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冲刺卷1

合集下载

2023年全国高考冲刺押题卷一语文

2023年全国高考冲刺押题卷一语文

2023年全国高考冲刺押题卷一语文2023年全国高考冲刺押题卷一语文1. 仿古文阅读理解2023年高考的语文科目将会出现一篇古文,需要考生们对这篇文章进行阅读和理解。

本文讲述了古人对天地万物的崇拜和对生命的珍视,提醒我们要正确对待世界上的一切生命存在,并珍惜自己的生命。

2. 古诗文选填空2023年文言文考点也值得考生们重视,其中包括了对古诗文的填空题。

从多个古代著名诗人的作品中,选取一段进行填空,考查学生对古代文言的阅读能力和对历史文化的了解。

3. 选词填空语文中的词汇很重要,选词填空题能考查考生对单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考生需要从给定的选项中选取恰当的单词来填补空缺,使文章表达完整、通顺,同时还需考虑单词的语法和语义。

4. 短文改错短文改错是高考的必考题之一。

考试中将出一篇文章,考生需要根据文章内容进行纠错。

学生需要辨别文章中的语法错误,包括标点符号的使用、词汇搭配的正确性、句子结构是否正确等方面,把文章从语言表达上进行完美的修正。

5. 综合写作综合写作是高考语文中难度较大的一道题目,需要考生们具有较高的语文表达能力和组织思维能力。

本年度的综合写作围绕着夏季生活展开,考生需要模拟夏季的情境,写出一篇生动有趣的短文,传达对这个季节的感悟和理解,同时体现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6. 古诗文默写古诗文的经典美学价值得到了广泛的认同,考生需要掌握一定的古诗文默写测试,领会古人的情感和思想,将古诗文融入日常生活中。

7. 段落填空段落填空题目从文章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内容,并加上适当的省略号,要求考生填补空缺,使整个段落通顺、连贯。

考试中将会出现两到三个这样的题目,需要考生具有敏锐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8. 文言文翻译文言文翻译题目是文学考试中相对难的题型之一,需要考生至少能够读懂古代文言文的基本含义,并且做出正确的翻译。

对于这种题型,考生应该采用有系统的方法来解决,从语言的元素,例如词义,词语顺序、句子结构等方面进行研究。

高考语文冲刺卷01(新课标Ⅰ卷)答案

高考语文冲刺卷01(新课标Ⅰ卷)答案

高考语文冲刺卷01(新课标Ⅰ卷)答案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1.【答案】B【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考核概念的题目的命题点注意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注意的错误主要是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答非所问等类型。

选项B曲解文意。

2.【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第二段,后来虽然渐渐雅化或文人化,可是始终不能雅到诗的地位。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张冠李戴、混淆范围、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等,此题选项曲解文意。

3.【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第一段只表明战乱是分界线,但并没有说是必要条件;B描写体验就能共赏过于绝对;C对作者的情感倾向理解有误【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考核的方式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混淆范围、以偏概全、偷换概念等。

此题选项AB混淆逻辑范围,选项D曲解文意。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4.【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我非无马而与尔为市,为尔赐者不已多乎,尔之马岁五至,而边有司数皮偿赀,天子不忘尔劳,敕吏无得问,尔反用是望我邪。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一般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的充当的成分,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此题注意陈述对象的转换。

5.【答案】C【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文化常识的考核的题目,去年在大纲卷中出现,重点突出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合乎当今国学热的趋势,以后还会坚持。

2024年高考语文考前最后一周保温冲刺卷(一)(新高考Ⅰ卷)(原卷版)

2024年高考语文考前最后一周保温冲刺卷(一)(新高考Ⅰ卷)(原卷版)

2024年高考语文考前最后一周保温冲刺卷(一)(新高考Ⅰ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网络强国建设,不断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与此同时,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产业规模持续快速增长,已数年稳居世界第二。

工信部数据显示,从2012年至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11万亿元增长到超56万亿元,数字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21.6%提升至41.5%。

在数字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5G网络建设已经成为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基石。

三大运营商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我国5G套餐用户数已突破13亿户。

其中,中国移动5G套餐用户达到7.99亿户,中国电信达到3.29亿户,中国联通达到2.69亿户。

可以说,5G产业链目前已初具雏形,行业应用进入实践阶段,已在政务、金融、文旅、医疗、媒体等多个领域完成验证,正处于高速发展的关键窗口期。

从3G到5G,我国信息通信业在十多年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移动通信技术不断突破。

信息通信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策的积极引导。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5G和千兆光网建设发展。

早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就明确要求,“加大5G网络和千兆光网建设力度,丰富应用场景”。

工信部也先后出台了《“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等系列文件支持5G建设。

为何5G会获得政策的大力支持?究其原因,我们可以发现,5G网络建设是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和承载底座,在拉动有效投资、促进信息消费和助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5G网络的建设,如钢铁、港口、矿山、制造业等企业可以获得无人操作、远程自动超控、智能化网络办公等便利,不但节省成本,还能提高生产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5G在工业、医疗、教育、交通、电力等多个行业领域发挥赋能效应,形成了多个具备商业价值的典型应用场景。

河北省临漳县第一中学2025届高考冲刺模拟语文试题含解析

河北省临漳县第一中学2025届高考冲刺模拟语文试题含解析

河北省临漳县第一中学2025届高考冲刺模拟语文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1、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金冬心汪曾祺召应博学鸿词杭郡金农字寿门别号冬心先生、稽留山民、龙仙客,早上起来觉得很无聊。

他惦记着那十盆兰花。

他去杭州之前,瞿家花园新从福建运到十盆素心兰。

那样大的一盆,每盆不愁有百十个箭子!索价五两一盆,不贵!要是袁子才替他把灯卖出去,这十盆剑兰就会摆在他的小花圃苇棚下的石条上。

这样的兰花,除了冬心先生,谁配?然而……年秋后,冬心先生手头就有些紧。

进了腊月,他想起一个主意:叫陈聋子用乌木做了十张方灯的架子,四面由他自己书画。

过了正月初六,叫陈聋子上南京找袁子才,托他代卖。

不想这个老奸巨猾!不仅把十张灯退回来,还给我弄来十部《诗话》,让我替他向扬州的鹾贾打秋风!——俗!他踱回书斋里,把袁枚的信摊开又看了一遍,觉得袁枚的字很讨厌。

顺手把《随园诗话》打开翻了几页,到处是倚人自重。

有的诗,还算清新,然而,小聪明而已。

竟然对毕秋帆也揄扬了一通!毕秋帆是什么?——商人耳!郑板桥对袁子才曾作过一句总评,——“斯文走狗”,不为过分!他觉得心里痛快了一点,——不过,还是无聊。

他把陈聋子叫来,问问这些天有什么函件简帖。

陈聋子把脑门一拍,说:“有!程雪门有一张请帖!”“程雪门?”“对对对!请你陪客。

”“请谁?”“铁大人。

”“哪个铁大人?”“新放的两淮盐务道铁保珊铁大人。

”“几时?”“今天!中饭!平山堂!”“你多误事!——去把帖子给我拿来!——去订一顶轿子!——你真是!——快去!”金冬心开始觉得今天有点意思了。

等催请了两次,到第三次时,冬心先生换了衣履,坐上轿子,直奔平山堂。

程雪门是扬州一号大盐商,今天宴请新任盐务道。

高考模拟押题卷语文1及答案

高考模拟押题卷语文1及答案

高考模拟押题卷语文1及答案高考模拟押题卷语文1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戏曲脸谱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戏曲脸谱,是戏曲文化现象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和丰富的历史内容。

戏曲脸谱不仅仅是供悦目的,而且是戏曲艺术家与观众进行对话的一种极富表现力的文化语言。

正是习惯成自然的民族文化习俗和生活习俗给了这种特殊语言以约定俗成的语义,赋予它多方面的表现功能。

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主体,儒家文化又以伦理道德为本位,因此,道德化成为传统文化的鲜明特色。

在这浓重的道德化的文化氛围中生长的戏曲艺术当然也充满了道德化的色彩。

儒家强调忠、孝、节、义,这在戏曲中有充分体现。

戏曲的道德化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善恶分明的人物形象、舍生取义的浩然正气、药人寿世的教化功能等方面。

戏曲脸谱着重表现人物性格、品德,寓褒贬,别善恶,充满着浓厚的道德评价色彩,这正是儒家文化的伦理道德内容在戏曲脸谱中的体现。

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对戏曲脸谱形成了约定俗成的共识,如脸谱色彩的红表忠勇、黑表刚直、白表奸邪、蓝表威猛、黄表阴狠、绿表强悍、紫表耿介等。

戏曲综合了多门类传统艺术成果的同时,也受到各门传统艺术美学思想的影响。

从诗歌中引进了“意象”“意境”“趣味”等;从绘画中引进了“神似”“形似”“虚实”等;从小说中引进了“真假”等。

戏曲脸谱的审美意识同样也受到各门传统艺术的影响。

脸谱的勾画创作和中国书法的书写创作有相似之处。

书法是从一撇一捺的文字书写中产生的艺术形式,脸谱则是从一勾一抹的人物化妆中产生的艺术形式,两者在创作程序上都表现出很强的程式化特征,正所谓无法不成谱。

两者在用笔方式上也有相似之处,都讲究线条流畅而有力度,节奏鲜明而神采飞扬。

脸谱的构图章法与中国画一样,讲究疏密、穿插、虚实、均衡等,脸谱的勾画笔法也与中国画笔法相通,轻重缓急,顿挫有致,有谱有法。

脸谱的审美意识受到中国画美学思想的重大影响。

真题重组卷01-冲刺2024年高考语文真题重组卷(全国甲卷乙卷通用)(参考答案)

真题重组卷01-冲刺2024年高考语文真题重组卷(全国甲卷乙卷通用)(参考答案)

冲刺2024年高考语文真题重组卷(全国甲卷、乙卷通用)真题重组卷01(参考答案)(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1.(3分)C2.(3分)A3.(3分)D4.(3分)C5.(3分)D6.(6分)①促进了粮食增产,提高了土地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②提供了杂交水稻的技术范式,推动了遗传育种学的学科发展;③推广了新型的种植模式,改变了农民对中低产稻田的种植评估观念。

(每点2分,共6分)7.(3分)B8.(3分)D9.(6分)①江上的风景使伍子胥心态平和宁静;②想到父亲和哥哥被杀的家仇,他的心又膨胀起来;③渔夫平坦豁达的心境,纾解了伍子胥心中的仇恨,希望自己能从血海深仇中解脱出来。

(每点2分,共6分)10.(6分)①渔夫拒剑并自杀的历史故事,体现了渔夫的侠肝义胆,与普通人的生活较远,本文将渔夫改写为一个普通人,更有人情味,更接地气。

②作者通过写渔夫的歌声、平坦疏散的心境和淡泊名利的性格对伍子胥的影响,表现了伍子胥思想转变的曲折历程,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

③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刻画伍子胥和渔夫,使人物形象生动鲜活,增强了作品的文学性。

④渔夫不仅摆渡伍子胥过江,还摆渡了他的灵魂,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渡人者”的形象,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任意3点即可,每点2分,共6分)11.(3分)C12.(3分)C13.(3分)D14.(10分)(1)常常纵使游动骑兵抢劫掠夺,稍稍失利就撤退,来回游荡没有斗志。

(2)如果想要货物钱财,汉朝曾赐给匈奴单于玉帛,有先例,应当答应他们。

注意以下关键词:(1)每:常常。

纵:纵容,纵使。

剽掠:抢劫掠夺。

小:稍微。

辄:总是,就。

引去:撤退。

徜徉:徘徊游荡。

(2)货财:货物钱财。

故事:先例,旧例。

宜:应该。

许:答应。

参考译文:九月,契丹大举入侵,当时因为契丹敌寇深入中原,朝廷内外都震惊骇怕,召集群臣询问应对策略。

王钦若是临江人,请求皇帝驾临金陵暂避。

陈尧叟是阆中人,请求皇帝驾临成都暂避。

真题重组卷01-冲刺2024年高考语文真题重组卷(全国甲卷、乙卷通用)(解析版)

真题重组卷01-冲刺2024年高考语文真题重组卷(全国甲卷、乙卷通用)(解析版)

冲刺2024年高考语文真题重组卷(全国甲卷、乙卷通用)真题重组卷01(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9分)(一)(2021·全国乙卷)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于人文研究来说,计算方法以往只是作为辅助手段而存在的,而今天已取得了不可替代的地位。

一种新的人文研究形态应运而生,这就是“数字人文”。

学者莫莱蒂曾设想一种建立在全部文学文本之上的世界文学研究,人们必须借助计算机对大规模的文学文本集合进行采样、统计、图绘,分类,描述文学史的总体特征,然后再做文学评论式的解读。

为此,他提出了与“细读”相对的“远读”作为方法论。

弄清计算机的远读与人的细读之间的差别,不仅能使我们清晰地界定计算方法在人文研究中的作用,而且可以帮助我们重新确立人的阅读的价值。

计算机是为科学计算而创造出来的,擅长的是“计数”,而非理解。

要处理自然语言文本,计算机必须先将文本置换成便于计数的词汇集合,或者用更复杂的代数模型和概率模型来表示文本,这一过程被称为“数据化”。

数据化之后所得到的文本替代物(集合、向量、概率)虽然损失了原始文本的丰富语义,但终究是可以计算的了。

不过,尽管计算机能处理海量的语料,执行复杂的统计、分类、查询等任务,但它并不能理解文本的内容。

远读是数字人文的基石。

大规模的文本集合上的远读,基本上可以归为两类:一是对文本集合整体统计特征的描述,一是对文本集合内在结构特征的揭示。

例如,数字人文学者米歇尔等人对数百万册数字化图书进行多种词汇和词频统计,以分析英语世界的语言演变,这属于前者;莫莱蒂用地图、树结构来分别展示文学作品的地理特征和侦探故事的类型结构,这属于后者。

无论是宏观统计描述还是内在结构揭示,都是超越文本具体内容的抽象表示,所得结果都是需要解读的。

正如米歇尔所说,在巨量文本集合上得到的统计分析结果,为人文材料的宏观研究提供了证据;但是要解读这些证据,就像分析古代生物化石一样,是有挑战性的。

广东省2024届高三春季高考模拟卷(1)语文试题含解析

广东省2024届高三春季高考模拟卷(1)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4年第一次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冲刺卷(一)写在答题卡上。

用2B 铅笔将试卷类型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已的姓名和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

一、本大题11小题,共36分。

(1-10题每题3分,11题6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面深入推进人才强国战略,高瞻.远谋划人才事业布局,大刀阔斧改革创新,广开进贤之路,广聚天下英才()推动新时代人才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在实现中国梦“关键一程”上,人才对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前所未有,中华大地正成为各类人才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热土。

1.下列填入文中“”处的字,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躅 B.嘱 C.属 D.瞩2.下列依次填入文中“()”处的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B.,、C.。

,D.。

、3.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shān zhǎngB.zhān chēngC.shān chēngD.zhānzhǎng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组是()①他的这篇文章按照时间变化和地点_______展开叙述。

②海燕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_______波浪的飞沫。

③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_______了。

东营市胜利第一中学2025届高考冲刺模拟语文试题含解析

东营市胜利第一中学2025届高考冲刺模拟语文试题含解析

东营市胜利第一中学2025届高考冲刺模拟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龙虎斗陈玉兰民国初期,保定府直隶督军曹锟六十大寿,传令:全城各戏班比试,得头名者近宅唱堂会。

一时间,各路英雄风起云涌,杀得天昏地暗,最后,剩秦、袁两家决一雌雄。

总督府门前有两支大旗杆,盘播云霄,一旗飘着国民党青天白日旗,一旗飘着总督府五色督军条旗。

据传,旗杆从无人敢攀,旗杆顶只有侠盗燕子李三常去栖息。

曹锟手下传令:两班主徒手攀大旗杆,谁先到顶,扯起大旗为赢。

秦班主心里掂量着,那五色督军条旗,曹锟视为命根子,昭示自己的权利、气势,如神位般供奉,现正竞选大总统,动其大旗,岂有好果子吃?便犹豫迟迟未动。

袁班主一旁讥笑:戏班四五十人的饭口不管?秦班主咬牙跺脚,心一狠,揣上脑袋拼条活路。

两人各立了生死状,搓两阉,一为青天白日旗,一为五色督军条旗,抓哪阉,攀哪旗。

秦班主记不得念了多少遍阿弥陀佛,闭艰一抓,战战兢兢半天才敢打开,竞是“青天白日旗”,心里一阵窃喜,苍天有眼,佑我不死,平时连树都不敢上的秦班主,竟不知哪来的邪劲,“噌噌噌”如猴子般蹿到旗杆顶。

低头一看,袁班主并没有动静,站在旗杆下,扬扬手,高喊一声,后会有期,掉头便走。

离了古城门,扬长而去。

泰班主赢了这场比武,得了重金,自然成了曹锟府的常客。

自此,眼睛长到脑袋顶,一般人眼里夹都不夹,话音自是鼻子里哼出。

但他每每想起袁班主,便觉愧对。

一日,一个年轻人来到秦家班,叫板秦班主。

秦班主见他人高马大,膀阔腰圆,好一副人才,似曾相识,便有几分喜欢?秦班主不曾理他,任他叫骂。

不曾想,年轻人拿秦班主对他的迁就,当软弱可欺,竟放出话采,缩进乌龟壳不出来,徒有其名,怕了不成?秦班主当下血冲脑门,撕旗迎战。

高考语文一轮专项复习练习卷-2024年语文考前模拟卷一(原卷版和解析版)

高考语文一轮专项复习练习卷-2024年语文考前模拟卷一(原卷版和解析版)

2024年高考语文考前模拟卷01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框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框。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贫困作为一种古老的经济现象,同时也是一种古老的文化,是一个典型的现代性问题。

传统社会相对现代社会来说物质匮之、生产效率低下,但物质的匮乏造成的贫困现象与贫困文化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贫困文化是贫困群体所拥有的一种亚文化,当这种文化沁入到了这个民族成员的血液和灵魂之中,就具有很强的韧性。

当前,中国消除了延续几千年的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进入了后小康时代虽说物质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一种嵌入到民族心理中的适应文化却没有发生相应的变化、并且形成了一种无形的巨大阻力,制约着整个后小康时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大了相对贫困治理的难度。

西方传统文化中基督教文化是一种主流,基督教将“贫困”作为一种“恶”的文化,希望用“慈善”的方式来消除这种“恶”,中国古代占主导地位的是儒家伦理文化,而儒家伦理奉行的是一种“善”文化,并且通过官方正统的教化渠道使“善”文化成为主流。

儒家思想家将“贫困”作为一种“善”,主张用“节欲”的方式来对付“贫困”,甚至将“贫穷”作为一种“美德”来进行歌颂。

被统治者用来作为治国指导思想的儒家文化,将“贫穷”作为正统的意识形态,并将其颂扬为一种美好境界。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就浸淫在对贫困的这种认识和熏陶中。

“贫困”即“美德”,成为一种精神鸦片,“安贫乐道”的“贫困文化”和“贫困观念”根深蒂固地植入了中华民族的灵魂和血液中。

中国本土宗教“道教”在对待“贫困”的观念上,甚至比儒家的“贫困伦理”文化有过之而无不及。

江西省南昌市莲塘镇第一中学2025届高考临考冲刺语文试卷含解析

江西省南昌市莲塘镇第一中学2025届高考临考冲刺语文试卷含解析

江西省南昌市莲塘镇第一中学2025届高考临考冲刺语文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苏轼在文学上春风得意,但仕途多舛。

[甲]王安石变法之时,他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和独立人格,站在保守派司马光一边。

他被贬到外地做官。

数年后司马光派执政,按说苏轼可以鹞子翻身了。

可他依然故我,又不赞同全盘否定王安石。

后来,司马光派失势..,苏轼却被认定为司马光派,被一贬再贬,直贬到遥远的海南岛。

好在苏轼也只是被一贬再贬,而没有削职为民,更没有被杀。

[乙]官小了,俸禄低了,但温饱还是有保证的。

苏轼无论被贬到哪里,都留下了优秀的篇章。

在山东密州,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被称为中秋节的绝唱。

在黄州、在琼州,也都风流倜傥....有遗篇,“门大要容千骑入,堂深不觉百男欢”的楹联就说明了他的生活状态。

[丙]在黄州的六、七年间,虽然也流露出“人生如梦”的低迷,但主旋律乐观向上,倾注了他对生活的热爱。

他每到一处,都“入乡随俗”地享受..当地的特产。

苏轼,无论多么颠沛漂泊,都保持着一种好心情,乐观、潇洒、豁达地生活着。

1.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失势B.脍炙人口C.风流倜傥D.享受2.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甲B.乙C.丙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近日,俞敏洪因演讲中“钱可以折算成生命”这个观点被骂上了热搜。

实际上,俞敏洪的演讲全文大约有8000字,主题也并非宣传“金钱至上”,而是希望年轻人树立正确的奋斗观。

类似这样的“”在追求“信息获取效率”的互联网时代____。

(新高考Ⅰ卷) 高考语文临门冲刺押题卷汇编诗歌

(新高考Ⅰ卷) 高考语文临门冲刺押题卷汇编诗歌

(新高考Ⅰ卷)高考语文临门冲刺押题卷汇编诗歌(新高考Ⅰ卷)2024高考语文临门冲刺押题卷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送石曼卿①范仲淹河光岳色过秦关,英气飘飘酒满颜。

贾谊书成动西汉,谢安人笑起东山。

亨途去觉云天近,旧隐回思水石闲。

此道圣朝如不坠,疏封宜在立谭②间。

【注】①康定元年,西夏战事骤起,宋军大败,52岁的范仲淹复官,同年好友石曼卿因曾“上书言十事”,奉吏河东,路过范仲淹所在的陕西。

②谭:通“谈”。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采用虚写的方式,想象友人将路过秦关,沿途会有山、河等壮丽之景为伴。

B.友人英姿飒爽、意气风发,暗示其定将大有作为,虽贾谊、谢安不可与之相比。

C.“旧隐”“亨途”两词,交代出了友人过去所处和现在所临的两种不同的状态。

D.诗人认为友人此行如果能够不辱没朝廷使命,就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朝廷册封。

16.前人评价此诗:“此托送友以抒己志。

”结合本诗主题,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6分)(新高考Ⅰ卷)2024高考语文临门冲刺押题卷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 题。

渭上秋夕闲望①潘阆秋色满秦川,登临渭水边。

残阳初过雨,何地不鸣蝉。

极浦涵明月,孤帆没远烟。

渔人空老尽,谁似太公②贤?【注】①此诗作于潘阆早年落拓江湖之时。

②太公,即吕尚,相传他垂钓于渭滨溪,周文王和他相遇,谈得极为投机,即拜为师。

后帮助武王伐纣灭殷,建立周朝。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交代作者选择了渭水边的高地进行赏秋,这个地点赋予了诗歌一种静谧而又高远的背景。

B.颔联描绘了残阳初落,雨水刚停时的画面,本应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秋天,到处响起蝉声,增添了一份凄凉。

C.颈联中新月和水面上的帆船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一种清新欢快之感。

D.全诗采用视听结合的手法,描画出一幅清新幽美的图景。

16.这首诗和李白的《行路难》都用到了姜太公钓鱼的典故,请分析其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6分)(新高考Ⅰ卷)2024高考语文临门冲刺押题卷三阅读下面这组唐诗,完成15~16题。

2024年全国高考冲刺押题卷语文

2024年全国高考冲刺押题卷语文

2024年全国高考冲刺押题卷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1. (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3题。

文段:(此处给出一段现代文阅读的文章内容,大概200 - 300字左右,比如关于科技对生活影响的文章)题目:第1题(3分):文章开头提到科技在生活中的多种表现,其作用是什么?第2题(3分):文中“这种现象”(根据文章内容给出具体指代内容)指的是什么?第3题(3分):请概括文章的主要观点。

2. (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 - 6题。

文段:(再给出一段不同的现代文阅读文章内容,大概300 - 400字左右,比如关于传统文化传承的文章)题目:第4题(4分):文中列举了哪些传统文化传承的方式?第5题(5分):请分析文中划线句子(根据文章给出具体句子)的含义。

第6题(5分):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传统文化传承现状的理解。

3. (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 - 9题。

文段:(给出一段新的现代文阅读文章内容,大概200 - 300字左右,比如关于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分析的文章)题目:第7题(4分):文章中主人公的性格特点有哪些?第8题(4分):作者描写主人公外貌的作用是什么?第9题(4分):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主人公的行为动机。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1. (20分)文言文阅读文段:(给出一篇文言文,大概200 - 300字左右,比如论语中的一段)题目:第10题(3分):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给出四个选项)第11题(3分):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给出具体句子)第12题(4分):文中主人公的做法体现了什么道理?第13题(5分):请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14题(5分):这篇文言文的出处是哪里?作者是谁?简单介绍一下作者。

2. (15分)古代诗歌阅读诗:(给出一首古诗,比如李白的将进酒)题目:第15题(3分):诗中的“君”指的是谁?第16题(4分):请赏析诗中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这句诗。

2024高考语文临门冲刺押题卷一(新高考Ⅰ卷)(原卷版)

2024高考语文临门冲刺押题卷一(新高考Ⅰ卷)(原卷版)

2024高考语文临门冲刺押题卷一(新高考Ⅰ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命题报告命题新方向:现代文阅读I围绕“创新思维”选材,引导考生关注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现代文Ⅱ和文言文阅读,关注教考衔接,命题课内课外相结合,诗歌鉴赏选用热度最高的诗评题,语言文字运用按九省联考题型命题,作文采用近年高频出现的极简材料命制,贴合高考命题的风向。

命题新情境:命题注重创设个人体验类情境,写作题“‘我不行’,‘我本可以’,‘我也曾想过’”,表达自己的感悟与思考,创设的情境与考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材料一:人的创造行为离不开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人脑最高层次的机能。

创新思维与聚合思维、发散思维密切相关。

聚合思维以逻辑思维为基础,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发散思维以形象思维为基础,试图就同一问题沿不同角度思考。

简单说来,聚合思维是把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都考虑到之后,再寻求一个最佳答案,而发散思维则是围绕着问题多方寻求不同答案。

聚合思维强调对已有信息的理解和运用,而发散思维则强调对未知信息的想象和假设。

聚合思维是一种有条理、有范围的收敛性思维,它具有方向性、判断性、稳定性、服从性和绝对性等特点。

发散思维具有变通性、流畅性、独特性等三个特征,它的这些特征被认为是创造力的主要组成部分。

门捷列夫对元素周期律的总结,天文学家对海王星与冥王星的发现等,都是聚合思维带来创新与发明的佐证。

而牛顿在苹果树下的奇思遐想引发对万有引力的研究,凯库勒受炉火“金蛇狂舞”的启发提出苯分子结构的设想等,则说明了发散思维在自然科学的创造活动中大有可为。

可以说,没有聚合思维,就没有创新和变革的条件和基础;没有发散思维,就没有创新和变革的想象基础和想象动机。

可惜的是,在不少国家的教育制度中,对学生聚合思维的关注和培养要远远多于对发散思维的关注和培养,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发展轨迹大体形成下图所示双曲线。

2024届新高考高三一轮复习语文试题卷及答案解析

2024届新高考高三一轮复习语文试题卷及答案解析

2024届新高考高三一轮复习语文试题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至5题。

材料一:从春秋末期到战国时代,孔子仅仅是一个夫子。

夫子是什么呢?一个老师。

当时他的影响不是很大。

到了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地位提高了;从汉到唐略有提高,唐代给孔子封了个“文宣王”;到了宋代,在文宣王前面加了“至圣”二字;到了元朝,地位有所下降;到了明朝,叫“至圣先师”;到了清朝,把历代称赞孔子的最好称呼全集中起来了:“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孔子”。

可是好景不长,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又到谷底了。

而今天,是个直线上升的状态,孔子的学说在今天受到很多人的尊重和推崇。

今天为什么这么多人学国学、学孔子、学《论语》?其实主要原因是目前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主流价值观不是很明显,甚至变化幅度非常之大,所以人们自然而然地转向我们古老的智慧,去寻求一种能够持久地指导我们心灵和行为规范的东西,孔子可以说是中国人的行为举止、价值体系的总设计师。

今天的祭孔和过去的祭孔不同,往昔祭孔是希望孔子的光环能造就一个礼乐并举的盛世,而今天的祭孔是要弘扬儒学中理想的道德观、秩序化的社会和谐观,以及礼与仁相为表里的教育观。

今天我们不会将孔子重新罩上神的外衣,对孔子最准确的评价是:他是一位伟大的往哲。

现在国学虽然比较热,但是公众对它的接受程度还是比较低,它是一个小众化的东西。

我们要把国学更好地继承下去,让它变成一个大众化的东西,而不仅仅是局限于文化人之间的讨论。

中国过去的封建社会,科举考试是动员了全国所有的知识分子专注地研究这一门学问,从幼儿就开始,到最后功成名就。

这样的时代和条件已不复存在了,所以我们对儒学的教育方法,如果采取过去那种方式,我认为是愚不可及的。

除去功利心,反而可以真正返本归元地继承我们祖先的文化精髓。

时代在前进,文化在发展。

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大的转型时代,这个转型不仅包括社会制度,也包含科技的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冲刺卷(一)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2017·安徽省百校论坛三模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于文学作品来说,道德美不是在艺术美本身中所包含的那种广义的道德美,而是属于文学作品特定内容的道德形态。

如果我们给予一部作品的评价是“美的作品”,那就是我们阅读它的人对作品所体现出来的道德美和艺术美的综合评价。

文学作品的道德美和艺术美是衡量作品价值的标尺,也是判别文学作品是不是具备美的出发点。

我们应该清楚,并非只有艺术才给人以美感,世界上物质中的一切具有美感因素的事物都能够让人感到美的享受。

花卉是自然界的物质,能让人感知它的美,作为艺术形态常常呈献给人们,让人能够体会到美的愉悦。

实际生活中花卉本身并不是作为艺术品而存在,它只是作为客观世界中的一种美的物质出现在人们的面前。

作为自然界物质的“花”,它的美来自它的生命,也与它身上的色彩、形状、线条有很大关系,这种有机组合方式的美感,是由物质的材料组成的,尽管具有艺术的美,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品。

而我们所讲的道德则是属于精神状态层面的意识,人们根本就无法看到它美与不美,而是要通过感知、分析、思考、判断才能体会到。

在文学作品中,作家对描写的对象存在着审美意识,需要读者在阅读中去判断,如作家描写的英雄人物、爱国人士、劳动人民等等,他们在作家的意识中都是具有美德的人物,而作家选取的内容本身就是感人的,再经过作家一番艺术表现以后,作品中人物、事件的美感力量就得到了增强。

有些作品中,作家描写的对象本身看上去并不美,有的由于作家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段的不同,描写对象就呈现出丑的形态,如古典文学作品中的董卓、秦桧、容嬷嬷等;现代文学作品中的南霸天、刘文彩、假洋鬼子等。

从这些人代表的阶级倾向和内在的品质来说,他们代表了罪恶和丑陋,对于这样的丑,作家站在正确的立场上,用人物塑造和故事建构的方式揭示他们内心深处丑的道德,这是作家思想中竭力鞭挞和批判的对象,尽管表现了他们丑的嘴脸,但是就文学作品而言,道德美的倾向更加明显。

这就是文学艺术的能力所在。

同时,因为创作者在艺术刻画中,符合生活的真实,同时也属于具有美感因素的艺术典型,让读者从反面去欣赏人物的形象,那么这样的人物就成了具有道德美教育的艺术对象了。

我们从文学艺术的角度来看,一个作家如果在思想、立场上缺少道德倾向,就会混淆美丑的概念,那么作品根本没有道德美的倾向。

从艺术表现形式看,创作者如果对于具有道德美的描写对象在进行艺术描写上表现得不够充分,那些具有道德美的事物就无法让人感到是美的,相对的,那些具有道德丑的人或事件,如果艺术典型化不足,没有完全对他们丑的实质给予揭露,自然美影响到作品道德美揭示程度。

由此我们看到,一部文学作品中,让人能够感受到美的不仅仅是艺术美,同时还包括了道德美。

在道德素养的形成中,文学作品发挥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不管是哪位作家,无论是哪部作品,都需要接受伦理和道德的检验。

(摘编自丁洁《文学作品的艺术美与品格修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文学作品中的道德美属于艺术美中狭义的道德美,它是具有特定内容的道德形态。

B.感知文学作品中的道德美与感知自然美相同,人们可以从中感知它美或者不美。

C.文学作品中的道德美需要读者通过感知、分析、思考、判断才能真切体会到。

D.文学作品是否具有道德美跟作品是否有正面人物无关,而关键在于读者的审美意识。

解析:A.无中生有“文学作品中的道德美属于艺术美中狭义的道德美”于文无据。

B.“感知文学作品中的道德美与感知自然美相同”有误,原文是“而我们所讲的道德则是属于精神状态层面的意识,人们根本就无法看到它美与不美”。

D.“而关键在于读者的审美意识”错,文学作品的道德美与作家的审美意识有关,与读者并没有关系。

答案:C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判断文学作品是否为“美的作品”,关键在于看文学作品是否具有道德美和艺术美。

B.自然界的花卉作为自然的物质,能够给人以美感,但这种美感与道德美有一定的区别,它可以让人们直接看到。

C.一个作家既要有好的艺术表现能力,又要有正确的道德倾向,这样,他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够让读者感受到艺术美和道德美。

D.作品有具有美德的人物,感人的内容,即使艺术描写表现得不充分,读者也会认为它是美的。

解析:D.分析有误。

由文中“创作者如果对于具有道德美的描写对象在进行艺术描写上表现得不够充分,那些具有道德美的事物就无法让人感到是美的”的信息可知,当艺术描写表现得不充分时就会让读者无法感受到美。

答案:D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然界中一切具有美感的事物作为艺术形态会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但它本身并不是艺术品。

B.文学艺术的能力在于作品所具有的道德美,道德美使作品中的美感力量更强;使作品中的罪恶与丑陋被揭露与批判。

C.作家站在正确的立场上对事物进行艺术表现后,作品中的道德美的倾向会更加明显。

D.作家能够创造出符合生活真实的反面人物并让读者去欣赏它,原因就在于这些反面人物本身就是具有道德美教育的艺术对象。

解析:D.因果倒臵。

反面人物成为道德美教育的艺术对象,是因为创作者在艺术刻画中,符合生活的真实,同时具有美感因素的艺术典型,并能让读者从反面去欣赏。

答案:D(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2017·四川省成都市三诊)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6题。

移交【德】约·雷丁“休息!统统到校园去!”孩子们从两位女教师面前走过。

只见粗蓝布裤和绒线彩在你推我挤,几乎看不见面孔。

被踩得模糊不清的地板上立刻卷起一片尘土。

“又粗野,又可爱,这群毛孩子。

”老年女教师说。

“这两样我都会注意到的。

”年轻的女教师说。

“经过一些时间,孩子们就会反映出他们老师的精神结构。

”老年女教师说。

“这是她从一本教育学的厚书上读来的?”青年女教师心里想,“也许是昨天才读到的。

什么心理社会领域和循循善诱呀,或者早熟的冲突世界呀,或者鬼知道什么的。

很高兴,我能够第一次把这部书放进书架的最后一排。

第二次教师考试完结了。

现在这些理论家可以从我的背上滑下来了。

她为什么不对我谈谈她的经验?是要证明她的知识丰厚吗?”“玛格丽特和托马斯在休息时不用到校园里去。

”老年女教师说。

这时青年女教师才注意到有两个孩子留在教室里。

女孩齐肘以下装上人造假手。

“先天残废的孩子,”老妇人轻声地说,“她可以用假手像别人一样写字。

只不过她不宜到校园里去。

要是她摔了跤,假手摔坏了,是很费钱的。

托马斯是一个邻居男孩,陪着玛格丽特,在休息时给她做伴吧。

”“这儿的人真守旧啊!”青年女教师想,“为什么不取下那个孩子的假手,让她到校园去同所有其他的孩子一块儿玩呢?”“现在我要把我的橱移交给您,德根小姐。

”老年女教师指着墨绿色橱门说:“我这五十年来都使用这只橱。

”她用手抚摩一块浅黑色的痕迹。

“颜色在这儿起了泡。

这要怪一只鞭炮,”老年女教师说,“爱德温用一根线把它系在橱柜的钥匙上,在休息时把它点燃的。

喏,这儿的一些花瓶我也都赠给您。

”“千万别表示反对,”青年女教师心里想,“我今天就可以通知看守人,叫他把这些打扫干净。

”“不过我得把纪念品带走,”老年女教师说,“您瞧见中间的抽屉了吗?里面尽是纪念品。

这一切都充满着回忆啊。

”青年女教师注视老年女同事把东西一件一件地从抽屉里取出来,放进她那空的大公文包里。

其中有一块污秽的淡红色的心,一只木制的拆启信封的刀,一只打着活结的人造小花球。

从那两个孩子的角落里传来叫嚷声。

女教师们转过身去一看,原来是那个先天残废的孩子用假手打男孩的头。

“喂!”老年女教师喊道,“托马斯,朗读一点什么给玛格丽特听吧。

”她对青年女教师说:“玛格丽特有时显得不耐烦。

这并不奇怪,我们只好原谅她。

”老年女教师继续在放纪念品的抽屉里翻找。

年轻女教师走到窗口边去。

“好啦,我收拾完了,”老年女教师说。

“德根小姐,您可以接收这只橱了。

祝您领导班级成功。

我早说过,他们统统是可爱的孩子。

您得注意,您放纪念品的抽屉很快就会装满的。

”“再见,孩子们!”老年女教师大声说。

“再见,埃尔韦特小姐。

”孩子们说。

青年女教师在老年小姐的身后关上门,走到橱边,橱还是开着的。

这时她发现橱子的最底层一格抽屉里有只铁皮盒。

盒里装满纸条。

女教师读最上面的一张纸条:埃尔韦特,灰色老乌鸦,你滚到梅勒去吧。

在第二张纸条上有如下的韵句:啊,老天爷,请,请您惩罚老埃尔韦特!其余的纸条上也都写着类似的咒骂语句。

是用各种文体写的,绝大多数都写得整齐清洁,就和老年女教师给他们写的那样。

青年女教师砰然一声关上铁皮盒,向门口跑去。

“埃尔韦——小姐!”她中断了喊叫。

她本想喊:埃尔韦特小姐,您还忘掉了一点东西。

但她又反过来想,为什么我还让她负担这只铁盒呢?也许是她故意留在这儿,留在这最底层的抽屉里的吧?可是这么多的纸条比花瓶还多。

青年女教师把铁盒放进那个空的放纪念品的抽屉里去。

这是基石,她想。

“休息完了,小姐,”托马斯说。

青年女教师没有注意到铃声响了。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德根并不愿从事教师这一职业,教育理论在她看来是“鬼知道什么”的东西,埃尔韦特的一些观点她也不以为然。

B.“又粗野,又可爱,这群毛孩子。

”埃尔韦特对孩子们的评价可以看出她了解并热爱这群孩子,能包容他们的缺点。

C.小说对德根主要采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这既符合她不便多言的年轻教师身份,也便于展现其心理意识的变化。

D.短暂的课间休息时间,简单的物品移交过程,小说以小见大,通过生活中的小事表现出作者对教育问题的思考。

解析:A项中“德根不愿从事教师这一职业”曲解了文意。

答案:A5.小说塑造年轻女教师这一形象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以她的视角再现了“移交”过程,助推情节发展,侧面表现了埃尔韦特对教育的热爱,对孩子的了解和宽容。

②通过塑造初入教坛的年轻教师形象,展现了新旧两代教师教育的观念差异。

③深化主旨,通过展现其思想认识的变化,引发读者思考教育的真谛。

(意思相近即可)6.留下铁盒,是埃尔韦特有意为之吗?请结合小说谈谈你的看法。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我认为是有意为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