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自然美和社会美的特点

合集下载

美学概论中的自然美

美学概论中的自然美

美学概论中的自然美
一、引言
美学是研究美的本质、规律和价值的学科,自然美则是美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领域,它涉及到自然界中的各种美感体验。

自然美不仅是人类文化艺术的源头,也是人类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二、自然美的特点
1. 客观性:自然美是客观存在的,它与主体没有直接关系,每个人都可以感受到它的存在。

2. 多样性:自然美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

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天气条件下,自然界呈现出各种各样的景象。

3. 无价值取向:与文化艺术相比,自然美没有明确的价值取向。

它并不追求某种特定目标或效果,而只是单纯地呈现出来。

三、自然美在人类文化艺术中的作用
1. 启发灵感:自然界中充满了无限创意和想象力,许多艺术家通过对
大自然景象的观察和感受来汲取灵感。

2. 塑造审美观念:通过对大自然景象的欣赏和感受,人们可以培养出
独特的审美观念和标准。

3. 促进身心健康:大自然中的美景可以带给人们身心上的愉悦和放松,从而对人们的身心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四、自然美在不同文化中的表现
1. 中国文化中的自然美:中国文化中有许多关于自然美的诗歌、绘画
和音乐作品,例如《山水诗》、《山水画》和古琴音乐等。

2. 西方文化中的自然美:西方文化中也有许多关于自然美的艺术作品,例如印象派画家莫奈的《睡莲》系列作品和英国作曲家霍尔斯特的交
响诗《行星》等。

五、结语
总之,自然美是一个广阔而丰富多彩的领域,在人类文化艺术发展过
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对自然界景象的欣赏和感受,我们可以更
好地理解世界、塑造审美观念,并促进身心健康。

美的形态分为

美的形态分为

美的形态分类客观世界是极其丰富的,美的形态也千差万别。

但是,按照它们所属现实世界的不同领域和范围,按照美的性质,可把美分为三大种类,即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

自然美与社会美总称为现实美,而艺术美则是现实美的反映。

一、自然美所谓自然美,即是指自然界中自然物与自然现象的美。

诸如日月星辰、山水花木、鸟兽虫鱼、园林田野等等,都属于自然美的范畴。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除了赋予了我们各种生存所必需的物质,如阳光、雨露、空气、水以及各种食物等,更给了我们无穷无尽的精神享受,是人类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源泉。

根据是否直接打上人类实践的烙印这一基本标准,可以将自然美分成未经加工改造的和经人类直接加工改造的两种类型。

在神秘诡奇的自然界中,有许许多多的事物并未经过人类实践活动的直接作用;有些自然物,不但人们从未涉足,甚至连其真面目也未可知。

然而,就是这些自然物却也可以作为人们的审美对象,日久天长地与人们的审美活动发生着密切的关系。

像浩渺的星空,多彩的云霞,红彤彤的朝阳,皎洁的明月,辽阔深邃的海洋等,都属于未经直接改造的自然对象这一形态的自然美。

还有一类是经过人们直接改造、加工、利用的自然对象。

这一类自然美带有人类实践活动的种种痕迹和烙印,直接体现着人类改造自然的本质力量,带有人的能动创造的特定标记。

人的最重要的本质,就是能通过实践,通过使用工具、制造工具,从事物质生产并创造一个对象世界。

正是通过物质生产,自然被改造了,成了人的作品,从而人在他所创造的对象世界中观照自己,面对此类形态的自然美,人们能在直观自身中获得审美的愉悦。

那绿化了的荒山,金黄的麦田,绵延千里的防风林,健壮的牛羊,碧波荡漾的水库等等,就都同时体现着人类巧夺天工的智慧和大自然的造化。

在大自然四季转换、动静交替的过程中,蕴含着如音乐般的旋律起伏、节奏高低,本身就如一部和谐、完美的音乐作品。

大自然中的一切都可以作为音乐美的表现对象,也都可以在音乐中找到相应的作品。

社会美、自然美、形式美、艺术美

社会美、自然美、形式美、艺术美

线是点的移动轨迹,具有 方向性、连续性和长度。 线的不同形态和组合可以 表现不同的情感和意境, 如水平线表现平静、垂直 线表现崇高、曲线表现优 美等。
面是线的移动轨迹,具有 二维空间的特征。面的不 同形状和组合可以形成不 同的空间感和层次感,如 方形表现稳重、圆形表现 圆满、不规则形表现自由 等。
色彩是形式美中非常重要 的要素,具有色相、明度 、纯度三个基本属性。色 彩的不同搭配和运用可以 产生不同的情感和心理效 应,如冷暖色调的对比、 色彩的和谐与对比等。
形是点、线、面等要素的 综合体现,具有三维空间 的特征。形的不同变化和 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立体 感和空间感,如对称与均 衡、节奏与韵律等。
形式美的原则与运用
• 对比与统一:对比是形式美的重要原则之一,通过对比可以突出主题、强化视 觉效果;而统一则是将对比的双方进行协调,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在运用中 ,要注意对比的强度和统一性,避免过度对比或缺乏对比。
• 比例与尺度:比例是指图形或物体各部分之间的大小关系;尺度则是指图形或 物体与周围环境或其他物体之间的大小关系。在运用中,要注意比例关系的协 调和尺度的适宜性,避免失调或不合比例。
PART 04
艺术美
REPORTING
WENKU DESIGN
艺术美的定义与特点
艺术美是指艺术作品所呈现出的美的 形态和内涵,是艺术家通过艺术手段 创造出来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形象和情 感表现。
PART 05
社会美、自然美、形式美、 艺术美的关系
REPORTING
WENKU DESIGN
四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
社会美、自然美、形式美、艺术美都是美的表现形式,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在审美活动中共同构成了 一个多元化的美学体系。

(优选)美学原理社会美

(优选)美学原理社会美

(一)人的外在美 2、人的装饰美
人的装饰美与社会物质生产和精神生活密切的联系在一起。 装饰的历史进程: a、身体的本身装饰开始:纹身和绘身 B、自然物加在自己的身上作为装饰。(服饰佩戴) 例如:女孩子的发饰、腰饰、首饰、头饰;许多人夏天带的 手链、脚链。精品店-----为装饰服务 C、衣服的变化(面料、花色、图案、样式的变化) 原因:生产力的发达使人们的审美意识改变。
人的美是社会美的极致,它包括人 的外在美和人的内在美,人的外在美 包括人体美、仪表美、语言美和行为 美; 人的内在美, 也就是心灵美,包 括人的知识美、意志美和情感美。
(一)人的外在美
1、人的形体美
形体美的三大特征: A、形体上有人的特征:形体含有人类文明的发展与遗传的沉淀。含有 社会的内容。人的形体在外貌上有别于动物。 B、健康美:健康与活力,与生产者联系在一起的。 例:国际选美上,都要以健康为基础的。健康的体魄与生产劳动联系在 一起。 C、自然:每个人省下来都有一定的容颜,自然就是要与环境相协调, 与周围的人相协调。 结论:形体美是外部形式的反应,并不涉及到内容。
欣赏:中国古代服饰文化 上古军戎服饰:战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复原 图。 所谓胡服,实际上是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服 装,它与中原地区宽衣博带式汉族服装有较 大差异,一般为短衣、长裤和革靴,衣身瘦 窄,便于活动
欣赏:中国古代服饰文化 商代武士复原图 战国武士(多以犀牛、鲨鱼等皮革制成 )
欣赏:中国古代服饰文化 台湾耶美人原始藤甲复原图 西周武士复原图商周时期的战甲还有“练甲” (以缣帛夹厚绵)和“铁甲”。
2.社会美的第二个特点是与社会功利性相联系 美是一种价值。美对人总是有用的,然而,美的效用都
不在于经济实用,也不是纯粹的道德工具,它是通过愉悦人 的身心,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达到提高生活质量, 有利于个体自由、全面地发展。社会美最初都明显地附丽于 与人的实践有用有利的事物,对人的实践无用有害的事物本 质上是不能成为美的。善虽然不就是美,但它是美的前提、 基础和内容,在社会领域,美与善是直接统一的。

品味《边城》之美——自然美和人性美(社会美)

品味《边城》之美——自然美和人性美(社会美)

品味《边城》之美——自然美和人性美(社会美)品读了沈从文先生的《边城》后,我深深陶醉于那里面所展现的自然美和在这自然美之上而孕育的人性美。

这自然美包含在湘西纯朴的自然风情和古朴的民风民俗中,而这人性美又是由这瑰丽而浪漫的山水人情中培育而来!(一)、清新、明丽、如流水一般的自然美。

《边城》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湘西纯朴、自然、瑰丽、浪漫的山水人情的诗歌图画。

且看那依山傍水的小城,那依城而过的小河,那河街两旁络绎不绝的行人,那旅店,杂货铺,油行,盐栈,花衣庄;还有那一半在水中,一半在陆地的吊脚楼,楼上脉脉含情的娼妇,随意而谈的水手,那喝着烧酒醉倒的汉子;那迫人眼目的翠色的山,那山下小河中渡船的船夫和行人,着实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湘西纯朴、自然、瑰丽、浪漫的山水人情的诗歌图画。

这是一种自然现象(景物)美,置身其中,怎能不令人陶醉呢?而山美水美,人更美。

这一纯朴的山水中养育了更美的人,“她在风日里长着,把皮肤晒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这就是故事的主人翁翠翠;还有“气质近于那个白脸黑发的母亲,不爱说话,眉眼却秀拔出群,一望即知为人聪明而又富于感情”的二老岳云。

这是一种山水或者只有山水才能养育的个体美(人体美),这种景物美和人体美为我们生动的传达了一种纯洁,清新的自然美!而这由景物美和人体美所构筑的自然美又孕育了纯朴,原始,理想化的人性美。

(二)、纯朴、原始、理想化的人性美。

《边城》中的主人翁老船夫,孙女翠翠,码头总长顺顺,他的儿子大老天宝、二老岳云,以他们纯朴的,与生俱来的人性美感动着我们。

这是《边城》为我们呈现的一幅纯朴,原始,理想化的人性美“君子国”景象。

而他们以及他们的人性美都以他们生于此长于此自然美境为基础,通过他们的语言,行动,心灵以及他们所处的人文环境来展现出来。

老船夫替公家为人们摆渡,有的人心中不安,给他送钱,他却固执塞给那人,“告他不要钱,他还同我吵,不讲道理”,“我有了口粮,三斗米,七百钱,够了。

美学

美学

1.美的本质特征体现在哪些方面:答: 首先,美必定是一种感性存在。

美的事物和现象总是形象的、具体的,总是为欣赏者的感官直接感知的。

不论是自然美、社会美,还是艺术美,作为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都是一种感性的具体形态,它们的内容都要通过由一定的色、声、形等物质材料所构成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

②其次,美必然具有令人动情的感染力。

美不只是具体的、形象的,而且还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③再次,美的感性形态是流动的、新颖的。

美来源于人类自由自觉的实践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

由于人类自由自觉的实践活动总带有一定的创造性,人的本质力量又是积极的、向上的,因此美必然同人类的社会进步性相联系,是流动的、充满着生气和新颖的。

2.应该如何认识美的本质特征?答:①首先,美必定是一种感性存在。

美的事物和现象总是形象的、具体的,总是为欣赏者的感官直接感知的。

不论是自然美、社会美,还是艺术美,作为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都是一种感性的具体形态,它们的内容都要通过由一定的色、声、形等物质材料所构成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

任何抽象的概念、道理,以及科学的定义、公式,它们可以是非常正确的,甚至是真理,但却不能成为通常意义上的审美对象。

当然,我们也不能把美的感性存在,仅仅看作是一个纯粹的形式问题。

美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美的感性存在,也是在这种统一中表现出来。

②其次,美必然具有令人动情的感染力。

美不只是具体的、形象的,而且还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它不是直接诉诸人的理智,而是诉诸人的情感,通过它以情感人、激励人、愉悦人。

任何美的事物,都能激发人的感情,使人们在精神上得到很大的愉悦和满足。

美的感染性是美本身所固有的特点,它既不是单纯表现在内容上。

3.人的美由哪些方面构成?试评价人造美女的现象。

包含两个要素:一是源于品行、修养、人格等内在方面的精神特质,包括道德、理想、才识、情感等,称内在美;二是人的外在体现,包括语言、举止、服饰、仪容、形体等,称外在美。

美学概论 第5章 社会美(1)

美学概论 第5章 社会美(1)

大卫· 特尼尔斯,《狂欢节》,1637年

尼采 狂欢 酒神精神 巴赫金 狂欢节超越了世俗的等 级制度、等级观念以及 各种特权、禁令,也就 超越了日常生活的种种 局限和框架,显示了生 活的本来面目,回到本 真的生活世界。

人物美 比例
人物美 比例
埃德加· 德加,《舞蹈教室》,1874年
桑德罗· 波提切利,《维纳斯的诞生》 ,1477年,乌菲奇美术馆
人物美

普拉克西特 《尼多斯的阿佛洛狄忒》 《法庭上的芙丽涅》
人物美 人格美


风姿、神韵 《世说新语·容止》 “时人目王右军,飘 若游云,矫若惊龙。” “濯濯如春柳月。” “时人目夏侯太初, 朗朗如日月之入怀; 李安国,颓唐如玉山 之将崩。”
第五章 社会美
第一节 社会美的范围与特征

美的存在领域: 形式美、 技术美、 社会美、 自然美、 艺术美, 是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 存在中体现出的审美形态。 在马克思“美的规律”问题 上符合人类善的活动需要, 体现人类正面价值追求的实 践活动才能成为社会美的存 在。
日常生活中的美

荷兰画派 伦勃朗、维米尔
约翰尼斯· 维米尔,《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约翰尼斯· 维米尔,《维金纳琴旁的女士 与绅士》, 1662-1665年,布面油画
伦勃朗· 梵· 莱茵 ,《杜尔博士的解剖学 课》 ,1632年,布面油画
二、节日欢庆中的美


歌德 狂欢节是“人民给 自己创造的节日” “上等人和下等人 的区别刹那间仿佛 不再存在了:大家 彼此接近,每个人 都宽宏地对待他碰 到的任何事,彼此 之间的不拘礼节、 自由自在融合于共 同的美好心绪中。”

社会生活美的审美特征及主要内涵

社会生活美的审美特征及主要内涵

社会生活美的审美特征及主要内涵社会生活美的审美特征及主要内涵社会生活美是指人类在社会交往和生活活动中所感受到的美的审美特征和内涵。

这种美并非单纯地存在于艺术作品、自然景观或个体的审美经验中,而是广泛涵盖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

社会生活美的特征和内涵既受到历史、文化、地域等因素的影响,也与每个人的情感、认知和价值观有关。

在本文中,我将以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方式来探讨社会生活美的审美特征及主要内涵。

1. 社会生活美的多样性与复杂性社会生活美的首要特征是多样性与复杂性。

不同的社会群体、人际关系、社会制度和文化背景,使得社会生活美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形式。

无论是建筑风格、艺术手法、时尚潮流还是生活方式,都能够反映不同社会的审美追求和价值观。

通过对社会生活美的深入研究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从而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理解。

2. 社会生活美的包容与共享社会生活美的第二个特征是包容与共享。

社会生活美不仅属于个体,更是群体共同享有的价值。

在一个包容和共享美的社会中,人们能够理解和尊重不同的审美观点,追求共同的美好生活。

这种包容和共享的精神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强化社会凝聚力和认同感。

3. 社会生活美的实用性与功能性社会生活美的第三个特征是实用性与功能性。

社会生活美不仅是一种情感体验,更是一种实用能力和功能需求。

城市规划中的美学设计能够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商业品牌的视觉形象设计能够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

通过对社会生活美的实用性和功能性的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改善社会环境和生活品质。

4. 社会生活美的变迁与演进社会生活美的第四个特征是变迁与演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生活美也在不断变革与演进。

历史上的文化传承、科技进步和社会变革,都对社会生活美产生了重要影响。

通过对社会生活美的演进和变迁的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的发展规律和变革趋势,为未来的社会生活美提供借鉴和指导。

社会美的界定、范围及特征

社会美的界定、范围及特征
“美”:羊大为美 普列汉诺夫说:“那些原始 民族用来做装饰性的东西,最初 被认为是有用的,或者是一种表 明这些装饰品的所有者拥有一种 对于部落有益的标记,只是后来 才开始美的。”
伍举说:“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 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国 语·楚语上》) 亚里士多德说:“美是一种善。”
马克思说:“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 是实践的。”
注意: 美来源于社会实践,与人类社会 实践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 但是,各种形态的美,与社会实 践的关系并不都是一样的,它们存在 着直接与间接、明显与隐蔽的差别。 比如,自然美与社会实践的关系 比较间接。
社会美与社会实践的直接关系
返回
2.与社会功利性密切联系(功利性)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自由自觉” 常常是一种理想状态。那么异化的劳动 能不能创造美呢?答案是肯定的。当然, 异化的劳动要创造美也是有条件的,首 先,要符合美的规律;其次,服务于伟 大的头脑。
小组成员:曹惠君、程婷婷、符云飞、邹宇文、 吴青、杨洁、张童、詹红霞、张鋆、朱青青、赵 梦娜、赵欣怡、徐洁、叶子、郑景秋、顾灿、何 清、杜思源、刘梦柯、王晓
返 回
3.与社会历史条件密切联系(时代性)
社会美还同特定时代的社会生 活紧密相连,受当时社会政治、经 济、文化各方面的强烈制约,因此 也必然表现出自己独特的时代性、 民族性、阶级性。
返回
返回
4.直接体现了人的自由创造(自由性)
社会美总是包含了人对客观规律 的认识、揭示并运用它来改造客观世 界的自由。 值得注意的是,体现自由自觉的 积极力量的社会活动、社会事物和社 会现象才能称得上社会美。
3.科学文教活动: 科学文教活动是人 类认识世界改造世 界的重要方面,也 是进行社会物质文 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的基础。

自然美和人文美的介绍

自然美和人文美的介绍

自然美和人文美的介绍自然美和人文美是指在自然界和人类文化中所展现的美的形式和表现。

自然美源于大自然的原始力量和优美景色,而人文美则是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在艺术、建筑、文学等领域的表现。

本文将介绍自然美和人文美的特点和重要性,以及它们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

一、自然美自然美是指大自然中存在的各种美丽景观和自然现象。

比如山川河流、湖泊海洋、日出日落、四季变化等。

自然美以其原始的力量和宏伟壮丽的景观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和心灵。

自然美给人带来深深的震撼和感动,让人们感受到自然界的无穷魅力和无限可能性。

自然美的特点是多样性和独特性。

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各具特色,每一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风景和景观。

比如中国的五岳、长江、黄山等,它们都展现了中国自然美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自然美的多样性使人们能够欣赏和体验不同的美,带给人们丰富多彩的感受和体验。

自然美的重要性在于它对人类的身心健康和情感需求具有积极影响。

在自然环境中,人们可以感受到宁静、放松和安宁,减轻压力和疲劳。

自然美还能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然、了解自然、保护自然。

二、人文美人文美是指人类文化和艺术领域中展现的美的形式和表现。

人文美以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思想内涵吸引着人们的关注和研究。

人文美涵盖了艺术、建筑、文学、音乐、戏剧等方方面面,展示了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辉煌成果。

人文美的特点是多样性和创造性。

不同文化和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表演方式,每一个时代都有其自己的艺术风格和流派。

比如古希腊的雕塑、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现代建筑的创新等,它们都代表了不同文化和时代的人文美的表现形式。

人文美的重要性在于它对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人文美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和精神财富,它不仅代表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底蕴,也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人文美的传承和发展,对于启发人们的思维、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创造力和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自然美和人文美作为两种不同形式的美的表现,都拥有独特的特点和重要性。

《美学》专题二:社会美

《美学》专题二:社会美
28
人生观:是核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 值观 品德情操:品德是人的自觉道德意识、行 为。情操是相对稳定的心理状态 学识修养:睿智、大度 聪明才智:聪颖、鲜活
29
3.人体美与心灵美的关系 (1)外在美是先天的、不可选择的,心灵美是后 体形成的,通过主观努力,从可能性上说每个人 都可以拥有心灵美。 (2)外在美短暂易逝,心灵美长久永存 (3)外在美是表面的、肤浅的,心灵美则是隐藏 在内心、深刻而充实的,对它的发展需要有个过 程,时间愈久,愈见其光彩 (4)外在美不能掩盖心灵的美丑,心灵美则可以 弥补外在美的不足
15
(2)突出的社会功利性。 亚里士多德:“美是一种善。(实用性)” 普罗提诺: “善在美后面,是美的本原”。
16
社会美最初都明 显地附丽于与人的实 践有用有利的事物, 对人的实践无用有害 的事物本质上是不能 成为美的。善虽然不 就是美,但它是美的 前提、基础和内容, 在社会领域,美与善 是直接统一的。
17
(3)鲜明的社会历史性。一定历史阶段对于 美的追求是不同的。
无论是生产劳动的美,阶级斗争的美,科学技 术的美,人与人之间的美,服饰打扮的美,都是 直接与当时的社会生、生产条件、科学水平、社 会制度、时代风貌等等相关。 如环肥燕瘦
18
三、社会美的分类
(一)社会事物的美。比如和谐社会。 (二)人的美 人体美 人的美 心灵美
23
装饰:着装得体 比如:56个民族的着装 汉服
24
风度:一个人在长期 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形 成并表现出来的总的 风采或格调,是给人 的一种总的感觉或印 象,是一个人的气质 或文化修养。 (比如 周总理)
25
一位美国记者在采访周总理的过程中,无意中看 到总理桌子上有一支美 产的派克钢笔。那记者便以带有几分讥讽的口吻 问道:“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 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产的钢笔 呢?”周总理听后,风趣地说:“谈 起这支钢笔,说来话长,这是一位朝鲜朋友 朋友的抗 朋友 美战利品,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 。我无功不受禄,就拒收。朝鲜朋友说,留下做 个纪念吧。我觉得有意义,就留 下了这支贵国的钢笔。”美国记者一听,顿时哑 口无言

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关系

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关系

⾃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关系⾃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关系我们从远古时代的洞窟中所发现的岩壁画,到历代不同时期所创作出的不同类型和风格形成的画作媒体,以及到现今的⼴告海报和前卫的数字化视觉媒体等知悉——?艺术?本⾝都随着不同时代的意识形态、社会科技的演进⽽有所改变,并不断借着?艺术家?来诠释和展现各种不同的艺术类型、题材和媒体的创作⼒。

⼈们⾄今对美的定义还没有公认的定论今天我们展开⼀页页的艺术发展史,从远古的⽯窟岩壁上所勾勒出的⼈类⽣活形状,以致到了现今⼈们利⽤电脑描绘出的图象形状,都同样是展现出多样?视觉艺术?的风貌。

艺术家?借着其媒介的表现技法,⽤构图、线条、⾊彩、声⾳或⽂字等表现形式将⾃⼰的美学、情感和理念的内涵,通过艺术的活动来传递给具有共同经验的共鸣者。

美的普遍本质的各种具体表现形态有三种,即⾃然美,社会美,艺术美。

▲⾃然美⾃然事物的美▲社会性与⾃然性的统⼀。

它的社会性是指⾃然美的根源在于实践。

⾃然性指⾃然的某些属性、特征,即⼈的感官所能辨认的或实践中肢体所能运⽤的那些⾃然原有的感性形式,它们是形成⾃然美的必要条件。

⾃然美的主要特点侧重于形式,以⾃然的感性形式直接唤起⼈的美感,它和社会功利的联系较为曲折。

⼤⾃然给⼈提供了⽆限⼴阔的审美领域。

⽐如朝阳晚霞、春花秋⽉、长河落⽇、园林⽥野等,都是⾃然美。

⼤⾃然以其美景秀⾊,能给⼈以多⽅⾯的精神享受,⾃然美具有巨⼤的感染⼒量,。

▲社会美社会⽣活中的美经常表现为各种积极肯定的⽣活形象。

它包括⼈物、事件、场景、某些劳动过程和劳动产品等的审美形态,是社会实践的直接体现。

社会美直接体观⼈们⾃由创造,它是⼀种积极肯定的⽣活形象。

社会美和社会发展的规律。

进步的实践要求和先进的理想具有⼀致性,是随时代的发展⽽发展的。

社会美和理想有着紧密联系。

社会美直接体观了⼈的⾃由创造,⽽⾃由创造联系是在⼀定思想指导下进⾏的。

进步的思想包含着真和善。

社会美侧重于内容,这是社会美的⼀个主要特征,常说的‘⼼是美’,‘性格美’,‘内在美’都是强调⼈的内在品质,性格美的。

简述自然美的审美特征

简述自然美的审美特征

简述自然美的审美特征自然美是指自然界中的美,它的审美特征有很多,包括自然的简约、和谐、自然、平衡等。

这些特征反映了自然界美的本质和特点,也是我们欣赏自然美的重要标准。

自然美具有简约的特征。

自然界中的万物都是最简单的形态,不会过度修饰或夸张,因此自然美的审美特征就具有了简约之美。

例如,一朵花、一片云、一棵树都是自然界中的简单形态,它们通过简单的形状和颜色表现出了自然之美。

简约之美也是人们追求的一种审美趋势,因为简约能够给人们带来宁静、舒适的感觉。

自然美具有和谐的特征。

自然界中的各种元素都是互相依存、互相作用的,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非常和谐。

例如,一片森林中的树木、花草、小河、鸟鸣等元素,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非常和谐,构成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

和谐之美也是人们欣赏自然美的一种重要原因,因为和谐能够给人们带来平衡、和睦的感觉。

第三,自然美具有自然的特征。

自然界中的美没有人为的痕迹,它是自然界自然形成的,因此自然美的审美特征就具有自然之美。

例如,日出、日落、雨露、霜雪等都是自然界中的自然之美,它们展示了自然界中的神奇和美丽。

自然之美也是人们追求的一种审美趋势,因为自然能够给人们带来纯粹、真实的感觉。

自然美具有平衡的特征。

自然界中的万物都是平衡的,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调和都是平衡的。

例如,一条小河中的水流、石头、鱼儿等都是平衡的,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调和都是平衡的。

平衡之美也是人们欣赏自然美的一种重要原因,因为平衡能够给人们带来安宁、稳定的感觉。

自然美的审美特征包括简约、和谐、自然、平衡等,这些特征反映了自然界美的本质和特点。

欣赏自然美不仅能够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还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奥妙和神秘。

浅谈社会美的特点及其体现

浅谈社会美的特点及其体现

浅谈社会美的特点及其体现摘要:社会美是现实生活中社会事物和现象呈现的美。

与自然美合称现实美。

包括行为美、语言美、心灵美、环境美等。

它来源于人的社会实践,首先体现于人类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历史过程中,同时也体现在人类社会实践的成果中。

因此人的美在社会美中占有中心地位。

关键词:社会美特点综合体现一、社会美的特点社会美是指社会生活中的美。

它是一种积极的肯定的生活现象。

根据了解我们可以知道,社会美具有如下的特点:1. 社会美就是根源于社会实践,是本质上社会实践的生活。

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著名的“美是生活”命题,美是“应当如此生活”和使人“想起生活”的生活,除去其人本主义因素,赋予它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社会美与社会实践的关系非常直接。

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美,也直接来源于人们的各种交往活动中,在交往活动中体现出哪一些语言、行为、思想是善的,是美的,哪一些是恶的、丑的。

社会美最初都明显地附丽于与人的实践有用有利的事物,对人的实践无用有害的事物本质上是不能成为美的。

善虽然不就是美,但它是美的前提、基础和内容,在社会领域,美与善是直接统一的。

2.社会美的第二个特点是与社会功利性相联系.美是一种价值。

美对人总是有用的,然而,美的效用都不在于经济实用,也不是纯粹的道德工具,它通过愉悦人的身心,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达到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个体自由、全面地发展。

事实上以此来看,它还是与经济效应间接的有了联系。

3.社会美的第三个特点是与社会历史条件密切相联。

社会美更直接依赖于社会历史条件,因为社会美的内容直接就是人们在当时当地的社会生活。

人在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物质关系制约着人们的政治关系和思想关系,人们的审美关系必须受制于物质条件、政治条件和其他精神条件,并随这些条件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社会美必然具有它那个时代的经济、政治、文化和民族、阶级的特色。

二、社会美的综合体现我们知道社会美来源于社会实践,是通过社会生活中各种活动体现出来的。

审美领域——自然美和社会美

审美领域——自然美和社会美

皱北 ,宋 四书 个法 字家 评米 太芾 湖用 石瘦
、 漏 、 透 、
五、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
“人类中心主义”vs“生态整体主义”
“因为人类太精明于自己的利益了,因此我对人类 是悲观的。我们对待自然的办法是打击它,使它屈 服。如果我们不是这样的多疑和专横,如果我们能 调整它与这颗行星的关系,并深怀感激之心地对待 它,我们本可有更好的机会存活下去。”
“只有心灵才是真实的,只有心 灵才涵盖一切,所以一切美只有 在涉及这较高境界而且由这较高 境界产生出来时,才真正是美的。 就这个意义来说,自然美只是属于 心灵的那种美的反映,它所反映的 只是一种不完全不完善的形态, 而按照它的实体,这种形态原已 包涵在心灵里。”
自然美高于艺术美,还是艺术美高于自然美?



雅 典 娜
维 纳 斯


掷 铁 饼 者
雅 典 娜
罗 与 达 芙 妮
《诗经·卫风·硕人》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人物美
人体美
人体美是由形体、比例、曲 线、色彩等因素构成的一个 充满生命力的意象世界。
人体美的形式因素不能脱离 人的感性生命的整体,也不 能脱离人的社会文化生活的 环境和人的精神生活。人体 的形式之美最终显示为感性 生命之美。
乌瑞德:《雏鸡》 中国古代画家很少画死物
钱选:《草虫图》(局部)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生”的哲学
平生最不喜笼中养鸟,我图娱悦,彼在囚牢, 何情何理,而必屈物之性以适吾性乎!所云不得 笼中养鸟,而予又未尝不爱鸟,但养之有道耳。 欲养鸟莫如多种树,使绕屋数百株,扶疏茂密, 为鸟国鸟家,将旦时,睡梦初醒,尚展转在被, 听一片啁啾,如云门咸池之奏。

社会生活美的审美特征及主要内涵

社会生活美的审美特征及主要内涵

社会生活美的审美特征及主要内涵一、社会生活美的概念社会生活美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对于事物、行为、环境等所产生的美的认知和感受。

它不同于艺术美和自然美,而是涵盖了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包括人际关系、社会环境、文化传统等内容。

二、社会生活美的审美特征1. 多元化社会生活美是多元化的,它不仅包括了对于个体的审美情感,还涉及到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社会群体的审美情感。

在社会生活美中,多元化往往是其独特的审美特征之一。

2. 实用性与艺术美相比,社会生活美更注重实用性。

在社会生活美中,人们更加关注事物、行为或环境是否能够实际应用,是否能够给人们带来实际的美的享受。

3. 社会性社会生活美是具有社会性的。

它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环境与社会制度的美感体验。

社会生活美不仅仅是个体的审美情感,更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美的体验。

4. 文化传承社会生活美还具有文化传承的特征。

在不同的文化传统中,人们对于社会生活美的认知和体验也会有所不同,因此社会生活美也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之一。

三、社会生活美的主要内涵1. 人际关系美人际关系美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产生的美的感受。

它包括了亲情、友情、爱情等各种人际交往关系的美的体验和认知。

2. 社会环境美社会环境美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处的环境所产生的美的感受。

这包括了城市风景、建筑风格、公共设施等方面的美的体验。

3. 社会制度美社会制度美是指人们对于社会制度、社会规范的美感体验。

在一个良好的社会制度下,人们会感受到社会的和谐、秩序和美好。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社会生活美是构成人们幸福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当下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人们需要更多的美的体验来平衡生活中的压力和困扰。

而社会生活美恰恰可以为人们提供丰富多彩的美的享受和感受。

希望在未来,社会生活美能够得到更多的重视和关注,使人们能够在美好的社会环境中生活和工作。

总结回顾在本文中,我们对社会生活美的概念、审美特征以及主要内涵进行了全面的探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到自然美和社会美的特点,我觉得自然美更属于原始的,而社会美是通过社会的发展而体现的人类的精神、行为合成的一种美。

在我的印象中,自然美分为两种:一种是原生态的没有经过后天的加工的一种美,如天地,园林;另一种则是通过人类的加工而体现的美,如月亮、星星等。

湛蓝是天空的美;墨绿是森林的美,明媚是阳光的美;凄凉是黄昏的美,这是属于自然界的美。

如果我们有意追求自然,这已经不自然了。

自然,要无意才能达到,才能遇到。

自然美以形式取胜,社会美虽然也有客观存在的感性形式,虽然需要通过人的外在形象及各种行为形式表现出来,但形式与内容相比,以内容取胜。

在社会美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容,而不是形式。

社会美这种以内容为重点的特征,使得我们不能仅凭感官的感知进行审美评价,而必须在运用感官感知的同时运用理想思维,去深入把握社会美的内容。

社会美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人类不断的发展即社会实践。

社会美还具有历史性,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在不同时代,社会美具有不同的尺度、标准和面貌;社会美记录了主体实践的艰辛历史,凝结了人类历史斗争的痕迹。

而作为社会中每一成员的我们——人的美则是社会美的集中体现。

在别人失落的时候,一句关心的话是一种美;在他人无助的时候,给别人一些帮助是一种美;在别人丧心丧气的时候,一句鼓励的话是一种美。

如果每个人的内心美了,那么社会美随处可见。

但是不难发现人的美却不容乐观,最近的小悦悦事件就可以披露无疑。

自然美是形式上的,但是内容上的社会美需要我们继续去创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