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发展现状及其对策分析
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发展现状及其对策分析王华【摘要】摘要:作为中国纪录片一大类型,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获得了迅速发展,它既再现了少数民族地区风土人情、多彩文化和重大历史事件,又记录了少数民族普通人日常生活、生存状态和社会变迁,对中国纪录片艺术进步以及各民族之间相互交流作出了贡献。
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承载着少数民族和中国国家形象,它的广泛传播有利于文化认同、民族国家认同和现代化建设。
针对当前历史语境和传播技术条件,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可以从传播渠道、国际交流、政府扶持、摄制队伍建设等方面寻求突破与发展。
【期刊名称】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3(000)005【总页数】8【关键词】关键词: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少数民族文化;栏目化;网络视频;商业化纪录片要真实地记录历史、记录时代、记录文化,不能歪曲、虚构甚至捏造,如著名纪录片导演陈汉元所言:“在评估纪录片史料价值、认识价值、审美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时候,应该把史料价值放在第一位。
换言之,务必坚持客观、公正、真实。
这应该是制作纪录片亘古不变的原则。
”[1]20世纪80年代,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主要关注民族地区地理风光、人文习俗、民族团结和经济建设成就,具体如《天山交响曲》《凤凰城情思》《赫哲冬趣》《傈僳欢歌》《中国穆斯林》《远离草原的蒙古族》等;90年代,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将镜头指向了少数民族普通人日常生活及其消逝的文化,具体如《龙脊》《三节草》《最后的山神》《最后的罗布人》《马班邮路》《八廓南街十六号》等。
21世纪初,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在延续原有纪录格调的同时开始接受技术数字化、媒体商业化和社会转型所带来的各种社会挑战而寻觅发展。
纪录片是社会现实的一种镜像和创造性处理,它通过一个影像空间的建立来讲述一个国家、民族、社会以及个体的历史动态。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首次提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是实现工业、农业、科学技术和国防现代化。
新媒体时代纪录片创作特点及发展趋势
新媒体时代纪录片创作特点及发展趋势作者:茹岩来源:《大观》2020年第10期摘要:少数民族文化一直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重点关注的对象,我国陆续拍摄了许多相关的纪录片,比如《布达拉宫》《德拉姆》《沙与海》等,这些纪录片以淳朴、直观的画面展现了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文化以及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
这些优秀的纪录片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沟通。
通过几代纪录片创作者的努力,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已经在我国纪录片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文章对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的创作特点及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关键词:少数民族;纪录片;创作特点;发展趋势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和睦相处,共建美好家园。
少数民族纪录片是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其具有民族性、地域性和原生性特点,真实地记录各民族的生活习惯、民族信仰、精神风貌、风土人情等,人们通过影像增强了对少数民族的了解和认识,从而提升了各族群众的尊重意识,进而获得自我认同和相互认同的情感,提高了对祖国的归属感。
一、少数民族纪录片的特点纪录片虽然属于影像创作,但区别于其他的电影艺术形式,以真人真事为主要记录对象,在此基础上表达创作者的思想意图。
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主要记录对象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人、物、事、情。
我国少数民族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经济发展、文化变迁、宗教信仰等都有民族本身的特点,相关纪录片的呈现也会充分展现这一点,这使其在某种程度上区别于其他题材的纪录片,形成了自己的特质。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文化,没有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民族性,那么就不能被稱作民族团体。
文化是民族灵魂的象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在新的环境下,同样面临传统和现代碰撞的问题,也会经历一段艰难的适应期。
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这种文化传播形式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保留少数民族文化精华,对这一民族历史变迁的记录,为今后研究该民族或者分析民族间的交流融合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拥有思想性。
《2024年新世纪蒙古族题材电影影像呈现与传播研究》范文
《新世纪蒙古族题材电影影像呈现与传播研究》篇一一、引言在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艺术日益发展,各类题材丰富多样。
其中,蒙古族题材电影凭借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域特色,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本篇论文旨在研究新世纪蒙古族题材电影的影像呈现与传播,分析其特点、影响及未来发展趋势。
二、蒙古族题材电影的影像呈现1. 地域特色与文化元素蒙古族题材电影在影像呈现上,充分展现了蒙古草原的广袤、壮美以及独特的民族文化。
影片中常出现的草原、马匹、帐篷等元素,都为观众呈现了一个真实而富有生机的蒙古族生活场景。
同时,电影还通过音乐、服饰、习俗等文化元素,展现了蒙古族深厚的文化底蕴。
2. 人物形象与情感表达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蒙古族题材电影注重刻画鲜活、立体的角色形象。
通过对人物性格、心理的深入挖掘,以及与自然、社会的互动关系,使得角色形象更加生动、真实。
同时,影片还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让观众能够深入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
3. 影像技术与艺术风格随着科技的发展,蒙古族题材电影在影像技术上也有了很大的突破。
高清、4K等技术的运用,使得画面更加清晰、逼真。
在艺术风格上,影片结合了传统与现代元素,既保留了民族特色,又融入了现代审美观念。
此外,影片还通过运用独特的镜头语言、剪辑手法等,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观影体验。
三、蒙古族题材电影的传播研究1. 传播渠道与方式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蒙古族题材电影的传播渠道和方式也日益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院线放映、电视播放外,网络平台、移动设备等也成为重要的传播渠道。
这使得更多的观众能够方便地观看到这些优秀的影片。
2. 影响力与受众分析蒙古族题材电影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优秀的影像质量,赢得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
其影响力不仅体现在票房成绩上,还体现在社会舆论、文化交流等方面。
同时,影片的受众群体也在不断扩大,从传统的中老年观众扩展到年轻一代。
四、新世纪蒙古族题材电影的发展趋势与挑战1. 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观众需求的多样化,蒙古族题材电影在未来的发展中将更加注重创新与多元。
《2024年论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国内研究》范文
《论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国内研究》篇一一、引言云南,作为中国西南部的多民族聚居区,其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为电影创作提供了无尽的素材。
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强烈的民族情感,逐渐成为中国电影界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近年来,国内对于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研究日益增多,本文旨在探讨这一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特点及未来趋势。
二、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发展概述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以其丰富的民族文化和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成为了中国电影的重要类型之一。
这类电影通过描绘少数民族的生活、情感和风俗习惯,展现了云南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
从《五朵金花》到《诺玛的十七岁》,再到《红河谷》等经典作品,这些电影作品不仅在国内外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也为中国电影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国内研究现状及特点1. 研究现状随着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不断发展,国内对于这一领域的研究也日益增多。
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这类电影的创作背景、艺术风格、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同时,随着跨学科研究的兴起,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运用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
2. 研究特点(1)研究领域广泛:国内研究涵盖了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创作背景、艺术风格、文化内涵、社会影响等多个方面。
(2)跨学科研究:研究者们开始运用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
(3)注重实证研究:国内研究注重实证研究,通过调查、观察、访谈等方式收集第一手资料,为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持。
(4)研究成果丰富:近年来,国内发表了大量关于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学术论文、专著和报告,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成果。
四、主要研究成果及分析1. 创作背景研究:研究者们通过对云南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社会背景等进行深入研究,揭示了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创作背景和创作动机。
《2024年内蒙古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中少数民族现代化融入呈现研究》范文
《内蒙古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中少数民族现代化融入呈现研究》篇一一、引言内蒙古,作为中国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富的历史背景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众多少数民族。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内蒙古的少数民族文化也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
纪录片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传播媒介,对于记录和呈现这一变革过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旨在通过对内蒙古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的研究,探讨少数民族现代化融入的呈现方式及其影响。
二、内蒙古少数民族与现代化进程内蒙古的少数民族包括蒙古族、回族、藏族等,各民族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结构。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这些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
现代化带来了新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对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现代化也为少数民族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和可能性。
三、纪录片中的少数民族现代化呈现纪录片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传播媒介,对于记录和呈现内蒙古少数民族现代化的过程具有独特的优势。
在纪录片中,我们可以通过影像语言,真实地记录和呈现少数民族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活状态、文化传承和发展变化。
首先,纪录片通过真实的影像记录,展现了少数民族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活状态。
我们可以看到,随着现代化的推进,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这些变化不仅体现在物质生活方面,也体现在精神文化方面。
其次,纪录片通过呈现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展示了他们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在纪录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少数民族如何保护和传承自己的传统文化,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文化。
最后,纪录片还通过记录少数民族的发展变化,展示了他们在现代化进程中的进步和成就。
我们可以看到,在现代化的推动下,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四、现代化融入的呈现方式及其影响在纪录片中,现代化融入的呈现方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影像语言的运用:通过影像语言,真实地记录和呈现少数民族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活状态、文化传承和发展变化。
非遗纪录片的发展现状
非遗纪录片的发展现状非遗纪录片是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或内容,通过电影、影像等形式进行的纪录片创作。
它旨在通过记录、传承和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保护和传播。
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和大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增加,非遗纪录片在中国的发展逐渐壮大。
本文将重点探讨非遗纪录片的发展现状,并对其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目前,非遗纪录片在中国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数量逐渐增加。
随着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和需求的增加,越来越多的非遗纪录片被制作出来。
这些纪录片从不同角度、不同视角展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和特点,丰富了人们对非遗的认知。
其次,主题更加多样化。
非遗纪录片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戏曲、音乐、舞蹈等传统艺术形式,还展现了更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领域,如传统手工艺、传统节日、传统文化习俗等。
这些丰富多样的主题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再次,制作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
随着技术的进步,非遗纪录片的制作水平和品质不断提高。
从拍摄技术到后期制作,从讲述手法到叙事结构,都在不断创新和改进。
一些优秀的非遗纪录片不仅在国内受到赞誉,还在国际上获得了奖项和认可。
然而,非遗纪录片在发展中也面临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重大。
非遗纪录片不仅是记录和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平台,更是对非遗的保护和传承的一种方式。
但是,非遗的保护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单靠纪录片的力量往往是不够的。
因此,非遗纪录片需要与非遗保护机构、非遗传承人等紧密合作,共同推动非遗的保护工作。
其次,市场需求和商业化转型是挑战。
非遗纪录片的制作成本较高,而目前国内的非遗纪录片市场还相对较小。
因此,如何实现商业化运作,让更多的人看到和认识非遗纪录片,成为了一个难题。
一些制片公司和平台已经开始尝试与非遗旅游、文创产品等产业结合,以提升非遗纪录片的经济效益。
最后,传承人的问题也是值得关注的。
非遗纪录片的拍摄和制作离不开非遗传承人的配合和参与。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发展路径的思考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发展路径的思考1. 引言1.1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特点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特点包括:第一,故事内容多样化,涵盖了各个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等元素,丰富了影视作品的题材和表现形式。
第二,角色塑造多元化,通过深入刻画少数民族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命运,展现了他们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念和情感体验。
场景布景真实感强,少数民族电影常常选取真实的少数民族村落、风土人情作为拍摄背景,体现了当地特色和风情。
第四,语言文化呈现地域特色,少数民族电影往往采用少数民族的传统语言、音乐、舞蹈等元素,增加了作品的地域性和民族性。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具有多样性、真实性、地域性和文化性等特点,为中国电影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创作方向和丰富内容,也有助于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理解。
1.2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意义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意义在于丰富和多元化了电影作品的题材内容,为观众呈现了不同于主流文化的独特视角和价值观。
这种类型的电影能够展现少数民族群体的生活、风俗、传统和文化,帮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和认识这些民族,增进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也有助于传承和保护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促进文化多样性的传播和发展。
通过电影作为媒介,少数民族群体的故事和价值观得以传播和展示,为社会带来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文化体验。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还可以促进国家的民族团结和文化交流,推动各民族之间的和谐发展和共同进步。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意义不仅在于丰富了电影产业的内容和形式,更在于促进了民族文化传承和多元文化的交流与共融。
2. 正文2.1 历史背景下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发展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在历史背景下的发展受到了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的影响。
在早期,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主要是由国家政府或相关机构出资拍摄,目的是宣传民族团结、民族文化和国家统一。
这些电影通常强调少数民族的传统风俗、生活样貌和民族英雄,以加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观众口味的变化,少数民族题材电影逐渐朝着更加多元化和现实主义的方向发展。
《2024年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发展历程研究》范文
《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发展历程研究》篇一一、引言云南,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多民族聚居的特色,为电影艺术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自电影艺术在中国发展以来,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逐渐崭露头角,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情、丰富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主题内涵,吸引了众多观众的关注。
本文旨在研究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发展历程,分析其特点及影响,以期为未来该类电影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起步阶段在电影艺术刚刚传入中国时,云南的少数民族文化尚未得到充分挖掘和展现。
然而,一些早期的电影作品已经开始尝试将云南的民族元素融入其中。
这一阶段的电影作品以记录片为主,主要关注云南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如《云南风光》等。
这些作品为后来的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奠定了基础。
三、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发展阶段随着电影艺术的不断发展,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逐渐崭露头角。
这一阶段的电影作品开始关注少数民族的生活、文化、历史等方面,如《阿诗玛》、《五朵金花》等。
这些作品以丰富的故事情节、深刻的主题内涵和独特的民族风情,吸引了众多观众的关注。
同时,这些作品也促进了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四、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繁荣阶段近年来,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快速发展和多元化需求的增长,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迎来了繁荣阶段。
这一阶段的电影作品在题材、风格、表现形式等方面更加丰富多样,如《红河谷》、《碧罗雪山》等。
这些作品不仅在国内外取得了良好的口碑和票房成绩,还为云南的旅游和文化产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此外,一些新兴的导演和演员也开始关注并投入到这一领域的创作中,为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意。
五、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特点及影响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情、丰富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主题内涵,成为了中国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题材广泛,涵盖了少数民族的生活、文化、历史等方面;二是表现形式多样,包括纪录片、故事片、动画片等;三是注重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将少数民族的文化元素融入电影中;四是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吸引了众多观众的关注。
《2024年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发展历程研究》范文
《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发展历程研究》篇一一、引言云南,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瑰宝,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民族文化而闻名。
这里居住着众多的少数民族,他们的文化、历史、传说、风俗习惯等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在电影艺术中,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一种独特的电影类型。
本文将研究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发展历程,探讨其特点、影响及未来发展趋势。
二、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起源与发展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当时的中国电影业开始关注少数民族文化,试图通过电影这一艺术形式,将少数民族的文化、历史、生活等呈现给广大观众。
在这个背景下,云南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应运而生。
早期的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主要以记录片的形式,展示少数民族的生活、风俗、文化等。
如《云南风光》、《怒江之子》等影片,以纪录片的方式记录了云南少数民族的生活状态和风土人情。
这些影片为后来的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奠定了基础。
随着电影艺术的不断发展,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从90年代开始,越来越多的导演开始关注云南的少数民族文化,将云南的风景、人物、故事等融入电影中,创作出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优秀作品。
如《红河谷》、《香巴拉信使》等影片,以其独特的文化和情感内涵,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三、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特点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首先,它以云南的风景、人物、故事为背景,将云南的独特文化和风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其次,它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入的挖掘,将人物的性格、情感、经历等展现得生动而真实。
再次,它关注少数民族的生活和情感,将他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等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内心世界。
四、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影响与价值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影响和价值是不可忽视的。
首先,它为观众提供了一个了解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和风情的窗口,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个地区的文化和历史。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市场发展策略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市场发展策略【摘要】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在市场上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目前还存在一些挑战。
为了进一步推动少数民族电影的市场发展,我们可以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挖掘更多少数民族故事题材,提升电影质量,拓展国际市场,以及优化营销渠道等方式来实现。
随着市场发展策略的不断优化,少数民族电影的市场发展前景可期。
我们要认识到市场发展策略的重要性,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创新,才能让少数民族电影在市场上获得更大的成功和认可。
【关键词】关键词:少数民族电影、市场发展、宣传、故事题材、电影质量、国际市场、营销渠道、前景、策略。
1. 引言1.1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市场发展现状当前,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在市场上的地位逐渐得到提升,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困难。
少数民族电影的市场份额相对较小,观众群体有限,导致其在票房和口碑方面表现不如主流商业片。
由于受限于制作资金、推广渠道和宣传力度等方面的不足,少数民族电影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并不高。
由于相关政策和市场环境的限制,一些优秀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往往无法得到更广泛的展示和推广机会,导致其潜力无法完全发挥。
随着社会对文化多样性和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关注度逐渐增加,少数民族电影市场的发展前景也在逐渐明朗化。
少数民族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能够吸引更多观众的关注和喜爱。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在推动文化交流、促进民族团结和传播优秀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丰富电影市场的内容和形式,为观众提供更加多元化的选择。
加大力度推动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市场发展,挖掘其潜力和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1.2 少数民族电影的市场潜力少数民族电影的市场潜力在当前的电影市场中备受关注。
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快速发展,少数民族题材电影逐渐受到更多投资者和观众的关注。
少数民族电影以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和故事情节吸引了更多的目光,成为了电影市场中的一股新的力量。
少数民族电影的市场潜力体现在多个方面。
少数民族电影具有独特的文化资源,能够为电影市场注入新的元素和创意。
《2024年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发展历程研究》范文
《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发展历程研究》篇一一、引言云南,作为中国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之一,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
在这样的背景下,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了中国电影艺术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旨在研究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发展历程,分析其特点、成就与不足,以期为今后的创作提供参考。
二、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起步阶段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起,云南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开始萌芽。
这一时期的电影作品以记录片为主,如《怒江之晨》等,主要反映当地少数民族的生活状态和风俗习惯。
这些作品以写实的手法,展示了云南各族人民的生活面貌,为后来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三、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探索阶段进入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开始进入探索阶段。
这一时期的作品开始尝试将民族元素与现代电影技术相结合,如《云南映象》等作品,将云南丰富的民族文化融入电影之中,呈现出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
此外,这一时期的电影也开始关注少数民族的生活状态、情感世界和成长历程。
四、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繁荣阶段自九十年代至今,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迎来了繁荣发展。
这一时期的作品在题材、形式和风格上更加多样化,如《千里走单骑》、《白鹿原》等作品,将云南各族人民的生活、历史和文化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呈现。
同时,这些作品也在国际电影节上屡获殊荣,为中国电影走向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五、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特点及成就(一)特点: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格、地域特色和人文情怀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在表现形式上,这些作品善于运用独特的镜头语言、音乐和色彩来表现各族人民的生活和情感。
在内容上,这些作品深入挖掘了云南各族人民的历史、文化和情感世界,为观众呈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画卷。
(二)成就: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在国内外影坛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这些作品不仅在国内外电影节上屡获殊荣,还为中国电影走向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2024年内蒙古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中少数民族现代化融入呈现研究》范文
《内蒙古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中少数民族现代化融入呈现研究》篇一一、引言内蒙古,作为中国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富的历史背景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众多少数民族。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的推进,内蒙古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文化传承等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本文旨在通过对内蒙古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的深入研究,探讨现代化融入在少数民族文化中的呈现方式。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现代化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课题。
纪录片作为一种记录和传播文化的重要手段,对于展示内蒙古少数民族的现代化进程和文化传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对纪录片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内蒙古少数民族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状态和发展趋势。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1. 研究内容(1)内蒙古少数民族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发展;(2)现代化进程对内蒙古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3)内蒙古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中现代化的呈现方式;(4)纪录片在传播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和意义。
2. 研究方法(1)文献分析法:收集和整理相关文献资料,包括历史文献、政策文件、学术研究等;(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内蒙古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进行深入分析;(3)实地调查法:通过实地走访和调查,了解内蒙古少数民族的现代化进程和文化传承情况。
四、现代化在纪录片中的呈现方式1. 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呈现纪录片通过展示内蒙古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节日庆典、风俗习惯等内容,呈现出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同时,通过记录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如语言保护、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创新等,展示出内蒙古少数民族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2. 生活方式的呈现纪录片通过记录内蒙古少数民族的日常生活,如居住环境、饮食习惯、教育状况、工作方式等,呈现出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活变化。
这些变化包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环境的改善、教育医疗的普及等,都反映了内蒙古少数民族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活状态。
《2024年论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国内研究》范文
《论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国内研究》篇一一、引言云南,一个地理位置独特且民族多样性丰富的省份,孕育了众多的民族文化。
这一丰富的背景为电影艺术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创作灵感。
因此,以云南少数民族为题材的电影作品在国内外都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国内研究现状,分析其特点、影响及未来发展趋势。
二、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特点(一)文化多样性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多样的民族风情为特点,展现了云南各民族的生活状态、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
这些电影作品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入的挖掘,使观众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云南少数民族的文化魅力。
(二)地域特色鲜明云南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山川秀美,自然风光独特。
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在展现民族文化的同时,也充分展示了云南的地域特色,使观众在欣赏电影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云南的自然美景。
(三)艺术价值高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在创作过程中,注重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同时融入现代审美观念和艺术手法,使得这些电影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这些作品在国内外电影节上屡获殊荣,为中国的电影艺术赢得了荣誉。
三、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国内研究现状(一)研究领域广泛目前,国内关于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研究涉及多个领域,包括电影艺术、民族文化、历史社会等。
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题材的电影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二)研究成果丰富随着研究的深入,国内关于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研究成果越来越丰富。
这些研究成果不仅包括学术论文、专著、还有各类研讨会和展览等。
这些成果为进一步推动这一题材的电影创作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四、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国内影响及未来发展趋势(一)国内影响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在国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这些电影作品不仅让观众了解了云南的民族文化,还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同时,这些作品也促进了云南旅游业的发展,提高了云南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创作和研究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特点及发展策略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特点及发展策略研究陈磊【期刊名称】《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00)009【摘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对于少数民族以及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早在建国之初就已经引起了国家高度的重视。
在这个大环境下,由于国家相关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在这个时代环境下拍摄的少数民族的纪录片对于今后我国纪录片的发展埋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改革开放之后,由于中国的经济市场环境迎来了巨大发展进步,我国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更加重视,同时,对于少数民族题材的纪录片的拍摄也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时期。
从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看,少数民族生态伦理是各少数民族与自然长期相互作用而形成起来的对待自然的特定伦理观念及生活方式。
本文将针对该题材具体的发展历程做出仔细的研究分析,结合少数民族伦理思想在电影中的展现,并且探究其发展过程中记录手段和表现形式的变化过程,深入研究少数民族纪录片的发展特点。
在当今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当下,结合前人有效的研究成果,提出纪录片将来大致的发展方向。
必须坚持自己的文化特点和拍摄性质,寻求适合大众的传播途径,拍摄出优质的作品。
本文接下来将会对少数民族题材的纪录片展开细致理论性研究分析,并且希望能够提出一些实质性的意见,对于今后该题材的拍摄希望能够有一定的帮助。
【总页数】3页(P51-53)【作者】陈磊【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952【相关文献】1.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发展现状及其对策分析 [J], 王华2.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特点及发展策略研究 [J], 陈磊3.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J], 陈亮4.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发展概述 [J], 王安婷;崔颖5.从《丽哉勐僚》看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的特点与价值 [J], 李赞红;庞广芬;刘桂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藏地纪录片类型的流变与趋向
藏地纪录片类型的流变与趋向
随着时代的变迁,藏地纪录片类型也从一开始的短片纪录片,逐渐向长篇纪录片、系
列纪录片等多元化方向发展,内容也更加丰富、深入,反映了藏地社会、经济、文化和历
史的多个侧面。
在纪录片类型的流变中,最早的藏地纪录片多对藏族民俗、风俗、宗教等方面的介绍,内容呈现较为单一,只有短小的篇幅。
但是,在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纪录片艺术的推进,
藏地纪录片开始向着多方面发展。
比如,在这些纪录片中,藏族的历史、文化以及环境问
题也得到了多方面地探讨。
这种多维度的探讨使得观众更为丰富地了解到藏地的历史、文
化以及现代化的发展状况。
随着纪录片市场的不断成熟,藏地纪录片的类型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长篇纪录片、
系列纪录片和电影等类型也开始在藏地纪录片的市场中扩张。
这些类型的纪录片不仅呈现
了更多元的内容,而且在以视觉方式呈现的同时,也能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到藏地各方面
的情况,使得观
最后,随着时代的变迁,藏地纪录片不断地向高品质的方向发展。
除了内容更丰富、
表现形式更多元之外,它们还在道德层面上越来越注重。
藏地纪录片让观众更好地体验到
藏族文化的多样性以及藏地人民的生活方式。
而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藏地纪录片也
将继续不断拓展,为观众们呈现更加精细化、丰富化和贴近实际的媒介形式和视觉体验。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发展路径的思考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发展路径的思考【摘要】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在中国电影产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揭示少数民族文化和传统,可以促进国家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目前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现状并不十分乐观,存在着制作质量参差不齐、市场影响力不足等问题。
为了推动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发展,政府应加大支持力度,深入挖掘民族文化资源,开拓市场与推广渠道,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同时加强人才培养与技术提升。
只有不断推动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产业的发展,才能充分发掘其潜力,拓展更多的创作空间,为中国电影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发展路径、政府支持、民族文化、市场推广、国际影响力、人才培养、技术提升、发展潜力、产业发展、创作空间。
1. 引言1.1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重要性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作为中国电影市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文化和社会意义。
少数民族是中国多元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传统文化和历史传承为电影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题材。
通过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呈现,不仅可以展现中国的多元文化,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理解,也可以激发观众对民族文化的兴趣与认知,激发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1.2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现状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现状是多方面的。
虽然在近年来,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蓬勃发展,一些优秀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如《乌尔善之民族五部曲》、《卧虎藏龙》等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和口碑,但整体而言,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在市场上的份额并不高,存在着内容单一、题材陈旧等问题。
由于投资成本高、市场回报不确定,导致了相关作品的数量远远不及汉族题材电影。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创作水平也参差不齐。
一些作品在表现少数民族文化特色方面不够深入、细腻,缺乏真正的民族情感和文化内涵,使得这些电影形式化、功利化的味道比较浓厚。
要提升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现状,需要在政府支持、文化挖掘、市场开拓等方面全面发力,才能为这一题材注入更多活力,实现行业的良性发展。
《2024年内蒙古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中少数民族现代化融入呈现研究》范文
《内蒙古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中少数民族现代化融入呈现研究》篇一一、引言内蒙古,作为中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之一,其丰富的文化、历史和风土人情一直吸引着众多关注。
近年来,随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内蒙古少数民族的现代化融入也成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
以内蒙古少数民族为题材的纪录片,正是展现这一过程的重要载体。
本文旨在研究内蒙古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中,少数民族现代化的融入呈现方式与特点。
二、纪录片概述内蒙古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以真实、生动的画面,展现了内蒙古各少数民族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发展变化。
这些纪录片不仅记录了少数民族的生活状态、文化传承,也展示了他们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挑战与机遇。
通过这些纪录片,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内蒙古少数民族的现代化进程。
三、现代化融入呈现的特点1. 文化传承与现代发展的融合在内蒙古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传统文化与现代发展的融合。
这种融合不仅体现在建筑风格、服饰文化等方面,更体现在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
例如,在记录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少数民族在保留传统文化的同时,也积极融入现代社会,接受现代教育的熏陶。
2. 自然环境的保护与利用内蒙古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这也是其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纪录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少数民族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保护和利用自然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3. 现代科技的运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科技也在逐渐融入内蒙古少数民族的生活中。
在纪录片中,我们可以看到现代科技在农业、医疗、教育等领域的应用,为少数民族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四、现代化融入呈现的方式1. 叙事方式在内蒙古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中,采用多种叙事方式来展现现代化的融入。
例如,通过人物故事、事件叙述等方式,展现少数民族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活状态和变化。
同时,也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2. 画面呈现在画面呈现上,纪录片运用了多种拍摄手法和技巧,如航拍、特写等,来展现内蒙古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2024年内蒙古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中少数民族现代化融入呈现研究》范文
《内蒙古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中少数民族现代化融入呈现研究》篇一一、引言内蒙古,作为中国的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其丰富的文化背景和独特的地理环境为纪录片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近年来,随着少数民族现代化的进程不断推进,关于内蒙古少数民族题材的纪录片逐渐增多,其中对现代化融入的呈现尤为引人注目。
本文旨在研究内蒙古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中少数民族现代化的融入及其呈现方式。
二、内蒙古少数民族与现代化进程内蒙古地区的少数民族包括蒙古族、回族、藏族等多个民族,这些民族在保持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在现代化的进程中逐渐融入了现代元素。
这种融合使得少数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同时也为内蒙古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纪录片中的现代化融入呈现(一)技术手段的现代化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科技手段如高清摄影、特效处理等在纪录片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这些技术手段的运用,使得纪录片的画面更加生动、真实,也使得观众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少数民族现代化的进程。
(二)文化的现代化在内蒙古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中,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
这种转型并非对传统文化的摒弃,而是在保持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加入现代元素,使得传统文化得以传承的同时,也更具时代感。
例如,在服饰、饮食、音乐等方面,都融入了现代元素,使得这些传统文化更加符合现代审美。
(三)生活的现代化随着现代化的推进,内蒙古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纪录片中呈现了现代化的居住环境、交通设施、教育医疗等,让观众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少数民族生活的现代化进程。
四、现代化融入的意义(一)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化通过现代化的手段和元素,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既能够传承传统文化,又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和接受这些文化。
这种传承与发扬对于保护和弘扬少数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现代化的进程为内蒙古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通过纪录片的呈现,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内蒙古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从而促进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新时期海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发展路径研究
新时期海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发展路径研究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多元化,新时期海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逐渐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发展。
在全国范围内,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创作和发展也成为了中国电影产业的一个重要方向。
作为中国独特的地方文化和民族资源,海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上具有独特的影响力和发展潜力。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新时期海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发展路径,并分析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海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快速增长,海南省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创作和发展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作为中国南海边陲的热带岛屿,海南拥有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资源,成为了中国电影业开发少数民族题材的重要节点之一。
目前,海南省电影制作基地已经相继拍摄了一系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作品,如《南疆之恋》、《海南葫芦岛》等影片,在国内外影视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这些影片不仅以海南本地的美丽风光和独特文化为背景,同时也深入挖掘了当地多元文化和民俗风情,展现了海南少数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生活状态。
这些影片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创新的表现手法,为海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也为该地区的文化艺术事业增添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二、海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创作特色海南省作为中国最大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其地域、文化、历史和民族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传统和特色。
海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在创作过程中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
海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在选材方面更加注重挖掘当地的少数民族题材内容,如黎族、苗族等。
在影片的叙事手法上,更加突出了地方文化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特点,通过多种表现手法展现了当地少数民族的生活状态和文化精神。
海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在制作过程中还融入了当地的音乐、舞蹈、民俗、习俗等元素,以及当地少数民族语言和方言,使得影片更具地域特色和文化认同感。
这些特色也使得海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在国内外的影视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和吸引力,为其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视听2018.02|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56个民族共同构筑起绚丽多姿的中华文化。
而我们所讲的少数民族,是在中国的多民族范围内提出的汉族以外的其他55个民族。
以这些民族为主要反映对象的纪录片,都是我们讨论和研究的对象。
一、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的显著特点纪录片是影像的艺术,是真实人和事的记录展示,也是创作者思想意图的表达。
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因其以少数民族的风、物、人、情等为主要讲述内容,在根源上就带有与其他题材纪录片不同的特质,形成了自身显著的特点。
(一)神秘性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国各民族历经迁徙、融合,逐渐形成比较稳定的民族区域分布。
由于历史、民族习俗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许多少数民族居住在山高林密的地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少数民族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社会体系。
对于外界来说,他们的真实生活状态、民族风俗习惯、伦理观等都是神秘而新奇的,外人在进入到少数民族地区时,往往首先被他们独特的习俗所吸引,而这些也成为民族题材纪录片中最常见的展示内容。
(二)思想性纪录片导演孙增田认为,纪录片应该成为人类的自省,文明的守望者,正视弱小的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冲突,提醒人类思考向前走。
①一部成功的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必然蕴含着深刻的思想性。
从一些屡获大奖的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中,我们不难看出思想性是其作品的灵魂。
比如《最后的马帮》《神鹿啊,我们的神鹿》等作品,在记录少数民族生产生活状况的同时,都融入了创作者深切的思考与价值取向,这种思考不是狭窄的,而是关乎人类生存的思考。
比如在《神鹿啊,我们的神鹿》一片中,导演通过鄂温克女画家柳芭走进城市又逃回森林的历程,讲述了三代鄂温克女人的命运,进而反映鄂温克民族的起落兴衰。
这种思想内涵已不再是单一、表象的介绍,而是多元、深层次的解读。
因此,思想性决定了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的深度和生命力,能够流传于世并引发受众共鸣的作品,必然蕴含着创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三)脆弱性1958年文化部在文件中批示:“我们认为反映少数民族生活情况的影片,目前是迫切需要的,不仅对研究人类生活发展史有巨大价值,而且对广大人民也有重大的教育意义。
尤其是目前各少数民族社会生活正在发生急剧的变化,如不及时拍摄,即将散失,很难补救。
”②受历史、自然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我国许多少数民族的发展是分散而碎片化的。
一些少数民族更是连民族文字都没有,许多民族文化知识都依赖于口口相传,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都显得脆弱不堪,这也是目前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中所展示的主要内容———即将消逝的民族文化。
纪录片《达巴在歌唱》以四川和云南交界处的摩梭人文化传承为故事线索,讲述了摩梭人世袭的老达巴(祭司)因后继无人,最后把经书传授给了文化学者的历程,片子反映出的不仅仅是达巴自己的痛苦和矛盾,更是民族文化面临消亡时的抗争与无奈。
二、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的进阶变化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少数民族地区也一改闭塞落后的历史,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文化等得到极大的改善,民族交流和融合更加便捷、迅速。
得益于这些改变,外界能够通过更多的渠道来了解少数民族的情况,但纪录片仍然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与使命。
近年来,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呈现出了新的变化,而在内容选择和表现形式上尤为明显。
以往的许多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从名字就打上了非常明显的烙印,表现的内容和形式都过于单一。
而近年来,这种痕迹开始变淡。
尤其是一些少数民族自治区创作的纪录片,猎奇性逐渐淡弱,取而代之的是用客观、发展的眼光和态度来展现少数民族的现状与变化。
内容选择上,除了传统的民族习俗、节庆、生活等内容,少数民族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开始成为纪录片创作的题材。
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传承与发展的矛盾、信仰与现实的碰撞等,都成为了反映少数民族状况的选择。
内容的多样化既是符合少数民族地区实际情况的必然之选,也是此类题材纪录片发展的大势所趋。
2015年,广西电视台创作的三集纪录片《秘境广西》中,关于少数民族传统的呈现别具一格。
第三分集《人和》讲述了广西南丹白裤瑶服饰制作技艺的传承。
在内容选择上,片子把一个12岁白裤瑶小女孩作为主角,通过小女孩学习服饰制作技艺、完成自己的成人礼为主线,把白裤瑶服饰的历史、制作、传承等融汇其中,既生动形象,又易于接受。
表现形式上,新中国成立后,少数民族题材的纪录片经历了从政治宣传到大众传播的演变过程。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中央需要了解少数民族地区的状况,第一批少数民族题材的纪录片开始出现,以《西藏的农奴制度》《凉山彝族》《大瑶山的瑶族》等作品为代表,它们在加强中央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沟通联系等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
这类少数民族纪录片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人类学研究价值,而大众传播的效果却不佳。
改革开放以后,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的表现手法开始专论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的特点与发展趋势□陈亮摘要: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是记录、展示少数民族风土人情、民俗风貌的影像艺术,是外界了解少数民族特点及文化的重要途径,也在一定程度上扮演着加强民族间认识、交流、互动的角色。
少数民族的独特性使其成为了我国纪录片创作领域的一方沃土。
对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的特点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厘清过去、认识现在,对未来的纪录片创作实践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关键词:少数民族纪录片;特点;发展25DOI:10.19395/ki.1674-246x.2018.02.011|RADIO &TV JOURNAL 2018.02发生变化,之前政治宣传的色彩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以真实生动的人和故事为主要讲述对象,《藏北人家》《最后的山神》《龙脊》等一系列优秀的作品是承载这种变化的典型。
而人文关怀和平民化视角则成为主要的表现手法。
人文关怀的突出表现是尊重少数民族生活习性,解读文化的多元化,思考少数民族族群生存与发展,这些成为近年来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中表达的重要议题。
平民化视角,一改主题宣传的“画面加解说”模式,见微知著,以细节的故事、大众的视角进行平等对话,呈现出了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的思想光辉。
三、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的发展趋势(一)国际化表达手法成为主流站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来看待、理解、展现少数民族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把民族的故事通过国际化的表达手法来讲述,这是此类题材的纪录片呈现出的新态势。
以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六集大型涉藏纪录片《第三极》为例,它没有轰轰烈烈的情节,没有堆砌的华丽辞藻,而是通过一个个细小而生动,普通而感人的故事,表达藏族人民的精神世界,反映出藏族人民与自然、生活与信仰有机统一的主题。
于细致入微处入手,以故事的平实叙述,精美的画面呈现,表达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与文化,是中国故事国际表达的典范。
(二)创作视角日趋多元化随着影视制作器材的不断更新,新的创作手法不断在纪录片作品中得到呈现,小到微观生物,大到航拍世界,俯视众生,科技的进步不断推动人们创新,刷新人们的思想认知。
除了科技手段外,创作者的思想对于作品多元化的影响更加突出。
广西电视台创作的纪录片《终身大事》和《我的山水中国》,讲的故事都与广西柳州元宝山青山寨有关。
前者讲述了青山寨青年小杜为了延续梯田的历史,接续苗家的香火,费尽心思寻找对象和勤劳致富的故事;后者以著名画家黄格胜在青山寨写生作画的角度,讲述了元宝山一带数十年的更新改变。
两种完全不同的角度,反映的是不同人眼中的少数民族世界,更能够引人思考。
(三)市场化影响愈加明显少数民族题材的纪录片也不应该把自身与市场隔绝,商业价值不应该被忽视,拥抱市场,进行产业化生产是当今纪录片领域的新趋势。
在借鉴一些成功经验的同时,还要注重初期的市场调研、后期的宣传与品牌管理。
同时,少数民族题材的纪录片不应该成为过度迎合大众的市场产物,为了博眼球和经济效益就一味猎奇,而应该在记录少数民族地区生活现状的同时,通过作品的传播,帮助、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与进步,这是纪录片真正的价值所在。
注释:①聂欣茹.纪录片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220.②王华.从战事“拾零”到民族大团结想象———建国初期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J].新闻大学,2010(1).(作者单位:广西电视台卫星频道)新媒体艺术(NewMediaArts),最早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达达主义、未来主义和构成主义,兴盛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美地区。
受当代主义影响,西方艺术家最先使用霓虹灯晶体电子管、电子机械装置等媒介从事装置艺术,开启了新媒体艺术先河。
20世纪中期,多种新媒体材料开始成为当代艺术实验的一种自觉趋向,主要表现在电影、摄影技术、激光成像技术、大地艺术和异地传输等“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TechnologyArt”上。
科技高速发展的20世纪70年代,苹果电脑问世,计算机编程技术得到普及应用和进步提升。
艺术实践领域中逐步出现了互联网视觉技术,为当代新媒体艺术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智力发展。
新媒体艺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语境”技术突破,出现了影音合成、电子音乐编程、动画编辑、数码摄影、三位虚拟和电声模拟等应用技术。
21世纪以来,信息科技、纳米技术、互联网等大数据技术发展飞速,促使新媒体艺术形式多样化、内容多元化,对新世纪当代艺术领域发展影响深远。
全球当代艺术的表现形式颠覆了传统艺术观念,在科技东风的推动下,互联网艺术、数字媒体装置艺术领军当代数码艺术。
然而,在浮华的表象背后,我们不难发现新媒体艺术的基础理论建构极大地滞后于新媒体艺术的实践操作。
一、西方新媒体艺术的外延性理论建构新媒体艺术起源于西方,西方哲学在古希腊、古罗马哲学观点的影响下,讲究宇宙本体论思想。
主客观“一分为二”的思维定式建构了西方理性思维趋于主体地位,准确、客观、鲜明的逻辑推理思维,体现当代艺术的价值导向。
当代新媒体艺术的“西方化”特征,主要体现在其内涵“外延”上。
这种“西方化”的思想模式在客观上追求多元性、求变性和开放性,在自我批判中不断摸索前行。
西方新专论新媒体艺术的当代性理论建构□杜霞摘要:当代性艺术理论构建是目前中国艺术界理论研究的聚焦点。
新媒体艺术作为当代艺术的重要表征形式,它颠覆了传统艺术的美学观念,确立了当代性表现形式、研究方法与审美原则。
基于文化差异的中西方新媒体艺术研究的思维向度存在着较大区别,中国的学术研究关注思维模式的人文性、意象化和归纳性;西方则力求构建新媒体艺术的开放性、独特性和前沿性研究体系。
中国的新媒体艺术要善于在差异中,吸收和借鉴西方优秀的理论思想,并融渗到当代中国的思想价值体系之中,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当代性;理论构建;创新思维26DOI:10.19395/ki.1674-246x.2018.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