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生产与运作计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流程式生产,生产能力是一个准确而清晰的概念。
对于加工装配式生产,生产能力则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①大量生产,品种单一,可用具体产品数表示;
②大批生产,品种数少,可用代表产品数表示;
代表产品是结构与工艺有代表性,且产量与劳动量乘积最大的产品。
③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则只能以假定产品(Pseudo-product)的产量来表示。
二、生产能力的查定
从低层开始自下而上,先计算单台设备或班组(生产线)的能力,然后逐步计算各生产单位(车间、工厂)的能力。
㈠设备组(流水线)生产能力的计算
1.理论生产能力的计算(理论生产能力是指不考虑停工等的损的情况下所达到的产出量,即生产系统在现有条件下可能达到的最大产出量。)
M =F有效·S / t;M =F有效·S·p
解1:代表产品法,如以A为代表产品,
①计算以代表产品A表示的铣床组生产能力为:
②计算代表产品表示的总产量
③计算设备符合系数
α∠1,说明铣床组的生产任务小于能力
④计算具体产品的生产能力。(表示在现有的生产能力情况下,每种产品的最大生产能力)
解2:假定产品法
①计算假定产品的台时定额
②计算以假定产品表示的设备组生产能力和负荷系数
第六章生产与运作计划
1.教学目的:了解并掌握生产计划与与生产能力的确定方法,生产作业计划与期量标准制定。
2.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讨论
3.教学手段:
4.学时分配:6学时
5.重点难点:生产能力分析;生产作业计划与期量标准
6.作业布置:
7.辅导安排:随堂
8.教学安排:生产计划与能力分析;生产作业计划与期量标准
⑵查定能力是原设计能力已不能反映实际情况,在新的假设条件下可能实现的能力,也不是真正现实的生产能力;
⑶现实能力为计划年度充分考虑了企业现有的和能够实现的各种措施后,实际可达到的生产能力,是编制生产计划的依据。
3影响生产能力的因素:
⑴固定资产数量(即生产中的设备数和生产面积数)
⑵设备有效工作时间
⑶固定资产生产率定额
假定产品是按各种具体产品工作量比重构成的一种实际上不存在的产品。
例:如表8—3所示。现以产品c为代表产品,将各产品的计划年产量折算成代表产品产量;并计算假定产品。
产品
计划年产量
单位产品台时定额
折换成代表产品C的产量
折换成假定产品的产量
A
50
20
50×20/40 =25
50×20/36.67=27
B
100
※生产运作计划是组织和控制企业生产运作活动的依据,是企业所有生产运作活动的基础。
生产计划系统高效运转的关键是提高每个职工计划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并不断改善信息的交流。
生产计划系统运作的主要障碍是市场的不确定性和变异性。
§1生产能力分析
一、生产能力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㈠概念:生产能力是指企业的设施,在一定时期(年、季、月)内,在先进合理的技术组织条件下所能生产一定种类产品的最大数量。
30
100×30/40= 75
82
C
125
40
125
136
D
25
80
25×80/40 =50
55
合计
300
275
300
t假= (50×20+100×30+125×40+25×80)÷300=36.67
㈡生产能力的种类
⑴设计能力是企业在基本建设时,设计任务书和技术文件中规定的生产能力。这个生产能力要在企业建成后经过一段时间后,经过一段试生产,在正式生产趋于正常后才能实现。
M=F有效/r式中r一流水线节拍。
2.标定生产能力的计算(标定生产能力是按实际出产效率计算的生产能力,它考虑设备故障、出现废品、返修等生产损失,因此通常比理论生产能力要少。)
M标=M理·K1·K2·K3
式中K1—定额完成率;K2—工时利用率;K3—合格品率K3=1-废品率
例2:(P107)某企业生产A、B、C三种产品,各产品在机加车间铣床组的计划台时分别为20、25、15台时,铣床组共有铣床25台,两班制生产,每班工作8小时,设备停修率为5%,计划产量分别为2000台、1000台、1200台,请核算一下该铣床组的生产能力并与计划相比较,做出评价。
式中M--设备组生产能力(台或件)
F有效--设备组计划期有效工作时间(小时)F组=F制(1-ε)
S ---设备数
t---设备的时间定额(小时/件)
p—设备的产量定额(台、件、公斤/小时)
·对于按生产面积计算的生产能力,
M=A·p式中A--生产面积;
p--单位生产面积的平均产量。
·流水线的生产能力,按流水线的节拍(相邻两件相同制品出产自时间间隔)计算:
㈢、企业生产能力的计算和确定
在各车间生产能力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确定出企业的生产能力。
通常以基本生产车间能力为基准。
三、生产能力与生产任务的平衡工作
1.进行生产任务与生产能力的比较:⑴以实物为单位进行比较;⑵以台时为单位进行比较。
2.根据生产任务与生产能力的比较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
例3:某企业车床组有16台车床,实行两班制生产,每班工作8小时,设备停歇率10%。在车床组加工A、B、C、D四种产品,年计划产量分别为600,800,300,400。计划台时定额分别为24,30,45,18。问该车床组的生产能力与计划任务是否能平衡?
计划指标=600×24+800×30+300×45+400×18=59100(台时)
车床组生产能力=(365-104-10)×2×8×(1-10%)×16=57830.4(台时)
由于生产能力<计划指标,需要采取措施扩大生产能力或者调整计划任务。
四、生产能力调节因素
从计划的观点看,可将这些因素按取得能力的时间长短,分为长期、中期和短期三类。
解法1:用产品数比较。
以B为代表产品。车床组的生产能力:
各种产品的计划产量折算为代表产品的产量分别为
480,800,450,240,合计为1970台。
设备负荷系数=1970/1927=1.02
设备负荷系数略大于1,即计划任务超过生产能力,为了完成任务,需要采取措施扩大生产能力或调整生产任务。
解法2:用台时数比较。
③计算各种计划产品的最大生产能力
㈡、车间生产能力的计算和确定
1.原则:在各设备组生产能力的基础上经过综合平衡,确定出车间的生产能Baidu Nhomakorabea。
2.综合平衡:
1)通常以主要设备组的生产能力作为综合平衡的依据。
主要设备组:劳动量比重最大的,或贵重的无代用设备的设备组。
2)消除薄弱环节,利用富裕环节的能力来补偿薄弱环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