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制种产业的调查与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我县杂交水稻制种产业的调查与思考
县委政研室
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地性核心产业,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

根据安排,我室近期就全县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发展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具体情况整理汇报如下:
一、产业现状
我县是全省最早进行杂交水稻制种的县之一,30多年来,通过历届县委、县政府的艰苦努力,我县杂交水稻制种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已发展成为全县重要的特色支柱产业和老百姓增产增收的重要渠道。

总体来说,我县制种产业有以下几个特点:
1.历史悠久,产业基础较好。

我县于1975年开始进行杂交水稻制种,1979年亩产即达60. 74公斤、居全省第一。

1982年制种面积达5068亩,亩产126公斤,制种经验获时任国家农物渔业部部长高度肯定。

1983年大胆改革制种技术,当年平均亩产208.5公斤,并出现亩产275公斤以上的高产丘块,获湖南省杂交水稻制种小面积高产攻关奖。

30多年来,全县陆续有14个乡镇建立了制种基地,制种面积发展至6.8万亩,平均亩产237.9公斤,建
成了全国最大的制种基地,掌握了世界领先的制种技术,培养了一大批制种人才,积累了丰富的制种经验,奠定了制种产业的坚实基础。

2.环境优良,产业竞争力较强。

我县地处雪峰山脉南端,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地形、土质、温度和昼夜温差都十分适宜稻种生长,加之广大农民熟练掌握制种技术,历届县委、县政府又高度重视制种产业发展,出台了《绥宁县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发展规划(2 009-2 015年)》和制种基地管理办法,为制种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有力推动了制种基地上规模、产量创新高。

目前,我县制种总产量约占全国的七分之一、全省的三分之一,亩产量、纯度、色泽、种子发芽率等质量指标居全国之首,被袁隆平院士亲笔题词为“中华杂交水稻制种第一县”,今年成功列入“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

3.效益明显,产业发展势头向好。

全县制种面积一直稳定在7万亩左右,且每年都略有增加。

制种价格稳步增长,近三年二系品种每斤由7元涨至8.5元、三系品种每斤由5元涨至6元。

稻种广受欢迎,产品远销全球2 0多个国家和地区。

制种效益也十分明显,制种田平均亩收益2800元,比水稻田高1000余元/亩,201 2年全县制种
产值达2.6亿元,是促进农民致富增收的优势产业,直接受益农民2.6万户11.4万人。

如,唐家坊镇唐市村制种大户汤明义去年承包制种田120亩,制种收益高达5 0余万元,远远胜过在外打工。

二、当前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
我县杂交水稻制种产业的发展壮大,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发展状况还不尽如人意,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利益冲突不断,制种企业恶性竞争严重。

目前,在我县建有制种基地的制种企业有隆平、科裕隆、金稻、荃银、亚华、年丰、中江、六三、袁氏、穗香、希望、秀华等1 4家,各制种企业为了落实更多的制种基地面积,没有严格遵守先入为主的原则,擅自插手别的公司已落实的制种基地,且有时不按协议价格收购种子,引发了制种企业之间、制种企业与农户之间的矛盾,造成企业之间相互攻击,企业与农户之间相互不信任,严重影响了制种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2.抗风险能力差,靠天吃饭的状况没有明显改变。

制种产业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风调雨顺时,产量好、质量高,效益就有保障,反之,当遭遇到自然灾害或特殊天
气,尤其是授粉时遇上连续阴雨天气,轻则授粉质量不好,种子产量减产,重则所有种子立着发芽,种子质量下滑。

例如:我县制种二系品种理论产量每亩为350-450斤,而近三年实际亩产分别为355斤、510斤、365厅,三系品种理论产量每亩为550斤,而近三年实际亩产分别为51 3斤、61 6斤、508斤,好的年份和差的年份相差100斤/亩,产量波动性很大。

再如,今年我县从6月底至8月初一直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出现了严重旱情,全县制种田受灾面积达3.6万亩、成灾2.2万亩,绝收2400亩,预计将出现单产、总产双减的情况。

3.投入远远不够,基础设施条件较为薄弱。

县内大部分水库尤其是乡村的小堰塘、小水库都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靠农民投工投劳、土法设计、就地取材、拦河筑坝修建的,建造标准很低。

如今,大部分小堰塘、小水库已被洪水冲毁,小部分被淤平,一些蓄水量小的堰塘水库遭到遗弃、日渐荒芜。

加之县内农村群众大多直接抽水灌溉,对维护水渠积极性不高,导致灌溉水渠年久失修、淤泥堆积、堵塞严重,有些农村群众还在水渠旁边栽树,落叶长期堆积入渠,使得本已堵塞的水渠更加流通不畅,夏季一旦暴发短时间大暴雨,往往造成水渠水流不畅,洪水泛滥,
冲毁良田,一旦发生连续性干旱,水渠又发挥不了作用,无法引水灌溉,造成良田干涸,使农业生产遭受巨大损失。

与此同时,制种基地的水、电、路、晒场、烘干设施等配套设备也有待完善。

4.税收寥寥无几,对县域发展的贡献较小。

我县工业企业每1亿元产值约可以形成550万元的税收。

制种虽已成为我县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但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制种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都免征税收,制种企业只在注册地向工商部门上缴少量营业税,而我县制种的企业注册地多在长沙、湖北、四川等地,并未在我县注册公司、办理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没有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无法落实税收征管,导致多年来我县制种产业虽有2000多万公斤的产量、2亿余元的稳定产值、却始终是“零”税收,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不明显,并没有真正成为能拉动财税增长的优势产业。

5.基地普遍较小,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上要求集中成片,做好隔离。

但我县规模最大的茅坪村制种面积达6 000亩,规模最小的制种面积只有50亩,且大小不一,村组不同,分布零散,难以形成集中连片规模效应。

这主要是由于:农村土地分散承包经营,制不制
种完全依靠群众自愿,杂交水稻制种基地的整体规划难以落实。

县内经营的各制种企业年度任务变化很大,致使制种面积不定、基地不稳。

缺乏有效的推进土地流转手段,农民土地流转积极性不高,集中连片制种的不多。

在同一隔离区一些农户的劳力或者技术缺乏,不愿按要求承担制种任务,插花田现象严重,基地分散化、小型化状况明显。

三、对策和建议
推动制种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对于加快推进制种大县向种业大县转型,促进全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税增长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对制种产业存在的上述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1.加强监督管理,进一步规范制种秩序.,严‘把制种企业准入关,加强对制种企业的资质审查,严格执行一个自然村一个制种企业制种的规定,严禁任何企业到他人已落实的基地制种,切实避免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确保制种基地长期稳定。

严把种子生产关,在生产中严格做到“一田、一品、一证(生产许可证)”,调运中严格做到“一品、一批、一证(检疫证)”,坚决杜绝瞒报面积、数量和随意更改品种名称等违法行为。

加强制种过程的监
管,督促制种企业严格履行合同和承诺,严厉打击非法制种、隔离串粉、抢购套购、拖欠种款等违法违规行为。

2.完善保障机制,进一步降低制种风险。

加强制种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控和农业气象等方面的服务和技术指导,做好生产用水、农机、农资、劳力等生产要素的调配,提升制种基地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探索建立种子生产保险制度,使企业和农民在种子试验、生产中的经济损失得到合理补偿,保险费可考虑通过政府投入启动资金、种子生产企业和个人适当承担部分费用的方式解决。

探索实行制种基地与企业落实风险抵押金制度,切实履行风险共担责任制,降低制种农户生产风险。

3.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

充分利用国家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大机遇,依托我县已争取到的“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等政策,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和企业增加投入,加快制种基地基础设施建设。

重点抓好水库、塘、池、提灌站、水渠等灌溉设施建设,做到有人建、有人管,构建库塘密布、渠系纵横的水网体系,提升水资源调营能力。

抓好制种基地规划区的土地平整和田间道路建设,集中打造“田成方、路相通、沟相连”的高标准制种农田。

抓好服务基础设施建设,配置必要的大
型机具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建好技术研发和农民培训的技术服务体系、检验监测能力较强的种子质量保障体系、晾晒烘干和仓储的运输的物流中心,提高制种产业标准化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4.引进加工企业,进一步推动税收增长。

针对国内龙头制种加工企业开展招商,在基地建设、政策扶持、企业服务方面给予优待,吸引企业来我县注册制种加工公司,建立一批高标准制种基地,建设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大型种子加工中心,改变长期以来“基地在我县、企业不在我县,生产在我县、税收不在我县”的窘局。

加强对县内制种企业的培育引导,强化企业间的协调联合,适时进行兼并重组,组建龙头加工企业,条件成熟时建设种业物流园,打造全国杂交水稻种子集散中心,实现企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税“三赢”。

5.加强基地建设,进一步引导形成规模化经营。

按照现代种业发展的要求,立足全县制种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各乡镇制种产业发展规划,推进制种基地成片发展。

加快推进土地流转,整合乡镇和村组、龙头企业,政府职能部门力量,共同做好群众工作,鼓励农民通过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使适宜发展杂交
稻制种土地向制种企业基地集中、向大户集中。

积极争取上级和企业投入,建立龙头企业、农民大户、专业合作社、科研推广机构共同参与规模化制种的机制,成片租种制种土地,组织开展制种高产攻关和机械化作业生产,在条件成熟的地方推广名耕直播技术,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的优势种子生产基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