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领导者和追随者

论领导者和追随者
论领导者和追随者

论领导者和追随者

领导者与追随者是领导活动中的主体,以改造作为客体的领导环境。同时,领导者与追随者又互为主客体,领导者通过领导过程来影响追随者,追随者也通过追随过程来影响领导者,它们相互依赖、相互推动,构成领导活动的基本矛盾运动。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领导者和追随者的定义。领导者定义:能代表群体、组织、公众意志,掌握和运用各种权力和资源,体现主导地位的强者意志和倾向的机构和个人。追随者:在领导活动中与领导者有共同的利益和信仰,追求共同组织目标的人。那么可信、品质、关心人、勇气、沉着、能力,这都是领导者的必备条件,其中还包括先天性要素、经验性要素、修炼性要素。领导的素质:1素质种类:身体心理素质、教育文化素质、职业道德素质、能力与智慧、思想政治素质。2素质运动:朝阳运动和垂暮运动。3领导群体结构:梯形的年纪结构、协调的气质结构、合理的知识结构、互补的智能结构。

领导者与追随者的关系。关系表述,他们存在人格平等、身份相对、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等关系。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相互依赖还存在着:

A.领导者对被领导者的影响。

作为下属的榜样、交流者、满足资源需求

B.被领导者对领导者的影响。

被领导者是对领导者施加影响的源泉。被领导者接受领导的愿意程度、对领导者的认可程度。

从领导者的角度来说,领导者起到的是催化剂的作用,他们作为变革的推动者,在一路同行中,他们开发和培养其追随者,让其不断达到新的高度。领导者的两项驱动性任务或目标是:确保组织成功和一旦其应该离开的时候,她/他拥有足够经过培训和开发的人们来接替他的岗位。总体上来说,领导者应该学会将工作还给员工,他们主要通过武装队伍来实现更大的目标。从追随者的角度看,他们根据领导给他们的感觉来追随, 通过分享其愿景并在追随中学习技能和完成目标,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承担起更大的任务,并在其间逐渐达到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的需求。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一个公司如果连竞争都是不公平的,那么人机环境必然会不和谐。其次,良好的人际环境需要清晰地上下级关系,以及一套严谨的企业规章。任何会导致破坏人际环境的举动的处理都会有章法可依,这样就为良好的人际关系提供了规则基础。再次,人际关系毕竟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于有些有才干的人,规章制度对其的效果并不明显,这个时候就需要看你的选择了。如果是团队型非常强的工作,那么这种人建议辞退。如果是独立性较强的

工作,那么留下因为这种人能创造利润。毕竟企业是利益至上。一部电影《拯救大兵瑞恩》里面的那一段。这部电影是美国西点军校领导力教学中士官生必看的一部电影。希望大家思考三个问题:

第一,当情境很复杂,而且和我们原来的想象有很大差别的时候,一个领导者应该怎样行动?他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第二,领导的行为会对下属产生很大的影响。下属的行为举止对领导者具有什么样的影响?会影响他的什么行为?他是否还能很好地发挥领导力?

第三,从这个电影中你学到了什么?

这是一部非常令人震撼的电影。它给我们很多领导力方面的启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研究。

第一个问题,当时的情形是美国连长在诺曼底登陆策划中没有事前预料到的,他没有想到德军的火力如此猛烈,在看到他的无数士兵丧生的状况下,作为一个领导者和军人,他该怎么办?他应该具备一种什么样的品质以便去带领自己的下属取得战役的胜利?我觉得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应该

能在多变的环境下迅速地权衡利弊,做出一个正确的判断,刚才在他命令士兵从沙滩转移的时候,他应该能想到会令很多人丧生,但是他当时肯定也注意到,如果不转移的话所有的人都会死在这里。所以,我认为他命令从沙滩转移是一个非常果断的指令。形势变化相当迅速,几秒钟之内,他必须冷静地在脑海中做一个重大的决策,这是领导者必须具备的素质。美国另外一部电影里面有一个场面,另外一个将领吓呆了,站在那儿不动,他做不出决定来。这种情况很可能发生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作为领导者在这种状况下的领导素质不同于一般管理者的素质,也不是我们平常学的技巧和技能,它是人的基本素质,我们在领导力这门课里就是要考虑,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基本素质和技能。同学:我觉得作为一个领导者首先自己应该充满希望,坚定地带着他的下属走出困境。在逆境中领导者必须充满希望,保持积极的态度、保持冷静,而不应该灰心丧气,如果他灰心丧气的话,他的下属都会受到影响。从沙滩转移恐怕会有很大的伤亡,但是为了大局他一定要这样做,所以我觉得一个领导者应该具有大局素质。是的,大局观念,就是不仅仅看到现在,而且可能看到现在和未来。

第二个问题,他的下属的遭遇和他们的情绪,给了领导者什么样的影响?他又是怎么应对的?我觉得他的下属起

了一种促进作用,让这个领导者感受到自己肩上扛着责任。下属遇到灾难,他们的情绪反应给这个领导者一种很强的责任感,无论他自己怎么样,必须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抉择,想要取得战争的胜利,不果断不行。我觉得在这种情况下,一个领导者应该和他的下属在一起,让下属感觉到他的存在。只有下属感觉到他的存在的时候,这个团体才有战斗力。能发挥领导力,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在关键时刻领导者冲在前面,所有的人就会跟上去。如果这个军官躲在后边逃避的话,整个领导力就没有了,而且估计他的部队伤亡更加惨重。同学:我觉得领导应该在逆境中充满信心,即使他内心很恐惧,也应该把恐惧藏在心中,自己应该表现出非常积极的态度,去感染大家。丘吉尔曾经说过,恐惧本身比所恐惧的东西更可怕。战胜恐惧的这种勇气是平时训练出来的,这一点希望大家要切记,很多东西平时你没有的话,到关键时刻也一样没有。

最后还要特别强调一点:作为一个领军人物,面对复杂困难的形势,必须要有比较高的情商。智商固然很重要,但是没有情商的话,他很难在最快的时间内迅速调整自己的心态。我们很多学生,平时意气风发,当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就一蹶不振,没有应付挫折的勇气,战胜不了自己面对挫折所产生的恐惧,后果就可想而知了。

为了了解领导者、追随者和情境的三方互动,我们再用它分析中国的医疗领域。大家知道,中国的医院改革遇到很大的挑战。很多人把改革焦点集中在医院的管理体系上,很少有人真正从三环的角度去研究医院所面临的困境。目前,医院的院长都是由上面任命,所以选院长的过程相当随机,没有确定的标准,很多情况是政治要求第一,或者要求技术第一,即院长一定是著名的、一流的外科或内科医生。实际上这跟院长本身的管理职责没有多大的相关性。作为院长,个人人格、奉献精神和管理能力,一定要和他的追随者(下属)——医生、护士的期望值一致。不过,医生、护士的期望值又受到情境的制约,这个情境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环境,医院环境、医院体制、卫生政策、技术需求、经济状况、竞争的压力,种种因素都影响到医院员工的价值体系。所以真正把一个医院管好难度是相当大的。

再来分析一下在中国的外资企业。当下,很多跨国公司频频更换其中国区总裁,比如微软、思科的中国区总裁不断在换。为什么呢?其实跟这些总裁的自身能力没有太大关系,不但为了调整适应公司的战略目标,也要符合追随者的价值体系和内在需求。追随者又受中国国情的影响,竞争环境、经营特色、政府政策等因素的变化都是不可控制的,跨国公司只能调整自身去适应它。

如何处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人和组织之间的关系以及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这是你们一生都要面临的问题。如何解决其间必然要产生的矛盾,在其中寻找最佳的平衡,这是人生的大智慧。所以说,领导不仅是科学,而且是艺术。

领导者与追随者

领导者与追随者 领导者与追随者 上一篇,我们谈了送礼,这一篇,我们来谈谈领导者。 有个弟子跟我聊天,他说,最郁闷的事情是,他在公司里是个老总,但在家里,老婆总是有意无意地行使着领导者的角色,他就成了一个跟随者。照他的说法,在家里排名有时连保姆都不如。 这件事引发了一个很有趣的问题――领导力从哪里来?我想把 领导与领导者两个概念分开说。在我看来,领导就是个职位,而职位是可以任命的,或者是法律上赋予的某种权利。比如,你是老板的儿子,老板退了以后你就是老板了但你不一定是领导者。对领导者,有一个特别简单的定义一有追随者的人就叫领导者。而只有领导者,才有领导力。 在美国,每年花在领导力培训上的钱的多少,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社会地位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志。我们常见有些领导权力好像很大,但常常做那些初级员工做的事情,写个会议通知也要亲自操刀。他没有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领导者到底应该干什么。其实,领导者的工作就是发动群众,解决难题。 我听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你是一个很好的手工艺人,你是个很好的律师,或者你是个很好的教师,但是你未必是一个好的知识管理者。知识管理者的最大特点就是,你不再为事情负责,而是为事情的结果负责。 有人给我讲过,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教授芭芭拉也有类似的观点:一个人有没有领导力,首先看他有没有追随者,领导力和追随者成正比,这跟他有钱没钱没关系。领导力嘛,既然是力,就有力大力小的问题。怎么来衡量呢?就是看,你在没有职务的情况下,还有多少人跟着你。追随者的数量、追随者的质量,就是衡量一个人领导力的硬指标。 芭芭拉把追随者分成五个等级――孤立者、旁观者、参与者、活跃者和铁杆者。孤立者,既不明白事,也不参与事,反正就这么呆着,

领导者、追随者、情景论,

“领导者、追随者、情景”论 在现在的社会中,我们的团队管理需要不断地发展,而处于这些情况中的角色是“管理者、被管理者”还有必不可少的管理环境。在想要提高工作效益和充分利用组织内外资源的情况下,我们就要提高我们所处的管理环境质量,在这类似情况下我们就需要去学习一些管理经验。 领导特性理论也被称为“伟人理论”或英雄理论,它是研究领导者个性特点,以及预测具备什么样的个性特点的人能担任领导。现代领导特质理论认为,领导者的品质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实践中形成的,领导者特质是可以通过教育训练培养出来的。较具代表的现代领导特质理论包括:十条件论、二十种能力论、六类特质论、五种能力论、三种技能论等,下面我们从中选取一些来加以理解和探讨。 一、十条件论: 1)合作精神 2)决策才能 3)组织能力 4)精于授权 5)善于应变 6)品德超人 7)敢于创新

8)敢担风险 9)尊重他人 10)勇于负责 二、十种能力论 1)工作效率高; 2)有主动进取精神,不断改进工作; 3)有概括能力; 4)逻辑思维能力强,善于分析问题; 5)有自信心; 6)有很强的判断能力; 7)善于用权; 8)能帮助别人提高工作能力; 9)热情关心别人; 10)能以自己的行为影响别人; 三、三种技能论 1)技术技能 2)人文技能 3)观念技能 四、五种能力论 1)善于处理和利用自己的时间 2)注重贡献,确定自己的努力方向 3)善于发现和用人之所长

4)能分清工作的主次 5)能做有效的决策 领导者位高权重,追随者只能服从。而情景则处于领导者和追随者之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友好的领导者,必有打心底跟随的追随者,在上级关心下级,下级忠于上级,而有的领导者和追随者却没有这样的关系。领导者—成员交换理论认为,由于时间压力等原因,导致领导者与其下属中的少部分人建立了特殊的关系,这些个体成员成为圈内人士,他们受到信任,得到领导更多的关照,也更可能享有特权;而其他下属则属于圈外人士,他们占用领导的时间较少,获得满意的奖励机会也不多,他们的领导者—成员关系是在正式权力系统的基础上形成的。只要我们的领导者把时间平均分配到各位员工的身上,公司的力量就会发展起来,也就是蝴蝶效应。但是我们领导者完全是不可能具有这么多的时间,所以我们可以用毛遂自荐的方法运用于在工作中的员工,使他们的能力可以得到实现,也使领导者对员工有一定的了解。 在此情景中,该组织一定顺利发展,可成为高端组织,这就是这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领导者即有‘领导力和领导’但其领导力不等于领导。领导力下属对上级从心里的服从,当上级下达命令,下级无条件并心服口服的去玩成。上级以其魅力、性格对下属影响为根基。而领导则对指位居此职,根据责任和权力对下级进行领导,如果情景不同、其三者协调关系也有所不同。在2000年前中国文人、思想家、教育家、‘老子’说过‘太上,

领导者如何获得认同和追随的人

领导者如何获得认同和追随的人 领导者为追随者提供平台与机会。把组织理解成是一个平台,一些人在这里用它实现自我价值。这些人就是这个平台的追随者,同时也在用自己的努力提升这个平台。 那应该如何让别人追随呢? 被追随的人叫做领导者,追随别人的人叫做追随者。领导者拥有领导力,领导力就是影响力。影响力是改变别人态度的能力,影响别人追随你一起行动的能力叫做影响力。领导力就应该是领导者具备的能力,是获得追随者的能力。 领导者干的工作就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如果把自己的思想成功的装进了别人的脑袋,别人的行为就会按照你的意志发生。人们把领导者叫做“大脑”,我把下属定义成手脚,大脑的作用是指挥手脚。领导者的作用就是提出思想,用自己的思想推动别人的手脚按照自己的意志去行动。 大脑负责发出信息让手脚运动,一个自我奋斗发展起来的企业家,他的成长路径可以理解为:先做手脚亲历亲为,事必躬亲。这时候的他可能是高级业务员、优秀销售员、优秀技术员,或者白手起家自已创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然后自己的手脚就不够用了,开始请帮手,自己就做大脑去指挥别人的手脚。 企业由小变大,这时候创始人关注的的战略和企业文化,战略解决的是发展方向和业务领域,文化是实现目标的行为方式,二者软硬结合,推动企业战车前进。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建立一致的行为规范,把问题摆上台面,避免潜规则带来的内讧,这需要创始人的智慧,需要企业的领导像传教士一样虔诚的言传身教、苦口婆心的宣讲,需要利用各种内部沟通平台,在制度上对各种不符合规范的行为进行纠正。 如果说自己的智力不够用了,就需要借助别人的“大脑”来打理企业,聘用职业经理人,自己需要为他们提供动力,此时职能转化为心脏。企业创始人负责企业的价值观、愿景、高层公共关系,包括政府公关、公益活动、社会活动,并且根据环境的变化监督和修正企业的价值观和愿景。 心脏是身体的发动机,团队领导者是团队的发动机,当组织变大,由多个团队构成时,领导者就是造发动机的人,同时也是加油站。组织变大以后,每个相对独立的部分都必须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必须有自己的发动机。这些发动机必须按照统一的节拍提供动力,推动组织机体充满活力。 随着组织形式趋于多样时,组织结构趋于灵活,企业的边界越来越模糊,要求员工自我管理的能力逐步提高,这对领导水平的要求也大幅度提高。领导者的角色既是发动机,又是发动机的制造者,同时还是加油站,没有动力的人靠近你获得动力,没有智慧的人靠近你获得智慧,没有好心情的人靠近你获得好心情。这要求领导者需要具有极强的理解力和洞察力;极强的动机,能够经受得住学习和变革所带来的痛苦;极强的情绪力量,可以消除自己与其他人的焦虑情绪;极强的影响力,能够影响他人并且鼓舞他们追随自己。

第三册国学经典

莱州小学母语“阳光绿洲”第三册主题单元国学经典诵读 一、美丽的秋天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2.秋雨潇潇,漫烂黄花都满径;春风袅袅,扶疏绿竹正盈窗。(《声律启蒙》) 3.几阵秋风能应候,一犁春雨甚知时。(《声律启蒙》) 4.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九歌》) 诗词诵读: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唐】王维《山居秋暝》) 二、学校生活 1.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辨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周易·乾卦》) 2.庄敬日强,安肆日偷。(《礼记·表记》) 3.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礼记·学记》) 4.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 5.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6.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三字经》)

7.故曰:知彼知已,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已,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已,每战必 殆。(《孙子兵法》) 诗词诵读: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唐】崔道融《溪居即事》) 三、爱祖国 1.天地泰宁,君之德也。君德昭明,则阴阳风雨以和,人赖之而生也。是故只承君之法度,行孝悌于其家,服勤稼穑,以供王职,此兆人之忠也。(《忠经·兆人》) 2.临患不忘国,忠也;思难不越官,信也。图国忘死,贞也。(《左传·昭公元年》) 3.辞不忘国,忠信也;先国后己,卑让也。(《左传·昭公二年》) 4.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墨子·春秋》) 5.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子兵法》 6.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孝经》) 7.贤者不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宋苏洵《管仲论》) 诗词诵读: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唐】杜甫《春望》节选) 四、科学看问题想问题 1.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汉刘向《说苑·杂言》)

声律启蒙十一真(详细注解及典故来历)

目录 声律启蒙.十一真之一 (2) 声律启蒙.十一真之二 (6) 声律启蒙.十一真之三 (11)

声律启蒙·十一真之一 xiéduìzhènɡ,jiǎduìzhēn 邪对正,假对真 xièzhìduìqílín 獬豸对麒麟 hán lúduìsūyàn 韩卢对苏雁 lùjúduìzhuānɡchūn 陆橘对庄椿 hán wǔɡuǐ,lǐsān rén 韩五鬼,李三人 běi wèi duìxīqín 北魏对西秦 chán mínɡāi mùxià 蝉鸣哀暮夏 yīnɡzhuàn yuàn cán chūn 莺啭怨残春 yěshāo yàn ténɡhónɡshu òshuò 野烧焰腾红烁烁 xīliúbōzhòu bìlín lín 溪流波皱碧粼粼 xínɡwúzōnɡ,jūwúlú 行无踪,居无庐 sònɡchénɡjiǔdé 颂成《酒德》 dònɡyǒu shí,cánɡyǒu jié 动有时,藏有节 lùn zhùqián shén 论著《钱神》 【解析】 邪对正,假对真,獬豸对麒麟 獬豸(xiè zhì)传说中的独角神兽。体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独角,能分辨曲直,见人打斗時,会用角触理亏的人,是正义的化身。 [汉]扬孚《异物志》载:“北荒之中有兽,名獬豸,一角,性别曲直。见人斗,触不直者;闻人争,咋不正者。”

麒麟传说中的独角仁兽。雄曰麒,雌曰麟。形象是龙头,马身,龙鳞。尾毛似龙尾状舒展。人们把麒麟的出现视为祥瑞。相传孔子出生之前和去世之前都出现了麒麟,所以亦被视为儒家的象征。 延伸阅读:古文法字源于獬豸 祖先在创构“法”字上,颇具智慧和神话色彩。“法”字古金文为“灋”。《字源》用溯源法解释了古人构造“灋”字的良苦用心和丰富想象力。“灋字从廌去,以代表判断曲直的法律;又从水,是比喻其平如水”。《说文解字》释为“灋,解廌(zhì)兽(即獬豸)也,似牛,一角,古者决讼,令触不直者”。 在东汉文字学家许慎看来,“灋”字的造字构意,源出一个历史传说:春秋战国时期,齐庄公有个叫壬里国的臣子,与另一位叫中里缴的臣子打了三年官司。因为案情难以判断,齐庄公就让“廌”,即神兽獬豸,来听他二人自读诉状。结果壬里国的诉状读完,獬豸没有什么表示,而中里缴的诉状还没有读到一半,獬豸就用角顶翻了他。于是,齐庄公判决壬里国胜诉。这种以角触断罪的方法,被古人用“会意”的方法放进了“灋”字的构形之中。可见,这个“灋fǎ”字造得很有深意,一是公平裁判、明断曲直,乃是我国古代先哲赋予“灋”字的基本涵义;二是“灋”或许代表了人民心底的向往:“灋”应该对任何人都公平如水。 韩卢对苏雁 韩卢韩卢是战国时韩国的名犬。色黑,故名卢。《战国策·秦策三》:“以秦卒之勇,车骑之多,以当诸侯譬若驰韩卢而逐蹇兔也”。韩卢也在今后成为狗的别称。 有成语 [ 韩卢逐块 ],意思是狗只知道追逐人投掷的土块。比喻被事物表面现象迷惑,不能弄清事物本质;或做事只在细枝末节上下功夫,抓不住根本;引申为白费精力。 苏雁传说西汉使者苏武被匈奴单于放逐北海牧羊期间,利用南飞鸿雁向汉帝捎信,告知自己在北海牧羊。后人因以“苏雁”或“雁足”比喻书信(详见本系列第23讲“延伸阅读:鱼鸿尺素本无凭”)。 陆橘对庄椿

领导者如何赢得追随者

47 China Post hina Post 视点观察 C 领导者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优秀的领导者,可以率领企业走出平凡,迈向卓越,而平庸的领导者,则可能使企业陷于停滞,甚至衰退。在企业中,能够拥有众多的追随者,使自己的思想、创意、部署得到卓有成效的执行,是领导者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从这个意义上说,能够使下属成为忠诚的追随者,打造积极高效的运行团队,是一名优秀领导者必须具备的能力。领导者如何才能赢得自己更多的追随者? 首先,要具有亲和力和感召力。良好的亲和力,对于融洽领导者与下属之间的关系,拉近双方距离,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有着独特的作用。作为领导者,要主动接近下属,加强交流沟通,以实际行动树立亲和自然、真挚坦诚、关爱下属的良好形象,进而赢得下属的尊重和亲近。 良好的感召力,可以提高管理和指挥的效率,更好地引导下属去实现既定目标。提升感召力,需要领 第三,要善于对下属进行非物质激励。物质激励是提高员工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但由于人的情感性特征,单纯的物质激励有时有局限性,而适当的非物质激励,不仅可以满足下属的心理需求,也可以体现领导者独特的领导艺术,赢得下属的拥戴。 一是及时肯定下属业绩,使下属感受到上级的关注和对自己的认可,更大地激发下属的奉献精神和进取心。二是注意发现下属的优点,并及时给予适当的鼓励,以增强下属的自信心,引导下属不断放大优点,创造更大的成绩。三是对下属的缺点和不足,要给予善意、诚恳的批评指正,并为其指明解决问题、改进提高的思路和方法,帮助下属尽快提升自己,使下属感到上级对自己不抛弃、不放弃。 简而言之,领导者要树形象、多交心、换真诚、交朋友,以真心、真诚赢得下属忠诚的追随。 导者的决策和管理行为始终站在维护企业和员工利益的角度,以旺盛的工作激情,强烈的责任感,推动企业的改革、创新和发展,给下属正确、积极的导向。同时,要根据对企业发展方向和趋势的分析判断,给下属描绘出企业未来的蓝图,通过共同愿景吸引和激励下属。 其次,要为下属进行职业生涯设计。领导者要拿出足够的精力,去发现下属的发展优势和能力特点,为其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并通过培训、引导等举措,帮助下属按照既定的规划实现每一个阶段的成长目标,逐步成为某项工作领域内的人才。廊坊局在2007年开始实行员工岗位升降机制,使员工的价值不仅有合适的岗位作为载体得以发挥,也有相应的物质待遇加以体现,员工能够看到自己在企业的发展前景,从而更加激发出敬业奉献、追求卓越的激情,也极大地增强了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对领导的认同感。 领导者如何赢得追随者 河北省廊坊市邮政局局长 杨桂林 文思想的大旗,用先进的思想指导工作,用先进的理念谋划发展,把先进的方法应用于实践,并在市场开发中适时调整发展路线,更新发展理念,审时度势,及时把握住了市场发展的脉搏。 敢闯敢试是解放思想的重要体现,也是开发市场的必备素质。敢闯敢试就是不惧风险、不畏艰难,在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下,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敢于探索、勇于实践。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一股劲,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 业。”在邮政公司化运营新的历史起点上,各级邮政部门必须勇于冲破思想的牢笼和体制的束缚,始终保持创新的勇气、改革的锐气、进取的朝气,在竞争中求生存,在压力下谋发展,大胆探索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才能解决市场开发中遇到的新课题、新矛盾,实现邮政的健康、快速发展。 更新发展观念是解放思想的先导,也是开发市场的引擎。在以往的市场开发中,有些职工遇到困难首先考虑的不是应该“怎么办”,而是“能不能办”。结果显而易见,拘泥于“能不能办”,看到的往往是一大堆 困难,很容易就找到许多“不能办”的理由,阻碍了前进的步伐;而立足于“怎么办”,却能发现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抓住开发市场的新机遇,使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当前邮政企业要纵深开发市场,就必须通过思想观念的转变和创新,使广大干部职工从不适应、不利于科学发展的认识中解放出来,进一步增强动力、激发活动、提高竞争力。 在新时期的市场开发工作中,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真正做到思想进步、管理科学,在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中实现市场开发和企业发展的双丰收。

先秦十三位大思想家

先秦十三位大思想家 (按照生年先后排序) “先秦”,历史学名词,指秦朝以前的历史时代,起自远古人类产生时期,止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此一时期约为东周春秋战国之时,我国主要学术思想如儒、墨、道、法等大家,都起源于这个时期。此时大思想家辈出,皆能著书立说,自成一家之言,后世因称其为“先秦诸子”。在中国思想史上先秦诸子之说占有崇高地位,后世思想学派莫不渊源于此。其著作成为了解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之宝贵资料。著名学者黄摩崖先生将先秦比作中华文明的头颅。 先秦诸子如“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庄子”、“荀子”等称号中的“子”,为时人对其尊称,意为先生和圣人。 在此依据相关文献,搜集整编先秦十三位大思想家资料简介如下。 一、管子——“圣人之师” 管仲(公元前725~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号敬,被称为管子、管夷吾、管敬仲,汉族,颍上(今安徽省颍上县)人,周穆王的后代。其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经济学家,被誉为“圣人之师”和“华夏文明的保护者”。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到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霸主,所以又说“管夷吾举于士”。管仲在任内大兴改革,富国强兵,重视商业。《战国策》、《国语·齐语》、《史记·管晏列传》、《管子》、《左传》等都有记载他的生活传记,《论语》、北宋苏洵的《管仲论》对管仲的事迹做出了分析和评价。 二、老子——“道教始祖” 老聃(约前580年~前500年之后),姓李,名耳,字聃,谥号伯阳,后人称其为“老子”,河南省鹿邑县城东十里的太清宫集(今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镇),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汉族,楚国苦县历乡曲仁里,老子故里鹿邑县亦因老子先后由苦县更名为真源县、卫真县、鹿邑县,并在鹿邑县境内留下许多与老子息息相关的珍贵文物。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在周国都洛邑(今安徽涡阳)任藏室史(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邑向老子问礼。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在函谷关(位于今河南灵宝)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或直称《老子》、或《老子五千文》)。在道教中,老子是太上老君的第十八个化身。《道德经》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个源头,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老子的思想被庄子所传承,并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内核。道教出现后,老子被尊为“太上老君”;从《列仙传》开始,老子就被尊为神仙。《道德经》的国外版本有一千多种,是被翻译语言最多的中国书籍。 三、晏子——“辞令大腕” 晏婴(前578~前500),字仲,谥平,又称晏子,汉族,夷维(今山东高密)人。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以生活节俭,谦恭下士著称。据说晏婴身材不高,其貌不扬。晏婴是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齐灵公二十六年(前556年)其父晏弱病死,晏婴继任齐卿,历任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的卿相,辅政长达60余年。晏子甚是睿智,爱民,不辱使命,为春秋时期的人才之一。晏婴头脑机灵,能言善辩,善于辞令,使楚时曾舌战楚王,维护国家尊严。内辅国政,屡谏齐君。对外他既富有灵活性,又坚持原则性,出使不受辱,捍卫了齐国的国格和国威。司马迁非常推

大学生领导力分析

大学生领导力分析 摘要 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人才成为各个国家争夺的角度。所以说当今社会的竞争的关键就是人才之间的竞争。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领导者,必须掌握一定的领导学知识及其熟练地运用领导学技巧 关键词:领导;领导力;大学生;改革 领导者是指那些能够创造理想并且有能力实现的人。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精英,是领导者的后备资源。所以,大学生领导力的培养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事情。下面我就就大学生领导力的提升做一个简要的分析: 一、大学生领导力的需要 进入21世纪,全球经济都在飞速的发展,人才的竞争成为世界各个国家的竞争的关键所在。中国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的说要加快人才强国战略,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概念,加强对人才培养建设,实施人才培养工程。所以说,对大学生领导力的建设是社会的需要,也是经济发展的动力。 二、大学生领导力的内容 1.极强的政治责任感 领导者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态度都集中表现为社会责任。投身于社会的事业是领导者所必备的素质。我国古代《论语》中提到: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已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2.高瞻远瞩的卓越见识 老师说过,领导就是有两个作用:第一个是做决定;第二个就是把握方向。这就要求领导者必须具备有高瞻远瞩的意识。作为未来领导者的重要的基础群体,大学生也同时要具备一定的高瞻远瞩的意识,这样才能更好的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谋得生存。 3.一定的领导风范 领导之所以是领导,就是有与普通职工不同的地方。领导风范就是其中之一,作为一个领导者,必须有一些人格的魅力去影响身边的下属,这样才能带好自己的队伍,让下属信服你。 4.具有果断的决断能力 领导很大的一个功能就是做决定,大学生在进行自身领导力的培养的时候应

领导的本质是要有追随者

领导的本质是要有追随 者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领导的本质是要有追随者 一、领导 1、领导是指指导和影响组织成员为实现组织目标而作出努力的贡献的过程和艺术领导有四个层次的含义 1) 领导活动是在组织中进行的 2) 领导者要拥有权力 3) 领导者拥有影响追随者的能力或力量 4) 领导的目的是通过影响追随者实现组织目标 2、职能内容 将个人的思想与企业整体的目标相互沟通协调通过自身能力和影响,将追随者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很好地结合在一起,需要协调、指挥、激励、沟通、营造组织气氛。(这里协调指挥激励沟通营造都是领导的主要职能内容) 3、领导作用 1) 协调协调,因为人的目标千差万别,协调贯穿始终 2) 指挥 3) 激励通过激励将每个人的潜能发挥出来 4、领导与管理的区别 1) 相同点都是在一个组织中为了达到一个组织目标,都是依赖人去完成的 2)不同点,管理是建立在合法的有报酬的,强制性权力的基础上,对下属是一种发 号施令的行为领导是通过自己的影响,把个人的目标与组织目标结合的一种方式,是领和导是先导型,靠榜样,人格,魄力,以处人为主 激励与沟通是领导的两大职能

5、领导者 领导者是有领导地位的人,领导者有共同的特征 1) 有追随者 2) 能使追随者做正确的事,能使每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联系起来 3) 能以身作则,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 4) 勇于承担责任,拥有地位,不仅是拥有权力,而且是对整个组织负有责任 二、领导者权力的构成 权力能够拥有支配他人的力量领导者的权力来源于两个方面 1、领导者职位权力又称为正式权力,职务性权,行政性权力,制度权 1) 特点:权力随职务的变动而变动,不因任职者的变动而变动 2 ) 构成:强制权,惩罚权,奖励权,法定权,合法权,来自职位 2、来自领导者个人的道德品德技术个人魅力又称非正式权力,个人性权力 1) 特点:权力不随职位的消失而消失。 2 )构成:个人影响权,模范权,个人感召权,专长权,具有某些专门技术或特殊技能, 有一个比较形象的比喻来说明上面两种权力。 世态炎凉人走茶凉来自职位的权力, 人走茶不凉夕阳无限好来自个人的权力。“素质”与“概念” 当今出镜率最高的应该是“概念”与“素质”两个词汇在做销售的时候我们更应该注重的是自身素质因为你的客户不会用第二次机会来建立第一次印象作为一个市场上面的营销人员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素质 第一:是敏感。对市场,对客户,甚至对数字都高度敏感。(鹰一样的眼睛,雁一样的团队)

管仲

管仲(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编辑[guǎn zhòng] 管仲(公元前719-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被称为管子、管夷吾、管敬仲,颍上(今安徽省颍上县)人,周穆王的后代。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经济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法家先驱”、[1]“圣人之师”、“华夏文明的保护者”、“华夏第一相“。 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失败,后从军,到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成为齐国上卿(即宰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霸主,《孟子·告子下》中说“管夷吾举于士”。是指管夷吾是从狱官手里被释放并加以任用的。大唐李靖有云“若乐毅,管仲,诸葛亮,战必胜,守必固,此非查天时地利,安能迩忽?”(出自《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管仲在任内大兴改革,即管仲改革,富国强兵,重视商业,并因开创国营娼妓制度而曾被中国性服务业供奉为保护神。《战国策》、《国语·齐语》、《史记·管晏列传》、《管子》、《左传》等都有记载他的生活传记,《论语》、北宋苏洵的《管仲论》对管仲的事迹做出了分析和评价。[2-3] 格物致知[gé wù zhì zhī] 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乃儒家专门研究物理的学科,已失佚,源于《礼记?大学》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论述的“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此段。但《大学》文中只有此段提及“格物致知”,却未在其后作出任何解释,也未有任何先秦古籍使用过“格物”与“致知”这两个词汇而可供参照意涵,遂使“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成为儒学思想的难解之谜。《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发行的第五版将“格物致知”解释为:“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 著名哲学家雅思贝尔斯在他的著作《什么是教育》中说:教育是一朵云吹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心灵感动另一个心灵...

如何提高当代大学生的领导能力

如何提高当代大学生的领导能力 摘要:本文主要描述了当今大学生自身的一些问题,并就领导者需要哪些能力,特别是大学生的领导能力的培养提出了一些建议与解决办法。 关键词:大学生领导能力培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加入WTO,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的经济有着质的发展,中国的大中小型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但是,我们在庆祝的同时还必须要清醒的认识到我们中国企业的发展与西方还有着很大的差距。一个企业的核心是管理团队,而管理团队的核心是领导。 一个组织,一个企业中的领导是复数而非单数。不同年龄的人具有不同的经验、不同的智力,因此领导班子的最佳组织成员结构时相当重要的。领导班子应该是老、中、青相结合,向年轻化发展的。 中国人口基数大,这些年来高校一直在扩招,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但是质量却江河日下。而未来企业、组织,甚至国家肯定是这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来领导的。这就迫切要求提高当代大学生的领导能力了。 一、提高情商及与人相处的能力 所谓的领导就是带领指导着大家朝着目标前进,所以领导从来都不是独自单干的。要整个的集体达到目标离不开所有成员的合作与努力,各个部分之间少不了沟通交流,在必要的时候作为领导者还要给集体内的成员打气鼓励。 我国自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实施计划生育以来许多的大学生都是都是独生 子女,在家里面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对待父母也缺少最基本的尊重与感恩。家务也是极其少做,甚至从未做过。还有一点就是因为父母给予他们的爱太多,以致他们不知回报,太过自私。近年来大学校园里同宿舍的室友关系日趋紧张,甚至有高校的学生谋杀自己的室友 关于如何提高大学生的情商以及与人相处的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加强交流:良好的同学关系全赖互相了解,要达到互相之间彼此了解, 就要加强交流,在思想和态度方面加强沟通,课余时间多搞一些社交活动,如打 球、下棋、郊游等,增进了解,友谊。 2 、关心他人:希望得到人的关心是基本需要,你越关心别人,你在他生活 中的必要性将因之而得到增加,自然而然他也会转而关心你,一但彼此之间互相 关心,同事关系也就自然密切了。 3 、宽容别人:“人无完人”,任何人总是有缺点的,也总会做错事的,这些

曹操挟天子令诸侯的释义

曹操挟天子令诸侯的释义 枭雄曹操是很喜欢的一个历史人物,关于他的荒唐故事有很多,其中就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故事。下面是分享的曹操挟天子令诸侯,一起来看看吧。 挟制着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现比喻用领导的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出处《左传;鲁僖公四年(公元前656年)》。《后汉书;袁绍传》载:“沮授说绍曰:‘且今州城粗定,兵强士附,西迎大驾,即官邺都,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三国志-武帝传》:“建安(196-220)元年春正月,太祖军临武平,袁术所置陈相袁嗣降。太祖将迎天子,诸将或疑,荀彧;程昱劝之” 曹操挟天子令诸侯的出处原文 《左传;鲁僖公四年(公元前656年)》:春,齐侯(齐桓公)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楚成王)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风,佚也,《书;费誓》马牛其风)。不虞(料也)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召音邵,召公奭)命我先君大公(姜太公)曰:五侯九伯(音霸),女实征之,以夹(音挟)辅周室。赐我先君履(践履之界),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音供),无以缩酒,寡人是徵(求问也)。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

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师进,次于陉。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今河南省漯河市,许慎故里)。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如何?对曰:君惠徼福於敝邑之社稷,辱收(获也)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屈完及诸侯盟。 曹操挟天子令诸侯的英文读法 to have the emperor in one's power and order the dukes about in his name; to usurp power by holding the emperor as a hostage and acting in his name and (With the emperor as feudal order) 曹操挟天子令诸侯的近义词 挟天子而令天下 语法 复句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贬义 曹操 挟:挟制; 天子:古以君权为神所授,故称帝王为天子; 诸侯:古代帝王所分封的各国君主。在其统辖区域内,世代掌握军政大权,但按礼要服从王命,定期向帝王朝贡述职,并有出军赋和服役的义务。

苏洵《管仲论》赏析

苏洵《管仲论》赏析 《管仲论》古文赏析【作品介绍】《管仲论》是一篇史论,以管仲死而齐国乱为例,论证了举贤任能是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指明了政治家培养选拔接班人的重要性。文章细致分析了齐国内乱的人为因素,认为表面上是竖刁、易牙、开方三人导致,实为管仲死后,无贤人执政,并批评了管仲临死前没有荐贤以代为“不知本”。同时以晋国在文公死后有“老成人”执政为例来对照论述,还以史蝤荐蘧伯玉、萧何荐曹参作对比证明。全文析理精细,反复对比,层层深入,笔锋流畅犀利,见识独特,很有说服力。【原文】管仲论①作者:苏洵管仲相威公②,霸诸侯,攘夷狄,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敢叛。管仲死,竖刁、易牙、开方用③,威公薨于乱④,五公子争立⑤,其祸蔓延,讫简公⑥,齐无宁岁。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⑦。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⑧。及其乱也,吾不曰竖刁、易牙、开方,而曰管仲。何则?竖刁、易牙、开方三子,彼固乱人国者,顾其用之者⑨,威公也。夫有舜而后知放四凶,有仲尼而后知去少正卯。彼威公何人也?顾其使威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仲之疾也,公问之相。当是时也,吾意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而其言乃不过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

非人情,不可近而已。呜呼!仲以为威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仲与威公处几年矣,亦知威公之为人矣乎?威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仲以为将死之言可以絷威公之手足耶?夫齐国不患有三子,而患无仲。有仲,则三子者,三匹夫耳。不然,天下岂少三子之徒哉?虽威公幸而听仲,诛此三人,而其余者,仲能悉数而去之耶?呜呼!仲可谓不知本者矣。因威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夫何患三子者?不言可也。五伯莫盛于威、文,文公之才,不过威公,其臣又皆不及仲;灵公之虐,不如孝公之宽厚。文公死,诸侯不敢叛晋,晋习文公之余威,犹得为诸侯之盟主百余年。何者?其君虽不肖,而尚有老成人焉。威公之薨也,一乱涂地,无惑也,彼独恃一管仲,而仲则死矣。夫天下未尝无贤者,盖有有臣而无君者矣。威公在焉,而曰天下不复有管仲者,吾不信也。仲之书,有记其将死论鲍叔、宾胥无之为人,且各疏其短。是其心以为数子者皆不足以托国。而又逆知其将死,则其书诞谩不足信也。吾观史鰌,以不能进蘧伯玉,而退弥子瑕,故有身后之谏。萧何且死,举曹参以自代。大臣之用心,固宜如此也。夫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故必复有贤者,而后可以死。彼管仲者,何以死哉?【注释】①管

(完整版)论领导者和追随者

论领导者和追随者 领导者与追随者是领导活动中的主体,以改造作为客体的领导环境。同时,领导者与追随者又互为主客体,领导者通过领导过程来影响追随者,追随者也通过追随过程来影响领导者,它们相互依赖、相互推动,构成领导活动的基本矛盾运动。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领导者和追随者的定义。领导者定义:能代表群体、组织、公众意志,掌握和运用各种权力和资源,体现主导地位的强者意志和倾向的机构和个人。追随者:在领导活动中与领导者有共同的利益和信仰,追求共同组织目标的人。那么可信、品质、关心人、勇气、沉着、能力,这都是领导者的必备条件,其中还包括先天性要素、经验性要素、修炼性要素。领导的素质:1素质种类:身体心理素质、教育文化素质、职业道德素质、能力与智慧、思想政治素质。2素质运动:朝阳运动和垂暮运动。3领导群体结构:梯形的年纪结构、协调的气质结构、合理的知识结构、互补的智能结构。 领导者与追随者的关系。关系表述,他们存在人格平等、身份相对、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等关系。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相互依赖还存在着: A.领导者对被领导者的影响。

作为下属的榜样、交流者、满足资源需求 B.被领导者对领导者的影响。 被领导者是对领导者施加影响的源泉。被领导者接受领导的愿意程度、对领导者的认可程度。 从领导者的角度来说,领导者起到的是催化剂的作用,他们作为变革的推动者,在一路同行中,他们开发和培养其追随者,让其不断达到新的高度。领导者的两项驱动性任务或目标是:确保组织成功和一旦其应该离开的时候,她/他拥有足够经过培训和开发的人们来接替他的岗位。总体上来说,领导者应该学会将工作还给员工,他们主要通过武装队伍来实现更大的目标。从追随者的角度看,他们根据领导给他们的感觉来追随, 通过分享其愿景并在追随中学习技能和完成目标,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承担起更大的任务,并在其间逐渐达到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的需求。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一个公司如果连竞争都是不公平的,那么人机环境必然会不和谐。其次,良好的人际环境需要清晰地上下级关系,以及一套严谨的企业规章。任何会导致破坏人际环境的举动的处理都会有章法可依,这样就为良好的人际关系提供了规则基础。再次,人际关系毕竟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于有些有才干的人,规章制度对其的效果并不明显,这个时候就需要看你的选择了。如果是团队型非常强的工作,那么这种人建议辞退。如果是独立性较强的工作,

苏洵《老翁井铭》原文及译文

苏洵《老翁井铭》原文及译文 原文: 丁酉岁,余卜葬亡妻,得武阳安镇之山。山之所从来甚高大壮伟,其末分而为两股,回转环抱,有泉坌然出于两山之间,而北附右股之下,畜为大井,可以日饮百余家。卜者曰吉,是在葬书为神之居。盖水之行常与山俱,山止而泉冽,则山之精气势力自远而至者,皆畜于此而不去,是以可葬无害。他日乃问泉旁之民,皆曰是为老翁井。问其所以为名之由,曰:往岁十年,山空月明,天地开霁,则常有老人苍颜白发,偃息于泉上,就之则隐而入于泉,莫可见。盖其相传以为如此者久矣。因为作亭 往优游其间,酌泉而饮之,以庶几得见所谓老翁者,以知其信否。然余又闵其老于荒榛岩石之间,千岁而莫知也,今乃始遇我而后得传于无穷。遂为铭曰: 山起东北,翼为南西。涓涓斯泉,坌溢以弥。敛以为井,可饮万夫。汲者告吾,有叟于斯。里无斯人,将此谓谁。山空寂寥,或啸而嬉。更千万年,自洁自好。谁其知之,乃讫遇我。惟我与尔,将遂不泯。无溢无竭,以永千祀。 译文: 丁酉年(1057年),我(请人)为亡妻占卜选择墓地,找到了武阳县安镇乡的山里。山势绵延壮伟,最后分为两道,互相弯曲环抱,有泉水分开两山涌了出来,在北侧山的右股下汇成一口大井,每天可供百余户人家饮用。风水先生说这里很吉利,这样的地方在风水书上就是风水宝地。这泉水随山势而走(泉水走向和山脉走势一致),山势交汇的地方泉水也汇积在这里,甘冽宜人。这正是山脉的精气能量由远处而来,都蓄积在这里了,所以这里是上好墓地没有不利之处。后来有一天问起泉水旁的居民(这泉的名字),大家都说这是老翁井。又问这名字的由来,居民说:“过去十年间,每当天气晴好,山色空明的时候,就常常有一位苍颜白发的老人家,躺卧泉边,一有人靠近他就隐没到泉水之中,看不到了。原来这个传说这样流传已经很久了。就这样我在泉上修了座亭子,又用石头重新修砌了井壁以防水势暴涨外溢。随后我常常悠游其间,渴了就酌泉水喝,盼着能见到传说的中老翁,以验知传说的真假。然而我又怜悯这老翁一直终老在这野树荒岩之间,千百年也无人知晓,直到今天才碰到我才能让他的事流传无限。就此作铭记说: 山势起于东北,分脉聚在西南。这涓涓泉水,在山间流出又汇聚。聚汇成井,供千万人饮用。打水的人告诉我,泉中有位老翁。村里没有此人,这老翁是谁?山野空寂寥落,老翁有时长啸嬉游。千年万年,在泉山之际洁身自好。有谁知道他呢?直到遇到我。只有我和你,结下不朽情谊。愿泉水不溢不枯,永远为人所纪念。 并附参考资料: 老翁井的故事(作者:心有凯歌) 北宋嘉祐二年,苏洵的夫人程氏逝于眉山老家纱穀行(即现今三苏祠),此时正是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踌躇满志,名震京师之时,程夫人逝世的噩耗传来,父子三人急忙赶回眉山奔丧,并请来风水先生在眉山城附近占卜择墓地。 这天,苏洵和风水先生来到武阳县安镇乡可龙里柳沟山(即现在的东坡区土地乡永光村苏坟山)察看风水,一登上山脉就看见这座山起势非常高大雄伟,到末端却分成两股,回转环抱在一起,山上郁郁葱葱,绿树成萌,两山之间,三股清泉缓缓流

唐宋八大家文常讲义

专项——文学常识之唐宋八大家 2020.02 【韩愈】(768-824)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著名文学家,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崇他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代表作有《昌黎先生集》、《马说》、《师说》、《祭十二郎文》等。“落井下石”、“杂乱无章”这些成语也是与他的诗词和经历有关的。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世称柳河东,曾任柳州刺史,最后病逝于柳州,又称柳柳州。他的诗风格清朗,他的散文以寓言散文、山水游记和记传散文最富特色,对后世散文影响深远。代表作:《柳河东集》,寓言故事《三戒》、《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临江之麋》,哲学论著《非国语》、《贞符》、《时令论》、《断刑论》、《天说》、《天对》、《永州八记》等。“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这首诗的千古名句就出自其之手。 【苏洵】(1009-1066)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苏轼、苏辙之父。北宋散文家。其著作以史论、政论为主。代表作:《六国论》《衡论》《辨奸论》《管仲论》《权书》等。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苏洵长子。其散文在宋代与欧阳修、王安石齐名,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其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苏黄米蔡”。代表作:诗词《水调歌头》、《浣溪沙》、《江城子》、《蝶恋花》等,散文《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平王论》、《留侯论》、《石钟山记》等。 【苏辙】(1039-1112)字子由,苏洵次子,因晚年居颍川,自号颍滨遗老。苏辙生平学问深受其父(苏洵)兄(苏轼)影响,以儒学为主,最倾慕孟子而又遍观百家。代表作:《黄州快哉亭记》、《老子解》、《栾城集》84卷、《栾城应诏集》12卷。【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永丰)人。他领导诗文革新运动,在诗词、散文各方面都卓有成就;苏洵父子、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因而成为当时文坛领袖。其《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新的形式。代表作:《欧阳文忠公文集》、《醉翁亭记》、《伶官传序》、《卖油翁》等。【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曾任参知政事,并两度为相,执政期间实行变法,被列宁誉为“11世纪的改革家”。文章多为政论,立意高远,其诗风格遒劲。代表作:《伤仲永》、《读孟尝君传》、《游褒禅山记》、《书湖阴先生壁》、《答司马谏议书》等。《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是传世名句。 【曾巩】(1019-1083)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为“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曾巩散文大都是“明道”之作,文风以“古雅、平正、冲和”见称。代表作:《越州赵公救灾记》、《醒心亭记》、《游山记》等。

浅谈领导者与追随者的区别于联系

浅谈领导者与追随者的区别于联系 前言: 开发你内在的领导力,领导力就是影响力。那些高高在上,却无人追随的人只是在“云中漫步”,根本无法领悟领导力的精髓。领导力并非“与生俱来”,连最“原始”的领导素质都可以后天力得。确保他人完成工作是管理者的职责,激励他人把工作做得更好是领导暑的才能。 真正的领导力不在于拥有一个职位或头衔。事实上,被赋予某个领导职位只是领导力5个层次中的第二个层次。 要想成为超越“老板”层面的领导者,要想使员工追随你不是因为他们不得不听你的,那么你必须掌握投资于人并鼓舞他们的能力。为了实现个人角色的进一步突破,你必须卓有成效地领导并建立一个富有生产力的团队;你还必须帮助他人提升自我技能,进而使他们成长为新一代领导者。 如果你具备了上述技能与奉献精神,你就攀登上了领导力的巅峰。如此,你的影响力将泽被深远,使更多人为之受益。领导力的5个层次分别是:职位——人们追随你是因为他们非听你的不可认同——人们追随你是因为他们愿意听你的生产——人们追随你是因为你对,组织所做出的贡献立人——人们追随你是因为你对他们所付出的巅

峰——人们追随你是因为你是谁以及你所代表的东西。 人们对权力的痴迷以及对成为领导者的渴望的强烈,几乎是不言而喻的。对这种论调持有异议的逍遥派人士对权力的解读与支持者的解码或有区隔。 但是,如果我们能想象起集市上奴隶头上的稻草或者是皇帝一时兴起的杀人欲望染红的双眼,就很难不得出某种近似荒谬的结论:一个人从摇篮到坟墓,无不处于权力关系之中,在渴望权力的过程里反对着施加给自己的权力。 看起来,领导的出现算是一个进步,不管他是亚历山大还是拿破仑,它至少把权力关系急于与暴力或者丛林法则撇清、切割,尽管有很多时候它也毫不含糊地躺在暴力的脚趾上,就像许多善男信女渴望躺在佛祖的脚趾上一样。工业革命以来,工厂、公司等新组织的出现,为人们实践权力和领导者的梦想提供了一种新的机遇。同时,领导要实现的途径越多,其难度也越大,自由竞争的崇拜者和人权思想家们的积极思考和著述,让人们不得不考虑隐藏某些赤裸裸的做法,采用更加柔性的、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方法和技巧来满足权力欲,这或许就是领导。 “人们都希望自己有所作为,他们需要相信,他们所做的工作是有意义的。”这种认知是领导者自省的基石。一个很容易被质疑、被批判但是却深藏于许多领导者心底的认知是:追随者在很大程度上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