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汽车平顺性范文

合集下载

第六章 汽车的平顺性

第六章 汽车的平顺性

武汉科技大学车辆工程教研室
二,平顺性的评价方法
(一)基本评价法
先计算频率加权值,再计算各轴向加权(总加权) 先计算频率加权值,再计算各轴向加权(总加权)加速 度均方根值. 度均方根值. 1.对记录的加速度时间历程a(t), 对记录的加速度时间历程a(t) 1.对记录的加速度时间历程a(t),有两种方法计算频 率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 加权函数w(f)滤波 加权函数 滤波 ◆ a(t) aw(t) 加权加速度 均方根值
第六章 汽车平顺性
武汉科技大学车辆工程教研室
引 言
1. 汽车平顺性定义
指汽车在一般行驶速度范围内行驶时, 指汽车在一般行驶速度范围内行驶时,避免 因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所产生的振动和冲击, 因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所产生的振动和冲击,使人 感到不舒服,疲劳,甚至损害健康, 感到不舒服,疲劳,甚至损害健康,或者使货物 损坏的性能. 损坏的性能. 由于行驶平顺性主要是根据乘员的舒适程度 来评价,所以又称为乘坐舒适性. 来评价,所以又称为乘坐舒适性. 舒适性
武汉科技大学车辆工程教研室
总的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 V 总的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 a =

a2 wj
武汉科技大学车辆工程教研室
一,人体对振动的反应
几点说明: 几点说明: (1) 椅面输入点xs,ys,zs三个线振动的轴 椅面输入点x 加权系数k=1 k=1, 12个轴向中人体最敏感的 个轴向中人体最敏感的, 加权系数k=1,是12个轴向中人体最敏感的,其余 各轴向的轴加权系数均小于0.8 0.8. 各轴向的轴加权系数均小于0.8. 分析频率加权函数w 分析频率加权函数wd (xs,ys ),wk (zs), 可知: 可知: 垂直方向敏感频带 敏感频带在 ~ 垂直方向敏感频带在4~12.5Hz 水平方向敏感频带在0.5~ 水平方向敏感频带在 ~2Hz

第6章 汽车的平顺性

第6章  汽车的平顺性
2 2
三、单质量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
现在讨论在激励q的作用下, 单质量系统运动微分方程(6-23) 的解,通解部分由于阻尼作用随 时间减小,稳态条件下系统的响 应z由特解确定,它取决于激励q 和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 由输出、输入谐量复振幅z与 q的比值或z(t)、q(t)的傅里叶变换 Z(ω)与Q(ω)的比值,可以 求出系统的频率响应函数,记为 H(jω)z~q ,
.. 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分量σpωi反映人体对各1/3倍频带 振动强度的感觉,1/3倍频带分别评价法的评价指标就是 .. .. σpωi中的最大值(σpωi)maxo当通过计算或实测分析得到 .. (σpωi)max值,把它与最敏感频带允许的界限值加以比较, 进行评价。例如:要求允许的“疲劳一工效降低界限”的 暴露时间为4h,即TFD=4h,由图6-2a上4~8Hz可以查出相 .. 应的加速度均方根值为0.53m/s2。若(σpωi)max小于 .. 0.53m/s2,即满足TFD=4h的要求。也可以由(σpωi)max查出 相应TFD值,若查出的TFD值大于4h,也表明能保持在 TFD=4h的界限之内 。 当用这个方法评价时,要改善平顺性就得减小(σpωi) .. max值,即要求传至人体的振动能量在频率分布上不要过 于集中,尤其在人体最敏感的频带不要有突出的尖峰。
“疲劳——工效降低界限”振动加速度允许值的大小与 振动频率振动作用方向和暴露时间这三个因素有关。 1、振动频率 系统在垂直振动4~8Hz、水平振动1~2Hz范围内会出现 明显的共振。这就是人体对振动最敏感的频率范围。 2、振动作用方向 3、暴露时间
˙
二、平顺性的评价方法 1、1/3倍频带分别评价方法 用这个方法评价,首先要把传至人体的加速度进行频谱 分析,得1/3倍频带的加速度均方根值谱。 1/3倍频带上、下限频率的比值 式中 fu——上限频率; fl——下限频率; 中心频率 上、下限频率与中心频率的关系为 分析带宽△f=fu - fl .. 各1/3倍频带加速度均方根值分量σpi,可以从传至人体 .. 加速度p(t)的功率谱密度G..(f)对相应1/3倍频带中心 p 频率fci的带宽△fi积分而得

第六章汽车行驶的平顺性

第六章汽车行驶的平顺性

第六章汽车⾏驶的平顺性第六章汽车⾏驶的平顺性6.1 平顺性的评价汽车⾏驶平顺性,是指汽车在⼀般⾏驶速度范围内⾏驶时,能保证乘员不会因车⾝振动⽽引起不舒服和疲劳的感觉,以及保持所运货物完整⽆损的性能。

由于⾏驶平顺性主要是根据乘员的舒适程度来评价,⼜称为乘坐舒适性。

汽车作为⼀个复杂的多质量振动系统,其车⾝通过悬架的弹性元件与车桥连接,⽽车桥⼜通过弹性轮胎与道路接触,其它如发动机、驾驶室等也是以橡胶垫固定于车架上。

在激振⼒作⽤(如道路不平⽽引起的冲击和加速、减速时的惯性⼒等)以及发动机振动与传动轴等振动时,系统将发⽣复杂的振动。

这种振动对乘员的⽣理反应和所运货物的完整性,均会产⽣不利的影响;乘员也会因为必须调整⾝体姿势,加剧产⽣疲劳的趋势。

车⾝振动频率较低,共振区通常在低频范围内。

为了保证汽车具有良好的平顺性,应使引起车⾝共振的⾏驶速度尽可能地远离汽车⾏驶的常⽤速度。

在坏路上,汽车的允许⾏驶速度受动⼒性的影响不⼤,主要取决于⾏驶平顺性,⽽被迫降低汽车⾏车速度。

其次,振动产⽣的动载荷,会加速零件磨损乃⾄引起损坏。

此外,振动还会消耗能量,使燃料经济性变坏。

因此,减少汽车本⾝的振动,不仅关系到乘坐的舒适和所运货物的完整,⽽且关系到汽车的运输⽣产率、燃料经济性、使⽤寿命和⼯作可靠性等。

汽车⾏驶平顺性的评价⽅法,通常是根据⼈体对振动的⽣理反应及对保持货物完整性的影响来制订的,并⽤振动的物理量,如频率、振幅、加速度、加速度变化率等作为⾏驶平顺性的评价指标。

⽬前,常⽤汽车车⾝振动的固有频率和振动加速度评价汽车的⾏驶平顺性。

试验表明,为了保持汽车具有良好的⾏驶平顺性,车⾝振动的固有频率应为⼈体所习惯的步⾏时,⾝体上、下运动的频率。

它约为60~85次/分(1HZ ~1.6HZ),振动加速度极限值为0.2~0.3g。

为了保证所运输货物的完整性,车⾝振动加速度也不宜过⼤。

如果车⾝加速度达到1g,未经固定的货物就有可能离开车厢底板。

第六章汽车的平顺性-文档资料

第六章汽车的平顺性-文档资料

两个后轮遇到的不平度(由于存在滞后距
离L):
q2(I) xI L, q4(I) yI L
谱量 Gik (n)
Gik (n)

1 lim T T
Fi* (n)Fk (n)
Fi (n)、Fk (n)为qi (n)、qk (n)的傅立叶变换 Fi*(n)、Fk*(n)为Fi (n)、Fk (n)共轭复数;T为长度I的分析区间。
相干函数在频域内描述了两个轮迹中频率为n 的分量之间线性相关的程度。
cohxy2 (n) 1, 两个轮迹中频率为n的分量之间幅值比 和相位差保持不变,完全线性相关; cohxy2 (n) 0, 两个轮迹中频率为n的分量之间幅值比 和相位差是随机变化的。
第三节 汽车振动系统的简化,单质量
系统的振动
暴露界限:当人体承受的振动强度在此界 限内,将保持人的健康或安全。它作为人 体可承受振动量的上限。
疲劳-降低工作效率界限:当人承受的振 动强度在此界限内时,能准确灵敏地反应, 正常地进行驾驶。它与保持人的工作效能 有关。
舒适降低界限:在此界限之内,人体对所 暴露的振动环境主观感觉良好,能顺利地 完成吃、读、写等动作。它与保持人的舒 适有关。
1)1/3倍频带分别评价法:
对传至人体的加速度进行频谱分析,可得1/3倍频 带的加速度均方根值谱。
1/3倍频法认为:同时有许多个1/3倍频带都有能量作用于 人体时,各个频带振动作用无明显联系,对人体产生的 影响主要是人体感觉振动强度最大的一个1/3倍频带所 造成的。
2)总的加速度加权均方根值评价法
所包含的不平度垂直位移q的谱量成同其“功率”仍

2 q~n
,因此换算的时间频谱密度可表示为
:

汽车平顺性评价范文

汽车平顺性评价范文

汽车平顺性评价范文
汽车平顺性主要与悬挂系统、轮胎、底盘和车身结构有关。

首先是悬
挂系统的设计和调校。

悬挂系统主要由弹簧和减震器组成,它们能够吸收
道路不平和振动,减少车辆的颠簸感。

良好的悬挂系统能够使车辆行驶时
保持平顺,提供更好的悬挂舒适性。

另外,悬挂系统的调校也需要根据车
辆的定位和用途进行相应的调整,使之更适应不同的行驶环境和需求。

其次是轮胎的选择和质量。

轮胎作为车辆与地面之间的唯一接触面,
对行驶平顺性有很大的影响。

优质的轮胎能够提供更好的抓地力和操控性,降低震动和噪音,从而提升车辆的平顺性。

此外,轮胎的气压也需要保持
合适,过高或过低的气压都会影响车辆的平顺性。

底盘的刚性和结构也是影响汽车平顺性的重要因素。

底盘的刚性能够
影响车轮悬挂的运动和减震器的工作,过弱的刚性会导致车身的弯曲和扭动,从而降低平顺性。

而良好的底盘结构能够提供更好的车身稳定性和刚性,减少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晃动和颠簸感。

最后是车身结构的设计和材料选择。

车身的设计和材料可以影响车辆
的重量和抗振性。

轻量化的设计能够降低车辆的重量,减少振动和颠簸感,并且提升燃油经济性。

而抗振性好的材料可以减少车身的共振和震动。

总之,汽车平顺性是一个综合性的评价指标,它受到悬挂系统、轮胎、底盘和车身结构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一辆平顺性好的车辆需要在各个方面
都有良好的设计和调校,才能提供给乘坐者舒适的驾驶体验。

在购买车辆时,平顺性也应该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

汽车理论—平顺性

汽车理论—平顺性

第六章 汽车的平顺性
§6-1 人体对振动的反应和平顺性的评价 二、平顺性的评价方法 (一)基本的评价方法 计算出各轴向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 计算出各轴向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 有些“人体振动测量仪” 有些“人体振动测量仪”采用总加权振级 客车的等级是按总加权振级( 来分类的: 客车的等级是按总加权振级 ( Law ) 来分类的 : 高级客车: 高级客车: Law ≤114.2dB 中级客车: 中级客车: Law =114.2~117.2dB ~ 普通客车: 普通客车: Law ≤ 117.2~120.2dB ~ 振动波形峰值系数>9) (二)辅助评价方法(振动波形峰值系数 )
第六章 汽车的平顺性
§6-2 影响汽车平顺性的结构因素
一、悬挂系统 悬挂系统由弹性元件、导向装置与减震器所组成, 悬挂系统由弹性元件、导向装置与减震器所组成, 其中以弹性元件和悬挂系统中的阻尼影响最大。 其中以弹性元件和悬挂系统中的阻尼影响最大。 1.弹性元件 弹性元件 经过分析可知,减小车身的固有频率f 经过分析可知,减小车身的固有频率 0可以减小 车身振动加速度值,改善汽车的平顺性。 车身振动加速度值,改善汽车的平顺性。 2.悬架系统的阻尼 悬架系统的阻尼 为了衰减车身的自由振动和抑止车轮、 为了衰减车身的自由振动和抑止车轮、车身的共 悬架系统中应具有适当的阻尼, 振,悬架系统中应具有适当的阻尼,一般汽车的阻尼 为0.2~0.4。 ~ 。
第六章 汽车的平顺性
§6-2 影响汽车平顺性的结构因素
五、座椅 座位的布置对平顺性有很大的影响。 座位的布置对平顺性有很大的影响。 根据试验表明,距离重心越近,平顺性越好。 根据试验表明,距离重心越近,平顺性越好。 座椅的刚度和阻尼对平顺性也有重要影响。 座椅的刚度和阻尼对平顺性也有重要影响。 另外, 另外,汽车的乘坐舒适性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座位的结构、尺寸、布置方式和车身的密封性、 座位的结构、尺寸、布置方式和车身的密封性、通风 保暖、照明、隔音等效能, 保暖、照明、隔音等效能,以及是否有提供乘客舒适 的设备如电视、音响、空调等。 的设备如电视、音响、空调等。道路周围的环境对平 顺性也有一定的影响。 顺性也有一定的影响。

汽车行驶平顺性

汽车行驶平顺性
Chapter 6 Ride Performance 汽车的行驶平顺性
Generalization (概述) 6.1 Human Response to Vibration and Evaluation of Ride Performance (人体对振动的 反应以及平顺性的评价) 6.2 Statistic Property of Road Surface Roughness (路面不平度的统计特性) 6.3 Simplify of Automobile Vibration System and Vibration of Single Mass System(汽车振动系统 的简化及单质量系统的振动)
1/2
3)av ( 1 . 4 a ) ( 1.4 a ) a xw yw zw av : all weighted acceleration root mean square value
2 2
2 1/2
总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 4)L aw 20 lg(aw / a0 ) L aw : weighted vibration grade加权振级 a0:referenced acceleration root mean square value 参考加速度均方根值,a0=10-6 m s 2
m/ s
2
Equivalent time curve
acceleration root mean square value
tc
m / s2
vertical direction
fc
acceleration root mean square value
horizontal direction
tc
Evaluation method

汽车理论第6章 汽车的平顺性2016

汽车理论第6章 汽车的平顺性2016
2016/4/12 汽车理论 wangjx@
16
a(t)
aw(t)
加权函数w(f )的滤波网络 根据IS02631-1:1997(E)设定系数
2016/4/12
汽车理论 wangjx@
四、平顺性的评价方法
(一)基本的评价方法
2. 对记录的加速度时间历程 间 程a(t)进行频谱分 行 谱 析得到功率谱密度函数 Ga f
汽车理论 Automotive theory
第六章
汽车的平顺性
内容概要
平顺性的基本概念 路面不平度输入 人体对振动的反应以及平顺性评价方法 平顺性研究基本方法、两自由度振动系 平顺性研究基本方法 两自由度振动系 统 主动悬架(了解)
2016/4/12
汽车理论 wangjx@
11
靠背

2016/4/12
汽车理论 wangjx@
三、人体对振动的反应
人体对不同频率的振动敏感程度不同 1.
zs 最敏感的频率范围是4~12.5Hz

在4~8Hz频率范围,人的内脏器官产生共振 频率范围 人的内脏器官产生共振 8~12.5Hz频率范围,对人的脊椎系统影响很大
2016/4/12 汽车理论 wangjx@


wi是功率谱密度为0.1的 白噪声 (Simulink Si i 中的缺省值)
7
二、路面不平度输入

nc =0.01(cycle/m),车速为20m/s
10 10 10 10 10 10 10
-2 -3 -4 -5 -6 -7 -8
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
根据乘员舒适程度评价
2016/4/12 汽车理论 wangjx@
4

第六章汽车的平顺性解析

第六章汽车的平顺性解析

第三节 汽车振动系统的简化、单质量系统振动
0称为系统固有圆频率,定义阻尼比
C n / 0 2 2m2 K
方程的解为
2 z (t ) Ae nt sin( 0 n 2 t )
第三节 汽车振动系统的简化、单质量系统振动
单自由度自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动衰减曲线
第三节 汽车振动系统的简化、单质量系统振动
式中 n—空间频率,m-1 n0—0.1 m-1
w
Gq(n0)—路面不平度系数(m2/m-1)
w—频率指数,一般取为2
第二节 路面不平度的统计特征
第二节 路面不平度的统计特征
第二节 路面不平度的统计特征
路面空间频率谱密度化为时间谱密度 1.空间频率与时间频率的关系 f=un 这里n是空间频率(每米波长数)。u是车速(m/s),f是时间频率(Hz,每 秒波长数)。 2.路面时间谱密度与空间频率谱密度的关系
第三节 汽车振动系统的简化、单质量系统振动
车身质量有垂直、俯
仰、侧倾3个自由度,4个
车轮质量有4个垂直自由度, 整车共7个自由度。
当 xI yI ,并忽略 轮胎阻尼后,汽车立体模 型可简化为平面模型。
简化前后应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总质量保持不变
m2f m2r m2c m2
Kq Cz Kz Cq m2 z
C K C K z z z q q m2 m2 m2 m2
令 2n=C/m2,20=K/ m2, 齐次方程变为
2 2nz 0 z z0
第三节 汽车振动系统的简化、单质量系统振动
汽车单自由度振动模型
2)质心位置不变
m2f a m2r b 0

汽车理论教程第六章汽车的平顺性

汽车理论教程第六章汽车的平顺性

➢ xs、ys 最敏感的频率范
围是0.5~2Hz。大约在3Hz 以下,人体对水平振动比对 垂直振动更敏感,且汽车车 身部分系统在此频率范围内 产生共振,故应对水平振动 给予充分重视。
10
第一节 人体对振动的反应和平顺性的评价
各轴向的频率加权函数(渐近线)
频率加权函数
0.5 0.5Hz f 2Hz
wk
f
f / 4 2Hz f 4Hz 1 4Hz f 12.5Hz
12.5 / f 12.5Hz f 80Hz
wd
f
1 2 /
f
(0.5Hz f 2Hz)
2Hz f 80Hz
wc
f
8
1 /
f
(0.5Hz f 8Hz)
8Hz f 80Hz
we
f
1 1/
f
(0.5Hz f 1Hz)
靠背
xb yb
wc
wd
0.80 0.50
0.212
4.3
0.087
4.4
zb
wd
0.40
0.140
4.9
xf

yf
wk
0.25
wk
0.25
0.090
5.4
0.093
5.1
zf
wk
0.40
0.319
6.2
1
av
a2 2 vj
0.628
16
第一节 人体对振动的反应和平顺性的评价
2.辅助评价法
➢当峰值系数 > 9时,ISO 2631-1:1997(E)标准规定用 加权加速度4次方根值评价。它能更好地估计偶尔遇到过大 的脉冲引起的高峰值系数振动对人体的影响。此时采用辅助 评价方法 —— 振动剂量值。

汽车行驶平顺性

汽车行驶平顺性

② 检查各频带的加速度均方差是否都保 持在界限值之下。
一、汽车行驶平顺性的评价指标
2.1/3倍频带分别评价法
1/3倍频带上限频率fu与下限频率的比值为
1 3
fu / fl 2
中心频率为
fc
(6-28)
fu / fl 2 fl
1 6
(6-29)
一、汽车行驶平顺性的评价指标
2.1/3倍频带分别评价法
上限频率、下限频率与中心频率的关系为
f u 1.12 f c (6-30) f l 0.89 f c
分析带宽为
f f u 标
2.1/3倍频带分别评价法
将振动传至人体加速度p(f)的功率谱密度Gp( f ),对 所对应的1/3倍频带各中心频率fci在带宽Δfi区间积分, 得到各个1/3倍频带的加速度均方根值分量σpi,即
σ pi =
1.12 f ci
第六章 汽车通过性和汽车平顺性
第一节 汽车通过性 第二节 汽车行驶平顺性
汽车行驶平顺性是指汽车在一般行驶速度范
围内行驶时,能保证乘员不会因车身振动而 引起不舒服和疲劳的感觉,以及保持所运载
货物完整无损的性能。由于行驶平顺性主要
是根据乘员的舒适程度来评价,又称为乘坐
舒适性。
汽车作为一个复杂的多质量振动系统,其车身 通过悬架的弹性元件与车桥连接,而车桥又通 过弹性轮胎与道路接触,发动机、驾驶室等也 以橡胶垫固定于车架上。 在激振力作用(如道路不平而引起的冲击和加速、 减速时的惯性力等)以及发动机与传动轴等振动 时,系统将发生复杂的振动。
这种振动对乘员的生理反应和所运货物的完整 性产生不利的影响;乘员也会因此必须调整身 体姿势,加剧产生疲劳的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章汽车的平顺性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汽车行驶平顺性的评价指标和人体对振动反应的感觉界限;掌握汽车振动系统的简化方法,并能正确分析车身振动的单质量系统模型;了解汽车通过性的影响因素。

汽车行驶平顺性,是指汽车在一般行驶速度范围内行驶时,避免因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所产生的振动和冲击,使人感到不舒服、疲劳,甚至损害健康,或者使货物损坏的性能。

由于行驶平顺性主要是根据乘员的舒适程度来评价,所以又称为乘坐舒适性。

汽车是一个复杂的多质量振动系统,其车身通过悬架的弹性元件与车桥连接,而车桥又通过弹性轮胎与道路接触,其他如发动机、驾驶室等,也是以橡皮垫固定于车架上。

由于道路不平而引起的冲击和加速、减速时的惯性力,以及发动机与传动轴振动等产生的激振力作用于车辆系统,将使系统发生复杂的振动,对乘员的生理反应和所运货物的完整性,均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在坏路上,汽车的允许行驶速度受动力性的影响不大,主要取决于行驶平顺性;而因坏路被迫降低行车速度,因而使汽车的平均技术速度减低,运输生产率下降。

其次,振动产生的动载荷,加速了零件的磨损,乃至引起损坏,降低了汽车的使用寿命。

此外,振动还引起能量的消耗,使燃料经济性变差。

因此,减少汽车本身的振动,不仅关系到乘坐的舒适和所运货物的完整,而且关系到汽车的运输生产率、燃料经济性、使用寿命和工作可靠性等方面。

6.1节人体对振动的反应和平顺性的评价6.1.1 汽车行驶平顺性的评价指标汽车行驶平顺性的评价方法,通常是根据人体对振动的生理反应,以及对保持货物完整性的影响制定的,并用振动的物理量,如频率、振幅、加速度等作为行驶平顺性的评价指标。

目前常用汽车车身振动的固有频率和振动加速度均方根值,评价汽车的行驶平顺性。

试验表明,为了保持汽车具有良好的行驶平顺性,车身振动的固有频率应为人体所习惯的步行时,身体上、下运动的频率,它约为60~80次/min(1~1.6Hz),振动加速度的极限值为0.2g~0.3g。

为了保证运输货物的完整性,车身振动加速度也不宜过大。

如果车身加速度达到1g,没有经固定的货物,就有可能离开车厢底板。

所以,车身振动加速度的极限值应低于0.6g~0.7g。

6.1.2 人体对振动的反应70年代,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综合大量有关人体全身振动的研究工作和文献的基础上,订出了国际标准IS02631—1978E《人体承受全身振动的评价指南》,这样在人承受全身振动的评价方面才有了国际通用性标准。

该标准用加速度的均方根值给出了在1~80Hz 振动频率范围内人体对振动反应的三个不同的感觉界限。

它们分别是暴露极限、疲劳降低工作效率界限和舒适降低界限。

6.1.2.1 暴露极限当人体承受的振动强度在这个极限之内,将保持健康或安全。

通常把此极限作为人体可以承受振动量的上限。

6.1.2.2 疲劳-降低工作效率界限这个界限与保持工作效率有关。

当驾驶员承受的振动在此界限内时,能保持正常地进行驾驶。

6.1.2.3 舒适降低界限此界限与保持舒适有关,它影响人在车上进行吃、读、写等动作。

这三个界限只是容许的振动加速度值不同。

暴露极限的值为疲劳-降低效率界限的2倍,舒适降低界限为疲劳-降低工作效率界限的1/3.15。

各界限容许加速度值,随频率的变化趋势完全一样。

图6.1 ISO2631人体对振动反应的疲劳-降低效率界限a)垂直方向b)水平方向图6.1示出垂直和水平方向振动时,对人体影响的疲劳-降低效率界限。

由图中可以看出,随着暴露时间(承受振动的时间)的加长,感觉界限容许的加速度值下降。

图上标明的暴露时间,是指常年累月每天重复在振动环境中持续的时间,对于偶尔乘车的人,加速度的容许值可以高很多。

由图6.1上还可以看出人最敏感的频率范围,对于垂直振动是4~8Hz,对于水平振动是2Hz以下。

而且在2.8Hz以下同样暴露时间;水平振动容许的加速度值,低于垂直振动;在2.8Hz以上则相反。

6.2节汽车振动系统的简化,单质量系统的振动6.2.1 汽车振动系统的简化图6.2 四轮汽车简化的立体模型汽车是一个复杂的振动系统,应根据所分析的问题进行简化。

图6.2为一个把汽车车身质量看作为刚体的立体模型。

汽车的悬挂质量(车身)质量为2m ,它有车身、车架及其上的总成所构成。

该质量绕通过质心的横轴y 的转动惯量为y I ,悬挂质量通过减振器和悬架弹簧与车轴、车轮相连接。

车轮、车轴构成的非悬挂(车轮)质量为1m 。

车轮在经过具有一定弹性和阻尼的轮胎支承在不平的路面上。

这一立体模型,车身质量在讨论平顺性时主要考虑垂直、俯仰、侧倾3个自由度,4个车轮质量有4个自由度,共7个自由度。

图6.3 双轴汽车简化的平面模型当汽车对称于其纵轴线,且左、右车辙的不平度函数)()(I y I x =,此时汽车车身只有垂直振动z 和俯仰振动ϕ,这两个自由度的振动对平顺性影响最大。

图6.3为汽车简化成4个自由度的平面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又因轮胎阻尼较小而予以忽略,同时把质量为2m ,转动惯量为y I 的车身按动力学等效的条件分解为前轴上、后轴上及质心c 上的三个集中质量f m 2、r m 2、c m 2。

这三个质量由无质量的刚性杆连接,它们的大小由下述三个条件决定(1) 总质量保持不变2222m m m m c r f =++ (6.1)(2) 质心位置不变022=-b m a m r f (6.2)(3) 转动惯量y I 的值保持不变222222b m a m m I r f y y +==ρ (6.3)式中y ρ——绕横轴y 的回转半径;a ,b ——车身质量部分的质心至前、后轴的距离。

由上三式得出三个集中质量的值为aLm m y f 222ρ= (6.4) bL m m y r 222ρ= (6.5)⎪⎪⎭⎫ ⎝⎛-=ab m m y c 2221ρ (6.6)式中L ——轴距。

通常令ab y2ρε=,称为悬挂质量分配系数。

由式(6.6)可知,当1=ε时,联系质量02=c m 。

据统计,大部分汽车ε=0.8~1.2,即接近1。

而通过分析可知在1=ε的情况下,前、后轴上方车身部分的集中质量f m 2、r m 2的垂直方向运动是相互独立的。

这样在1=ε的情况下,当前轮遇到路面不平度而引起的振动时,质量f m 2运动而质量r m 2不运动,反之亦然,因此在这种特殊情况下,可以分别讨论图6.3上f m 2和前轮轴以及r m 2和后轮轴所构成的两个双质量系统的振动。

在远离车轮部分固有频率t f (10~16Hz)的较低激振频率范围(如5Hz 以下),轮胎动变形很小,忽略其弹性与车轮质量,得到分析车身垂直振动的最简单的单质量系统。

6.2.2 单质量系统的自由振动图6.4 车身单质量系统模型图6.4时分析车身振动的单质量系统模型,它由车身质量2m 和弹簧刚度K 、减振器阻尼系数为C 的悬架组成。

q 是输入的路面不平度函数。

车身垂直位移坐标z 的原点取在静力平衡位置,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到描述系统运动的微分方程为0)()(2=-+-+q z K q z C zm (6.7) 此方程的解由自由振动齐次方程的解与非齐次方程特解之和组成。

令22m C n =;220m K =ω,则齐次方程为 0220=++z z n z ω0ω称为系统固有圆频率,而阻尼对运动的影响取决于n 和0ω的比值ζ,ζ称为阻尼比。

Km C n202==ωζ (6.8) 汽车悬架系统阻尼比ζ的数值通常在0.25左右,属于小阻尼,此时微分方程的解为)sin(220a t n Ae z nt +-=-ω (6.9)这个解说明,有阻尼自由振动时,质量2m 以有阻尼固有频率220n r -=ωω振动,其振幅按nt e -衰减,如图6.5所示。

图6.5 衰减振动曲线阻尼比ζ对衰减振动有两方面影响(1) 与有阻尼固有频率r ω有关202201ξωωω-=-=n r (6.10)由式(6.10)可知,ζ增大r ω下降,当ζ=1时,r ω=0,此时运动失去振荡特征。

汽车悬挂系统阻尼比ζ大约为0.25左右,r ω比0ω只下降了3%左右,在工程上可以近似认为r ω≈0ω,车身部分振动的固有圆频率0ω[rad/s]、固有频率0f [s -1或Hz]为20m K =ω (6.11) 200212m K f ππω== (2) 决定振幅的衰减程度图6.5上两个相邻的振幅1A 与2A 之比称为减幅系数,以d 表示2111112)(21ξπξ-+--====e e Ae Ae A A d nT T t n nt (6.12) 对式(6.12)取自然对数212ln ξπξ-=d (6.13)可以由实测的衰减振动曲线得到减幅系数d ,由下式求出阻尼比ζd 22ln /411πζ+= (6.14)6-3节影响汽车行驶平顺性的因素上节我们对汽车这一复杂的振动系统进行了简化。

而将汽车视为由彼此相联系的悬挂质量与非悬挂质量所组成。

汽车的悬挂质量由车身、车架及其上的总成所构成。

该质量由减振器和悬架弹簧与车轴、车轮相连。

车轮、车轴构成非悬挂质量,车轮再经过具有一定弹性和阻尼的轮胎支承路面上。

悬架结构、轮胎、悬挂质量和非悬挂质量是影响汽车平顺性的重要因素。

6.3.1 悬架结构悬架结构主要指弹性元件、导向装置与减振装置,其中弹性元件与悬架系统的阻尼对平顺性影响较大。

6.3.1.1 弹性元件将汽车车身看成一个在弹性悬架上作单自由度振动的质量时,减少悬架刚度,可降低车身的固有频率,提高汽车行驶的平顺性。

但是,如果增加高频的非悬挂质量的振动位移,大幅度的车轮振动有时会使车轮离开地面,在紧急制动时,会产生严重的汽车“点头”现象。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采取一些相应措施,如采用具有非线性特性的变刚度悬架,即悬架的刚度随载荷而变,这样可以使得在载荷变化时,保持车身振动的固有频率不变,从而获得良好的平顺性。

悬挂的非线性弹性特性,可通过下述方法来实现:6.3.1.1.1 在线性悬架中,加入辅助弹簧、复合弹簧,采用适当的导向机构,以及与车架的支承方式等。

6.3.1.1.2 选用具有非线性特性的弹性元件,如空气弹簧、油气弹簧、橡胶弹簧和硅油弹簧等。

6.3.1.2 阻尼系统的阻尼为了衰减车身自由振动和抑制车身、车轮的共振,以减小车身的垂直振动加速度和车轮的振幅,悬架系统中应具有适当的阻尼。

在悬架系统中,引起振动衰减的阻尼来源很多。

如轮胎变形时,橡胶分子间产生摩擦、系统中的减振器、钢板弹簧叶片间的摩擦等。

减振器的阻尼效果好,可提高汽车行驶平顺性,改善车轮与道路的接触条件,防止车轮离开路面,因而可改善汽车的稳定性,提高汽车的行驶安全性。

改进减振器的性能,对提高汽车在不平道路上的行驶速度有很大的作用。

6.3.2 轮胎轮胎由于本身的弹性,在很大程度上吸收了因路面不平所产生的振动,因此它和悬架系统共同保证了汽车的平顺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