种关系。
(二)观点定势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与自己信念一致,见解接近 的观点,常表现出认可与接受的心理状态,面对与自己 的观点有着明显矛盾的见解,则常常采取回避的态度或 表现出逆反心理。 观点定势的研究提醒我们在社会交往中,当对方的 观点与自己的观点有明显矛盾时,要努力克服逆反心理, 认真地以认可和接受的心理状态,耐心地听完对方的陈 述,善于捕捉对方的闪光点来充实自己的观点,或者先 给予对方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而后再委婉地述说自己 的意见,这样就可以和谐地交换彼此的意见,达到增进 了解和友谊的目的。 设身处地 换位思考 知彼知己
(三)情绪定势
情绪是个体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内心体验,是人类社会生 活和人际交往中不可缺少的心理活动。从心理学角度看,人类 社会交往的存在和维持,情绪的作用一点也不亚于有声语言。 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情绪通过表情渠道达到人们相互了 解,彼此共鸣,它为人建立相互依恋的纽带,培植友谊,以十 分微妙的 方式传递着交际信息。人与社会之间,人与人之间的 关系都有赖于情绪来反映和沟通。 我们常说,热恋着的人,是透过玫瑰色眼镜来看待世界的,而 悲观厌世的人,看出的一切都是灰色的。这是因为人的情绪会 使人在进行对人知觉时戴上一副有色眼镜,看出来的事和人, 都渲染上了自我的情绪色彩的缘故。恐怕我们在社会交往中也 会有这样的体验:心情舒畅时,知觉别人的言行举止,处处感 到亲切和善,即使对原来讨厌的人也会顺眼些;而在心情闷闷 不乐时, 同样这些举止言行就似乎在惹自己生气似的,并常常 由此迁怒于人。这就是情绪在社会交往中的定势反应。
群体是天然 的而非契约
个人集结众 人力量获益
希望在群体 中完成个体
从姻缘.血缘.地缘.业缘.事缘.情缘关系
宗亲 乡亲 家族 兄弟
母 子
成功=(努力+机会)人际关系 (1+1)0=0 (1+1)1=2 (1+1)2=4 (1+1)3=6
成 功
努力 人际 关系
机会
不正常的人际关系
因私害公
假公济私 歪门邪道
口头面对面沟通
非面对面书面沟 通
沟通方式 电讯沟通 依托其他媒介沟 通
沟通路径
上行沟通
下行沟通
平行沟通
沟通5大要领
彼此尊重 设身处地 随机应变 知彼知己 平wenku.baidu.com互惠
改善人际魅力的几种社交心理效应
一.关于相互吸引的理论 二、关子寻求一致的理论 三、关于心理定势的理论 四、关于个性相吸的理论
相近因素
中国人一切靠关系(合情合理 公平法制)
中国人的关系(群体先于个体)
六亲(父母兄弟妻子)(六亲不认)
九族(父族/母族/。。。(诛灭九族)
宗亲乡亲同学同事同行同志。。。
西方人的关系
(个体重于群体)(比如用餐)
独立自主
自由意志 人际关系 淡薄
独立人格 花样繁多
中华文化群体重于个体
没有父母如何子女
群体中的人 际关系特别 重要
关子寻求一致的理论
社会 社会 社会 规范 标定 传染
寻求一致,是指人们在相互交往中,往往使自己的言行, 态度表现出相对的稳定性和协调性,以期在不同的时期或场 合得到一致性的印象。在社会交往中,一致性因素往往有吸 引力。 问题是对“一致”要作广义的理解,它可以是利益的“一 致”,也可以是兴趣,爱好,志向等方面的“一致”,这种 一致性为什么具有吸引力? 主要有以下原因。
LOGO
人际关系与沟通的基本问题
主讲: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 何春晖 hch11@126.com
内容提要
一. 二.
人际关系与沟通
沟通的基本问题
三.
改善人际魅力的几种社交心理效应
浙江大学
1.人际关系的概念
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是个体之间通过 交际建立起来个性关系,它是人们相互间产 生一定的情感基础上出现和形成的,是交际 活动的结果和表现。
(二)相补因素
相补,是指交往双方在个性或需要及满足需要的途径方面正好呈互补状态时 ,彼此就可能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人们喜欢各方面相似的朋友,但有时却觉得过 于相似会使人际关系显得单调而缺少变化。 脾气暴躁的人和脾气随和的人会友好相处,活泼健谈的人和沉默寡言的人会 成为好朋友。这是因为交往双方在气质,性格等方面取长补短,互相满足了自我 完善需要的缘故。 在心理学上,一般按照人的性格倾向性把人际关系的适应模式分为主动型和 被动型两类,每种类型各有包容、控制、感情三种特征,这样,就可以形成6种人 际适应模式(见下表):
(四)相异因素
由于心理和生理上的需要,男性与女性在一起时会产生轻 松愉快的感受,这种感受使异性间相互吸引,所以容易形成 良好的交往关系. 性别相悦。男女在一起,尤其是和美丽潇洒,自然友好的异 性在一起,相互间能产生—种令人欣慰、快意、自豪的感情; 其次,是因为个性互补。男性的刚健豪迈与女性的温柔细腻, 在相互交往时可以得到平衡与升华,满足双方自我完善的需 要;最后,是因为彼此都要寻求肯定。一般情况下,自己所 看重的异性对自己的肯定的态度和评价,更会让人在心理上 得到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