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小论文的写作(共30张PPT)模板
合集下载
高二历史开放性小论文(PPT)5-4
![高二历史开放性小论文(PPT)5-4](https://img.taocdn.com/s3/m/c7762babbd64783e08122b53.png)
──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 中的地位》1938年10月
根据下列论述,联系有关中外史实,谈 谈你对爱国主义的看法
2.命题的形式
②提供一些材料进行命题论析。
有日本侵略者和希特勒的“爱国主义”, 有我们的爱国主义。对于日本侵略者和希特勒 的所谓“爱国主义 ”,共产党员是必须坚决地 反对的。日本共产党和德国共产党人都是他们 国家的战争的失败主义者。……我们的口号是 为保卫祖国反对侵略者而战。对于我们,失败 主义是罪恶,争取抗日胜利是责无旁贷的。
一、基本特点
1.议论的方式
①立论题,就是从正面论证某论点的正确 性,或谈谈对某一正确观点的理解与认识。
“腐烂了的封建主义决不能对抗新兴的 资本主义”。
——范文澜 请结合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情况对这一 观点进行分析。
【不对茬儿】不妥当;跟当时的情况不符合:他刚说了一句,觉得~,就停住了。 【不对劲】(~儿)①不称心合意;不合适:新换的工具,使起来~。② 不情投意合;不和睦:俩人有点儿~,爱闹意见。③不正常:他越琢磨越觉得这事~,其中必有原因|他觉得身上有点~就上床睡觉了。 【不…而…】……表 示虽不具有某条件或原因而产生某; /ask/ 三农问答; 结果:~寒~栗|~劳~获|~谋~合|~期~遇|~言~喻|~约~ 同|~翼~飞|~胫~走。 【不二法门】佛教用语,“不二”指不是两极端,“法门”指修行入道的门径。意思是说,观察事物的道理,要离开相对的两个 极端而用“处中”的看法,才能得其实在。后用来比喻独一无二的门径。 【不二价】定价划一,卖给谁都是一样的价钱:童叟无欺,言~。 【不贰过】〈书〉 犯过的错误不重犯。 【不乏】动不缺少,表示有相当数量:~其人|~先例。 【不法】形属性词。违反法律的:~行为|~分子。 【不凡】形不平凡;不 平常:出手~|自命~(自以为很了不起)。 【不妨】副表示可以这样做,没有什么妨碍:这种办法没有用过,~试试|有什么意见,~当面提出来。 【不 菲】形(费用、价格等)不少或不低:价格~|待遇~。 【不费吹灰之力】īīī形容做事情非常容易,不费什么力气。 【不忿】(~儿)形不服气;不平:心 里~。 【不服】动①不顺从;不信服:~管教|说他错了,他还~。②不习惯;不能适应:~水土|气候~。 【不服水土】指不能适应某地的气候、饮食等。 【不符】动不相合:名实~|账面与库存~。 【不甘】动不甘心;不情愿:~落后|~示弱。 【不甘寂寞】指不甘心冷落清闲、置身事外。 【不尴不尬】 -〈方〉左右为难,不好处理。 【不敢当】谦辞,表示承当不起(对方的招待、夸奖等)。 【不公】形不公道;不公平:办事~|分配~。 【不共戴天】 不跟仇敌在一个天底下活着,形容仇恨极深。 【不苟】形不随便;不马虎:~言笑(形容人态度庄重)|一丝~。 【不够】①动在数量或条件上比所要求的 差些:人数~|~资格。②副表示程度上比所要求的差些:材料~丰富|分析得还~深入。 【不顾】动①不照顾:只顾自己,~别人。②不考虑;不顾忌: 置危险于~|~后果地一味蛮干|他~一切,跳到河里把孩子救了起来。 【不管】连不论?:~远不远他都不去|~困难多大,我们也要克服。 【不管不顾】 ①不照管:他对家里的事全都~。②指人莽撞:他~地冲上去,抡起拳头就打。 【不管部长】-某些国家的内阁阁员之一,不专管一个部,出席内
根据下列论述,联系有关中外史实,谈 谈你对爱国主义的看法
2.命题的形式
②提供一些材料进行命题论析。
有日本侵略者和希特勒的“爱国主义”, 有我们的爱国主义。对于日本侵略者和希特勒 的所谓“爱国主义 ”,共产党员是必须坚决地 反对的。日本共产党和德国共产党人都是他们 国家的战争的失败主义者。……我们的口号是 为保卫祖国反对侵略者而战。对于我们,失败 主义是罪恶,争取抗日胜利是责无旁贷的。
一、基本特点
1.议论的方式
①立论题,就是从正面论证某论点的正确 性,或谈谈对某一正确观点的理解与认识。
“腐烂了的封建主义决不能对抗新兴的 资本主义”。
——范文澜 请结合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情况对这一 观点进行分析。
【不对茬儿】不妥当;跟当时的情况不符合:他刚说了一句,觉得~,就停住了。 【不对劲】(~儿)①不称心合意;不合适:新换的工具,使起来~。② 不情投意合;不和睦:俩人有点儿~,爱闹意见。③不正常:他越琢磨越觉得这事~,其中必有原因|他觉得身上有点~就上床睡觉了。 【不…而…】……表 示虽不具有某条件或原因而产生某; /ask/ 三农问答; 结果:~寒~栗|~劳~获|~谋~合|~期~遇|~言~喻|~约~ 同|~翼~飞|~胫~走。 【不二法门】佛教用语,“不二”指不是两极端,“法门”指修行入道的门径。意思是说,观察事物的道理,要离开相对的两个 极端而用“处中”的看法,才能得其实在。后用来比喻独一无二的门径。 【不二价】定价划一,卖给谁都是一样的价钱:童叟无欺,言~。 【不贰过】〈书〉 犯过的错误不重犯。 【不乏】动不缺少,表示有相当数量:~其人|~先例。 【不法】形属性词。违反法律的:~行为|~分子。 【不凡】形不平凡;不 平常:出手~|自命~(自以为很了不起)。 【不妨】副表示可以这样做,没有什么妨碍:这种办法没有用过,~试试|有什么意见,~当面提出来。 【不 菲】形(费用、价格等)不少或不低:价格~|待遇~。 【不费吹灰之力】īīī形容做事情非常容易,不费什么力气。 【不忿】(~儿)形不服气;不平:心 里~。 【不服】动①不顺从;不信服:~管教|说他错了,他还~。②不习惯;不能适应:~水土|气候~。 【不服水土】指不能适应某地的气候、饮食等。 【不符】动不相合:名实~|账面与库存~。 【不甘】动不甘心;不情愿:~落后|~示弱。 【不甘寂寞】指不甘心冷落清闲、置身事外。 【不尴不尬】 -〈方〉左右为难,不好处理。 【不敢当】谦辞,表示承当不起(对方的招待、夸奖等)。 【不公】形不公道;不公平:办事~|分配~。 【不共戴天】 不跟仇敌在一个天底下活着,形容仇恨极深。 【不苟】形不随便;不马虎:~言笑(形容人态度庄重)|一丝~。 【不够】①动在数量或条件上比所要求的 差些:人数~|~资格。②副表示程度上比所要求的差些:材料~丰富|分析得还~深入。 【不顾】动①不照顾:只顾自己,~别人。②不考虑;不顾忌: 置危险于~|~后果地一味蛮干|他~一切,跳到河里把孩子救了起来。 【不管】连不论?:~远不远他都不去|~困难多大,我们也要克服。 【不管不顾】 ①不照管:他对家里的事全都~。②指人莽撞:他~地冲上去,抡起拳头就打。 【不管部长】-某些国家的内阁阁员之一,不专管一个部,出席内
2025年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历史小论文范文 课件(20张PPT).ppt
![2025年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历史小论文范文 课件(20张PPT).ppt](https://img.taocdn.com/s3/m/9d1f3134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eb.png)
综上所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 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是社会变革的主体,同时也是实现自身利益 的根本力量。为了保障人民民主,我们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 主制度化、法律化。
观点:社会革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 论述: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2000多年 君主专制制度终结,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英国资产阶级革 命结束了英国的君主专制制度,巩固了资产阶级在英国的统治,使 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美 国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建立了独立的美利坚合众国, 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奠定了基础。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 治,打击了欧洲的封建传统势力,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 具有世界影响力。 综上所述,社会革命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社会革命是社 会制度更替的决定环节和手段,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我我国必须要进一步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为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摘自纪录片《中国通史》解说词
请围绕“民族交融”,自拟标题,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 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观点: 民族交融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2分) 论述:494年北魏孝文帝造都洛阳,把百余万包括鲜卑族在内的北方各族人
民迁到中原。他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 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 人贵族联姻等等,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鲜卑族群完全融入到中国 民族的大家庭当中。(3分)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与吐蕃赞普松赞干 布和亲,带去了蔬菜种子、茶叶、丝绸、工艺品以及佛经、医药、历法、 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书籍,松赞干布为了更好地学习中原文化,派遣贵族 子弟到长安学习,请求唐朝给予蚕种,派遣掌握各种专业技能的工匠。 唐蕃和新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加强了中原与西藏地区的交 流。(3分) 结论:综上所述,民族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 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2 分)
观点:社会革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 论述: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2000多年 君主专制制度终结,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英国资产阶级革 命结束了英国的君主专制制度,巩固了资产阶级在英国的统治,使 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美 国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建立了独立的美利坚合众国, 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奠定了基础。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 治,打击了欧洲的封建传统势力,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 具有世界影响力。 综上所述,社会革命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社会革命是社 会制度更替的决定环节和手段,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我我国必须要进一步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为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摘自纪录片《中国通史》解说词
请围绕“民族交融”,自拟标题,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 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观点: 民族交融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2分) 论述:494年北魏孝文帝造都洛阳,把百余万包括鲜卑族在内的北方各族人
民迁到中原。他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 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 人贵族联姻等等,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鲜卑族群完全融入到中国 民族的大家庭当中。(3分)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与吐蕃赞普松赞干 布和亲,带去了蔬菜种子、茶叶、丝绸、工艺品以及佛经、医药、历法、 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书籍,松赞干布为了更好地学习中原文化,派遣贵族 子弟到长安学习,请求唐朝给予蚕种,派遣掌握各种专业技能的工匠。 唐蕃和新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加强了中原与西藏地区的交 流。(3分) 结论:综上所述,民族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 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2 分)
历史小论文的写作(共30张PPT)
![历史小论文的写作(共3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b7573fd6294dd88d0d26bb8.png)
联合国人材料三反全球化运动犹如一面镜子将全球化的各种负面影响或弊端及时映照出来促使全球化推动者在推迚全球化的同时也不得不兲注全球化所带来的消极后果幵由此而对全球化的觃则迚程方向等方面迚行调整从而促使全球化世界通过真正的全球治理朝人性的全球化公正的全球化平等的全球化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化方向迈迚
特色专题
论从史出 史论结合
——历史小论文的写作
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 用,引用了如下公式:生产力=科学技术x(劳动力+劳动 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 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 ——摘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者多个要素之间 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 提出新的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史实准确)。 2015年高考历史小论文(12分) 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5年江苏历史高考)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大机 器生产的非人性”这一观点,从客观公正的立场写一篇小论文。 (9分)
2.选择型
(2015届盐城三模)近代中国思想急剧变迁,新陈代谢中充 满新与旧的碰撞、调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如何确立儒家的身份?学术 界有以下两种主张:①儒家是治疗现代文明弊病的良方,重建中 华文化的核心;②儒家总体上已不适应现代民主法制制度,但在 社会生活中还可以发挥一些作用。 ——据余英时等著《不确定的遗产》整理
史论结合原则: 紧扣材料,有史有论。 结构性原则: 开门见山,主旨明确;层次清楚、 史论结合;结论呼应,简明扼要。 精炼性原则: 逻辑要清楚、严密,有“历史味”, 用学科语言,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特色专题
论从史出 史论结合
——历史小论文的写作
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 用,引用了如下公式:生产力=科学技术x(劳动力+劳动 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 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 ——摘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者多个要素之间 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 提出新的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史实准确)。 2015年高考历史小论文(12分) 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5年江苏历史高考)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大机 器生产的非人性”这一观点,从客观公正的立场写一篇小论文。 (9分)
2.选择型
(2015届盐城三模)近代中国思想急剧变迁,新陈代谢中充 满新与旧的碰撞、调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如何确立儒家的身份?学术 界有以下两种主张:①儒家是治疗现代文明弊病的良方,重建中 华文化的核心;②儒家总体上已不适应现代民主法制制度,但在 社会生活中还可以发挥一些作用。 ——据余英时等著《不确定的遗产》整理
史论结合原则: 紧扣材料,有史有论。 结构性原则: 开门见山,主旨明确;层次清楚、 史论结合;结论呼应,简明扼要。 精炼性原则: 逻辑要清楚、严密,有“历史味”, 用学科语言,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中考方略一:历史小论文的写作28页PPT
![中考方略一:历史小论文的写作28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4b0ca0949b6648d7c0c746c8.png)
谢谢!
中考方略一:历史小论文的写作
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中考方略一:历史小论文的写作
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中考方略一:历史小论文的写作PPT课件
![中考方略一:历史小论文的写作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7f431cd650e52ea5418988d.png)
但我们不能一概而论,从客观角度出发,他们的 观点中包含着对东方文化绝对否定对西方文化绝 对肯定的倾向,这是错误的。因为每一种文字及 文化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和深厚的内涵,所 以材料中有的观点有失偏颇。
1、亮点:采用了一分为二的原则; 层次异常分明,思路十分清晰。 2、不足:开头没有提出论点。
11
参考答案:
能力要求: 一分为二、论从史出与史论结合、 文字表述清楚明白;
3
答题程序(三段式): 提出自己的观点、 进行综合论述、最后小结;
评分标准:按层次给分,采点与采意相结合
4
辩证评述举例
范文引路
英国工业革命被誉为“被解放的普罗米修斯”,在人 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幅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英国 有钱人以坐汽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但是,河中 有许多巨大的蒸汽轮船,正发出呛人的浓烟,使河面变得 浑浊不堪。由于工业污水不加处理直接排放到河中,使得 本来清澈的母亲河变成奇臭无比的污水河,1858年是泰 晤士河的奇臭年。正如生活在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作家狄 更斯所说:那是最好的年代,也是最糟的年代;那是光明 的时节,也是黑暗的时节;那是希望的春季,也是悲丧冬 日。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中现象。(7分)
8
习作解剖
下面是2013年荆州二检题第44题
材料:陈独秀等人在新文化运动期间指出:“汉字的罪恶, 如难识、难写,妨碍于教育的普及、知识的传播;这是有 新思想的人们都知道的。”“汉字和大众,是势不两立的, 中国字根本要不得!所以,要推翻大众语文,必须用罗马 字拼音。”“必须相信白话是万能的,绝不要文言来帮助, 我们必须十分顽固,发誓不看古书,我们要狂妄的说,古 书对我们无用,所以无须学习看古书的工具——文言 文。”
他对外发动一系列的战争,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传 播了法国革命的思想,也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 所以说他是各国人民的解放者,也是具有无限征服野心的 侵略者。
1、亮点:采用了一分为二的原则; 层次异常分明,思路十分清晰。 2、不足:开头没有提出论点。
11
参考答案:
能力要求: 一分为二、论从史出与史论结合、 文字表述清楚明白;
3
答题程序(三段式): 提出自己的观点、 进行综合论述、最后小结;
评分标准:按层次给分,采点与采意相结合
4
辩证评述举例
范文引路
英国工业革命被誉为“被解放的普罗米修斯”,在人 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幅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英国 有钱人以坐汽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但是,河中 有许多巨大的蒸汽轮船,正发出呛人的浓烟,使河面变得 浑浊不堪。由于工业污水不加处理直接排放到河中,使得 本来清澈的母亲河变成奇臭无比的污水河,1858年是泰 晤士河的奇臭年。正如生活在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作家狄 更斯所说:那是最好的年代,也是最糟的年代;那是光明 的时节,也是黑暗的时节;那是希望的春季,也是悲丧冬 日。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中现象。(7分)
8
习作解剖
下面是2013年荆州二检题第44题
材料:陈独秀等人在新文化运动期间指出:“汉字的罪恶, 如难识、难写,妨碍于教育的普及、知识的传播;这是有 新思想的人们都知道的。”“汉字和大众,是势不两立的, 中国字根本要不得!所以,要推翻大众语文,必须用罗马 字拼音。”“必须相信白话是万能的,绝不要文言来帮助, 我们必须十分顽固,发誓不看古书,我们要狂妄的说,古 书对我们无用,所以无须学习看古书的工具——文言 文。”
他对外发动一系列的战争,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传 播了法国革命的思想,也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 所以说他是各国人民的解放者,也是具有无限征服野心的 侵略者。
《历史小论文解题》课件
![《历史小论文解题》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92d8fb0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5b.png)
谢谢
THANKS
02 历史小论文的写作技巧
CHAPTER
确定主题与论点
明确论文的核心观点和主题
在写作历史小论文前,首先需要确定一个明确的主题和论点。论点是论文的核心 观点,而主题是论点的范围和方向。确保主题和论点紧密相关,论点清晰、具体 ,有助于论文的展开和论证。
收集与整理资料
广泛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和筛选
CHAPTER
常见错误分析
时间错误
在描述历史事件时,常 常出现时间上的偏差, 导致整个论述的逻辑不
严密。
事实错误
对历史事件的描述与史 实不符,可能是由于资 料来源不准确或理解有
误。
逻辑错误
论述中存在逻辑上的矛 盾或不合理之处,使得
观点无法自圆其说。
片面论述
只从一个角度或观点出 发,忽视了历史的复杂
性,导致论述偏颇。
注意事项
01
02
03
04
准确引用资料
确保引用的资料来源可靠,避 免因资料不准确而导致论述出
现问题。
全面分析问题
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应从多个 角度出发,全面考虑各种因素
的影响。
逻辑严密
在构建论述时,要注意逻辑的 严密性,确保观点之间的连贯
性和一致性。
语言表达清晰
在表述观点时,应尽量使用简 洁明了的语言,避免出现歧义
资料是撰写历史小论文的基础。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多种渠道广泛收集相关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类、筛选和整理。确保 所使用的资料真实、可靠,能够支持论点和主题。
构建论文结构
合理安排论文的布局和逻辑关系
构建论文结构是写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根据主题和论点,合理安排引言、正文和结论等部分,确保 论文结构紧凑、逻辑严密。在构建结构时,注重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使论文整体上更加连贯和易 于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捕捉笔尖智慧——实战演练
关于西方崛起,第一段材料认为西方崛起的原因主要由内因决定, 其他文明是西方文明的附属。第二段材料认为西方崛起因素除了内 因以外,也受到其他文明成就的影响。
同式训练:(2011·全国新课标卷文综)(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这一进程始于 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 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 制。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 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 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他 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 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 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 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 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 上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 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
练一练
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 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演练2:(2015届南通一模)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始终 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项目 按当前价格计算的价值(亿美元) 年平均增长率﹪
1982年 国际直接投资 跨国并购 590 — 1990年 2090 1510 2000年 12710 11440 1990—1995年 21.1 24.0 1996—2000年 40.2 51.5
——据联合国贸发会议2001年和2003年《世界投资报告》数据整理 材料二 很少有人、团体或政府反对全球化本身,他们反对的是全球化的悬殊差 异。第一,全球化的好处和机会仍然高度集中于少数国家,在这些国家内的分布 也不平衡。第二,最近几十年出现了一种不平衡现象:成功地制定了促进全球市 场扩展的有力规则并予以良好实施,而对同样正确的社会目标,无论是劳工标准, 还是环境、人权或者减少贫穷的支持却落在后面。——安南《我们:联合国人民》 材料三 反全球化运动犹如一面镜子,将全球化的各种负面影响或弊端及时映照 出来,促使全球化推动者在推进全球化的同时,也不得不关注全球化所带来的消 极后果,并由此而对全球化的规则、进程、方向等方面进行调整,从而促使全球 化世界通过“真正的全球治理”,朝人性的全球化、公正的全球化、平等的全球 化、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化方向迈进。 ——刘金源《反全球化运动及其全球化的制衡作用》 请回答: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为主题 进行多角度论述。(7分)(要求:论述角度多重,层次分明;注重史论结合, 行文流畅,25字左右。)
请回答: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三中关于中国崛 起的观点。(8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 辑清晰;字数200字左右)
观点评述题解题技巧
特点: 给出一段材料或一个人的观点,进行对与错或同意与反对的判 断;或列出两个或两个以上观点,择其一进行论证,无论怎样都 属于开放型问答题。 三步走: 第一步进行选择或判断,即明确对观点的态度,反对或同意, 对或者错; 第二步进行论证,如果同意材料观点,则直接依据材料和所学 知识直接论证;如不同意材料观点,则要先批驳材料观点,再提 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证; 第三步分析对或错或片面性的本源,一般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 理论的高度提示。
请回答: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三中的“悖论”, 选择其中一观点展开论证。(9分)
悖论指在逻辑上可以推导出互相矛盾之结论,但表面 上又能自圆其说的命题或理论体系。
3.总结型
(2015届南京、盐城一模)二战后,世界格局经历了一个 复杂而多元的演变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三:单极化、两极化和多极化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指 一个时期、一个阶段内的主要力量格局或主要发展趋势,但这 三种概念都是相对的,在某种情况下是可以并存的,看不到三 者之间存在某种内在联系,甚至把三者相互对立起来,把三者 视为非此即彼的关系,可能是片面的。 ——叶自成《对中国多极化战略的历史与理论反思》 请回答: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单极化、两极化 和多极化的关系”的主题,论证材料三的观点(9分) 观点:单极化、两极化和多极化是相对的,有时可以并存。
三等 四等
观点片面(1分) 按点给分 论点不合理;无 论点(0分) 按论文写作时的基本方法、基本思路。 3.逐步提高运用材料具体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表 达与交流的能力、重证据的历史意识和处理历史信息 的能力。
一、写作要求
论点:对所议论的问题(事件,现象,人物,观念等)所 持的见解和主张。 观点
二、捕捉笔尖智慧——实战演练
演练1:(2015届扬州一模)成为大国的原因,或许是一个无法穷尽的话题。大 国崛起的影响,无疑也是一个多解的答案。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大国竞争的核心是文明的竞争,大国崛起的核心是文明的崛起。一部 人类文明史证明了这样一条规律,谁创造了领先世界的文明,谁就可能成为世界 强国。历史深层的运动,决定着哪些国家有条件实现“崛起”。这“历史深层的 运动”,便是文明的运动。 ——李洪峰《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 材料二:2007年,英国的《经济学人》封面刊出的是好莱坞电影《金刚》中 金刚爬上帝国大厦的场景,那只大猩猩被换成了熊猫。它以征服世界的严肃姿态 出现,投射出欧美精英团体对中国崛起的复杂心理。 材料三:英国史学家尼尔·弗格森曾撰文指出,随着中国力量的日益强大,以 及美国地位的逐渐削弱,有两件事很可能会发生:其一,中国将充分利用其日益 增长的影响力,重塑国际体系的规则制度,以更好地满足其利益需要;其二,这 个体系中的其他国家——尤其是那些正在走下坡路的霸主——将把中国看作一 个日益严峻的威胁。现实主义者预测,事态如此发展下去,将出现紧张、不信任 和冲突这类权力转移过程中的典型现象。 ——约翰·伊肯伯里《中国崛起与西方世界的未来:自由体系能否继续维持?》
二、评分标准
12分
一等
论点方面 (2分)
开篇明确提出观 点(2分)
论据方面 (8分)
按点给分
论证方面 (2分)
层次分明;史论结合;逻 辑严密;表达流畅.(2分)
二等
论证过程中提出 观点;简单抄材 料(1分)
按点给分
层次较分明,但关联性不 够,史论能结合。(1分) 要点式列举(0分) 要点式列举(0分)
特色专题
论从史出 史论结合
——历史小论文的写作
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 用,引用了如下公式:生产力=科学技术x(劳动力+劳动 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 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 ——摘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者多个要素之间 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 提出新的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史实准确)。 2015年高考历史小论文(12分) 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变式训练:(2015届无锡一模)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其中 充满着各国之间力量与利益的博弈。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 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近代全球化;第二阶段是荷兰、 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这一阶段大致是以英国击败西班 牙无敌舰队开始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白海军《2049相信中国》 材料二 主导了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萧条是国际性的。……大萧条起因于欧洲和 美国工业经济中的新问题,世界其他地区长期以来的衰弱也是原因之一。结果是 一场几乎给每一个社会都带来政治和经济压力的全球范围的崩溃…… ——[美]皮特·N·斯特恩斯等著《全球文明史》 材料三 “传统的中国是被全球化击败的,却也是从全球化里开始崛起的。大英 帝国是从全球化中崛起的,也是在全球化中衰落的。眼下的美国,虽然一直是全 球化最大的获益国,却呈现出冷淡全球化的倾向,因为美国开始感受到代价。”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08年修订版) 请回答: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全球化在不同时期对各国的损益有差 异”为主题进行论证。(8分)(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 清楚;200字左右。)
解决“需要证明什么”。
论据: 是支撑论点的材料,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 史实 解决“用什么来证明”。 论证: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解决“怎样证明”。 论述
历史小论文的三要素
1.论点(观点):观点应明确、清楚 2.论据(证明观点的证据):证据要准确,选择典型史实 3.论证(用证据证明观点的过程):论述四原则分明 系统性原则: 观点鲜明,中心突出,论据充分, 论证有力,有逻辑性。
请回答:你同意材料三中的哪一个观点?请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 知识以“现代化进程中儒家身份的确立”为主题进行论证。(9分)
(2015届南京、淮安三模)学者们通过各自的研究 ,对明清时 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往往作出不同评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安古斯·麦迪森运用实际购买力计算法计算中国汉代以 来的GDP ,提出自1700年至1820年 ,中国的经济增长数倍于欧洲 , 中国的GDP在世界GDP的比重从231%增长到324 % ;而欧洲的 GDP在世界GDP中的比重仅从233%增长到266 % ;贡德·弗兰克 认为 ,直到1800年 ,中国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尽管这些认识有 待于进一步研究验证 ,但它毕竟提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 :在西方 资本主义进入中国之前 ,中国的传统经济究竟是不断发展 ,还是处于 停滞的状态? ——李根蟠《关于明清经济发展5年江苏历史高考)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大机 器生产的非人性”这一观点,从客观公正的立场写一篇小论文。 (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