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大众传媒的公共性

合集下载

中国大众 传媒的公共性

中国大众 传媒的公共性

大众传播是一个复杂的社会过程,往往需要若干职业传播者组织成的群体才能够展开工作,同时,大众传播也是一种专业化程度极高的职业活动,媒介组织的系统性和专业性制约着传播者的成份与规模,并使大众传播具有复杂性和专业性。

作为职业化的社会群体,大众传播者根据媒介的特点,按照不同人的设置,组成一个相当独立的传播机构。

在当今的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建立和完善以公有制为基础,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国有传媒组织主导者中国大部分市场,其媒介活动受宣传目标和公共性、公益性制约的程度比较高,主要追求的是社会效益。

尽管当时的国营媒介收到宣传目标和公共性的制约比较大,但是也不能完全地体现大众传媒的公共性,只能说是相对而言,一般,大众传媒的公共性体现在:一、传媒的服务对象是受众。

二、传媒作为公众的平台必须开放,其话语必须公开。

三、传媒的使用和应用必须公开。

国营媒介的受众可以说是整个人民群众,但是其媒介所宣传的内容必须经过“选择”,收集的很多本该是很重要的信息可能因为不符合党政人的利益而被删除掉,公众也就无从了解这些信息。

其次,信息的一条重要来源是党政要人,这就使得信息在传播开始就掺杂着个人的主观看法,不能够真正地体现言论的客观性,也有可能会导致受众夸大或是淡化对事实的注意力。

所以,往往媒介的信息源不同,其本质也就存在差异,这回事的该播报的新闻不播报,近年来的很多电视台出在着报喜不报忧,片面强调经济如何地快速增长,而忽视对于弱势群体生活的关注,可以看出,中国的大众传媒并非能够做到真正的公共性和公益性。

所提倡的公共性与公益性也只能是相对而言。

随着经济发展和市场化地推进,中国许多传媒开始出现产业化和营销化地趋势,经营在传媒活动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大众传播组织必须从事经营活动,这成为维持传媒组织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前提。

传媒必须满足各种各样的社会需求,提供为消费者所广泛接受的信息产品或服务。

近年来,中国很多电视台开设娱乐频道,自制拍摄电视剧,进行声势浩大的广告招标,并且引起各电视台纷纷效仿,电视中的广告和娱乐性节目越来越多,不可否认,在一定程度上,这些通俗的广告和娱乐性节目满足了大众的需求,同时也在麻痹着大众的神经,过度的沉溺于娱乐所宣传的通俗文化中,会导致大众忽略现实,让大众对现实世界变得越来越冷漠,不仅在导致社会风气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大众媒介已经把重心向经营目标转移,着势必会导致大众传媒公共性的减弱,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植入大量的广告,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反思,中国大众传媒能否做到真正的公共性和公益性。

大众传媒的公共性和公益性

大众传媒的公共性和公益性

大众传媒的公共性和公益性大众传媒是现在社会必不可少的信息生产者和信息提供者,它们比其他类型的传播者地位更优越、力量更强大。

它们所拥有的传播能力和权利都远远超过了作为个人的社会成员或其他一般社会群体。

大众传媒的公共性主要指的是它们作为社会公众了解沟通外界的重要信息来源,是为整个社会所共有的,不仅新闻工作者具有使用参与大众传播的权利,社会公众也具有使用大众传媒行使监督、批评、情愿等权利,即大众传媒是一种社会公共资源,同时又因为其强大的影响力对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具有广泛而强大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涉及到普遍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共生活。

再则,大众传媒是某些稀有公共传播资源的受托使用者,作为公共财产的使用人,它们必须对社会和公众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这就是它们的公益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大众传媒,为了收视率、点击率、发行量等等,肆意炒作,运用一些低俗的手段来哗众取宠,博眼球。

把大众传媒的重要职责“公益性”、“公共性”丢弃,错误地引导了受众的经济、政治甚至是文化道德观念。

媒体研究人李幸说:“2010年,肯定是中国电视的相亲交友年。

”在2010年年初,江苏卫视一档婚恋交友节目《非诚勿扰》,进入了我们的视线,开启了“全国热恋”的浪潮。

一些年长的女性,更是从周一到周日,坐在电视机前评论1号女嘉宾学历太高、2号男嘉宾收入过低。

把剩女剩男、价值观、金钱观等问题越吹越大。

逼得一些20岁出头的女性,还没真正尝得爱情的滋味,就要用“有房、有车、有钱”的标准来物色对象。

固然,他们展现了婚恋观、价值观的多元化,但电视作为公共平台,不应该放大明显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行为。

媒体常常在《有话大家说》等节目,谈论“剩女剩男”、“拜金女”等现象,然而,这些现象不正是你们所引起的吗?大众传媒本来应该是给受众提供正确、有价值的信息,可是现在却成了社会问题的源头。

10年4月20日,网友黑刀发表了一遍日志,关于他参加《非诚勿扰》的经过:23号女嘉宾竟是节目组找来的托。

大众传媒的公共政策参与

大众传媒的公共政策参与

大众传媒的公共政策参与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大众传媒与公共政策概述•大众传媒的公共政策参与形式•大众传媒的公共政策参与过程•大众传媒的公共政策参与案例分析•大众传媒的公共政策参与的影响与挑战•大众传媒的公共政策参与的优化路径01大众传媒与公共政策概述大众传媒是指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传播媒介,向广大受众提供新闻、信息、娱乐和教育等服务的大众传播机构。

定义大众传媒具有广泛性、时效性、互动性和跨地域性等特点,能够迅速传递信息,引导公众舆论,塑造品牌形象,并推动社会发展。

特点大众传媒的定义与特点定义公共政策是指政府为了解决社会公共问题,实现公共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规范。

特点公共政策具有目标性、权威性、时效性、灵活性和综合性等特点,能够调整社会关系,引导社会行为,配置社会资源,维护社会稳定。

公共政策的定义与特点03大众传媒在公共政策中的角色大众传媒在公共政策过程中扮演着信息传递者、舆论引导者、社会监督者和合作伙伴等多种角色。

大众传媒与公共政策的关系01大众传媒是公共政策的重要传播渠道公共政策需要通过大众传媒向社会公众传递相关信息,引导公众舆论,推动政策实施。

02大众传媒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大众传媒对公共政策具有舆论监督和信息反馈的作用,能够帮助政府及时发现政策问题,调整政策方向。

02大众传媒的公共政策参与形式媒体直接报道某个公共政策议题,介绍政策内容和实施计划。

直接报道媒体深入挖掘公共政策背后的故事,分析政策产生的原因、影响和挑战。

深度报道媒体针对某个公共政策议题进行系列报道,从不同角度呈现问题的全貌。

系列报道媒体报道媒体揭露公共政策执行中的问题,引起社会关注和政府回应。

媒体舆论监督曝光问题媒体对政府公共政策提出批评和建议,推动政府改进政策。

批评政府媒体进行调查性报道,挖掘政府官员或政策制定者的不正当行为。

调查性报道倡导行动媒体倡导某种行动或行为,推动公众参与和配合。

大众传媒上的公共商议

大众传媒上的公共商议

详细描述
03
04
05
1. 事件背景:2021年, 一位微博博主曝光了一 起涉及儿童性侵的案件 ,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 论。
2. 舆论发展:随着案件 的发酵,越来越多的网 友开始关注此事,并发 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一些知名人士也加入了 讨论,对案件进行评论 和呼吁。
3. 影响和结果:由于舆 论的压力,相关部门迅 速介入调查,最终将涉 案人员绳之以法。此事 件也引发了公众对儿童 保护和性侵问题的深入 思考和讨论。
案例二:新闻媒体对政策制定的影响
详细描述
2. 媒体报道:媒体对环境污染事 件进行了深入报道和分析,揭示 了问题的严重性和背后的原因。
总结词:新闻媒体作为信息传播 的重要渠道,对政策制定产生着 深远的影响。媒体报道和舆论常 常成为政策制定的重要参考。
1. 事件背景:某地发生了一起大 规模环境污染事件,引起了媒体 和公众的广泛关注。
规范化
推动公共商议的规范化和有序进行,制定相 应的规则和标准,引导公众理性参与讨论,
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稳定。
06
大众传媒上的公共商议案 例分析
案例一:微博上的公共舆论事件
01
02
总结词:微博作为中国 最大的社交媒体平台之 一,已经成为公众表达 意见和观点的重要渠道 。在微博上,公共舆论 事件经常引发广泛关注 和讨论。
偏见
大众传媒在报道公共商议时可能存在偏见,倾向于支持某些观点或利益群体,而忽视或贬低其他观点 和利益。这种偏见可能源于媒体所有者的意识形态、政治立场或经济利益。
失实报道
为了吸引观众和提高点击率,一些媒体可能会故意歪曲事实或进行选择性报道,以制造轰动效应和争 议。这种失实报道会误导公众,影响他们对问题的正确理解和判断。

大众传媒公共管理的分析

大众传媒公共管理的分析

大众传媒公共管理的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众传媒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逐渐成为了公共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大众传媒的定义、作用、公共管理的特点以及大众传媒在公共管理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分析,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大众传媒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大众传媒的定义大众传媒是指以信息、知识、文化等为内容的传播媒介,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向公众广泛传达各种信息、意见和观点,对社会产生影响的一种社会现象。

二、大众传媒的作用1. 传递信息大众传媒在公共管理中最基本的作用就是传递信息,通过各种形式及时、准确地传递各种政策、法律、规章等相关信息,为公众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以便公众更好地了解政府的工作和政策。

2. 形塑公众意见大众传媒在公众管理中还具有形塑公众意见的作用,通过各种渠道传递各种信息、思想、观点等来影响公众的态度、行为和决策,从而起到引导和协调公众行为的作用,帮助公众更好地适应社会变化。

3. 监督公共行政大众传媒在公共管理中还可发挥监督公共行政的作用,及时了解政府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加以反映和曝光,促使政府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不断更新政策,推动社会进步。

三、公共管理的特点公共管理是指政府对公共事务的组织、规划、监督和协调等过程。

与其他管理相比,公共管理有以下特点:1. 公共性公共管理是政府为了实现社会公共利益而进行的管理,而非个人或私人管辖范畴内的管理。

2. 政治性公共管理是稳定政治权力、维护政治安全的过程。

政治与公共管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3. 社会性公共管理必须考虑社会各方面要素的利益,保证公正、公平、公开、公共利益。

4. 复杂性公共管理涉及面广、问题复杂,需要运用广泛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综合、跨学科的协调。

5. 公众参与性公共管理中公众参与是关键环节。

公众参与不仅有助于政策和决策的制定,更能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四、大众传媒在公共管理中的应用1. 宣传政策大众传媒广泛传递各类政策、法律、规章等相关信息,便于公众对政府政策进行了解,有利于提高政策执行的效率。

我国大众传媒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我国大众传媒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我国大众传媒对公共政策的影响摘要:随着大众传媒发挥作用空间的扩大,其不再仅仅是政治控制的工具,而开始具有了提供信息、普及知识、传达思想、凝聚公众意识、表达公众利益的作用,对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影响也将越来越多样化,从公众参与、政党权威、民主化进程和国际化竞争多种途径发挥作用,担当起国家意识形态机器的重要角色。

本文简述了大众传媒存在于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的必要性,通过公共政策制定的一般过程详细介绍大众传媒在其中扮演的角色,造成的影响,并提出针对性的促使其发挥积极作用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大众传媒;公共政策;影响1 大众传媒存在于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的必要性1.1 时代要求随着现代传播技术的发展,媒体在我们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存在,而且对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大众传媒是大众传播媒介的简称,是传播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它指的是信息传播上专门收集、复制及传播信息的机构,一般专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及新兴的网络媒体。

大众传媒具有以下特点:(一)大众传媒可以担当中介作用大众传媒在公众与政府系统之间、利益团体与政府系统之间、利益团体之间传递各自的观点、表达各自的意愿,及时地反映各种问题和信息,使公共政策的制定者有更多的参考信息。

(二)具备强大的舆论号召力有效地大众传媒在公共政策的输入和转换过程中,大众传媒能在短时间内引发社会舆论和社会关注,整合各方面利益关系,推动政府决策议程,影响政策结果。

(三)大众媒体还是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监督者某个公共政策的制定是否符合大众的意愿,是否对小部分群体带来严重损失,这一系列的监督结果通过媒体公布于众,引起公众关注,并进而对政府系统施动口影响,甚至可达到对政策的修改、修正乃至取消。

从以上几方面上看,大众传媒可以在多方政策主体中担任中介,同时又具备别的政策主体所没有的强大号召力和监督功能,所以,大众传媒可以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灵活的发挥作用,它是政策制定的催化剂,为多方政策主体的交流提供平台,是最为灵活、不可缺少的公共政策主体。

试论大众传媒对公共事业管理的影响

试论大众传媒对公共事业管理的影响

试论大众传媒对公共事业管理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大众传媒在公共事业管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大众传媒以其广泛的覆盖面和强大的影响力,对公共事业管理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既促进了公共事业管理的规范和透明度,又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试论大众传媒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影响,分析其积极作用和问题,同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大众传媒对公共事业管理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公共信息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大众传媒作为信息的传播者和监督者,可以通过报道和评论等方式,将政府部门和公共事业的相关信息向社会公众公开,促进公共事业的透明度和公正性,有助于监督公共事业的管理和运作。

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大众传媒可以通过报道和曝光公共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督促政府部门和公共机构改进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促进改革和创新,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增强社会参与和民意表达。

大众传媒可以通过举办公共讨论和座谈会等活动,引导社会公众参与到公共事业管理中,提高社会各界对公共事业管理的关注度和参与度,有利于政府决策的民意表达和社会共识的形成。

信息失真和舆论导向。

由于市场竞争和商业利益的考虑,一些大众传媒在报道公共事业管理问题时存在报道失真和舆论导向的情况,容易引起社会公众的误解和偏见,影响公共事业的正常管理。

扭曲公共政策和决策。

一些大众传媒在报道公共政策和决策时存在过度渲染和片面解读的情况,容易导致公众对政府决策的不信任和质疑,影响公共政策的实施和效果。

针对以上问题和挑战,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对策和措施,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大众传媒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同时规范和引导其健康发展。

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大众传媒的监管和引导,建立健全的传播伦理规范和行业标准,促进大众传媒负责任地履行社会监督和公共信息服务的职责。

大众传媒应该加强自身素质建设,提高报道的专业性和客观性,实现信息的准确传播和客观解读,积极参与公共事业管理监督和改进。

论传媒公共性及其实现途径

论传媒公共性及其实现途径

论传媒公共性及其实现途径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传媒行业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传媒机构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然而,传媒机构在传播信息的也需要考虑到公共性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传媒公共性的内涵和实现途径,以期为传媒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传媒公共性是指传媒机构在传播信息时,不仅要满足公众的知情权,还要维护公共利益。

传媒公共性对于传媒行业来说至关重要,它是传媒机构赢得公众信任、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同时,传媒公共性也是社会公正、公平的重要保障,它可以让公众了解到各种社会现象和问题,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为了实现传媒公共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传媒机构的体制和机制是影响传媒公共性的重要因素。

因此,传媒机构需要从体制和机制上做出改革,以保障传媒公共性的实现。

具体措施包括:建立和完善传媒机构的内部管理机制,加强新闻职业素养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同时,还要加强传媒机构的公众参与程度,让公众更加深入地参与到传媒决策中来。

新闻职业素养教育是实现传媒公共性的重要保障。

通过教育和培训,可以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同时,公众也需要具备一定的新闻素养,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判断媒体信息。

这需要媒体机构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公众参与是实现传媒公共性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加强公众参与,可以让公众更加深入地参与到传媒决策中来,从而提高传媒机构的公共性和公信力。

例如,可以通过举办公开论坛、听证会等方式,让公众对媒体内容产生质疑或提出建议,使媒体决策更加科学、合理。

以英国的广播公司(BBC)为例,它作为世界上最早的公共广播机构,一直以来非常注重传媒公共性的实现。

BBC的新闻报道具有很高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这与其严格的新闻职业素养教育是分不开的。

BBC要求和编辑在报道新闻时要保持中立、公正,不得带有任何个人情感色彩。

BBC还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公众参与,比如开通新闻热线、举办公开论坛等,以便听取公众的声音和意见。

大众传媒与我国的公共事务管理

大众传媒与我国的公共事务管理

大众传媒与我国的公共事务管理作者:曹丽虹来源:《新闻爱好者》2011年第04期相关背景众所周知,公共事务的管理最早出现在西方。

在现代西方国家,为了维护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提高社会公众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整体协调发展,通常由政府运用公共权力,采取各种手段,对涉及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的社会公共事务,进行有效的调节和控制。

其主要内容包括公共政策的制定、公共资源的管理、公共服务的提供等。

我国对公共事务管理问题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其主要背景为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我国改革在关键问题上的关键性突破,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我国社会的功能分化,迅速打破了原先的行政一体化结构,形成了市场—政府—社会的三元结构,政府由“无限政府”变成了“有限政府”。

在这种背景下,“小政府,大社会”的发展趋势,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进入21世纪,关于我国公共事务的内涵界定,学术界已基本达成共识,即认为“公共事务就是伴随社会发展过程发生的关系国家、集体、个人共同利益的社会性事务。

公共事务包括公共物品的生产与供给和公共服务的设立与开展”①。

而“公共管理是公共权力机关和非盈利社会组织为了更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保障和增进社会公共利益公平分配,促进社会整体发展,正确运用公共权力和各种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依法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②。

这些定义基本概括了我国公共事务管理的内涵和主要特征。

尽管现阶段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还处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转型期,政府的公共管理还处于未定型和不成熟的状态之中,但转变传统的政府工作方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已成为普遍共识。

而大众传媒作为现代社会重要的信息传播的平台、监测社会环境的雷达、整合社会的调适器,近年来在涉及我国医疗卫生、食品安全、住房改革、社会保障等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已经成为公众瞩目的焦点。

论大众传媒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论大众传媒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论大众传媒对公共政策的影响摘要:随着现代传播技术的发展,大众传媒已成为公共政策制定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为推进公共政策制定的民主化、科学化,研究大众传媒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就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

在公共政策制定中,大众传媒能够促进公共议题建构、表达社会公众利益、监督政策制定权力,同时它又有公共性匮乏、依附性强烈、客观性缺失等局限性。

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大众传媒的公信力,加强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加强政策制定网络化建设,健全媒介监督体系四点改进对策。

关键词:大众传媒;公共政策;政策制定;影响一、大众传媒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一)促进公共议题建构。

狄杰克和利普莱曾认为,“公共政策关心的是解决或改善社会问题。

”[1]大众传媒能及时的将社会所发生的事件向大众及其各个组织传播,通过持续性报道来将社会问题变成大众讨论的话题,引起公众注意,使其进入公众日常议题,影响公众的判断与倾向。

因此,社会问题通过大众传媒的关注而加以突出,在公众和政府机构中的影响也越大,推进了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并给政府造成舆论压力,使其尽早制定出公共政策来解决问题。

面对众多的社会问题,大众传媒充当了“把关人”的角色,大众传媒对于现代社会所起到的舆论引导作用是任何组织和群体都不具备的特性。

(二)表达社会公众意愿。

“在美国,没有任何国会的重大立法,任何国外冒险,任何外交活动,任何大的社会改革能够成功,除非新闻界准备好了公众的思想。

”[2] 大众传媒作为一种利益表达渠道,通过提供各种途径和手段,吸引公众参与政治决策,使分散的潜在的公众意愿转化为明确集中的决策要求,再将政府的决策信息公开透明地传达给公众,同时将公众的意见反馈给决策者,使决策层可以充分了解社会成员的意见,能够不断对决策进行适当调整,从而使公众意愿可以通过大众传媒得到呈现,有利于公共政策制定合法化、民主化及科学化。

同时,利用大众传媒监督和纠正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偏差,对行政决策进行完善。

(三)监督政策制定权力。

网络时代下大众传媒与公共舆论

网络时代下大众传媒与公共舆论

网络时代下大众传媒与公共舆论一、引言在网络时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赖以获取信息、沟通交流的渠道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和普遍化。

大众传媒无疑是公众获取新闻信息、形成舆论的重要途径之一。

然而,如今,由于互联网的出现和普及,传统媒体的地位和影响力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化。

在这个背景下,如何理解大众传媒与公共舆论,以及大众传媒如何适应网络时代的新形势,是非常值得深入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二、大众传媒对公共舆论的影响大众传媒是塑造和引导公共舆论的重要力量。

传统媒体在它的高峰期,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信息传播渠道,拥有广泛的受众,能够直接影响公众的思想、态度和行为。

例如,新闻报道、社论、专栏评论等,都能够对社会舆论产生重要影响,甚至是引起社会重大事件的起点。

在信息相对匮乏的时代,大众传媒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有关新闻、政治、经济等领域的信息和舆论传播几乎全部由传统媒体主导。

然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和普及,情况正在发生变化。

互联网以它全球性、便捷性、低门槛的特点,向公众提供了海量的信息和各种交流平台,让个人和群体变得具有了更加广泛的获取和发声能力,这同时也让公共舆论产生了显著的变化。

这种变化来自于网络相对开放和自由的特性,使得任何一个个体或群体都有机会去发表看法、表达观点、分享信息,从而引领舆论。

三、大众传媒的转型和适应策略对于传统媒体来说,互联网时代带来的变革是巨大的。

一方面,传统媒体在信息获取方面不再拥有天然优势,时效性、范围和深度等方面无法和互联网相比,新闻门槛逐渐降低,新闻角色定位不再是“唯我独尊”。

另一方面,互联网既可以是传统媒体的合作伙伴,也可以是敌人,网络媒体、社交媒体等基于互联网的新媒体在短时间内就能成为传统媒体的竞争对手。

因此,传统媒体要想在新媒体时代继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必须有自己的转型和适应策略。

首先,传统媒体应该抓住新媒体的机遇,通过有力的互动、整合、升级,扩大自己的受众,跟上时代的步伐。

如何看待中国大众传媒的公共性

如何看待中国大众传媒的公共性

大众传媒的公共性大众传媒公共性和公益性的依据包括三个方面:1.大众传媒是现在社会必不可少的信息生产者和信息提供者,在满足社会普遍信息需求方面起着一种公共服务的作用。

2.大众传媒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具有广泛而强大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涉及到普遍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共生活。

3.大众传媒是某些稀有公共传播资源的受托使用者,作为公共财产的使用人,它们必须对社会和公众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首先我先说说对第一个观点的理解。

大众传媒是受众了解各界信息最有力最直接的渠道,很多人会有每天读报杂志,上网看新闻,司机听广播,还有现在的QQ、飞信等客户端登陆成功后都会自动弹出一些新闻而且这些新闻还是最新最及时不断滚动更新的。

很多网民就算没有看新闻的习惯,也会无意间收到大众传媒传播的信息,而且这些信息一定是最受社会关注的,或者说是自己最关心的。

这些媒体满足了受众对于信息的需求,也起到了一种宣传的作用,所以起到了一种公共服务的作用。

总的来说,这就是我理解的大众传媒的公共性,因为大众传媒的传播对象就是公众,所以他自然而然就具有了公共性。

大众传媒公共性这一性质很重要,传媒对于某一信息的态度和言论会直接影响受众对这一事件的态度,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道德等。

若传媒稍稍一偏激,稍稍打了某些敏感话题的擦边球,就会在社会形成某种潮。

比如,今天暑假在温州发生动车时间,有些媒体是从为了维护社会和谐的角度出发,不断安抚民心,说救援有条不紊,领导十分关心等等。

而这一次却有更多的媒体质疑铁道部,包括铁道部发言王勇平的答记者问,很多媒体从客观,真实的角度出发,不断质疑逼问铁道部以及一些领导的某些行为。

媒体的这些报道,成为了家喻户晓的热点话题,从而在社会形成了一种愤青热潮。

所以媒体的态度,看事的角度十分重要,特别是一些知名媒体,他们轻而易举地控制着这个社会对于某些事件的态度。

进而升华,第三点,媒体的态度固然重要,但是有些小媒体就是故意选择一些受众很感兴趣的,吸引眼球的话题来博取受众的注意。

关于传媒公共性的探讨

关于传媒公共性的探讨

关于传媒公共性的探讨当社会公众达到较大规模,公众之间的交往不再局限于面对面的人际交往。

而需要借助二定的技术媒介手段才得以进行。

由此形成了以大众传播媒介为中心的新的人类沟通环境。

至此,社会公共领域更多地以“媒介化(mediated)公共领域”的方式呈现。

报纸、期刊、广播和电视等都是搭建这种公共领域的重要媒介。

此文由才子城毕业论文网搜集媒介公共领域的出现带来了传媒公共性问题。

对传媒公共性,在传媒研究中有两种不同的理解。

一种是以哈贝马斯为代表的传播政治经济学派的理解,该学派把传媒公共性理解为传媒的公共性,把它看作是公共性的一种具体表现形态。

因而.在传媒与公共性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

传媒可以是公共性的建构者,也可能是公共性的解构者。

或者说,传媒公共性有可能是非完全意义上的、不真实的公共性。

在哈贝马斯看来,在晚期资本主义制度下,受权力和资本双重宰制下的大众传媒就败坏了交往(沟通)理性,破坏了人们平等、开放、自由、普遍而理性的理想沟通(互动)情境,从而使公共领域“再封建化”(再政治化)和“再市场化”。

由此,公开、公益、理性批判的公共性沦落为(商业)演示或(政治)操控的公共性即所谓“伪公共性”(pseudo-publicness)/公共性的一种“虚假”的表现形态或“伪装”。

于是乎,公共领域生发的语境一旦发生改变即从人际传播转换为大众传播,就会产生消极的结构转型而瓦解。

或者说,基于人际交往的一般公共性一旦发展成为以大众媒介为中心的传媒公共性,其平等、自由、公益、理性等核心价值理念就会丧失掉。

对传媒公共性,还有一种被称为新传媒公共性论的理解,即认为:传媒即公共性。

这是一种技术决定论或媒介中心主义的理解。

相比于传播政治经济学范式的社会权力解析,技术主义范式立足于传媒自身的技术特性来阐发公共性的基本内涵。

揭示出传媒与公共性之间的同一性,从而将传媒等同于公共领域。

于是乎,公共性是传媒与生俱来、先天固有的本质属性。

譬如,约翰·汤普森(J.Thompson)就认为,现代传媒重构了公共性,传媒的高度发展已经造就出了传统模式所不能容纳的、新的公共性类型。

试论大众传媒对公共事业管理的影响

试论大众传媒对公共事业管理的影响

试论大众传媒对公共事业管理的影响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公共事业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而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大众传媒对公共事业管理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深远。

首先,大众传媒作为公共舆论的重要形成者,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舆论引导”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比如,在疫情防控中,大众传媒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报道,引导广大民众正确认识疫情,严格落实防控措施,使得防疫工作顺利推进。

此外,传媒还通过独立思考和深度报道,揭露一些关于公共事业管理中的不合理、不公正、不合法现象,促使政府加大对这些问题的重视,推进公共事业管理的改革。

其次,大众传媒的出版物、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各种媒介形式,为公共事业管理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宣传平台。

政府通过大众传媒向社会发布信息、政策、法规等,使得公众及时了解相关信息,减少听信谣言、造成社会不安的可能性。

同时,传媒还可以通过制作公益广告、专题节目等形式,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公共事业管理,增强公众对公共事业的理解和认同。

最后,大众传媒本身也承担着公共事业管理的一部分责任。

传媒的内容要求必须符合公共道德、守法合规的社会价值观,以良好的行为标准引领公民,推动社会进步。

在此前提下,大众传媒可以利用自身的独特优势,加强对公共事业管理的报道和宣传,强化对公共部门的监督,帮助政府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真正做到推动公共事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大众传媒对于公共事业管理的影响是多方面、多层面的。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传媒这一平台,加大对公共事业管理的报道和宣传力度,引导公众正确认识公共事业,并积极参与和监督公共事业的发展。

同时,政府部门也应该在与大众传媒的合作中,注重传媒的监督作用,不断提升政府的工作效率和公共服务质量,实现公共事业管理的良性循环。

试论我国大众传媒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试论我国大众传媒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大众 传 媒 有 助 于公 众 参 与公 共 政 策 的制 订 。大 众 传 媒 作 为一 种连 接 公 众 与 公 共 决 策 系统 的桥 梁 ,可 以帮 助 很 多 无 法 直接 与决 策 系 统 接 触 的公 众 来 公 开 表 达 自 己诉 求 ,使 基 层 老 百姓 关 注 的政 策 问 题 能 够 直 接 上 达 。大 众 传 媒 传 递 信 息 的 直 接性 和及 时 性 有 助 于 分 散 的 公 众 切 实 参 与 到 公 共 政 策 的 过程 中来 。因 此 , 众 传 媒 的 突 出作 用 就 在 于 增 强 了公 共 利 益 表 达 大 的效 能 , 实地 反 映 了公 众 的 利 益 。 真 ( ) 三 形成 过 程 : 大众 传 媒 提 升 政 策 制 定 水 准 1 除 政府 与媒 体 、 众之 间 的信 息 不 对 称 。公 共 政 策制 . 破 公 定者 们 获 取 的 信 息 常 常 是 不 完 备 的 。大 众 传 媒 通 常 握 有 社会 问题 的第 一 手 或 现 场 资 料 ,可 以为 政 府 机 关 制 定 公 共 政 策 提 供 信 息 支 持 , 除 其 与 媒 体 、 众 之 间 的 信 息 不 对 称 , 而制 破 公 从 定 出更 加 符 合 社 情 民 意 、 加 科 学合 理 的公 共 政 策 。 更 2弥 补 政 府 人 员 的有 限 理性 。 政 府 官 员 在 制 定 公 共 政 策 . 问 题 时 , 对 的 是 纷 繁 复 杂 、 出不 穷 的 社 会 问 题 , 们 在 同 面 层 他 时 间里 思 考 许 多 事情 的能 力 是 有 限 理 性 的 。 此 , 公共 政 因 在 策的制定过程 中 , 策者必须借 助媒体, 决 因为 在 实 际 生 活 中 , 大众 媒 体 常 常 通 过 专 家 采 访 、 众 来 信 、 闻 评 论 等 方式 给各 群 新 级 政 府 献 言 献 策 , 供 建 议 与 参 考 , 破 除其 理 性 之 有 限 。 提 以 ( ) 出过 程 : 四 输 大众 传 媒 开 展政 策 宣传 和 舆 论 监督 。 任 何 公 共 政 策 都 要 对 社 会 现 实 产 生 作 用 。公 共 政策 的执 行 是 整 个 政 策 体 系 中最 关 键 的 一 环 .是 检 验 和 落 实 政策 的关 键 .是 将 政 策 转 化 为 现 实 的 唯 一 途 径 。 理 论 必 须用 于指 导 实 践 ,如 果 没 有 政 策 的 执 行 ,再好 的 政 策 方 案 也 不 可 能得 到实 现 。一 项 公 共 政 策 从 字 面 上 的 决 议 变 成 公 众 的 自觉 或不 自觉 的实 践 行 为 需 要 经 历 广 泛 的 深 入 宣 传 和 发 动 过 程 ,这些 都 离 不 开 大 众 传 媒 的 支 持 三 、 索思 考 : 众 传 媒 参 与 公 共 政 策过 程 的 局 限 与对 策 探 大 我 国 的 大 众传 媒尽 管对 公共 政 策 过程 有 着 重 要 的影 响和 作 用 。 在 现 实 操 作 过 程 中 , 众 传 媒 特 别 是地 方传 媒 在 公 共 但 大 政 策 过 程 中能 发挥 的功 能 实 际 上 有很 大 的局 限 。 ( ) 一 大众 传媒 参 与公 共 政 策 过 程 的局 限 。 1大众 传 媒 受 到 市 场 冲 击 而失 客观 。从 实践 上 看 , . 市场 因 素 已经 对 我 国 传媒 的发 展 产 生 了 消极 影 响 。在 传 媒 实 现 产 业 运作后 , 源消耗主要依靠广告收入得到补偿 , 资 传播 内容 和方 式 便 受 到 广 告 活动 的影 响 和 制 约 。 是 , 广 告 的依 赖强 化 了 但 对 大 众 传 媒 对 收视 率 的追 求 ,同 时也 使 广告 投 入 及 节 目更 趋 都 市 化 、 利 化 , 使 公 众 无 法 判 断报 道 的真 实 性 和 全 面性 。 功 致

试论大众传媒对公共事业管理的影响

试论大众传媒对公共事业管理的影响

试论大众传媒对公共事业管理的影响
首先,大众传媒可以对公共事业管理的宣传推广起到积极的作用。

大众传媒具有广泛的传播渠道和强大的传播力,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公共事业管理,增强公众的参与和监督意识,进而推动公共事业管理的改进和提高。

例如,在城市管理方面,大众传媒可以通过地铁、电视、广播等不同载体,向公众传达城市管理的相关政策和知识,并倡导每位市民积极参与城市管理,发挥自身的作用。

其次,大众传媒可以通过舆情监控和反馈,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意见。

大众传媒可以及时报道公共事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借助舆情分析工具分析网民对事件的评价和反应,对公共事业管理的变化和趋势进行预测,及时向政府反馈公众的意见和建议,促进政府更好地制定和执行政策。

最后,大众传媒可以通过舆论引导,促进公共事业管理的改进和提高。

大众传媒作为公众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积极报道公共事业管理中的现象和问题,而且还可以通过引导舆论来推动公共事业管理的改进和提高。

例如,公共医疗方面,媒体可以多次报道医疗服务不周、医疗陪护制度的不健全等问题,让公众意识到医疗服务存在的问题,引导公众积极关注和监督医疗服务质量,从而推动医疗管理的改进。

总之,大众传媒在公共事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宣传推广、舆情监控和反馈、舆论引导等多种手段,大众传媒可以促进公共事业管理的改进和提高,从而更好地满足公众的基本需求,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发展。

公共性及大众传媒的伦理责任

公共性及大众传媒的伦理责任

公共性及大众传媒的伦理责任公共性的基本含义所谓“公共性”有两个基本含义,一是指通过进入公共场合、公共空间而获得的可见性、公开性、透明性(公共性A),与此相对,私人性则是处于隐蔽状态的、不公开的、不透明的;二是与公共利益的价值关联,这个意义上的公共事件就是与公众利益相关的事件,这个意义上的公共物品就是属于公众所有的物品(公共性B)。

比如一个人拿自己合法挣得钱去赌博,即使输得精光,这也是他的私人事务,和公众利益无关,我们可以说他的道德境界不高,但是却不能说他侵犯了公共利益;但是如果他拿社保基金、拿国家的钱去赌博,那么无论他赌赢了还是赌输了,都是对于公共利益的侵犯,因为这个钱是属于公众的。

从理想的角度看,公共性的A、B两种含义应该是重合的,也就是说,进入公共场合、被公众了解、谈论的,应该是与公众利益相关的事件或问题,与公共利益不相关的私人问题则应该保持其隐蔽性,不可见性,而不应该进入公共场合(在媒体时代进入公众场合实际上几乎等于进入公共媒体)。

这种重合的例子有各种各样的重大社会事件、国家权力的使用、国家财政情况的公开报道(比如南方雪灾、四川地震、山西等地的煤矿爆炸事故等),它们既是呈现于公共空间的、可见得(公共性A),同时又是关乎公共利益的(公共性B)。

所有的国家行为、政府行为、公共机构行为都是具有公共性的,都是与公众利益相关的。

国家权力、国家行为、政府行为之所以需要监督,原因也在这里。

但在现实中,公共性的这两个含义常常又是不重合的。

不重合的情况也有两种。

一种是具有公共意义的事件(公共性B)因不能被公共媒体关注而无法进入公共场合并获得可见性和透明性(公共性A)。

比如在被媒体曝光之前,“非典”虽然是一个关乎公共利益的重大公共事件,但却没有在公共空间呈现出来,不具备可见性和公开性,无法成为实际上的公共事件,它的公共意义被人为地压制和遮蔽;另一种情况是:本来没有公共意义(公共性B)的私人事件或私人物品,因为被公共媒体广泛炒作而获得了可见性(公共性A),进入公共场合并成为所谓的“公共事件”。

大众传媒的功能及其对公共管理的意义

大众传媒的功能及其对公共管理的意义

大众传媒的功能及其对公共管理的意义大众传媒是指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互联网等媒介向广大群众传递信息、知识和文化的组织和运作机制。

它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的功能,并对公共管理产生重要的意义。

首先,大众传媒具有信息传递的功能。

大众传媒能够收集、整理和传递各种信息,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科技等各个领域的信息。

通过新闻报道、发布公告、发布政策等形式,传达给公众,提高公众对社会大事和重大政策的了解和认知。

同时,大众传媒还可以传递文化、艺术等多元化的信息,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其次,大众传媒具有舆论引导的功能。

大众传媒能够对社会事件、重大问题进行报道和分析,并对公众进行舆论引导。

通过评论、社论、专栏等形式,大众传媒可以为公众提供多元化的声音和观点,引导公众形成合理的认识、判断和态度。

舆论引导的功能对于公共管理来说尤为重要,可以帮助政府了解公众的意见和需求,及时调整政策和措施,实施良好的公共管理。

再次,大众传媒具有监督和批评的功能。

大众传媒作为社会的“第四权力”,可以对政府和行政机构进行监督和批评。

通过揭露贪腐、腐败、不法行为等问题,大众传媒能够促使公共管理机构加强自律和规范,防止和纠正错误和不当行为,提高公共管理的透明度和效能。

最后,大众传媒具有教育和文化传承的功能。

大众传媒作为重要的文化传播媒介,能够向公众传递优秀的文化、知识和价值观念。

大众传媒不仅可以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资源,推动科学知识和文化艺术的普及,还可以促进公众的道德和思想素质的提高。

这对于公共管理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能够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责任感的公民,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综上所述,大众传媒具有信息传递、舆论引导、监督批评和教育传承等多个功能,对公共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能帮助政府加强公共管理,还能为公众提供多样化的信息和服务,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

同时,大众传媒的发展也需要政府的正确引导和监管,确保传媒的公正、独立和规范运作,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整体利益。

新闻出版事业单位的大众传媒与公共服务

新闻出版事业单位的大众传媒与公共服务

新闻出版事业单位的大众传媒与公共服务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传媒行业作为重要的信息传递渠道,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作为新闻出版事业单位的大众传媒,其在公共服务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本文将探讨新闻出版事业单位的大众传媒在公共服务中的重要性,并分析其所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

首先,新闻出版事业单位的大众传媒在公共服务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它承担着各种媒体形式的传播角色,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

通过广泛的报道和宣传,大众传媒能够提供各种多样的信息,包括新闻、社会事件、文化艺术、科技创新等内容。

这些信息的传递和传播能够满足公众对多样化、全面性信息的需求,同时促进社会的交流和进步。

其次,新闻出版事业单位的大众传媒在公共服务中还具有社会监督的作用。

作为新闻媒体的代表,大众传媒能够对社会事件进行深入调查和报道,揭示事实真相,发声社会舆论。

通过对社会问题的曝光和舆论引导,大众传媒能够促使社会问题的解决,进一步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秩序稳定。

然而,新闻出版事业单位的大众传媒在公共服务中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随着新媒体的兴起,大众传媒的竞争压力增加。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传播更加迅速和广泛,个人能够随时随地获取和传播信息。

这对于传统的大众传媒形成了一定的冲击,需要采取更加创新的方式和手段来吸引读者。

其次,大众传媒在信息传递过程中需要面对的是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问题。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虚假信息泛滥成灾,大众传媒需要加强自身的可靠性和专业性,以保障公众获取真实、准确的信息。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新闻出版事业单位的大众传媒需要注重自身的素质和创新能力。

首先,大众传媒应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和队伍建设。

只有拥有高素质的从业人员,才能够提供专业、准确、真实的信息。

其次,大众传媒应积极采用新技术,拓展传播渠道。

通过加强互联网、移动应用等新媒体的应用,大众传媒能够更好地满足公众的需求,提高传播效果。

总之,新闻出版事业单位的大众传媒在公共服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提供各种信息,满足公众的多样化需求,还具有社会监督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大众传媒的公共性
B10100312 陈曦瑶关于讨论大众传媒的公共性,我认为首先要了解大众传媒和公共性的基本含义。

所谓大众传媒,传播学书中吸取各种定义总结为:大众传播是由组织化的传播机构及其专业人员通过技术性传播媒介向人数众多、各不相同而又分布广泛的受传者传播信息的社会过程。

所谓公共性,则有两个基本含义,一是指通过进入公共场合、公共空间儿获得可见性、公开性、透明性;二是与公共利益的价值关联,这个意义上的公共事件就是与公共利益相关的事件,这个意义上的公共物品就是属于公共所有的物品。

传播学书中提到,大众传媒的公共性与公益性的依据包括三个方面,下面就每个方面逐一进行说明。

1、大众传媒是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信息生产者和提供者,在满足社会的普遍
信息需求方面起着一种公共服务的作用。

大众传播组织通过各种传播技术方式对信息进行广泛而深远的传播,使得大量的信息被受众所了解,同时充分的提高了社会大众对信息需求方面的满足感,是人们更加全面的体验公共生活、参与公共领域的讨论与认知,这种公共性起到了一种真正为大众社会服务的作用。

2、大众传媒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具有广泛而强
大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涉及到普遍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共生活。

大众传播生产的信息涉及各个方面,在政治上,民众通过大众传媒的信息了解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工作情况,使得政府职能能够更好的在群众面前展现出来,增加的透明度,例如“红头文件”的信息透明,领导人的会面,国家事务的进展过程,都使得公众与政府更加亲密的接触,同时政治信息的传播也有利于群众对政府的监督,使得民众更加频繁的关注政治关心国家大事,有利于政府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影响政治在群众中的受关注度。

在经济上,随着大众传媒的不断发展,使得国内各种国有和公共媒介都取得了颇高的经济效益,从多个方面都对经济造成的有力的影响。

在社会文化方面,大众传媒的信息传播使得参加社会交流更加平凡简单,例如网络媒介,
促使了网民的诞生,网络文化的快速发展也改变的社会文化的结构。

3、大众传媒是某些“稀有”公共传播资源的受托使用者,他们必须对社会和
公众承担相应的义务与责任。

例如,电台广播,作为拥有稀有电波频率资源的受托使用者,电台就必须承担为公众进行服务的义务,提供应有的电台所独有的听觉享受,如果作为一个音乐电台,此电台就必须以音乐为主,为收听的公众播放歌曲,使得公众得到音乐上的享受和满足。

传媒公共性的制约,一是商业逻辑全方位的渗透,二是媒体体制的制约。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大众传媒迅速发展,随着席卷全球的媒介商业化,我国的传媒业随之开始出现商业化现象。

随着商业的渗透,电视报纸杂志为了吸引眼球,提高收视率发行量,开始报道低俗化,甚至有违道德的新闻来增加卖点和关注度,利用一些公共事件来炒作,越来越显现出中国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人隐私、恶意诽谤,只为娱乐大众,赚得收视率发行量,但是却极大伤害了明星的个人感情,这种现象愈演愈烈,使得社会道德日益沦丧。

在拿日前倍受关注的小悦悦事件,铺天盖地的都是新闻媒体谴责路人冷漠,中国的关注。

但是在众人谴责人性冷漠的同时,我昨天也在网络上看到一篇这样的日志“中国人道德滑坡,媒体责任最大!!”日志里面提到,作者认为小悦悦事件甚至之前发生过的引起社会大讨论的彭宇事件,其实都是媒体为达到其效果的道具。

作者指出“道德滑坡,媒体应该承担最大责任!”作者认为这是因为媒体根本没有履行社会责任。

媒体每天通过文字、图片,广播电视还有声像方面,如果媒体去告知受众相关的信息,这些信息会和它的认知产生一个作用。

如果这个作用会使受众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那么这样的导向是正确的。

媒体要做的是如实报道,而不是添油加醋误导民众。

坏的事例该抨击,好的事迹该颂扬,这才是正常的媒体社会责任和价值观。

小悦悦事件应该如实报道没错,但媒体对事件的报道和追踪似乎在误导民众好像现在中国的社会就是如此冷漠黑暗。

在小悦悦、彭宇案之外,还有更多的是中国民众出手救人的好事,比如一女童从小区10楼坠落,在楼下的80后共产党员,“最美妈妈”吴菊萍奋不顾身冲过去用双手将其接住。

一女童从小区10楼坠落,在楼下的80后共产党员,“最美妈妈”吴菊萍奋不顾身冲过去用双手将其接住。

江苏宜兴新街街道堂前村村民,19岁的共青团员殷建。

在陕西为救落水人员牺牲……还有很多民众道德感舍己救人的好品质,我不是说小悦悦事
件不该我们去思考反省,但是媒体如此猛烈抨击社会道德缺失,就好像把全中国人都落下了水,多多少少都是误导人们的思想,对塑造民众价值观道德观有影响,甚至引起社会的不安定。

媒体难道为了商业利益就可以如此不对社会国家人民负责?
所以我认为,媒体这种商业化的趋势值得我们关注也值得我们警醒,对小悦悦事件的渲染都不利于事情的解决,我们更应该关心小悦悦的伤势,谴责没有几个帮助的人,赞扬出手相助的人,给予民众更多的自我反省,而不是一味夸大渲染满足自身利益,要如实报道公共事件,不添油加醋,要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否则,传媒总有一天会受到整个社会的谴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