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细雨,润物无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风细雨,润物无声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的这一名句让我们体会到了春风细雨对大地的一份独有的情怀。春风的抚爱,让万物在浑然不觉中崭露头角,春雨的滋润,让所有生命兴致盎然地绽放美丽,这是多么和谐又多么美妙的境界呀!大自然如此,滋养人心灵培育人品格的德育教育更该如此吧!然而,中华民族的传统教育观念是教师地位至高无上,一把戒尺不知解决了学生多少身心方面的问题。传统的影响根深蒂固,在提倡以人为本的今天,有的教师要么唯师独尊,给予孩子的是居高临下的命令、喝斥甚至嘲讽、打骂,要么俨然一个老学究向学生传经送道“我告诉你应该这样,我要求你必须那样……”这样的教育打造出的产品大概以叛逆者和无思想者居多吧!德育不是简单的“1+1=2”,它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是有思想、有感情,重情趣,讲独立人格的人,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面对他们,我们的老师应讲究一点教育艺术,让我们的教育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从而激发孩子生机勃勃主动发展。

心中有孩子:我这样创设教育情境

当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作为教师你会怎么办呢?处理问题的方法不外乎两种:一种是教师一方单纯的向学生一方施“教”,结果是对有些孩子劝得了“皮”,改不了“瓤”,甚至导致学生和老师两军对垒,旗鼓相当。另一种是教师把重点放在“育”上,创设情境,使学生自主、自觉地发展。两种方法的最终的目的都是让学生受到教育,改正缺点,但第二种方式更人性化,学生掌握着自己的思想、情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发展。下面这个事例就很说明问题。

新学期开始了,教室刚刚粉刷过的雪白的墙壁,赫然出现了一个大大的鞋印,黑白分明,分外惹眼。我刚想大发雷霆,质问学生,又怕破不了案,再说,干巴巴地说教对于这些机灵鬼来说,是起不了多大作用的。怎么办呢?我决定先按兵不动。

下午,我一进教室,就笑呵呵地说:“你们喜欢做游戏吗?”学生齐声回答:“喜欢”。“那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做个游戏。我和学校‘照镜子’。”学生立刻小声议论起来。我接着说:“我们每个人每天都离不开镜子,用镜子来检查自己的仪表。今天就请你们每位同学都来当一面镜子,去照一照影响教室、走廊、校园环境美的污点。比赛,看谁照的污点最多。”学生的积极性一下调动起来。有在教室里的,有到走廊里的,还有的跑到了校园里。

不一会,讲桌上“战果累累”。有塑料袋、瓜子皮、废纸、雪糕包装袋……还有的同学把发现的问题满满地记在了本子上。看着这些东西,看着孩子们一张张兴奋的小脸,我说:“同学们,你们人人都是一面雪亮的镜子。那么,下面就让

这些污点来做镜子,我们大家也来照一照镜子吧!看看这些污点和我们自己平时的行为有关系吗?”话音一落,教室内鸦雀无声。不一会就有同学勇敢地站起来说:“我平时不爱护环境,偷着把废纸扔在了花坛里,我今后一定改正。”在这位同学地带动下,大家踊跃发言,纷纷检讨了自己的行为。终于,我们班平时最淘气的“大个”站了起来,“老师,墙上的鞋印是我弄上去的,我错了,我负责把它擦干净。”听到这,我高兴极了,带头鼓起掌来。

眼中有孩子:去发现每一个教育契机

很多教师都兢兢业业把大部分精力集中在课堂之上,关注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在课下却很少关注学生的思想、情感、行为、习惯。其实,课堂之外的大量自由空间才是孩子们最本色的舞台,留心此刻的他们,你会发现许多课堂上看不到的更真实更能反映学生内心的东西。这些东西往往是独一无二的,不可重复的,是绝好的教育机会。作为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学生,去发现每一个教育契机,抓住它并且很好地利用它。

我们班的东东同学是那种极聪明却没有学习动力的孩子,在课堂上总是懒懒散散、迷迷糊糊的。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却没有什么好办法。夏天的时候,连续两天,东东的书包里都带着一瓶熬成绛红色的绿豆汤,一下课,东东就美美地开怀畅饮解解暑气。作为母亲,我知道每天熬绿豆汤的辛苦,可东东知道吗?我灵机一动,也许我能在这绿豆汤上作点儿文章。

一天自习课,我把东东请到前面,“你这瓶子里装的是什么?”

“绿豆汤呀”。东东的声音里满是不以为然。

“谁给你做的呢?

“我妈。”

“你能告诉大家,妈妈是怎样做的吗?”

“就是熬完了,放在冰箱里冻着。”

“不用搁什么东西吗?”

“放糖。”

东东愣头愣脑地回答着我的提问,就像个机器人。我把瓶子高高的举起请大家看:绛红色的液体包着一大块儿还没有融化的冰陀。我把瓶子递到几个孩子手

中,他们都欣喜地叫着:“真凉呀!”“真舒服!”我一字一顿地问:“这绿豆汤里,怎么连一小块儿绿豆皮儿都没有呢?难道,这瓶子里装的仅仅是绿豆汤吗?”教室里鸦雀无声。我在黑板上写下“一瓶绿豆汤”几个大字,“同学们,老师今天给东东留一个特殊作业,写一篇日记——‘一瓶绿豆汤’,欢迎有兴趣的同学都来写一写。不过,我建议大家,为了写好这篇日记,今天晚上,你们不妨都在家长指导下,亲自熬一熬绿豆汤。”

在同学们的日记当中,写了许多感人的话。东东在日记中写道:“这瓶绿豆汤代表了妈妈的心,我想对妈妈说,‘妈妈我爱你’。”我在东东的日记上批语:“你该怎样爱妈妈呢?最让妈妈高兴的是什么呢?”事过之后,东东在课堂上明显有进步了,同学们学习的劲头也更足了。

学科教学渗透德育:我在语文课上这样做

我认为德育的主渠道并不是每周一节的思品课,因为课时太少了,内容的设置人为因素太多了,在这样刻意的安排中达到使孩子动心动情从而受到教育的目的未免太牵强了。孩子们每一天要接受各个学科的教育,如果教师能在课堂教学时自然而然地渗透那么一点德育内容,岂不是滴水成河吗!

以小学语文教材为例,无论是周恩来这样的革命伟人还是邓稼先、居里夫人这样的科学家或是阮恒这样的有着闪光点的小人物,无疑都是很好的思想教育素材。有的老师过多重视语文课的工具性,关注掌握了多少知识却忽视了文本对学生内心世界的熏陶感染,真是遗憾的教育!

陆游的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诗人强烈希望实现报国理想,现实的悲哀致使诗人在梦中梦到了激烈艰苦的战斗生活,在梦中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表达了诗人一片真挚的爱国情怀。是让学生逐字逐句分析,死记硬背诗意,一堂课只学习一首诗,还是大胆创新学习几首诗来认识陆游这样一位爱国诗人呢?我选取了后者。因为认识陆游、体会陆游的爱国真情比会背诵一首诗、会解释一首诗更有价值。我设计了四个环节,首先组织学生交流资料、了解陆游生平,接着学习《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然后学习诗人的绝笔诗《示儿》,最后出示陆游的名句“位卑未敢忘忧国”。课堂上孩子们渐入佳境,心灵的碰撞使孩子们的朗诵越发动情,孩子们的眼睛越发明亮,我知道:那是孩子们被陆游内心深处那份执着的爱国真情深深地震撼了。我更坚信:爱国信念已经深深烙印在学生心上,让他们铭记一生。

无论是创设教育情境,还是去发现每一个教育契机,或者是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这一切皆因为,新的课程理念倡导: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教师的责任是想方设法激发学生自主自觉的发展。所以,作为教师在履行德育职责的时候,请动一动脑筋、讲一讲艺术——希求爱如春风细雨,润物无声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